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匈牙利军队在二战中的军服

匈牙利军队在二战中的军服

匈牙利军队在二战中的军服
匈牙利军队在二战中的军服

?其实匈牙利在二战中也算个角色

?

?文章提交者:panzerxj 加贴在历史风云图区铁血论坛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bbs66-0-1.html

?

?

奥匈帝国时期皇家匈牙利军队和匈牙利普通军队都穿深蓝色制服,从1908年开始蓝灰色系列(1915年时则是绿灰色系列)的野战服和常服开始使用,并搭配以带匈牙利式绳结的义务兵用细腿裤子以及军官用圆筒平顶军帽、野战用大盖帽和德国的M1917式钢盔。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按A26号制服规则,1920年开始采用改进版本的制服,该制度一直被使用到1945年9月。昂贵的军官用轻骑兵版阿提拉式阅兵服在1931年得到简化。常服和野战服采用了土黄色,并搭配带有topan装饰(一种倒三角形布面上装饰三条编织绳索,绳索尾端带圆形花饰的装饰)的Bocskai式野战帽;制服上衣采用M1919式领章;宽松的步兵裤子在小腿部收紧。军官礼服还搭配黑色(职业士官是棕色)圆筒平顶军帽和长筒裤子。军衔系统、军官的穗带、兵种色(除了步兵和机动部队)、半正式的部队帽徽和三角形的奖章绶带则一直显现着1918年以前的传统。

德国人的影响在战时得到显现,雪地迷彩服、短衣襟的双排扣坦克兵夹克、宽松的步兵裤子、皮质黑色行军靴以及伞兵迷彩工作服都是如此,但是,匈牙利的元素仍是主流。

同样根据A-26号制服规章,1921年河流卫队开始采用深蓝色的军官礼服、上衣带开领和军衔袖章的陆军土黄色常服。军

官戴大盖帽,帽顶配代表军衔的金色环带以及被称为埃里奥特之眼(Elliott Eye)的螺旋形装饰物。准尉在袖子上配戴蓝色陆军版领章,1940年后又加上了代表军衔的银色编织条。低级士官和士兵则戴无帽檐的海军帽,上衣带巨大的白色领子和蓝色的袖标,1940年后又开始采用蓝色横条杠表示军衔。

空军军官最初采用一种类似于河流部队款式的浅土黄色常服,并配戴金色或银色的军衔标和肩章上的黑色背景(将官是深红色)V字形军衔章。带有陆军军衔铭条的雅致的空军制服在1938年8月开始采用,军官戴大盖帽,穿开领上衣,士官和士兵戴无檐海军帽和紧领上衣。

A:重获失去的疆土,1938年-41年[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A1:少将,布达佩斯,1941年4月

这名将军穿军官版“社会用”制服,戴M1871式平顶军帽,

军帽上装饰带樱桃红色螺旋线的金色帽带和匈牙利的三色帽徽。军官大衣装饰金色纽扣、极深的咖啡色天鹅绒领子、猩红色的大翻领、肩章和前襟的滚边,领子上还配有带金色橡树叶图案的猩红色箭头形领章。黑色的礼服裤子还配有代表将官的猩红色滚边和裤边。

A2:总参某部上校,第8兵团,亚布洛尼察,下喀尔巴阡-鲁塞尼亚地区,1939年3月

这名总参某部上校穿配金色纽扣的军官常服。作为一名原骑乘部队(骑兵、炮兵或后勤部队)的军官他还在自己的M1926式常服上衣上装饰带樱桃红色线条装饰的金色丝线缝制的肩章(其他兵种只在右边的肩章上装饰樱桃红色线条)。上衣领子上配猩红色布料与黑色天鹅绒布面叠加的领章,领章上装饰金线编成的军官用topan式装饰,而因为表现勇敢而获得的英雄

勋章(Vitezi Rend)则佩戴在胸前口袋上。军官马裤、M1941

式带Bilgeri式花边的高筒靴、军官腰带和交叉斜背的肩带、装

在M1935式手枪套里的M1919式毫米口径手枪以及地图包和望远镜也出现在图中。

A3:步兵,第8“贝拉王”(bela kiraly)步兵团,克洛斯堡,北特兰西瓦尼亚,1940年6月

这名步兵穿义务兵用带棕色纽扣的M1926式野战服上衣。

草绿色兵种色显示在他的帽子上的V字形军衔标、棕色的义务兵用topan装饰、上衣领章以及肩章上。他还穿着小腿收紧的裤子、棕色皮护腿、短靴,并配备步兵装备——腰带加支撑用背带、附着大衣的背包、弹药包、刺刀和刺刀挂环、水壶、铁锹、干粮包、帆布防毒面具包、餐具以及铝制水壶。这名步兵所在的部队入侵斯洛伐克南部、鲁塞尼亚南部和特兰西瓦尼亚北部时帽子上还佩戴着传统的匈牙利三色帽徽以及白色花饰。[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B:前进到乌克兰,1941年

B1:一级准尉,第9坦克营,格罗瓦涅夫斯克,南乌克兰,1941年8月6日

这名第1摩托化旅第9坦克营(原为自行车营)的准尉戴意大利的M1937式皮制坦克和摩托化部队乘员用头盔,穿机修工外套(当时一些不同的变体也同时出现)。外套上配矢车菊蓝色机动部队领章,9毫米口径的手枪则是他的武器。

这个旅开始作战时总共拥有81辆Toldi轻型坦克(受许可制造的瑞典Landswerk L60B坦克)、60辆意大利的CV35坦克和48辆Alvis-Straussler Csaba装甲车。挺进顿涅茨(Donets)的过程中,行军的漫长和作战的艰苦让许多辆战车报销了。1942年在第1装甲师成立以后匈牙利开始从德国引进装甲车辆:102辆PzKw 38(t)坦克,22辆PzKw IV Ausf D坦克和8辆PzKw I Ausf B坦克。但最终只有6辆坦克在1943年3月返回了匈牙利。

B2:上尉,第4“哈迪克安德拉斯”骑兵团,尼古拉耶夫战役,南乌克兰,1941年8月12日-16日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这名上尉指挥着第1骑兵旅的一支骑兵中队。他穿着野战制服上衣,外面罩着带深棕色毛翻领和棕色编织饰物但不配徽章的M1919式轻骑兵夹克,下面则是皮加厚的马裤和有圆花装饰物黑色骑兵马靴。军官还携带了手枪、望远镜、地图包和帆布防毒面具包,M1935式马鞍上则放着马鞍包。M1904式军官用骑兵军刀则配有金色绳索缠绕的红色剑穗。

B3:志愿兵一等兵,第2山地步兵营,塔塔尔(tartar)峡谷,东北匈牙利,1941年7月

这名班用机枪的操作手戴棕色皮帽顶的M1941式山地帽,步兵的三角形帽饰、金属制的黄色花蕊白色雪绒花帽徽以及一簇黑绿色的公鸡羽毛装饰在帽子上。作为山地步兵他穿义务兵用M1939式上衣和滑雪裤以及Bilgeri靴子。他的武器则是瑞士造M1931式8毫米口径Solothurn轻机枪和自卫用的毫米口径手枪。棕皮的装轻机枪多余子弹的背包以及轻机枪的帆布弹药包也出现在图中。他脚边则是机枪的弹药箱和备用枪管。

C:顿河战役,1942年-43年

C1:二级准尉学员,第35步兵团,基夫西亚河(Gyevica)1943年1月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按规定,所有军衔的军人在野战中都穿义务役军人的服装。

