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

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

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
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

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

对于印刷油墨颜色的调配,只是空谈科学理论而不注意工艺技巧是不正确的。例如当两种颜色调配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产生的一氧化氯超标而被弃用,这已成为医药企业铝箔包装上的技术壁垒之一。鉴于此,特结合实际经验,谈一点包装印刷油墨颜色色彩相关的基本常识,供印刷界及油墨从业同仁参考。

一、油墨颜色色彩学的一般含义

包装印刷油墨色彩学归根结底印刷油墨颜色离不开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简单地讲就是人们长期所研究的颜色往往受心理感受所支配。因为包装印刷油墨一旦印刷在承印物表面后不仅能改进承印物的性能,还能赋予商品各种色彩。印刷油墨的颜色又取决于颜料的选择和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商品及商品包装的需要开发了新的油墨颜色品种和改进了传统颜色色相的质量。

众所周知,承印物表面的印刷油墨色彩往往受到它本身色度的制约。如果在标准光源下它是绿、红、白色等但如果环境光线或照射条件改变了,如红光射入白色油墨墨膜上,会使白色的包装印刷油墨显示红色。不同的环境光线或不同的照明条件下印刷出的油墨墨膜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任何一种承印物的表面装满颜色并非一看即知。作为一个包装印刷工作者或印刷油墨研究者为了能充分体现印刷油墨颜色的效益,应该在具备颜色色度学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油墨墨膜色彩变化的艺术构思才能指导油墨彩印的操作和油墨制造。

二、印刷装潢同色异谱的概念

要满足包装印刷油墨颜色品种的需求只靠现有几个颜色是不够的。市场上成品彩色油墨基本上要求系列化这就必须经过一定的配色过程才能得到。间色或复色一经印刷得到了新的颜色色相,那么这既符合正常的包装印刷规律也符合配色定律。

为了实现上述的要求,人们提出了同色异谱颜色的概念。通过人们长期实践发现同色异谱概念只对特定的标准观测者有用,而对色盲的人群是不适用的。同色异谱是指油墨颜色的三刺激值相同,而光谱的分布不同这对于彩色包装印刷油墨配色是十分重要的。

即利用不同的油墨可以调配出同一油墨颜色的品种。

但我们在实际配色时只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近似,并可通过样品的光谱反射率因数曲线形状去评定,从定性的角度看两个样品的反射率因数曲线越近似、越重合,交叉点就越多,则越能够证明所调配的颜色色相接近样品。若从定量角度来分析评定,则可通过两个油墨样品色度算出色差值一一即表明它们同色异谱程度的多少。

对于包装印刷调配颜色或包装印刷油墨配方设计者来说,如果在配色时借助测色仪,并通过做出的反射率因数曲线求出定性.就能够通过色差值(△E)作定量的分析。

三、色彩调配的基础知识

在包装印刷油墨体系中,连接料是无色或带有微色塑性液体。连接料折射率和水很接近,所以连接料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当加入颜、填料后,由于颜、填料的阻挡光线射入墨膜,再反射出来会发生一系列的光学变化,从而导致印刷油墨墨膜光学性质的变化。

例如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比和相关资料证实,当日光射入黄色彩印油墨墨膜时,则意味着它将日光中的蓝色光谱吸收掉而发射出黄光和绿光。而当反射出的黄光和绿光又遇到蓝色颜料颗粒时,往往会将其反射出的黄光吸收从而只剩下绿光。由此经过一系列的反射、折射之后只体现绿色油墨墨膜。因此,我们称这种印刷油墨颜色的混合是减差混合(互相吸收各自所需的波长而不会被吸收的光谱反射出来这就是混合色(或复色)的由来。

在我国的包装印刷油墨行业中,由于使用的减法原则,所以采用三原色的补色—即减法三原色(红的补色是青,绿的补色是品红,蓝的补色是黄)。利用三个减法原色中品红、青、黄三色重叠形成了黑色(在高密度下),并在该三者密度变化时形成各种混合色。

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淆,自然界的加法三原色为红、绿、蓝,因而不能将包装印刷油墨的三原色简化为红、黄、蓝。一句话红不等于品红,蓝不等于青,这是减法和加法三原色的不同概念。

运用各种印刷油墨颜色的色光复配出许多色彩绚丽的油墨。由于包装印刷色彩多种多样,特别是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可能只用一种给人感觉单调乏味的油墨颜色,这种减差原理是我们包装印刷行业和印刷油墨行业所应了解并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如果将包装装潢设计的色彩再经过充分的构思,从三原色的黄、品红、青到三间色的红、绿、蓝再到四复色的紫红、古铜、橄榄绿、黑,就能够组合成又一新的表现形式。

就像人们已经熟知的如果将不同的油墨颜色色调(色相)、不同的油墨明度和不同的油墨颜色彩度组合调配在一起,也一样会给人一种美感与和谐。包装印刷油墨颜色的韵律也有它最基本的规律,如暖色和冷色之别,即冷色为绿、青、蓝、紫,而暖色为红、橙、黄。除暖冷色调外还有中性色的淡紫、浅灰等等。再如不同的印刷油墨颜色色调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并会以各种印刷油墨颜色色相描述人的不同心情。

例如白色墨象征纯洁、朴素,红色墨色是喜庆、热情和正义,黄色墨使人能够兴奋,青色墨往往体现宁静,蓝色墨反映平和稳重,黑色墨则显得庄严,而绿色墨常常是富有朝气和温柔的象征。

纵观国内外包装印刷油墨色卡所选用的颜色除三原色外,绝大多数是复合色。复(合)色的调配本身就是一门色彩科学,配制的包装印刷颜色最终还是用人的目测去审定其效果。

但出发点却离不开印刷油墨色彩学,尤其是颜色美学。所以说,包装印刷颜色的选择必须与环境密切结合。

无论是暖色给人感受的是扩张明快、热烈及心理平衡,还是冷色给人的感受是收缩淡雅、柔和庄重及心理得以镇静,在大千世界里人类不可能时刻处于同一强烈的氛围中,需要有一定的调节。例如浓烈的色彩环境会使人疲劳或烦躁等而在灰暗的环境下又会使人心情沉闷。

