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截止2011年)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截止2011年)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截止2011年)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截止2011年)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百分之三,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百分之十六。而酒后驾车为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罪魁之一。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200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6万人。

2001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事故共造成10.6万人死亡,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注:每5分钟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来源:中国新闻社)

200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9万人

2002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10.9万人死亡、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4万人

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去年,在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道路增加4.6万公里的情况下,全国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其中“非典”期间事故下降明显。(来源:京华时报)

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4万人

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004年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7.4%和90.6%。(来源:新华网)

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8738人

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来源:新华社)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万车死亡率为6.2。

2007年上半年

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9万起,造成3.7万人死亡、18.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4亿元。超速行驶仍是机动车肇事的主要原因。

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

由于奥运期间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攻坚战,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同比下降10%。

2009年,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通报,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其中,酒后驾驶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降幅明显。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同比减少5起。全国万车死亡率为3.6,同比减少0.7。(来源:中新网)

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2011年,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其中营运客货车辆肇事50296起,占23.9%,造成20648人死亡,占33.1%。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27起,造成451人死亡,其中营运客货车肇事的事故23起,造成390人死亡,分别占85.1%和86.5%。

中国网1月30日讯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2012年,我国汽车市场实现平稳增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出口高速增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汽车产销量双超1900万辆,产销量世界第一

2012年,我国汽车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累计产销超过190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927.18万辆,同比增长4.6%,销售汽车1930.64万辆,同比增长4.3%,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1年分别提高了3.8和1.8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产销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和7.1%;商用车产销374.81万辆和381.1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7%和5.5%。(见附图1-3)

2012年12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78.49和180.9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和7.1%。其中乘用车产量144.23万辆,同比增长5.7%,销量146.29万辆,同比增长6.8%;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4.26万辆和34.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和8.2%。

2012年1~4季度,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89%、10.03%、3.78%和6.91%。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平稳发展

2012年,在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及节约能源、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逐步回升。2012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全年共销售1040.50万辆,同比增长5.7%;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67.2%,较2011年下降0.8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市场的53.9%,较2011年增长0.7个百分点。(见附图4)

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201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48.50万辆,同比增长6.1%,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1.9%,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304.96万辆,同比增长3.5%,占轿车市场的28.4 %,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较排名第二的德系车高出5个百分点。(见附图5)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了《乘用车企业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从2012年开始,乘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管理将延伸到进口汽车,国产、进口汽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考核体系已基本建立。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全新设计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2012年,有25个项目已列入本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支持项目名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2012年,乘用车第四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2016年~2020年)、轻型汽车第二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全面启动;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完成报批稿。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电动汽车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明确电动汽车标准体

系建设重点。截至2012年底,累计发布60多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涉及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安全、能耗消耗量测量、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领域。电动汽车标准法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启动了电动汽车安全、环保等全球技术法规共同研究制定工作。

节能汽车推广政策成效显著

2012年,节能汽车推广政策、节约能源与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政策的实施,积极地引导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消费,促使汽车企业把发展立足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极大地推动了汽车行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汽车产品升级换代提速,节能车型快速发展,产量逐月攀升。

列入第七、八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的198个车型共生产230多万辆。节能汽车推广专项核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展了全国性的汽车燃料消耗量专项核查行动,在市场抽取了65辆样车进行油耗检测,节能汽车推广专项核查检测结果进行了公示。

2012年1月1日,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车船税优惠政策开始实施。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了两批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两批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车型目录,共346个车型、150多万辆节能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可享受车船税优惠政策。

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深入推进

2012年,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深入推进,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将从25个示范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

2012年,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628款车型共生产2.48万辆,产量同比增长94%,其中乘用车1.47万辆,商用车1万多辆;纯电动汽车1.33万辆,常规混合动力汽车1.0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000多辆。

经济效益实现较快增长

据行业快报统计,2012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2012年,17家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3%;累计实现主营业收入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利税总额3916.85亿元,同比增长0.6%。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2年,5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超过100万,其中上汽销量突破400万辆,达到446.14万辆,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分别达到307.85万辆、264.59万辆、195.64万辆和169.11万辆。上述5家企业(集团)2012年共销售汽车1383.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1.7%,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见附图6)

我国汽车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1686.28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3%,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汽车出口市场快速发展

2012年,我国汽车整车累计出口105.61万辆,同比增长29.7%,比上年同期增加24.18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乘用车出口66.12万辆,同比增长38.9%;商用车出口39.49万辆,同比增长16.8%。1~11月,汽车整车累计进口105.43万辆,同比增长13.1%。

2012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400.75亿美元,同比增长8.0%。其中,进口金额722.5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出口金额678.19亿美元,同比增长8.6%。

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今天(11日)下午公布2012全年汽车产销数据,并分析当前汽车产销形势。

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数据,2012年我国生产了汽车1927.18万辆,同比增长了4.63%,销售了1930.64万辆,同比增长了4.33%,应该说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是再次突破记录,蝉联世界第一。来看一下中国品牌的汽车,中国品牌的汽车不论是乘用车的销售还是轿车的销售都有所增长,但是市场份额都是不太好,有点下降。比如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38个百分点,轿车的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72个百分点。来看一下企业的排名,2012年销量排名前五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北京现代和东风日产,同时中汽协预计了今年汽车销量会达到2065万辆应该说是突破2000万辆了,销量增速可能达到7%,同时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也分析了今年影响汽车销量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师建华:汽车的刚性需求依然是强劲的,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汽车消费迅速扩张的阶段,一线城市汽车刚性需求依然存在,而广大的二三线市场城市和乡村还存在着巨大的刚性需求。虽然我们的民营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一亿辆,但是中

国人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仍然是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因此,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今年影响汽车市场的还会有几个方面的不利因素,环境、交通、能源等问题会制约汽车工业发展,面对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一些城市管理者用简单的、临时的、限制的办法来代替科学的、长期的、疏导的办法来解决,仅仅采取限购、限牌、限行等简单化的非科学发展观的管理措施会抑制汽车消费的需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将对汽车出口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第二章自然环境

芜湖县地质构造为两个隆起带夹一断陷盆地。境内水网密布,有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大水系共25条干支流。地形除九连山和白马山以及行廊山和荆山属低山外,余为台地和冲积型平圩区。东南部为皖南山区向北延伸的岗丘区,西北部为长江下游冲积型平原,形成以平圩区为主的地貌特征,海拔7米至13米。土壤复杂多样,共有7个土纲79个土种。气候受亚热带湿润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空气湿润,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均降雨量1257.6毫米,地表和地下水较为丰富。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1860.6小时,年均气温16.3℃,无霜期241天,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森林植被属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黄鼠狼、刺猬、兔子等7种;岗丘区还有豺狗、狼、狐狸等7种。常见的鸟类有20种;鱼类27种及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动物等多种。自然灾害常见的有水、旱、风、雹、雪、虫及轻度地震等。

