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2021学年省政治优质课教学设计集锦:国家财政教学设计1

2020-2021学年省政治优质课教学设计集锦:国家财政教学设计1

2020-2021学年省政治优质课教学设计集锦:国家财政教学设计1
2020-2021学年省政治优质课教学设计集锦:国家财政教学设计1

《国家财政》公开课教案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李冰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财政含义,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和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识记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领会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当前的政府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归纳财政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作用 2、教学难点 财政政策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财政收支的关系 国家的收支有他专门的称呼称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二者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方面。二者合起来就叫财政。而到底该收多少?支多少?那就得靠预算,预算执行的结果就 叫决算。 预、决算的结果有三种:多“财政盈余”,少“财政赤字”,差不多“财政收支平衡” (二)走进财政 知道我们国家目前的财政收支情况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幻灯: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全国财政支出为100000亿元,财政收入约为90000亿元. 师:看来是属于财政赤字了。那如果是你的家庭出现赤字了,钱不够花,你们会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 师:看来有二种解决方案,一、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己的收入,二、尽可能节约,减少支出。那如果是国家的话,是不是也能用这种多增加点收入或少支出点开支来解决这一财政赤字问题呢? 【出示幻灯:探究一“多收点?”】 提示:P66-67国家获得收入的来源是什么? 影响国家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活动: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师:要想研究多收点的可能性,首先必须搞清楚国家收入的来源是什么?其次就是要搞清楚在这些来源里,国家能不能通过多收点这种方式来解决面临的财政赤字问题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素质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化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化的含义,并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评价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第二,学生学习目标的要点:1。知识目标: ◎了解商品价格和商品需求之间的一般规律。 ◎要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价格变化对商品需求的影响。◎理解替代品和补充剂的含义。◎了解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能力。◎运用商品价格变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的相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的能力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 ◎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变化,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

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价格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 讨论和探究教学法是主要方法。 -课程计划设计- 同学们,我们都在经济生活中,时刻感受着生活价格的变化。 1 的影响。不久前,学生们利用周末做了一份关于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学生们组成练习小组,或者参观大型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采取访谈、成绩单、问卷等形式。调查城市居民。基于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将向大家展示两个更具代表性的调查报告:(1)调查对象:超市员工物价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售的下降。(2)鸡蛋和海鲜销售增加。(3)大米、面条和蔬菜的销售变化不大。(4)特价期间销量增加。(2)调查对象:行人和物价上涨的影响:(文字记录) ①不能加油或吃肉。 (2)月支出增加,但必须购买食品,一些有价值商品的消费减少。(3)私家车使用量减少。 (4)用海鲜和鸡蛋代替猪肉,尽量用电器做饭。(5)随着价格的上涨减少商品的购买。⑥对生活影响不大。 通过以上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一、价格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班的两个学生写、导演并表演了一个短片《在

12.基本政治制度(二)--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4课时基本政治制度(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热爱。 (2)培养热爱全国各族人民的情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高自己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把维护各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和热爱自己所生活的社区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民族制度内容、意义。 (2)知道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本框所依据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 本课时主要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体内容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产生方式、主要工作及其优越性。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高中思想政治《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一《政治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教材在第三课着重分析了我国的政府性质和主要职责,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通过履行其职能来对人民负责。本课则以此为基础讲述了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以及依法行政的意义。所以,本课拟在分析视频《整顿扶贫资金》让学生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突破这一重难点:依法行政。为第二框题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2、能力: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的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可以造福社会,滥用权力可能滋 生腐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治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行政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涉足社会较浅,特别是直接与政府的行政方式和方法接触相对较少。虽在初中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一些法律知识,在生活中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由于本课涉及了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法律知识,所以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五、教学方法 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和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去政府机关,调查政府行政的程序。 2、到市区街道找些小摊贩,了解城管人员执法的状况。 (二)、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政府依法行政,为民办事,对民负责的案例,并制作课件。 2、搜集郓城XX 中学校外小商贩影响交通的典型材料,制作课件。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用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调政府要依法行政。 1、掌握国家权力的政府公职人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滥用职权吗

【配套K12】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1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及点评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全国第四届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发展生产_满足消费》教学设计与点评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一中学胡颖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教学方法】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运用“探究——交互”式教学,积极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情绪激励法。 【教具】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2006年10月8日世界生产力大会在我们的家乡沈阳隆重召开,本届大会联盟主席克劳德·劳森先生这样评价我们的家乡:“沈阳,在过去五年中成为全球生产力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那么,生产的发展,给我们的消费生活带来了哪些切实的变化呢?我邀请大家与我一起看几幅图片:

