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类进化

人类进化

人类进化
人类进化

我们是猴子变的吗我们的基因不会变了吗自然选择停止了吗对所谓“原始人饮食法”的支持有道理吗与粒子物理学相比,人类的进化似乎不是一个太复杂的课题,但也许正因如此,一些古怪荒唐或毫无根据的理论才自觉有理有据。

西班牙《趣味》月刊6月号归纳出关于人类进化最广为流传的10个误解和谎言:

一、人不是猴子变的--“人类并不是从灵长类动物变来的,而是与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

文章称,许多专家想用这句话来避免误解。他们想表达的是,生活在今天的猿猴是人类的表兄弟而非祖父。然而,在3000多万年间,人类的祖先一直就是猴子。换句话说,原始人类就来自于一种毛发旺盛,用四肢行走,能用手脚抓住树枝并在树枝间穿行的灵长类动物。我们能了解这些信息得益于化石和对原始人的形象基于人与猿亲戚关系的重构。假如我们能乘着时光机器回到人类祖先的身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脸、跳跃的动作乃至叫声都和猴子一样。

另一方面,时常有人提出黑猩猩是否是人类祖先这个问题。但实际的情况是,黑猩猩以及倭黑猩猩是人类现存的亲戚中与人类血缘最近的,但科学家们并不认为它们是原始人类的祖先。

二、人类曾经是“水猿”--“人类的皮肤光滑无毛,这和海豚、河马一样;人类有一层皮下脂肪,这与猿猴不同却与海豹类似。而且人类用双脚直立行走,这点与企鹅一样!”

所谓的“水猿理论”解释了人体的一些奇特之处,但这些解释都建立在假设人类祖先曾生活在水中,并且像海洋哺乳动物一样适应了水下环境的基础上。该理论认为,体表无毛可以减少在水中活动时的阻力,有利于人类游泳。

但假如事实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毛发旺盛又为什么人的脑袋上长着那么多头发,这不会妨碍潜水吗而且,尽管海豚和鲸鱼是向着脱毛化进化的,但覆盖在海豹、海狮和海象身上的又是什么呢

“水猿理论”的野心很大,试图以类推的方式解释许多问题,但是却提不出证据。目前发现的人类骨骼化石尚无一例显示原始人类具有与海洋动物相同的适应性,反而都显示人类起源于某种陆生猿猴。

三、人类祖先与恐龙共同生活过--“原始人在史前时期曾与如今已经灭绝的恐龙共存过很长时间。”

事实上,人类与恐龙的确共存过,而且到现在也依然在共存着。但这里说的“恐龙”并非侏罗纪时期的爬行恐龙,而是它们的亲戚禽类。像霸王龙和三觭龙那样传统意义上的恐龙早在6600万年前就消失了。那时候,人类的祖先甚至还不成“猴形”。

四、“原始人饮食法”是最健康的饮食--“你习惯食用面包、牛奶、豆类和糖了吗这简直像给牛吃肉一样离谱!而现在人类变得臃肿而且病态,就是因为我们在以一种对身体有害的新的饮食方式生活着。”

“原始人饮食法”支持者的观点听起来很有说服力:自出现农业以来,史前原始人身上强硬的颌骨就发生了畸变,而他们的牙齿中也开始出现龋齿,另有证据表明,文明损害了人类祖先的健康。

的确,像狩猎采集者那样进食也许是有一定的益处,但上述观点中关于进化的论据却是值得推敲的。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人类只能适应某一种特定的饮食方式。

就如同人的大脑可以完成读小说或者开飞机这么先进的活动一样,人的新陈代谢也可以适应新的食物。我们的祖先开始学会生火时,他们也不适应煮熟的食物,但谁又能说他们消化不了烤肉呢

五、存在“进化阶梯”--“所有的生物可以排成一条长队,智力最高、进化最彻底的排在前面,头脑最简单、进化程度最低的排在后面。那么,人类就是队伍的第一个。”

人类是所有物种中智力最高的,但人体并不比一只奶牛的躯体来得复杂。在进化程度上,把老鼠排在乌鸦前面,或者把鳄鱼排在鳟鱼前面都没有多少意义。

它们谁也不是从对方进化而来,若论身体的复杂程度,也不知哪一方更胜一筹。科学家并不把不同的物种做线性排列:这种排列方式既缺乏实践性又具有误导性,因为生物的进化线路应当是树状的,且在不同的支线间还有连结点。

六、自然选择已经停止了--“由于医疗水平的进步,如今人类的寿命比以前要长。因此,自然选择已经不再影响我们:进化已经停止了。”

人口遗传学研究表明,进化几乎是不可能停止的;即使我们能使自然选择不再起作用,DNA的变化也不会停止产生。的确,自然选择的强度在某些方面有所放缓,但其结果却是如今地球上的人类越来越多,基因的多样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依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述,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那么如今我们的基因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要比以前更高。

七、人类进化过程中缺失的一环--“科学家们不停地寻找着化石证据,目前已经发现的众多古人类化石中,没有一个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那个缺环。”

该理论认为,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人类是从猿猴类进化而来,那么一定存在某种过渡形态能把人类与猿猴衔接起来。如果能发现这种形态的化石,就将是进化论的铁证,这对于支持进化论的生物学者来说意义非凡。

但事实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如今已得到广泛验证。带有人与猿猴的过渡特征的动物形态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发现,比如南方古猿。今天的古生物学家们并不是在寻找人们幻想出来的进化链上的缺环,而是在将人类的亲戚和祖先的谱系图重构得更加完善。

八、人类将进化成大脑袋的秃子--“未来的人类身体会萎缩,头部连同脑子会变得巨大,当然上面一根头发也不会长。”