这名准尉学员作为排长戴着有便携用金属扣的漂白的M1935式钢盔,在义务兵用大衣(带有棕色纽扣和发白的箭头形兵种色领章)外面套着带有套头帽的雪地迷彩大衣。准尉的腰带也是义务兵所用的,冬季用羊皮手套则是手指分离出来的款式。

军官用马裤、Bilgeri式靴子、M1939 Kiraly式冲锋枪、帆布弹药包以及M1936式手雷也出现在图中。

C2:一等兵,第7工兵营,新奥斯科尔(Noviy Oskol),1943年1月

这名工兵出现在防守新奥斯科尔战线的战斗中。他戴的野战帽上原有的topan式装饰已经在1942年被移除了。义务兵用大衣配不带纽扣的铁绿色义务兵兵种色箭头形领章和袖子上的单独一条的军衔杠。他配备工兵用野战装备,其中就包括了一把长柄铲子。在下面则是长筒裤子和工兵用黑色皮制短筒靴,靴

子在脚踝处有起支撑加固作用的皮绷带。这种靴子也被其他兵种非正式地使用。

C3:古斯塔夫·基尼上将,第2军,阿列克谢耶夫卡,1942年9月

基尼将军戴的野战帽上,在topan式装饰下方配上了可拆卸的将官用金线缝制的橡树叶和月桂树枝图案(元帅则会加上交叉的指挥棒图案)。他的夏季制服上衣染成了浅绿色(这种服装颜色从浅灰色到深蓝绿色颜色不等),并搭配野战用领章和深咖啡色/棕色条纹的肩章,但不佩戴任何奖章和徽章,纽扣则是棕色的野战用版本。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D:占领乌克兰,1943年-44年

D1:士兵,第101坦克连,1943年8月

这名坦克兵穿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用棕色皮制服,戴与制服搭配的M1939式安全帽。配棕色扣子的皮制上衣的袖子上带一条皮带条,裤腿也有这样的皮带条。他的装备仅限于9毫米口径的手枪和帆布干粮包。

D2:志愿兵下士,第7自行车营,克罗斯腾,1943年6月

这名预备役后备军官穿M1938式义务兵黄绿色衬衫,衬衫上带矢车菊蓝色机动部队军衔袖标和志愿兵的7.5毫米长袖口袖标。作为班长他拥有带绳子的哨子,并且可能还带着笔记本和老虎钳子。他的步兵装备中携带军火的数量比通常的义务兵要少,而在他的制式自行车上还绑着M1935式8毫米口径步枪和卷起的土黄色毯子。

D3:代理准尉,第1突击炮兵营,奥藤(Otyn’a),1944年7月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这名代理准尉是这支精锐兵种中的一名排长。他戴M1944式军帽,穿带布制袖子的皮上衣(30年代开始采用)。突击炮兵的徽章配在帽子的左侧和右胸前,它采用交叉的加农炮、装炮弹的杆子和三颗炮弹以及上方的飞翼簇拥下的骷髅头所组成的金色图案,背板则是代表炮兵的猩红色。此外,他配备了MP38冲锋枪和一组帆布弹药包。

突击炮兵部队装备了以下重武器:匈牙利造Turan式中型坦克和Zrinyi突击炮以及德国的StuG III突击炮。

E:北特兰西瓦尼亚,1944年

E1:中士,第17塞兹克里(szekely)边防卫队营,1944年10月

这名代理排长戴的M1935式钢盔的鸡笼子做的迷彩网上扎满了伪装用的树叶。他身上披的伪装布同时也是一顶帐篷的一半部分,里面的大衣上配戴着浅草绿色箭头形领章和军衔袖标,裤子则是小腿收紧的款式。他的步兵装备中还包括了奥匈帝国时期的M1895式8毫米口径Mannlicher步枪。另外,塞兹克里边境的部队不佩戴“Turul”(匈牙利鹰徽)徽章。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E2:中尉,第1装甲侦查营,阿拉德战役,1944年9月13日

装备Csaba式装甲车的这个连的连长穿坦克和突击炮乘员穿的灰蓝色制服,它是借鉴自德国的M1935式黑色装甲兵制服的。

戴着M1939式保护头盔的这名军官所穿的上衣是双排扣带银

色纽扣的款式,并且本应只装饰矢车菊蓝色野战用领章,但我们的主人公为它加上了深咖啡色和棕色相间的肩章饰带,作为省略了略章和作战军官胸徽的补偿。他的裤子在裤腿部有绳子收紧设计,裤腿束在Bilgeri式靴子里,而他的武器则是9毫米口径的手枪。

E3:二级准尉,第21边境步枪营,1944年10月

这名配备山地用装备的边防步兵戴山地野战帽,帽子左侧佩戴着镀金的号角图案帽徽(同样的帽徽也出现在他的钢盔上),右侧则是雪绒花帽徽,但是帽子上没有插公鸡羽毛。同时,在他的野战制服上衣上佩戴着线缝的棕色边防步兵胸徽。如果是军常服,军官的这种胸徽是金色的,准尉则是银色的。胸徽采用在绿色背景上的神话的Turul鹰加宝剑和橡树叶图案设计,边防部队中的机动部队所用的大衣右袖子上方也有这种图案,但背景是天蓝色的。图中制服上衣左袖子上方三角形的兵种色背景的银色编织图案的臂章则是专业准尉和士官佩戴的。小型银质勇敢勋章和德国二级铁十字勋章的绶带也出现在图中。这名军人的其他武器装备由M1938式Beretta冲锋枪、弹药包、手枪、干粮包、带M1942式面罩的防毒面具以及M1943式裤子和工兵用军靴组成。

F1:上尉,伞兵突击团,圣拉斯洛一世师,1945年2月[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这名连长将伞兵的棕色/沙地色/白色混合的迷彩夹克穿在野战服上衣外面,野战服上衣的右胸口袋上方应该有草绿色背景上的伞兵资格章,这种徽章当时有多种版本,其中包括金属丝刺绣的版本;而上衣的右胸口袋上方同时还展示着作战军官徽章,铝制的圣拉斯洛一世徽章(花冠内斧把弯曲的斧子与王冠叠加的图案)则在左胸口袋上方。这名军官携带着一把“Frommer stop”手枪。另外,德国的M1937式伞兵钢盔也装备了这支部队。

F2:中士,第10侦查营,1944年12月

这名代理排长穿珍贵的可正反两穿的白色/浅绿棕色加厚冬装,裤子是小腿部收紧的款式,裤腿则掖在黑色短靴里面。他使用M1939 Kiraly冲锋枪、弹药包和串成项链M1936式手雷。

F3:少尉,第10步兵师宪兵连,1945年1月

各国骑兵

世界上最早的骑兵----亚述骑兵 马在战争中的应用应归功于游牧民族。早在公元前两千年赫梯人就用双驾轻型战车横扫腓尼基,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而最早的正规骑兵则是公元前9世纪出现的亚述骑兵。 那时候的骑兵个个都是马术高手。三千年前,还没有马鞍和马镫,只用缰绳控制马需要很高深的技巧。那时的骑手坐在光屁股的马背上,他们的脚高高蜷起,这是个极不舒服的位置,所以当时的缰绳很短很硬,不仅用来控制马还当成把手。马嚼子很长很宽,即使骑手用力拉缰绳,也不会将之拖出来。

