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莆田概述

莆田概述

莆田概述

【发布日期:2009-05-25】【来源:】【字体显示:大中小】【阅读: 56084 次】【关闭】【基本概况】

莆田,史称“兴化”,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21℃。现辖仙游县,荔城、城厢、涵江和秀屿四区,以及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有汉、回、畲、壮、苗等33个民族,年末户籍人口306.97万人,陆域面积4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34.5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271.6公里,海岛岸线长262.9公里。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水果”驰名中外。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湄洲湾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秀屿港是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台轮停靠点,已建成5万吨级多用途等各类码头19个,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港口通航。

【经济社会综述】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78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628.43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327.82亿元,增长1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896元,比上年增长14.4%。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有所调减,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3:56.1:33.6调整为9.4:59.5:31.1。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5%(见表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1%,消费品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0%。

表1: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比变动情况

指标全市(%)

城市(%)农村(%)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105.5105.4105.5

食品110.3110.3110.4其中:粮食110.5109.7111.9

蛋114.7115.4113.0

菜93.093.990.7

烟酒101.7100.8103.6

衣着102.0102.310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2.3102.9100.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6.3106.1106.6

交通和通信100.299.710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8100.199.0

居住106.9106.9106.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1万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0.6%。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79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3.8%。“4050”人员再就业237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8.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0%,控制在预期目标2.5%以内。

财政总收入10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3.93亿元,增长34.2%;财政支出95.24亿元,增长20.1%。全年财政用于农林水、医疗卫生、节能环护、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33.23亿元,增长23.5%,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4.9%。全市国税总收入(含海关代征)58.09亿元,增长23.9%,其中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58.07亿元,增长23.9%;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63.21亿元,增长45.3%,其中税收收入42.60亿元,增长29.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物价较快上涨,对中低收入群体造成影响;部分地方违法用地、违章建房现象比较突出,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尚需提升;资金供求总体偏紧,企业融资成本显著上升;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环境保护仍需持续加强;政府职能需要加快转变,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仍需提高;基层村居执行力有待加强,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

(一)发展优势

莆田市具备加快发展的诸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突出。莆田位于福

建沿海中部,境域北连福州,南接泉州,西依戴云山,东南濒临台湾海

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台中市距离仅72海里。地形从西北戴云山脉

向东南沿海延伸,依山面海,拥有福建三大平原的兴化平原,面积为464

平方公里;还有仙游县东西乡平原,面积约326平方公里,地理优势十

分明显。二是港口条件优越。莆田市拥有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三大

港湾,大陆海岸线271.6公里,海岛岸线262.9公里。孙中山先生在著

名的《建国方略》中,拟将湄洲湾建成中国东方六大海港之一。湄洲湾位置适中,航道顺直,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避风良好,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80多个,是目前全国少数几个能够建设30 万吨以上深水泊位的海港之一,预计总吞吐能力可达4亿吨以上,建设国际性深水大港条件十分优越。三是妈祖文化独特。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之一。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对台客轮直航点。妈祖文化对世界华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湄洲岛上的湄洲天后宫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四是文化底蕴深厚。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雅称。历史有过“科甲冠八闽”的鼎盛时期。共有进士2345人,状元12人,位居宰相之位14人。全市现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万多名,更有近万名莆仙籍专家学者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两院”院士13名。五是民间资本雄厚。目前,全市有旅居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70余万人,是福建省的重点侨乡;还有出外经商创业人员50多万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创办企业2万多家,年创产值2000多亿元。拥有一批千万甚至超亿元资本的莆籍民营企业家队伍。六是基础设施完善。福厦铁路、向莆铁路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已经开工建设,莆田将成为东南沿海区域性重要的交通枢纽;福厦高速公路扩建及湄永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极大拓展了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国道、省道纵横有序,港口、供水、供电等设施日臻完善;莆田机场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经济现状及基本特征

