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3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供给与需求分析(supply-and-demand analysis)

答:供给与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指将市场中来自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供给问题与来自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的需求问题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市场达到供求相等时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考虑市场机制是如何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2.需求表或需求曲线(DD)(demand schedule or curve,DD)

答:需求表或需求曲线是用来表示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其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工具。

(1)需求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需求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需求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需求曲线。

(2)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一般表示需求量的函数关系。它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指单个的个人)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3.需求向下倾斜规律(law of downward-sloping demand)

答: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又称需求规律或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适用于所有正常商品和大部分低档商品;对于一些特殊的低档物品(如吉芬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

4.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influences affecting demand curve)

答: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给定某一价格,一系列因素均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平均收入水平、人口规模、相关商品的价格及其可获得性、个人和社会的偏好,还有其他特殊因素等。

5.供给表或供给曲线(SS)(supply schedule or curve,SS)

答:供给表或供给曲线是用来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生产者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工具。

(1)供给表是某商品的各种价格和相应的供给数量的数字序列表,把供给表里的数字序列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供给曲线。

(2)供给曲线是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描述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表明卖者或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影响供给曲线的因素(influences affecting supply curve)

答: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生产者提供商品的动力是对利润的追逐,而并非是兴趣、爱好等其他原因。因此,影响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投入品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政府政策,以及其他特殊因素等。

7.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

答:(1)均衡价格指消费者为购买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支付的需求价格与生产者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愿意接受的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指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或市场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惟一能持久的价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不会有价格波动的倾向。任何背离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都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水平。

(2)均衡数量是指市场均衡点处的商品数量。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被称为该商品市场的均衡点,均衡点上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这一数量值即为均衡数量。

8.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shifts in supply and demand curves)

答:(1)供给曲线的移动是指由于每一价格水平上供给数量的增减而导致的供给曲线发生向右或向左的位置移动。供给曲线的移动是商品供给发生变动的几何表示。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

(2)需求曲线的移动是指由于每一价格水平上需求数量的增减而导致的需求曲线发生向右或向左的位置移动。需求曲线的移动反映整体需求状态的变化,也是需求变动的几何表示。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

9.保持其他条件不变(all other things held constant)

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只考虑一种变量与决定这种变量的某种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假定其他影响该变量的因素保持不变。在本章中,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与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规律都是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下成立的,即在假定其他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或供给量之间的关

系。

10.通过价格进行分配(rationing by prices)

答:“通过价格进行分配”也称为价格分配,是市场机制通过供求的相互作用,对社会的稀缺资源进行分配的方式。市场机制中的价格具有调节市场供求达到均衡,从而使稀缺资源按需要的比例进行配置的功能,也就是说,价格变化对资源配置具有导向作用。

任何社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必须合理配置资源。所谓合理配置资源,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既没有被闲置,也没有被浪费,都能得到有效利用。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水平上升,既会增加供给,又会抑制需求;价格水平下降,则会增加需求,同时减少供给。偏离均衡点的市场价格会自动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从而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渐消失。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均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自动地解决,经济资源会配置到效益好的部门或环节,从而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

二、问答题与计算题

1.(1)仔细定义需求表或需求曲线。表述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用两个你自己经历的事例说明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

(2)定义供给表或供给曲线。说明供给的增加意味着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把它与需求增加所意味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的移动做一下比较。

答:(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张需求表或一条需求曲线表示。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可选价格上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即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该函数的图形表示就是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是对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向相关关系的描述。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

例如一些学生喜欢读小说,现在由于政府加大了打击盗版的力度,小说出版物的价格因而突然上涨,许多学生的需求量随之下降。再比如,有人喜欢吃葡萄,但是由于该地区冬季的葡萄价格远远高于夏季,因此在冬季时这些消费者就会减少对葡萄的购买。

(2)一种商品的供给表或供给曲线体现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每单位可选价格上的商品供给数量。也就是说,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该函数的图形表示即为供给曲线。

供给的增加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增加。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可以指生产成本的变动、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等。因此,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在每个价格点上会供给更多数量的商品,所以,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增加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与供给的增加类似,需求的增加意味着在每个价格点上会需求更多数量的商品。此时,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增加的非价格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右上方移动,表示整体需求数量的提高。

2.什么因素可能增加汉堡包的需求?什么因素可能增加其供给?廉价的冷冻比萨饼对

于汉堡包的市场均衡会产生何种影响?对于在麦当劳工作的青少年的工资又会产生何种影响?