第一节地质

一地层

县境大地构造属于下扬子台褶皱带中、新代断陷红色盆地。自震旦纪至三叠纪早期,处于浅海或海滨环境,接受大量海相沉积物。至三叠纪中期,因受印支大陆块运动的影响,地壳抬升,海域上升成陆地,海浸结束。

地层自老至新发育为:志留系,含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上统茅山组;泥盆系,含上统五通组;石炭系,含下统高骊山组、中统黄龙组、上统船山组;二叠系,含下统栖霞组和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和大隆组;三叠系,含下统殷坑组和龙山组、中统扁担山组;侏罗系,含中下统象山群、上统中分村组;白垩系,含上统宣南组;第三系,含下统双塔群、上统章家渡组;第四系,含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冲积层。

二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为两个隆起带夹一断陷盆地。东部为行廊山至九连山隆起带,西部为白马山至火龙岗隆起带,中部为红色砂岩盆地。

行廊山至九连山隆起带,呈北东40度左右方向展布延伸,分西南、东北不连续的两段。西南段为行廊山,由于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两组断裂构造的影响,形成耸立于青弋江东岸的丘陵。东北段为九连山,为北东向复式低缓隆起带,由九连山至兰山、马鞍山至过龙山、脚脉山等组成。地质构造属背斜带,走向约北东40度左右,倾向南东,倾角40度至20度。核部为志留系,两翼由老到新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物质组成。白马山至火龙岗隆起带,由铜陵、繁昌延伸至芜湖县石臽、白马山、火龙岗、荆山,展布方向为北东40度左右。由于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多次强烈的作用,致使该隆起带小型褶皱构造极为发育。小型褶皱有短轴背斜、短轴向斜等。断裂构造有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4组。这些小型褶皱及多方向、多级断裂构造,遍及整条隆起带,导致该带支离破碎及孤山残丘的形成。红色断陷盆地,属北东向宣南盆地东北部分,在盆地中堆积3个地质时代陆相红色砂岩层。晚白垩纪时期,盆地断裂凹陷强烈,堆积厚大的宣南组红色沙砾地层;早第三纪,断陷盆地继续沉降,又普遍堆积第三系双塔群红色沙砾岩地层;晚第三纪,断陷盆地只沿主干断裂带及芜湖县北部箕状槽盆的箕口下沉,堆积第三系上统章家渡组松散的红色沙砾岩层。

第二节地貌

一地貌类型

芜湖县地处长江及其支流青弋江、水阳江和漳河交会处,境内水网密布,除与宣城市宣州区接壤的行廊山属低山外,余以冲积平原和台地构成地貌主体,丘陵和残丘散落在平原和台地上。平原分为圩区、水网圩区、洼地、河谷和湖成5种类型。圩区平原以清水镇域为代表,由河流冲积物组成。水网圩区平原以两江一河沿线的咸保、六郎、方村、陶辛、保沙、红杨、西河、白马和石臽等乡镇为主,由河流交互冲积而成。洼地平原在荆山河以西、卡子口至龙伏山以东、青弋江以南和漳河西北地区,组成物质以冲积亚黏土和亚沙土为主。河谷平原以青弋江支流伸入剥蚀台地,经流水冲刷和堆积而成,有红杨镇的护国、长桥和西边涝,三元镇的许村和新丰镇的晏公庙、吊桥等,由砾石砂质物组成低河漫滩和由细粉沙及亚沙土组成高河漫滩。湖成平原在横岗镇境内,是丹阳湖湖滨平原的南延部分,由湖滩地和湖成低阶地组成,后又加积河流堆积,组成物质以亚黏土和亚沙土为主。台地分为冲积和剥蚀两种类型。冲积台地位于县域东部,东至东门渡,南达九连山麓,西到县城湾沚镇,北延至横岗桥。原为河流阶地,经轻度下切,内部冲沟发育成起伏不平状态。组成物质下层为网纹红土砾石层,上层覆有下蜀黄土,在剥蚀作用显著的台面,网纹红土直接出露地表,其上发育的土壤层,地质黏重,有机质含量低。剥蚀台地小片分布于县境东南的三元、红杨、和平等乡镇与宣州区交界处,以及西部的火龙岗、石臽镇和白马乡境内,由红色砂岩、凝灰岩、砂岩、页岩等组成,经长期流水剥蚀切割而成,顶部较平坦,台顶、台坡发育的土壤瘠薄,水土流失较严重。

丘陵分为高丘、低丘、残丘和低山4种类型。境内九连山、马鞍山和白马山属高丘类型,前两山由砂岩、页岩和粉砂质页岩组成,白马山由石灰岩组成,均呈北东向展布。以九连山最长达4公里,最高峰199.3米;马鞍山双峰状似马鞍,最高峰140米;白马山不及九连山绵长,但宽度有1公里。白马山北坡和九连山西北坡比较陡峻,且岩石裸露。境内锣鼓山、兰山属低丘类型,由砂岩、页岩、火成岩组成,丘体切割破碎,顶部平缓,丘麓有坡积和洪积物组成丘前平台。大荆山、胡山、蒋家山属残丘类型,为散落在平原地区的蚀余残丘,互不相连,由抗风化剥蚀作用较强的石灰岩组成,顶部呈浑圆状,基岩多呈裸露状态。行廊山属低山类型,为黄山余脉,山体近似方块状,东西略长,山地呈东西向展布。东、西两主峰遥相对峙,西峰海拔3014米,东峰250米左右。脊部比较宽缓,山麓接受坡积、洪积形成宽约50米至80米的山前平台。

二地貌成因

县境东南与宣州区接壤,西南、西北与南陵县、繁昌县和芜湖市相连,在地质构造上都属轻度断块隆起带,中间绝大部分地区为断陷带。隆起区以低山、丘陵和剥蚀台地为主要地貌特征,断陷带以平原和冲积台地为主要地貌特征。由于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承袭老构造运动的特征,原来的隆起带仍表现为轻度上升,形成低山和丘岗。在上升过程中,呈间歇性特点,形成的低山和丘岗多为复式坡形,丘前和山前上升停顿都形成平台。下隆地带不仅河湖发育,而且经其沉积,形成广阔的平原和冲积台地。由于运动性质的分异,下降过程中各地幅度不等,故而形成洼地平原、圩区平原和水网圩区平原等。有的下降区发生逆向运动,在地面下降后又发生轻微抬升,使冲积台地被切割成起伏不平的状态。芜湖县地处温润季风气候带,外力作用以流水为主,山、丘、台地被流水切割发育成众多的溪流和沟谷。平原地区组成物疏松,也易发育河流,如两江一河均为长江的一级支流,从南而北穿越县境,组成密如蛛网的水系。在沿河、湖地带堆积作用极盛,补偿下降的结果,发育成以平原为主的地貌特征。