1983年莆田建市时是一个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农业市,三次产业比例为49.2∶26.4∶24.4,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比例为79.8∶9.5∶10.7。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莆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民资回归工程,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步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逐渐优化。2002年,全市生产总值226.57亿元,位居全省第九位。2003―2008年,我市经济连续几年在高位平稳运行,全市生产总值增幅分别为12.1%、13.1%、15.3%、16.0%和16.5%,均居全省前列,呈现出逐年提速的稳定性。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9.91亿元,连超宁德和南平,跃居全省第七位。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全市生产总值609.96亿元,仍保持15.0%的高增长,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财政总收入52.78亿元,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地方级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一半,达到56.0%;三次产业比例为12.3∶56.5∶31.2,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结构比例为36.1∶33.3∶30.6。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十百千”目标。即财政总收入增量10亿元,GDP增量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量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将调整为11.5:57.4:31.1。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320.7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5.2%,增长12.0%,增幅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8.8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6.9%,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8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7.2%,增长23.7%;财政总收入31.26亿元,完成代编预算的49.8%,增长3.0%,其中,地方级收入18.54亿元,完成代编

预算的52.7%,增长7.0%。从现有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劳动力就

业结构判断:莆田已经从一个农业市上升为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城市。

(三)产业空间布局及发展重点

1、三次产业空间布局

莆田地形从西北戴云山脉向东南沿海延伸,常年风向为东北风。西北部多为海拔600-1500米的山区;中部为广阔的兴化平原和东西乡平原;东南部多为海拔50米以下的沿海岛屿和丘陵台地。境域山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平原盆地占20.6%,沿海丘陵台地占34.4%。莆田东南部的沿海丘陵台地濒临湄洲湾,位于我市常年东北风向的下方向,是构筑临港重化工业的理想之地;中部平原盆地,依山面海,莆田境内主要河流木兰溪横贯其间,风和日丽,人居环境优越,是莆田现有人口的聚集地和经济、政治中心,也是今后较为理想的居住地和第三产业发展用地。西北部山区山高林深,雨水充沛,风光旖旎,适宜于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按照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利益原则,未来莆田将形成东南部沿海地区强劲的临港重化工业,中部木兰溪两岸繁荣的第三产业和轻加工业,北部山区优美的生态观光农业的三次产业空间布局。莆田将成为各功能区域布局合理、特色明显、重点突出,分工协作的湄洲湾港口城市;将是一座临海工业发达、滨海城市崛起、沿海景观壮丽的开放型城市,将是一座有文化品位、有经济实力、有优美环境的效益型城市,将是一座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2、三湾的开发次序及发展重点

“三湾”资源是大自然给勤劳勇敢莆田人民的恩嗣,是兴化大地不

可再生的优质资源。市委在《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决定》提出:全面开发湄洲湾、规划建设兴化湾和平海湾。湄洲湾重点发展新型能源、石化、钢铁、船舶修造、林产加工等临港产业,建设成为重化工业基地;兴化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港口物流、能源等临港产业,建设成为大型装备制造与能源中转供应基地;平海湾重点发展滨海旅游等临港服务业,加快建设滨海新城。进一步明确了“三湾”开发重点及次序和规划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将使“三湾”资源的开发循序渐进,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避免浪费性开发和破坏性建设。

湄洲湾属于基岩港湾海岸,三面台地环抱,水深条件良好,水清沙少,淤积轻微,深槽稳定,风浪掩护条件好,为建设大型深水港提供了丰富的天然岸线、航道与锚地。随着福厦铁路、向莆铁路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及湄洲湾疏港大道的开工和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湄洲湾北岸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深水港口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临港工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型港口的集、疏、运体系尚未健全。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努力使其成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港口群之后的第四大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的主枢纽港和海峡西岸经济

区重要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

兴化湾属于淤积型构造基岩海湾,泥沙主要来自我市主要河流木兰溪、萩芦溪的入海泥沙及沿岸小溪或冲沟向海的输沙。兴化湾南岸,从江口至石城之间滩涂广阔,具备形成宽阔陆域的条件,可利用深水岸线45.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36km。兴化湾南岸港口及航道经适当整治疏浚,可以达到18~20米的深水,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可全天候直达港

区,是全省重点发展的“两集两散”港区之一,适合建设1~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10~20万吨级散货泊位。但是,目前兴化湾南岸基础设施配套较不完善,与兴化湾南岸全面开发尚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湄洲湾临港工业和集疏运码头建设的逐步推进,湄洲湾北岸剩余的深水岸线供需矛盾将日趋突显,适时启动兴化湾南岸的规划,进而有序开发建设,按照“宜港则港,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将极大拓展莆田临港产业发展空间。