正是运用包装印刷的装潢色彩,给人们所需要的产品装饰出琳琅满目的色彩、不断调整着工作、生活、环境,会给人良性的刺激,有利于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一商品包装装潢往往并存着几个颜色,所以色彩之间的协调始终是我们研究不完的课题。例如互补的(红和绿)颜色(两种颜色相加等于白色),有时配不好会给人俗气的感觉,调配的好会给人感觉强烈和醒目。

再如浅黄色配红棕色,往往因黄红之间的颜色接近,色调相近能给人以和谐的美。还有深绿与浅绿相配合,颜色清新又不刺眼。近年来人们采用消色与浅色同时搭配的方法,给人以明快的感觉又保护视力。红、白、蓝三个色相同时出现在一个包装上,给人感受的是红的热烈,白的纯洁,蓝的庄重,体现出超凡美感。

作为一个包装印刷及印刷油墨设计者,不应局限于已有的油墨色卡和色相范围,可经常通过运用孟塞尔颜色图、中国颜色体系实物相册和电子计算机配色结合起来,去逐步满足用户越来越多的要求。

四、正视印刷作业中故障及交流方式

除了包装印刷油墨颜色的色彩学外作为一个装潢设计者,特别是印刷操作者以及印刷油墨的配方设计者,应该把认真研究和分析包装印刷过程中的油墨故障(如飞墨、粘脏及蹭脏、品化、玻璃化、镜面化、粉化、脱辊不着墨、糊版、透影、重影、拖尾、胡须、透印、堆黑、发花、浮色及浮脏、幻影、斑点、光泽差、干燥太快或太慢、退色、掉色、变色、一氧化氯超标、颜色弱淡、刮痕、渗化、沉淀、粘连(页)等)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排除,不然再美好动听的词汇都不可能引起包装印刷行业特别是消费者的兴趣。

结语

随着包装印刷及油墨行业的不断竞争,一批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已脱颖而出。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尤其是装潢色彩的设计及印刷工艺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著名品牌。给消费者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简便、快速、准确、亮丽、赏心悦目的新感觉,同时也会带给广大的消费者更多的实际利益。

皮革颜色的调配

皮革颜色的调配 皮革染色时,使用一种颜料往往不能获得所需要的颜色,需要选择几种颜料混合配色。 例如:将光谱中的红色和兰色部分混合,便可以得到紫色,配色时,颜料混合以后的颜色是由各种色颜料反射的混合光所决定的,目前,还没有一整套完美的配色标准。但是,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有一些有效,实用的调色方法,按照这些调色方法。可以较快地掌握一些颜色的配色。下面介绍用配色三角形基本原理调色的方法。减法三原色中的红、黄、兰三种颜色、无法用其他的颜色调配,但是,用它们可以配成各种颜色。用减法三原色的红、黄、兰组成一个区三角形 调色经验:黑加白为灰,颜色偏黄加白、红。颜色偏浅加黑,颜色深加得除黑色以外的另的颜色成份,颜色需紫加兰。 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分别为红、黄、兰原色,三角形中央有一个倒置的黑色三角形的黑色区,三角形每一条边上所属的颜色为二元色,可以由改变三原色中的某两种颜色的搭配比例面配成, 例如:在黄色和兰色这条边上可以构成柠檬、艳绿、兰绿、湖兰等一些二次色。在二次色中,从黄色起沿三角形配色图的两边向红、兰方向移动。颜色就逐渐加深。 除了原色和二次色外,在红、黄、兰三角形内的颜色为三次色。,三角形内的每一点的色泽。都含有红、黄、兰三种原色调。用等量的红、黄、兰三原色可以调配出黑色,另外,通过黑色区的任何一条直线。与配色图两边相交的两点所指示的颜色基本上互为余色,这些余色按一定的比例,也能调配成黑色,例如:兰绿色三角中心的黑色区,到对边的猩红色,这两种色互为余色,适当地混合可以拼出黑色。 在这个三角形内,某一点所表示的颜色,往往可以通过该点直线的两端所示拼配,例如:在皮革染色中,棕色是一种常用的色调,在三角形配色图右下的位置上,是被邻近的橙、猩红、紫红及黑色色调所包围。因此,根据在图中的位置,就可以按这种办法选择适当的颜料进行拼配。染色中,利用三原色拼配的几种基本色调,见表 表三原色拼配的几种基本色调单位/份 拼配出的色调使用染料的颜色 黄红蓝 橙53 绿38紫58橘黄82 猩红287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 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 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 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适合生产需要。b.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在调墨中运用自如。c.对印刷的色彩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色混溶,颜色发生变化。d.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否则易使调出的墨“发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3.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通常出厂的丝印油墨,其粘度稍大,使用者应根据印刷图像的特点、丝网目数、印速、车间温度、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及吸墨性能,用适当的溶剂、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 印刷油墨调配技巧: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是多色或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的调配,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油墨颜色的调配是印刷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色彩真实再现与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市场空间占有率,在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不仅有专门的调配师,而且应该要做到最好的让客户满意。下面为您讲解一下如何通过油墨色彩的调配技巧,来提高油墨的质量: 配色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颜料通常占油墨成份的8-35%,它的用量大小决定着油墨的浓度,对油墨影响作用很大,如油墨的相对密度、透明度、耐热性、耐光性和对化学药品的耐抗性等。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 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的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也应该考虑是否是同一样油墨,如里印油墨或表印油墨。 必须为同一种油墨调配,避免混合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

颜色调配表((大全))