(多媒体展示)沈阳几年来城市交通的变迁 同学们初步体会到了生产发展为市民消费带来的便捷与实惠。那么,生产与消费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水平呢?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问题探究、思维点拨: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1)同学们还能列举出生活中消费行为的例子吗? (2)包月上网或者在网吧按时收费上网是不是消费行为?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种上网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对服务的消费。接下来就要通过谈话法,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探寻答案了。) 我们在互联网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同学甲:玩网络游戏。 老师:由于有开发商制造了游戏软件,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玩网络游戏,随着相关产品的不断发展,2007年中国网游玩家人数将超过4180万。——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同学乙:QQ聊天交网友。 老师:相对于老师高中时代交“笔友”的方式,同学们以网络会友,可见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同学丙:注册网校学习、下载名著、电影。 老师:通过网络,还可欣赏高雅艺术,提高精神文化水平,可见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 同学丁:现在有强烈的愿望,想学习建立个人博客。 老师:可见,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通过以上和同学的谈话,我们可以归纳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水平,生产还为消费创造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生产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

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礼貌显魅力》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web点击数:952 更新时间:2011-11-28 22:30:2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2.能力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讲礼貌为荣、不讲礼貌为耻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教法学法 情境创设法、情感滋润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图片、动画、视频等),制作教学课件;划分学习小组,便于课上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几张专门为中国人所发的“文明告示牌’’海报,激发学牛兴趣,引导学生思号,导入本节话题。 二、礼仪之邦 活动设计:“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公民,你所知道关于“礼”的词语或故事有哪些? (设计目的:使学生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中,感受中国的“礼”文化,体会人际交往中以礼相待的必要

性) 三、知书达“礼” 教学情境一:《新来的校工》(视频) 活动设计1:以《新来的校工》为话题,让学生猜想同学们在与校工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矛盾或冲突?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导演、猜想故事中,感受人际交往中无礼所造成的伤害,同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播放《新来的校工》 活动设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身边的无礼现象或事件”为主题,关注生活,回归生活,捕捉身边的无礼现象或事件,并合作探究:无礼行为会带来哪些伤害。 (设计目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关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不和谐音符,探讨不文明不礼貌带给他人、社会、国家的诸多伤害,感受无礼不立的道理) 四、无礼不立 教学情境二:《礼貌是尊重》(视频) 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分析短片,进一步感受无礼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的道理。 (设计目的:通过视频文件,使学生深入认识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在我们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礼貌在满足别人的这种需要的同时,更满足了个人的自尊;一个人是否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它表明一个人是甭具有道德修养,它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因此在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时要自觉做到以礼相待) 五、以礼相待 教学情境三:《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 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从语言、态度、举止三方而来感悟和解读──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设计目的:在分析了什么是礼貌、人际交往中必须讲礼貌、无礼不立等问题的基础上,再通过本活动让学生自己对礼貌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解读,从而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的目的) 活动设计2:评选礼貌之星 (设计目的:通过评选活动,使学生以身边的有“礼”行为为目标和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落实讲文明懂礼貌的具体要求) 活动设计3:《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视频) (设计目的:通过视频文件的播放,使学生再一次感知身边的一些无礼现象与我们时代所倡导的主旋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违背的。要求每位同学努力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文明,知荣明耻,严格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案

阜阳市首届多媒体优质课教学大赛 教jiào学xué设shè计jì

专题八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专题 第二课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教学目标】 ◆掌握水资源、能源资源、电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能综合,分析及评价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能力要求与重点】 ◆明确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利用的历史、现状、前景. ◆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合要求与难点】 ◆学会对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 “资源分析”; ◆了解当前大型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并对其社会、经济、政治意 义进行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时间: 2007.5.30电教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演示Realplayer. 提问中国主要铁路线. 二.导入新课 【引言:考纲分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2005年地理考试大纲中新增的一个考点,应该引起重视。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以高三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为基准点,联系其他章节资源调配结合时政热点重点分析水资源、能源资源、电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点解读与讲解】 <一>讲解: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设问:你知道哪些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工程? 1.著名的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 世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北水南调 『基础知识链接』: 《十五计划纲要》把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一个重要项目。为 了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困难,研究人员设计了三个南 水北调的方案。 设问:为什么要进行跨流域调水?