希望预言家们不要再试图说服我们了。凭着想象做点不怎么有趣的预言练习是可以的,但预言人类的进化趋势却不在现代科学的范畴之内。最多有些短期趋势能被预测出来,而且即使是这些预测,也总伴随着争议。因为进化的具体路线取决于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九、“夏娃”生活的时期比“亚当”早--“现代人类女性的始祖‘夏娃’的出现比男性始祖‘亚当’早了几千年。”

显然,遗传学家们所说的“亚当”与“夏娃”并非神话当中的人物。他们指的是“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线粒体夏娃”是人类共同的母系祖先,人类从她身上继承了线粒体的基因组;而“Y染色体亚当”是人类共同的父系祖先,现在的人类从他身上继承了Y染色体。他们都大概生活于距今10多万年前的非洲。

他们也都是普通的原始人,生活在其他同类中间。他们两人既不曾相互找寻,也不会因繁衍后代而彼此需要。

十、人类进化会“跳跃式”进行--“这个新出生的女孩头形怪异,额头扁平,通体无毛。在不经意间,我们见证了一种即将取代我们的新型人类物种的诞生。”

进化的确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进行,有时甚至会发生突变。但不该把这些与“跳跃式”进化弄混。新的物种不会因为生出了一个多重变异的怪物就在偶然间出现。第一只长着翅膀的雏鸡可能出生在有鳞目恐龙的蛋里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现,进化图谱上神秘的空白也逐渐被填满,看上去像是大跳跃的进化过程其实都是一小步一小步完成的。

《人类进化史》观后感

马原论文 《人类进化史诗》观后感 【内容摘要】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探索认识人类形成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完善的方向,途径和最终结果,我们就会认识到,促使人类进化,形成的力量,也是把人类在社会关系方面由动物状态提升到人类社会状态(高级形态)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完善到达一定必然结果社会形式的动力。 【关键词】人类进化社会观后感 【正文】 在远古,人类体格与强悍凶猛的食肉动物相比,显得如此弱小,不堪一击,然而人类为何能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倍、百倍的动物,存活下来呢?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原始人类的进化?如果是物种自 然进化的结果,那么自然对所有物种给予的生存环境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只有直立人进化为人类,其他动物却没有?如果是生存的本能,所有动物、植物皆有求生的本能,为什么只有直立人进化为人类,其他动物却没有?如果从物种基因的角度看,即便现代人与小老鼠的基

因也只有微不足道的不同,那么,原始时代到底是直立人的哪点不同,使他们进化为人类,其他动物却没有?到底是什么关键因素,使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 最早推断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是法国学者拉马克。他在1809年发表《动物哲学》,首次提出“人类来源于猿”的科学假说。英国学者达尔文《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说明人从“类人猿”发展而来。他认为物种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渐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英国学者赫胥黎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一书中首次提出人猿同族论。他的观点遭到宗教界人士的攻击,说他是“邪恶的人”。他上街时就有人喊:“猴子来了。”但是赫胥黎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1876年,恩格斯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并且指出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奠定了人类起源的科学基础。 根据适者生存的规律,许多生物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被淘汰了,一部分古猿为求生存被迫从树上下来走向平地。原先他们在树上生活,采摘野果充饥,不用为食物而发愁。如今,现成的食物已不存在,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去寻找新的食物而去捕捉野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四肢和大脑开始发育。打猎和运送猎物的需要,使四肢的功能逐渐分离。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前肢所从事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击到墨西哥的尤卡坦丰岛上。这一撞击在短时间内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当时80%的生物物种惨遭灭绝,尤其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地球霸主恐龙的消亡,为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繁盛提供了契机。 5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放射状快速进化,从低级灵长类动物的原猴类中,分化出高级灵长类动物。这时候,有的猴类开始向猿类演化,原始猿类逐渐从猴类中分离出来。目前已知的最早猿类,是出土于埃及法雍的生活于3500万至3000万年前的原上猿,其次是距今2800万至2600万年前的埃及古猿。2300万年前,又演化出森林古猿,目前在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有森林古猿的化石。1000万年前,森林古猿消失。 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森林古猿分化出了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玛古猿等多个分支。1400万年前,拉玛古猿开始出现,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都发现有拉玛古猿的化石(中国云南禄丰也有发现),其共同特征是: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下颌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釉质厚。这些等点与人类相似,而与猿类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开始在非洲东部制造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相对独立的动植物系统,这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600多万年前,南北美洲还不相连,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部,洋流相通;北冰洋较暖,其海水盐分较高,不易结冰。后来,

地轴倾斜角产生变化,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略微减少;地壳运动在中美洲制造了巴拿马地峡,阻断了两大洋的中部洋流;北冰洋雨水增多,其表层海水的盐分降低,较易结冰。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南北两极形成大冰盖;南北极的大冰盖又反射出大量的太阳光,从而使地球进入冰河期。在那冰河时代,气候严寒大量的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于陆地之上,海平面下降了大约50米,全球干旱少雨,地中海干涸。这时候,在非洲大裂谷的西部,由于地处赤道附近,距离大西洋不远,而且地势较低,仍然雨水充沛,森林茂密,那里的拉玛古猿栖息在大树之上,食物充足,生活悠闲,所以进化缓慢,后来逐渐演化成猩猩。与此同时,在非洲大裂谷的东部,地壳运动抬高了地势,阻断了来自遥远的大西洋本来就不太多的水汽,使那里的降雨量由西向东渐次减少,原有的大片森林退化成草原,那里的拉玛古猿无树攀援和栖息,不得不来到地面,而且食物稀少,生活艰难。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躲避天敌,使视野开阔,大裂谷东部的拉玛古猿开始学习直立行走。这期间,一些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种群,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了。5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出现了一种双脚勉强可以行走,双手作辅助的大型高级灵长类动物,这就是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因其骨骼化石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而得名,又称最早的人类(人属),或与其后裔的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一起统称为早期猿人。南方古猿的骨骼化石,主要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发现过十几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露西女士”。露西女士,1974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生活在300多万年前,死亡年龄在20岁左右,全身骨骼保存率达40%。南方古猿的主要特征是: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没有齿隙;脑