颜色调配表(大全) 一:常用颜色调色法 1 粉红―――红(原色)2.5%白(原色)97.5% 2 粉红―――红(原色)4%白(原色)96% 3 粉红―――大红(原色)5%白(原色)95% 4 紫红色――红(原色)94.5%黑(原色)1.8%蓝(原色)3.7% 5 紫红色――紫红(原色)85%大红(原色)15% 6 粉红色――红(原色)87%黑(原色)14.5%蓝(原色)14.5% 7 樱桃红色―大红(原色)75%紫红(原色)25% 8 橙色――柠檬黄52%大红(原色)48% 9 玫瑰红――大红(原色)30%白(原色)46%紫红(原色)24% 10 枣红――红(原色)94.5%黑(原色)1.8%蓝(原色)3.7% 11 枣红――红(原色)70.75%黑(原色)4.68%黄(原色)24.57% 12 铁红――红(原色)72.4%黑(原色)11.2%黄(原色)16.4% 13 桔红――红(原色)8%黄(原色)92% 14肉红色――白(原色)92.5%黄(原色)4%红(原色)3.5%15肉色――白(原色)80%桔黄(原色)17%蓝(原色)3.%16 棕色――中黄(原色)25%紫红(原色)12.5%铁红(原色)50% 黑(原色)12.5% 17 紫棕色――中黄(原色)13.5%紫红(原色)3%铁红(原色)80% 黑(原色)3.5% 18 深棕色――中黄(原色)20%紫红(原色)10%铁红(原色)60% 黑(原色)10% 19 深棕色――红(原色)65.5%黑(原色)34.5% 20 淡棕色――红(原色)18.5%黑(原色)10.2%黄(原色)71.3% 21 淡棕色――红(原色)20%黑(原色)10.2%黄(原色)69.8% 22 淡棕色――铁黄(原色)50%铁红(原色)25%中黄(原色)25% 23 淡赭色――红(原色)4.2%白(原色)80.8%黄(原色)14.7% 黑(原色)0.3% 24 栗色――红(原色)72%蓝(原色)14%黄(原色)11% 黑(原色)3% 25 栗壳色――红(原色)71.5%蓝(原色)14%黄(原色)11.5% 黑(原色)3% 26 赭石色――红(原色)7.5%白(原色)69.5%黄(原色)21.8% 黑(原色)1.2% 27 咖啡色――红(原色)62%黑(原色)8%黄(原色)30% 28 淡紫色――红(原色)1.94%白(原色)97.1%蓝(原色)0.96%

常用颜色调色法+颜色调配表

常用颜色调色法+颜色调配表

常用颜色调色法 1 粉红―――红(原色)2.5%白(原色)97.5% 2 粉红―――红(原色)4%白(原色)96% 3 粉红―――大红(原色)5%白(原色)95% 4 紫红色――红(原色)94.5%黑(原色)1.8%蓝(原色)3.7% 5 紫红色――紫红(原色)85%大红(原色)15% 6 粉红色――红(原色)87%黑(原色)14.5%蓝(原色)14.5% 7 樱桃红色―大红(原色)75%紫红(原色)25% 8 橙色――柠檬黄52%大红(原色)48% 9 玫瑰红――大红(原色)30%白(原色)46%紫红(原色)24% 10 枣红――红(原色)94.5%黑(原色)1.8%蓝(原色)3.7% 11 枣红――红(原色)70.75%黑(原色)4.68%黄(原色)24.57% 12 铁红――红(原色)72.4%黑(原色)11.2%黄(原色)16.4% 13 桔红――红(原色)8%黄(原色)92% 14肉红色――白(原色)92.5%黄(原色)4%红(原色)3.5% 15肉色――白(原色)80%桔黄(原色)17%蓝(原色)3.% 16 棕色――中黄(原色)25%紫红(原色)12.5%铁红(原色)50%黑(原色)12.5% 17 紫棕色――中黄(原色)13.5%紫红(原色)3%铁红(原色)80%黑(原色)3.5% 18 深棕色――中黄(原色)20%紫红(原色)10%铁红(原色)60%黑(原色)10% 19 深棕色――红(原色)65.5%黑(原色)34.5% 20 淡棕色――红(原色)18.5%黑(原色)10.2%黄(原色)71.3% 21 淡棕色――红(原色)20%黑(原色)10.2%黄(原色)69.8% 22 淡棕色――铁黄(原色)50%铁红(原色)25%中黄(原色)25% 23 淡赭色――红(原色)4.2%白(原色)80.8%黄(原色)14.7%黑

常用颜色调色法+颜色调配表

常用颜色调色法 1 粉红―――红(原色)%白(原色)% 2 粉红―――红(原色)4%白(原色)96% 3 粉红―――大红(原色)5%白(原色)95% 4 紫红色――红(原色)%黑(原色)%蓝(原色)% 5 紫红色――紫红(原色)85%大红(原色)15% 6 粉红色――红(原色)87%黑(原色)%蓝(原色)% 7 樱桃红色―大红(原色)75%紫红(原色)25% 8 橙色――柠檬黄52%大红(原色)48% 9 玫瑰红――大红(原色)30%白(原色)46%紫红(原色)24% 10 枣红――红(原色)%黑(原色)%蓝(原色)% 11 枣红――红(原色)%黑(原色)%黄(原色)% 12 铁红――红(原色)%黑(原色)%黄(原色)% 13 桔红――红(原色)8%黄(原色)92% 14肉红色――白(原色)%黄(原色)4%红(原色)% 15肉色――白(原色)80%桔黄(原色)17%蓝(原色)3.% 16 棕色――中黄(原色)25%紫红(原色)%铁红(原色)50%黑(原色)% 17 紫棕色――中黄(原色)%紫红(原色)3%铁红(原色)80%黑(原色)% 18 深棕色――中黄(原色)20%紫红(原色)10%铁红(原色)60%黑(原色)10% 19 深棕色――红(原色)%黑(原色)% 20 淡棕色――红(原色)%黑(原色)%黄(原色)% 21 淡棕色――红(原色)20%黑(原色)%黄(原色)% 22 淡棕色――铁黄(原色)50%铁红(原色)25%中黄(原色)25% 23 淡赭色――红(原色)%白(原色)%黄(原色)%黑(原色)%