2.调水的原因: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耗水量的大小) 3.南水北调的意义: 形成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可以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例题串讲』例1:读我国南水北调方案示意图和东线方案沿线示意图(见课件),回答问题: (1)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途径。 (2)请列举我国已经完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至少两项)。 (3)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请运用学过的知识,从建设或营运成本及水质状况方面对东线与中线方案分别作有利与不利的评价。 『相关检测』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D.黄河是“地上河” 2.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其原因是()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D.三条路线中,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3.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高中思想政治《国家财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 2. 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3. 财政的作用 4. 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5. 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 6. 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 .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 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述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 会用国家财政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对于经济生活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了消费、生产之后,顺理成章的要学习分配,第七课了解个参与的财富分配问题,对于在我国个人如何参与分配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形成对分配制度的全面认识。由于财政问题学生相对陌生,很多专业名词学生不了解。所以,有关财政的基础知识要讲解清楚,通过热点分析让学生对财政的有关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在教学中。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1、搜集近年来我国在建的高速铁路建设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 七、课时安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启蒙运动》省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启蒙运动教学设计 第7课启蒙运动 启蒙:enlighten的原意是明亮、照耀。我们可以理解为开导、启迪之意。18世纪的欧洲,人们的思想究竟受到何种桎梏要去开导启迪?下面我们先去探寻原因。 主题一:背景篇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根据视频总结启蒙运动的背景 原因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原因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初步解放人的思想 原因三: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总结。过渡,启蒙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展厅去感受一下。 主题二:内容篇 展厅的前厅摆放的是启蒙思想的雕像和油画。他们依次是英国霍布斯、英国洛克、法国伏尔泰、法国卢梭、法国孟德斯鸠、德国康德。他们其实代表了这场运动的兴起、高潮和总结时期。 启蒙运动的高潮和总结阶段是在法德,下面我们把焦点放在法德这几位思想家的雕塑上。雕塑是凝固的,但他们一直带着思想家深邃的眼光,仿佛还沉浸在关于人类与世界的思考中,大家注意观察雕像下面刻的这几句话。你觉得这些话语的共性都强调什么?(人的理性) 启蒙运动的核心:理性主义。什么是理性主义呢? 出示一副版画 这幅画作的名称叫“真空泵实验”。在试验的真空泵里放着一只鸟,只见试验员慢慢地把真空泵里的空气抽走,最后鸟儿慢慢地窒息死亡。画家通过亮光映照出了在场观众的神态,当面对这一事实,你看到观众神情如何?(思考、怀疑、恐惧、……)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这一结果和他们所尊奉的圣经的创世说不相吻合,按照圣经的创世说,是上帝吹给了众生一口气,众生才有了生命)画家想要通过这个科学试验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决定生死的是真空并是上帝……)。 理性主义表现之一:反对宗教蒙昧主义,追求科学; 对于18世纪的法国人来说,除了受到宗教的压迫,还有什么势力的压迫? 出示漫画。 当你看到这张漫画时,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处于专制统治下的法国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简直到了快让人窒息的程度)处于漫画底层的这个人要想彻底解放,就必须打破压在人身上的这些桎梏。所以,首先要启蒙。 理性主义表现之二:反蒙昧主义、反专制主义 我们要打开思想启蒙的这扇大门,靠什么?启蒙思想家康德说“鼓起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人要学会思考,人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判断、去分析。那么,这些思想家又如何去思考人自身的权利?

高中思想政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列举实例,阐释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认识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本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本框所学习的 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第一单元消费问题学完后,自然就思考:我们消费的东西从哪里来的?当然是广大人民生产创造出来的。所以本框题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经济生 活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创造财富,没有财富的创造,也就没有财富的分配和消费,所以本框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工作中心,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2. 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3.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措施。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初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 通过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关心国家、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进取精神。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主要讲述生产在社会生活中 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下设两目。第一目“生产与消费”是本框的重点,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正确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家庭生 活变化,系统表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关于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因,十九大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新论述,要重点讲解。在分析如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生活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创造财富,因此“发展生产”在经济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 本课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 2. 本课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省政治优质课教学设计集锦:国家财政教学设计5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的渠道和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财政收支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财政的作用。 能力目标 初步的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以及辩证地的认识这些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的原则,增强我们爱国主义情感。关心国家的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增强国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重要作用。难点:财政促进国家经济平稳运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播放“国家天宫一号与神舟8号对接成功”视频导入国家财政。 新课教学: 1、财政的含义 (1)财政的含义 通过视频导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财政的概念及其本质。 (2)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财政的实施渠道) 设问:国家财政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部分,那么是否可能随便收取,随便支出呢?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分析:得出国家预算和决算概念。 视频播放:对我国财政部长——谢旭人的“为国理财,为民服务”采访。并思考“财从何来?”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A.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出示图片《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结构》,指导学生通过图片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非税收入包括哪些渠道? B.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让学生简单讲解利、债、其他收入渠道,并适当举例证明。 教师归纳过渡:财政为国理财,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财政收入呢?

