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雅思阅读真经5》使用说明,补丁,难题解析-----刘洪波

《雅思阅读真经5》使用说明,补丁,难题解析-----刘洪波

《雅思阅读真经5》使用说明,补丁,难题解析-----刘洪波
《雅思阅读真经5》使用说明,补丁,难题解析-----刘洪波

《雅思阅读真经5》使用说明,补丁,难题解析

-----刘洪波

This book is underpinned by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ntegrating reading skills and vocabulary building, and unveilling the real tests.

《雅思阅读真经5》超越了《真经234》中采用的三篇文章一套题的安排模式,所以它不仅是一本真题机经的预测,更重要的价值是它包含了一种培训体系和理念,引导读者在做题时暗合真经派的教学法。所以我在封面写了这段英语。

【使用流程】

我心中最理想的雅思考生是这样准备雅思阅读的:

1.先拿《剑桥雅思4-9》随便一本,比如4,模考四套题。现在我知道了雅思考试流程,内容,难度,自己现在和目标分数的差距,那种题型自己最讨厌。自己的词汇和语法还差多少。

2.学习《雅思阅读真经总纲》中各个题型的解题技巧,同时按题型修炼《雅思阅读真经5》,并背记真经5中每篇文章后面的核心词和考点词。(结合文章背单词是最有效的)

3.现在我对雅思阅读各个题型的命题思路和技巧都没问题了,学习《雅思阅读真经总纲》中前两章。了解真题各题型组合后不同的阅读顺序。再用《剑桥雅思5-9》开始模考。同时使用《剑桥雅思阅读考点词真经》,结合剑桥的文章复习单词,同时学习剑桥每道题的考点词设计。

4.考试。

5.庆祝高分,在@雅思教父刘洪波上晒出分数,我奖励《留学Super之路》一本,代价是一堆人会问你的心得,你要帮我给师弟师妹们在微博上答疑和分享学习经验,攒人品。

背后的科学理论是:要先练好内功和分解动作,再去和剑桥组合过招,进步感觉最快。内功没有,单独的招数还不熟,就天天跟人家拼组合拳,我很佩服一些考生的抗击打能力。

在第2步中,考生积累了单词(内功),集训了题型(招数),了解了题库机经(对手)。《真经5》的设计目的就是如此。

在做剑桥雅思真题之前,要了解它组合拳的路数。有两种组合顺序,在《雅思阅读真经总纲》中我详细阐述过。

所以:《真经5》、《总纲》和《考点词》,构成了雅思阅读的真经培训体系。

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的。建立在你对雅思一无所知,一入门正巧就加入了贵学真经派。

如果马上考试,《真经5》只有预测和考点强化的作用。建议尽可能多做文章,背诵每篇后的考点词,挑选自己薄弱题型加强练习。

【补丁】

1. Passage 49 第10题答案漏印,标准答案为C。

【解析】

Reading Passage 1 冰箱

5. safer=better,took over=alternatives,所以答案是Freon。

6. 注意inventing=patented

Reading Passage 2 诺贝尔

3. 判断填形容词。不能填Explosive,因为炸药都要爆炸,所以爆炸不是炸药的风险。可控的、安全的爆炸才是问题。对应原文15页第5行:the safety problems。注意到safety名

词作定语,problems=risk,所以答案为safety。(本题设计参考《剑8》第67页第5题)10. 不能只填prize。因为Summary中上句说:“他的秘书成为著名的反战人士。这是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包含了和平奖的部分原因。”所以,只填prize是不对的,会使Summary的因果逻辑不全。

Reading Passage 3 猛犸象

2. 难题,很多人是蒙对的。该题要对上下文联合理解。注意空格词性。(单词填空题可能词性变化,概率很小。参考《剑8》77页35题。但考生必须知道真题有这种情况)

7. 第23页左栏倒数第3行dying out=题目中went extinct。

8. hair/coat都为正确答案。

Reading Passage 4 塔斯马尼亚袋狼

2. 难题。对应第27页最后一句理解。

10. 要仔细。题目中perished=died,所以答案是1936而非1933。

Reading Passage 5 亚特兰蒂斯

难度较高,如全对,对应雅思阅读8分水平。试试?

Passage01 冰箱

Q: 请问第一篇冰箱的发明的第2和3空怎么定位,我在原文找不到。。。

A: 第二第三题对应正文第四段最后一句话。

原文:and another made by physician JG, and developed vapor-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for the brewing and meatpacking industries.

题干:and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was applied to as well as industries.

对应:for=applied to; and=as well as

定位词: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Q: 还是冰箱那篇,为什么第5个空不能填alternatives?在原文中不是刚好接在比较级better后面吗?

A: 第五题对应正文第五段第三句话。

原文:engineers worked until the 1920s to come up with better alternatives, one of which was Freon.

题干:The safer took over it in 1920s.

对应:better=safer; come up with=took over

定位词:1920s

请注意,填alternative不是最优答案,最准确的是氟利昂Freon

Passage02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Q: 求问第二篇第三题写highly explosive行不行?

