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陕西的节日

陕西的节日

陕西的节日
陕西的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陕西的节日

篇一:陕西传统节日端阳节习俗

陕西传统节日端阳节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月单五”、“重午节”、“端阳节”、“五毒日”、“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解释不尽一致。广为流传的要属“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一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家喻户晓,影响深远,陕西也不例外。陕西的端午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颇有情趣。陕西人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送五毒肚兜、五彩缕、香荷包、雄黄等,悬挂艾

草,点雄黄酒,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哨子面等。

五彩缕香包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

必备的物品。陕西风俗,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辟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五彩缕”顾名思义是由五种颜色的彩线合成的,据说在汉代时就有了这种习俗,当时是将白线染成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然后拧成彩缕。这大概是与中国的五行观念相联系的。五色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中央黄土),《续汉书》载:“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连以桃印文饰门户。故汉(汉代)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当然比较

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荷包又称“香囊”。端午节期间,中国许多地区都有制作香荷包的习俗。在陕西,节前,各家各户心灵手巧的妇女都要用彩色花布和绸布缝制各式各样的荷包,里面装上香草

和中药材,如雄黄、苍术、香藿、丁香、白芷等,在节日当天给孩子们佩戴香包,这种香包就叫“祛灾包”,有时是小孩的母亲自己做的,有时是小孩的祖母做的,有时是小孩的外祖母节前送来的。香包的大小,形状没有规定,小则直径只有半厘米,陕西关中人称之为杏核,一般串在彩缕上。大则直径有十多厘米,为红色,有彩色花边,一般挂在小孩的胸前,陕西人叫它钵盂。还有小鸟、西瓜、柿子、辣椒等真是品种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荷包制作工艺十分精美,又装有药材和香料,带上它具有防病避邪的功用。最为有趣的是端午节这天,有些地区流行“抢荷包”的习俗,父母要叮嘱孩子将荷包藏好,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抢去。抢荷包一方面是羡慕荷包制作的精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图个吉利。被抢者不能生气。

五毒兜肚

五毒兜肚主要流行于中国的西北地区,而陕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术意义。五毒是哪五毒,民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是指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这几种动物都是带毒的,咬人之后能使人中毒。特别是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这些动物活跃的时期,所以在端午节时,民间用巫术的方法镇压五毒。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兜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些都是带有巫术意义的民俗事象,表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节日之前,小孩子,特

别是不满一周岁的小孩子,人人都能得到祖母和外祖母送来的“五毒肚兜”。肚兜所用的布,一般均是大红色,五毒图样一般用白色、黑色或绿色,用其它彩线搭配缝制而成,非常精美,真可以说是一件艺术品。有些做成短裤形状,孩子整个夏天轮换着穿,一直穿到秋凉。因为它既漂亮,又舒服、耐穿,所以大人喜欢,小孩穿上也开心。有些小孩可以穿两三个夏天。小孩长大了不能穿了,母亲还会把它像宝贝一样收藏书起来。有的还会转赠会别人,接受的人也会很开心,因为这不是人人都会做的,一般年轻人可能都不

会做。

悬挂艾草端午节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普遍流行的节日,每当此时,南方和北方的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在房门上悬挂艾草借以避邪。艾草,又名“艾蒿”,是菊科多年生植物。《本草纲目》说:“艾叶气芳香,能通九窍,灸疾病。”是一种中药材,它可以用来防病和治病。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采之入药,可以防病治病。艾草性温、味苦,煎服有止痢、止血作用。晒干的艾草,是中国针灸术必不可少的药物。所以在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荆楚岁时记》载:“端午日,荆人皆踏百草,采艾为人,悬于门上,以禳毒气。”可见这一风俗形成不仅地域辽阔,时代也很久远。按陕西关中人的说法,悬挂在门口能够起到防护家宅安宁的作用。悬挂在门上和床头,

具有避邪作用。

点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蚊虫、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讲述五月端午节时,蛇精白娘子因为饮了雄黄酒就现出了蛇的原形。