答:替代品(如其他糕点、曲奇、烧饼等)的价格上涨、互补品(如果酱、牛奶等)价格下降、收入增加、消费者更为喜欢汉堡包的口感等因素都会增加对汉堡包的需求。劳动成本的缩减、租金的下降、农产品价格的下降等因素都会增加汉堡包的供给。廉价的冷冻比萨饼的出现可能会减少对汉堡包的需求,因为冷冻比萨饼是汉堡包的替代品。汉堡包的价格与数量将会因为需求的减少而下降,从而对在麦当劳工作的青少年的工资产生向下的压力(工资受最低工资标准的限制,不能立即下调)。

3.阐明竞争市场的价格在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上稳定下来的理由。如果市场初始价格过高或过低,描述由此发生的情况。

答: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和需求力量达到平衡的价格与数量的点上,该点即为均衡点。在均衡点上,买者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的数量。竞争市场上价格在均衡点上稳定下来的原因在于:任何背离均衡点价格的价格水平,都会通过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在竞争的作用下,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水平。因此,均衡点处价格不具有波动的倾向。

如果市场初始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在这一价格水平上,供给数量就会大于需求数量,从而会导致由于产品过剩而产生存货,此时,一部分生产者就会因商品卖不出去而被迫降价,从而市场价格下降;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一部分消费者因购买不到所需求的商品而愿意出高价,结果市场价格提高。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4.说明下列表述错误的理由:

(1)巴西的咖啡作物欠收会降低咖啡的价格。

(2)“保护”美国纺织品供应厂商免于中国纺织品的竞争会降低美国市场上纺织品的价格。

(3)大学学费的迅速上升会降低对大学教育的需求。

(4)通过加强禁止贩运可卡因而展开的反毒品斗争,会降低国内生产的大麻的价格。

答:(1)巴西的咖啡作物歉收会减少咖啡的供给,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咖啡的价格上升。也就是说,咖啡的需求曲线不变,但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结果价格上升,需求减少。

(2)“保护”美国纺织品制造商会导致美国市场上纺织品供给的减少,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提高纺织品的价格。

(3)由于人们存在“高学历,高收入”的普遍预期,因此大学学费的迅速上升,尽管会使接受教育的成本增加,但是相对于接受教育的丰厚的预期收益而言,这不会造成想要上大学的学生数量减少,不会降低人们对大学教育的需求。

(4)某种程度上大麻是可卡因的一种替代品,可卡因的供给由于反毒品斗争而减少,从而可卡因的价格上涨,这将造成对大麻的需求的增加,因此会导致国内大麻价格的上升。

5.供给与需求的四条规律如下,填空,并用供给和需求图论证每一条规律:

(1)需求的增加通常会提高价格和需求量。

(2)需求的下降通常会____价格和____需求量。

(3)供给的增加通常会降低价格和提高需求量。

(4)供给的减少通常会____价格和____需求量。

答:(1)如图3-5(a)所示,需求的增加反映为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这将造成均衡点沿供给曲线由A点移动到B点。在B点处,价格和需求量都有所提高。

(2)需求的下降通常会降低价格和降低需求量。参见图3-5(a),需求下降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点沿供给曲线由A点移动到C点。在C点处,价格和需求量都有所下降。

(3)如图3-5(b)所示,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会向右下方移动,此时均衡点沿需求曲线由E点移动到F点。在F点处,价格下降而需求量增加。

(4)供给的减少通常会提高价格和减少需求量。参见图3-5(b),供给减少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均衡点沿需求曲线由E点移动到G点。在G点处,价格上升而需求量下降。

图3-5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

6.在下列各题中,阐明需求量的变化是由于需求的变动、还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并绘图说明你的答案。

(1)减少军事开支的结果是军用靴的价格下降。

(2)在教皇允许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可以吃肉之后,鱼的价格下降。

(3)汽油税的增加降低了汽油消费。

(4)14世纪黑死病袭击欧洲后,工资上升。

答:(1)减少军事开支后,是由于军用靴需求的下降,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而造成军用靴价格下降的。因此,军用靴需求量的下降是由需求的变动引起的,如图3-6(a)所示。

(2)由于肉是鱼的替代品,对肉的需求上升会导致对鱼的需求下降,则鱼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鱼的价格下降。因此,鱼的需求量的下降是由需求的变动引起的,如图3-6(a)所示。