第二篇第三提求解析填的considered

A: 第三题对应正文第三段倒数第三行:he also realised that the safety problems had to be solved

对应原文译文: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硝化甘油以及如何将它投入到建工领域进行实用非

常有兴趣。同时,他也意识到安全问题的解决以及发展如何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的必要性。

难度较大,需要结合文意理解,因为爆炸不是炸药的风险和问题,如何安全控制炸药的爆炸时机才是问题所在,所以答案选safety

Q: 看到了,那第五题呢limited行不行

A: 第五题对应正文第四段第四行

原文:...exceedingly dangerous. They forbade further experimentation with nitrolycerine within the Stockholm city limits and..

题干:Since the experiments were too dangerous and were within the city area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Stockholm city, ...

对应:exceedingly=too; 本题需将找到信息变换词性,虽不常见,但也在真题中出现过另外有些同学误填limited 请注意词义间的却别,禁止和限制不能等价替换。

定位词:experiments; too dangerous

Passage04 塔斯马尼亚虎

Q: they ran briskly and awkwardly when chased.这句话怎么理解?被追逐的时候又轻快又笨拙?

A: 袋狼的反应不是很敏捷,看起来也懒洋洋的,就连追赶猎物的时候虽然不慢但也满笨拙的。

Q: 还有第4篇塔斯马尼亚虎的第2题,为什么是pouch,我看到了27页最后一行有unlike other marsupials

A:第二题对应正文第三段第九行

原文:The female T asmanian tiger had a pouch with four teats but unlike other marsupials, the pouch opened at the back.

题干:Tasmanian tigers belong to marsupials that have a in common.

对应:

定位词:

***请注意,题干中的that是定义marsupials=有袋目哺乳动物的,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顾名思义,它们应该都有育儿袋。本题难点在于题干与原文采取了反义对应,unlike和in common,这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总结和对段落大意的把握能力。

Passage06 超市起源

Q: 第6个文章Merchandise was displayed as single units each within a glass cabinet under which was a keyhole 怎么翻译

A: 商品的每一个单独样品被展示一个玻璃柜里,每个底下有个钥匙孔

Q: 请问助教真经第6篇的第8个空在那一句话啊

A: 第八题对应四十一页倒数第三段倒数第二行in the labor needed to stock the shelves

Passage07 学术欺诈

Q: 助教第七篇的第2个空是不是accurate和concoctive同意转换啊?真5的p48,题目2,求解答。

A: 第二题对应D段第二句话accurate是准确的...concoctive是捏造的。

对应原文that incorrect results cannot last indefinitely

Q: 请教一下,第七篇文章第四题,虽然我在原文看到了function,(P46倒数第二行),但是因为当时只知道function的名词,题目中空格后面是usefully,所以觉得副词前面应该是动词,选择了working。后来查了词典,function有动词意思,是起作用,可是working 也有起作用的意思啊?

A: 第四题填working和function都对

Passage08 涂鸦艺术

Q:T1 我知道polarized和dividing是同义替换,但是题目中的具体我理解不了啊。第一句话是说“涂鸦是否包含艺术这一争论区分了英国的确立制度?”

书P51第五段第一行的credit for=题目3前面的responsible for?

A: 涂鸦是不是艺术这个争论让英国的派别两极分化;五十一页理解正确

Passage09 古钱

Q: 助教请问第九篇第十个空定位在那里啊

A: 五十七页倒数第三行

Passage11 苏联工作制

Q:请教一下第11篇第6题能否填写benefit(P69页F段第一行),虽然参考答案increase 也很明显,就是想问一下……

A: 第六题69页benefit总感觉是使获益的感觉不是最优选择,勉强可以

Q: 助教71页第8题为啥是worker啊求提示求解答71页第8题,我看了F段最后一句就填了family了

A: 第八题G段第七行,the workers hated it;注意,有些童鞋会误填families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会反对的,反对的是那些家里有双职工的又因为这个狗屁不通的工作制见不到面的家庭。所以反对的是大部分工人

Q: 此篇第9题如果表达为「caused failure of responsibility」可以吗?那个麻烦再问一下第九题

A: 第九题定位在70页第一句话,unfamiliar=no longer consistently in the hands of people who knew how to tend them;failure=broken。如果选择responsibility责任的失败、损坏,文意不通。

Passage12 牛逼闪闪的土星

Q: 那第12篇的第7题呢?①第七题答案的定位在哪里?我写的是swarm of satellites 找不到ice什么的啊。

A: 第七题对应正文在第一段第二句话

Q:请教:②第八题,不太能够理解题干中所谓的「state」:Galile 是第一个发现的,但是没有statr,Christiaan也只是describe,Giovanni是announced,不太能够理解到底怎样才算state?

