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二、

有()有()

三、给涂上颜色。

四、给涂上颜色。

五、给△涂上颜色。

六、给○涂上颜色。

七、想一想,数一数。

下图中有()个三角形。

八、

九、计算。

如果△=2,○=3,□=5,那么

□+○+△=()△+○-□=()

△+△-○=()□+□-□=()十、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个长方形

十一、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个正方形

十二、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个三角形

有( )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长方体有()个正方体

有()个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圆柱,有()个长方体,有()个圆柱,有()个球。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 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 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 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8《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分类、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从实物抽象 到抽象,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 难点: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积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min) 1.分一分,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分在一类。 师:小朋友们,村长给姐姐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她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姐姐想让你们帮帮她的忙,你们可以吗? (PPT上出示文具盒、水瓶、书本、足球、骰子、可乐罐等立体图形) 师:我们先来看文具盒,你们发现了什么物品和文具盒形状相同吗? 生:纸巾盒、肥皂盒…… 师:同学们真厉害,那哪个是和魔方形状相同呢? 生:墨水盒、骰子…… 师:剩下的这些物品还能进行分类吗? 生:能!水杯、可乐瓶、茶叶罐是一类。足球、乒乓球是一类。

师: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确,让我们一起鼓励一下自己。 生:棒棒棒,我真棒。 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27min) 1.说一说(10min) 学生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并简单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教师总结,出示一般模型,揭示其名称。并让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相同的物体。教师PPT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师:我们帮姐姐完成了村长布置的任务。那老师现在想让你们帮老师一个忙,你们可以吗? 生:可以!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之间一起说一说。 PPT上演示从实际物品抽象为一般模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画法,再给出图形名称。 师:老师觉得这两个物体是一样的啊(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什么它们的名字不同呢?有聪明的小朋友帮老师解开这个疑惑吗? 生: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一样的,长方体则不是。 师: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这都被你发现了,真厉害! 2.玩一玩(3min) 在玩一玩的活动中巩固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圆柱、球易滚动,球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 师:翻开35页,看做一做里面的四位小朋友在做些什么,你们学着他们的样子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这些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圆柱和球比较容易滚动,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桌子上推着比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7?91页,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拼搭、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在拼、搭、摸、滚、说等活动中,掌握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征,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知道每种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教具、学具准备: 1、 6 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实物。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学具模型。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拼一拼、搭一搭,初步感知每种图形的不同 1 、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搭过积木吗?你们用积木搭过什么作品?今天老师这儿有一些用特殊的积木搭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拼搭的作品,一起欣赏。) 你们想不想也用面前的这些物体来拼一拼,搭一搭?

2、学生拼搭作品 在拼搭之前请同学们先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并给它取个名字,看一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问题,拼搭完要马上坐好,比比哪个小组拼搭的又快又好,比比谁的手儿巧。(板书课题:谁的手儿巧)听清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交流、拼搭) 3、小组展示作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噢,都想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我们先从一组开始吧,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搭的是什么?(学生分组介绍) 4、学生评价作品 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那你们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学生评价) 5、说发现 同学们真了不起,简直就是小设计师。老师想采访一下我们的小设计师,在拼搭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从搭积木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二、分类起名,揭示课题 1、分一分 我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这么多物体,很乱、很不整齐,现在请同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已有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深入直观认识平面图 形,体会这些图形间的关系。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折和拼感受图形间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说一说这些物体的面是哪些你认识的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和长方形。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2、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天花乱坠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南洲小学梁敏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7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而本节课所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书写格式也比较规范整洁。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是先让学生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另外,由于本班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说数学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设计中,我通过板书提示及小组合作归纳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表述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今后能够学会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这一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笔算45×12=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1、分位相乘;2、数位对齐;3、合并相加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铺垫。)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145 ×12= (板书:145×12= ) 师:观察比较45×12和145 ×12两道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智慧之星爷爷,他夸了你们在学校的表现好,还让我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之星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之星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物体特点说出来。 二、操作感知 1.摸一摸,感知特点。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物体放在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说特点,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想的?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有四四方方的;直直的,像柱子;有的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分一分,说说特点。

同桌说说,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药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 :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三角(实用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 文本) 课题:三角形圆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机器人图图的带领下来到了图形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图形国里到底有什么宝藏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图图去游览图形国.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三角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的? (2)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三角板、七巧板,问: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画三角形),问:这叫什么形?(板书三角形)(3)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生在前,学生分三组用三种不同长度的小棒)摆后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从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备课教案

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写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35页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 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吗?想玩吗?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吧。老师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放好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来分类?分成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特点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这一组的分法来学习。(出示按形状分的图形)(认识图形)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来 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6个面一样大) 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练一练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随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认识图形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五.教学观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六.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生:答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我们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种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一)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通过几次试讲和修改,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三、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参加听课和听评课,请经验丰富教师听课和评课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反思得失,不断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分析教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课题研究,发展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备课

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34——35页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1:“贝贝”收集的物品。 师:说一说,你都收集到了哪些物品?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仔细观察,分一分。 课件2: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请小朋友分组来分一分。 师:我们来看看贝贝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2、结合实际,找一找 师:(1)、你带的哪些物品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每种形状的物品是什么样的? 3、动手操作:(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长方体:四四方方6个平平的面,大小都一样,不能滚动; 正方体:6个平平的面,对着的面一样,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平平的圆形,躺在地上可以滚; 球:圆圆的,可以自由滚动。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学生举例说明。 四、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连一连(课本37页练习八第一题) (2)数一数(课本37页练习八第二题) (3)猜一猜(课本37页练习八第三题) (4)填一填 ①、从左起,第()个是球,第()个和第()个是正方 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