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方案

商南县高级中学刘虎

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教材承前面的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是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基础,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以后学习遗传的基础,也使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念有进一步认识。另外,其中的伞藻实验等也让学生体验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4.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

5.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分子与细胞”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第一个必修模块,是三个必修模块的起始模块,课程设定了五个主题,依次是“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以及细胞研究的新进展和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模块必备的基础。因此,高一生物学知识体系主要是由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等构成的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知识。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是按照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来确定的,大部分知识都比较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因此在初中阶段常常只需要记忆和重复训练就能得高分,同学们也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和对生物学习的偏见,而事实上高中生物揭示的是生命最本质的特征,包括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很抽象,初中的学习方法就不太适用了。高一新生存在着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而且有着物理和化学知识的欠缺,再加上生活经验的不足,学好本模块对高一新生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时高一阶段尚未分班,学生适应高中学习也需要一段时间,在并不明确将来的选课方向前,一般对高中生物学科很不重视。

所以在推进有效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逐步明确高一教学目标应该以“初步建立生物

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主,同时兼顾学习兴趣,坚持“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1、投影一、比较动植物细胞,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发挥学生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投影资料一:(美西螈核移植实验)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你会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此实验不够完善,还应该做怎样的补充?

投影资料二:(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问题1:伞藻嫁接实验:切去帽后长出来的新帽的形状是由柄决定的?还是由假根决定的?问题2: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投影资料三:(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问题1: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不能分裂,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问题2:是不是这样的呢?如果你是科学家,接着你会怎么处理?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做得,后半个实验与前半个实验的关系是什么?

投影资料四:(变形虫去核实验)问题1:从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目的是培养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等综合性能力,同时尽量让问题的设计富有挑战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挑战,从而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能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提出问题:那么细胞核为什么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细胞核的结构中寻找答案。细胞核的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P52——54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2、细胞核为什么具有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功能?主要与细胞核中哪一结构有关?3、什么是染色质?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

学生在探讨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4、教师利用有关染色体、染色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图片作为学生了解细胞核结构的补充,以形象直观的图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

细胞核结构的归纳

投影分析为什么说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建立模型.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课后完成。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相关知识

6、小结

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

核膜:核孔:是核膜上的许多小孔,是某些大分子运输的通道。

由蛋白质、RNA 组成

核仁:核仁跟合成核糖体RNA 有关

核液:呈液体状态 染色质:化学组成:DNA 与蛋白质(每个染色体含一个DNA 分子,许多

蛋白质分子)

功 能:跟生物性状的遗传有密切关系。

形 态:染色质 高度螺旋化,变短、变粗 染色体

(间期) 解开螺旋、成为细丝状

(分裂期)

7、课堂练习

(1).细胞核中易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 )。

A .核膜

B .核仁

C .核液

D .染色质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 )。

A .DNA 和糖类

B .DNA 和蛋白质

C .RNA 和糖类

D .RNA 和蛋白质

(3).经实验测得衣藻DNA 在细胞中分布如下: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1%在线

粒体上,1%游离于细胞质中。这些数据说明 ( )。

A .衣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衣藻DNA 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C .衣藻细胞质中无DNA

D .衣藻染色体由DNA 、蛋白质和少量RNA 组成

(4).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 .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

D .具有双层膜结构

(5).下列几种膜中,能通过某些大分子物质的是 ( )。

A .细胞膜

B .线粒体膜

C .叶绿体膜

D .核膜

细胞核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教材中的图片情景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1、评价工具主要是作业与测验评价和调查问卷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二方面)

2、评价的目的我认为对教师而言:利用评价的结果可以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可以有机会了解自己学会了什么,学习的程度如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好,还是比其他同学学得差。教学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活动方案制定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方案制定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活动教师】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制定活动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步认识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 2.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爱好,进行合理的分工。 3.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主要步骤。 4.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安排】教师准备好完整的小组活动方案样本、小组分工表。【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大家的共同探讨,我们确定了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那就是—生活垃圾的研究。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了四个研究小组。现在,就请各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各小组介绍自己的组名和口号。 (二)确定分工 1.师:听到各组各具特色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研究信心。怎样让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的进行活动呢?接下来我们来确定一下小组分工。老师这里有一些,你觉得你能胜任哪一个,说明理由。小组讨论。 生: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分工,说一说自己的理由。组长执笔完成组内分工。 (三)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和展示形式 1.师:对于各个组确定的小主题,你想深入研究他的哪个方面呢?谁来说一说?

