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药板块

中药板块

中药板块
中药板块

中药板块:板块新闻日dde资金流.表日dde资金流.图分时ddx

中药重要中药的炮制方法与辅料用量

附表1: 炮制方法辅料用量(kg)炮制品辅料常用量(kg) 酒炙 (辅料:黄酒) 10 酒大黄、酒当归、酒黄柏、酒黄芩 10~20 12.5 酒黄连 20 酒蕲蛇、蕲蛇肉、酒香附、酒蛤蚧 醋炙 (辅料:米醋)10 醋乳香 20~30 (但不得过50)15 醋大黄 20 醋延胡索、醋香附 30 醋甘遂 盐炙 (辅料:盐水) 2 盐杜仲、盐黄柏、盐泽泻、盐车前子 2 (配盐水时加水量 为盐量的4~5倍)未明确盐附子 姜炙 (辅料:姜汁) 10 姜厚朴 10(干姜3)12.5(干姜4)姜黄连 臾炙 (辅料:吴萸汁) 10 臾黄连10 蜜炙 (辅料:炼蜜) 5 蜜百部 25 15 蜜桂枝 20 蜜麻黄、蜜枇杷叶 25 蜜黄芪、蜜甘草、蜜麻黄绒 油炙 (辅料:见右) 20 炼油(羊脂油)炙淫羊藿 未明确滩涂适量麻油炙蛤蚧 土炒 (辅料:灶心土粉) 30 土炒当归

附表2: 炮制方法炮制品辅料用量(kg) 酒蒸 酒黄精黄酒20 熟大黄(炖)黄酒30 熟地黄黄酒30~50 黑豆汁煮制首乌黑豆10(取汁) 豆腐煮(或蒸)制藤黄豆腐300 复制法 清宁片 黄酒75 炼蜜40 四制香附 生姜5(取汁) 米醋10 黄酒10 食盐2 清半夏白矾20 姜半夏 生姜25 白矾12.5 法半夏 甘草15 生石灰10 黄连汤制炉甘石黄连12.5 三黄汤制炉甘石 黄连12.5 黄芩12.5 黄柏12.5 发酵法神曲 杏仁4 赤小豆4 鲜青蒿7 鲜辣蓼7 鲜苍耳草7 制霜法西瓜霜芒硝15 煨法 麦麸煨肉豆蔻麦麸40 滑石粉煨肉豆蔻滑石粉50 面裹煨肉豆蔻面粉50 提净法芒硝(朴硝)萝卜20 炮制品步骤1 步骤2 步骤3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熟记中药配伍表,你就是中医师 中西药同用后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 藿香正气水不宜与扑尔敏合用藿香正气水是夏季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以及胃肠型感冒患者的首选良药,但是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扑尔敏时请勿服用此药。因为二者合用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仁丹不宜与硫酸亚铁合用夏季极易发生中暑,中成药仁丹对于轻、中度中暑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当患者正在服用硫酸亚铁、含溴的必嗽平、碘化钾等西药时,则不要服用仁丹,这是因为仁丹中含有汞,容易与上述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汞盐,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除了仁丹外,常用的含汞中药及其制剂还有朱砂、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健脑补肾丸、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柏子养心丸、牛黄清心丸等。 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复方新诺明合用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于繁殖,且人体抵抗力降低,是泌尿系感染的多发季节,复方新诺明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常用药物,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此药,请勿服用富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五味子、酸枣仁、山楂、乌梅及其制剂山楂丸、保和丸等,因有机酸能酸化尿液,使复方新诺明溶解度减小,易产生结晶尿或血尿,造成肾脏损害。

