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 言 文 翻 译 五 步 法

文 言 文 翻 译 五 步 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谢观长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必考题型,一般是10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这一考点普遍感到头痛。学生要么不会解答,要么胡乱解答。得分都较低。的确,文言文翻译是个难点。针对考纲对这一考点的“字字落实”的要求和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我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五步法”。

第一步:会意。

首先通读全句,理解全句的大意。应当回归原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而不能据句“会意”。我们要初步了解句子的内容、情感倾向、语气等信息,以期获得对句子的整体把握。如: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2008 江西卷)

这句话在原文第一段,是子产阐述为政观点时所说。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整句话说的是子产听到过的对待怨恨应当和不应当采取的方法。能这样理解,也就大致把握了全句的大意。

第二步:找点。

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评分是根据评分细则中规定的赋分点来据点给分的。明了大意之后,接着要仔细琢磨、分析这个句子,寻找“得分点”、“赋分点”。为了准确找到“得分点”,提高得分率,我们有必要弄清高考文言文翻译通常的“赋分点”有哪些。根据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句子的关键点或难点的若干常用实词。以一词多义词为主,而这个词义又不是特别常见的。如:

(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豫”:快乐,愉快。07福建)

(2)、奇之,立许字以女。(“许字”:婚事。05山东)

(3)、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比”:近来。“敕”:告诫。08江苏)

2、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如:

(1)、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君”“兄”: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08全国1)(2)、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08广东)

3、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如:

(1)、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于江南”是状语后置,08江苏)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罪人斯戮”,宾语前置,应是“斯戮罪人”。08全国2)

(3)、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译为“原先当过兵的农民”)

(4)、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者……也”判断句,05天津)

(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于为吏”状语后置,“见……于……”“被”是被动句,05广东)

4、固定句式。如:

(1)、其李将军之谓也!(“……之谓也”是固定句式,译为“说的是……”)

(2)、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礼,细行受细名。(“所以”是固定句式,译为“用来……的”,08宁夏、海南卷)

(3)、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无以……”,固定句式,译为“没有用来……的”)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固定句式,译为“与……相比,……谁……”)

5、古今异义。如:

(1)、隐处穷泽,身自佣耕。(“穷”不能译为今义“贫穷”,应译为古义“偏僻”)

(2)、竹床一,垒以之;木榻一,卧以之。(“床”“垒”均为古今异义,应译为“竹椅”“坐”,06江西卷)

第三步:分词。

分词就是用横线把句子中的每一个词划出来。在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官职名、地名、人名、年号等应是一个词,不要切分。如:(08江西卷第13题)(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第四步:对译。

对译的具体操作是:把刚才分好的词一个一个地翻译出来。在对译过程中,要注意“换”“留”。“换”是根据语境,找到最恰当的、最切合句意的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留”是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物称、年号等,保留不译。如:

(1)、我闻(听说)忠(忠诚)善(善良)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损(根据语境和全句大意,不能译为“损坏”,应换译为“减少”)怨(怨恨),不(根据语境应换译为“没有”)闻(听说)作(“兴起”,此处应换译为“用”)威(威权)以(连词,表目的,译为“来”)防(防止)怨(怨恨)。

(2)、吾(我)爱(喜爱、喜欢)之(代词,根据语境,应代指尹何,可译为“他”),不(不会)吾(我)叛(背叛)也(句尾语气词,表陈述,不译)。使(此处应为动词,译为“让”“派”)夫(指示代词,代指尹何,作“使”的宾语,译为“那人”,应换译为“他”)往(前往、去)而(连词,表承接,不译)学(学习)焉(句尾语气词,表陈述,不译),夫(指示代词,代指尹何,作“使”的宾语,译为“那人”,应换译为“他”)亦(也)愈(更加)知(知道、懂得)治(治理、管理)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可译为“了”)。

(3)、子产(人名,不译)而(根据句意和前后句间的关系,应是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死(保留不译),谁(保留不译)其(根据句意和句子语气,应是句中语气词,表反问)嗣(继承)之(代词,代指尹何,可译为“他”)?