亚述军队中有三种骑兵:轻骑兵,由亚述帝国统治下的游牧民族组成,装备弓箭和标枪;骑弓手,身穿硬皮甲;重骑兵,装备长矛和剑,负责近战接敌。后来,骑兵逐渐取代战车的地位,而后者变得越加笨重,四匹马拉的战车最后成了步兵的运载工具。亚述弓箭手出现于帝国晚期,马的高度用当时的标准说是14手长,大概就是150公分左右。马的颜色是典型的阿克汗-特克马,今天在土库曼一代还有这样的品种,也是伊朗马的近亲。

最具重量级的骑兵部队--拜占庭重骑兵 10世纪时,拜占庭重骑兵是当时身价最高的雇佣兵,拥有最好的装备和最高的作战技巧。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他们使用的长矛在四米左右,枪尖上长三角形矛旗的颜色根据所属部队各有不同;佩剑的刃长90公分上下;马鞍旁悬挂的革囊可以放上几支标枪。 拜占庭重骑兵穿着多层铠甲,最里面的是锁子甲,中间是鳞甲,再外层用薄铁片穿编成板块装甲。最后罩上一件短袖的长袍,袍子两公分厚,内衬一般是棉花,也有皮革或者毛毡。小腿上包着铁制的胫甲,前臂上裹着同样铁制的护臂。马铠也用薄铁片,层层遮盖。果然有资格称为超重装,厚重到牙齿。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皇军军服装备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皇军军服装备详解 Sun Jul 20 19:03:24 2008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有好几款军服,主要是跟据的战场环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 和“98式”。 “昭和5式”设有肩章,军衔也体现在肩章上面,领章则是体现兵种,分两叉型,以不同颜 色来区分。红色(步兵)、绿色(骑兵)、黄色(炮兵)、黑色(宪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蓝色(军乐)、深蓝色(汽车兵)、青蓝色(航空兵)、白色(军法)、桔红色(参谋)、桔黄色(山地兵)、深红色(装甲兵)、深绿色(药剂)、茶色(司务)、银灰色(军医)、紫色(兽医)。这种军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为倒山字型,军纽口为铜制, 很大很显眼,质地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陆军就是穿的这种军服。 “98式”军服特征是军衔表现在领子上,领章块很小,远处不易查觉。原因是“昭和5式” 的军衔设在肩上,陆军将官金色肩章很显眼,由于在中国战场上游击战很频繁。日本军方担不 少上战场视查或督战的陆军高级将领会成为中国游击队或狙击手的靶子,所以改穿这种“98式” ,兵种表现为“M”型胸章,一般别在右胸,颜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样。 总的来说,二战时日本陆军的军服也不止上述两种,还有些寒冷地区,如在中国东北和西伯利 亚使用的冬装。还有在东南亚和缅甸使用的“40式”热带作战服。 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北 左为日本关东军步兵列兵,头戴“18式”钢盔,身穿羊毛防寒袄。 中为雪地作战步队士兵,头戴类似钢盔的防寒盔,这种盔很像当时纳粹德军的钢盔。 右为日本陆军骑兵大尉,领章为淡绿色,这是日本骑兵的兵种色

左为日本陆军少佐,穿的是风衣。 中为日本关东军“抗联讨伐队”的武长,头戴棉帽。右为日本关东军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民主德国1977年军服图绘一套

民主德国1977年军服图绘一套(2010-06-22 13:24:13) 标签:民主德国 东德 军服 军衔 兵种符号 等级 臂章 广西小杜 图片 军事分类:欧洲各国原版:军服军衔合集 明天要去上海世博会一周,博客也暂停,当然,在上海有条件上网的,将继续更新。 广西小杜注:1977年1月4日军服规则里的民主德国军服,在常服和徽章上保留了普鲁士传统风格,而钢盔和礼服又融合了苏联的因素,因而成为一代经典军服。下图为当时的大檐帽,士兵用黑色皮质帽饰带,尉官和校官用银灰色金属丝帽饰带。图中没有画出将官的大檐帽,实际上将官用的是金色金属丝帽饰带,同时帽徽上的像树叶为金色。至于船形帽,则通用于军官和士兵。请注意图右下角的橘红色空降兵贝雷帽,民主德国陆军佩戴此帽的独此一家。

冬季棉帽和各式头盔,有空降兵头盔和一般士兵戴的钢盔,苏式味道很浓,刷白杠的钢盔代表的含义和苏军一样:军警,也就是西方统称的宪兵。这个军警钢盔于1977年5月改为全白色加红色横杠,前端涂有民德军徽。

民主德国短短几十年,军服系列换过几茬,唯独这个时期的“黑领”军服,被国内军服爱好者奉为经典。图中展示的是士兵和尉官用的礼服,以及空军尉官的礼服大衣和陆军尉官执勤大衣。

民主德国各种作战服,有夏季、冬季作战服和空降兵迷彩服,军警的冬季夹克上还扎了白色的勤务腰带。注意所有的军服上都使用了伪装色肩章。

陆军士兵礼服和大衣(顺便说一句,此大衣俺有一件,黑色衣领和剪裁极度PP,本肚胖子穿上都显出了身材~~),空降兵士兵的礼服和空军士官大衣,空军可是没有黑领的,幸亏俺收的不是这件,嘿嘿~~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中国领土上唯一的外国军队 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大门和围墙为界,外面由所在国负责安全保卫,里面则是使领馆国家的领土,由使领馆自己负责安全保卫。而在中国,全世界各国驻华使馆的安全保卫都是由中国负责,只有美国例外,美国驻华使领馆大门围墙以外由中国负责,以内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警卫。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使领馆门口都是一身戎装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守卫,只有在中国,负责使领馆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不能穿制服,不能佩戴枪械。这两个特例,便彰显出中美两国在使领馆安全保卫问题上出于维护各自主权尊严的斗争与妥协。 驻北京联络办在1973年6月23日成立,只有6个人,最高军衔为枪炮士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建交的大门。随后中美两国商定,在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前,双方互设联络处作为事实上的外交机构。而在中美两国联络处的设立过程中,谁也没想到,最棘手的问题,居然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该以怎样的方式,进入中国。 根据美国法律,美国驻外机构都是由海军陆战队负责安全保卫,因此,中美互设联络处后,美方立即派出26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北京。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这些美国现役军人到北京后都穿着便装,所以最初并没有引起中方太多的注意。但到了1973年7月1日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举行开馆仪式,按照美军的规定,海军陆战队员穿着正式的军装出席,甚至

还有人佩戴着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获得的勋章。这立即引起了中方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勾起了中国人对当年美国军人开着吉普,搂着吉普女郎,在中国的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屈辱回忆。 中美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交涉,就在交涉紧张进行时,难耐没有夜生活的枯燥,美国海军修建营竟然在海军陆战队员居住的外交人员公寓内,修建了一个小酒吧,还挂上“海军之家”和“海军陆战队俱乐部”的招牌。并且陆战队员们居然还印刷、出售“饮酒票”,引得许多驻北京的外国人来此跳舞和饮酒,很快来这里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醉酒闹事的情况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中方向美方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方立即撤走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方联络处主任布鲁斯表示美方人员的行为,确有不当,一定严加管束,但是希望中方不要立即驱逐这些陆战队员,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1973年11月,基辛格访华,就北京的陆战队问题,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求情”,因为撤走陆战队,将打破美国驻外使馆安全保卫的常规模式,尼克松和基辛格都会遭到美国国内强硬派的激烈反对,很可能影响中美建交的大局,所以希望中方体谅美方的困难。 驻华美国海军陆战队警卫早期标志。