24 栗色――红(原色)72%蓝(原色)14%黄(原色11%黑(原色)3% 25 栗壳色――红(原色)%蓝(原色)14%黄(原色)%黑(原色)3% 26 赭石色――红(原色)%白(原色)%黄(原色)%黑(原色)% 27 咖啡色――红(原色)62%黑(原色)8%黄(原色)30% 28 淡紫色――红(原色)%白(原色)%蓝(原色)% 29 淡紫色――红(原色)%蓝(原色)%白(原色)% 30 深紫色――红(原色)%蓝(原色)% 31 蛋青色――白(原色)%蓝(原色)%黄(原色)%黑(原色)% 32 乳白色――白(原色)%黄(原色)% 33 奶油色――白(原色)97%黄(原色)3% 34 奶油色――红(原色)%黄(原色)%白(原色)% 35 奶油色――红(原色)1%白(原色)95%黄(原色)4% 36 奶油色――白(原色)85%柠檬黄(原色)5%铁黄(原色)10% 37 象牙色――白(原色)75%铁黄(原色)25% 38 浅驼色――红(原色)%白(原色)70%黄(原色)%黑(原色)% 39 米色――白(原色)86%黑(原色)4%中黄(原色)5%大红(原色)5% 40 桔黄色――红(原色)80%黑(原色)2%黄(原色)18% 41 乳黄色――白(原色)96%黄(原色)4%红少许 42 乳黄色――白(原色)%蓝(原色)% 43 军黄色――黄(原色)73%蓝(原色)4%红(原色)20%黑(原色)3% 44 军黄色――中黄(原色)75%黑(原色)15%铁红(原色)10% 45 淡黄色――柠檬黄(原色)90%中黄(原色)10% 46 中黄色――中黄色(原色)100%

丝网印刷油墨的成分与性质

丝网印刷油墨的成分与性质 典型的网印油墨是一种稀松的浆状物并有良好的触变性(当油墨处于静止时,其流动性差,一旦受外力作用,该墨流动性陡增)。这一特性,使油墨在刮印时,能顺利通过印版网孔,并在承印物上迅速流平,形成需要的图像。这样,墨膜既不会在干燥后残留丝网的痕迹,又不至于使印出的图像外溢而扩大。 网印UV油墨要满足上述要求,活性单体的黏度要小,撤黏能力要强,而且它在油墨中的用量尽可能大些。因网印墨膜厚度大,着色剂的用量可以减至最低限度。即使其用量降至5%左右,油墨仍然可获得相对不透明的色调。其典型配方如下。 网印UV油墨 反应性齐聚物35~60(wt%) 活性单体15~50 光引发剂3~7 着色剂10~30 添加剂1~5 合计100 上述配方中的反应性齐聚物,通常以环氧双丙烯酸酯为主,如附着力欠佳时,可与聚酯双丙烯酸酯或聚氨酯双丙烯酸酯混用。应用中,常常选用的活性单体有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网印UV油墨的光引发剂,往往选用二种以上的混合体,如二苯甲酮、硫杂蒽酮和安息香醚类等。为增进光引发效果,还常配以有机胺作活化剂。 网印油墨的性质 1.粘度。 粘度,又称内摩擦,是一层流体对另一层流体作相对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它是流体内部阻碍其流动的一种特性。油墨粘度一般用“泊”、“厘泊”来表示。丝印油墨粘度约在4000至12000厘泊之间。 粘度过大油墨对承印物润湿性差,不易通过丝网转移到承印物上。造成印刷困难,印迹缺墨。

粘度过小,会造成印迹扩大,致使印刷品线条合并,成为废品。 粘度指标可以使用粘度计进行测量。 粘度变化与印刷造性的关系是:油墨在印版上,粘度愈稳定愈好,但转移到印件上后,粘度变大愈快愈好。触变性则对前者不利,对后者有利,因此适当地触变性是可取的,而剪切变调对印刷有害无益。 加溶剂、稀释刑或增塑剂,可降低粘度;加填料、颜料、硅化物,能提高粘度。 2、触变性。 触变性是指液体由于应力粘度降低而后又恢复其原来粘度的能力。在丝印过程中,表现为油墨在静止一定时间后变稠,粘度变大,搅动后又变稀,粘度也变小的一种可逆现象。因为,油墨中颜料颗粒的外形是不规则的,尽管吸附了一层连结料,也是一种不规则的圆球。所以,在静止一定时间后,颜料颗粒就会接触或相距很近,造成相互吸引,阻碍颗粒的自由活动,油墨就变稠、变粘。然而,这种暂时稳定的结构,被外力搅动后,很快被破坏,解除了颗粒之间的相互吸引力,颗粒的自由运动又得到恢复,流动性提高了,油墨变稀,粘度下降。 丝网印刷油墨的触变性越小越好。为消除这种不利因素,在印刷之前,要充分搅拌油墨,使之恢复常态,然后进行印刷。 油墨中的颜料颗粒越木规则,多角多孔,如黑墨,其触变性就大。反之,如黄墨,其触变性就小。油墨中连结料多,颜料少,触变性也小,反之则触变性大。另外连结料的不同对触变性影响也很大,如聚合植物油所制作的油墨,其触变性小,如高分子树脂作连结料,其触变性大。 3.屈服值。 屈服值是指对流体加一定外力,从弹性变形到流动变形的界限应力,也是油墨开始层流时必须施加的最低应力。屈服值太大,油墨发硬,不易打开,输墨不便,流平性差;屈服值太小,印刷细线和网点再现性差。丝印墨层较厚,故屈服值不能太小。丝印油墨根据不同要求,屈服值可由1000dyn/c㎡到3000dyn/c㎡,印刷精细线画时,屈服值宜取高值。 4.流动度。 流动度是粘度的倒数。即:粘度大,流动度小;粘度小,流动度就大。 油墨的流动度可以看作是在无外力作用下,一定量的油墨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的平整面上自然流动的程度。油墨的流动度可以衡量油墨的稀稠。在丝印油墨中其流动度一般控制在30~50mm。测量方法是取一毫升油墨,在250克的压力经15分钟后,测量其直径即可。 油墨的流动度大,印迹易扩大,使间隙小的细线条分辩不清以至合并;流动度小,印迹

