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二、填空题

1.零度经线叫,零度纬线叫。

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

3.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纬度。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平方千米。

5.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6.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7.人们把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用西经度和东经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三、连线题

1.把下列线与其称号连接起来:

①0℃经线 A.北极

②0℃纬线 B.赤道

③90°N C.南极

④90°S D.本初子午线

2.将下列地点与所在半球用线连起来:

①东半球 A.20°N、116°E

②西半球 B.70°N、21°W

③南半球 C.10°S、10°E

④北半球 D.30°S、10°W

四、读图题

1.读图1.1-12,回答:

(1)图中的大圆圈是。

(2)左图是半球,右图是半球;南北两半球中陆地面积相对较大的是半球。

(3)A点是,纬度:纬度;B点是,纬度:纬_度。

2读图1.1-13,回答: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B .C.。

(2)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

3.读图1.1-14,回答:

(l)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B ,C ,D ,E ,F 。

(2)写出C、D、E三点所在的半球:C 、、D 、 E 、。

4.读南半球部分区域经纬网图(如图1.1-15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经纬度A是,D是。

(2)B点属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3)C点的经纬度是。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 三、教具 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板书)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 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 四、纬线和经线(板书) (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初一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练习题

2019年初一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练习题 想要学好地理,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2019年初一地理地球与地球仪练习题同步练习,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人类的家园是指( ) A.每个人的家庭 B.自己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地球 2.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盘子 C.球体 D.圆形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8千米 B.6371千米 C.6357千米 D.4万千米 4.地球的表面积是( ) A.5.1亿平方千米

B.5.1亿千米 C.5.1亿立方千米 D.5.1平方千米 5.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6.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 A.地球自转轴 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地球上就有地轴 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7.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总共有360条 B.纬线总共有180条 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 9.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10.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11.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 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 ) A.一个方向 B.两个方向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练习 题 新的学期大家又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了,不断地做练习才能让知识掌握的更深刻,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地表某一地点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此地的地理位置在( ) A.0°、0 ° B.0°、180° C.0°、20°W D.0°、160°E 2.下列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50°N 、40°E B.26°S 、60°E C.80°N 、110°W D.55°S 、25°W 3.关于经纬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一条经线和每一条纬线都有相交的一点 B.南极点和北极点不属于经纬网之内 C.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用处很大 D.能够确定地表一些特殊的点的位置 4.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在地球上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5.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 ) A.是相邻的两条经线 B.是同一条经线 C.两条线共同组成一个经线圈 D.都位于西半球上

6.沿一条纬线一直向前走( ) A.可以一直向正东行进 B.能够到达北极点 C.能够到达南极点 D.最后能够回到原地 7.准确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B.生活在地球上的古代人们 C.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D.外星人告诉我们 8.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D.60°N 9.本初子午线是( ) A.零度经线 B.零度纬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东西半球分界线 10.经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20°W经线和160°E经线 B.赤道 C.20°E经线和160°W经线 D.本初子午线 12.与80°W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 B.20°E C.100°E D.180° 13.下列地点中,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165°E,20°N B.21°W,7°N C.15°W,25°S D.15°W,25°N 14.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材分析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材分析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材分析 1.(1)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地球仪有什么用处?;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你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吗?;你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 (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地球的形状和重要性;(4)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地球的知识,形状和重要性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后,出现了以“三维”来定位课堂教学目标的现象。所谓“三维”,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从这三个维度来拟定的教学目标,称为“三维教学目标”,或直接称为“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对于初中年级的学习,我们要多掌握一些地理相关知识点,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来一起学习吧!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考试技巧.1亿平方千米 习题: 1、下列有关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球体 B、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古有“天圆地方说”,所以地球是正方体 D、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3、下列事例中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 A、太阳光能照到地球上 B、发生月食时边缘是弧形 C、一个船队在海上航行1个月没有看到彼岸 D、看到远方开来的火车渐渐变大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习题 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学生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如果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地球"。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形状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讲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有很多自然现象表明了