第三节气候物候

一气候要素

气压1990年平均气压为10140百帕,2003年平均气压为10139百帕。一年之中冬季气压偏高,1月平均气压1024.2百帕;夏季气压偏低,7月平均气压10017百帕。一日中最高气压常出现在9时至10时,最低气压常出现在15时至16时。气温1990年平均气温16.4℃,2003年平均气温167℃。最低年15.4℃(1993),最高年17.1℃(2002)。最冷1月平均气温3.5℃,最热7月平均气温28.5℃,平均年较差25.0℃。日最低气温≤0℃,日数年平均278天,最多35天(1992),最少22天(1995);日最高气温≥35℃,日数年平均21.6天,最多43天(1994);最少仅9天(1999)。1991年12月29日极端最低气温-11.7℃,为芜湖县有记录以来的次低值。2003年8月2日极端最高气温40.3℃,为芜湖县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春、秋两季气温升降幅度大。春季气温由3月的99℃升至5月的21.3℃,升幅达11.4℃;秋季气温由9月的23.5℃降至11月的11.4℃,降幅达12.1℃;冬、夏两季气温变化则远小于春、秋,变幅都在4℃以下。气温的月变化随季节的不同而改变。冬季1月,日最低气温出现在7时前后,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5时前后;夏季7月,日最低气温出现在5时前后,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前后。

地温1990年平均地温(地表温度)18.2℃,2003年平均地温(地表温度18.8℃。最冷1月,平均地温4.1℃,最热7月,平均地温32.9℃。1991年12月29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18.2℃,为芜湖县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2001年7月3日地面极端最高温度67.7℃。

辐射、日照、云量1990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13.7千卡,日照时数19822小时。2003年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050千卡,日照时数17109小时。一年中,日照时数7月最多,年均为2184小时,最多为306.1小时(1990-07);

1月最少,年均为1173小时,最少为658小时(1994-12)。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20153小时(1992),最少17096小时(1996),年际差305.7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2。年平均总云量度61成,低云量37成。春季云量偏多,秋、冬季偏少。

蒸发1990年蒸发量1616.0毫米,2003年蒸发量902.3毫米。最多年份为17275毫米,最少年份为899.1毫米。蒸发量7月最大,月平均为2152毫米;1月最小,月平均仅40.8毫米。

风最大平均风速每秒3.2米(1990),最小平均风速每秒4米(2002),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每秒187米(1991-09-04);瞬时最大风速每秒28.3米(1998-07-02)。2003年平均风速每秒2.8米。大风多出现在春季2月至4月和夏季7月至8月。全年盛行东北到东风,风向频率平均在12%以上。

初、终霜日1990年初霜日为11月10日,终霜日为4月1日;2003年初霜日为11月4日,终霜日为3月22日。年平均初霜日为11月4日,年平均终霜日为3月16日。初、终霜日年际变化大。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991年10月28日,最晚出现在12月4日(1994、1998);终霜日最早出现在1999年3月1日,最晚出现在1993年4月5日。1990年至2003年,平均无霜期241天。

降雪与积雪1990年降雪初日在12月19日,降雪终日在3月1日;2003年降雪初日在12月25日,降雪终日在1月18日。年平均降雪初日在12月22日,年平均降雪终日在3月2日,累年平均降雪日数8.6天。降雪的初、终日期及降雪日数的年际间变化较大。年最多降雪日数为15天(1995~1996),年最少降雪日数为2天(2001~2002)。

年最多积雪日数为11天(1995~1996),年最少积雪日数为1天(1998~1999)。

1996年1月15日至25日总降雪量为57.1毫米,雪深达14厘米。1990年至2003年,平均积雪日数5天至8天。

各选点温初终日0℃初日在2月13日,终日在12月14日,保证率80%;初终日间距持续天数315天,是农业耕作期。5℃初日在3月10日,终日在11月29日,持续265天,是农作物生长期。10℃初日在4月3日,是早稻播种最低临界温度,终日在11月10日,持续222天。15℃初日在5月4日,终日在10月20日,持续170天,是水稻生长成熟期。20℃初日在5月24日,终日在9月29日,持续123天。23℃初日在6月26日,终日在9月6日,持续73天。

活动积温一年内大于或等于3℃的活动积温5697℃,保证率80%,对一年两熟

制作物所需活动积温供大于需;一年三熟制作物所需活动积温略为不足。如遇寒露风来得早,双季晚稻受影响较大;两年大于或等于3℃的活动积温10900℃,保证率80%。两年五熟制作物所需活动积温较为充足。

二降水量

各年降水量之间差异很大。1990年全年降水量1088.4毫米。1991年5月至7月,县内先后发生多次暴雨(日雨量50毫米~99.9毫米)、大暴雨(日雨量100毫米~200毫米),降水量826.4毫米。仅6月16日至7月9日,就连降3次大暴雨,降水量596毫米。1992年3月13日至28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6天,降水量252.3毫米。1994年6月至8月,县内降水量181.5毫米,为正常年份同期平均值的三分之一。当年降水量仅为834.8毫米,造成最为严重的春、夏、秋三季连旱。1999年6月16日,一日降水量1347毫米;6月22日至7月1日,最大连续过程降水量453.6毫米;整个6月内连降5场暴雨和2场大暴雨,降水量800.1毫米。当年降水量1826.7毫米,造成特大洪涝灾害。2000年6月1日至8月7日,降水量208.3毫米(历史同期降水量330.8毫米),而同期蒸发量481.5毫米,为芜湖县严重的伏秋旱年份之一。2003年降水量1235.5毫米。1990年至2003年,年平均降水量12576毫米,平均雨日133天。一年中,春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30%,夏季占41%,秋、冬两季仅占29%。月平均最多、最少降水量和一日最大降水量。

三农作物与气候

水稻与气候各年4月4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2℃的保证率66%。此时冷暖多变,连阴雨日几率达40%。4月下旬气温可达15℃以上,保证率90%以上。清明前后播种的秧苗5月上旬为“满月秧”,正好移栽。县域东南部丘岗区冲田气候回升略早。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早稻扬花期,此时气温均在20℃以上,较为适宜。7月中旬气温有时大于35℃,且低湿,约三年一遇,此时对水稻扬花授粉极为不利。双季晚稻安全齐穗期,籼型杂交双晚稻在9月10日以前,籼稻在9月15日左右,粳稻在9月25日以前。若有推后,有“寒露风”威胁。油菜与气候油菜前茬一般为双晚稻,让茬时间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气温基本稳定在20℃至12℃内,雨量在20毫米左右,适宜油菜播种育苗。

3月上旬平均气温7.3中旬9.2,下旬10.8℃,适宜油菜开花。进入4月份雨水偏多,且有连阴雨,影响开花授粉结荚。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连阴雨较多,大约十年七遇,使油菜出现恋青迟熟。5月上旬和下旬,有少数年份气温超过25℃,出现高温逼熟。正常年景,即能满足油菜需要。