中药杏仁、桃仁、白果仁不宜与安定合用中药杏仁、桃仁、白果仁等不宜长期与安定等镇静药合用,因上述中药中含有氰甙,在胃中酸性环境中经酶水解产生氢氰酸,与安定等镇静药共同作用于呼吸中枢,造成呼吸抑制,严重者产生呼吸衰竭。 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制剂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合用; 麻黄及通宣理肺丸、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均含有麻黄碱,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宜与洋地黄、地高辛等强心药及降压药合用,否则麻黄碱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衰或心律失常,同时麻黄碱还可引起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效果,甚至加重高血压患者病情。 含钙中药不宜与强心药合用心脏毒性反应是地高辛、洋地黄等强心药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如果在服用此类药物时再服用富含钙的中药如珍珠母、龙骨、石膏等,则钙离子可使强心药的毒性增加而导致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此外,服用洋地黄的患者也不宜服用六神丸,因为六神丸中的蟾酥有强心作用,二者同用,可引起心律紊乱或洋地黄中毒。 甘草、鹿茸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甘草与鹿茸均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与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解热镇痛抗炎药同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溃疡。 总之,中西药合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用药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配伍,方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因此建议所有喜欢“中西合璧”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中药的合理用药与配伍禁忌 一、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1.中成药的联用 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益肾补骨液; 阳虚:附子理中丸+参茸卫生丸; 气阴两虚证: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 中气下陷又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丸。 2.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的联用 气血不足+热毒的痛经、月经不调:复方当归四物汤+妇科千金片; 风痰阻络+气血亏虚的面神经麻痹:当归补血汤+牵正散; 血府逐瘀汤送服七厘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3.中成药与药引的联用 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证:用生姜、大枣汤送服;

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号:20090948 姓名:甘锐利 自古以来,日常生活中,中药在药用、食用、保健中的应用就很广泛,只是现在人们不够注意到而已。例如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其中的中草药菖蒲、蒿草、艾叶有驱蚊草的作用,雄黄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传说可防蛇虫蚁咬伤。这种习俗到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沿用。或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这是古代的中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典例之一。 其实上述的许多中药仍然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艾草。现在人们用得大多是艾条。有关节四肢疼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等症状的,可对相关部位进行熏灸,这被称为艾灸。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例如在热播的《裸婚时代》里面的男主角刘易阳的父亲刘明有腰腿酸疼,刘明经常拿艾条熏烤腿部。艾灸能使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14 仍记得小时候每过端午节,家里的长辈都用艾草沾上雄黄酒涂抹我们的手脚,家里的长辈说能避邪。其实从科学上说,雄黄是剧毒,极少用于内服,倒是用来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现在还沿用。 还有一年一度的腊八,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传说腊八粥来自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节传入后,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金庸所著《侠客行》里,就出现了侠客岛每十年邀请天下侠客喝腊八粥的场景。最早的腊八粥是由红小豆煮的,后来演变得逐渐丰富起来。据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