浅谈环境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浅谈环境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摘要:观看《人类进化史—突变》之后,感想良多。人类的进化史上充满了鲜血和泪水。人从古猿进化而来,其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等几个阶段。这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演化过程,至今大约已有300多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进化与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早起的人类只能适应环境,到最后的人类改造环境。人类进化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止过。 关键词:环境人类进化关系 正文:人类的进化史从大型古猿开始的,在距今1500年到800年之间,地球表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洲大陆开始分裂,持续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山脉开始隆起,从非洲北部到南部,从埃色俄比亚到莫桑比克,出现了一条大裂谷。在东非大裂谷的西部。高耸如云的巨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湿润空气,使东非的降雨量急剧减少。在东非大裂谷的两端,生命开始了不同的进化旅程。在这片大型古猿生活的土地上,地表一马平川,河流和湖泊非常稀少。大裂谷的形成把非洲分为东方和西方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湿润的树丛,猿类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它们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就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如大猩猩等。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

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建立了奠基者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 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了人类不可思议的进化之旅,迫于环境的压力,在本能的驱使下,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因为优胜劣汰,要么灭亡,要么改变自身。为了适应大草原的生存环境,迫使大型古猿开始直立行走,这样,他们可以看得更远,能用双手抓东西,能抵挡捕食者的攻击等。 在雨林与草原交替的变化环境中生存,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多变等因素作用产生了脑力和体力的进步。它们的脑容量大约有500立方厘米,此时出现由适应特定环境到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过程。 在约300万年前,人类的进化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成就。第一个真正的人类将要诞生,这时,气候再一次发生巨变。地球正在面临着一个冰川期,地球的两极开始被冰雪覆盖。巨大的冰川覆盖了北大西洋。将数亿公升的水变成了冰雪。海平面降低,气候变冷,云层变厚,遮住了阳光。热带雨林的雨量也在减少,在东非,干旱突然降临。并且越来越严重,一些南方古猿在环境的压力下,开始进化成新的物种。我们把这种物种叫作能人,意思是说,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工具的使用决定了人类这个物种的演化方向。从此以后,原始人一直演化成现代人。但最不同的是大脑,“能人”的大脑容量已经比南方古猿大一倍,在结构上更为复杂,因此这些大脑中有可能产生更为复杂的思维,它们的大脑开始去理解自然。更多的工具被发名。

人类的进化历程有哪些详细过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有哪些详细过程? 在地球生物圈中,物质和意识组成我们这一现实世界,组成了地球生物进化文明的序幕,使得我们这一现实世界五彩缤粉。 在当代人类的眼里,科学与文明是一盏不可分割的神灯,它带给人类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试爆成功,爆炸力相当于两万吨TNT炸药。同年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两个城市瞬间化为废墟,举世震惊。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航天时代的到来。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第一次实现了数千年来月亮旅行之梦。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现晶体管后,电子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每5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和成本降低10倍,把人类带入了电脑化时代。 20世纪的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巨大生产力,创造出文明史上最为辉煌的伟大奇迹。在物质领域,高分子化学材料、生物技术、遗传工程、新型建筑材料、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等;在意识领域,科学文化、教育、艺术均步入电脑时代,都在点缀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这异彩纷呈的物质、意识文明,人类不禁会产生这一个信念,科学文明简直是万能的,它会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情呢?如果它现在无能为力,那肯定是因为它还不发达,只要继续发展科学文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人类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然而,在科学文明成功的背后,人类已经看到一个无比强大的潜在危险正在显露出来,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市的一名叫特伊.加斯帕尔的男婴降生了,这事引起全世界的特别关注,连当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德奎利亚尔先生也专程赶到医院探望。事情的关键并非由于这个男婴自身有什么独特之处,而是因为,他是地球上的第50亿位居民。50亿,也许算不得什么惊人的天文数字,但对地球来说,不啻于足球场上亮出一枚黄牌,50亿人口,对地球生物圈环境而言,的确是一声洪钟般的警告。到了1997年,人类的人口已近60亿;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预测今后50 年内,世界人口可能翻一翻,大大突破百亿人口大关,这意味着人类将面临生存与毁灭的严峻挑战。 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物质、意识领域的同步均衡增长,人类通过更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地球自然,掌握更高的能量,支配自然,从而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但地球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物圈,既无法承受人类掠夺性的野蛮破坏,同时,最终也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根基。 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所需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这是地球在演变过程中花了近30亿年积攒下的非再生能源,以目前的开采速度,在一个不远的将来,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将被彻底耗光。到那时候没有新能源供应,氧化文明社会就会土崩瓦解。可是环境呢?地球是否会回到30亿年前的原始荒芜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呢?空气中缺乏氧气, 二氧化碳可能成为超过氧气的主要气体,碳氢、碳氧、氧化氮、氧化硫等化合物的有毒气体会窒息地充满在大气层内。由于工业、农业的污染,大量含氯类的工业及消费品的排放,将彻底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紫外线将长驱直入地杀伤地球生命。同时大气在失去臭氧层的情况下, 会失去保温层的作用,昼夜的温差变化极大,狂风暴雨,炎热干旱酷暑严寒将扫荡