平海湾为构造基岩海湾,全湾在莆田市境内,水域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属于半封闭淤积型海湾。湾内水域宽浅,大部分水深在5m以下,缺乏深水岸线,沿岸普遍发育淤泥质浅滩,湾顶泥滩尤为宽广,处于缓慢淤积状态。其中石城至平海为开敞型海湾,风浪掩护条件差。湾内的滩涂养殖和海水养殖已成为莆田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南日鲍养殖颇具规模,完全具备成为全国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的条件。海带、紫菜、龙须菜等藻类养殖也已成为福建省的重要海水养殖基地,是我市海洋养殖与珍稀海产的重点区域。在湄洲湾、兴化湾临港产业尚未布满项目之前,近中期应对平海湾养殖基地进行规划保护,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

3、临港重化工业的空间布局

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是我市港口经济发展重要支撑。按照《莆田

市“十一五”临港工业发展布局规划》,湄洲湾北岸要形成“一带五区”的临港工业空间发展架构。“一带”就是构筑自枫亭至文甲的环

湄洲湾北岸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临港工业带。“五区”即重点建设东

吴、石门澳、秀屿、莆头和枫亭等“五大工业集聚区”。当前要把东吴、秀屿、石门澳临港工业集聚区作为发展港口经济的重中之重。

1、东吴临港工业集聚区。以东吴作业区、盘屿作业区为载体,规划面积约23.2平方公里,重点布局石化、船舶修造和海洋重工机械等产业。其中作为规划建设的湄洲湾北岸石化基地的核心区――东吴石化工业区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年产150万吨CPP(催化热裂解)等石化项目,重点发展“催化热裂解”产业链、烧碱及造纸化学品产业链、橡胶及配套化学品产品链、塑料加工及其配套助剂产品链,为我市的鞋革、轮胎和造纸等产业集群提供原辅材料。目前要紧紧抓住机遇,加快编制东吴石化工业区的控制性规划,千方百计促使盘屿大型储备油库落地,以带动东吴石化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2、石门澳临港工业集聚区。以石门澳围垦、罗屿作业区为载体,重点布局制浆造纸工业项目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临港产业项目。制浆造纸工业将以金鹰集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120万吨/年阔叶漂白硫酸盐木浆项目为龙头,主要布局漂白硫酸盐木浆、中高档文化用品纸、胶印新闻纸、铜板纸等项目。国投石门澳临港工业园前期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中。

3、秀屿临港工业集聚区。依托秀屿港区(莆头作业区和秀屿作业区),以秀屿港区后方陆域为载体,以LNG接收站为龙头,重点布局LNG 冷能空分、轮胎粉碎、食品冷冻、丁基橡胶等冷能利用项目及冷轧钢板等与LNG关联密切的产业,形成LNG产业园。

4、莆头临港工业集聚区。以太湖工业园区和胜利围垦为载体,重

点布局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主动承接内地及台湾地区的纺织机械、木工机械和制鞋机械等产业转移,发展产业机械和配套零部件产业链。

5、枫亭临港工业集聚区。作为湄洲湾北岸石化基地的组成部分和远期发展用地,以仙游经济开发区和枫亭围垦区为载体,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近期主要布局服装、鞋革、电子、汽车零部件及石化中下游等产业。远期以泉港、泉惠两石化园区产品为原料,发展节水、轻污染和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及石化下游产业。目前要促进福建联合石化公司尽早与厦化实业有限公司签订硫磺供应协议,推进60万吨/年硫酸磷肥项目早日落户开工建设。

二、我市衔接《国务院若干意见》的主要思路

5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若干意见》)。我市按照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国家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在科学发展和深化莆台交流合作上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我市比较优势,解放思想,超前谋划,实干实效,敢闯敢试,乘势而上,全面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齐心协力加快我市新一轮发展。

(一)发展定位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整体发展框架下,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湄洲湾港口城市的功能定位,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和资源禀赋理论,进一步明确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全局中的发展定位,着力扩大莆台经贸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加强与港澳、珠三角、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促

进产业集聚、拓展发展空间,努力将莆田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充分发挥莆田独特的对台优势,全面实施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加强莆台经济的对接融合,推动莆台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充分发挥莆田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和濒临台湾海峡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以湄洲湾港口为核心的集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承南启北、贯通东西,努力构筑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

——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和能源基地。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环湄洲湾北岸和兴化湾南岸临港工业带建设,积极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转移,建成若干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群;结合国家现有LNG接收站、抽水蓄能电站等能源项目的布局和建设,加快发展核电、火电、风电、气电和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建成辐射能力强劲、门类基本齐全的能源产业群,努力构筑海峡西岸重要的制造业和能源基地。