小麦与气候小麦前茬一般为中稻或早双晚,播种期为10月下旬(霜降),气温适宜。但时有秋旱或阴雨天。谷雨后气候不稳定,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连阴雨几率在55%以上,冷暖多变,对小麦抽穗扬花不利。5月下旬至6月初,是梅雨前的少雨阶段,对小麦灌浆有利,有时有“干热风”袭击。

山芋与气候5月上旬至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一般在19℃至25℃,10厘米地温为22℃至27℃,适宜春山芋栽插。此后生长期气温为24℃至29.1℃,10厘米地温为27℃至30℃左右,若不遇大旱,能正常生长和结薯并获得丰收。

茶叶与气候3月底气温回升可达10℃左右,茶树萌动,叶尖开始生长。4月中旬气温在10至20℃,此时雨水滋润,风和日丽,叶片生长迅速。故芜湖县茶叶上市略早于泾县和黄山(太平)山区。

四物候

初春自每年的2月4日至16日,计13天。是冬季进入春季的过渡时期,大地回春,温度逐渐回升,日均气温由3℃升至5℃,植物普遍抽青萌动。榆、柏、垂柳、牡丹芽苞逐渐膨大,野菊、芍药地下芽开始出土。猫始叫春。春雷偶响。

仲春自每年的2月17日至3月24日,计36天。气温稳定上升,日均气温由5℃升至10℃,万物苏醒。榆、柏、迎春、贴杆海棠、枫杨等次第开花,女贞等开始展叶。青蛙始鸣,家燕始见,蛇出洞。季春自每年的3月25日至5月14日,计51天。日均气温由10℃升到19℃,大部分植物进入花叶生长期。前期垂柳现花,序展新叶,梨花白、桃花红、菜花黄;后期植物发育旺盛,刺槐、臭椿、香椿、苦楝、梧桐等展叶盛期,马尾松、枫松、杨、泡桐、牡丹等进入盛花期,枣树发芽,柳絮飞扬,小麦抽穗扬花。杜鹃始鸣,蛙声不绝,蜂忙采蜜。

初夏自每年的5月15日至6月5日,计22天。日均气温由19℃升至24℃,刺槐盛花,楝、樟始花,夹竹桃、枣、合欢花争芳斗艳,黄檀现蕾。蟋蟀始鸣,蝉初鸣。

仲夏自每年的6月6日至29日,计24天。日均气温由24℃升至27℃,女贞、乌桕、紫薇等进入花期。萤火虫飞。

季夏自每年的6月30日至10月2日,计95天。日均气温由27℃升至最高点,再回降至19℃,国槐始花,臭椿、刺槐、枫杨、梧桐结籽,枣子成熟。杜鹃终鸣绝见。初秋自每年的10月3日至24日,计22天。日均气温由19℃降至16℃,野菊始花,大多数落叶乔木叶片开始变色,相继脱落。合欢始落叶,牡丹叶落尽,芍药变枯黄,侧柏果开裂。枣树落叶,桂花飘香。青蛙终鸣。

仲秋自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9日,计16天。日均气温由16℃降至13℃,芍药全枯黄,悬铃木、木槿、泡桐、垂柳始落叶,枣、楝叶落尽,女贞果成熟,臭椿果落尽,野菊花盛开,枫香、乌桕叶变红。家燕南飞,蟋蟀终鸣,蜜蜂绝见。

季秋自每年的11月10日至21日,计12天。日均气温由13℃降至10℃,臭椿、合欢、核桃、槐、桃、黄檀等树叶落尽,绿头鸭(野鸭)飞入县境水域栖息,鸿雁、丹顶鹤(仙鹤)、灰鹤等候鸟均由北方飞入长江流域广大田野或低洼湖沼越冬。

初冬自每年的11月22日至12月23日,计32天。日均气温由10℃降至5℃,侧柏果落尽,野菊花始枯黄,泡桐、木槿、梧桐、悬铃木、榆、枫杨等树叶落尽,植物进入休眠期。蛇、蛙等动物入洞蛰伏冬眠。

隆冬自每年的12月24日至次年2月3日,计42天。日均气温由上年的5℃降至

最低点,至次年再回升到3℃。野菊花枯黄,垂柳叶落尽,树木凋零,夜间有霜或冰冻。

第四节水文

一地表水

芜湖县有青弋江、水阳江和漳河3大水系流经境内汇入长江。以青弋江为主,有大小干支河流25条,河道总长3596公里。全县共有池塘4672口,小湖泊83个,沟渠1532条。地表降水和过境水均以每年的5月至7月份最多。青弋江是芜湖县过境水量最大的河流,1990年至2003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0.7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08.4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21.5亿立方米。地表水中的过境水占90%。县境有大小圩口48个,其中5000亩以上大圩16个,在册千亩以上26个。这些圩口均有沟渠湖港能蓄地表降水。麻凤圩内的火龙岗镇有2200亩的黑沙湖、2040亩的南塘湖和227亩的殷村湖,同圩的石臽镇有鸭蛋湖;横岗镇的联建圩有周村湖;湾沚镇有东湖和南湖;丘岗区有众多的山塘和小型水库,均可蓄水。全县水面25.9万亩。县境降水径流地表水只占全县地表水的10%。

二地下水

地下水分为3种类型:壤中水、潜水和裂隙水。前两种埋藏于第四纪地层中,后者见于基岩中。境内有3个地下水区域段带。县域西部孤山残丘隆起带地下水,分布在石臽镇境内的残丘富水区段、火龙岗镇境内的道泥山至木匠山富水区段和荆山镇境内的富水区段。县域东南部九连山北东向隆起带地下水,分布在脚脉山至长山涝北东向含水带、惦店至宋家坦北东向富水带和许村至万村北东向富水带。县内有青弋江、荆山河、赵家河、水阳江、漳河等25条河流带,不同程度的发育有古河床、古河漫滩及近代河床冲积带和冲积平原,蕴蓄着

丰富的地下水。

第五节土壤植被

一土壤

土壤有红壤土,黄棕壤土,红色土,黑灰色土,紫色土,铁铝质石质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红壤土广泛分布于东南部的丘岗和西北部的白马山周围。黄棕壤土散落分布在红壤土区域内,与红壤呈交错出现。红壤和黄棕壤均属地带性土壤,组成物质以第四纪红色黏土为主,局部镶嵌下蜀黄土,土层较厚。红色土、黑灰色土分布于碳酸盐(石灰)岩类地区,主要在白马山地区、荆山镇和三元镇豹山等地,红色和黑灰色土呈复区出现。紫色土呈零星分散于丘岗地区,以火龙岗、荆山、三元、和平乡镇部分地区为主。红色、黑灰色土和紫色土均属非地带性土壤。铁铝质石质土分布于红杨、湾沚和花桥等乡镇高部位岗地,土壤剥蚀严重。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湖滨低洼区,如保沙、花桥、陶辛等乡镇的圩内湖滩地。潮土分布于河流两侧的滩地。水稻土广泛分布于平原圩区及丘岗冲谷地,是芜湖县最主要的土壤类型。沼泽土、潮土和水稻土的成土母质均为河流冲积物,土壤深厚而肥沃。圩心地带的水稻土多为潜育型,土体内往往夹有腐泥层。