人类的进化论文

人类的进化 王瑞聪 (南京师大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1级1班) 摘要:人类是由猿的一支进化而来的,人类和巨猿存在一系列相似的特征,同时又有很多不同点。化石记录了人从猿的进化过程。其中,脑容量的增加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关于脑容量的进化有不同的说法。 关键字:人类和巨猿化石记录脑的进化人脑进化的因素 引言 当达尔文在1859年提出他的进化理论时,以及后来,当他又提出人类是由更原始的生物进化而来之时,他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并且更确切的说人类也是进化而来的观点,使许多人很困扰。在后来的140年里,我们了解了许多人类进化的过程。古生物学家分析了可能是现代人类祖先的生物的化学遗迹,遗传学家为了研究人类和他们最近的非人类近亲巨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DNA序列的数据。 1.人类和巨猿 人类与猿类同属于灵长目人猿超科, 有其相似的一系列的特征, 但仍然存在有各自独立、互相区别的特 征。猿类比现代人有更大的犬齿和前齿,它们的颚部也更大更重。猿类的脑比人类的小,猿脑与脊髓接触的那一点比起人类离颅骨后方要近。猿身体的形状和比例也有许多与人类不同的地方。猿的身体躯干在底部更宽,而人的则倾向于从肩膀道腰部上下一样宽度。猿的腿从比例上讲比人类的要短,它们的骨盆也不 是构造得能够适应经常直立行走,但它们不能长时间地这么做。想比较,人类是绝对的两足动物-除了在婴 幼儿期。猿的双手和双脚也与人类的不同。猿没有相对的大拇指,它们的脚不能提供两足动物运动所需要的支持。 尽管有以上全部的形态上的区别,猿类的DNA和人类的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当黑猩猩的基因组和人类的进行变性/复性技术的比较时,发现它们之间有99%以上是等同的。这种高度的等同性暗示着黑猩猩和人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并表示它们是在相当近的进化时间,可能是5百万至9百万年前,从一个共同的祖先分歧而来的。其他的巨猿类物种、大猩猩与人类的关系看来比黑猩猩要远一些。 2.化石记录中的人类进化 在人类进化系统上最早的化石出现在东非,它们是在4百万到5百万年前形成的。这些原始人类叫做地猿始祖种(Ardipithecus ramidus)。在3百万到4百万年前的另一种原始人类的生物出现了。他们被称为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最早的被归为同一个人属(Homo sapiens)的生物出现在2百万至2.5百万年前。分别为鲁道夫人(H.rudolfensis)和能人(H.habilis)。但是许多古生物学家质疑将这两个种归入人属的做法。在1.9百万到1.5百万年前,更先进的原始人类出现了,他们被称为匠人(Homo ergaster),他的牙齿和上颚的结构也与人类的接近。于是,匠人成了第一个确信可被归入人属的原始人类。 [1]

人类进化的过程

人类进化的过程 上文阐述什么原因造成人类进化与起源——“人,多种能源的使用者”。下面我就人类进化的特殊道路进行描述。 因为生命是在时间周期内熵值呈现周期变化耗散体系。不断地吸收周围能量是生物的本能活动。科学界所共识“进化是由于气候的原因”,而人类以外的物种其进化方式是被动的适应周围环境与气候,所以人以外的生物其智力进化与其身体其他器官进化是同步进行的,而当环境与周围竞争相对稳定后,大脑与其他身体器官的进化日渐缓慢。除人以外动物进化曲线可以为: 但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在于进化过程中不但本能利用几种特定生物能量,还超出身体机能使用周边其他能源。这里我就要提出一个新概念——辅助进化。辅助进化就是利用自然界物质而非本体器官间接获得能源的方式。辅助进化是由于人类利用能量种类、量级、效率的增加,而带来超出自身器官功能可以处理信息量的非本能的转化过程。同时,辅助进化的产生不但使得人类走向不同于其他动物的进化道路,也成为自有语言产生以后人类进化的主要手段,从远古直到现代,甚至可以预见的不远未来。 “火的使用”是生物界第一次不利用自身新城代谢的方式把自然界的能源转化为可控能,从而使自身的熵值负化的过程。正是由于货的使用导致的多信息在没有身体基因遗传的基础

上语言产生才有最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虽然开始阶段火的使用可能是无意中进行。可是以后保留火种的行为是人类走上特殊进化的标志,至此以后的用火照明等活动与以前的所有动物都不同了。因为这时人猿开始从大自然索取能量方式中使用非自身代谢的能量而改变自身的熵值使自身有序化,从被动进化、被动适应环境,而转入主动进化、主动的使环境适应自身的生理条件。从而使人类整个智力的进化曲线发生了改变。人类的智力改变也由上图变为下图状态。这几个折线的节点风别代表:人类使用能源的种类增加与是利用能源效率的增加。 由上图可以看出来人类群体智力的进化过程中,辅助进化的表现与能量的使用种类增加与使用能源输入效率的增加是一致的,而且辅助进化在人类群体活动出现组织不同个体分工后,其表现为组织整体的进化方式更为突出,比如:近代人类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其科技水平超出其他地区的现象就是辅助进化在人类社会的表现。 下面我就描绘一下人类进化全过程。 第1步、第一次非自身新陈代谢能源的使用——火的使用 由于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变化,古猿失去了森林生活的条件,转而向森林与草原的过度地带生活。为了适应树木与草原的同时生活,一群古猿被迫—“直立行走”就此产生。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种—“直立人种”。这样古猿直立人种既可以从树上取食,又可以在草原上奔跑