二战日本军装

二战时期日本军服大全 2008-12-22 16:16 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北 左为日本陆军少校,穿的是风衣。 中为日本关东军“抗联讨伐队”的下士,头戴棉帽。右为日本关东军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1932年进攻中国山海关关内 左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上校 中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中将 右为日本关东军铁道卫戍一等兵,手持“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

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日本关东军 左为日本陆军防化兵,手戴防化手套,左手拧着一件防化服。 中为日军上尉战车长,头戴皮制防撞帽,军衔表示在胸口。 右为日本陆军军事工程局少将局长,其领章为为工程兵的褐色领章。

入侵中国东部,凇沪会战中。 左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二等兵。 中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军曹,头系日本国旗的带子,手中在摇着一面带红穗边的太阳旗。看来,是著名的第5师团。 右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列兵,日本第三舰队在二战期间主要承担对中国沿海和江河的占领,是当是中华民国海军的对手,1931年1·28上海抗战中就是由盘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挑起的。

1938年入侵中国南部(湖北西,云南北) 左为日本陆军炮兵少校,其领章为黄色。 中为日本陆军步兵中校,其军衔表现在领章上,兵种设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红色为步兵。 右为日本陆军上校,头戴类似二战时泰国军队的头盔,军服为田野绿,能更好适应中国南方的环境色。

1945年,在中国中原战场(河南,安徽,江西全境)。 左为日本陆军上校,手拿微型军用地图,绣口一道绿杠,三颗黄星。 中为日本陆军少将,绣口三道绿杠,一颗黄星。 右为日本陆军一等兵,头戴镶有黄色五角星的“90式”钢盔,手持一挺“99式”轻机枪。

[原创]07式军服的优点和缺点

[原创]07式军服的优点和缺点 07式军服的春秋夏冬四季常服及各种作训服,礼服已完全发放到位,展示在了世人面前。本人作为一个军服爱好者,对这套新军服发表一些浅薄的看法。当今世界,军服一般分为常服,作训服和礼服三个系列,有些发达国家则分得更细致,如美国,常服还分A类和B类,作训服还分野战作训服和体能训练服,礼服还分早礼服和晚礼服。[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post_5054865_1.html/ ]我军过去由于坚持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军服品种相对单一,如65式军服,只有一个品种,常服兼作训服的功能,礼服则没有,因此在1987年以前,我军的形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始终如一,那就是头戴解放帽,身穿绿色中山式军服,头顶一颗红星,衣领两块红领章。1988年开始,我军装备了87式军服,首次单独设立了作训服,也就是迷彩服这个军服品种,结束了我军军服单一化的历史。87式军服的常服系列,尤其是军官常服样式,精神帅气,而且很具特色,非常能够彰显我军的威武之气。个人对87式军服最为喜爱。最近装备的07式军服,品种更加多样,增加了作训大衣,军官礼服等品种,使我军着装更加人性化,科学化。07式军服的优点有很多,咱们先谈谈它的优点。第一,07式军服的面料质地更好了,官兵穿着更精神帅气,相比之下,87式军服的士兵常服面料则

较差,我们的战士穿着不够精神。现在07式军服解决这个问题,官兵都穿上了好面料的常服,个个英姿飒爽。第二,07式军服增设了作训大衣,改变了我军过去长期穿国防绿棉大衣的局面。07式作训大衣不仅保暖性好,而且尺寸相对棉大衣较小,不影响官兵活动,同时在形象上也更好一些。第三,07式军服的作训服(迷彩服)的样式为风衣式,相比87式迷彩服的夹克式要漂亮得多,因为夹克式迷彩服不系武装带就显得臃肿肥大,如果系上武装带,上衣就成为葫芦状,严重影响官兵形象。风衣式迷彩服则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系上武装带就显得英武帅气,相当不错。[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第四,07式军服为我军全体官兵配发了作战皮靴,这是本人最为欣赏的一点,多少年来,解放胶鞋几乎成为解放军的代名词,我军对解放胶鞋真是太熟悉了,一穿穿了几十年。这种胶鞋不仅实用性能差,如不耐磨,不透气,而且严重影响我军形象。如今07式军服终于改写了这一历史,让我军官兵按国际惯例穿上了作战皮靴,使我感到无比欣慰。但是,07式军服的缺点还是不少的,现在我一一道来。第一,07式军服的军官礼服样式居然没有重新设计,而是套用建国初期的55式军礼服样式,也就是我们相当熟悉的十大元帅礼服的样式,即上衣为双排扣西服样式。这种军礼服很不适合东方人体型,当年55式军服之所以采用这种礼服样式,是借鉴苏联老大哥的军服。如今,我们的

最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发展简史组图

最全世界各国军装军服演变发展简史组图 军人着用的制式服装。亦称军装。有统一规定的式样、颜色、用料和穿着方式。主要包括军上衣、军裤、衬衣、军帽、大衣、军鞋、标志符号等。按着装场合的不同,军服分

为常服、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按军种分,有陆军服、海军服、空军服等。按穿着季节分,有夏服和冬服。军服有防护、识别和象征三大功能。军服的式样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 简史 中国古代军队出征作战时,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西周以前的铠甲,有皮甲,西周出现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铁甲。战国时期,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汉时期,军队除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及红色裤子。南北朝时期,步兵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与膝齐。唐代有将帅用袍、军士用袄之分。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和1909年(宣统元年),分别制定了陆军和禁卫军的军服式样。陆军服装分礼服和常服,礼服上衣为蓝色,裤子是黑色。冬夏常服均为青灰色,对襟,军官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口袋,同样颜色的大檐帽。禁卫军军服,夏季为土黄布料,冬季为瓦灰呢料。

古罗马军队的军人主要是着用白色衣服和盔甲,并在头盔上带有不同颜色的羽毛,以识别各军团。1670~1672年,法军推行制式服装。18~19世纪军服式样、颜色不断变化,

二战欧美各国军粮大整理

二战欧美各国军粮大整理!!! 二战德国士兵的伙食标准 德军伙食: 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 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 士兵伙食供应的数量分为三级: I级:战斗地域。 II 级:占领区 III级:本土驻守部队 IV级:国内办公机构文职人员。 其中已I级数量最多,以下逐渐递减。这里就介绍最主要的战斗地域伙食。 I级伙食--Verpflegungssatz I 最高优先配给。 主要包括: 黑麦面包:750克 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 香肠(生罐装食物):120克 (有时是熏鱼) 果酱或人造蜂蜜:200克 煮过的土豆,蔬菜:750克 肉类:120克 蔬菜或动物脂肪:45克

调料:15克 咖啡豆(有时以红茶代替):8克 巧克力或糖果:1袋 香烟纸:7卷 烟草:2卷 (这里和有趣的是SS第12“阿道夫。希特勒青年”装甲师,该师将常规配给的烟草全部以糖果代替。而酒精饮料则以牛奶代替) 其它调味品。 而在其它的一些资料中所列出的清单如下(根据战况,时间以及地点,标准会有不同的差异): 黑麦面包:700克 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60克 连骨肉:136克 蔬菜和水果:250克 土豆:320克 豆类:80克 鱼类(无头):30克 大豆粉:7克 布丁粉:20克 咖啡豆(有时用人造咖啡代替):9克 炼乳:25克 砂糖:40克 盐:25克 调味品:3克 辛香料:1克 酒:0.26盎司(7.37克) 香烟纸:7卷 行军食物--Marschverpflegung 这是供应给行军途中部队的伙食,不可进行烹饪。这种伙食对於前线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 通常由各部队的炊事员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行军中的士兵们每人每次领取3-4份。