常用中药配伍法

常用中药配伍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常用中药配伍法常用中药配伍法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治疥必要用斑(斑螫)麻(麻黄),大枫蓖麻紧跟着,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乳香)没(没药)紧跟着。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膏,巴豆炒黑研细,用水调涂患处,以膏药贴之。)菊花(内服甘菊汤,方见卷四疔疮门)紧跟着。治邪必要用铜(自然铜)砂(避阳砂),良姜葛根紧跟着。补气必要用党参,炙芪白术紧跟着。补血必要用芎归,生地酒芍紧跟着。补阴必要用熟地,山药萸肉紧跟着。补火必要用肉桂,干姜附子紧跟着。滋阴必要用黄柏,知母丹皮紧跟着。(以上一药为君)麻黄杏仁疗寒嗽,芥子半夏紧跟着。款冬紫菀疗虚嗽,百合五味紧跟着。川乌草乌疗风痹,桂枝灵仙紧跟着。黑姜吴萸疗翻胃,丁香胡椒紧跟着。苍术麻黄疗风寒,羌活独活紧跟着。川贝蒌霜疗火痰,苏子菔子紧跟着。乌梅五倍疗虚脱,龙骨牡蛎紧跟着。乌贼诃子疗带下,阿胶肉果(肉豆寇)紧跟着。条参云苓疗阴虚,骨皮枸杞紧跟着。霍香杷叶疗逆气,赤石滑石紧跟着。芫花大戟疗水肿,牵牛防已紧跟着。瓜萎天冬疗结胸,川贝川朴紧跟着。苦参赤苓疗湿痒,蛇床白芷紧跟着。槐花地榆疗崩漏。荆芥秦艽紧跟着。前胡元参疗头风,薄荷柴胡紧跟着。白附天麻疗风痰,僵蚕郁金紧跟着。桔梗豆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 我国古代医学家把中药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歌诀,以便人们记忆掌握。 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遂戟芫藻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十八反包括32种中药的相反。如果相反药物合用,会增强或产生毒副作用,原则上应禁用。即:半夏、瓜萎(包括瓜萎皮、萎仁、天花粉)、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白鼓、白及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侧子);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党参、太子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反藜芦。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狠毒最怕密伦僧; 已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一见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滥炙熔莫相依。 畏即相畏,指一种药物的功效或毒性、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抑制或消除。 即:硫黄畏朴硝、芒硝、玄明粉;水银畏砒霜、信石、红砒、白砒;狼毒畏密陀僧;巴豆、巴豆霜畏牵牛子(黑丑、白丑);公丁香、母丁香畏郁金(黑郁金、黄郁金):牙硝、玄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天雄畏犀牛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官桂、桂枝畏赤石脂。这些药物在配伍使用时应慎重。 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的禁忌内容较广,涉及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食禁忌、病情禁忌、制剂禁忌等。 其中配伍禁忌,指某些药物在复方中禁止或不宜配合运用。早在《本经—序例》的“七情”中就有:“勿用相恶、相反者”的论述,这也是后世配伍禁忌的基本依据。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并各有不同。相恶配伍只是降低药物的某些性能,有些药物通过减低其某些性能可以减轻或消除它的副作用而更有利于病情,则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所以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配伍,则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 五代后蜀韩保昇在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后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实源于此。相畏在中药“七情”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 一、中成药的剂型 (3) 二、中成药分类 (7) 三、中成药安全性 (9)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 二、联合用药原则 (12)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 第三部分各论 (16) 一、解表剂 (16) 二、泻下剂 (17) 三、和解剂 (18) 四、清热剂 (19) 五、祛暑剂 (20) 六、温里剂 (21) 七、表里双解剂 (22) 八、补益剂 (23) 九、安神剂 (24) 十、开窍剂 (25) 十一、固涩剂 (25) 十二、理气剂 (26) 十三、理血剂 (27) 十四、治风剂 (28) 十五、治燥剂 (29) 十六、祛湿剂 (30) 十七、祛痰剂 (31) 十八、止咳平喘剂 (32) 十九、消导化积剂 (33) 二十、杀虫剂 (34)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中医药标准规范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 3-5厘米——浸泡(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 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2)注意事项: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2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水丸 (1)制备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②干燥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②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5、冲剂 (1)制备配料(复核)——提取——制料——干燥——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应符合药典规定,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 倍。②清膏要达到规定的相对密度。③成品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软化现象。④挥发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 6、糊剂 (1)制备复核、普通药——煎取药液——浓缩液配料——细料药——分别研至极细混匀——混匀调匀。 (2)注意事项:①煎取药液的材料布包好,至少煎取两次浓缩至一定自稠度,防止芳香气味走失。②成品应为均匀的糊状物。 7、酒剂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属于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中的一部分,希望执业药师考生认真 复习,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加入共制的其他物质称辅料。辅料是炮制药物的条件之一。辅料的作用,除了构成炮制的某些作用外,还有火制法中用某些辅料作中间体,使药物受热均匀;水制法中用某些辅料作防腐剂,防止药物在水漂时腐烂等作用。 常用辅料有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两类。 (一)固体辅料 (1)麦麸:取干燥麦麸10斤,熟蜂蜜2斤,清水1斤,先将蜜水混合均匀,然后喷洒在麦麸中,边喷洒,边揉搓,并用半米筛筛一次。如有粘结的小团,再揉搓过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置锅内用小火炒干水分取出,冷后加盖储存备用。本品性味甘平,具和中作用,炒焦后有芳香气,能健胃矫臭,常用于制健脾胃及有刺激性、腥臭气味的药物,如:炒 白术、炒僵蚕、炒肉豆蔻。 (2)米:以粳米、糯米作辅料。粳米性味甘平,能益气除烦、止泻止渴,多用于制健脾胃药物,如:米炒党参。糯米性味甘温,益气止泻,制斑螯有解毒作用。 (3)大豆:以黑大豆作辅料,性味甘平,能补肾解毒,多用于制补肾及毒性药物, 如:制首乌、制川乌。 (4)豆腐:以豆腐作辅料,性味甘寒,具清热作用,制硫黄、藤黄有解毒作用。 (5)炒:先用半米筛筛去粗炒,再用清水洗去灰泥,晒干置锅内炒热,加少量植物油拌炒,至炒稍带黑色,并现光滑时取出,储存备用。每次炒药前,须加少量植物油拌炒。