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哨子面等端午节的早晨,陕西人一般要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中午要吃哨子面。其中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粽子,又称“角黍”。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五引周处《风土记》和《本草纲目?谷部四》:“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今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粽子作为节令食品,风行全国。但以地域而言,南方盛产稻米,糯米粽子是端午节的普遍食品,花样繁多。多用于祭祖、敬神和馈赠亲友;北方人也根据当地的物产,制作黏秫米粽子或油糕。现在粽子已经成为常年食品,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不过每当端午节来临时,粽子仍然是最畅销的食品。许多家庭还在自己制作粽子,欢度节日。

陕西人在这一点上与别处稍有不同。粽子一般是三角形状,用竹叶做外皮,里面的配料不像南方人那样喜欢用糯米、

与爱同行----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与爱同行” ———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提到幼儿园课程在座的各位都不陌生,当代的幼儿园课程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园现在开设的现有课程就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蒙氏课程、礼仪课程、亲子课程、托班课程、准妈妈胎教课程、特色班选修课程(舞蹈、爵士鼓、戏曲、美术、跆拳道、轮滑、奥尔夫、逻辑狗思维训练、口语训练、茶道表演、幼儿模特表演等)。这么多异彩纷呈的课程都是我们引入的成熟的课程,在此不再赘述。今天重点给大家谈一谈我们的园本特色课程—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该课程研究从2008年至今历时三年,通过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已初具雏形。下面我就和大家来谈一谈: 一、选择传统节日教育特色教育课程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正是形成各种观念、习惯的良好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来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幼儿园及家庭重智轻德的教育愈演愈烈,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许多教师经常发出无奈的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育了”。无论家庭还是幼儿园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目前青少年罪犯在罪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岁以下罪犯已达到罪犯总数的三分

之一强。因琐事跳楼轻生的事件有之,简单的自我服务意识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的有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教育,智力的开发,缺乏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存在严重的德育教育的缺失。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是儿童接受情感刺激的敏感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期。幼儿正是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逐渐掌握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该时期的幼儿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传统文化节日以其独有的特点存在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是儿童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以每年一循环的方式反复出现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之中。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因此,我们选择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做为我们的园本特色课程,并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有机地将传统文化节日的内容与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和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既丰富了幼儿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也对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二、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的核心理念 课程理念是我们对课程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包括课程框架设计思路的确立,课程

在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 《在快乐的节日里》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记忆、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节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乐。通过记忆、观察节日中有特点的欢乐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篇章,世界各地的节日各具特色,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名族文化中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本节课教师首先采用欣赏的方法,让学会在熟悉的音乐声中感受节日的气氛,然后采用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节日的方法,这个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中国传统节日,一个是外国大家比较熟悉的节日,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接下来教师采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刮蜡画的特殊美感,这其中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还有启发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间有讨论的过程,加强了小组的合作。最后老师还采用了激励的方法,和开展了很好的课后拓展环节,是课堂上的知识在课后有一个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美术素养。 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手中的作品还在画着、刮着、看到孩子们认真投入的样子,我的心中感到很满足,孩子们的表现给这个课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准备这节课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

平和课堂的时间分配问题,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刮蜡版画,要求过高是不现实的,而且要表现快乐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内容指定为表现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这样学生在表现时不会显得无所适从的样子。这节课我觉得另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教师的现场演示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和消除了学生心里的畏难情绪,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也会这样的,学生表现的很好,兴趣很高,虽然是首次接触但完成的很不错。 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欣赏节日场面时,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感受,应该重点看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色彩方面的问题,因为怕时间不够用,所以这个环节显得比较匆忙,不够深入。在评价环节也是匆匆结束,应该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刮蜡版画的魅力和问问学生在表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在一个就是应该建议学生购买刮蜡专用的纸张,这样绘制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不少,对以前美术课要求完整性和一些没有必要的环节设制有了更好的思考。在美术课堂我们还是要利足于本学科,扎扎实实的教会孩子们一些东西,要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那我们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有效的、高效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快乐的节日》演讲稿

《快乐的节日》演讲稿 《快乐的节日》演讲稿1 阳光 最早洒在了我们的路上 风儿 最早吹开了我们的心窗 少先队员的神采哟 如诗一般飞扬 伴着艺术节的歌声 我们心情舒畅 小鸟在枝头欢歌 鲜花向蜜蜂吐蕊 我们与春天有一个约会 把艺术的火花放飞 我们的校园 今天已沉醉 山,被春风唤醒 水,把风筝倒映 我们挥舞艺术的画笔 笔端流淌理想的身影