第五步:连贯。

连贯就是把刚才对译好的词义用通顺、连贯的话组织起来,成为合乎要求的答案。这一步要注意的是“补”“删”“调”。“补”就是补上省略的成分。“删”就是删去不需译、不能译的个别词语,如发语词。“调”就是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句子语序的调整。

我们用这方法把上面对译好的词义连贯起来。

(1)、我听说过用(省略的成分,补上)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威权来防止怨恨。

(2)、我喜爱他,他(省略的成分,补上)不会背叛我(宾语前置,要调整语序)。让他(尹何)前往学习为政之道(省略的成分,补上),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省略的成分,补上)了。

(3)、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呢?(这是反问句,要译出反问语气。)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平时做翻译练习时,要有意识地用这种方法操练,使之成为你熟练的技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四个方面去强化把握。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八字方法”。在阅读全文之前,我们先用下面的思维导图,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01一条原则 文言文翻译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02两点意识 文言文翻译要有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 (1)语境意识。主要是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 (2)分点意识。文言文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重要知识点,阅卷时,每

个知识点翻译正确往往得1分,翻译时注意逐一落实。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这些赋分的知识点,一般包括“字—词—句”三个层面: “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词”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03三个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做到“信、达、雅”三个要求。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020年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例如“楚人有涉江者。”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四、删,即删除的意思。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词 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糜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

留、替、移、补、删高考文言文翻译5字法

留、替、移、补、删高考文言文翻译5字法 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将文言语句翻译由客观性试题改为主观性试题,分值为5分。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名师小灶 高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如去年全国试卷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一句为:“其李将军之谓也。”很多考生没有译出表示推测、估计语气的“其”字,句式与原文不符。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为便于同学们记忆,我编了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 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 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 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 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其中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 如去年北京试卷的译句是:“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这句话应译为: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所以考生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2.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三个方面去强化把握。我们可以把它们 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 一条原则。即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谓直译,就是 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 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 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两点意识。即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①语境意识。主要是根据语境灵 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 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 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②分点意识。主要指每 一个知识点往往是1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在具体 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 字落实,对号入座。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句子的知识点又可以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去落实。 ①“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②“词”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③“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三个要求。即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 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 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大全详解

我们学习并学好的文言文(),学会如何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观点,被奉为后世翻译的准则。简单概括来说,“信”是准确性,需要忠实于文言文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句句落实;“达”是直观性,即通顺明白,表意明确,语句流畅;“雅”则是文学性,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文言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表达出来。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当中,要力求将“信”和“达”做好,对“雅”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那么,翻译初中语文词句甚至段落,该从何下手呢? 1.留:保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原样呈现 即保留原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古今词义相同,表述相同,直接翻译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省略词语、句子成分,适当补充 即将文言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精品解题视频,尽在问酷)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语气词、判断词、辅助用助词,当删则删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一 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详解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保留不变扩:单音节词扩充成双音节词 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补:对于省略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无实义的词 移:调整词语的顺序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小材料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具体方法:留、增、换、调、删。 “留”:就是保留。(1)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的时候可以保留。如:“每至晴初霜旦”中的“每”可以保留(2)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自三峡七百里中”这个句子中的“三峡”“里”的意思保留不变。 “增”,就是增补把省略的内容添上例:“淸荣峻茂”可以翻译成(水)清(树)荣(山)峻(草)茂。(2)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两岸连山可以翻译成两岸(相)连(的)(高)山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虽乘奔御风”中的“虽”可以用“即使”替换,“不见曦月”中的“曦”可以用“太阳”来替换 “调”就是调换位置、调换语序。如“绝巘多生怪柏”中的“生”要提到“多” 的前面可以翻译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不以疾也”中的“也”文言虚词不用翻译。 小材料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具体方法:留、增、换、调、删。 “留”:就是保留。(1)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翻译的时候可以保留。如:“每至晴初霜旦”中的“每”可以保留(2)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自三峡七百里中”这个句子中的“三峡”“里”的意思保留不变。 “增”,就是增补把省略的内容添上例:“淸荣峻茂”可以翻译成(水)清(树)荣(山)峻(草)茂。(2)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两岸连山可以翻译成两岸(相)连(的)(高)山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虽乘奔御风”中的“虽”可以用“即使”替换,“不见曦月”中的“曦”可以用“太阳”来替换 “调”就是调换位置、调换语序。如“绝巘多生怪柏”中的“生”要提到“多” 的前面可以翻译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不以疾也”中的“也”文言虚词不用翻译。