炮制坚硬药材,用砂作中间体,能使药物受热均匀,达到酥脆易碎,便于制剂和溶出有效成 分,如:制马钱子、制龟板。 (6)土:灶心土、黄土均供制药用。灶心土系土灶中的焦土,以久经火炼者为佳(燃煤的灶中的土不能用),为紫色或黑褐色块状物,坚硬如石,性味辛微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黄土,即山地挖掘的洁净黄色土,性味甘平,能止痢、止血、解毒。均须碾粉备用。 多用于制补脾胃药物,如:土炒白术。 (7)滑石:系单斜晶系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天然矿石,质地滑腻,经验以白而带绿色为优,带黄色或灰色质量较差。拣去杂质,碾细水飞用。性味甘寒,利水通淋,清热解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作中间体砂药,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多用于炒制韧性强的动物药, 如:制玳瑁。 (8)海蛤粉:为海产蛤类的贝壳所制成的白色粉末,性味苦咸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作中间体砂药,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多用于炒制胶类药物,如:炒阿胶。 (9)明矾:为三方晶系明矾石的加工提炼品,无色透明,外面被白粉,能溶于水,性味酸寒,能收敛燥湿。生明矾具解毒防腐作用,常用以煮制或浸制毒性药物,如:制半夏。 (二)液体辅料 (1)蜂蜜:为白色或淡黄色至深黄色的稠厚液体,新鲜时半透明,日久色变暗,并析出颗粒状结晶。以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粘度大,气味香甜者为佳。如蜂蜜内有杂质,须用铁丝筛过滤,气温低时可加热炼制,再进行过滤。本品性味甘平,具滋补作用,多用于制 润肺止咳及补脾药物,如:炙紫苑、炙甘草。 (2)酒:有黄酒、白酒之分,均可供制药用。用量比例,黄酒量大,白酒量小酒为淡黄色或无色的澄明液体,气味特异,有刺激性,性味苦甘辛大热,能升提药力,通经活络,多用于制行上焦及通经络药物,如:酒炒黄芩、酒洗当归。 (3)醋:为黄棕色或深棕色的澄明液体,有特异气味,性味酸苦温,能引药入肝, 解毒消痈肿,多用于制入肝经及有毒药物,如:醋炒五灵脂、醋炒芫花。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 一、法定标准 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 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 一、权威性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 二、科学性 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进口西洋参与国引种西洋参质量标准不仅含量限度不同,且测定方法也不同。在未统一标准前,应严格依据各自的标准评价其质量的合格与否。在不同成药中测定某一相同药味成分,不一定方法均能适用,其方法的确定与规格的制定均

中药配伍禁忌表

中药配伍禁忌表 成分中药中成药不宜配伍的西药机制 鞣质地榆石榴皮 五倍子老鹳 草虎杖大 黄诃子仙 鹤草儿茶 茶叶侧柏叶 拳参扁畜 牛黄解毒片牛黄 上清丸牛黄消炎 丸肠风槐角丸 虎杖浸膏片枳实 导滞丸分清五淋 丸利胆排石片 祛风舒筋丸周氏 回生丹陈香露白 露礞石滚痰丸 四季青糖浆清宁 丸麻仁丸虎杖 片紫金锭紫金 粉七厘散感冒 宁舒痔丸解署 片一捻金导赤 丸万应锭珠黄 散利胆片复方 升日红片 (1)维生素B1 抗生素(四环素 族、红霉素、灰黄 霉素、制霉菌素、 林可霉素、利福平 等)甙类(洋地 黄、狄戈辛、可待 因等)生物碱 (麻黄素、阿托 品、黄连素、奎宁、 利血平)亚铁盐制 剂碳酸氢钠制 剂 (2)异烟肼 (3)酶制剂(多 酶胃酸酶胰酶) (4)维生素B6 (1)产生沉淀、 影响吸收 (2)分解失效 (3)改变性质、 降效或失效 (4)形成络合物, 降效或失效 钙石膏龙骨 龙齿珍珠 牡蛎蛤壳 瓦楞子寒水 石海螵蛸 牛黄上清丸牛黄 解毒丸清胃黄连 丸羚翘解毒丸 二母宁嗽丸明目 上清丸止嗽化痰 丸牛黄至宝丸 珍珠牛黄散珍珠 镇惊丸千金止带 丸乌鸡白凤丸 锁阳固精丹内消 瘰疬丸橘红丸 追风丹女珍珠丸 珠黄散珠层片 新脉宁麻杏石甘 糖浆鹭鸶咳丸 珍合灵片珍珠八 宝丹 (1)四环素族 异烟肼 (2)洋地黄 (3)磷酸盐(磷 酸氯化喹啉、磷酸 可待因等)硫酸盐 (硫酸亚铁、硫酸 甲苯磺丁脲等) (1)形成络合物, 降低溶解度,影响 吸收 (2)增强作用和 毒性 (3)产生沉淀, 使疗效降低 铁镁铝鉍铋自然铜磁石 赤石脂代赭 石礞石石 决明虎骨 牛黄解毒丸舒筋 活血片礞石滚痰 丸陈香露白露 当归浸膏片胃舒 (1)四环素族(相 隔3h以上则影响 不大) (2)强的松龙片 (1)(3)形成络 合物影响吸收 (2)生成难溶物 显著降低生物利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应用包括配伍.用药禁忌.剂量和用法等内容,掌握这些知识,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所必须的. 一配伍 1含义: 所谓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 2目的: 药物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3内容: (1)七情配伍 A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中药临床应用的7中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B内容 (1)单价: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他要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 (2)相须:即性能相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