鸟儿在欢快地叫 花儿在嘻嘻地笑 放飞的心哪 今天,荡漾着烂漫的情调 绿枝缀满硕果 笑脸映红朝霞 飞翔的燕子 与我们一起把快乐描画 艺术节,让我们生活变得高雅艺术节,让我们迈上高的品位同学们 把我们的歌唱起来 把我们的舞跳起来吧 你快乐 我快乐 他快乐 愿艺术与你我永远在一起 天空晴朗 彩霞闪光 我们的心情 像鸟儿一样舒畅 在这快乐的节日

我们把自己的歌欢唱 伸出你的手 伸出我的手 艺术与我们手拉手 风也过去了 雨也过去了 我们幸福地拍拍手 白色的手 你的手 黄色的手 我的手 黑色的手 他的手 我们手牵着手, 爱将汇成一条河 小草拱出了地皮 微风吹绿了大地 艺术节的七色彩虹 将成为我们童年永恒的记忆今天 我们换上美丽的新衣裳 今天

我们与花儿一起来到草地上我们勇敢,我们坚强 让我们一起 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向蓝天放飞我们理想 美丽的田野上有条小河 岸边的白杨唱起歌 大自然敞开了胸怀 让我们跳舞欢歌 阳光 最早洒在了我们的路上 风儿 最早吹开了我们的心窗 东方的少年 有一个梦想 让友谊和平之花 遍地开放 春之朝气 夏之绚烂 秋之收获 冬之期待 用艺术拥抱四季

用艺术点燃生命 让我们高举艺术节的火炬 把我们人生的道路照亮吧 《快乐的节日》演讲稿2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下硕果。 春天里,你和我们一起去踏青,大自然让我们结下温暖的友情。 夏日里,您和我们一起去赶海,波涛使我们拥有搏击的豪情。 秋天里,您和我们一起去早操,朝阳使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冬日里,您曾与我们一起长跑。雪花飘飘,使我们火热的心更加激动…… 我是幼苗,你是雨露,滋润我干涸的心田.

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神圣和最重要的日子,传统节日的魅力之处在于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激励人民奋发向上,寄托了对来年的祝福与希望。 我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高,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远的民族性,即使受到国外文化因素的入侵,其影响也不可磨灭,它 己渗入到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以和为贵。“持中贵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而且也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群体心态。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 嫌简不嫌虚。”清朝形容宋代首都东京过节时:“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这里“片子飞”说的就是达官贵人们一到春节,就四处 发“片子”,相互拜年送祝福,体现了和和气气的节日气氛。一般 来说,在节日期间,很多的矛盾和争执都被搁置下来,就算是宿敌,在此时此刻都会道一声节日快乐的祝福,都不想破坏节日气氛,这 便是节日带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四、重血缘。中国是一个重血缘、亲缘关系的、以宗姓家族为基本社会结构的国家。在封建的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以及 以儒家仁义道德为信念,使中华民族形成了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 伦理本位的价值观。[5]宗族是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中国 人有很强的家族观念,重视家族之间的情谊和血亲联系。正所谓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因此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事,家庭成员 都要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所以在如此重要的春节,以血缘为基 础的家族都要团聚在一起,加深情谊。 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魅力