常用颜色调色法+颜色调配表

常用颜色调色法 1 粉红―――红(原色)2.5%白(原色)97.5% 2 粉红―――红(原色)4%白(原色)96% 3 粉红―――大红(原色)5%白(原色)95% 4 紫红色――红(原色)94.5%黑(原色)1.8%蓝(原色)3.7% 5 紫红色――紫红(原色)85%大红(原色)15% 6 粉红色――红(原色)87%黑(原色)14.5%蓝(原色)14.5% 7 樱桃红色―大红(原色)75%紫红(原色)25% 8 橙色――柠檬黄52%大红(原色)48% 9 玫瑰红――大红(原色)30%白(原色)46%紫红(原色)24% 10 枣红――红(原色)94.5%黑(原色)1.8%蓝(原色)3.7% 11 枣红――红(原色)70.75%黑(原色)4.68%黄(原色)24.57% 12 铁红――红(原色)72.4%黑(原色)11.2%黄(原色)16.4% 13 桔红――红(原色)8%黄(原色)92% 14肉红色――白(原色)92.5%黄(原色)4%红(原色)3.5% 15肉色――白(原色)80%桔黄(原色)17%蓝(原色)3.% 16 棕色――中黄(原色)25%紫红(原色)12.5%铁红(原色)50%黑(原色)12.5% 17 紫棕色――中黄(原色)13.5%紫红(原色)3%铁红(原色)80%黑(原色)3.5% 18 深棕色――中黄(原色)20%紫红(原色)10%铁红(原色)60%黑(原色)10% 19 深棕色――红(原色)65.5%黑(原色)34.5% 20 淡棕色――红(原色)18.5%黑(原色)10.2%黄(原色)71.3% 21 淡棕色――红(原色)20%黑(原色)10.2%黄(原色)69.8% 22 淡棕色――铁黄(原色)50%铁红(原色)25%中黄(原色)25% 23 淡赭色――红(原色)4.2%白(原色)80.8%黄(原色)14.7%黑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印刷是一门以颜色理论为核心的工业。现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专色油墨也较高频率的使用,尤其是在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为突出。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快速掌握这门技术,是初涉印刷行业者的期盼。 国内大多数开设印刷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调墨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掌握油墨调配的技术。 1 “精”:突出调墨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精华 学生在参加调墨实训之前须学习过《印刷色彩学》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所以,在调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的重点理论,讲解要透彻。 1)油墨颜色调配的色彩学理论:色料减色法混合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获得。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典型的间色是R、G、B,还包括Y、M、C色料两两进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颜色。复色是指三种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颜色。互补色是指两种色料混合后如果是黑色,则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最典型的三对互补色是Y—B,M—G,C—R。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重点讲解和联系调配专色油墨。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如《印刷材料》课程中纸张性能与颜色表现的关系,油墨适性

油墨调色心得体会

油墨调色心得体会 篇一:油墨调色技巧 油墨调色技巧 蓝铂化工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企业。专业生产水性光油,UV光油,吸塑油等系列。打底光油,触感光油,连线触感光油,耐磨光油,哑光光油等水性环保产品,广泛应用于纸张表面处理,符合国家检测标准,质优价廉。 油墨色相的调配是印刷前的重要工作,也是很抽象的工作。简单的色料三原色,黄、品红、青可调配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几十种颜色。而在实际调配过程中,仅靠三原色油墨无法获得的色彩,这是由于油墨厂家所选用的颜料、染料根本无法达到国际标准三原色的饱和度、色浓度、亮度等,三等份原色墨相加只能是茶灰色,而不是黑色。因此在实际调色过程中离不开黑墨、白墨、冲淡剂等油墨和助剂。 调墨过程: 1.掌握所用油墨的体系、颜色、色饱和度、黏度、细度等指标。 2.对样张及客户要求、工艺要求、色相要求、油墨使用要求进行审定,对每一色组色序的排列、产品的印数、油墨的用量、主色调的调配等要深入了解。

3.稀释剂与油墨树脂的溶解性、气温偏差和稀释剂的配比是相关的,如气温高则稀释剂应采用慢干型。同时,溶解效果,挥发速度对产品的印刷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相关条件选择合适的稀释剂。 4.印刷前要做好油墨、稀释剂的准备工作。 5.在开机套印的短暂时间里,要根据颜色的搭配,适当利用原色墨,并把握好比例,依照样张对每一色组油墨的色相进行调配,使印刷车速稳定后,稍加调整即可达到样张效果。在正常印刷中,批量控制色相相同,对调墨人员来说难度较大,如稀释剂的添加量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颜色效果,这就要求调墨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调墨注意事项 1.在色调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所用油墨的色彩种类越少越容易调配和控制。能采用间色油墨就不要采用复色油墨,按照减色法,专色油墨采用的颜色越多其饱和度就会越低,黑色成分就相应增加。 2.确认印刷品的主色调及所含的辅色调,主色调墨作为基本墨,其他墨作为调色墨,以基本墨为主,调色墨为辅,这样调配专色油墨才会更快,更准确。 3.调配打样和小样油墨时,尽量使用与印刷所用纸张相同的纸,因为油墨 的颜色会随着纸张吸收性的差别等因素而变化。只有保

