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53060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53060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53060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53060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五、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七、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通知,为做好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特做如下规定:。

1、药剂科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索证管理。

2、各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每季做一次空气培养、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有登记记录。每半年对紫外线辐射的强度进行监测。

各科使用的器械消毒液由药剂科统一配制,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

3、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一次性用品用后科室进行毁形.

4、定期对换药室、注射室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5、医用垃圾用黄色袋、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分包装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

或间接感染性、毒性极其它危险性废物。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等相关文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修订本制度。

一、医疗废物分类和暂存

1.产生医疗废物的有关科室应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2.治疗室内废物筒应加盖,分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盆等。未被污染的如外包装、盐水瓶、青霉素瓶等可作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棉签、敷料等置于黄色医疗废物袋中;玻璃安瓿、破碎玻璃器皿置锐器盒中,小心处理以免割伤。放射性废物置红色医疗废物袋中。

3.临床产生的医疗废物应置于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当容量达到3/4时扎紧袋口后放入黄色医疗废物暂存容器(转运箱)中,加盖后应扣紧环扣。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应防渗透,

外表面粘贴医疗废物标志。

4.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应放入锐器盒内,由专人统一收集,减少工作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5.使用后的针筒及输液器应放入黄色垃圾桶中,由专人收集、运送、贮存,在院内运送应封闭,避免流失和减少环境污染。

6.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口罩、帽子、中单、尿布等按医疗废物处理。

7.特殊传染病(如被朊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病人产生的废物应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并及时密封;感染性疾病科的废物按专项制度处理。

9.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由专门机构处置;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送

1收集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贮存间一医疗废物公司回收。

2.医疗废物收集运送人员对医疗包装袋称重、清点锐器盒的数量,在《医疗废物内部交接运送记录单》上记录并请科室人员确认。

3.收集运送人员应将密封的锐器盒和医疗废物袋放入周转箱,在转送医疗废物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转运中严禁扔、摔装有医疗废物的垃圾袋或容器,以避免造成包装破损和废物的泄露。

4.每天运送结束,应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三、医疗废物的贮存

1.总务科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和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医疗废物贮存设施,委派专人管理。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识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识标识。

2.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口易于清洁和消毒。

3.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冷冻贮存时间不得超7天。

4.室内有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5.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平时上锁。严禁私自转让、

买卖医疗废物。

6.每天对环境进行清洗与消毒(紫外线每天消毒1小时,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拭1次)有污染时立即消毒,运送车辆使用后即清洁消毒。

四、医疗废物的外运

1.医疗废物委托给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签订委托协议书,承担处置费用。

2.医院与处置单位交接、转运医疗废物时,应填写《医疗废物转移联单》,记录医疗废物容器数量、外运日期等信息,双方签字,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专人保管,记录资料保存3年。记录内容: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等。登记资料保存三年。

3.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时,按锐器刺伤处置要求进行处理。

4.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等)不得随意丢弃。应与医疗废物一同处置。

七、应急处理

发生医疗废物事件,按照医院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在48小时内上报乐清市卫生局和环保局;导致一人以上死亡或三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在24小时内上报;导致传染病传播或可能传播,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

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

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三、医院所购入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生产厂家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生产企业产品许可证》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四、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采购部门每次购置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产品标识和有效期,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有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的中文标识。

五、严格保管,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厘米,距墙壁≥5厘米。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部门。

六、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七、临床科室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有不洁等不得使用;使用时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须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规定登记发生时间、种类、临床表现、处理结果;所涉及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生产单位、产品名称、生

产日期、批号及供货单位、供货日期等,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以及该产品采购部门。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不穿工作服进食堂、公共场所或离院外

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

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等。

二、科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配备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三、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办公室、治疗室、厕所等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

四、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按灭菌日期有序摆放,每日检查物品有效期,过期应重新灭菌,存放柜应定期清洁、消毒。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常用无菌罐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包装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五、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并注明开启时间。

六、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应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更换灭菌二次。持物钳高压灭菌后干燥使用,在集中治疗前开包,每4小时更换。