(3)由于汽油税增加,汽油生产者的成本增加,导致汽油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提高,从而降低了汽油消费。因此,汽油需求量的降低是由价格的上升引起的,如图3-6(b)所示。

(4)黑死病袭击欧洲之后,劳动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造成了工资上涨,从而降低了对劳动的需求量。因此,劳动需求量的降低是由价格的上升引起的,如图3-6(b)所示。

图3-6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

7.考查显示汽油价格的教材图3-1,然后用供求图说明下述情况对需求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1)20世纪60年代,运输的改善降低了美国进口石油的成本。

(2)1973年战争之后,石油生产者大幅度削减石油的生产。

(3)1980年后,小型汽车每加仑行驶公里数上升。

(4)1995~1996年冬季空前寒冷,意外地增加了人们对取暖用油的需求。

(5)21世纪初全球经济复苏导致石油价格急剧上升。

答:(1)如图3-7(a)所示,需求价格下降,需求数量增加。

(2)如图3-7(b)所示,需求价格上升,需求数量减少。

(3)如图3-7(c)所示,需求价格和需求数量都减少。

(4)如图3-7(d)所示,需求价格和需求数量都增加。

(5)如图3-7(e)所示,需求价格和需求数量都增加。

图3-7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价格与数量的影响

8.观察图3-8,图中的价格数量关系看起来更像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假设需求曲线在此期间内不变,绘出1965年和2008年的供给曲线,这些年份必将出现交点(P ,Q )。解释什么力量促使供给曲线移动?

图3-8 计算机的价格和产量变化

答:根据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以及需求法则,图3-8中的价格数量关系看起来更像需求曲线。如果假定需求曲线在此期间不变,则可以描绘出1965年和2008年的近似的计算机的供给曲线1965S 和2008S 。如图3-9所示,图中的供给曲线由于科技和生产技术的改善而发生位移。

作为这些技术性变革的结果,计算机行业中的高额利润空间会吸引其他生产厂商进入该行业,这就会增加市场供给,促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图3-9 计算机的供给曲线

9.根据下列数据,绘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并确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果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比萨饼的需求增至3倍,则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比萨饼的初始定价是每个4美元,则又将发生什么?

答:根据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图形可知,均衡价格为6美元,均衡数量为20份,如图3-10所示。如果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比萨饼的需求增至3倍,则需求曲线D就会向右移动到曲线横截距为375、纵截距为30时为止。此时,均衡价格将会增加到8美元每个,均衡数量将会增加到30份。如果比萨饼的初始定价为每个4美元,就会存在为数20的比萨饼短缺,此时消费者将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他们需要的比萨饼,生产者也会由于存在利润空间而增加生产,从而最终导致比萨饼的价格上升到6美元一个,产量增加到20份。

图3-10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3.3 考研真题详解

1.近年来,对于是否应该在中国大力发展私人轿车的争论颇大,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假定,某地的大多数居民认为,要对轿车进行适当限制,请分析以下几种限制办法的利弊,并请说明,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哪种方法相对有效。

(1)限制私人购车,私人买车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2)提高轿车的价格。

(3)对私人购买轿车征收一次性附加税或其他费用(如增容费等)。

(4)提高燃油税。

(5)限制轿车的使用(如分单,双号行驶,单日单号行驶,双日双号车行驶)[北京化工大学2004研]

答:(1)限制私人购车,私人买车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其实际上就是实行购车的配额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对车辆的需求大于供给,为了调节需求,实行配额制度,其实际上是限制了部分需求,这必然导致对获得购买私家车批准权利的寻租。经济理论认为,这种配额制度不仅造成由于市场非均衡的社会福利的损失,而且寻租过程造成的租金损失远远大于市场非均衡的社会福利损失。

(2)提高轿车的价格,实际上就是对轿车出售实行最低限价。最低限价一方面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这些损失的部分无法通过税收的形式转化为政府的收入。另一方面,最低限价造成供给大于需求,为了使供给等于需求,政府必须对于汽车生产厂家的生产规模进行限制,这必然导致寻租行为和黑市市场,寻租行为和黑市市场的社会福利损失可能更大。

