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

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

关于“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既是市场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更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主攻方向。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理解《决定》的这一论断,确定市场起决定作用的范围,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同政府的职能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为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性作用;市场;资源配置

1、对市场配置资源的认识过程

2、应确定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范围

3、要把市场对资源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宏观作用结合起来

4、结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首次在党的重大会议的正式文件中提出来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的理论创新。市场作用的提法由过去的基础性升华为决定性,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对于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却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标志着一个理念上的旧时代结束。市场的决定作用就是市场要在所有微观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全面发挥作用,所有要素的市场流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交换都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完全决定,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必须完全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提出这一论断,对于进一步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对市场配置资源的认识过程

针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沿着不断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加强市场经济的作用的方向开展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缺点是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其内涵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描述运行机制时谈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虽然隐含了国家计划走向间接调控的意思, 但计划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有人简单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 有人甚至主张回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时期。在这种不利情况下, 邓小平在

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他明确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 经过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活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2]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将表述修正为“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大支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并运行多年之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成为一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命题。宏观调控是资源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 还是资源在政府作用下发挥市场的作用?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还是市场?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解决,而一旦搞错,就会走向计划经济的歧途。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3] 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以来,虽然已经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的这个基础作用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容易被混淆,看得见的手经常取代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造成市场的紊乱。各级政府和部门总是过分强调自己的宏观调控职能,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时期行政性控制的翻版。尤其是在遇到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危机时, 政府的紧急干预措施占主导,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被削弱,同时造成了产能的大量过剩。必须明确, 政府宏观调控不是资源配置的前提, 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市场, 而不是政府。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认识, 从基础性作用上升到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解放思想带来的重大突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也是下一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工作重心。

2、应确定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范围

按照《决定》的精神,市场的决定作用,是对资源配置而言的,也就是说,在资源配置方

面,市场能够而且应该起决定作用。有人认为市场在一切场合都应该起决定作用,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市场起决定作用不是在所有领域,而是有一定范围的。

资源配置包括微观领域的资源配置和宏观领域的资源配置,微观领域的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运用各种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宏观领域的资源配置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的内容,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主要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的平衡、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等。市场主要是对微观领域的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政府机构不应该进行干预。宏观领域的调控是政府的职能所在,靠市场的自发作用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还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和要求。

在说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时,要区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我们说市场经济的作用,是指在经济领域中,决不能把它扩大到政治思想领域中,政治思想领域决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办事。在思想领域,我们提倡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反对“一切向钱看”。这本来是常识性的问题,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有人打着“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旗号,提出政治市场化、思想市场化的观点,要求政治思想领域也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则,推行等价交换,这就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这些主张显然是违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违背党工作的基本原则的。所以当我们谈到市场起决定作用时,必须把讨论问题的范围限于经济领域。此外,公益领域(如教育、医疗)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学校、医院等虽然也需要利用市场的某些因素进行经济核算,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但是它们的活动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教育就要必须保证人们的受教育权利,保证教育权利的平等,不能因家庭经济困难就让孩子们放弃受教育的机会。医疗机构就要保证人们享受医疗服务的权利,尽可能使每个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起院,不能因为经济问题就不治病了。学校、医院和企业是不一样的,不能要求学校、医院自负盈亏,更不能提倡它们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在公益领域中也不能让市场起决定作用。

3、要把市场对资源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宏观作用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4]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提出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把两者结合起来。习近平在对《决定》的说明中特地指出:“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5]多年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市场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法。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可

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实践证明,凡是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就快,经济效益就好,经济实力就强,只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真正做到经济增长率高、经济效益好。但是,我们在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市场本身也有其弱点和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如果仅有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此外,在有些领域,市场调节是无效的,即经济学中所说的“市场失灵”,例如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由于市场调节自身具有的弱点和局限性,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正确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江泽民指出,“在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环节,市场调节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社会目标;在一些垄断行业和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市场调节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计划调节的优势,来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和消极作用,把宏观经济的平衡搞好,以保证整个经济全面发展。”他还指出:“在那些市场调节所力不能及的若干环节中,也必须利用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同时,还必须利用计划手段来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调节,防止两极分化。”[6]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市场的长处也要看到市场的不足,在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时也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4、结论

实践和经验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起基础性作用更为现实,也更有意义。要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科学的宏观调控来为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无边界的,更不是说市场是万能的,政府可以撒手不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 裴小革.站在人民立场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理论探讨,2014.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1).

[6] 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