德意志第三帝国军服介绍

德意志第三帝国军服介绍 自第三帝国建立伊始,纳粹就开动了军国主义理念的宣传,制服也成为宣传战中的棋子,那么你知道德意志第三帝国军服是怎样的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军服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德意志第三帝国军服介绍无论纳粹政权多么的邪恶和罪无可恕,不可否认的,第三帝国对自我形象的包装绝对是二战中的翘楚。 着迷于古罗马帝国的希特勒曾说:军装一定要帅,要能体现帝国士兵的高贵和威严,这样年轻人才会义无反顾的投奔我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由纳粹艺术家设计,Hugo Boss生产的制服优雅,得体,桀骜,性感,堪称史上最杰出的军装。 Hugo Boss的原罪 雨果; 博斯(Hugo Boss)1885年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德国家庭,是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名,十几岁时既在纺织厂工作,一战时曾做为下士服役。 早在1931年,雨果; 博斯便加入了纳粹党。次年,党卫队从冲锋队中独立出来。纳粹艺术家Karl博士和平面设计师Walter Heck 绘制出全黑制服替换原本的黄褐色制服以示区分。Hugo Boss拿到了这笔订单,自此开始为纳粹党冲锋队(SA),党卫队(SS)和希特勒青年团(HJ)生产制服。 希特勒于1923年创立的纳粹党冲锋队(SA),创立初期负责维护

党内会议。成员穿黄褐色卡其布军装,右袖戴曲十字袖标。 这批衣服来源于库存的德国驻东非殖民地军团制服。一战后德国失去了非洲殖民地,这些衬衫一直堆积在仓库里,直到希特勒建立冲锋队后用来做了自己的制服。 党卫队(ss)原是希特勒的个人随护团,从冲锋队的菁英成员中选拔,之后党卫队做为纳粹党自身的风纪组织存在。后期党卫队实质上是国家公安和谍报机关。 这身全黑制服又称M32制服,是党卫队最著名的形象。特点是西服领,右肩单肩章。 党卫队队徽是以其缩写“SS”变形的双闪电,此标志由纳粹设计师Walter Heck在1932年完成。 两个交错旋转的S既成为纳粹党(全称: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卐标志。这个标志是希特勒自己在1920年设计的。不得不说,这个两次被美术学院拒之门外的三流画匠在Logo设计上很有一手。 希特勒青年团( HJ)是一个纳粹党设立的青年组织。这是纳粹党继冲锋队之后设立的第二个准军事组织。成员人数达870万人,占当时德国青年的98%。 雨果; 博斯是党卫队中的活跃分子,自从源源不断的接到纳粹订单,Hugo Boss的运转得到了有力提升。事业时来运转,雨果更加认定了纳粹是德国的无二选择。 1936-1941年间,雨果; 博斯陆续参加了德意志劳工阵线,帝国保护协会以及国家社会主义人民福利社等多个纳粹组织。

二战德军军事术语

二战德军军事术语 Abteilung (Abt):分遣队,部门单位,德军常用于“营”级部队,也可作为“营”的代名词。Abteilungkommandeur:分遣队指挥官,营长。 Adjutant:副官。 Ausfürung (Ausf):型号,相当于英语中的“TYPE”。 Befehlspanzer:指挥坦克。 Befehlshaber:司令,特指集团军级或集群级指挥官,这里的集群指类似“肯夫集群”规模的部队。 Bergepanzer:装甲抢修车,回收用坦克。 Bertriebstoff:汽油、燃料。 Beutepanzer:俘获的敌军坦克。 Dienstgrad:级别、军衔。 Dienstgradabzeichen:军衔级别徽章、标志物。 Einheitsfeldmütze:山地帽,1943年以前德国山地兵使用,后全军广泛使用的带檐软帽。Feldgrau:德军36型制服上衣色,“田野灰”。 Feldjacke:装甲兵、列车兵战斗夹克服。 Feldmütze:船形便帽。 Feuerwerker:技术兵。 Fliegerabwehekanone(Flak):高射炮。 Flakvierling:四联装高射炮。 Funker:机电员,特指旋转炮塔坦克内的。 Funklenkwagen:无线电遥控的车辆。 Gasschützunteroffizier:防化兵军士。 Gepanzerter(gp):使…装甲化,赋予…装甲。 Heer:德国陆军 Hilfswillige(Hiwi):参加德军的俄罗斯志愿兵。 Hoheitsabzeichen:国家徽章,指德军制服上的老鹰标志。 Instandsetzung/Instandhaltung:整修、整备。 Jagdbomber(Jabo):对地攻击机。

【二战德】德国军服详图: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军装2

【二战德】德国军服详图: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军装2 【二战德】德国军服详图: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军装2 2010-12-16 19:48  德国非洲军二等兵,穿卡其色非洲作战服(由40型陆军野战服改制)。 非洲军士兵肩章底色、鹰徽底色、领章内色为褐色。内穿42型热带衬衫,很容易和纳粹党褐衫混淆。腰带和背带都是帆布制。野战服纽扣分前期(铝)、中期(锌)、后期(铁),衬衫纽扣是树脂制。 戴40型钢盔,涂成砂黄色但已开始掉漆。长靴为帆布制,绑腿为40年8月8*制式,战争前期多为补给部队用。持毛瑟98K步枪、长柄手榴弹,戴防风护目镜。右腕袖章为橘红、白双边黑底,内写“AFRIKA CORPS”,这是在北非服役2个月以上得到。刚入伍时袖章为银边黄底,字样“AFRIKA”,文字两边各有一棵椰子树图案。左臂佩二等兵臂章,底色为褐色;左胸衣袋佩步兵突击章(1939年9月20*制定,最初发给步兵、山地兵,后也发给机械化部队所属步兵),步兵突击章有金、银2种,这里是银质。

同上。39~40年初期型编织战斗包囊。非洲缺水,所以携带2个中期型水壶(外装吊带)。刺刀可做白刃战用。铲子是一战的老式样,但从35年后以焊接代替老式的铆接工艺,白刃战中铲子可作斧头用。手拿40型热带帽,每边2个透气孔。 德国山地兵40型制服,佩36型肩章(军士长),兵种色暗绿。 身份牌为德军特有的单个椭圆形,美军为2个。 单个“雪绒花”佩于山地帽/军帽左侧和大檐帽的鹰徽与国徽之间。 刺绣的有橡叶环“雪绒花”佩于野战服右臂袖根16厘米处,按底色配用各型野战服: 墨绿-35/36型,田野灰-40~43型,老鼠灰-44型,黑-SS山地野战服全型。窄长的褐色边肩章配用茶色防风夹克,黄边田野灰底肩章为40、42、43型野战服(侦察兵)用。 德国陆军宪兵。兵种色血红。35型钢盔,钢盔徽于43年11月1日取消。 山地兵个人装备:31型山地包囊,35型钢盔,A框型(A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

