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

李小杉,杨丰利,杜玉兰,何宝祥*,何山红

【摘要】摘要:论文简述了奶牛酮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及其对产奶量、乳汁成分、繁殖性能的影响和血酮的测定方法,以血清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1 200 μ mol/L作为区分健康奶牛和亚临床奶牛的临界浓度,还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奶牛酮病预防措施的最新研究情况,预防措施包括防止奶牛产前过肥或过瘦、增强奶牛食欲、使用添加剂、避免劣质饲料和应激因素等,此外,有条件的奶牛场还应及时建立酮病监测和预测制度。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年(卷),期】2010(031)001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奶牛酮病;危害;预防措施

奶牛酮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床酮病在欧美的发病率为2%~20%,亚临床酮病主要发生在产后2周~7周,发病率可达34%[1]。在高产奶牛群中发病率较高,常发生于3胎~5胎的奶牛[2]。近年来,随着对奶牛的奶产量要求的提高,酮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奶牛酮病不仅降低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汁的质量,还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有效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已经成为关键问题。

1 病因

1.1 产后能量负平衡

奶牛产犊后4周~6周出现泌乳高峰,但其食欲恢复和采食量的高峰约在产犊后的8周~10周,能量和葡萄糖的来源不能满足泌乳消耗的需要,生糖物质缺乏,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