人类进化史的演进

人类进化史的演进 引言:进化论中男性中心的想象 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于1859年发表,论述了人是从猿进化而来之后,由于人类出于对自己来自何处的好奇,使该书引起的争论与关注延续至今。对于史前人类进化过程的研究在其后一直占据了动物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甚至政治家的视野。其后,美国的民族学家摩尔根根据其在美洲的印第安部落长期的田野调查的结果,综合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著成了《古代社会》一书。该书阐述了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经历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发展的过程,以进化和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认为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再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进步的结果,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也会进入新的社会发展的阶段。他的研究成果在当时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致认可。马克思在阅读过该书后写下了详尽的摘录和批语,试图用唯物史观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可惜未及著成便逝世了。根据马克思留下的手稿,恩格斯在1884年发表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早在1876年时,恩格斯已经采纳了进化论的观点,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论文。 而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研究,尽管在考古、田野调查的材料上日益丰富,但关于人类进化的研究却陷入泥潭,没有太多实质性的突破。时至196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海洋生物学家阿利斯特?哈代(Sir Alister Hardy)在一篇发表在《新科学家》上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人类进化的水生理论,认为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即

从有毛的猿猴变成无毛的裸猿——是因为经历了水生的阶段。该理论一出,对当时的科学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其影响力堪比达尔文在100年前写信给林奈协会第一篇关于物种起源的论文。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后来的学者在研究到这一问题的时候,虽然给予哈代的理论一定认可,却没有顺着他的思路进一步研究人类进化的问题。以至于1967年由美国学者莫里斯发表的《裸猿》一书,仅仅用一页多的篇幅草草介绍了哈代的理论,并且对其可信度表示怀疑。莫里斯认为,人类毛发的退化更多的是因为人在狩猎时由于身体运动需要排出体内的汗液,为了使得汗液的排泄顺畅,体毛就退化了。这一切发生的根本原因——还包括人类汗腺的增多,皮下脂肪的形成,双手的灵巧——都是拜人类狩猎活动的开展所赐。 以莫里斯为代表的一批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对人类狩猎活动的重视和对哈代水生理论的忽视并没有让太多人感到惊奇,反而是他的理论变得街知巷闻,《裸猿》在当时热销一千万本就是最好的证明。究其原因,乃是其内部蕴涵的男权中心的理念与时人的认知完全一致。正是因为人们太习惯于认为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狩猎行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意义,使得读者们甚至遗忘了一些已经得到的常识,去拨开莫里斯理论外面那层男权主义的面纱,成为其理论的忠实拥趸。 这种人人唱赞歌的局面在五年之后被另外一本热销的著作打破,这就是英国剧作家伊莲?摩根根据哈代的水生理论写成的《女人的起源》一书。限于她剧作家的身份,摩根的著作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人类Y染色体进化历程解读

关于人体Y染色体的进化历程的研究报告 研究课题:人类Y染色体的进化历程 研究成员: 文章撰写人: 人类属于XY性别决定类型,在正常男性体内X与Y染色体是23对同源染色体中形状差别最大的一组。人体内的Y染色体在形状上比X染色短。单从数据上看,X在23对染色体中要排上第8位,但与其配对的Y染色体却只有它的三分之一,比最小的22号染色体还要小。 Y是惟一一个对个体生存不必要的染色体。人如果没有X,或者没有其他任何一对常染色体,就无法出生,在胚胎期就会死亡。而没有Y染色体却对个体生存没有关系,比如女性都没有Y。其他染色体一般互相依靠,但是它们不依靠Y染色体。 2005年,X染色体基因草图显示,Y染色体上有用的基因部分转移到了X染色体上。Y染色体甚至被戏称为X染色体的“错误版本”。实际上,现在Y染色体上最有用的基因仅剩SRY基因(决定了睾丸的发生)此外,Y染色体还有抗癌作用,那么Y染色体的起源和发生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知道无脊椎动物是没有性染色体或是没有雌雄异体的机制,

包括许多属于变温动物的脊椎动物也是没有性染色体的。这些动物的性别许多不是受到基因型的控制的,他们的性别决定是受到环境影响的:像是一些动物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温度——海龟的性别决定依赖于孵卵时的温度;对于盐生钩虾来说,在5℃下后代中雄性为雌性的5倍,而在23℃以下的后代中雌性是雄性的13倍。 故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性染色体的出现,是进化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XY染色体决定机制是高等生物标志(相比于其他的性别决定机制,如:ZW,XO等),可见Y染色体在生物进化上的重要地位。 根据《自然》杂志上一篇关于Y染色体进化的研究报告显示:Y 染色体的进化速度比其他的基因快2%,科学家通过将人类的基因与最像人类的“近亲”猩猩相比对,发现Y染色体与猩猩的差异度为30%,而人类其它基因与猩猩的差异度为28%,这也就是说人类的Y 染色体与人类其它基因相比存在2个百分点的进化程度差异。而这一进化过程是从大约600万年前开始的,其他的基因的进化时间要比Y 染色体长的多。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剑桥大学怀特黑德研究所主任戴维·佩奇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表示:“看起来Y染色体是人类染色体中进化最快的一个,它几乎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基因,就像是一座不断重建的房屋一样。 动物的雄性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5亿年前,而Y染色体的出现不到3.1亿年,目前创造雄性所必须的基因出现可能不到1.7亿年。3亿年前的某一天,在其中一条原始性染色体上一个叫SOX3的基因发生突变,变成了名为SRY的基因。SRY基因是现代Y染色体上决定