A: 第八题第一个哥儿们脚着那个圈是卫星神马的第二个哥们第一次发表声明说这个圈是圈我看到了第三个哥们说我还发现是俩圈

Q: 助教77页7和10题在哪啊

A: 第十题答案请在Flight to Saturn 这部分中寻找

Passage14 哈欠

Q:ESSE……那个91页第四题,我觉得是NG啊,定位到89页倒数第二段,文中说看到别人打哈欠自己也打前面是It's well know,也没说是因为看了打哈欠的照片啊

A:第四题你想多了,这话就是根据前边那个图片顺下来的就是指看到别人打哈欠的图片。Q:还有这篇的第七题……去哪儿定位的啊

A:第七题定位在九十页17段(左边最后一段),还有下一段的第一句。题干说的是打哈欠的传染效应证明揭示了它在生理学上的作用...

Passage15 巧克力简史

Q:97页第2题,文中说2000 years…even older. 题目是more than 3000 years. 为什么还能选对。题目的older不能够表示就是三千年了吧,也可能不到三千年吧。求解答,谢谢。是不是还有别的地方判断这个题目,我漏了什么?

A: 第二题请再往下看第一句说的是很多历史学家都说巧克力大概有2000年的历史,但是最近的调查显示可能更长。空一行第四行后边,the earliest linguistic evidence of chocolate consumption stretches back three or even four millennia,是千年的意思;这里说最早的证据要追溯回三千甚至四千年前,所以题干是对的

Q: 问2,想确认一下第5题,解题思路是不是因为关系性的驳斥所以选错。

A: 第五题巧克力只有富人能吃是因为它产量小、很贵...有营养的话大家不就都吃了。

Passage16 摩斯码

Q: 102页,第三题,没找到怎么判断yes的,求解答。

A: 第三题第三段第四行,was an impractical machine requiring 26 wires...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俩德国人发明出五线的模型了,所以莫斯发誓要搞个单线的出来。

Q: 第五题,我答的yes,但答案是no,我判断的是credited by franklin t. 就等于了franklin believedd. 原文中也提到morse….having created a dot and dash code.怎么这题是no呢。A: 第五题题干说的是FTP believed 这个点横系统是morse搞出来的;文中说的是FTP 把这个credit给了莫斯的助手。

Q:P102 7题invented = filed for a patent?还是这个题是时间上的NG?

A:第七题原文说的是morse对印字电报提出专利申请题干说的是morse发明这东西不好说是不是morse 发明的...因为前边说他从其他科学家那里获得了很多信息和帮助。所以是NG

Q: 102的第八题是因为频率词不同判断错误么,题目sometimes,原文often?

A: 第八题对,就是因为个这!

Q:Morse code那篇,101页倒数第十行The telegraph spread……那句怎么翻译呀?感觉没读懂,所以第八题就错了

A:第八题电报在美国拓展开来的速度远快于铁路系统,铁路系统的路线经常性地被电报跟随。这题的考点是often和sometimes 程度不同

Passage18 伏尼契手稿

Q:请问P113 3题zodiac=stars吗为什么感觉不是一个意思

A:第三题zodiac指的是黄道十二宫如果你看过圣斗士的话应该知道十二宫是星宿的守护神。总之跟星星相关所以这题是对的另,对应正文第三段的astrological =stars

Q: 113页第11题,我找的对应在原文112页第一段最后一行, …copy of book that doesnt say anything,所以我判断是have no meaning. 为什么答案是f. 原文中还说doesnt tell us much

A: 第十一题原文说的是拷贝理论不能帮助我们破译它到底写的是啥;但是这让我们想不通为啥会有人费劲巴拉的做一本精美的拷贝,而原书却啥意思也没有。

Passage19 悉尼邦代海滩

Q: 老师~bondi beach这篇119页第7和第8题。。。求解

A: 第七题digger是掘金者bushman是住在丛林里的人,他们都是澳洲的文化符号;原文的意思是,就像digger和bushman一样,lifesaver成了澳洲的一种文化标志

第八题对应原文第14段说救生员救起了300人但到底是不是因此无一人淹死无法判断因此NG

Passage20 郁金香

Q: 求问第20篇郁金香第三题为什么是F,难道是因为题中的advanced和文中的rudimentary是相反的意思吗,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判断依据吗?

A:文中说的是初级的派生出来的类似现今期货市场的形式帮助了货商题干说的是先进的期货市场

Passage22 印度深井

Q:137页第五题我找到对应135页的左侧第七行开始我选的t 因为我觉得我找到了三处对应我什么地方看漏了如果题目变成indian stepwell became a social place as it was much cooler than outside especially in summer. 选对呢?