油墨调色配方

油墨调色配方 油墨中黄、品红、青三种色彩油墨为油墨的三原色,原则上通过不同比例的调配,可以得到不同色相颜色来满足印刷作业的需求。 采用油墨三原色调配,根据色料减色法原理,有着以下的规律: ①当二种原色油墨混合时,若混合比例相当,则可以得到标准间色;若混合比例不相等,则得到各种不同色相的间色,其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一方。 ②当二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颜色中,加入白墨,色相变得明亮鲜艳;加入黑墨则变得深暗。 ③当三种原色油墨混合时,若混合比例相等,则可以得到近似黑色;若混合比例不相等,则得到各种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一方。 ④当三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颜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可以得到不同阶调的浅灰色墨。 2、由二种原色油墨等量混合的调配方法称为间色油墨的调配。间色也称二次色,其色相比原色暗。 间色油墨的混合规律是: 黄+品红=红[(W-B)+(W-G)=(2W-G-B)] 品红+青=蓝[(W-G)+(W-R)=(2W-G-R)] 黄+青=绿[(W-B)+(W-R) =(2W-B-R)]

3、由两个间色或由三个原色等量调配得到的颜色方法称为复色油墨的调配。复色墨也称第三次色,其混合规律为:(如图1所示) 红+绿=黄灰[(Y+M)+(Y+C)]=[Y+K]。黄灰色俗称古铜色。 红+蓝=红灰[(Y+M)+(M+C)]=[M+K]。红灰色俗称枣红色。 蓝+绿=青灰[(M+C)+(Y+C)]=[C+K]。青灰色俗称橄榄绿。 4、间色和复色不等量调配 ①间色不等量的调配 品红1+黄1=红,品红1+黄3=深黄, 品红3+黄1=金红黄1+青1=绿, 黄3+青1=翠绿,黄1+青3=墨绿, 黄4+青1=苹果绿品红1+青1=蓝, 品红1+青3=深蓝,品红3+青1=青莲 ②复色不等量调配 黄1+品红1+青1=黑,黄1+品红2+青1=棕红, 黄1+品红4+青1=红棕,黄1+品红2+青1=橄榄绿, 黄1+品红1+青4=暗绿色。 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专色油墨调配方法 pp油墨快干油墨慢干油墨耐汽油性油墨玻璃油墨金属油墨 印刷是一门以颜色理论为核心的工业。现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专色油墨也较高频率的使用,尤其是在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为突出。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快速掌握这门技术,是初涉印刷行业者的期盼。 国内大多数开设印刷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调墨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掌握油墨调配的技术。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重点讲解和联系调配专色油墨。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如《印刷材料》课程中纸张性能与颜色表现的关系,油墨适性调整剂对油墨的影响,《印刷工艺》中通过密度计的测量来计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对油墨的影响等,让调墨实训

色彩的类别及调和方法

烟台设计公司--友道设计:https://www.sodocs.net/doc/612485571.html,/ 色彩的类别 间色所谓间色即两个原色相互混合所产生的“中间色”,简称为“间色”。间色的调配方法是将三原色分别等量相加,得出三间色:橙、绿、紫。如果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相混合,它就会产生色相的层次变化;如果再加以明度调节,它可以调出上千种色彩层次;如果是在电脑中调色,那就只需改变两色之间的数值,数值越大色相越艳丽,数值越小色相越淡雅。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色彩关系的需要调配出不同的层次变化。 复色复色是指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即间色与间色调配而成的色彩,也称之为“三次色’’或“复合色”。复色的色相特征是纯度较低。如果两个间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产生许多梯度变化;如果在电脑中调色,在色相调配框中可以看见三种色彩的数值,可单独改变某一色域内的颜色,也可分别调整三个色域;如果同时改变纯度和明度作色彩的梯度变化,就会发现色彩种类成几何倍数增长,构成成千上万种梯度变化。 同类色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蓝色色相中有深蓝、钴蓝、湖蓝、蓝灰、蓝紫等,都属于IS类色关系。同类色的特点是在和谐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 两种以上的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上有较大的差别,会形成色彩的对比关系;与之相对,两种以上渡的方法则会形成色彩的调和关系。色彩的协调关系是要使色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呼应,构成和谐统一f画面效果达到和谐、丰富、雅致的效果 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调和最常用的方法是选定一组邻近色或同类色,通过调整纯度和明度来调节色彩效果,如面积调和法、间隔调和法、纯度调和法、明度调和法等。 面积调和法将色相对比面积反差拉大,使画面中的某些色彩面积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些色彩则在面积上处于属关系,使画面主次分明。 间隔调和法在组织色调时,将色相对比强烈的各高饱和度色之司插入两色的比邻色或黑、白、灰等色彩进行过渡,用以降低对比度,产生缓j中效果。为751、救因色彩间色相、明度、饱和度各要素之间的对比过于类似而产生的软弱、模糊感觉,也常采用此法。因此,用间隔调和法处理,能获得较明朗的色彩效果。 纯度调和法高纯度的色显得更鲜艳,低纯度的色显得更雅致。在色相对豫,的情况下,为使其构成统一的视觉效果,往往在对比之中相互加入对方的色素,以降低对比色的纯度,达到协调之目的。 明度调和法如果色彩的明度对比过于强烈,可削弱明度对比,即以减少色差的方法减弱色彩冲突,增强画面的调和感。 烟台设计公司--友道设计:https://www.sodocs.net/doc/612485571.html,/

亚克力丝网印刷油墨的调配技巧

亚克力丝网印刷油墨的调配技巧 1.调色。配墨前,先应计算每色印数的耗墨量,使调配的墨量适当。尤其对二液反应型油墨,应据其固化速度和印刷速度来计算其调墨量。 要获得正确的色彩,调墨应在稳定的自然光下进行,同时不可以数色并置观察,免受错觉的影响。配置新鲜墨时,深色墨的加入要逐渐接近,切忌一次加入过多,再用大量浅色墨补救。同时应尽量减少混合的色相,色相愈多,灰度愈大。 另外还应注意干燥前后的色彩变化,如吸墨量大的浅色承印物上,干后的墨色往往浅淡;发泡油墨的湿态、干态及发包泡态三相的色差较大;陶瓷印墨烧制后色相殊变;白色油墨经高温会变黄等。诸如此类的变色规律,需要印刷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样品,做出各自的色标。 丝印油墨(印料)的色彩调配是丝印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调配的基本原理离不开色光的加色法和色料的减色法等基本原理。 色料三原色中以任意两色等量混合,便能产生光的三原色的某一色相。这三种色相从颜色的角度讲,称为间色(或叫第二次色),如黄、青二色混合形成的绿色,即为间色。间色与间色混合产生的色相称为复色(或称为第三次色)。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如图3-60所示。图3-60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 2.油墨调色方法。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如表3-15所例举。