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

人类进化的历程 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00万年-100万年前的非洲,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身高为130-140CM。 能人:大约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身高为140-150CM。 直立人:出现在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会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身高为150-160CM。 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身高为150-180CM。 一下为具体发展有兴趣可以看看 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1924年,地点是在南非金利伯以北,那是一个幼年古猿的头骨。后来,在南非马卡潘山洞、唐恩等地和东非奥莫、奥杜威等地也有发现。这些化石主要是头骨、下额骨、髋骨、牙齿、四肢骨等。粗壮型体平均在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500毫升,身材较高。纤细型身材高约1.20到1.30米左右。 南方古猿是一个属名,它包括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阿法种(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非洲种(距今约300万年~20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种(距今约280万~220万年前)、鲍氏种(距今约220万年~140万年前)、粗壮种(距今约180~150万年前)等。 原先人们认为南方古猿阿法种是最早的,后来,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批化石,年代为距今440万年前,这批化石被定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这是现今所知最早的人类直接祖先。 从化石材料看,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却与人类相近。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但还不能制造工具。 能人 能人于1960年发现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威河谷。头骨壁薄,尾嵴不明显,平均脑量为637ml。颊骨比非洲古猿窄,下肢直立行走,手指能对握,身高1.2-1.3m,还能制造石器。 从地猿到南方古猿所代表的人的起源是一次进化上的飞跃,标志着人类家族与高等灵长类中的其他类群分化开来。接下去的一次飞跃是人类家族内部的飞跃:人科当中一类更接近我们的类群--人属,在大约250万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出现了。 1960年,就在玛丽·利基(Mary Leakey, 1913-1996)于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发现著名的“东非人”(即南方古猿鲍氏种)一年之后,她的大儿子乔纳森·利基(Jonathon Leakey, 理查德·利基的哥哥)在奥杜韦峡谷发现了另一种类型人类的头骨骨片,还发现有与之相关的下颌骨、手骨以及其他的一些锁骨、手骨和足骨。这块头骨片相对较薄,表明这个个体比已知所有的南方古猿都要体格轻巧。其他的骨骼也证明这样的推测,尤其是颊齿较小。然而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类型表现出他们的脑子要比南方古猿大出50%。又经过几年的发掘和研究,乔纳森和理查德的父亲、玛丽的丈夫路易斯·利基(Louis Seymour Bazett Leakey, 1903-1972)下结论说,虽然南方古猿是人类祖先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新发现的化石却代表了最终将产生出现代人的那一支早期人类类型。因此,路易斯·利基把这个新类型命名为能人,作为人属的第一个早期成员。“能人”这一名称是达特向路易斯建议的,意思是“手巧的人”,因为推测发现于这个时代的工具就是他们制造的。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人类起源与进化 田玉莹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14级 2班 摘要:随着古人类化石标本的不断发现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学科科研的发展,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的研究已经取得扎实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整个历程中较重要的几方面,包括了对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的单中心和多中心起源论以及进化过程中新旧特征更替的简单介绍。同时通过对古人类在整个进化历程所经历过的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这四个阶段里形态特征及社会行为的进化的研究发现,说明现阶段对人类进化的认识仍然是间断、不完善的。本文对人类起源及进化大致轮廓的阐述,特别是对早期猿人等四个阶段的详细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进化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阶段特征更替 引言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热话题。人类起源于哪?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哪些特征已被更替?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缠绕着我们。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人由此而来,但对于今天的科学来说是行不通的。如今,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持续了100多年,目前我们也对之也有了相对的了解。现在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再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才成为今天我们口中的人。 1、人类起源学说 1.1.单一地区起源说—非洲走出理论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早期智人,他们迁移到世界各地定居。 1987年,科学家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地147位妇女,分析了她们生产时的胎盘中的mtDNA,通过对mtDNA的追踪,科学家们追索到了一位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妇女,据此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祖先就是这位妇女(Miguel Arenas. Centre for Molecular Biology "Severo Ochoa",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CSIC), Madrid, Spain. )。达尔文在很多年以前就预言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在《人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击到墨西哥的尤卡坦丰岛上。这一撞击在短时间内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当时80%的生物物种惨遭灭绝,尤其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地球霸主恐龙的消亡,为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繁盛提供了契机。 5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放射状快速进化,从低级灵长类动物的原猴类中,分化出高级灵长类动物。这时候,有的猴类开始向猿类演化,原始猿类逐渐从猴类中分离出来。目前已知的最早猿类,是出土于埃及法雍的生活于3500万至3000万年前的原上猿,其次是距今2800万至2600万年前的埃及古猿。2300万年前,又演化出森林古猿,目前在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有森林古猿的化石。1000万年前,森林古猿消失。 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森林古猿分化出了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玛古猿等多个分支。1400万年前,拉玛古猿开始出现,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都发现有拉玛古猿的化石(中国云南禄丰也有发现),其共同特征是: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下颌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釉质厚。这些等点与人类相似,而与猿类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开始在非洲东部制造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相对独立的动植物系统,这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600多万年前,南北美洲还不相连,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部,洋流相通;北冰洋较暖,其海水盐分较高,不易结冰。后来,