高中政治示范课优质课录像

高中政治示范课优质课录像 [作者:shulihua 来源:书利华教育网点击数: 302 更新时间: 2012-12-24 ] 【字体:】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整节课例_高中历史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正确对待金钱--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用工荒”与“就业难”(专题复习)--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节课例(1)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整节课例_高中政治广东名师课堂教学展示视频 父爱母爱进行时高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高中思想品德优秀课实录视频视频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认识论”板块知识复习》研究课_张老师 高三政治优质课视频《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李老师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价值导向》中实学校齐丽晶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分配制度》13中学杨絮 高二政治优质课视频《美国的两党制》 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73中学杜微 高中政治优质课观摩视频实录《2010年高考样卷分析》刘老师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清远梁丽勤_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清远梁丽勤_2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茂名高天珍_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茂名高天珍_2 0007高二政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说课比赛视频 a1276高中政治视频《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a1239新课标高中政治优质示范课《高二政治_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实录与评说(1) h2834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面对经济全球化》刘老师 h2828高中政治优质课展示《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合肥幼儿师范卫老师 h2900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李老师 h2829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h2901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h2832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虚拟情境的探究》 h2902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周老师 h2903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必修4《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h2904高二政治优质课展示必修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g0447高二政治优质示范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_沈雪春 h2906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国家财政》孟炳忠 h2905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传统文化的继承》 h2907高一政治优质课展示《价格变动的影响》

高中思想政治《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权力机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政治生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1.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①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②都是由人民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 ③都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④都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和批准2017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在这里,全国人大行使的职权是( ) A.立法权审议权 B.决定权表决权 C.监督权决定权 D.审议权监督权 3.在Z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Z 市市长提请关于市某局局长的任命案未获通过。市长提请任命的人选被人大常委会否决,这表明( ) ①地方人大是本行政区的国家权力机关②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决定权③人大常委会拥有对政府组成人员的任免权④人大常委会对政府工作行使了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每年3 月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都要审议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以及财政部门的相关报告。这表明( ) ①全国人大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②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③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全国人大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职责,对涉及民生的几项专题询问均不走过场,收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反响。上述事实表明(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监督 B.全国人大常委会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C.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维护人民政府的权威 D.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质询权得到进一步落实 6.为配合所在县的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拟定了下列宣传标语,你认为恰当的是( ) ①珍惜选举权利,投出神圣一票②扩大公民权利,推动政治文明③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④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 年初,在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市人大代表老王做了如下三件事: 序号老王在行动 ①对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草案)》提出了四点修改意见。

财政的巨大作用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财政的巨大作用 时间:2006.3.13 地点:高一宏志文班 出课人:关升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识记:⑴财政的作用;⑵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理解⑴从财政的作用来说明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意义;⑵明确只有发展经济,实施正确、合 理的财政分配政策,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联系当前实际,说明财政的 作用;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综合、归纳等学习方法;⑵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所熟知。同时,学生观点可 能各不相同,所以,可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以国家利益为重;⑵教育学生 明确:我国财政作为宏观调控手段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我国财政取之 于民,用之于民。 重点:财政的作用; 难点:财政能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的优化; 复习提问 (1)财政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怎样正确认识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3)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意义各是什么? (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财政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入新课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回顾改革开放20年的历程,历史性的伟大变化集中地反映在:1)经济总量成倍增长;2)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3)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4)教育、科学飞速发展男防力量日益强大。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财政的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讲授新课 三、财政的巨大作用(板书)(学生阅读,教师讲解) 1、财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板书) 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资源配置问题?2)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3)为什么说市场并不是万能的?4)如何理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5)为什么说财政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6)为什么主说南昆铁路的建设是国家财政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的具体体现? (教师归纳讲授)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的来妥善的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与缺陷。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

11.基本政治制度(一)--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 第3课时基本政治制度(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热爱。 (2)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感悟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2.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我国政党制度,提高对政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把热爱中国共产党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的政党制度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及确立。 (2)了解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知道民主党派的地位。 (3)识记多党合作的方针、机构、人民政协的职能及我国政党制度实行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及确立。 难点:(3)人民政协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 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本框所依据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确定的国家基本制度”。 本课时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体内容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声场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分析当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能力目标: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分配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尝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床罩及发展生产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教学难点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请几位学生谈谈家庭收入情况: 师: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板书课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既看劳动的数量,也看劳动的质量) 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对象:个人消费品 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各项必要扣除”是指扣除成本、企业留成和上缴国家财政的部门,也就是指 个人生活消费品部分,而非企业全部的生产总值。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是指现在的劳动,劳动者离开公有制经济或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属于按劳分配,退休金属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福利性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不体现劳动质量和数量的差别。 3 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指导学生看书完成P59 探究活动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