——海峡两岸现代化物流中心。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按照物流节点—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的布局模式,以莆田中心城区和湄洲湾妈祖新城为依托,高标准编制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主动承接台湾现代物流业转移,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努力构筑辐射海峡两岸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作为台湾地区民间第一信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莆台之间文化交流,拓展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范围,整合和提升妈祖文化资源;在巩固发展朝觐旅游和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挖掘和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努力构筑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国内外知名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二)重点区域与产业布局

按照《国务院若干意见》确定的我市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莆田市三次产业空间布局,在全方位、深层次推进莆台交流合作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加大重点区域的规划建设力度,明确生产力布局和发展重点,着力运作,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努力将莆田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分工协作的湄洲湾港口城市。

1、湄洲湾北岸经济技术开发区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拓展至秀屿区、北岸管委会和湄洲岛管委会所辖的所有区域,争取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成为闽台特色产业深度对接集中区。该区域环抱湄洲湾北岸,区位优势突出,妈祖文化凸显,交通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是承接台湾高端产业转移、弘扬妈祖文化的重要基地及带动莆田经济腾飞的主要平台。

——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园。规划区域包括东吴石化工业园、石门澳临港产业园、秀屿LNG产业园、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莆

头临港工业集聚区、笏石轻工业园及佳通轮胎产业园等,面积约50平方公里。该区域作为莆田临港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为主承接台湾石化、冶金、装备制造、造船及木材加工等产业转移,形成在海峡西岸有重要影响的制造业基地。

——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园。规划范围包括罗屿岛、盘屿岛、东吴港区、秀屿港区及莆田铁路港湾站中心物流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该区域作为莆田临港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为主承接台湾物流业转移,形成以海上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的辐射海峡两岸的重要生产资料集散地。

——妈祖文化产业园。妈祖文化产业园包括湄洲岛和妈祖城、大地城等区域。该区域毗邻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园,位于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园上风向,以规划建设的湄永高速公路忠门段两侧大绿化带分隔,相互之间环境干扰较小,产业分工明确。随着湄洲岛跨海大桥的建设,妈祖城、大地城将与湄洲岛连为一体。妈祖文化产业园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的拓展区域,是构筑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重点区域,为主承接台湾旅游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移,形成具有鲜明妈祖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并为临港产业发展就近提供城市支持。

2、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扩大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范围,拓展园区功能,依托荔涵大道江口段向北拓展,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园,依托兴化湾南岸开发向南拓展,规划建设精密机械产业园,与现有作为省级重点电子信息特色产

业园区和国家火炬计划液晶显示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衔接融合,充分发挥已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优势,争取上报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为主承接台湾电子、信息、光电及精密机械产业转移,努力打造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轻工业基地。

3、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

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承接台湾现代农业转移的国家级基地,以种植台湾甜柿、樱花、柠檬、火龙果等高优品种为示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结合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以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核心,规划建设集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莆台山地绿色旅游经济合作示范区。鼓励台商投资建设生态农业和旅游业项目,拓展莆台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合作领域,带动莆田北部山区连片发展,全面繁荣,努力打造成为湄洲湾港口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后花园”。

4、仙游枫亭经济开发区

仙游枫亭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包括枫亭、郊尾、盖尾和园庄镇等,是仙游唯一濒临湄洲湾的沿海区域,该区域依山面海,地势平坦,交通便捷,后发优势明显,将是带动仙游未来加快发展的重点区域。依托横跨湄洲湾南北岸优越的地理优势,以省级工业园区——枫亭工业园为核心,加快编制枫亭工业园南片区石化中下游基地的产业规划,作为湄洲湾北岸石化基地的组成部分,做好与湄洲湾南岸炼化一体化下游产品的“吃配”。依托仙港大道和324国道,积极推进郊尾、盖尾和园庄轻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积极开展对台经贸合作,主动承接台湾和国内先进

地区的产业转移。争取将省级工业园区的规划范围覆盖到全区域,拓展功能定位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努力打造成为带动莆田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5、兴化湾南岸经济开发区

兴化湾南岸滩涂广阔,具备形成宽阔陆域的条件,岸线、土地资源优势明显,是继湄洲湾北岸之后带动莆田经济腾飞的又一重要平台。加快兴化湾南岸的规划编制进度,做好兴化湾南岸的规划控制,主动与兴化湾北岸江阴集装箱码头相呼应,适时启动兴化湾南岸开发建设,重点推进临港物流、临港工业及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努力打造成为与湄洲湾北岸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经济开发区。