七、体温计使用后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做好“二道法”消毒,冷开水冲洗后干燥(75%酒精擦拭)待用。

八、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名称、剂量、使用浓度、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中的消毒液应每日监测有效浓度。

九、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需终末消毒,干燥保存。雾化器一人一用一消毒。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十、垃圾要区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别置黄色、黑色塑料袋内,封闭

运送,隔离病人使用的医疗废物应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并张贴明确标识。各种废物统一收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病人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十二、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用后敷料应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并张贴明确标识,及时无害化处理。

十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领用、保管、使用、处理、毁形各环节,应严格按照《浙江省医疗卫生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规范》执行。

十四、传染病人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无菌操作制度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

物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七、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八、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周消毒两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

九、消毒物品(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

十、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十一、输液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由专人负责收集并按规定的路线送至院内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十二、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

手卫生制度

一、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二、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重点部

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盛放皂液的容器为一次性使用,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三、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

四、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

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五、禁止佩戴手部饰物,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医务人员遵照七步洗手法进

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

七、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一人一用一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

洗、灭菌。

八、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a先洗手,后消毒。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

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九、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流程图进行外科手消毒,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

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流向肘部。

十、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

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

十一、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cm2。

门诊清洁卫生制度

一、门诊应保持清洁整齐、窗明几净,每天开诊前做好相应清洁卫生准

备工作,等候病人就诊。

二、办公桌及操作台面应保持干净整洁,不得堆放与诊疗无关的物品。

三、资料样品等陈列整齐、合理;

四、药品包装应无尘,清洁卫生。拆零药品的工具、包袋应清洁卫生。

五、应有禁烟标志,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

六、每日经常打扫走道及楼梯,发现不卫生的状况及时清理,并采取适

当方法不使灰尘扬起,诊所内不得随地吐痰。

七、每天下班对办公桌椅、操作台面、诊疗使用的器械、输液椅等进行

清洗,并定期消毒。

八、垃圾集中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九、病人用过的废纸及果皮等物,应放置纸篓内,不得随意乱扔。

十、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

十一、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得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清除并消毒。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一、按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本医院内发生3 例

同种同源或5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或怀疑有相同感染源感染的,各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必须立即报告上级院感科。

二、经调查证实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控部门。

三、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对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

五、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证实流行或暴发计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确定传播途径,制定、组织、落实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六、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安全注射制度

为保护人体健康,防止在预防及治疗一种疾病时,造成另一种疾病感染、传播,特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医疗保健人员,必须树立安全注射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在预

防接种、医疗注射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发生注射事故;

二、注射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和操作规范进行。

三、室内环境保持整洁,定期清洁与消毒。

四、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用无菌棉签蘸0.5%碘伏,螺旋式的由内向外消毒,

涂擦直径大于5cm,消毒区不可用手触摸,接种疫苗时,不能用碘伏消毒,局部用75%乙醇消毒时,待干后再接种,接种完不可用乙醇棉球压针眼;

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统一采

购、供应,采购时要索取三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合格证),到货后要认真填写入库登记、使用后统一回收登记,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销毁的程序进行。严禁重复使用和超出有效期使用。