地球表面是圆的,特别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状。现在,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 (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察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呢? (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 (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绝对圆的圆球体。 (板书)2.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讲述)由于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的时候,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因此,人们仍把地球看作正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计算)根据地球平均半径算出赤道周长: 2πR=2×3.14×6371千米=40030千米≈4万千米 (讲述)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人们难以真正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书)二、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展示地球仪)讲述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和文字的含义。 (转动地球仪)让学生找出南北两极。 (黑板绘图)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 (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 (讲述)只知道东西南北,还无法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小编特地整理了这篇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 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指示东西方向)。 2.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 3. 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4. 东西经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向东向西各作18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5. 南北纬的划分: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的称北纬,用N 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之间的经线圈是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至东经160度是西半球。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充气地球仪若干个,学生准备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材料(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另备其他材料)、标有度数的卡片 教学方法:讨论、分组观察、比较、实验 课时: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在晴朗的白天可以看到太阳像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个巨大球体的呢?今天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那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呢?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读图』读图1.1“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测过程。 『分组活动』(1)在地球仪上模拟“海边看船”,记录自己的体验,去过海边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2)对比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3)观察图1.4月食照片,古铜色影子(即地球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 『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海天一色、站的高看的远等;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图文和地球卫星照片,了解人类由猜想到实践,最后科学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认识过程。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设问』用那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 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设计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 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 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 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 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 (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 (事例 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 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 2. 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 6357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 4 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 6357 千米,赤道半径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 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 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基础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含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2)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释疑点:地球仪上的颜色表示 在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各自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名称等。如用蓝色、淡蓝色来表示海洋,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例2】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 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

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学生回答) 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整理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⑴麦哲伦环球航行⑵月食⑶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⑷地球卫星照片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纬线 经线(又名子午线) 定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等长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平行 相交 5.经度和纬度(见P6-P7) 经度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数值由0°经线向东向西同时增大 数值由0°纬线向南向北同时增大 数值范围 0°—180°(180°W和180°E重合) 0°—90°[90°N(北极)90°S(南极)] 表达方式 度数+W或E 数值+N或S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经纬度与距离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两地距离相差约111KM,越向两极,相邻两经线间距离越短纬度相差1°,两地之间距离相差约111KM 低、中、高、纬的划分:0°——30°为低纬地区,30°——60°为中纬地区,60°——90°为高纬地区。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组成的圆圈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 仪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测试题 学校: 班级:姓名:座号评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24分)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 下面四条纬线,最长的是() A.0° B.40°N C.20°S D.66.5°S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和经度与纬度的判读规律。会识别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和知道低、中、高纬的划分。能使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和两地之间的相互方向;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地球仪。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观察、比较、讨论、画画、动手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合作互助中学习,在玩中学,在愉快的心情快乐的气氛中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和动手制作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经线、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实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判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讲解:因为地球太大了,人们一般不能观察其全貌。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地球知识,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出示地球仪)。建立模型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新授: 活动一展示地球卫星图片,学生对比手中的地球仪,小组讨论总结二者的异同:(根据学生的汇报发言,老师适当总结并简单加以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地球上的地理事物都化作地理符号标注在地球仪上,且有文字说明。 3地球仪上有地轴,能够使地球仪转动,但地球上没有。 4地球仪上有经纬线,但地球上没有。 活动二: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北极点、南极点、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等事物,理解地轴是倾斜的。 活动三:学生观察并交流发现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

1170.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word教案 (1)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初中地理专项训练:地球和地球仪(附答案)

专项训练:地球与地球仪 一、单选题 1.关于点(10°S,15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B. 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C.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D. 位于西半球,高纬度 2.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 B. 南回归线 C. 北回归线 D. 北极圈 3.与东经30°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是() A. 150°E B. 150°W C. 30°N D. 30°S 4.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 A. B. C. D. 5.根据经纬网图判断,下对说法正确的是() A. C在B的西南方,B位于北半球 B. B在D的西北方,E位于西半球 C. D在E的东北方,D位于东半球 D. C在E的东北方,C位于西半球 6.在地球仪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A. 0°向西至20°W B. 0°向东至20°E C. 180°向东至160°W D. 0°向东至100°E

7.首次实现了绕地球一周,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 A. 魏格纳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迪亚士 8.读经纬网简图,下列关于图中阴影部分所处半球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跨东西半球 D. 北半球 9.中纬度的纬度范围是指() A. 0°~30° B. 23.5°~66.5° C. 30°~60° D. 60°~90° 10.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 A. 赤道 B. 北极圈 C. 南极点 D. 北回归线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11-13题 11.图中②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A. 60°N,170°E B. 60°N,170°W C. 60°S,170°E D. 60°S,170°W 12.图中③地位于②地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正南方向 D. 正北方向 13.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地位于南寒带 B. ②地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 C. ③地位于南半球 D. ④地位于西半球 14.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形状是正球体 B.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