二植被

在圩区和丘岗冲谷地,粮油作物以油菜、小麦和水稻两熟或以油菜、早稻和双季晚稻三熟为主,是一年多熟的区域,皆为人工植被。部分平原圩区的乡镇发展果蔬和苗木产业,开展多种经营,茬茬相间,无空闲地表。丘岗地区多种植耐旱的烟叶、棉花等农作物和茶叶、果木等,凡能耕作的地方,皆为绿色。塘埂沟渠边兼有杂草、蓼蒿、蒲草和芦苇。除外河水面外,圩区水面种植菱、莲藕和鸡头菜等。河道两侧滩地在冬春季枯水期亦广植农作物。丘岗区的西河、和平、红杨、三元、新丰、湾沚、赵桥、花桥、横岗和火龙岗等乡镇,以人工栽培的马尾松、黑松、国外松、杉木、香樟、女贞、银杏为主,林下植物群落有茅草、蕨类、灌木丛等约7万亩,形成针叶阔叶混交林。行廊山、过龙山、九连山等低丘次生灌丛、山地石灰岩灌丛和映山红灌丛约9万亩。平原圩区有呈条状、块状或零星分布于河道、沟渠、道路两侧的绿色林带、长江防护林带以及村落四周的落叶阔叶林,树木主要有柳树、杨树、榆树、泡桐、香椿、臭椿、苦楝、刺槐、枫杨、水杉树等,间杂各种果木树和竹类。全县有荒草地5634.9亩。沙地32.9亩。

第六节野生动植物

一野生动物

兽类常见的有黄鼠狼、刺猬、兔子、狗獾、田鼠、蝙蝠、老鼠。丘岗区和低山区少见的有豺狗、狼、狐狸、花面狸、獐子、穿山甲、松鼠。

鸟类常见的有麻雀、黄雀、画眉、山雀、斑鸠、雉(野鸡)、董鸡、猫头鹰、夜鹰、八哥、翠鸟、乌鸦、喜鹊、灰喜鹊、杜鹃(布谷)、燕子、白鹭、绿头鸭、黄鹂、啄木鸟。鱼类常见的原生鱼种有鲤鱼、鳊鱼、鳜鱼(桂鱼)、鲫鱼、乌鱼、鲶鱼、白鲦、%鱼、翘嘴&、&鱼、'(鱼、黄&鱼、塘鳢、泥鳅、刀鳅、黄鳝、白鳝、溪蟹、河蟹、米虾、河虾、河蚌、田螺、螺蛳、蚬。鲥鱼、银鱼少见。

两栖类、蛇类常见的有青蛙、棘胸蛙、瘌蛤蟆、团鱼(沙鳖)、乌龟、水蛇、乌梢蛇、黄梢蛇、赤链蛇、蟒蛇、蝮蛇、竹叶青、眼镜蛇。

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表

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表 历年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的567753起、2005年的450254起、2006年的278781起、2007年的327209起、2008年的265204起、2009年的238351起、2010年219521起、2011年210812 起、……,呈下降趋势。每年的死亡人数也成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9.4万余人、2005年的9.8万余人、2006年的8.9万余人、2007年的8.1万余人、2008年7.3万余人、2009年的6.7万余人、2010年6.5万余人…..,亦成下降趋势。 目前网上还没有官方公布的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具体数据统计,但从过去十年的交通事故数据来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有望低于20万起,死亡人数应该在6万人以下。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数量日益增加,根据公安部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数量2.4亿余辆,驾驶机动车的人数达到了2.6亿,而且驾驶人数以每年2647万的速度在增长。对于因汽车剧增和驾驶人数骤长带来的交通压力,针对2012年,同比2011年涉及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数下降有3.1和3.8个百分点,造成损失达到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如此比较,2013年交通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有望进一步下降,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至多和2012年持平。 原因分析:2013年交通事故发生的起数和带来的损失有所下降,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于交通管理和事故赔偿的法律、法规与解释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二、交通事故执法力度的加强 各地交通警察部门不断改进交通执法方法,提高交通执法效率,严查、严打各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使各地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提高,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减少。

2002-2012全国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统计

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3960起,死亡14924人。火灾事故258315起,死亡2393人;道路交通事故773137起,死亡109381人;水上交通事故735起,死亡和失踪463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11922起,死亡8217人;民航系统发生3起飞行事故,死亡134人。 2003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7070人。其中,工矿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5597起,死亡17315人;消防火灾事故254811起,死亡2497人;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104372人;水上交通事故634起,死亡和失踪498人;铁路路外伤亡事故12640 起,死亡8530人。 2004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854570起,死亡136755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16497人,煤矿企业死亡人数6027人。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826起,死亡15396人;火灾事故发生242308起,死亡2309人;道路交通发生456162起,死亡99088人;水上交通发生520起,死亡454人;铁路交通发生11254起,死亡7433人;民航飞行发生2起,死亡3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065起,死亡14382人;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200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事故死亡人数101 480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2008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年度事故死亡人数自1995年以来首次降到10万人以下。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 2010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63383起,死亡79552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为8431起、10616人 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人,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1万人以下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统计【收藏】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统计(1995-2011) 时间:2012-03-29 12:02:04来源:中国救援网 【收藏】字号:T|T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量统计表(1995-2011)。中国救援网吴飞制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统计表(1995-2011)。中国救援网吴 飞制图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08年,中国大陆的这一冠军头衔才终于让给了印度。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8月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的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1亿辆汽车保有量中,包括近2000万辆三轮和四轮低速货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用车。扣除农用车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800万辆,超过日本的7000万辆,仍然居世界第二。 然而数据显示,2011年,在严格禁止酒驾后,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800万辆的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高达62387人死亡。而汽车保有量在7000多万辆的日本,虽然2011年共发生690907起交通事故是中国的3倍,且受伤人数为852094人,但是造成的死亡人数只有区区4611人。汽车保有量2.85亿辆,大大超过我们的美国,车祸死亡人数也只有4.2万人。因此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与这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交通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和道德素质、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互救能力、社会的救援体系建设等,这些都能够预防和挽救交通事故带来的死亡威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研究