六、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安培、棉签等医疗废物要分类,由专人收集、

运送、贮存,在院内运送应封闭,并做好记录。

七、对一次性注射器购进、使用、销毁及安全注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导检查,以确保安全注射工作有效开展。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制订以下内容: 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工作人员发生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控办。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病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三、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一)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48981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医院为医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必要的防护用品,为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关健康检查和预防治疗费用,以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二、院感办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及相关技术指导。 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的诊疗和护理工作时要佩戴手套。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四、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罩外,需带防护眼镜;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还需穿上有防渗透功能的隔离服或围裙。 五、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抽血时使用真空采血器,并使用蝶形采血针。 六、严禁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禁止徒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防止锐器刺伤或划伤。 七、严禁共用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与物体表面、衣物或病房以外的人员接触。 八、为不同的病人进行诊疗或开始另一个诊疗操作时,每次均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洗手。 九、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放入相应的废物袋中,并根据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处置。 十、对血透室、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高危部门的医务人员及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进行免疫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实施相应处理,并报告院感办。院感办针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并分析查找原因,组织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并对暴露人员进行观察和相关治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知识讲解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防业原则护 1、基本防护 防护象:对在医疗构机中从诊疗工作的事所医有、、技护员。人 着装求:要作服、工作工、医帽口用、工作鞋。凡接触罩染病传时人要加穿离隔衣。 2、加强护防: 防护对象:进行液或可体疑染物操作污的医人员;务传病流行期染发热门诊,的离隔病等区区的域工人作;员转运确诊疑或似传染为病患的者务医员和人司机。 着装求要在基本:防护的础上,可按危险程基加度以下用护用品:防隔离衣、科外口罩N/9口5罩鞋套、、套、防手眼罩护、面罩等。 3、严密护防: 防护象:对进行有操创作,给特殊病人如进气行管管、插开吸痰等操切作作和传病染人尸解医务的人员。 防护要:在求加强护防的基上全方础防护,位使用应罩面、吸防护器呼。 二、本预防基制控措施 1、医务员人严要遵格守作规操程,强增我保自意识护掌,常见握 感染的传病播径、隔途离防技护术,少职业减危害。 2、遵照标准防的预则,在接触原病原质时,应当采物取以下防护 措施: (1)在接病人血触、体液、液泌分、物泄物排时戴等手套,作完操毕,脱手去后套即洗立,必要手时进手消毒行。 (2 有)能可生发血液、体喷液时溅应,防戴护眼镜防护面罩,或穿 隔离或衣水围裙防等。 (3)行进侵性诊袭疗护理、作过程中操要保,证充的足光线,尽量 减少口创出,并特血注别意防被针止头、缝针合刀、等锐片刺器伤者或划伤。 (4 )理针头处时不要太匆忙手,针头和持器时利不,让要器面锐对 着他,人为不合在作的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人作,协用的针头使不可再套原回针帽,内如一果定套回,要采用单则复帽手技术,不要将锐利具器接传直给递他人,用使的后锐器直接放利器盒,入要不折锐利毁器具。等 (5)医人务员手皮肤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有能可触病人接血、液体 液的疗诊护和理作操须时双戴手层套。 3、在标预防准基础的,上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的的应 隔离措,包括施触隔接、离气空隔离和飞沫离。隔 4、严执格行手卫规生范。 5、对手术前输血及患前者须必格严行“感进筛查染”。门诊手术小 等有操作前创应,循遵者知情患意同和自愿则下原做“染筛查”,如感病人同意不做,应“在告知单”上签,科字留存备查。室 6、检科接验收患者到血液的标后本,应24于时内报小“告染筛感 查”果。对结HI于抗V体筛实验阳初的性标本检验,科立即应告报医感院染理科管病人所在和室科责人负,医感染管院理科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保护患者要隐私。 三、发生血传液疾播病业暴职露的应急处理后 1、用肥皂液和动水流洗清污染的肤皮,生理盐水用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当应伤在旁口近由端心向心端轻远轻压挤尽可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 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 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的制度及措施

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的制度及措施 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

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 (一)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式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二)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为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 2 0,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四)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 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五)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钮扣位于 背部。 (六)手套:为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 (七)鞋套:为防水、防污染鞋套。 三、医务人员的分级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范本3篇 在医院工作的职工,可能要接触各种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在医疗活动中有发生利器刺伤和血液污染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或乙肝、丙肝等病毒的危险,医疗机构应加强员工预防职业伤害和职业暴露的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和手卫生学标准,遵守本岗位操作规范。下面是收集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欢迎阅读。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撒施: 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优.选)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358-95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 1.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 1.接触隔离: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痢疾、甲肝、轮状病毒感染、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