教案《快乐的节日生活》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教案 四年级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 主题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第三课“快乐的节日生活”(第二课时) 新星小学刘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及节日习俗。 2通过让学生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节日习俗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剪窗花纸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体验节日活动——剪窗花纸,使学生认识到节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培养学生向往追求文明、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从让生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体会其节日习俗里寄托的美好寓意到体验节日活动——剪窗花纸,使学生认识到节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及节日活动的资料。 2学生课前练习剪一两个窗花纸。 3教师准备少数民族节日的录像。 四教材分析: 教材中列举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了解各民族都有哪些节日和节日习俗。“窗花表达了人们美好愿望”的图片引导学生去体验人们寄托在节日里的美好情感。 五学生情况分析和教学对策: 1 学生对汉族和许多民族共有的节日比较了解,对一些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却很生疏,教 学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和观看录像使学生有生动形象的了解。 2 经调查有些学生对节日所包含的丰富意义不很了解。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搜集丰富的资 料了解各族人民在节日里寄托的美好寓意;让学生通过动手剪窗花纸体会到节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体会到文明健康的节日活动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养成向往文明、美好的生活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族和许多民族共有的哪些节日和节日习俗? 学生:春节:吃年夜饭、包饺子、吃年糕;拜访亲朋好友;元宵节吃元宵和看花灯……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赏月、品尝瓜果和月饼。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节日及节日习俗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数民族的节日,看看少数民族同胞是怎样过节的。许多少数民族和汉族 一样过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一些少数民族,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 都过自己的新年,有自己丰富多彩的节日。阅读课本上第72页、73页图片,说 一说书上提供的是哪些民族的节日和什么节日活动。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承上启下。) 2游戏活动,认识一些民族的独特节日: 电脑屏幕上出现了蒙古族、傣族、藏族、壮族、回族、彝族等小朋友和泼水节、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

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市直各半年股市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 重视社会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中的作用。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地啊宁,报纸等传媒严肃的,有责任感的拂去瑞东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 3.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做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和理解程度,往往净想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发扬和传承

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发扬和传承 城市学院082班严春兰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地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十分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传统节日,即是一个名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和对传统文化情感的集中表达。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现在很多人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显得很冷淡,甚至忽略或者忘记了很多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往往被元宵、粽子、月饼等食品所代表,对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传递出的民族精神,大家却知之甚少。”王习三委员的一席话,表达了他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关注 传统节日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在特定时间的集中体现。 把传统节日作为法定节假日,显示出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利用好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和传递民族精神。首先,要在全社会对传统节日进行宣传,让

大班教案《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师:赵小彦 一、活动目标 1.加深对日历的认识,学习寻找熟悉的节日,激发节日的快乐情感。(重点) 2. 结合生活经验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节日体验。(难点) 3. 培养幼儿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课前让幼儿复习认识日历,了解各个节日。 2. 教学具准备:大日历一张、红色记号笔、多媒体课件、2011年的小日历人手一份、幼儿熟悉的节日歌曲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欢庆六一节的。 师:“六一”快到了,想想看,我们去年的“六一”是怎么过的呀? 幼:去公园、爬山、演出节目、去郊游等等。 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引导幼儿回忆:节日当中穿的什么衣服?和谁在一起?天气怎样?通过与幼儿交谈,激发幼儿对节日的快乐的情感。) 师:小结:“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是我们最快乐的一天。” (二)谈话,幼儿回忆一年中的节日。

师:除了六一儿童节,你还知道一年中还有哪些节日? 幼: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等。 师小结:小朋友知道的节日还真不少。 (三)观察年历(教师出示年历) 1.加深认识年历 师:老师这里有一本年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知道这本日历是哪年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眼睛真亮)一年有几个月?(12个月)它们分别是?(1月、2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大大的数字表示月份,有的是用大写来表示) 2.找节日 师:我们中国的节日可多了,我们一起把它们从日历上找出来好不好?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一本日历,请你们轻轻的的把它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我们先从哪一月找起啊?(一月份)我们来看看一月份都有哪些节日?(元旦)再找找其他的月份,看还有哪些节日?请小朋友用锐利的眼睛把它找出来,并用笔把它的日期圈起来。(可以自己找,也可以跟你的朋友一起合作)找到的小朋友请举手,其他的小朋友也一起来找找看(找到相应的月和日),小朋友真能干,能找到了那么多的节日。请小朋友再认真观察,刚才你们找到的节日的日期数字是什么颜色的?(都是红色的)除了周六、周日以外用红色标志的数字都是我们国家比教重大的节日。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红色标记吗?(为了方便我们看清楚些,方便记忆) 3.说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 1,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 ① 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2,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2,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 1.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四年级美术《在欢乐的节日里》教案