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以补气利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等。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生姜杀半夏.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生产或增强毒副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逐等。 如上所述,在药物七情中,论述药物基本配伍关系的只有6项。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二)君臣佐使 1.含义: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 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能变化规律。它高度概 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

常用中药配伍法

常用中药配伍法 常用中药配伍法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黄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黄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黄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黄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黄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黄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黄得芒硝则润下。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27、紫苏配黄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治疥必要用斑(斑螫)麻(麻黄),大枫蓖麻紧跟着,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乳香)没(没药)紧跟着。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膏,巴豆炒黑研细,

中医药标准规范

中医药标准规范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一、中药制剂操作规范 1、汤剂 (1)制备 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 3-5厘米——浸泡(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 (2)注意事项:①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范。 2、煎膏剂 (1)制备 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 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 (2)注意事项:①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 ②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③如需加入药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 3、散剂 (1)制备 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2)注意事项:①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2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②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③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④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

4、丸剂水丸 (1)制备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 (2)注意事项:①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②干燥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蜜丸 (1)制备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②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 5、冲剂 (1)制备配料(复核)——提取——制料——干燥——包装。 (2)注意事项:①所有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应符合药典规定,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 倍。②清膏要达到规定的相对密度。③成品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软化现象。④挥发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 6、糊剂 (1)制备复核、普通药——煎取药液——浓缩液配料——细料药——分别研至极细混匀——混匀调匀。 (2)注意事项:①煎取药液的材料布包好,至少煎取两次浓缩至一定自稠度,防止芳香气味走失。②成品应为均匀的糊状物。 7、酒剂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中药外敷法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膏、丹、丸、散、糊、锭等制剂,敷于相应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来调节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历史来源 敷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亦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一些植物或加热的石块、沙土等,敷于身体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机体的一些病痛,这可能就是敷药疗法的起源。随着人类创造文字,历代医著及相关书籍中逐渐有了关于敷药疗法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载有用地胆等外敷治病的方法;《灵枢·经脉篇》载有治筋急的马膏膏法;《周礼·天官》载有外敷药物治疗疮疡;《肘后备急方》载有将生地黄或瓜蒌捣烂外敷治伤等。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全书收方151首,其中就有6首外敷药方。其后各代,敷药疗法均有发展,至清代《理瀹骈文》的问世,标志着外治法这一中医学分支学科的发展与成熟。其中,敷药疗法内容占有很大比重,该书外治理、法、

方、药俱全,并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重要论断,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疾病。外治法在近现代继续受到重视,尤其是敷药疗法。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学者们以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了敷药疗法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使其在临床上广泛发挥效用。 二、作用 敷药疗法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直接作用就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内,随血液的运行到达病所,发挥药理功效而防病治病。 间接作用就是药物通过不断地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组织、器官等的功能而防病治病。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并且有许多优点,如:药物直达病所,奏效迅速;廉便效验,易于推广;适应证广;可减缓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并可弥补内治法疗效的不足。 三、方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乳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教育热点网 2、操作方法