2.空气隔离:预防因空气(微粒或漂浮的尘埃)而传播的疾病。如水痘、麻疹、肺结核等。 3.微粒隔离(飞沫隔离):预防经气溶胶微粒而传播的疾病。微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近距离讲话、某些医疗操作如支气管镜检查、吸引、使用通气设备等。因其颗粒直径大, 传播距离近, 所以不需通风, 许多细菌性疾病可通过微粒传播,如B型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链球菌、腺病毒感染;流感、百日咳、小儿腥红热等。 三、具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求 1.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 , 发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处。一旦发生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本科室主任和医务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免疫接种。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间应暂时离开直接触病人和无菌物品的工作岗位。 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 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 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 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露 , 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 ,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使用。对环氧乙烷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

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 (4) 液体化学消毒剂 : 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5) 使用和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3.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 , 严禁工作时间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外环境。 4.放射性防护要求: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放射性防护有关知识,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一旦发生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按照医院关于“放射事故医学相关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5.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按照医院关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相关规定执行。 二、坚持按需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基本要求:适用对象:在医院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如:白大衣、工作裤、隔离衣、工作鞋、工作帽和医用口罩等。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2.加强防护基本要求: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流程

一、职防业原则护 1、基本防护 防护象:对在医疗构机中从诊疗工作的事所医有、、技护员。人 着装求:要作服、工作工、医帽口用、工作鞋。凡接触罩染病传时人要加穿离隔衣。 2、加强护防: 防护对象:进行液或可体疑染物操作污的医人员;务传病流行期染发热门诊,的离隔病等区区的域工人作;员转运确诊疑或似传染为病患的者务医员和人司机。 着装求要在基本:防护的础上,可按危险程基加度以下用护用品:防隔离衣、科外口罩N/9口5罩鞋套、、套、防手眼罩护、面罩等。 3、严密护防: 防护象:对进行有操创作,给特殊病人如进气行管管、插开吸痰等操切作作和传病染人尸解医务的人员。 防护要:在求加强护防的基上全方础防护,位使用应罩面、吸防护器呼。 二、本预防基制控措施 1、医务员人严要遵格守作规操程,强增我保自意识护掌,常见握 感染的传病播径、隔途离防技护术,少职业减危害。 2、遵照标准防的预则,在接触原病原质时,应当采物取以下防护 措施: (1)在接病人血触、体液、液泌分、物泄物排时戴等手套,作完操毕,脱手去后套即洗立,必要手时进手消毒行。 (2有)能可生发血液、体喷液时溅应,防戴护眼镜防护面罩,或穿 隔离或衣水围裙防等。 (3)行进侵性诊袭疗护理、作过程中操要保,证充的足光线,尽量 减少口创出,并特血注别意防被针止头、缝针合刀、等锐片刺器伤者或划伤。 (4)理针头处时不要太匆忙手,针头和持器时利不,让要器面锐对 着他,人为不合在作的病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人作,协用的针头使不可再套原回针帽,内如一果定套回,要采用单则复帽手技术,不要将锐利具器接传直给递他人,用使的后锐器直接放利器盒,入要不折锐利毁器具。等(5)医人务员手皮肤部发生破损在,进行有能可触病人接血、液体 液的疗诊护和理作操须时双戴手层套。 3、在标预防准基础的,上根据疾病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的的应 隔离措,包括施触隔接、离气空隔离和飞沫离。隔 4、严执格行手卫规生范。 5、对手术前输血及患前者须必格严行“感进筛查染”。门诊手术小 等有操作前创应,循遵者知情患意同和自愿则下原做“染筛查”,如感病人同意不做,应“在告知单”上签,科字留存备查。室 6、检科接验收患者到血液的标后本,应24于时内报小“告染筛感 查”果。对结HI于抗V体筛实验阳初的性标本检验,科立即应告报医感院染理科管病人所在和室科责人负,医感染管院理科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保护患者要隐私。 三、发生血传液疾播病业暴职露的应急处理后 1、用肥皂液和动水流洗清污染的肤皮,生理盐水用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当应伤在旁口近由端心向心端轻远轻压挤尽可能, 挤出损伤的血处,液用再肥皂和液流动水行冲进,禁止进洗伤行口局的部挤压。 3、伤受部的位口伤冲洗后应,用消当液毒,:7如%乙醇5者0.5或% 碘伏进行消毒,包扎并口;伤被暴的露膜,应黏当复反用理盐生水洗干净。冲 4、发生艾滋病毒病职业的暴后露医,科务时组织院内相关学科及 专家依卫生据部医《人务员艾病病滋毒业职露暴护防作指导原则》工其暴露的级别对暴和源的病毒露载水量进行评平和确定,估确定是否预性防药,如用需药,制定用具的预体防性药方案。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1.doc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1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维护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院工作人员中出现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危害指医院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伤害。 第三条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药技、行政、后勤等所有工作人员。 第四条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医院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为主进行预防。 第五条各科室、部门应积极主动掌握工作环境、性质下可能产生的执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针对性的防护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第六条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险因素、危害程度及时告知员工,让职工知晓职业危害有关情况。 第七条各科室、部门应提供符合防治职业危害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第八条加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上岗前对职工进行医院感染、职工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岗前培训。医院不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有关知识培训。