四年级美术《在快乐的节日里》教案 《在快乐的节日里》美术教案 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校安琪 年级:四年级上册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交流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中人们的服装、活动和环境特点, 构思并表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通过欣赏作品、教师演示、探究尝试、研究讨论等形式,研究刮画纸的创作 方法,用多种刮刻方法丰富画面。刻画人们的表情、动作和环境,表现出欢乐有趣的节日场面。 教学重点: 运用刮蜡画的形式表现节日喜庆和人们庆祝的场景。 教学难点: 1、表现节日中人们的活动和表情。 2、能运用比较丰富的刮蜡画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播放《春节序曲》,学生说说这段乐曲给人什么感受,表现了什么日子。 出示课题:在快乐的节日里。 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 营造气氛,引出课题,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术在表达欢快情绪的形式特点。 交流探讨 问题1:欣赏课件,猜猜这些是什么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欣赏课件,回答问题:1、春节:贴春联、逛庙会、放鞭炮。2、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3、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4、圣诞节:平安夜、收礼物、圣诞大餐。 感受不同国家人们过节时的快乐情绪,并了解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服饰和背景可以表现节日特征。 问题2:你还知道哪些节日?跟同学说说节日的习俗。 学生思考:劳动节、植树节、儿童节、泼水节等。

问题3:从画面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喜庆的节日气氛和人们愉快的心情? 环境、活动、表情、服饰、色彩。 分析探究 1、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这两幅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探究体验: (1)试试能用哪些工具在刮蜡纸上刮刻出清晰、流畅的痕迹?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刮出点、线、面吗?看谁刮出的痕迹最丰富。 (3)两幅作品对比(第一幅作品只用线条刮刻,第二幅作品运用点线面各种痕迹进行刮刻):比一比哪幅画的刮刻方法更加丰富、美观? 第一幅是水彩笔画,第二幅是刮蜡画。

在欢乐的节日里

课题第三单元欢歌声声唱——《在欢乐的节日里》 上课学校:浦东新区金陆小学 上课班级:二年级 执教教师:陈文(浦东新区南码头小学) 执教时间:2011年11月29日下午第一节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在欢乐的节日里》。歌曲《在欢乐的节日里》是一首印尼民歌,欢快热烈、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悦。全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中的衬词“啦啦啦”处,一字一音的处理方法更增强了欢乐的气氛,充分展现了儿童们在欢乐的节日里纵情歌唱、欢乐舞蹈的情景。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唱游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具备初步的辨别音乐情绪,分辨歌曲的节拍、感知音乐形象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音乐活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发挥音乐的本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通过趣味性、实践性、针对性强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实践和创造。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唱歌曲《在欢乐的节日里》过程中感受印尼民歌的欢快热烈的情绪,体验印尼人民的热情好客。 知识与技能:学习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表达出歌曲愉悦的情绪,用自然、自信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欢乐的节日里》。 过程与方法:在听辨、哼唱、表演等合作互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人们庆祝节日时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欢乐的节日里》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 小朋友,你们喜欢上音乐课吗?上课时你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下面让我们用愉快的心情竖起小耳朵听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的音乐礼物。 提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二、动一动: 1、律动感受四拍子音乐的韵律感 2、通过拍手跺脚来表现歌曲愉悦的情绪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一做——同桌同学互动——找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做一做——小乐器来帮忙: 三、学一学: 1、小朋友,这么欢快热烈的音乐可以表现怎么样的情景呢? 2、揭示课题: 《在欢乐的节日里》 3、了解印度尼西亚这个奇特的国家:PPT:印尼风情介绍 4、学习歌谱 (1)再听:欢乐的节日里印尼小朋友会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唱歌的? (2)用中等速度学唱歌谱 (3)运用师生对唱、生生对唱等方法巩固歌谱,用la哼唱巩固旋律 5、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学唱歌词: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华人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头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清明节(公历 4 月 5 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为中国七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 1/ 13

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 (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快乐的节日作文300字

快乐的节日作文300字 快乐的节日作文300字我一直期待的六。 一儿童节终于来到了,这是让我们孩子们兴奋的快乐节日。 学校安排各班级自己组织演节目,我们先要布置自己的教室,有的同学准备了气球,有的同学带着拉花,我买了五色彩龙,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齐上阵,从走廊到教室装扮得五彩缤纷,给同学们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 今天,迎来了同学们给自己过节的日子,一大早来到学校,同学们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喜笑颜开。 在班长的主持下演出开始了,第一个节目由四名女声合唱歌曲《隐形的翅膀》,同学们热烈的鼓掌,唱的太好了。 第二个节目是由孙李同学和王笑含同学表演的双簧,孙李同学还表演了小魔术,太棒了。 第三个节目是讲笑话,四名同学先后登台,把同学们逗的哈哈大笑,太有意思了。 随后一个个同学陆续登场,有拉丁舞、脑筋急转弯、诗歌……我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很棒呀?这个节日过的太有意义了,让我有新的体会,以后我要向同学们学习,大胆的展示自己。 最后由班长起头,我们班全体同学一起合唱《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给我们好的生活,才有这样快乐的节日。 六一儿童节快乐!快乐的节日作文300字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