Y82660I107lO-22087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姓名垫垒占鲎熊焦壅煎申请学位级别塑±专业名称主垫苎焦论文提交日期2005.06论文答辩日期呈Q盟:Q昼:!璺学位授予单位垫尘.去堂答辩委员会主席塑叁堡壅亟评阅人塑圭堡整垫查壅鲎一查.墨二oo五年六月摘要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已趋于从交通事故成因、机理入手,寻找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的人员、车辆、道路环境等方面的诱导因素,以及交通事故与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所以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是交通事故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国关于道路交通安全中事故影响因素定量分析工作还不是很完善,而符合实际功用的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无疑会促进这一工作的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采集项目和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后,确定了我国的道路事故数据采集项目及道路事故数据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于道路安全研究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加工整理方法,建立了能展示更多交通事故信息的数据分析系统,从而为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律总结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事故数据采集交通事故统计统计分析系统AbstractAtpresent,thecasestudyofthetraffichasalreadytendedtoward

sproceeding淅morigincauseoftrafficaccident,mechanism,factorofleadinginsuchrespectsastheroad,traffic,environmentwhilelookingforthetrafficaccidentoftheroadtohappen,andtrafficaccidentandinteractionofinfluencefactor,SOinvestigationandstatisticalanalysisoftheroadtrafficaccidentareimportantway intrafficaccidentstudy.Itisnotstillveryperfectthatourcountryhitsthequantitativeanalyticalworkofinfluencefactorofaccidentaboutthetrafficsafetyoftheroad,theaccidentdatastatisticalanalysissystemofthefunctionthatcorrespondtorealitywillundou

全国交通事故统计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百分之三,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百分之十六。而酒后驾车为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罪魁之一。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200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6万人。 2001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事故共造成10.6万人死亡,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注:每5分钟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来源:中国新闻社) 200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9万人 2002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10.9万人死亡、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4万人 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去年,在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道路增加4.6万公里的情况下,全国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其中“非典”期间事故下降明显。(来源:京华时报) 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4万人 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004年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7.4%和90.6%。(来源:新华网) 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8738人 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来源:新华社)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万车死亡率为6.2。

我国近十年交通事故的总体状况

我国近十年交通事故的总体状况及对未来我国交通 事故的预测与判断 0.前言: 道路交通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带来无数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的繁荣,但同时交通事故的经常性发生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交通事故已经被誉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受伤人数237421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4.4%,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7873万元。 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质,当从统计的角度,也可以看出它的规律性,所以应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得出其发展的方向,这对于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的交通事故的近况 200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个交通事故死亡报告,其中有两组数据让中国人不得不深思。数据一,中国汽车总量占全球汽车总量的1.9%;数据二,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的15%。 我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为27.3%,居世界首位;美国作为一个被世界公认为“车轮上行走的国家”,而美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仅为1.3%;日本只有0.9%。拿两个规模相当的城市比较,北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为14%,东京则为0.7%。

2.2003~2012年交通事故的统计 官方的统计数据是:近10年来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6万多左右。 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 2004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6.5万起,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 2005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交通事故死亡9.8738万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万起,造成8.9455万人死亡、43.113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2007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分别比2006年下降13.6%、8.7%、11.8%和19.5%。 2008年,据公安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万多起,死亡人数为73484人,同比下降10%,直接财产损失为10亿元人民币。2008年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有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奥运会有关,奥运年交通管理部门明显加大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近三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和解析

附件1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19%、10%、25%、15%、39%。 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所以每个人都必须珍重生命,注意安全。 截至2010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1.92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约2.05亿人,中国已经大踏步进入“汽车时代”。但是,值得社会关注并亟待采取有效措施的是,有数据显示,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儿童伤害和死亡率在1985~1999年的15年间增长了81%。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而死亡;77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受伤。少年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 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8839起,下降7.9%;死亡人数减少2534人,下降3.7%;受伤人数减少21050人,下降7.7%;直接财产损失增加1196.7万元,上升1.3%。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44起,同比减少32起,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69起,同比增加8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 学院:应用数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姓名:张琪 学号:1117020102

一.背景 汽车的发明使用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汽车以其特有的优越性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舒适和便捷,但同时,它也给人类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等负面效应。由于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车辆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流量急剧增大,造成车辆与道路比例的严重失调,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伤亡人数增多,经济损失增加,当今世界面临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困扰,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为交通事故所烦恼,道路交通事故问题已成为深刻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所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数据的收集 2.1 关于中国交通安全问题的调查问卷 1.你对目前中国交通安全状况有何看法? A很好B一般C糟糕 2你认为中国最近几年交通事故频繁吗? A频繁B较多C一般 3你认为交通知识主要由谁来灌输? A老师B家长C交警 4你认为中国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方面全面吗? A全面B不全面C不清楚 5你认为中国政府在处理交通事故方面做得够了吗? A够了B不够C不清楚 6你认为机动车哪些行为对交通安全影响大? A乱闯红灯B强行抢道C车辆乱停 7你认为行人及非机动车哪些行为对交通安全影响大? A乱闯红灯B乱穿马路C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 8哪类车辆交通违章较突出? A电动车B出租车C摩托车 9你认为造成交通安全意识差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缺乏交通安全意识B缺乏交通安全知识 C缺乏交通安全责任感D存在侥幸心理 E存在麻痹思想F没有交警的监督 G惩处违法行为力度不够

10.你认为今后中国的交通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可多选) A机动车的性能和质量B逃生设施 C服务质量D基础设施及环境的舒适度 E监管体质F配套法律 G事故处理能力 2.2 为了简便地了解关于交通事故方面的相关内容,在网站上找到了以下的统计数据。 表1 1995-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表

全国历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年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1951 5922 852 5159 137.64 0.15 1952 4702 675 4026 101.81 0.12 1953 8744 1200 7255 153.65 0.20 1954 8467 917 5762 102.46 0.15 1955 9249 955 5463 94.18 0.16 1956 11332 1126 6364 95.91 0.18 1957 14980 1219 6789 96.75 0.19 1958 26938 3009 13259 174.33 0.46 1959 37126 4901 19038 232.61 0.73 1960 33634 5762 18637 257.46 0.87 1961 22358 4436 14355 184.83 0.67 1962 21238 3908 14879 157.58 0.58 1963 19212 2648 10789 101.34 0.38 1964 18157 2253 10490 81.60 0.32 1965 20967 2382 11949 79.53 0.33 1966 27367 3466 17639 102.18 0.46 1967 29264 5728 18517 172.48 0.75 1968 1969 1970 55437 9654 37128 227.63 1.16 1971 69975 11331 52119 229.19 1.33 1972 77465 11849 58738 205.21 1.36 1973 71192 13215 53827 37666779 196.45 1.48 1974 81672 15599 66498 44704449 198.51 1.72 1975 91606 16862 71776 51363635 183.86 1.82 1976 101878 19441 81908 55673377 156.62 2.07 1977 112222 20427 84779 62953015 145.45 2.15 1978 107251 19096 77471 56412909 120.20 1.98 1979 117848 21856 80855 53742835 119.62 2.24 1980 116692 21818 80824 49602939 104.47 2.21 1981 114679 22499 79546 50837376 95.85 2.25 全国历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1982 103777 22164 71385 48594796 85.32 2.81 1983 107758 23944 73957 58358392 84.35 2.33 1984 118886 25251 79865 73363944 42.99 2.43 1985 202394 40906 136829 158676425 62.39 3.89 1986 295136 50063 185785 240180000 61.12 4.70 1987 298147 53439 187399 279389380 50.37 4.94 1988 276071 54814 170598 308613669 46.05 5.00 1989 258030 50441 159002 335984528 38.26 4.54 1990 250297 49271 155072 363548114 33.38 4.31 1991 264817 53292 162019 428359749 32.15 4.60