第九条医院为职工提供员工保健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让职工享受到有关的健康服务。 第十条要求职工本人加强防护,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 工作习惯,凡违规操作,责任自负。 第十一条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时,应在十二小时内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信息上报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概况: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件现场情况;事件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按程序开展具体的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二条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事件性质,估算事件的危害波及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害情况,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十三条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可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予以合理的治疗,促进职工康复。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标准防护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 规范洗手内容: “六步法”洗手 摆式洗手龙头 抗菌洗手液 取缔公用毛巾 加盖污物桶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

血液透析中心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制度—— 血液净化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为保护血液透析室卫生人员职业健康,避免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制定此制度,要求血液透析室全体卫生人员认真遵照执行。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有破损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进行隔离预防。 二、基本要求:①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②强调做好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③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三、防护措施 (一)进入透析室前应更换整洁工作服、拖鞋,从工作人员通道进入透析室,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再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二)在透析操作中严格遵循手卫生和防止锐器伤的要求: 1.卫生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注意: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脱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处理医疗废物时戴手套,处置后洗手。 (三)接触化学消毒剂等有害因子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⑷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循使用的 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洗手。 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柜内。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瓶、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定期消毒。 4、保持室内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5、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它部位的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液擦拭,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6、病区治疗室应每天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拭。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传染病患者使用 500m g∕L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7、随时控制交叉感染。发现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酌情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相同疾病或感染者可同居一室。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标准版) 基层医疗单位是卫生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为做好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制定如下制度: 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治安、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和养成防盗窃、防事故等行为规范。 二、门诊办公桌抽屉和柜橱内不要存放现金和有价证券。拎包、手机、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要存放在设备完整的柜橱中,不要随便放在办公桌上。 三、养成人离办公室随手锁门的习惯。 四、不乱拉电线、乱扔烟火和其他火种,防止发生火警。 五、遇到可疑人员,应主动询问事由,有问题及时报告。 六、建立下班时检查制度,做好“三清三关”工作,确保安全。(三清:清垃圾、清通道、清纸屑杂物。三关:关门、关窗、关电源)

七、加强职工的交通安全教育,应当遵守交通规则。 八、重视不安定因素的排摸工作,及时发现因各种矛盾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及时向领导和保卫部门汇报。 九、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置,按照预案进行教育疏导,严防扩大事态。 十、各科室负责人为安全责任人,做好督促落实。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责 1.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共同负责青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管理工作。 2.医院应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配置完整、充足。 3.医院有关科室与部门应加强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配置完整、充足、便于工作人员获取和使用。 4.医务人员应掌握相应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实施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5.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后勤保障部等负责相应人员与部门的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与督查工作。 二、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的概念及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置规定 1.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是指预防针刺伤、血液体液暴露等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相关防护措施。 2.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职业防护涵盖的人群包括:青医附院工作人员、在青医附院工作的实习学生、进修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3.上述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发生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时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流程”立即采取适宜的处置措施,并按照要求及时报告,并到相应的业务科室或机构就诊、随访。感染管理科按要求将职业暴露的相关信息进行报告。 4.节假日及夜间发生职业暴露时报总值班室。 5.上述人员发生针刺伤等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在初诊及随访期间产生的检查费、预防性治疗费由相关人员持有效证明材料,经预防保健科及分管院长签字后到规划财务部报销。 三、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