丝网印刷油墨的选择和调配

丝网印刷油墨的选择和调配 在金属上丝印离不开金属丝印油墨,用于金属丝印的油墨习惯上又称为金属油墨,金属油墨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普通金属油墨和抗蚀金属油墨。 抗蚀油墨和其他油墨一样都是由连接剂、色料、溶剂及辅助剂组成。 (1)色料:色料的作用使油墨具有色彩便于识别印刷后的图文质量是否合格,这里所用的色料一般都是采用无机颜料而很少会使用到有机染料。 (2)连接剂:连接剂是成膜的主要物质,抗蚀油墨的抗蚀性能及脱膜性能都是由连接剂决定的。所以对抗蚀油墨的连接剂要求具有抗酸、抗碱、抗氧化剂等化学性能,同时也要求这种连接剂干燥后具有一定的硬度和抗热性能,能承受由蚀刻机喷射蚀刻液的压力及在加热蚀刻条件’下抗蚀剂保证不脱落、不形变。同时还需要这种连接剂易于去除。 (3)溶剂:丝印中常用的溶剂,主要有:脂肪族烃类、酮、酯、醇、二乙醇迷等。溶剂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在配制生产油墨时溶解所需要的聚合物。根据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力的大小可分为三类:①真溶剂,能单独使用且有效地溶解聚合物;②助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力小,与其他溶剂配合使用,町充分发挥其效力;③稀释剂,虽不能溶解聚合物,但可以和真溶剂或助溶剂混合使用。 (4)辅助剂:辅助剂在这里主要用于抗蚀油墨的干燥性及黏度的调节,比如各种稀释剂、慢干剂、催干剂、消泡剂等,或其他旨在改善提高油墨抗蚀性及可印性的辅助成分。 (5)油墨稀释剂:油墨稀释剂也叫标准溶剂,它与油墨内在的溶荆组成基本相同。正规的油墨生产厂家生产的油墨黏度比较大,需要用稀释剂调稀后才能用于丝印,这就必须使用与油墨相对应的稀释剂来调稀油墨。调稀的油墨在丝印过程中,油墨中的稀释剂挥发快,在丝网版油墨面上的油墨,黏度会越来越稠,产生粘网、堵网,造成承印物印刷图文不清晰。这时也要用稀释剂加以调稀。在调节油墨黏度时,不宜调得过稀,过稀的油墨,印刷后的线条变粗,甚至严重扩散。对于非精细的图文印刷,一般用稀释剂调稀油墨,在丝印过程中不会产生什么问题,若线条很细,就需要配合慢干剂来调稀油墨,否则细线条随着印刷的进行而变得越来越细,直至堵网。. (6)油墨慢干剂:慢干剂一方面能起稀释油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调节油墨的干燥速度,防止干燥过快,造成油墨干固堵网。慢干剂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调节油墨表面干燥速度变慢之后,线条边缘锯齿减少,墨层表面流平光滑,能减少表面网纹的出现.实际上起到了促变剂的作用。因此慢干荆和特慢干剂也广泛用于做稀释剂,对于丝印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冬季也要使用慢干剂来调稀油墨。 (7)油墨消泡剂:在一些丝印中,承印物墨层表面出现小气孔,如果油墨干燥速度快,墨层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更严重,造成印刷图文质量下降,如用于抗蚀,经腐蚀后图文表面出现腐蚀砂眼。解决办法:在油墨中加人少量消泡剂,加入量为油墨质量的O,3%~1%即可,加得太多会影响墨层的附着力。常用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正丁醇也有不错的消泡效果。 对于金届抗蚀油墨,根据去除油墨的方式,可分为溶剂型抗蚀油墨和碱溶性抗蚀油墨。溶剂型抗蚀油墨具有较好的抗蚀效果,特剐足能抗碱性腐蚀,最后要使用溶剂去除防蚀油墨层。这种油墨主要用于铝合金的碱性腐蚀及氧化阁文保护使用。这类油墨使用较少,价格较贵,自配的配方不多,其代表配方有以下两种: (1)在过氯乙烯清漆中加入抗蚀沥青,沥青在过氯乙烯清漆中溶解完全后,加入适量幔干剂和消泡剂,可用松节油,松节醇作慢干剂,正丁醇作消泡剂。再用300日的丝网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即町使用,这种油墨抗酸抗碱性能好.对金属的结合力较强。稀释剂用过氯乙烯稀料。