文言翻译六字法(压缩)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信,达,雅。(“信、达、雅”最早是清人严复提出的三条翻译原则,后来作为文言文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信,即准确,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达,即通顺,句句通顺,合乎文意,符合表达习惯。雅,即优美,措辞考究,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字字落实,句句顺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只有直译不通时,才选择意译)直译,就是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即用现代汉语词按照原文语序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句式特点、语言风格要力求与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不通顺。 意译,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选择合适语气,灵活贯通地进行翻译,做到译文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从字顺,文意连贯好懂,不足之处是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一、直译五字法:留、删、换、调、补 1.留 即保留原词。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1)保留古今通用词语。(2)朝代、国号、年号、庙号、谥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名、爵位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可直接照录,不必翻译。(3)文中引用的诗句也要直录。 2.删 即删除无义虚词,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如结构助词(之)、停顿助词(之、也)语气助词(也、焉)、表敬副词、句首发语词(盖、夫)、连词(而)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衬词也要删去。 3.换 即替换古词,把古代文言词替换为现代汉语词。(1)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2)把通假字换成本字。(3)把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意思。(4)把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4.调 即调整语序,调整倒装句的语序。把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这些文言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语序。 5.补 即补出省略成分,补出句中省略或隐含的成分,一般要加括号。(1)补出省略句式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兼语、介词。(2)补出隐含的表示假设、转折的关联词语。如,“(若)为之,则难者亦易矣。”(3)补出省略的量词。(4)补出省略的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二、意译两种基本方法:转述法和凝缩法。 1. 转述法。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互文、婉说等修辞手法,直译时会不明确,翻译时要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合理表达,这就叫转述法。 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2. 凝缩法。文言文里有时为了加强文章的气势,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而使用一些繁笔,如果照原文对译出来,的确难以做到,且表达效果也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简略地译出来,这就叫凝缩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方法归纳

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古今词义相同的词

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5.“补”,即补充。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一、换(替换) 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替换文言文。例如: 1. 又安(哪里、怎么)敢毒(怨恨)耶?(《捕蛇者说》) 2. 小惠未偏(同“遍”,遍及),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二、留(保留不译) 文言文中的地名、人名、官名、书名、年号、朝代、器物名、度量衡单位以及文言文中现在仍然常 用的词语,均照原文保留。例如(保留词语下加“·”): 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三、补(增补) 补的情况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 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时补充为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例: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认识)书(书写)具(工具)。(《伤仲永》) 2. 补充被省略的介词。例: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与宋元思书》) 3. 补充省略的量词。例: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张)桌、一(把)椅、一(面)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4. 补充某些必要的词语。例: 何以战?(《曹刿论战》) 译文:凭什么(条件)作战? 5. 补充省略的成分。例: (愚公)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补充省略的主语)成,将以(之)攻京。(省略“以”字后省略的宾语)(《公输》) 四、删(删除) 删去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保持译文的简洁、流畅。(删去的虚词 下加“·”)例: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五、调(调整词序) 由于汉语语法的古今演变,有些句型古今表达方式稍有不同,应按现代汉语语法调整词序。如: 1. 子何恃而往?(《为学》) 调整为:子恃何而往? 2. 莫我他顾。(《诗经·硕鼠》) 调整为:莫他顾我。 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调整为: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4.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题,赋分值高而得分率低。考生翻译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错误倾向,其实,翻译当中有一条主线,即什么词需要翻译以及如何翻译。如果沿着这条主线思考,分“五步”进行精细到位的翻译,就能突破文言文翻译这个难关。 第一步:左顾右盼,通句意 准确翻译句中重要词语的前提是“通句意”。“通句意”,即大体通晓要求翻译语句的意义;“左顾右盼”是“通句意”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将句子置于段中,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的各种关系等。 例: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2 高考新课标卷)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错误译文:萧燧说:“东西在不同的地区,不应该给(东西),但是(你们)怎么可以坐视不问,还用过去的治理方法呢?” 正确译文: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第二步:查找标志,识句式 “识句式”,即认识古今不同的句式,并在翻译时进行恰当的转换。“识句式的重要方面是查找标志。一是固定句式的标志词,如奈?…何”表示疑问,“?…孰与... 表示比较,何…?为”表示反问等;二是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 者,… …也”表示判断,“ …为… ……所”表示被动,“ …见………” “唯…… …是”表宾语前置等。 例: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2 高考广东卷)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错误译文:(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推动淮北的政策到淮南去,后来生病且中风麻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对、增、删、移、留、换。 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翻译为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 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