中药配伍禁忌表

中药配伍禁忌表 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老鹳草虎杖大鞣质黄诃 子仙 鹤草儿茶 茶叶侧柏叶 拳参扁畜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 丸牛黄消炎丸肠风槐 角丸虎杖浸膏片枳实 导滞丸分清五淋丸利 胆排石片祛风舒筋丸 周氏回生丹陈香露白 露礞石滚痰丸 四季青糖浆清宁 丸麻仁丸虎杖 片紫金锭紫金 粉七厘散感冒 宁舒痔丸解署 片一捻金导赤 丸万应锭珠黄 散利胆片复方 升日红片 (1)维生素B1 抗 生素(四环素族、红 霉素、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林可霉 素、利福平等)甙类 (洋地黄、狄戈辛、 可待因等)生物碱 (麻黄素、阿托 品、黄连素、奎宁、 利血平)亚铁盐制剂 碳酸氢钠制剂 (2)异烟肼 (3)酶制剂(多酶 胃酸酶胰酶) (4)维生素B6 (1)产生沉淀、 影响吸收 (2)分解失效 (3)改变性质、 降效或失效 (4)形成络合物, 降效或失效 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清胃黄连丸羚翘解毒丸二母宁嗽丸明目上清丸止嗽化痰丸 牛黄至宝丸珍珠牛 黄散珍珠镇惊丸千 金止带丸乌鸡白凤 丸锁阳固精丹内消 瘰疬丸橘红丸追风 丹女珍珠丸珠黄散 珠层片 (1)四环素族异 烟肼 (2)洋地黄 (3)磷酸盐(磷酸 氯化喹啉、磷酸可 待因等)硫酸盐 (硫酸亚铁、硫酸 甲苯磺丁脲等) (1)形成络合物, 降低溶解度,影响 吸收 (2)增强作用和 毒性 (3)产生沉淀, 使疗效降低 新脉宁麻杏石甘 糖浆鹭鸶咳丸珍合灵片珍珠八宝丹 成分中药中成药不宜配伍的西药机制 铁镁铝鉍铋自然铜磁石赤 石脂代赭石礞 石石决明虎骨 龙骨牡蛎石膏 瓦楞子钟乳石 白矶 牛黄解毒丸舒筋(1)四环素族(相活血片礞 石滚痰隔3h以上则影响丸陈香露白露不 大) 当归浸膏片胃舒(2)强的松龙片宁片复方 五咮子(3)异烟肼利片酒花素片复福平 方罗布麻片跌打(4)维生素C (1)(3)形成络 合物影响吸收 (2)生成难溶物显 著降低生物利用度 (4)氧化后失去作 用 石膏龙骨龙齿 珍珠牡蛎蛤壳 瓦楞子寒水石 海螵蛸

中药配伍原则是什么

中药配伍原则是什么 中药的用法包括配伍禁忌、用药禁忌、剂量和服法等几项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与方法,按照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予以正确应用,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 首先谈到“单行”。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 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谈配伍关系。 1.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2.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 3.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4.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5.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 6.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上述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中药配伍精要大全

注意:234字样为大全页数, 行气降气药 香附 功能:性平无寒热之偏,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元胡:二药同用,一走气分,一走血分,气行则血行,血畅则气顺,既可肝理气解郁,又可活血化瘀,气血并治,行气止痛作用倍增;主治肝郁气滞,血行不畅。(318) 川楝子:二药相伍,舒肝解郁与行气止痛并举,为治疗肝郁气滞疼痛诸症所常用。(318) 乌药:香附以行血分为主;乌药长于顺气散寒,二药合用,气血兼治,相须为用,直奔下焦,理气散郁,和血止痛之效显著。(338)木香:香附既能行气,又能活血,为气中血药及妇科圣药;木香功擅行气止痛,且温中,偏于气分。二者伍用,相须配对,俾行气止痛之功加强,为临床理气止痛之常用药对。(323) 檀香:香附疏肝而理气,使肝平而勿克脾土;檀香醒脾和胃而畅中焦之气。二者合用,既可加强理气之效,又有调和肝脾之功。(320) 苏梗:二药合用,气血并调,胸膈中焦并治,其解郁止痛,消胀除满力量增强。主治:肝郁气滞及妊娠呕吐。施今墨经验:香附入血分而散瘀,苏梗走气分而散滞,合用则行气活血,理气消胀甚效。(322) 沉香:二药香附质轻多入肝经,偏于升散;沉香质重,温脾肾,降逆气,纳肾气,多入肾经,偏于沉降。合用之,升降协同,功专于下,具有升降诸气,调畅气机之功用。(347)