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⑴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⑵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⑶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6.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7.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8.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血透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一)工作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透室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二)工作人员每年一次定期进行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 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三)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要求 1、紧急处理办法: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流动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 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 公室备案。 3、被HBV 或HC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推荐 在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 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1~3 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可予以 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四)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穿戴要求 1、更换工作服后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或用手消液,按工 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等。 2、医务人员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 3、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 手。 (五)工作人员手卫生要求 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2、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3、医务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 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 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4、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 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5、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脱去个人保 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 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 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六)工作中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工作人员职业安全。 1、有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的警惕性,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避 免针头刺伤及避免血液、体液溅入眼粘膜等粘膜及皮肤破 损处。穿刺针、针头分离放入利器盒。 2、接触强酸及强碱时,操作要小心谨慎,防止漏溅。存放位 置固定,切勿与其他溶液混放,盖子要扭紧,有明显标记。 3、血液、体液溅入眼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医院防护管理制度 一、医院为医务人员提高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可靠的防护用品。 二、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将职业暴露防护纳入新员工、实习生、进修生岗前培训内容,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和防止职业暴露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落实。 三、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服务流程和防护措施,防止因违规操作或防护不当造成的人身伤害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科主任护士长认真进行日常安全工作督导,及时发现、纠正各种违规现象。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职业暴露者,给予处罚。 四、院感办制定严格、规范和可行性强的职业暴露保护制度以及处理流程。 五、院感办负责职工职业暴露登记表的汇总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院领导和各级质量控制中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一、工作人员发现职业伤害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办公室。 二、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 三、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或灼伤。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采用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采用气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4)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伤害。 四、各科为医务人员备齐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 五、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 六、医护人员预防艾滋病等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见流程。 七、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见流程。

医疗安全防范制度

医疗安全防范制度 一、建立医疗安全目标责任制。 1.应完善医疗安全责任制,使各科室(部门)和各级医务人员做到层层对医疗安全负责。 2.责任制应达到有责任目标、有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有检查考核办法、有奖惩激励制度等要求。 二、医疗安全教育。 1.目的 目的旨在使医务人员在思想认识上、职业道德上、应变能力上和保证医疗安全的心理状态及技能上,排除各种主观障碍。 2.医疗安全意识教育: (1)树立正确、积极的医疗风险意识; (2)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感,增强医疗安全管理的法律意识; (3)克服自身及周围有关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医德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包括医德理念与医疗安全、医德规范与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与医疗安全等相关性的认识。 4.质量管理知识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

(1)医疗安全教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内容; (2)为保障医疗安全又需要掌握相关的质量管理知识,主要是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质量特性的内涵与外延知识、标准化管理知识和医疗缺陷管理知识等。 5.医疗技术与医疗安全相关教育: 应紧密结合继续医学教育,将医疗安全教育贯穿于医学技术教育之中。 三、医疗缺陷检控与安全把关 1.医疗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特点。因此,必须时时处处进行缺陷检控,加强医疗安全把关,以防患于未然。 2.一般地说,医疗不安全事件均潜藏在日常的医疗缺陷之中,因此。强化日常医疗缺陷管理,既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卡紧医疗不安全事件源头的重要对策。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卫生技术人员自下而上和各级行政组织自上而下对重大高难度或新技术措施进行安全把关的制度。四、重点病人医疗管理。 传统的医疗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是强调重点病人医疗管理。此对策是行之有效的,在全面系统的医疗安全管理中,仍需重视采用。 五、重点科室(专业)及重点工作岗位和控制对象的医疗安全“包保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