地轴倾斜角产生变化,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略微减少;地壳运动在中美洲制造了巴拿马地峡,阻断了两大洋的中部洋流;北冰洋雨水增多,其表层海水的盐分降低,较易结冰。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南北两极形成大冰盖;南北极的大冰盖又反射出大量的太阳光,从而使地球进入冰河期。在那冰河时代,气候严寒大量的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于陆地之上,海平面下降了大约50米,全球干旱少雨,地中海干涸。这时候,在非洲大裂谷的西部,由于地处赤道附近,距离大西洋不远,而且地势较低,仍然雨水充沛,森林茂密,那里的拉玛古猿栖息在大树之上,食物充足,生活悠闲,所以进化缓慢,后来逐渐演化成猩猩。与此同时,在非洲大裂谷的东部,地壳运动抬高了地势,阻断了来自遥远的大西洋本来就不太多的水汽,使那里的降雨量由西向东渐次减少,原有的大片森林退化成草原,那里的拉玛古猿无树攀援和栖息,不得不来到地面,而且食物稀少,生活艰难。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躲避天敌,使视野开阔,大裂谷东部的拉玛古猿开始学习直立行走。这期间,一些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种群,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了。5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出现了一种双脚勉强可以行走,双手作辅助的大型高级灵长类动物,这就是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因其骨骼化石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而得名,又称最早的人类(人属),或与其后裔的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一起统称为早期猿人。南方古猿的骨骼化石,主要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发现过十几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露西女士”。露西女士,1974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生活在300多万年前,死亡年龄在20岁左右,全身骨骼保存率达40%。南方古猿的主要特征是: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没有齿隙;脑

人类进化

我们是猴子变的吗我们的基因不会变了吗自然选择停止了吗对所谓“原始人饮食法”的支持有道理吗与粒子物理学相比,人类的进化似乎不是一个太复杂的课题,但也许正因如此,一些古怪荒唐或毫无根据的理论才自觉有理有据。 西班牙《趣味》月刊6月号归纳出关于人类进化最广为流传的10个误解和谎言: 一、人不是猴子变的--“人类并不是从灵长类动物变来的,而是与它们拥有共同的祖先。” 文章称,许多专家想用这句话来避免误解。他们想表达的是,生活在今天的猿猴是人类的表兄弟而非祖父。然而,在3000多万年间,人类的祖先一直就是猴子。换句话说,原始人类就来自于一种毛发旺盛,用四肢行走,能用手脚抓住树枝并在树枝间穿行的灵长类动物。我们能了解这些信息得益于化石和对原始人的形象基于人与猿亲戚关系的重构。假如我们能乘着时光机器回到人类祖先的身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脸、跳跃的动作乃至叫声都和猴子一样。 另一方面,时常有人提出黑猩猩是否是人类祖先这个问题。但实际的情况是,黑猩猩以及倭黑猩猩是人类现存的亲戚中与人类血缘最近的,但科学家们并不认为它们是原始人类的祖先。 二、人类曾经是“水猿”--“人类的皮肤光滑无毛,这和海豚、河马一样;人类有一层皮下脂肪,这与猿猴不同却与海豹类似。而且人类用双脚直立行走,这点与企鹅一样!” 所谓的“水猿理论”解释了人体的一些奇特之处,但这些解释都建立在假设人类祖先曾生活在水中,并且像海洋哺乳动物一样适应了水下环境的基础上。该理论认为,体表无毛可以减少在水中活动时的阻力,有利于人类游泳。 但假如事实真是如此,那么为什么有的人毛发旺盛又为什么人的脑袋上长着那么多头发,这不会妨碍潜水吗而且,尽管海豚和鲸鱼是向着脱毛化进化的,但覆盖在海豹、海狮和海象身上的又是什么呢 “水猿理论”的野心很大,试图以类推的方式解释许多问题,但是却提不出证据。目前发现的人类骨骼化石尚无一例显示原始人类具有与海洋动物相同的适应性,反而都显示人类起源于某种陆生猿猴。 三、人类祖先与恐龙共同生活过--“原始人在史前时期曾与如今已经灭绝的恐龙共存过很长时间。” 事实上,人类与恐龙的确共存过,而且到现在也依然在共存着。但这里说的“恐龙”并非侏罗纪时期的爬行恐龙,而是它们的亲戚禽类。像霸王龙和三觭龙那样传统意义上的恐龙早在6600万年前就消失了。那时候,人类的祖先甚至还不成“猴形”。 四、“原始人饮食法”是最健康的饮食--“你习惯食用面包、牛奶、豆类和糖了吗这简直像给牛吃肉一样离谱!而现在人类变得臃肿而且病态,就是因为我们在以一种对身体有害的新的饮食方式生活着。”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是指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进化。 人类起源 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注:中国中华曙猿比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猿猴类还要古老,基本属于早期猿猴,也就是说所谓中华曙猿实际上还是猴子,根本谈不上人类的起源,如果说中华曙猿是猴子的起源还差不多。) 3300万-2400万年前,从旧世界的猴子(狭鼻次目)中产生了猿。埃及发现的最早的古猿原上猿(3000万年以前)和埃及猿(Aegyptopithecus,2600万—2800万年以前)已经具有类人猿的一些性状;稍晚后的古猿化石还有森林古猿(2300万—1000万年前)分布范围较广,在亚洲、欧洲、非洲均有所发现。东非的原康修尔猿(1300万-1200万年前)已经是一种猿,是人类和非洲猿的祖先。以上古猿均为林栖动物,四肢行走,属于攀树的猿群。现存的猿中包括两个类群,非洲猿(大猩猩、黑猩猩和人类)和亚洲猿(长臂猿和猩猩),这两个类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显然,二者的分化发生在1200万年-1500万年前。 在约1000万年前至约380或200多万年前,有两种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一种是腊玛古猿,一种是南方古猿(许多人认为腊玛古猿是猩猩的祖先,过去在复原颌骨残片标本和牙齿分析时出现偏差。因此腊玛古猿作为过渡时期的化石代表只有相对的合理性)。 进化状态 南方古猿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语言起源与人类进化