2019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2019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早在2020年2月23日就发布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其明确了我国2019年度汽车拥有的相关数据,指出: ① 在2019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6150万辆(涵盖有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62万辆),这个数据比2018年的24028万辆增加了2122万辆(增长率8.8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2635万辆,比2018年的20730万辆增加了1905万辆(增长率9.18%)。 ② 而民用轿车保有量14644万辆,比2018年的13451万辆增加了1193万辆(增长率8.86%),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又有13701万辆,与2018年的12589万辆相比增加1112万辆(增长率8.83%)。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我国道路交通建设在长足进步,但是汽车的增长速度实在是太快,这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结合过去三年的《公报》统计数据,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数据被公布如下: ① 2017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2.06人; ② 2018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93人; ③ 2019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80人。 2019年度,如果以26150万辆汽车为总数计算,以2019《公报》中公布的数据,:每万车死亡人数为1.80人,则2019年,我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共导致大约14527人死亡。

对于上述的死亡数据,网络上存在较大争议,如网络上就有相关统计,在2018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达244937起,导致死亡人数是63194人,这个数据远远大于根据上述国家相关统计数据计算后得出的死亡数据。 (某网站数据图片) 当然,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对数据的关心是其次的,更多的是关心由此带来的事故处理,因为很多当事人咨询我们时都是问事故的处理或赔偿问题。 目前,我国处理交通事故的依据主要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及与交强险有关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这些规定明确了道路运行的基本规则、原则以及相关的行政处

2019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2020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第12项统计了我国2019年“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情况。 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2019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9519人。 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474人,比上年下降4.7%;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83人,下降10.8%。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80人,下降6.7%。 尽管死亡总数比之去年有所下降,但是29519人的数字还是应引起我们足够警醒。安全生产,任重道远!安全,永远在路上! 各领域事故特征明显,非传统安全因素不容忽视 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连续四年保持“双下降” 2019年,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下降6.2%、13.1%,连续四年保持“双下降”,是国务院安委会重点统计的12个行业领域中8个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双下降”的领域之一。2019年重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全年公路水路行业共发生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下降80.0%、81.3%。 非传统安全影响依然显著 近年来,涉及营运性车船的纵火、爆炸、抢夺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加之个别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焦虑、烦躁等

非适岗状态没有得到有效疏解等,加大了交通运输行业防范非传统安全事故(事件)的难度,对交通运输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各领域高风险作业得到有效管控 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深入推进风险管控,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明确了公路水路行业7个领域24个重大风险点,碰撞、淹溺、冒顶片帮等重大风险作业得到初步控制。道路运输领域碰撞事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明显下降;水上交通领域船舶碰撞事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大幅下降;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实现了淹溺和冒顶片帮两类危害较大的事故“零发生”。

国家铁路局发布事故数据去年死亡人数人

国家铁路局发布事故数据去年死亡人数1336人日前,国家铁路局首次发布了《2013年铁路运输安全监管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336人,比2012年下降5.7%。 去年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2013年国家铁路未发生铁路交通特别重大、重大事故,地方铁路发生重大事故一件,全国铁路交通事故十亿吨公里事故率为1.253,比2012年下降5.2%。据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对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规划指标要求,到2015年铁路交通十亿吨公里死亡率较2010年下降25%以上。 《报告》同时显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全年旅客发送量完成21.06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10.8%,其中高铁发送旅客5.3亿人次,占总发送量的25.2%。2014年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铁路建设和投资规模、新开工项目及投产营业里程将快速增长,2014年,全国铁路运输安全保障将有更高标准。

路内事故和路外事故的死亡比例没有划分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国家铁路局此次通报的《报告》中并没有就铁路系统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性质进行划分,路内事故和路外事故的死亡比例尚不明晰。 北青报记者查询2013年媒体披露的铁路交通事故,见诸报端的多数以路外的道口事故居多。其中,2013年1月28日发生在黑河铁路货车与金杯客车的事故,死亡人数为9人,在全年道口事故中位居首位。对于路内事故,铁路部门很少披露,较严重的一起为2013年5月13日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线路工2人被撞身亡的事故。 铁路系统首次发布年度交通事故数据 据了解,此次《2013年铁路运输安全监管报告》的发布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成立以后,中国铁路系统第一次对外公开发布年度全国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201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

201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 我国2014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4292,34人,比起2013年31604,3人、2012年30222,5人、2011年29618人,死亡人数呈逐年小幅度的上升趋势。 援引人民网《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的统计数据,我国2014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历史新高,为15447万辆,比2013年末增长了12.4%。其中,民用轿车数量增长了16.6%,达8307万辆;私人轿车增长了18.4%,达7590万辆。 ◆死亡人数 《公报》指出,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为2.22人,比2013年底万车死亡人数2.3人下降了5%,但通过2014年汽车保有量数据可得出2014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34292.34人,比2013年的死亡31604.3人增加了2688.04人,增长率为8.5%;相比2012年的死亡30222.5人,增加了4069.84人,增长率为13.46%;相比2011年的死亡29618人,增加了4676.34人,增长率为15.78%。 可见,近些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小幅度上升趋势,这与我国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密切相关。 ◆财产损失 网上非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一季度因交通事故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为40283起,直接财产损失达人民币2.1亿元。若以此为依据,并结合历年的交通事故起数进行推算,那么,2014年全年的涉及人员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在16万起左右,直接财产损失在8亿元左右。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底的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历史性的3亿人,机动车快速的使用数量及驾驶人数,使得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网易汽车综合7月9日报道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2009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百分之三,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百分之十六。而酒后驾车为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罪魁之一。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 200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6万人。 2001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事故共造成10.6万人死亡,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注:每5分钟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来源:中国新闻社) 200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9万人 2002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10.9万人死亡、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4万人 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去年,在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道路增加4.6万公里的情况下,全国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其中“非典”期间事故下降明显。(来源:京华时报) 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4万人 200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2004年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89.8%,造成的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7.4%和90.6%。(来源:新华网) 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8738人 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来源:新华社)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13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万车死亡率为6.2。 2007年上半年 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9万起,造成3.7万人死亡、18.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4亿元。超速行驶仍是机动车肇事的主要原因。 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 由于奥运期间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攻坚战,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同比下降10%。 2009年,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通报,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