专色油墨调配技巧知多少

专色油墨配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其他包装,对胶印机操作者来说,如何正确调配油墨至关重要,它也是衡量操作者胶印技术的关键手段之一,更是印刷企业技术力量的体现。因此,掌握专色油墨的调配技巧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专色油墨调配方面的几点认知浅谈拙见: 在实际印刷中北人集团,根据原稿设计需要,有时需专色做衬托。另外,一些用四色原墨印刷出来的产品由于套印问题及水墨平衡不易控制,不易达到理想的复制效果,有时也需要专色印刷制版,尤其是在包装装潢印刷中,有些产品追求个性,所以,更多的选择了专色印刷。 一、调配油墨前要认真分析色稿或样稿 分析色稿时,主要是对色稿上的颜色和所用的油墨进行分析。其基本原理是:色料三原色是调配一切墨色的基础色《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万变不离其宗。同时要尽可能地弄清楚该色稿是以网线印刷为主,还是以实地印刷为主。如果以网线印刷为主,在调配油墨时就要侧重于底色一致,如果以实地印刷为主,调配油墨时可以侧重于面色为主输纸,如果两者兼而有之,那么调配油墨时底色和面色都要兼顾。机构/组织 当色稿分析完毕后,要对所用油墨的颜色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油墨调配操作者或机长,对油墨颜色的观察特别敏感评奖,能看出其中的成分,例如黄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黄相还是带蓝相(或带绿相),对于品红色油墨,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蓝相(或紫相)重组,对于青墨,则要善于鉴别它是带红相还是带绿相(或带黄相)。如果用带红相的青墨和带红相的黄墨调配绿墨,则混合所得的绿色就会发暗,因为这实际上等于在青墨和黄墨中加入了品红墨(黄+青+品红=黑),所以胶印机,对油墨颜色的观察是胶印操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二、调配专色油墨的基本原则 无论是深色或浅色专色油墨,在调配时应遵循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印刷色彩学和印刷工艺的基础之上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十点: 1、尽量采用同型号的油墨和同型号的辅助材料。此外,能用两种原色油墨调配成的颜色就不要用三种原色油墨。同理,若需要某种间色调配的包装容器,亦须用间色原墨,以免降低油墨的亮度,影响色彩和鲜艳度。调配深色墨时,应根据用墨的重量,将主色油墨放入调墨盘内。然后逐步加辅助色以及必要的辅助材料。 2、凡以冲淡剂为主、原色或深色墨为辅个性化印刷,所调配的油墨统称为浅色油墨。浅色墨调配的方法上和调深色墨略有不同,是在浅色墨中逐渐加入深色油墨。切不能先取深墨后再加入浅色墨,因为浅色墨着色力差,如果在深色油墨中加入浅色油墨的方法去调配不易调准色相,往往会使油墨越调越多。打样 3、调配专色油墨前要调配小试样绿色印刷,这是说根据原稿色相初步判断所要采用的油墨颜色,然后按比例从各色油墨中用天平称取少许油墨,准确称量,放在调墨台上调配均匀后,用刮刀刮取小色样与原样进行检查书刊印刷,并做好相关记录,妥善保存。 4、调配复色专色油墨时,运用补色理论纠正色偏。例如:当某种复色墨中紫味偏重时,可以加黄墨来纠正;若红味偏重,则可加入青墨(如孔雀蓝或天蓝墨)来纠正;再如黑墨偏黄黑度不够时设备操作,可加微量的射光蓝作为提色料,因为射光蓝是带红色的蓝墨,有利于提高黑墨的黑度。 5、掌握常用油墨的色相特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常用油墨的色相特征。例如,在调配淡湖绿色油墨时绿色印刷,宜采用天蓝或孔雀蓝,切忌用深蓝去调配,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理印刷检测,也不能用偏红的深黄墨,而采用偏青的淡黄墨效果较蓝,切忌用深蓝去调配,因为深蓝墨带红味,加入后必然使颜色灰暗而不鲜艳。同样道理凹印,也不能用偏红的深黄墨,而采用偏轻的淡黄墨效果较好。

常用复色的色彩调配方法

常用复色的色彩调配方 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01种调色法1粉红―――红(原色)2.5%白(原色)97.5% 2粉红―――红(原色)4%白(原色)96% 3粉红―――大红(原色)5%白(原色)95% 4紫红色――红(原色)94.5%黑(原色)1.8%蓝(原色)3.7% 5紫红色――紫红(原色)85%大红(原色)15% 6粉红色――红(原色)87%黑(原色)14.5%蓝(原色)14.5% 7樱桃红色―大红(原色)75%紫红(原色)25% 8橙色――柠檬黄52%大红(原色)48% 9玫瑰红――大红(原色)30%白(原色)46%紫红(原色)24% 10枣红――红(原色)94.5%黑(原色)1.8%蓝(原色)3.7% 11枣红――红(原色)70.75%黑(原色)4.68%黄(原色)24.57% 12铁红――红(原色)72.4%黑(原色)11.2%黄(原色)16.4% 13桔红――红(原色)8%黄(原色)92% 14肉红色――白(原色)92.5%黄(原色)4%红(原色)3.5% 15肉色――白(原色)80%桔黄(原色)17%蓝(原色)3.% 16棕色――中黄(原色)25%紫红(原色)12.5%铁红(原色)50% 黑(原色)12.5% 17紫棕色――中黄(原色)13.5%紫红(原色)3%铁红(原色)80% 黑(原色)3.5% 18深棕色――中黄(原色)20%紫红(原色)10%铁红(原色)60% 黑(原色)10%

20淡棕色――红(原色)18.5%黑(原色)10.2%黄(原色)71.3%21淡棕色――红(原色)20%黑(原色)10.2%黄(原色)69.8%22淡棕色――铁黄(原色)50%铁红(原色)25%中黄(原色)25%23淡赭色――红(原色)4.2%白(原色)80.8%黄(原色)14.7%黑(原色)0.3% 24栗色――红(原色)72%蓝(原色)14%黄(原色)11% 黑(原色)3% 25栗壳色――红(原色)71.5%蓝(原色)14%黄(原色)11.5%黑(原色)3% 26赭石色――红(原色)7.5%白(原色)69.5%黄(原色)21.8%黑(原色)1.2% 27咖啡色――红(原色)62%黑(原色)8%黄(原色)30% 28淡紫色――红(原色)1.94%白(原色)97.1%蓝(原色)0.96%29淡紫色――红(原色)%蓝(原色)1.2%白(原色)96.5% 30深紫色――红(原色)91.5%蓝(原色)7.5% 31蛋青色――白(原色)94.5%蓝(原色)0.5%黄(原色)4.5%黑(原色)0.5% 32乳白色――白(原色)98.3%黄(原色)1.7% 33奶油色――白(原色)97%黄(原色)3% 34奶油色――红(原色)0.7%黄(原色)3.8%白(原色)95.5%35奶油色――红(原色)1%白(原色)95%黄(原色)4% 36奶油色――白(原色)85%柠檬黄(原色)5%铁黄(原色)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