(三)发展重点

1、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研究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继续实施重化工业与轻加工业并举战略,巩固提升制鞋、食品、电子信息、工艺美术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鼓励并扶持造纸、石化、光电、新材料、精密机械加工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积极开展炼化一体化、重油裂解等重大临港重化工业类项目前期工作,继续争取国家在湄洲湾北岸布局大型重化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东吴石化园区、石门澳工业园、LNG 产业园、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及枫亭工业园石化中下游基地等重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产业链整体转移和企业抱团转移,形成一批集中度大、集约化水平高的台资产业集群,建设特色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劲的环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带。通过临港重化工业发展,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解决我市现有轻工业产业

链短、原材料缺乏等问题,带动提升我市现有八大工业园区和六大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档次。在着力推进环湄洲湾北岸临港工业带建设的同时,依托国家投资开发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兴化湾南岸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和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2、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优良港口条件,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

源,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强化能源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结合国投湄洲湾煤炭中转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湄洲湾电厂二期超超临界火电项目前期工作,尽快上报国家发改委核准,争取年底动工建设。继续配合中核集团扎实推进莆田核电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二五”初开工建设。抓住《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即将出台的机遇,全面加快风电场规划和建设进度,完成石城石井风电场建设并正式并网发电;加快东峤风电场、石城石井风电场二期、大蚶山风电场建设;推进南日岛风电场三期、四期,忠门风电场,仙游草山、钟山风电场、荔城后海风电场,涵江囊山和湄洲岛风电场前期工作。加快建设仙游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推进仙游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积极开展海上风电、潮汐能前期工作研究,争取取得实质性突破。结合盘屿30万吨原油码头建设,争取在湄洲湾东吴港区布局建设商业油品储备基地。积极推进LNG冷能利用项目,加快建设城市生物质能源发电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配合台湾海峡南日岛盆地油气资源的合作勘探和联合开发。适时启动LNG接收站二期、莆田燃气电厂二期项目前期工作。

3、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依托湄洲湾北岸大型散货码头群和铁路、高速公路及可能实施的京台铁路快速通道,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湄洲湾现代物流园区,形成以海上运输为主,铁路、高速公路运输为辅的辐射海峡两岸的国内大型铁矿石、油品、煤炭、木材、建材等重要生产资料集散地。积极争取在湄洲湾设立保税港区、保税仓库等优惠政策,加快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发展,吸引台资或台商合资大型物流企业进港运作,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以保税仓储为基础,以货物集散、分拨配送与贸易、加工相结合的物流中心。支持台商及其它外商投资物流

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大型专业市场,构建莆台物流合作平台;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湄洲岛对台小额商品市场”,开放台湾土特产品、生活日用小商品和旅游商品自由购买,推动莆田工艺品、大陆各地名特优小商品进入贸易市场,促进湄洲岛对台小额商品市场的尽快形成。

4、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以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滨海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

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按照国务院国函[1992]137号文批复同意设立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定位,争取规划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建设集休闲、旅游、娱乐、度假、购物为一体的五星级酒店,进一步改善湄洲岛旅游度假环境。全力推进湄洲岛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改善提高妈祖山管理和建设水平,深度开发鹅尾神石园、湄洲岛植物园等景点,积极推进海上和沙滩旅游项目,丰富湄洲岛四季主题旅游内涵,实现以妈祖祖庙为核心的景观拓展。利用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制定九鲤湖、九龙谷、永兴岩、菜溪岩、壶公山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规划,实施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工程,完善景区的功能和设施。依托莆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壶山兰水城市名片,努力开发南少林、广化寺、石室岩等人文景观和荔乡水韵、荔枝林带观光休闲旅游景点,挖掘和提升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发挥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莆田中心城市“后花园”建设;凭借海湾、岛屿等资源禀赋,规划建设一批滨海生态旅游基地,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新产品。不断促进莆田旅游业外延的拓展和内涵的丰富。以莆田工艺美术城为中心,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全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木雕之城”、“中国银饰之乡”为品牌,大力向外展示推介,构建“以旅游带工艺、以工艺促旅游”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态多元化,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莆台旅游合作机制,积极开拓对台旅游市场,共推双向旅游线路,争取使莆田成为大陆和台湾双向旅游线路的重要中转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