2010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和解析

2010年全国交通事故统计和解析 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 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8839起,下降7.9%;死亡人数减少2534人,下降3.7%;受伤人数减少21050人,下降7.7%;直接财产损失增加1196.7万元,上升1.3%。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44起,同比减少32起,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69起,同比增加8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4起,同比增加10起。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3686652起,与去年相比,增加1050895起,上升39.9%。 一、东部地区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中部地区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多,西部地区一次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多。全国53.4%的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8.9%。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4000人,为全国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4个省份。中部地区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是事故376起,同比增加32起。8个省份中,7个省一次死亡3 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超过50起,占全国超过50起省份数量的53.8%。其中,4个省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增量超过10起,占全国增量超过10起省份数量的80%。湖北、湖南、江西总量多、增量大。西部地区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19起、同比增加1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18起、同比增加10起。除陕西、重庆外,其余10个省(区)均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增多。有21个省(区、市)共发生了34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增加10起。其中四川4起,广东、云南、西藏

2010年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统计数据

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 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8839起,下降7.9%;死亡人数减少2534人,下降3.7%;受伤人数减少21050人,下降7.7%;直接财产损失增加1196.7万元,上升1.3%。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44起,同比减少32起,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69起,同比增加8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4起,同比增加10起。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3686652起,与去年相比,增加1050895起,上升39.9%。 一、东部地区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中部地区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多,西部地区一次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多。全国53.4%的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8.9%。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4000人,为全国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4个省份。中部地区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是事故376起,同比增加32起。8个省份中,7个省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超过50起,占全国超过50起省份数量的53.8%。其中,4个省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增量超过10起,占全国增量超过10起省份数量的80%。湖北、湖南、江西总量多、增量大。西部地区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19起、同比增加1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18起、同比增加10起。除陕西、重庆外,其余10个省(区)均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增多。有21个省(区、市)共发生了34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增加10起。其中四川4起,广东、云南、西藏各3起,辽宁、江西、山东、新疆各2起。一是西南片区事故突出,东北、中南、西北片区反弹。西南片区发生11起,同比增加5起,总量、增量均居全国六片区之首。东北片区发生4起、同比增加3起,中南片区发生6起、同比增加3起,西北片区发生5起、同比增加4起。二是发生事故的新增省份多。与2009年相比,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河南、四川、青海、宁夏、新疆等9个省(区)为2010年新增事故省份,占发生事故省份数量的42.9%。三是超速行驶肇事突出,无证驾驶、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肇事增多。12起事故因超速行驶肇事导致,占35.3%。无证驾驶肇事3起,同比增加2起,疲劳驾驶、违法超车、违法占道行驶、逆向行驶肇事各2起,同比均上升。此外涉及客车超员和货车、低速货车、三轮汽车违法载人事故12起,同比增加2起。四是营运客车事故多。共17起,同比增加5起。其中公路客运车辆肇事14起,同比增加5起。大型卧铺客车肇事4起,同比增加3起。五是城市道路、县乡道路事故上升。2005年至2009年的5年时间里,城市道路仅发生4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而2010年城市道路发生5起,同比增加5起。县乡道路发生8起,同比增加3起。六是单车事故增多。55.9%为翻车、坠车、碰撞固定物、刮撞行人等单车事故,共19起,同比增加6起。其中41.8%为坠车事故,共14起,西部地区有13起。七是周末事故多。44.1%的事故发生在周六、周日,共15起,同比增加8起。八是雨雪雾天气条件及湿滑路面事故多。

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

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 历年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的567753起、2005年的450254起、2006年的278781起、2007年的327209起、2008年的265204起、2009年的238351起、2010年219521起、2011年210812 起、……,呈下降趋势。每年的死亡人数也成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9.4万余人、2005年的9.8万余人、2006年的8.9万余人、2007年的8.1万余人、2008年7.3万余人、2009年的6.7万余人、2010年6.5万余人…..,亦成下降趋势。 目前网上还没有官方公布的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具体数据统计,但从过去十年的交通事故数据来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有望低于20万起,死亡人数应该在6万人以下。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数量日益增加,根据公安部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数量2.4亿余辆,驾驶机动车的人数达到了2.6亿,而且驾驶人数以每年2647万的速度在增长。对于因汽车剧增和驾驶人数骤长带来的交通压力,针对2012年,同比2011年涉及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数下降有3.1和3.8个百分点,造成损失达到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如此比较,2013年交通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有望进一步下降,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至多和2012年持平。 原因分析:2013年交通事故发生的起数和带来的损失有所下降,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于交通管理和事故赔偿的法律、法规与解释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二、交通事故执法力度的加强 各地交通警察部门不断改进交通执法方法,提高交通执法效率,严查、严打各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使各地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提高,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减少。

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

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 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情况 历年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的567753起、2005年的450254起、2006年的278781起、2007年的327209起、2008年的265204起、2009年的238351起、2010年219521起、2011年210812起、……,呈下降趋势。每年的死亡人数也成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9.4万余人、2005年的9.8万余人、2006年的8.9万余人、2007年的8.1万余人、2008年7.3万余人、2009年的6.7万余人、2010年6.5万余人…..,亦成下降趋势。 目前网上还没有官方公布的2013年全国交通事故具体数据统计,但从过去十年的交通事故数据来分析,2013年全国交通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有望低于20万起,死亡人数应该在6万人以下。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数量日益增加,根据公安部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数量2.4亿余辆,驾驶机动车的人数达到了2.6亿,而且驾驶人数以每年2647万的速度在增长。对于因汽车剧增和驾驶人数骤长带来的交通压力,针对2012年,同比2011年涉及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数下降有3.1和3.8个百分点,造成损失达到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的数量也有所减少。如此比较,2013年交通事故的起数和伤亡人数有望进一步下降,重大交通事故和特大交通事故至多和2012年持平。 原因分析:2013年交通事故发生的起数和带来的损失有所下降,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国家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对于交通管理和事故赔偿的法律、法规与解释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在道路交通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二、交通事故执法力度的加强 各地交通警察部门不断改进交通执法方法,提高交通执法效率,严查、严打各类交通违章违法行为,使各地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提高,交通事故数量明显减少。 三、人们普遍交通安全意识的增强 在酒驾入刑、驾驶员记分制度等严厉的交通违规处罚的压力下,驾驶员在交通法律法规上遵纪守法的积极性增进,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导致事故多发的诱因,从而在整体上很好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害。 1

2001-2011年我国交通事故总体状况

2001—2011年我国交通事故总体状况 2001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共造成10.6万人死亡,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按照这样的数据很容易计算出约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直接经济损失30. 9亿元。 2002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10.9万人死亡、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 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 2004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6.5万起,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 2005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交通事故死亡9.8738万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万起,造成8.9455万人死亡、43.113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2007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 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分别比2006年下降13.6%、8. 7%、11.8%和19.5%。 2008年,据公安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万多起,死亡人数为73484人,同比下降10%,直接财产损失为10亿元人民币。2008年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有明显下

降,这可能与奥运会有关,奥运年交通管理部门明显加大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2010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 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8839起,下降7.9%;死亡人数减少2534人,下降3. 7%;受伤人数减少21050人,下降7.7%;直接财产损失增加1196.7万元,上升1.3%。 2011年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总体平稳。据统计,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4.4%, 近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