川芎:香附和川芎合用,气血并调,共奏理气解郁,活血止痛之功。主治:气郁血滞及肝气郁滞。(357) 当归:香附为理气解郁之要药,当归为治疗血分诸疾所常用;二药合用,一主气分,一主血分,气血并治,共奏理气活血之功。(358) 白芍:二者合用,一理肝气,一养肝血,气血兼施,动静相宜,共奏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之功。主治:妇女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血不和。(319) 丹参: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具有较好的行气化瘀,通络止痛之功。主治:气滞血瘀之心腹痛及跌打损伤。(372)藿香:二药合用,理气与化湿兼备。气行则湿散,湿去则气疏,二者相辅相助,共奏芳化畅中,理气和胃之功。且具有理气而不伤血,化湿而少劫阴之特点。主治:湿郁或气郁致湿及妊娠恶阻。(196) 艾叶:二者伍用,艾叶温散血中之寒凝,香附理气中之郁滞,一气一血,气血双调,温经散寒,调经止痛之功显著。主治:肝郁挟寒之月经不调,宫冷不孕,胎动不安,带下绵绵。(320) 高良姜:二药伍用,高良姜以温胃散寒止痛降逆为其长,得香附则可除寒祛郁;香附以理气活血、调经止痛为其长,得高良姜则气行寒散,最终寒散气通,气行痛止,通则不痛。主治:肝郁气滞、胃中寒凝之胃脘疼痛。(321) 黄连:香附长于疏肝理气并有止痛之功,且芳香性平,无寒热偏

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

常用中药配伍及功效: 发散风寒药 麻黄-----配薄荷蝉衣——主解表,散风透疹,治风疹身痒。 杏仁甘草——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杏仁厚朴——主行气降逆,止咳平喘,肺气壅滞,咳喘气逆证。 白术生姜——主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治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 桂枝-----配茯苓白术——主通阳化气,治水湿内停,痰饮咳喘,小便不利。 猪苓泽泻——主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 附子白术——主温阳利水,治阳虚水停,四肢浮肿。 防风-----配羌活防己——主胜湿祛风,治周身痹痛。 黄芪白术——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及体虚易感。 荆芥白芷——主温中散寒,治风寒感冒及恶寒发热者。 羌活-----配独活灵仙——主祛风湿,治周身风湿疼痛者。 防风防己——主祛风胜湿,治风湿痹症疼痛。 公英蓝根——主祛风解表,治风热表证。 防风白芷——主祛风解表止痛,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川芎细辛——主祛风解表止痛,治头、项、上肢疼痛。 藁本苍术——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细辛-----配麻黄附子——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治外感风寒,阴寒内盛。 羌活白芷——主祛风止痛,治风寒头痛。 白芷石膏——主祛风止痛,治风火牙痛。 干姜半夏——主温肺化痰,治痰多咳嗽,痰稀色白。 丁香五倍子——主治早泄(用95%酒精15毫升浸泡15天,行房前涂擦于阴茎头 部约1—3公分后行房) 紫苏-----配香附陈皮——主发表散寒,行气宽中,治风寒感冒兼有气滞。 藿香陈皮——主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治气郁不畅,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主行气宽中安胎,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半夏厚朴——主解郁宽中,治风寒表证而兼胸闷呕吐。 琵琶叶杏仁——主疏风散寒止咳,治风寒感冒所致咳嗽,急性支气管炎等。 荆芥-----配薄荷防风——主祛风解表止血,治头痛身痛,目赤咽痛。 炒槐花炭地榆碳——主止血,治便血,痔疮出血。 白芷-----配甘草肉桂——主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治风寒脘腹疼痛。 黄芩甘草——主疏风清热止痛,治风热感冒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 石膏升麻——主疏风止痛,治风热牙疼头痛等。 蔓荆子藁本——主疏风止痛,治头痛。 大贝玄胡——主治久治不愈的风寒型胃痛。 苍耳辛夷——主治头痛鼻塞 荆芥防风——主疏风止痛,治风寒止痛。 黄柏苍术——主清热燥湿,治湿热带下。 香薷-----配藿香佩兰——主发汗解表,化湿解暑,治夏季贪凉所致发热恶寒无汗等。 牛蒡-----配荆芥桔梗——主枳壳化痰,疏风解表,治风热感冒所致咳嗽痰多,咯痰不爽。 金银花连翘——主清泄热毒,治咽喉肿痛痄腮肿痛,痰黄咳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