(3)对私人购买轿车征收一次性附加税或其他费用,实际上是提高了轿车的购买价格,这种税收限制了需求,也使得供给和需求自动均衡,并且部分福利损失转化为政府的税收。因此这种方式比第一、第二种方式都好。但是,一次性征税只限制了私家车的购买,并不能限制私家车的使用。私家车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并不是拥有多少私家车量,而是经常在公路上开的私家车有多少,也就是说私家车的使用量。

(4)提高燃油税制了私家车的购买和使用。首先购买私家车不但要考虑私家车的当前价格,还要考虑未来维护和使用私家车的成本。因此提高燃油税提高了私家车的使用成本,

相当于提高了私家车的实际价格,并且这种福利损失一部分转化为政府的税收。另一方面,征收燃油税还使私家车的成本和使用有关,因此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家车的使用量。

(5)限制私家车的使用,实际上是通过行政管制的手段直接限制私家车的使用,这种方法在特殊时期使用很有效,但作为一项政策则成本太高,这不仅仅涉及到经济成本,更大程度上是社会成本,因此这种方法是最次的方法。

2.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

(1)产品X变得更为流行;

(2)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

(3)预计居民收入将上升。[北京科技大学2010研]

答:(1)决定需求的最明显因素是消费者偏好。如果消费者喜欢某种物品,消费者就会多购买。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就会减少。因此产品X变得更为流行,该商品的需求将增加。

(2)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替代品Y价格的上升,消费者会增加对产品X的需求。

(3)对于大多数商品(正常物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因此预计居民收入将上升将增加产品X的需求。

3.供给曲线的移动与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何不同?造成这两种移动的原因各有哪些?[北京工业大学2007研]

答:(1)供给曲线的移动被称为“供给变动”,它以供给函数为基础,反映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之间的规律,表现为供给曲线的水平移动;而沿着供给曲线移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量沿着一条固定的供给曲线移动。两者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并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如图3-11所示。

图3-11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2)造成这两种移动的原因分别为:

①供给曲线的移动被称为“供给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和卖者的数量等。

②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

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17

CHAPTER OVERVIEW AND TEACHING TIPS Chapter 17 presents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ortraits of regulatory and antitrust activ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oth are evolving, and your students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It may be helpful to review both the competitive benchmark of efficiency and the various ways that markets can fall short of this ideal. Evolution can then be cast in terms of judging the social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various types and degrees of market failure. This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one of government’s primary challenges in exercising its efficiency role: performing a watchdog function to prevent excessive abuse of market power. Also, the chapter focuses your attention on the two major tools employed by the U.S. government to put some “teeth” into its careful monitoring of business activity: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activity. Regulation is often employed when economies of scale are so significant in a production process that a monopoly is the only efficient solution. Government agencies are organized to monitor the behavior of the monopolist and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ntitrust legislation is designed to prevent monopolies from forming and to attack anticom-petitive abuses.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and the Clayton Act form the backbone of antitrust policies;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established the FTC as the agency in charge of monitoring and enforcing the legislation. Of course, as with any laws, the courts ultimately interpret their meaning, and a century of legal preceden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these statutes. LEARNING OBJECTIVES 1.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brands of regul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 Explain why government would use either of these types of regulation to alleviate market failure.2. Review the three major public-interest justifications of regulation.3.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gulate natural monopolies .Illustrate these alternatives, and use your illustration to discuss the costs of regulation.4.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the Clayton Act ,and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5.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duct and structure as u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trust laws.6.Trace the evolution of antitrust activity to its modern formulation, which has focused on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not just on preventing bigness itself. SUGGESTED ANSWERS TO QUESTIONS IN THE TEXT 1. Consider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policies. Some components of each are more direct and allow less flexibility. Others are more indirect and allow correspondingly more flexibility. As you conside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state the objectives of “restraint” explicitly.2.Consult Figure 17-1; it duplicates Figure 17-2 in the text. Note P M P R P I and Q M Q R Q I .Deadweight loss falls as P M converges to P I , but profits turn negative after P R . Beyond P R , therefore, tax revenue from elsewhere is required and brings with it the effects of its own distortions. If P M is not very much different from P I , this tax distortion might cause a larger welfare reduction. Also, different people lose and gain, so different people prefer different approaches. 81 C H A P T E R P r o m o t i n g M o r e E f f i c i e n t M a r k e t s 17

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04年版统计学院12级统计二班李艳斌201202010245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心里没有底,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