语言起源与人类进化 摘要:本文论述了语言起源、发展和人类进化这一互相伴随的过程,而后研究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描述了语言演化与人类发展;思维产生与语言出现这两组问题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urse of human and language evolution,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ought. The author also describes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between language evolu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beginning of thought and language. 关键词:语言起源、人类进化、思维 Key words: Origin of Language, Human Evolution, Thought 由原始人向现代人进化的过程中,语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同时人类的进化,比如脑容量的增加,发音器官的改善也成为了现代语言出现的有利条件,也推动了原始语言向现代语言的演变。恩格斯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语言。在生存环境迫使下,人类被迫群体生活与劳动,于是群体当中的成员出于交往的需要,就会用某种方式来彼此交流,经过不断的尝试,语言被认为是一种最好的沟通方式而确立下来。 一、原始人与语言的起源 关于语言起源有很多种推测,包括Jespersen归纳的语言起源于人类自然发音倾向的“噗噗理论”;起源于人类模仿外部声音的“叮咚理论”和“汪汪理论”;起源于劳动号子的“嗨吆喝理论”;以及Jespersen本人主张的语言起源于人类以唱歌的方式进行情感宣泄的“啦啦理论”,尽管听起来各有一定道理,却只是推测和臆想。近年来人们提供了一些关于语言起源的新理论,比如早期人类用闲话替代彼此理毛以维持人际关系的“理毛理论”和欺骗行为导致脑容量和智力的增加从而使语言成为可能的“欺骗理论”,还有一些学说认为语言源于手势的“手势理论”,于是关于语言起源的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实际上语言怎样起源是个难以验证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人类进化与语言起源、发展这一伴随的过程。 大约四五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逐渐与南方古猿明确脱离,当然后者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与其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一系列跨越几百万年的发展阶段后,大约在200万年以前古能人(homo habilis)出现了,古能人的出现启动了一场虽然缓慢,但是不可逆转的扩张运动,大约在公元前150万年到120万年之间,出现了全新的物种直立人(homo erectus)。直立人不仅脑容量翻了一倍,而且制出的工具更加规则和对称。大约在公元前20万年到3万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智人(homo sapiens)。南猿颅底基本是平的,跟黑猩猩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其声道也不具备人类的发音能力,150万年左右的直立人的颅底开始略显弯曲,这表明其喉的位置已经略微下降,其声道应能发出一部分人类语音,直到古智人时期,其颅底的弯曲度才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这意味着其声道结构基本形成现代人的样子,能发出全范围的人类语音,也就是说,能发出任何语言的任何音,因此可以推断原始语言应当产生于古智人出现之后。 根据W.A. Foley的研究,人类最早的语言产生于元音化,这使得有区别性叫喊的数目开始增加,这些可能就是最早的词汇,古能人开始用有声手段来促进交流,从古能人到古直立人的过程中,词汇的数量在增加,用来表义的符号串的长度也在增加,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在增强,所以在直立人中可能出现了原始的

人类进化史

人类进化史 贺征 2012.5 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始终是个迷。 人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 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 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 动物物种消亡灭绝,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存活下来。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 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3300万年前,从旧世界猴中产生了古猿。古猿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 祖先,它们与今天的猴子、猩猩一样栖息在树上,偶尔下到地面也是用四肢行走。由猿到人的演化过程经历了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等几个阶段。3300万年演化,如此漫长的岁月,, 1200万年前,一场剧烈的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大地上形成了一条长度 相当于地球周长六分之一的大裂缝——东非大裂谷。裂谷带宽约几十至二 百公里,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壮观的大裂谷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把非洲分为东、西两个独立的 动物系统。正是由于大裂谷的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加快 了由猿到人的演化步伐。 东非大裂谷之西依然是湿润茂密的树丛,环境改变不大,猿类与其 它动物一样,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这就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在 猿类的阶段。大裂谷以东却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逐渐减少,林地消退, 出现了草原,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祖先族群因而灭绝。 不知是对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有所领悟,还是偶然,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

爬的猿类在林地尚未消失之前就从树上下到了地面。渐渐地,它们适应了新 环境,学习在地面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演化模 式,避开了灭绝的危机。 大约800万~5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 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建立了奠基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在地 面活动不能像在树上那么高瞻远瞩,靠四足行走在高高的草丛中它们什 么也看不见,其中也包括危险。于是,这些南方古猿不得不用后肢站立 起来。现在,它们能看见了,还能看得很远,但如果要行走,仍要四足 着地,又变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这种尴尬的情形一直困扰着它们,迫使 它们尽可能长久的站起来并向前迈动,逐渐地,它们变成了直立行走的 双足动物,这是一种新的行走方法,这种行走姿势和其它大型猿类都不 同,但却非常奏效,它们用直立行走的方式去寻找食物或新的住所,还 能发现远方的同类。直立行走是一个质的转变,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 能看得更远,能用双手抓住东西并进行攻击和防卫,这个过程虽然漫长 而艰难,但却使双手获得了解放。尽管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但它们 还保持着树栖的习惯。南方古猿没有改变它们祖先的多数性状,比如个 头较小,明显的性别二形性(雄性平均比雌性大50%),不大的脑,长臂和短腿。南方古猿很大程度上是草食动物,它们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250万年前,热带非洲的气候恶化,冰期从北半球袭来。随着气候越 来越干旱,原来的稀树大草原开始逐渐变为灌木大草原,南方古猿大多 消失。也有例外,某些南方古猿群体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了一些成 功的防卫本领而生存下来。如今的人们猜测,它们可能会扔石头,或者 使用有木头和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的原始武器,有可能露宿野外篝火旁。 正是这些南方古猿的后裔生存下来并繁荣起来,从树栖双足行走转变为 陆地生活并双足行走。 约250万到15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其中一支进化成能人。能人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