1937-1949国民革命军军服图册

A:中国,1937年 A1:二等兵,第7集团军第72师,北平至绥远铁路,中国,1937年8月 战争早期面对日军的攻击只有少数部队进行了轻微抵抗,第72师就是其中一支。它的这名士兵穿着经常被描述为“北方中国”部队的军服,其大盖帽是德国式的,使用轻质棉制造,帽顶和脖带为棕色皮革材料。他的制服和裤子采用与轻质卡其棉稍有不同的面料,绑腿也是同样材质。士兵配备很轻的装备,其中包括少见的中国早期版本水壶和子弹袋,后者是用于装他的德国MP28-II式冲丅锋枪弹夹的,而MP28-II式冲丅锋枪是国丅民党政府大量装备的一种很重要的武器。另外他胸前的皮袋子是装冲丅锋枪的装填工具的,并通过背带和腰带固定。 A2:下士,第88师,上海,1937年 一些接受过德国训练的国军最好的师,在保卫上海的无用战斗中虽然表现勇敢,却无奈的被消灭,第88师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作为对蒋介石最忠诚的师之一,国丅民党政府同意用有限的资源为它的成员提供良好的服装和装备。这名士兵戴左侧有青天白日帽徽的德国M35式钢盔。领章显示他的军衔,胸前部分被遮挡的布制鉴定牌则标注着他所在部队的详细资料、他的服役时间以及他的指挥官。此外,他的巨大的帆布腰包是用来装他的捷克造ZB26式轻机丅枪的子弹的。 A3:二等兵,第56师,上海,1937年 图中士兵的钢盔是一种中国陆军所使用的罕见款式,但在前线它经常能被看到。略微像“平顶版”的德国钢盔的这种产品较粗糙且形状经常不一致,其中一些在前面有浮雕式的青天白日帽徽。他左肩斜挎的卷起的毯子实际上是灰棉制造的,并可用于装干粮,而右肩挎的帆布背包可以装一些士兵的个人物品,由于缺乏帆布子弹袋,这个包也可以装他的汉阳88式步丅枪的子弹。 A4:中士,第29军第37师,卢沟桥,1937年7月 当抗战爆发时,第29军正驻扎在北平近郊。这名士兵属于这个军最精锐的部队“大刀队”。这些大刀手在冲丅锋枪的掩护下潜入日军阵地砍杀了大量敌军,而另外一些部队在投入战斗时则一手持大刀一手持手丅枪。这名中士穿的轻质棉上衣上有红色军衔领章,领章上有蓝杠和两颗金色的三角形扣子,其野战帽上则有常见的国丅民党的青天白日帽徽。除了装备本地造的仿毛瑟98k式步丅枪以及刺刀外他还装备了一把双手握持带皮制刀鞘(身背后)的轻便大刀。这些大刀的风貌被当时的教会照片广泛纪录,但它们的实战功效自然有限。这种倒退现象的源头来自于军阀混战时期经常使用这种武器一些部队的精锐“敢死队”。此外,这名军人的简单装备包括了肩上和腰上的一对帆布子弹背囊。

高清版二战德国国防军军衔

喜欢研究二战德军的朋友我们一起探索。 二战中的德军军衔及标示非常繁杂,花样特别多,而且德国是一个崇尚权威的国家,德国人特别注重纪律和执行。这么说吧,只要你穿上一套制服,在纷乱的人群中马上就处于权威地位,尽管许多人并不知道你这套制服代表着什么。 [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post_5015032_1.html/ ] 有个故事很好,在这里同大家分享一下。 1945年柏林战役后期,孟克少将带着元首地堡里的人逃亡,在地铁里遇到一扇关闭着的铁门。孟克要求门后的地铁工作人员立即打开铁门让他们过去,结果被两名工作人员拒绝,理由是:1923年的一条规定明确指出,每天晚上最后一列火车通过以后,这扇门必须关闭。孟克等人无可奈何,因为他们认为"有命令就得服从,虽然这命令只是来自柏林运输公司,但也得服从"。 德国人遵纪守法几乎到了死板的地步,某学者曾说过:德国人民是不会开展游击战的,如果几名德国游击队员决定去炸毁火车,很可能因为买不到站台票而取消行动。 这样的民族个性决定了德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看重权威,权威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来自制服。德国在二战中可谓制服满天飞,不仅是军人、党卫队、警察,几乎各个行业都推出了自己的制服。而今天,我们只是谈一谈国防军的军衔和标示,篇幅原因,暂时不涉及党卫队。 我们自上而下,先从将级开始,然后到校级,这次只谈这两个级别,文中除特别指出外,均指陆军而言。

德国帝国元帅戈林--仅此1人[ 转自铁血社区https://www.sodocs.net/doc/5214372697.html,/ ]

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他的级别比普通元帅高一级,按照美军的标准大约属于“六星上将”。戈林的领口带着三枚勋章,分别是:骑士铁十字勋章、蓝色麦克斯、大铁十字勋章--这种勋章的唯一获得者就是戈林。(这些勋章的获得和介绍,我已在我前面的帖子里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赫尔曼戈林元帅的肩章,与其他元帅相比,他的肩章金光闪闪,应该是纯金制作,而且多添加了帝国之鹰的标记。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 沈克尼文/图 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日军军衔的错误引起网友热议,媒体的朋友要我谈一谈侵华日军的军衔军服,还有参战的皇族的军衔问题。为此,我根据1939年9月23日侵华日军所谓“支那派遣军战斗序列”来说明日军各级主官的军衔。 日军当时方面军司令官的军衔为中将,如时任司令官的多田骏中将;参谋长为少将,如笠原幸雄少将。军司令官的军衔也为中将,如方面军所辖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塚义男中将,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军参谋长的军衔为少将。日军师团长的军衔也是中将,如第106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参谋长为稻村丰二郎大佐(上校)。师团参谋长也有中佐(中校)军衔的,如第15师团参谋长大野武城即是中佐。旅团长军衔为少将,如第106师团下辖的第111旅团长山地亘少将。“日军的“团”称连队”我国习惯译作“联队”以示区别。“连队长”为大佐,如第111旅团下辖的步兵第113连队长崎守一大佐。 我之所以选日军第106师团及所辖旅团和连队为例是因为1938年10月该师团在江西德安万家岭几乎被中国军队全歼。时任国民党军少将旅长的张灵甫一战成名。

日军“连队”以下编成内的有“大队”即营、“中队”相当我国军队的连,还有“小队”相当于排,其军官军衔分别为少佐、大尉(相当于中国的上尉)、中尉,少尉和准尉。 士兵军衔有:曹长、军曹、伍长、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上起为兵长、上等兵、一等兵 例举了那么多“支那派遣军”军、师、旅团的主官、将军,回顾历史,我们决不能忽略在侵华战争中,推波助澜将日本拖入全面战争泥潭的大本营和关东军的参谋们。如策划“皇姑屯事件”

的元凶河本大作,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参与制造“上海事变”的辻政信等人,这些胸挂金色“饰绪(或称参谋带)的参谋们当时都是佐官(校官)军衔。由于日本军事制度的缺陷,造成佐官参谋“下克上”左右了日本决策者的意志。时至今日,日本仍将一些成事不足的人称作“大本营参谋”。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军服和军衔形制有几次变化。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官兵着“昭五式”军服军衔,其突出特点是军服上衣领为直领。领章以色别区分兵种,如红色为步兵,绿色为骑兵,黄色为炮兵等。领章上缀的数字为连队(团)番号,如阿拉伯文数4即为步兵第4连队(团)。肩章为军衔,形制仿法国军队纵向佩戴。 “昭五式”肩章(左起伍长、少尉、大尉)

二战各国单兵装备(欧洲各国及美国)

1945年在意大利的波兰第二军第二步兵师第四装甲团上尉 01 - M37/40 battle dress, regiment banners on the collar tabs, 8th Army's "Crusaders' Shiled" on the right sleeve 02 - decorations: different ribbons from the Polish-Bolshevik war (1920), "armoured badge" above, Horse Artillery and 2nd Armoured Division memorial badges below