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和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好读书,读好书,读完好书,学到知识,我们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为这个社会造福。 所有的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三大假设上面:稀缺性假设,经济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简述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20岁时,以GPA为A的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是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科学教书和读物。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和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一、写作思路 首先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写作思路,在讲每一章节的过程中都会秉承一种思路:先整体叙述一下每一章节的背景,然后针对所要叙述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搜集,经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数据在进行进一步整理,使其成我们熟悉的折线图、柱状图、数据表等形式,让我们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还会给出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这样一种看似简单易行,却写得处处细心、耐读的一种写法、思路,实则让人佩服,并且给读者一个条理很清晰的脉络。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二、内容编排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

《经济学》读后感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心里没有底,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且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

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和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好读书,读好书,读完好书,学到知识,我们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为这个社会造福。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9章 货币和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9章货币和金融体系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金融系统,金融市场,金融中介(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markets,financial intermediareies) 答:金融与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指经济主体以消费或投资为目的从其他代理人那里借入或者贷出资金的过程。金融系统是指有关资金的流动、集中和分配的一个体系。它是由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所有与金融相关的活动都发生在金融系统中。 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机构称为金融中介。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是商业银行,它从居民户或其他组织那里吸收存款资金,然后将它们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和其他居民户。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等。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的借贷、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的买卖等融资活动的场所。借贷行为经由各种金融中介发生在金融市场上。金融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只不过它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重要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 2.金融系统的功能 答:金融系统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部门,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①在不同时间、部门和地区间转移资源;②控制风险;③根据单个储蓄者或投资者的需求吸收和发放资金;④充当票据交换所。 3.主要金融资产或工具(The mainly financial assets or instruments) 答:金融资产主要由以货币衡量的资产和有价证券(其价值代表的是所占有的实体资产的价值)组成。金融资产的主要形式有: (1)货币。 (2)储蓄账户,指在银行的存款,通常由政府担保,有固定的本金价值,其利率由短期市场利率决定。 (3)信贷市场工具,由政府或私人机构以美元为单位发行的证券。联邦政府债券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其他的信贷市场工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包括公司抵押贷款、公司证券和垃圾债券。 (4)普通股(一种股票权益)是指对企业的所有权,它们从公司的净利润中获取红利。公开交易的股权(或称普通股)由股票市场定价,非公司股权体现的是合伙制企业、农场和小企业的价值。

萨缪尔森《经济学》全本笔记

初学者写在前面的话: 免费的午餐,两全其美的选择,并不存在,或此或彼,我们总得选择,而选择必然意味着某种放弃——经济学称为“机会成本”;经济政策和其它选择类似,大部分情况下必须凭借带有很大局限性的经验或未加证明的直觉选择看起来最好的那个,然而,过程是不平坦的,结果是不被保证的,风险如影随形;对众人皆知理论的怀疑是理性思考的起点,剩余价值学说更像是魔术高手的一个戏法,引发绵延百年的世界震颤,本身却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经济学是理解社会运作和政治体制的望远镜,由于某些产业的特征,垄断在经济上的有着相对的正当性,但既得利益集团与普罗大众的利益分配,永远不会波澜不惊或者无关紧要,理性判断的重要性也只会愈加凸显;经济力量对人的影响可能仅次于物理层面——它不止意味着拥有财富的多寡,更意味着我们将受到何种程度的教育,面临何种尺度的利益分配,甚至决定精神层面在内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边界;探求每个人拥有更好生活这个复杂方程式的答案,不仅是经济学的终始,更是所有学科背后的上帝。 经济学 萨缪尔森 (前)经济学与互联网 互联网提供了廉价,迅捷获得大量信息的途径。大部分统计资料都由政府提供,所以应先浏览政府和国际组织网站。小心判断所使用的信息和数据是否可靠。 第一编基本概念 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 A 导言 1撞钟为谁 经济学原理伴随人的一生。个人前途不仅取决于能力,也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2稀缺与效率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隐含的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加以利用。 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就是承认稀缺性的存在,并探讨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的利用其资源。 3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思想史》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所在院系法商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 2012-5-14