A: 第五题题干:深井在夏季成为social的地方是因为温度低;原文没说是哪个季节,应该是一年四季都能social。还是NG 就没说它成为social place的原因;只是说有这么个现象深井能1在夏天提供低温环境2能social 3有宗教用途;并没有解释它到底为什么能social。

Passage23 动物自疗

Q: 求解答,143页第一题,我判断是ng,因为我理解题干的taught没有在原文中涉及。为什么答案是no

A: 第一题这俩科学教看到的是母猩猩自己吃,并非是刻意教小猩猩;而且这个药草是指疟疾的不是胃病。

Q: 143第8题,题干给我翻译一下吧我定位在142的第四行,通过usually 和sometimes 频率范围不同我给的答案是no,但答案是yes

A: 第八题动物有些时候愿意吃一些让它们放松(或者让它们很high的意思)的药,虽然这些药会让它们生存的几率降低

Passage25 谈自尊

Q: 154页第四题,我判断是ng,答案是f,为什么?对应原文152页第二段第四行开始high self-esteem跟physical attractive有关系,跟分数高没关系。而分数高也会带来很多的physically attractive.所以我觉得题干混淆了两种关系。我给的答案是ng 。因为分数高和high self-esteem的关系我在原文找不到。high self-esteem 和physically attractive 和high score。如果关系都成立,那么也应该是t,怎么判断的意思相反或者是关系驳斥?A: 第四题对应的文章第五段最后一句话;modern efforts have, however, cast doubt on the idea that higher self-esteem actually induces students;现代的工作研究对higher self-esteem真的能提高学生的表现提出质疑。

Q: 还有154的第十题,我觉得traning course 等于exercise 对应原文最后一段最后两句话

A: 第十题原文这里的exercise是指的体育锻炼。文章最后一句话说的是,没有证据显示任意地让现如今的儿童和成人提高自尊心(让他们随心所动,任意而为)对社会的带来的补偿性的好处能超过那些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题干说的是通过训练课程人们可以提高自尊。

Passage26 吉尔伯特与磁场

Q: 160页第二题

A:第二题指南针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阿拉伯人

Q:160第三题是不是yank out iron nails and fittings就判断出是wreck ship

A:第三题对应158页第六行。

Q: 还有160的第六题,找对应找在158的最后两行,判断不出。

A: 第六题原文说的是麦克斯韦尔证明电磁就像硬币的两面;题干说关系很密切。赤果果的同义替换。

Q:160页,第八题,我给的ng,答案是f,对应159页第二段中间。判断不出。

A:第八题吉尔伯特对地球到底是不是中心没有发表观点,中立Galileo等人对吉尔伯特试验感兴趣hence Galileo他们也中立,至少没有更偏向于哪一个。因此F

Passage29 电子书

Q: 问一下29篇文章的第1题和第8题是怎么选出来的?h段哪里说virtual library的事了?A: 第一题对应原文A段中间that paper is only the latest in a long line of reading "tec"thar were made obsolete each time an improved solution emerged

第八题题干中的on the horizon的意思是即将到来的意思,H段第一句话就说了电子书将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经济和工业接下来讲的都是将要产生的效应virtual libraries=ebooks

Passage35 鸟类定位

Q:第218页第6题不明白disoriented cues指代的是什么?

A:第六题让鸟失去方向感的东西;D段大意,不是说鸟夜晚就会失去方向感而是它们的方向感是爸妈教的它们是看整个星群来定位星星越少方向感越差如果它爸妈教它儿子你看这边是北(其实是南边)那它就会认为真实的南方是北了

Passage37 左撇子

Q: 229第4题为嘛不远d 倒数第二句

A: 第四题为嘛选D 倒数第二句说的不是左半球控制说话么第四题题干说的是右半球掌管专注力

Passage40 龙涎香

Q: 247第3题哪里能看出heavier

A: 第三题在原文中只能看到龙涎香很轻。据此勉强推测出琥珀更重。本题不严谨,再版时会改成much lighter。

Passage53 旅行游记

Q: 问下passage 53的第4和第5题填muslim merchants 和colonial subjects可以么?A:第四题在第三段的第二行末尾。4题勉强可以,但是不光是商人旅行吧所以勉强

第六题对的应该是particularly in Asian and African colonies they established这半句;因为setup=established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

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滑轮包括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类杠杆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类杠杆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这类杠杆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杠杆(平衡)的条件:左边的钩码数×格数=右边的钩码数×格数,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的轴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轮和轴的周边分别是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工作时,可以用轮带动轴,轮越大,越省力、方便;轴带动轮转时,费力。 ●边缘有凹槽,能(绕)中心轴自由旋转的轮,叫做滑轮。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并(不省力)。 ●可(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省力)。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的一种轮缘上分布着许多齿、能互相咬合的轮子,它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 ●轮轴、滑轮和齿轮都是杠杆的变体。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坡度越大(坡高一定,斜坡越短),斜面越不省力;坡度越小(坡高一定,斜坡越长),斜面越省力。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就省力;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高度越大,就费力。即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斜面较长,则省力,但费距离,机械效率低;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大,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解读 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 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 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 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B,C,D,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A,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 A 、60 种 B 、48 种 C 、36 种 D 、24 种 2. 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 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 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 A 、1440 种 B 、3600 种 C 、4820 种 D 、4800 种 3. 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B 必须站在A 的右边(A, B 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 ( ) 4. 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 可 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 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 如 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 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 A 、6 种 B 、9 种 C 、11 种 D 、23 种 5. 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 1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 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 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 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 A 、1260 种 B 、2025 种 C 、2520 种 D 、5040 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 6. 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 例6.( 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 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A 、24 种 B 、60 种 C 、90 种 D 、 120 种 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4 4 4 C 12C 8C 4 种 4 4 3C 12C 8C C 、 C 12C 8 A 3 种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 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李约瑟难题的分析