03 - armoured corps beret 04 - boots 05 - M37 belt 06 - American woollen shirt 07 - garrison "rogatywka" cap

1945年美军宪兵下士 01 - M1 helmet, ebonite 02 - woollen shirt 03 - M38 jacket 04 - white MP cord 05 - whistle 06 - armband 07 - belt 08 - gloves 09 - Colt M1911A1 pistol 10 - trousers 11 - "Baush and Lomb" sunglasses 12 - MP forage cap 13 - wooden baton 14 - "Victory" matches 15 - white leggins 16 - boots

世界西装等级排名与鉴别

世界西装等级排名 几套好的西装是一个成熟男人的必备,然而市场上选择多的让人挑花眼,希望这篇日志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说一下,如果不是完美的模特身材买回来的成衣基本不可能100%合身,而即使再改也不可能比的上好的定制西装。所以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认识一个好裁缝往往比离名牌店近更重要。另外下面例举的价格有些是几年前的行情,仅供参考。 (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由Ellen Mirojnick设计,全定制西装。好的西装可以让人焕然一新,变形金刚里的水货瞬间变身华尔街新贵。) 总诀: 世界西装等级排名: 特级: 英国的Anderson-Sheppard,H-Huntsman等10到15家作坊,经营成衣、全定制、半定制,无论从历史、裁剪还是工艺、声誉都是世界最顶级的。 准特级:

英国Savile Row的其他作坊,技术工艺和特级的10几家差不多,多是由特级大店出来的裁缝开的,但是没有了历史积淀和种种噱头,名声没那么响亮。意大利的Kiton(更新:到2012年5月在北京,成都,西安,杭州,香港,太原有店)、Brioni(更新:到2012年5月在北京,长春,成都,大连,广州,哈尔滨,香港,澳门,上海,沈阳和武汉有店),美国的Oxxford(好像国内还没有)。他们工艺都学自英国,但手工含量略低,约90%到95%为手工完成,没有全定制,以成衣为主加以少量的半定制。 一级: 英国非Savile Row出身的定制裁缝。 意大利的Rubinacci、Caraceni、Attolini、Borrelli等品牌,以成衣为主,版有意大利特色但中国人不习惯不容易接受。在国内知名度极低,有一定手工含量。 以上可算广义的世界顶级男装。 二级: 以杰尼亚(Zegna)和卡纳利(Canali)为代表的意大利专业男装制造商。以成衣为主,手工含量低。版接近英国,符合中国人审美,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工艺和国产西装非常接近,多由中国工厂代工。 三级: 以阿玛尼为代表的所谓designer shop品牌,非专业男装品牌,男装业务多外包给其他厂商。 (其实这个第三级还有很多细分,就行阿玛尼旗下就有好几个牌子做西服。在维基百科看到阿玛尼公司2010年的销售额是14亿欧元,营运收入却达到惊人的9亿,考虑到这其中减去的大笔广告费用,可以想象你付的钱才只有多少是真正用在衣服上。之前还爆出各种代工门,贴牌门,实在是被高估的离谱的牌子啊。。。对比拉夫劳伦公司2010年50亿的收入才有7亿营运收入,就显得实在许多。红豆集团曾是Armani在中国的代工商之一,主要为Armani贴牌加工西装,据知情者透露,红豆集团每套收取的费用大约是50美元(约合320元人民币),但是,在Armani的专卖店中,这些西装一套的价格约在500至800美元(5000元人民币),差距在10倍以上。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说,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四级: 国内众多品牌,工艺接近,以后细谈

二战各国军队编制综述

1939战前,分驻13个地区的德军有51个现役师,包括3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5个装甲师(加1个装甲旅)、4个轻型师和3个山地师。战事一起,就迅速扩张。到1940年,装甲师数量翻番(主要是改装轻型师)。德军为入侵波兰编组了2个集团军群:北集团军群由2个集团军(各3个军)组成,辖2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1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南集团军群(3个集团军10个军)辖4个装甲师、4个轻型师、21个步兵师和3个山地师。德军最重要的编制是师,分为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装甲师、轻型师和山地师。“第1波”的35个步兵师有18000人,第2波的有15000人,第3波和以后的步兵师炮兵数量较少。步兵师由3个3000人的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组成。跟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德军步兵师的工程营和侦察队是战斗部队,装备有火焰喷射器和反坦克炮,经常是攻坚的先锋。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组成。步兵连约180人加一个班的反坦克枪。机枪连有3个排6挺重机枪。步兵营还有迫击炮排6门81mm迫击炮。一个步兵团的火器包括26挺重机枪、85挺轻机枪、18门81mm迫击炮、27门50mm迫击炮、12门37mm反坦克炮、6门76mm步兵炮和2门150mm步兵榴弹炮。炮兵团由3个105mm野炮大队组成,大队各3个4门制的炮连。一个150mm中型炮大队原来是配属的,后来归入第1波步兵师编制。师以上集团军和军还有中型和重型火炮。摩托化步兵师由3个摩托化步兵团和一个摩托化炮团组成。波兰战役后,随着更多装甲师列编,其中一个摩托化步兵团转入其他装甲师。波兰战役的德军装甲师由2个坦克团组成,坦克团是2个4连制(32坦)坦克营组成。加上预备车和各级部门共有561辆,不过一般都不到满编制,平均320多辆。多数是I型和II型轻型坦克,不过装备机枪或20mm炮,一些捷克38式坦克和少量III型和IV型坦克。装甲师有2个全摩托化步兵团,后改称“装甲掷弹兵”。德军装甲师的成功并不在其坦克的质量,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其对手,而在于组织和战术能力。德军闪击波兰震惊了世界。此役德军阵亡1万余人、3千多人失踪、3万多人负伤。希特勒得以转兵西部准备入侵法国。到1940年5月,德[陆]军增加到129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4个轻型摩托化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山地师和1个骑兵师。德军总兵力达2百50万,其中武装党卫军10万人。入侵法国的德军编为3各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辖45.5个师、其中7个装甲师;B集团军群

世界各国军衔、军服、勋奖章

世界各国军衔、军服、勋奖章(大全) 目录: 第1页 1楼中国的军衔:清末和北洋时期 2楼民国时期陆军 3楼新中国陆军的军衔 4楼中国军服 5楼新中国55式 6楼中国的勋章奖章 7楼中国台湾的勋奖章 8楼亚、非洲最高军衔汇总 9楼以色列、澳大利亚、前伊拉克军衔 第2页 10楼美国部分(军衔) 13楼美国部分(勋章奖章) 14楼美国部分(技能章和功勋略表) 15楼美国部分(军兵种符号和臂章) 16楼美国部分:军服(一) 17楼美国部分:军服(二) 18楼美国部分:新军服的方案之一 第3页 20楼苏俄系列:国防部长亚佐夫 21楼苏俄系列(沙皇俄国) 22楼苏俄系列(苏联1917-1923)领章袖章23楼苏俄系列(苏联1935-1940) 24楼苏俄系列(苏联1943-1945) 25楼苏俄系列(苏联1943-1945续) 26楼苏俄系列:苏联冷战初期(一)大元帅27楼苏俄系列:苏联冷战初期(二)元帅星29楼苏俄系列:苏联冷战初期(二)军衔 第4页 30楼苏俄系列:1959—1973服饰标志 31楼苏俄系列:1959—1973领章 32楼苏俄系列:1959—1973(1969年)33楼苏俄系列:1959—1973(1973年)34楼苏俄系列:1959—1973(1973年)35楼苏俄系列:1959—1973(1973年)36楼苏俄系列:苏军军兵种色表 37楼苏俄系列:俄罗斯 38楼苏俄系列:军服 39楼苏俄系列:军服1959年 第5页 40楼苏俄系列:军服(1969年) 41楼苏俄系列:军服(1973年)