浅论萨缪尔森的经济思想 摘要:保罗·A·萨缪尔森是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 他所研究的内容几乎涉及经济学的各个主要领域, 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 创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学者。萨缪尔森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诸多贡献,本文就以萨缪尔森的生平与学术成就为主, 介绍其在经济学界的主要学术 理论。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凯恩思主义新古典综合 萨缪尔森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后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一萨缪尔森的生平 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 城的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其父亲法兰克·萨缪尔森是一名药剂师,1923年其家搬到芝加哥居住。193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1年获的哈佛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就读期间,师从约瑟夫·熊彼特、华西里·列昂惕夫、哥特弗里德·哈伯勒和有“美国的凯恩斯”之称的阿尔文·汉森研究经济 学。 1947年获第一届克拉克奖。萨缪尔森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和终身荣誉会长,并在一

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1年,他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爱因斯坦奖。2009年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二萨缪尔森与新古典综合 “新古典综合”一词是由该学派最主要的代表萨缪尔森创造出来的。他用该名词来说明自己学派的特色。所谓: “新古典综合”就是把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同以马歇尔为集大成者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加以 综合。这种综合的实质, 就是把凯恩斯所倡导的国家干预和新古典学派坚持的自由放任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既强调国家干预又注重发挥 市场机制作用的新的经济理论体系。对于这种综合, 萨缪尔森自己曾声明: “星期一、三、五, 我可以是一名萨伊定律的侍从, 而星期二、四、六, 我却可以是一名凯恩斯分子。”这正表明了“新古典综合”的实质。西方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此评论道,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体系有两个“祖师爷”, 一个是马歇尔, 一个是凯恩斯。 萨缪尔森等人把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同新古典学派的自由市场机制理论结合起来, 一方面是因为,在理论上, 强调市场自动调节作 用的新古典理论和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理论“这两种观点都太简单化了, 都不应当毫无保留地予以接受, 二者都有合理之处”。因而有加以综合的必要。另一方面, 在实践上, 标准的凯思斯理论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上逐渐失灵, 因而促使他们不得从新古典学派的理 论中寻求出路。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章 经济学核心概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一编基本概念 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稀缺和效率(scarcity and efficiency) 答:(1)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同时,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效率指的是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地,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2.免费品和经济品(free goods vs.economic goods) 答:(1)免费品也称自由物品,是人们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的物品,如阳光和空气等。 (2)经济品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是人们不能自由取用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and microeconomics) 答:(1)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企业或厂商,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章 经济学核心概念)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一编基本概念 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经济学概述 1.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为: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资源。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例如决定是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生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从而让明天拥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 (2)如何生产?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所生产出的产品。 3.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稀缺与效率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称之为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稀缺是指资源相对于人们无限的需求而言,总是有限的;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求。正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 4.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 经济学除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社会稀缺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2)社会资源总量的变动; (3)货币的稳定性。 二、资源配置和经济制度 1.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一整套机制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大基本问题。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 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 几 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 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心里没有底,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 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绞尽脑 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 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 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此书的一大特点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是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 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 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 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 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 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 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 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 前言: 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个通才的萨缪尔森大师,他提出的很多著名理论,为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其中他的不朽巨著《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萨缪尔森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两部分构成,前者可以用微观经济加以分析,而后者则可以用宏观经济进行论证。但值得思考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萨缪尔森造诣深厚影响巨大,但其书中某些观点并非不存在需要质疑和反思的地方,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学说,更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思考辩证。本文主要是读了此书后就其几点理论进行思考。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供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经济危机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里,一个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要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要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定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需要经济学理论的指引和帮助我们基于正确合理的经济原则来设计经济政策。保罗.萨缪尔森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为经济学而生的人,他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书中他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更容易明白隐藏在生活中惊人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人们增强洞察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经济学的定义有很多,什么是经济学?萨缪尔森说,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也就是说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资源。他认为如果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这时物品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无限,就现在的生产能力来看,物品和劳务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消费欲望。基于物品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就要最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但是,在生活中物品固然是有限的,需要质疑的是,物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吗?我认为物品的需求并不是无限增长的。对于有些人以拥有更多的物品为荣的社会风气来说,需求的确是无限的,但是也有一些智慧者或选择了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又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消极态度,其共同点都是知足常乐,心态平和。他们不需要拥有过多的物品来确认自我,也就是没有无限膨胀的欲望与需求。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