自然辩证法作业

李约瑟难题有数不清的答案,在此我要谈一谈自己的观点,我把这个难题分成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为什么别人做到了?另一方面是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到?对于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产生在了十七世纪的西方,现在国际上普遍认同的观点便是欧洲的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为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资本主义的诞生起到了直接的推进作用,而后两者尤其是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更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第二个方面,才是我们组今天想谈论的重点,我们并不想把一系列的原因进行罗列,所以在这里只是想着重谈一下社会观念是如何阻碍了中国古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在谈到社会观念这种思想层面上的东西,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些当时的社会环境,毕竟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古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封建君主专制必然首当其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偌大的中国其实只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在重大决策上面更多时候都是皇上一个人的意思,尽管有时也会受到来自大臣方面的压力,但更多时候这种影响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封建君主专制滋生了浓厚的政治官僚制度。而为了使天下黎民苍生听命于自己,在大臣的建议下皇帝选择了儒家这一政治工具,从最初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后来的朱熹理学一统天下,儒家思想为统治者的统治建立了坚实的思想根基。同时为了选拔人才,科举制也适时的走上了历史舞台,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激励下,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几乎成为了平民百姓施展人生抱负,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 上面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做了简单的总结,下面便着重来谈一谈我们认为的制约中国古代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最重要因素——社会观念是如何阻碍了中国古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为了凸显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阶级:平民和统治者的社会观念对这一问题的影响,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平民层面。 1.醉心科举。正如之前提到的,在古代中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被广大儒家弟子奉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至高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解析含答案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 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A、60种 B、48种 C、36种 D、24种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1440种 B、3600种 C、4820种 D、4800种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 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A、24种 B、60种 C、90种D、120种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 A 、6种 B 、9种 C 、11种 D 、23种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 A 、1260种 B 、2025种 C 、2520种 D 、5040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 A 、44412 8 4 C C C 种 B 、44412 8 4 3C C C 种 C 、44312 8 3 C C A 种 D 、 4441284 33 C C C A 种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但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力弱,需培养和磨练。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在家过于娇惯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受基础设施限制的原因,有些探究活动因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无法展开,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探究习惯需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以下五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遗传与变异》、《假设与实验》,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1、探究对象主要是认识系统与平衡;2、过程与方法着重与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为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到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单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水滴里的生命》、《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的,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

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我们周围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现象就行了,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讲解的太深奥。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中包括以下内容: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本单元由以下两课组成:《假设》、《实验》。 三、教学目标 1、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3、学会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价值观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利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识。 5、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表达的见解。 6、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知识。比如,在《做酸奶》一课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火山和地震》一课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精选.

排列组合问题经典题型与通用方法 1.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 A、60种 B、48种 C、36种 D、24种 2.相离问题插空排:元素相离(即不相邻)问题,可先把无位置要求的几个元素全排列,再把规定的相离的几个元素插入上述几个元素的空位和两端. 例2.七人并排站成一行,如果甲乙两个必须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是() A、1440种 B、3600种 C、4820种 D、4800种 3.定序问题缩倍法:在排列问题中限制某几个元素必须保持一定的顺序,可用缩小倍数的方法. 例3.A,B,C,D,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B必须站在A的右边(,A B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有()A、24种 B、60种 C、90种 D、120种 4.标号排位问题分步法:把元素排到指定位置上,可先把某个元素按规定排入,第二步再排另一个元素,如此继续下去,依次即可完成. 例4.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6种 B、9种 C、11种 D、23种 5.有序分配问题逐分法:有序分配问题指把元素分成若干组,可用逐步下量分组法. 例5.(1)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2人承担,乙丙各需一人承担,从10人中选出4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种数是() A、1260种 B、2025种 C、2520种 D、5040种 (2)12名同学分别到三个不同的路口进行流量的调查,若每个路口4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 A、 444 1284 C C C 种 B、 444 1284 3C C C 种 C、 443 1283 C C A 种 D、 444 1284 3 3 C C C A种 6.全员分配问题分组法: 例6.(1)4名优秀学生全部保送到3所学校去,每所学校至少去一名,则不同的保送方案有多少种? (2)5本不同的书,全部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一本,不同的分法种数为() A、480种 B、240种 C、120种 D、96种 7.名额分配问题隔板法: 例7:10个三好学生名额分到7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一个名额,有多少种不同分配方案? 8.限制条件的分配问题分类法: 例8.某高校从某系的10名优秀毕业生中选4人分别到西部四城市参加中国西部经济开发建设,其中甲同学不到银川,乙不到西宁,共有多少种不同派遣方案? 9.多元问题分类法:元素多,取出的情况也多种,可按结果要求分成不相容的几类情况分别计数再相加。 例9(1)由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A、210种 B、300种 C、464种 D、600种 (2)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它们的乘积能被7整除,这两个数的取法(不计顺序)共有多少种? (3)从1,2,3,…,100这100个数中任取两个数,使其和能被4整除的取法(不计顺序)有多少种?