很想帮妈妈做几件事,让她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中午,我回到家,发现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香喷喷的饭菜,但就是不见妈妈。 突然,我听到一阵洗衣服的声音,到洗衣台前一看,妈妈正在洗衣服。 我说:妈妈,您去吃饭,我来洗。 因为今天是您的节日,我要让您高兴。 你行吗?妈妈笑着问。 行我说。 妈妈半信半疑地吃饭去了。 我抱起袖子,拿出一件衣服,用水泡湿,然后抹上肥皂,再用力搓。 搓呀搓,我的手都搓红了,但衣服上还有一点儿油污没搓干净。 我只好用刷子涮,涮好后再用清水把衣服洗干净。 我洗了几件衣服,妈妈来了,看着我卖力地样子,妈妈笑了,笑得那样开心,那样欣慰。 晚上,我又抢着帮妈妈洗碗,我把洗好的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 妈妈看了,微笑着说:原来这就是尧尧送给我的节日‘礼物’!今天我虽然比往常累些,但我很高兴,因为我让妈妈过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作文300字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到海员俱乐部演出。

“应重视传统节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又是一年端午到。传承千百年,历久而弥新,这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今天仍有着浓郁的传统意、文化味。在湖北秭归,一年一度的端午诗会、龙舟比赛如期开场,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在安徽合肥,“益起读”公益活动进入社区,和孩子们在阅读经典中寻找端午节的意义。这些活动,让人们在吃粽子之外,体会到节日更丰厚的内涵。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可能在“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活动中遗忘了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却绝非是唯一载体。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这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也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棕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些细节,让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 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多动人的习俗。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的月饼,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传统文化节日

传统文化节日 阅读精选(1):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 阅读精选(2): 1、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2、元旦。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透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4、寒食节。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是为纪念介子推而出现的节日。 5、清明节。农历四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我国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

育活动的的习俗。 6、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五月五,人们都会以吃粽子或赛龙舟等活动纪念屈原。 7、七夕情人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也叫“乞巧”。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8、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不仅仅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有关,据说还与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系,所以能够广为流传。 9、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重阳节为团圆的节日。 10、腊八节。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11、小年。腊月二十三,又叫“灶王爷升天”。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进行扫房,清理家用品,准备过年。 12、立春。在有些地区将立春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春吃萝卜。 13、立冬。在有些地区将立冬作为一个节日,每年立冬吃饺子。 阅读精选(3): 3月5日是元宵节,烟台市城乡,大街小巷,人们兴高采烈,纷纷走向街头,以扭秧歌、跑旱船、舞龙、舞狮、猜灯谜、看花灯等多种形式,欢庆元宵佳节,在喜庆热闹的气氛中过了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八讲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 (2)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1)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制作PPT、演示汇报材料的能力。 (2)培养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珍视传统节日文化。 (2)增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使命感。 二、教学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是重要的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之一。教学过程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通过设置课前预习,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教学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 2、学生分析 运动员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是,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因此,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节日习俗走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他们全面、准确和理性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增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使命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 2、难点:传统节日的物质文化内涵和精神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总结分析传统节日的物质文化内涵和精神文化内涵。 五、教学过程和安排 一、案例导入:(3分钟) 2005年韩国“端午申遗”案例:2005年,韩国以“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并得到批准。中国的端午节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其实,端午节早传到韩国,韩国端午放假早成定例,江原道江陵市每年端午举行“端午祭”庆典(有兴趣的学生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制作PPT,班级交流: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民间玩灯-面灯) ▏人美版 (55)