43楼苏俄系列:勃列日涅夫 45楼苏俄系列:勋章-列宁勋章 46楼苏俄系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47楼苏俄系列:勋章-红旗勋章 48楼苏俄系列:勋章-胜利勋章 49楼苏俄系列:勋章-苏沃洛夫勋章第6页 50楼苏俄系列:勋章-金星奖章 51楼苏俄系列:勋章-母亲英雄勋章52楼苏俄系列:勋章-卫国战争勋章53楼苏俄系列:略章 54楼苏俄系列:徽章 55楼苏俄系列:综合部分 56楼英国 57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一)59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二)第7页 60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三)61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四)62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五)63楼民主德国(东德) 64楼朝鲜 65楼朝鲜:军衔 66楼朝鲜:略章 67楼朝鲜:勋章奖章(一) 68楼朝鲜:勋章奖章(二) 69楼朝鲜:军服和军兵种符号 第8页 70楼朝鲜:综合 71楼古巴 72楼越南 73楼越南:军服 74楼越南:新军装 75楼越南:勋章 76楼南斯拉夫 77楼南斯拉夫:铁托 78楼南斯拉夫:军衔 79楼南斯拉夫:标志符号 第9页 80楼南斯拉夫:军服 81楼南斯拉夫:勋表 83楼南斯拉夫:勋章(一) 84楼南斯拉夫:勋章(二) 85楼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一)

西方军装发展沿革

西方军装发展沿革 古代希腊(BC3000年-BC196年) 斯巴达重装步兵的甲胄分为盔、胸甲和胫甲三部分,没有铠甲保护的部分用大型圆盾来辅助。钟型胸甲由前后二部分构成,表面打铸成胸肌型,左侧以铰链相连,右侧用皮带扣住。胫甲也采用腿肌造型。头盔上用黑白马鬃制成翎饰。上身是短袖束腰长衣,脚下是皮凉鞋。(右)雅典重装步兵的铠甲是由多层亚麻布重叠成5毫米厚而制成的布甲,其中包括胸甲和甲裙。以后吸收了亚述人制作铠甲的方式,在胸甲的前后编缀青铜甲片来增加防御力。重装步兵的主要武器是双矛头长矛,宽刃剑和以木材为芯、内衬皮革、外包铜皮的圆盾。(左) 中世欧洲骑士(4世纪-17世纪)

欧洲的骑士时代始于公元900年前后,持续至中世纪结束的1500年左右。蛮族动乱结束后,法兰克人、凯尔特人、汪达尔人纷纷建立各自的国家。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查理继承父位统治法兰克王国时期,开始了大规模地扩张领土战争。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庞大的军队,于是他将征服的土地划成小块,赐给众多的追随者。这些封地的小领主形成了欧洲最早的骑士阶层。公元11世纪,菲利蒲1世的军队基本上以重装骑兵为主攻力。法兰克骑兵的铠甲是用几层皮革重叠缝制成的短袖造型,表面缀有铁环。头上是带护鼻的圆锥形铜盔。下身是绑腿和带马刺的皮靴。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十字军东征标志着骑士文化黄金时代的到来。当时十字军被认为是完美的骑士。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保护无助的朝圣者,被看成是骑士的最高天职。骑士的铠甲多为锁子甲。锁子甲最早在公元前6世纪,由凯尔特人发明,之后被罗马人采用。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几乎全部披挂锁子甲。其重量大约13公斤。另外,由于长时间被太阳照射,铠甲发热易灼伤皮肤。为此,骑士们都在外面罩上缝有红十字纹样的白色长袍,头上的圆筒状铁盔上开着横条视孔和用来呼吸的小圆孔。14世纪以后,为了提高锁子甲的防御力,在胸、臂和腿等容易受到攻击的部分,增加了钢铁板金护甲。这些护甲成为日后盛行欧洲的板金铠甲的前身。头盔也由圆筒状换成尖锥形。到了15世纪,板金铠甲的制作技术变得愈加成熟,出现了全身披挂板金铠甲的重装骑士。但是,整套甲胄的总重量达50公斤。1585年,英国的甲胄匠人制作出新型板金铠甲,以当时流行的绅士服款式为造型,表面涂成黑色,并刻有精美的镀金装饰,这种镀金装饰既美观又可防锈。在实战时,还配备有缓冲面罩和护胸甲。此种造型的铠甲凝集了当时甲胄匠人制作工艺的最高技术。 英国内战时期(1642年-1651年)

五花八门的各国军粮

五花八门的各国军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口粮是维系军队战斗力的最低标准。各国军事后勤部门为让士兵能“迅速而愉快地填饱肚子”,挖空心思推出了各色花样的口粮,让大兵们“吃饱”,更要“吃好”。 美国军粮:先保证分量,后保证质量 美军最新的野战食品当属1981年研发的“个人即食口粮”(MRE)。美国军粮每隔几年就改良一次口味和菜单,从当初12种菜单发展到24种,MRE食品大多采用“湿装法”制作,用聚酯、铝箔,聚丙烯三层复合薄膜包装,它可在无需冷藏的情况下保存5年之久。食用时也无需加热,食物本身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每份热量高达3000卡路里。如果谁经常吃这玩意儿,恐怕会长出一身肥膘来。军粮的包装具有防摔防压功能,适合在降落伞的状态下空投,士兵需用刺刀才能打开。 美军对军粮的设计原则是,首先保证士兵吃饱。1777年,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连续4个月只能吃由粗面粉做的面团,结果死于因营养不良导致疾病的士兵人数是战死士兵的两

倍。一战前,美国制定了基本战地军粮规格,即C、K、D 和E4种口粮。C口粮是基层部队的主要口粮,其目的是给士兵提供“一天中三顿足量。满意的饮食”。K口粮则提供给深入敌后作战的游骑,以经冷冻、干燥处理后的食物为主,其重量和体积都比C口粮小。D口粮是应急战斗口粮,人手一份,供一餐食用。最豪华的当属1950年开始出现在朝鲜战场上的E口粮,由7个罐头、1个附件包和20支香烟组成。这些标准听起来很不错,但士兵吃起肉来却觉得像嚼锯末,面条、土豆吃起来则像糨糊。美军曾用E口粮赈济韩国难民,结果却被韩国老百姓拿来喂猪,因为这玩意儿太难吃了。俄罗斯军粮:总少不了茶和香烟 俄军平时的基本口粮标准有6种,战时有10种,还有5种补充口粮,3种干口粮标准。俄军条例中对这些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每个军兵种每日食品的供应量都有据可查。这些规定非常详细,除了空军、潜艇兵、特种兵伙食标准不同外,一般部队的巡逻队伍、哨兵和执勤分队的标准也不相同。同时,对面包的面粉等级、肉制品原料来自动物的什么部位也有严格要求,营养价值较低的食品就要增加供应数量。俄军的菜谱也十分丰富,包括鱼、肉、蛋、奶、糖、茶、黄油、可可粉、巧克力等,对蔬菜的规定更是严格,土豆、甜菜、洋葱、胡萝卜、新鲜的卷心菜或酸菜等蔬菜每天一样都不能少,并且分量也都有要求。此外,每天都吃的千果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