李约瑟之谜的启示

成功与无奈: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曲折发展摘要: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科技成就一度领先世界,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文明没有在中国得到萌芽与发展,一度落后于中国的西方却后来居上?历史问题很多时候是复杂的,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试图得到一个终极的解释是不实际的,因为“原因”总还有其自己的原因。因此,应当从多角度来剖析它。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影响因素必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在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导致了这一结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总能得到不同解释。 关键词:辉煌;没落;李约瑟之谜;多角度;政治;经济;文化 引言: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但是近代科技文明却没有能在中国诞生。它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找到落后的原因,吸取前车之鉴,是我们避免重蹈覆辙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 古代中国文明辉煌灿烂,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极大的成就。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在十六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先地位。中国古代较早的步入了文明时代,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就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农耕技术。中国有关于日食、哈雷彗星等天文现象的最早记录。中国有另全世界瞩目的四大发明,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

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术在中国得以推广。中国早在唐朝就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活字印刷术则在宋代发明。中国的航海技术也一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指南针,麦迪逊写道,“在1405~1433年,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体现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上。中国的航船比葡萄牙的大得多,由于有先进的防水设备,中国的航船更坚固,也更舒适,它们甚至能远洋航行到非洲。” 15世纪中期,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也代表了当时世界医学的最高水平。 李约瑟在数十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1。罗伯特·坦普尔甚至如此赞叹中国古代的先进文明:“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没落 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开始逐渐落后。据部分资料统计,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比重从公元前6世纪的占54%下降至19世纪时占世界的0.4%。然 1【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5

排列组合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全)

排列组合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全)

一.基本原理 1.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类方法数相加。 2.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步完成,则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等于各步方法数相乘。 注:做一件事时,元素或位置允许重复使用,求方法数时常用基本原理求解。 二.排列: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m n m n A 有排列的个数记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个不同元素中取出列,叫做从 1.公式:1.()()()()! ! 121m n n m n n n n A m n -= +---=…… 2. 规定:0!1= (1)!(1)!,(1)!(1)!n n n n n n =?-+?=+ (2) ![(1)1]!(1)!!(1)!!n n n n n n n n n ?=+-?=+?-=+-; (3) 111111 (1)!(1)!(1)!(1)!!(1)! n n n n n n n n n +-+==-=- +++++ 三.组合: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的m 元素中任取 m 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 Cn 。 1. 公式: ()()()C A A n n n m m n m n m n m n m m m ==--+= -11……!!!! 10 =n C 规定: 组合数性质:.2 n n n n n 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C C C 21011=+++=+=+--……,, ①;②;③;④ 111 121112122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n n r r r n n r r n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 +=注: 若1 2 m m 1212m =m m +m n n n C C ==则或 四.处理排列组合应用题 1.①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 ②有序还是无序 ③分步还是分类。 2.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策略 (1)两种思路:①直接法; ②间接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这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2)分类处理:当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分成若干类,再由分类计数原理得出结论。注意:分类不重复不遗漏。即:每两类的交集为空集, 所有各类的并集为全集。 (3)分步处理:与分类处理类似,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步,再由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在处理排列组合问题时,常常既要分 类,又要分步。其原则是先分类,后分步。 (43.排列应用题: (1)穷举法(列举法):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排列与组合逐一列举出来; (2)、特殊元素优先考虑、特殊位置优先考虑; (3).相邻问题:捆邦法: 对于某些元素要求相邻的排列问题,先将相邻接的元素“捆绑”起来,看作一“大”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然后再对相邻元素内部进行排列。 (4)、全不相邻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然后再将不相 邻接元素在已排好的元素之间及两端的空隙之间插入。 (5)、顺序一定,除法处理。先排后除或先定后插 解法一:对于某几个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问题,可先把这几个元素与其他元素一同进行全排列,然后用总的排列数除于这几个元素的全排列数。即先全排,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 解法二:在总位置中选出定序元素的位置不参加排列,先对其他元素进行排列,剩余的几个位置放定序的元素,若定序元素要求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排列,则只有1种排法;若不要求,则有2种排法; (6)“小团体”排列问题——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策略 对于某些排列问题中的某些元素要求组成“小团体”时,可先将“小团体”看作一个元素与其余元素排列,最后再进行“小团体”内部的排列。 (7)分排问题用“直排法”把元素排成几排的问题,可归纳为一排考虑,再分段处理。 (8).数字问题(组成无重复数字的整数) ①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奇数。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③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④能被4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是4的倍数。 ⑤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位数是0或5。 ⑥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末两位数是25,50,75。 ⑦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偶数。 4.组合应用题:(1).“至少”“至多”问题用间接排除法或分类法: (2). “含”与“不含” 用间接排除法或分类法: 3.分组问题: 均匀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再除以组数的阶乘。即除法处理。 非均匀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即组合处理。 混合分组: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再除以均匀分组的组数的阶乘。 4.分配问题: 定额分配:(指定到具体位置)即固定位置固定人数,分步取,得组合数相乘。