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有感 前言: 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个通才的萨缪尔森大师,他提出的很多著名理论,为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其中他的不朽巨著《经济学》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萨缪尔森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由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两部分构成,前者可以用微观经济加以分析,而后者则可以用宏观经济进行论证。但值得思考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萨缪尔森造诣深厚影响巨大,但其书中某些观点并非不存在需要质疑和反思的地方,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前人的理论学说,更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思考辩证。本文主要是读了此书后就其几点理论进行思考。 关键词:萨缪尔森经济学供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经济危机在“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里,一个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要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要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定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需要经济学理论的指引和帮助我们基于正确合理的经济原则来设计经济政策。保罗.萨缪尔森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为经济学而生的人,他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书中他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更容易明白隐藏在生活中惊人的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是一门帮助人们增强洞察力和保障选择效率的学问。经济学的定义有很多,什么是经济学?萨缪尔森说,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也就是说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利用它们的资源。他认为如果所有的物品都是免费的,这时物品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无限,就现在的生产能力来看,物品和劳务是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消费欲望。基于物品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就要最好的利用有限的资源。但是,在生活中物品固然是有限的,需要质疑的是,物品的需求是无限的吗?我认为物品的需求并不是无限增长的。对于有些人以拥有更多的物品为荣的社会风气来说,需求的确是无限的,但是也有一些智慧者或选择了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又或选择了与世无争的消极态度,其共同点

1经济学基本概念复习题(萨缪尔森)

六、选择题 下列问题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安排,从各选项中选出一个佳答案。 A.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经济学主要涉及: A.货币。 B.决定公司的利润与亏损。 C.稀缺资源的分配。 D.平衡你的支票簿。 E.所有以上选项。 2.对于萨缪尔森教授和诺德豪斯教授在教材中所写的“相对于无限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这句话,你理解为: A.人在本性上是贪婪的,不愿与人分享。 B.政府需要重新分配产出。 C.现有的生产方式是无效率的。 D.对于稀缺性和人的欲望的无限性这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并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E.以上选项都不是。 B.经济组织中的三个经济问题 3.下列哪一项是经济品? A.大西洋的海水。 B.爱荷华州的农场。 C.加利福尼亚的海岸线。 D.所有以上选项。 E.除了A项,以上均是。 4.下列哪种情况会产生后此谬误? A.一个问题发生在另一个问题之后。 B.局部正确的东西对整体来说也是正确的。 C.很多变量同时在变化,你没有根据变化进行调整。 D.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E.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探讨同样的经济问题。 5.下列哪种情况会产生合成谬误? A.一个问题发生在另一个问题之后。 B.局部正确的东西对整体来说也是正确的。 C.很多变量同时在变化,你没有根据变化进行调整。 D.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E.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探讨同样的经济问题。 6.下列哪种情况会造成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A.一个问题发生在另一个问题之后。 B.局部正确的东西对整体来说也是正确的。 C.很多变量同时在变化,你没有根据变化进行调整。 D.仅仅因为一件事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想当然地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E.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探讨同样的经济问题。 7.下列关于经济组织中的三个经济问题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与稀缺性这一概念密切相关。 B.在现在不如文明伊始时重要。

萨缪尔森经济学综述

萨缪尔森《经济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全书共分6编43章。 第一编“基本经济概念和国民收入”,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国民收入理论,论述为分析现代经济生活的根本事实和制度所必需的基本工具,为以后各编、章的论述提供方法论的基础和背景资料。 第二编“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波动”是对凯恩斯的《通论》的阐述和发挥。主要围绕着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理论,分析繁荣与萧条的原因,包括储蓄和投资的过程如何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价格、收入和就业水平,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控制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稳步增长等。他还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即通过宏观需求的调控来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 第三编“国民产品的组成和价格决定”,主要介绍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论,供需在农业上的应用、需求和效用论,竞争条件下的供给、对成本和长期供给的分析,最大利润的均衡,垄断以及不完全竞争和反托拉斯政策等。 第四编“收入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围绕收入的分配理论问题,依据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决定生产要素的供给学说,阐述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报酬分配。重点是生产论和边际产品,地租和其他资源的定价,工资、利息和资本,利润和动力等。 第五编“国际贸易和财政”,主要阐述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的国际经济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贸易和相对有利条件论,保护关税,限额和自由贸易,目前的国际经济问题等。 第六编“当前经济问题”在本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论述了低收入的国家的成长分析和发展,生活质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祸害,种族和性别歧视,在过分拥挤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资源枯竭,减少贫穷和经济上的不平等,治疗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等当代最基本的经济问题。探讨了经济增长的趋势,提出了福利经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评论了各派经济理论,比较考察了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 《经济学》是一部概括性的著作,它是西方经济学界在各个主要领域或若干重大命题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是自凯恩斯的《通论》一

