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如何创新教育理念

浅谈如何创新教育理念

浅谈如何创新教育理念
浅谈如何创新教育理念

浅谈如何创新教育理念

太白县黄凤山小学小镌

【摘要】: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而促使教育创新的动力,一方面在于教育机制,另一方面在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影响教育创新的因素是什么?又有那些教育理念创新的策略。主席同志强调:“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那么教育的希望就在于学生。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而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中国教育的创新,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反思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教师在课堂的表现是过度的“有为”,学生被动的接受,始终充当配角,锻炼的机会无从谈起。特别是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就喜欢听老师讲,如果老师少讲或不讲,要求学生自己看,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大大降低;至于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究知识,验证教科书中的学科理论的学生那就更少了;学生愈到高年级,上课主动交流个人学习收获的学生就愈少,主动和老师探讨、研究问题的就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还有些老师,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更怕学生交流两费时间,就将讲台当做自己施展才华的主阵地,一讲到底,使学生完全失去了课堂主人的重要角色,长此以往,迫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完善自我等优良品质。……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涉及到教育教学的

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也需要我们共同来探究教育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策略

一、路漫漫而修道远,荆棘裹足亦为艰。

1、教师承载负荷超重。

很多老师,每周上课二十多节课,每天都感觉疲惫不堪。这样教师自身的学习时间太少,如果本人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缺少钻研,缺少思考,没有对教育有真正的感悟,没有点燃教育创新的火花,没有潜心教育创新的实践,那么自身素质很难有真正的提高,谈何去创造、去创新?再加上授课时教师的“任务意识”太强,按照事先预定的教学设计和方案来组织教学,强调环环相扣,教学成了表演“教案剧”。教师心中只有教学任务这一中心,很少关注课堂情景,缺乏课程的共生意识,缺乏对课堂上学生行为中课程资源的关注。机械地灌输是政治课的传统教法,课堂教学过程一直都在遵循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容、练习巩固、布置作业等环节,而且这些课堂教学的“流程”成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学的“刚性”指标。一成不变、固定的、僵化的模式,是不可能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创意的课堂的。

2、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弊端限制了人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我国的传统文化倡导的敛、反对扬个性的消极影响是根源,并且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家长和我们的老师,学生从小就有的那种求知欲望一点一点地被扼杀了,造成了人们缺少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识。直至今日,教师仍

然没有真正转变课堂上主宰一切的“统治地位”,上课时,学生亦步亦趋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按照一种由教师事先设定好了的标准来学习。这种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的教学,怎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没有宽松、没有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怎能有弘扬个性的机会?更不用说培养创新能力了。

3、应试教育机制的束缚。

当前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素质教育的推进却很难。我们现在的很多学校仍然所推行、执行的那种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社会上各种力量对应试教育也推波助澜,老师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唯分是举。提高分数是硬道理,学校是围“分数”转,一切都围“分数”转,重结果,轻过程。没有分数,就是失败。在这“分数”的奴役下,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分数,给学生多补课,让其多做题,多背诵,效果来得快,至于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只能退其次。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市有位叫茅嘉凌的小学生,小学毕业后未能进入重点中学,因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自愿当了小徒工。谁知三年后,他读小学时发明的“穿绳器”却获得世界发明奖,茅嘉凌这才重新获得了求学的机会,但已失去了黄金般的三年岁月。这件事情说明了按分取人,往往把那些学有创见却考分不高的学生挡在重点学校门外。但又试想,这样有创见的学生到了重点学校后,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还能有所建树吗?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求索创新人憔悴。

1、创新理念,关乎教育哲学思想。

现在,在教育领域出现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缺少辨证观,缺少发展的问题观,这些是左右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看问题往往一边倒。因此,作为一名在专业化道路上积极探索教育创新的教师,在其成长的道路上要有哲学思想。正如友兰先生所说:“哲学的用处,不在于增加实际的知识和才能,而是使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使人对宇宙与人生的理解体现出一种人格、胸襟和气象。”如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举例说明“外因通过因起作用”的原理,一学生答道:“鸡蛋能变成小鸡。”对书中的这一“标准答案”教师点头称许。接着又问:“为什么鸡蛋能变成小鸡呢?”另一学生突然冒一句:“因为它是生的。”老师大为不悦,讽刺道:“废话!如果是熟的就可以吃了。”这个教师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是扼杀了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强化了他们迷信权威、崇尚书本的自卑心理,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关系自己发展目标。

而不是盲从跟风,应该具有敢于争先,突破条条框框的勇气;其次,所确立的目标要适合自己并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在不同的阶段中找到自己发展的位置,确定不同层次的职业发展目标。要做到这两点,就应该树立创新的理念,加强学习和信息交流,尽力解决那种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能力差所带来的弊端,减少盲从行为,理性地看待问题。

3、创新型的教师,关乎个人深入思考。

善于思考,也就是说要有“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形成就应当建立在学习、理解、批判、质疑、建构和通过消化吸收进而创造的基础上。

因此,教育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管理者、在于教师。而创新型教师的形成要具备创新意识,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则说明其没有积极思考,没有进取,也就没有发展和创新。创新型学习,要从传统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创新型学习模式转变。其中,积极的学习心态也不能缺少。

4、创新型的教师,关乎否定、超越自我。

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地反思:怎样上课,效果会更好?会更有价值?稳中求变,寻求多种教法,大胆实践、论证、再实践。教育创新的根基在于有一大批创新型的教师涌现。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我们应顺应潮流,做一个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从否定自己开始,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攀登高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如果我们还死守以往“经验”不思进取的话,那么肯定将来是落伍的。记得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老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结果布什失败,其原因是输在“往后看”,而不是“往前看”。

3、创新型的教师,应具备先进性理念。

新时代的教师要有先进的理念。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堆砖。有人问第一个人,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堆砖;问第二个人,他说,我在赚钱;问第三个人,他说,我在建高楼大厦。第一个人只是为工作而工作,第二个人是为生存而工作,

第三个人却把工作当成了事业。后来,第三个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一名建筑师。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观念转变是根本,只有切实转变了观念,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才能获得成功,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好教师。有人说新课改培训要“先洗脑袋,后洗手脚”,说的就是观念更新的重要性。创新型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方法。体现在思维模式上是以直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理性、逻辑、因而感性强,理性弱。例如,我们古人曾记录哈雷慧星40多次,但没有人总结出它的运行规律,最终让英国人哈雷获得了此项发现权。我们早就有类似于血液循环的看法,但没有上升为理论,最终是英国人哈维奠定了该理论的基础。西方的科学是以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为基础的,而中国确是记录型、描述型的。我们有许多类似于彗星、新星、太阳黑子的记录,有无数实用技术发明,但却常常只是处于捕捉现象的阶段。难怪雨果说:“中国是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由此看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特点,但其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树立教育创新的理念也需要我们的思维方式来一场革命。这不是说要否定我们的辨证关系的传统思维方式,而是应该在现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在发扬我们的思维优势的同时,吸收一些西方的思维方式,强化我们的逻辑思维。

4、创新性的教师,应具备创造型人格。

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个性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要追求适合自己、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有人说,中国的教师最能讲,中国的学生最能背。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与教学模式有关。如果老师讲的容都是教参上的,书本上的,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缺少自己的发挥和创造,更没有个性和特色,那么怎么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呢?所以,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只有多样化的教学才能体现出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同时个性化教学的土壤又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论从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素质教育的评价等,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鼓足干劲,迎接挑战,强化学习,探索创新,去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振兴。

浅谈如何创新教育理念:小镌

邮编:721600

单位:太白县黄凤山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