《在快乐的节日里民间玩具—面灯》【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因中国民间的许多传统节日里有孩子们爱玩的玩具,这些玩具具有历史悠久、材质丰富、乡土气息浓郁的特点,有的具有鲜明的人文、艺术特色,有的还应用了深奥的科学原理,是寓教于乐的良好素材,通过此类的教学,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面灯是流传于民间的艺术,我国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面灯艺术。在每年正月十五前人们忙着用各种面粉制成面灯,按月共捏十二盏,在面灯上盘小面蛇称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间传说,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避邪祛病,人们还把面灯做成生肖和家畜的形象。面灯更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傍晚托着点燃的面灯,三五成群的唱着童谣,比一比谁的灯更亮、更高。所以在这个教学背景下设计了课题《面灯》。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面灯的起源、寓意、习俗、种类,以及欣赏了许多面灯作品并尝试用面粉为制作材料,掌握面灯有趣的制作技巧和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面灯的造型特点,让学生在捏面造型的真实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感受了民间艺术的独特美感与持久魅力,从而潜移默化的承担起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之任。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学生是四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情感基础、理解能力和基础的动手能力,对本课的学习可以游刃有余。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面灯的起源、寓意、习俗、种类,以及欣赏了许多面灯作品。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较熟练的掌握面灯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学会手捏成型技法,并能够大胆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面灯。 情感目标:通过学校,学生了解祖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手捏成型技法和步骤完成面灯的制作,以及对动物改造成灯。 【教学难点】捏面灯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揉、按、捏的手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面团、面板、面灯、笼布、豆油、棉条、筷子、打火机、炉子、蒸锅 学生准备:筷子、牙签、剪刀、梳子、豆油、棉条、打火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激趣导入尝试操作

快乐的节日 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知识: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方法:情景表演与演唱相结合。 情感: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祖国给我们创造的快乐安稳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对音乐所蕴含的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钢琴、音乐课本,录音带,小型打击乐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课前五分钟基础乐理知识讲解(主要学习一拍前附点、二八节奏、 跳音和连音线。) 师:同学们,我需要三个四分音符、三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十六分 音符、一个附点,哪些同学能给我们扮演一下呢?(把同学们用 身体表现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给出评价,并让同学们试着唱一 唱这几个节奏的组合。) 三、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中国都有哪些节日呀? 生:。。。 师:那你们知道有哪个节日是属于我们小朋友的呢? 生:。。。 师:那么今天呀我们就一起过一过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你们看,今天还来了这么多的叔叔阿姨,就是来和同学 们一起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同学们,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今天也非常的高兴,在这里,老师送你们一首诗作 为节日礼物好吗?(念歌词: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 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许多花儿开放。跳啊跳 啊跳啊,亲爱的叔叔阿姨,同我们一起过呀过这快乐的 节日。)同学们,这首诗好听吗? 生:好听。

师:既然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不学会记住,可就拿不走哦。下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吧。(跟老师 朗读,然后把前两句歌词写在黑板上的节奏下面让学生按 节奏朗读,并根据老师在钢琴上弹奏的音跟节奏试唱,剩 下的歌词跟老师的节奏来念。) 师:今天呢,也有一群小朋友在过同样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是怎么过节的吧。(放录音)。 2、聆听范唱,思考:从音乐中向我们走来了怎样的孩子?他们的 心情是怎样的呢?(活泼、快乐、幸福) 师:同学们,听完第一遍音乐后,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这些小朋友们怎样的心情? 生:。。。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你们自己有什么感受呢? 生:(快乐、幸福。) 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看好多同学都按捺不住想唱歌了,再听这一遍的时候会唱的同学们可以小声地跟着哼唱。 再聆听,跟音乐小声哼唱,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乐击节奏或律动。 3、表演歌词,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师:这么美的词,这么美的旋律,咱们编几个动作演一演。(点学生随乐编排。) 随乐展示,评价。 4、听曲律动(用手中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5、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创作与五十年代,由管桦老师写词、李 群老师作曲,是专门为新中国的儿童写的,长期以来在儿童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喜爱,是解放以来的优秀儿童歌曲之一。) 6、分男女生演唱歌曲,用手中的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大家已经基本唱会了,但是还不够完善,感情还没处理到位,请同学们结合歌词互相研究讨论一下我们在演唱歌曲时该怎么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呢?(左右同学面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