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方法论是指经济理论分析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规律或规则的学问,是经济科学发展演化的重要基础和衡量尺度。自19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中断过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索和争论。保罗·萨缪尔森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十分重视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为提高西方经济理论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里将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和剖析,试图从一定角度说明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关系,对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以便丰富和完善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工具箱。 萨缪尔森的经济哲学 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最高层次的具有哲学意味的(即经济哲学)和反映经济科学本身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方法论两个层次。经济哲学一般是指经济学者在理论分析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或见解,有很高的抽象意味。经济哲学作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处于较高层次,通常对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起决定作用。萨缪尔森的经济哲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历了从操作主义到描述主义的转化 布里奇曼在1936年发表的《物理学理论的性质》一文中,正式创立了操作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操作的知识(包括实验室或仪器等工具操作、纸笔或语言等精神操作),没有操作意义的概念,应从科学中排除出去。 经济分析工具 在布里奇曼的著作发表一年后,萨缪尔森以“经济分析的基础”为主标题,“经济学理论的操作意义”为副标题撰写博士论文,试图将操作主义从物理学领域扩展到经济学领域,以推导出经济学中“有操作意义的定理”。但是,萨缪尔森所说的“有操作意义的定理”,指的是在理想条件下可反驳的经济事实假设,也就是说,定理是否具有操作意义决定于它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具有可反驳性,这与布里奇曼所说的操作(主要指实验室或仪器操作)不尽相同。萨缪尔森所说的操作意义,实际上接近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对此,马克卢普尖锐地指出,如果“有操作意义的定理”指的是一种可以证伪的理论,那么没有给经济学方法论带来什么突破。尽管萨缪尔森的操作主义受到了很多的批判,但导致其方法论观点发生转化的真正动因还是源于萨缪尔森与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之争。弗里德曼在1953年发表了《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一文,他指出,理论的有效性与假设的现实性无关,理论有效性的检验标准是它的预测能力。因为弗里德曼把理论作为实现成功预测的工具,所以博兰等人认为,弗里德曼的方法论属于工具主义,他本人也同意这一说法。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第十八版 18th 课后概念、习题答案1

C H A P T E R 1 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 s o f E c o n o m i c s CHAPTER OVERVIEW AND TEACHING TIPS This beginning chapter is one of motivation and overview. A series of examples are used to define economics, and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oncepts of scarcity and efficiency. Many of the issues that are presented here are expanded upon, at chapter-length, later in the text. It may not be a bad idea to point this out to students, so they do not feel swamped by all these new concepts and problems. To beginning students, economics is a new way of looking at, and thinking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 For many, it may take some getting used to.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hapter, the three main problems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what, how, and for whom) are discussed. Students take society so much for granted that they often fail to notice that it is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all the time. This section also provides a convenient framework for talking abou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conomies (market, command, and mixed). In the last section of the chapter, there is a discussion of the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that every society faces. Here, the inevitable fact of scarcity is hammered home. In its attempt to find answers for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society is faced with a series of economic tradeoffs: public goods vs. private goods, luxuries vs. necessi- ties, consumer goods vs. capital investment. The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can be used to illustrate many important economic processes. The key concept that is presented here is opportunity cost. Opportunity costs provide a convenient way of measuring costs without having to introduce money into the economy.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point out that only the “next best” alternative be considered — not all other alternatives. This is also an ideal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the topic of economic growth. Within the discussion of PPF, the last section of the chapter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pedagogical tool—a careful introduction to the use of graphs and diagrams in economics.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appendix to Chapter 1 that focuses on the use of graphs in economic analysis. Basic equations related to the use and interpretation of graphs are presented. A lengthier appendix in the Study Guide amplifies this review.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work through this material. LEARNING OBJECTIVES 1. Recognize that while there are numerous specific examples of economic problems and decisions, they are all illustrations of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economics: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ies use scarce resources to produce valuable commodities and distribute those commodities among various peoples 2. Understand the what, the how, and the for whom of economic decision making. 3. Define the three primary inputs in the production of outputs: land, labor, and capital. 4. Distinguish between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5. Distinguish between positive and normative economics. 6.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and how it relates to both the use of inputs and the basic definition of economics. 7. Use the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to illustrate the choices that societies face. 8.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opportunity cost. Provide examples both from the individual’s perspective and from society’s point of view.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