李约瑟难题及解答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姓名:张秋杰学号:1211302014 李约瑟难题解答及其理论启示 摘要: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 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经典理论解答; 理论启示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大猜想, 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律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某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一学科本身,“李约瑟难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对此问题, 国内外学者的相关争论和解答众说纷纭, 各有千秋。如果说“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和讨论曾一度唤醒了沉睡多年的中华民族的话, 那么由此所触发的一系列思考和启示, 才是真正深刻而久远的, 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代意义。 一、“李约瑟难题”概述 英国著名学者, 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的李约瑟博士(1900年至1995年) 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 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 远胜于西欧, 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 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 国内外一些学者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新世纪之初, 重新探究这一问题, 寻找科学发展的条件和规律, 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促使我国重新回到世界科技的前沿, 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是遵循这一宗旨进行理论探究和分析, 以求效用。 二、“李约瑟难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 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

历史概念05 李约瑟难题-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之概念专项突破(原卷版)

内涵阐释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他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中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同是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关怀。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很发达,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学科%网 “为何科学发生在西方社会?”是李约瑟问题的反面。 李约瑟在其著作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不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念;二是中国人的发明过于讲究实用,更多停留在经验阶段,从未深入探讨过其中包含的物理化学知识;三是中国科举制度的存在扼杀了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思想被严重束缚。 解读:中国近代为何没有产生科学,大家各抒己见,对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也都很有说服力。然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非要从中国古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心理以及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上去寻求答案。 首先,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最基本内容。手工业是农业的附庸,商品经济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而不能顺利发展。没有商品经济的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78330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 第一课时 比较小草和大树 [活动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 教学材料] 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 [教学重难点] 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

中。(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 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图片提供) 第二课时 给植物分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自然辩证法--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 1 “李约瑟难题”之问及研究意义 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技史》中提出注明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朋友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牛顿这样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呢······为什么中世纪中国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着了先机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关于中国文明中是否曾出现过作用巨大的“科学技术”,又或者中国是否曾在某一阶段在科学技术上领先于欧洲,这在学界有着很大争论。这些争论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不在于是否能够提出此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而在与提示我们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李约瑟难题其实包含两个问题:1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中国?2 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发展进程中会整体落后与西方?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求解李约瑟难题过程的实质是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逻辑规律与启示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内外影响因素的问题。 2 政治经济制度影响 科学技术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而这与社会制度也有很大关系。传统观点认为中国与西方的社会发展历程都经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社会形态。我们潜意识里都会认为东西方的封建社会的“社会建制”是相同的。 2.1 经济制度 旧社会中国的农民是自由农民,他们从皇帝那里领到土地维持家用,同时对以皇帝为首的政府提供赋税,并受统一的法律制约和保护;中央政府从农民那里

取得赋税来维持军队,而军队的士兵也来自农民。这样中央政府有很大的权利、很大的力量建立强大军队,可以随时铲除任何挑战中央集权的豪强,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局势,是高度中央集权形式。在这样的土地制度下,小农经济使得人们能够自给自足,拥有土地便可维持生活所需,所以贵族阶级甚至全社会都对土地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占有欲,从而便产生了强烈的重农轻商,对经商致富以鄙夷的态度,于是,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受到了限制,生产力上也没有对科学有进一步的要求。 欧洲土地制度非常不同。在欧洲封建的制度是庄园制。贵族名义上是从国王那里领到土地,但贵族是庄园土地的真正拥有者,于是贵族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农奴靠耕作他们领土的土地而养家糊口,国王在把土地封给贵族的同时,贵族需要提供一定的军备和粮食,国王的资源来自贵族,于是国王不具备压制贵族的能力。中世纪的庄园制:贵族拥有土地、农奴为领主劳动以谋生存,这呈现出两头弱、中间强的局势。于是,中间阶层的贵族拥有更多的势力和自由,贵族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利益,变得更为强大,对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科技有更强烈的欲望。直到中世纪的默契,即开始商业革命、工业革命时,很多领主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就把土地用于养羊,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过程。 2.2 政治制度 贵族阶层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的社会建制决定统治阶层的权力依靠于贵族的支持,所以贵族会比较长时间的保持自己的贵族身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和研究自然科学问题。没落贵族为了追求社会地位提高,要求思想的解放和探索精神。而中国的封建社会里,贵族靠在朝廷垄断高级职位,以此作为他们世代冠冕的保障。他们的身份依赖于王族的庇护,一旦这个特权和庇护失去,贵族拥有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于是,中国的读书人便以“学优则仕”的准则来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我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著名的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即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时,一定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直到21世纪的现在还在吸引着无数学者进行深远广泛而又充满争议的思考和讨论。 李约瑟的一生无疑是十分传奇的,他的一生与中国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李约瑟,作为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创立了科技汉学新流派,打通了古今中西以及科学与人文的壁垒,堪称天下达人。回顾他的一生,你会感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最好融合其实是体现在人的身上。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34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10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他发现从西汉到南宋千余年间,中国是地球上经济最繁荣、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李约瑟的工作是非常卓著的,他所发现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忘记的历史。他认为丝绸之路上传播的不只是丝绸、陶瓷、茶叶等物品,还有科学技术。李约瑟一口气列举了26项,除了众所周知的火药、指南针、造纸与印刷术四大发明,还包括被我们所忽略的水车、石碾、水力冶金鼓风机、活塞风箱、缫丝机、独轮车。而同一时期由西向东传播的重要技术,李约瑟只提到了四项: 螺丝钉、液体压力唧筒、曲轴、发条装置。从公元一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沿丝绸之路一直在从东向西传播。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样一条由东向西的技术与文化传播之路,有可能也就没有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包括工业革命。只是到了近代,欧洲开始领先世界,而那时丝绸之路已逐渐荒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李约瑟之谜描述了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一方面,直到明代和清代,新技术不乏出现,另一方面,历史上如此多的优秀技术,竟然一直缺乏科学理论化的概括,直至落后于西方国家科技的发展,被其他国家侵略。 要解释李约瑟之谜,首先要考虑一下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并将我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之进行比较。 6.1 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 考察欧洲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个很重要的社会背景: (1)农业发展一直比较落后((美)詹姆斯.W.汤普逊,商务印书馆,1996年),只有依靠手工业,以贸易的方式获得生活必需品。于是出现了三个很重要的阶层:商人、资本家和工人。生产或者经营的目的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换而不是为了自给自足。 (2)与此相对应的政治体制也必然是民主体制,因为没有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可以完全控制国际市场。实际上,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民主政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农业发展落后,经济来源主要依赖航海业和商业的缘故(见亚里士多德“雅典政体”)。 (3)民主政治体制对于社会成员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和道德标准,工业革命前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黑暗的中世纪)虽然也试图压制新的科学理论的出现,但是当资本家、工人和商人的经济利益的发展受到这种政治体制的阻碍而无法进一步提高时,矛盾的激化将必然导致新科技的产生和相应的政治变革。 所以可以这样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并且由于自然禀赋的限制(耕地面积、气候条件等),一直难以得到提高。这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展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当这三个重要的非农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在科学技术和理论方面有较大突破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时,就必然地出现了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非农业科学技术。 与此相对应,我国古代的资源禀赋特别适合农业生产,农民为了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在农业技术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结果: (i)农业的发达,使得农民可以实现自给自足,这就是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 (ii)与自然经济最适合的政治体制莫过于中央集权制(已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对于帝王而言,整个国家都是他自己的;实际上,帝王就是一个最大的地主。 (iii) 作为社会的统治者,所有的地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需要民众“本分受法”,而对于民众而言,只要有一小块地,就能够生存,所以对他们来说,只要有一点农田,“本分受法”的风险最小。于是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国的圣经,而以服从为特点的“三纲五常”就成为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iv)这种情况下,新的科学理论的创新就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极限,只要还有提高的余地(满足自给自足的余地),(i),(ii) 和(iii) 的关系就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很难被打破。历次改朝换代的原因是土地的分配,而每个朝代初期的兴盛也是由于土地的分配,这些政权更替的过程,也就是利用土地分配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正如林先生文中指出的,我国古代的人地比率并非总是在减少,而是17世纪中叶比11世纪有所增加,也说明了古人为了缓解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压力而扩大耕地面积的努力。 (i),(ii)和(iii)构成的稳定的“三角形”也说明,在14世纪,中国的市场发育和生产率水平虽然已经较高,但是应该注意到当时还是以农为本。无论是商人还是手工业者,他们经商和经营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购买土地。只要有了足够的土地,他们就会舒适地当起地主,因为地主的休闲显然要多于其他工作(经商和搞手工业)。社会上当时流行的观点是把那些典卖自家土地的人称为“败家子”。 (v)所以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是:只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最高水平(可称之为“李约瑟瓶颈”,是指在能够满足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的最高水平。)不被打破,由此产生的稳定的“三角形”就很难被打破,从而使科学技术的根本性创新成为梦想。中国清朝末年,由于政治的腐败、人口的剧增,这个瓶颈就要被打破,但是太晚了,西方人的侵略开始了。 6.2 结论和政策建议 虽然中国早已结束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实际上,中国人以前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只注重提高产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自给自足思想的影响,当然,60年代的自然灾害对决策者心理的影响也不可否认。但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业生产已经逐渐能够满足口粮消费并且出现了剩余,在需求渐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口粮得到满足的农户收入的增长慢了下来,所以决策层提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这是一个好的趋势。 笔者认为,为了保证中国农业的发展,同时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以下几点都是应该考虑的: (1)改变对粮食安全概念的理解,从只注重农产品的产量转向口粮安全。国内有些经济学家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政策建议(黄季焜,1996)。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民应该更加注意国内和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市场行情,根据市场需求相应地调整种植业结构。 (2)高层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最近几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民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更为民主的政治体制,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环境。 (3)加强文化道德建设,提倡求实和创新应该成为“以德治国”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用邓小平理论的一个词概括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意味着求实,求是意味着追求真理的创新过程。这是整个科学发展历史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