生:交流最想知道的小问题。 2.师:对这个问题你要用多长的时间解决他呢?使学生明确时间安排。 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在师生交流中明确研究方法。 怎样让同学们看到你的研究成果呢?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成果展示形式呢? 3.师:接下来我们就各个小组一起行动,制定好本组的活动计划。 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计划(修改前)学生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教师要注意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小组的活动方式。 (四)小组交流、完善活动方案。 师:分工合作的确很快,每个组的活动方案都制定好了。现在哪个小组把你们集体的智慧展示给大家? 教师根据各组情况,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小组的方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集中评析和修改。主要是活动计划要写具体,研究方法方法与展示形式是否得当。 (五)各自完善小组活动方案 师:同学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考虑问题也更周到了。确实,一个好的活动方案,要考虑周到,切合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现在各小组分头修改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 每个小组再次交流探讨,分头修改、完善本组的活动方案。(六)总结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有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希望大家能够团结合作,尤其是采访和观察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注意安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记录下来我们下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再一起讨论。 (七)教学反思 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放手让小学生自主

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是什么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章第*节的内容。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 本节所讲学的是**是**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应用,它不仅是对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入,也为下一节***学习内容做铺垫,是知识储备的关键点,起到承前启下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心理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同时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可能有差距,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初二的学生对于***的兴趣比较浓厚,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 模仿接受能力强,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操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内容方面:第一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是上网学习的第一节课,学生基本没有***的知识储备。 第二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规划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对于素村准备方面也能熟练完成,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编辑环境,掌握了**、**的操作,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上手)。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西部”这神秘的地方很感兴趣,这也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提供了一个前提。 但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我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任务设置方面有层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前面各章节内容的学习,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掌握了一些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等方面实际处理能力,特别是通过对Internet相关知识的介绍及大量网站的浏览,对网页内容、结构、效果等设计的优劣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分析、评判的能力,基本上完成了

通用技术第三章《设计方案的制定教学设计》

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 设计方案的制定 山东省高青一中吴润宗 【教材分析】 第三章是实践全过程的起始章,第一二章的知识点在这节将有具体的应用,同时,本 章也是后面几章知识的一个缩影,对整本教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设计的一般过程,我将前两节内容整合了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本节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一般的设计应遵从的程序,同时还应该通过这样一节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通用技术课的吸引力。 2、由于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很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全面感受到,所以我安排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方案的制定部分。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了解了技术及其性质、以及设计的原则等初步的设计思想, 不少学生也产生了设计自己的产品的想法,但是没有尝试到亲自设计的感觉,本节课一定 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亲自设计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想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 2、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方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体验设计方案的过程,并将这个过程推广到所有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操作和周密思考的习惯,合理评价他人设计方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造性的构思设计方案 难点:1、如何更好地表达方案构思 2、在选择和评价方案构思时,如何体现出正确的思路 【教学思路】 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设计的表达与交流是设计的基础工作,是一个大 的工程,很难用一节课来完成。本着“在设计过程的教学中,不要机械理解过程”的思想, 本节选取了前两部分作为一节,目的不是让学生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是让学生体验设 计的完整思路,在实践中体验技术的设计工作是设计什么,如何设计的。

任务驱动教案样例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听写上节重点术语: Clutch linkup disengage spline sandwich align In gear clutch pedal driving axle gear shift clutch disc cover assembly 展示动画 【讲授新课】

该动画一共有两层:图片层和遮罩层。 遮罩层:静态的椭圆图形和打散的文本“迪斯尼经典动画” 图片层:五张图片素材图片拼接后自左至右做平移运动。 请一位同学上来做出该动画(注意提醒同学要把文本打散,按两次Ctrl+B) 由学生动手完成电影文字,教师巡回指导,选择优秀作品展示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该动画一共有四层:背景层、滚动的旗、遮罩层、旗杆,只分析图层和时间轴我们看不出动画的详细情况,因为只有一帧,同时分析库中的元件,我们可得出:遮罩层和被遮罩层都使用了影片剪辑元件,都是动画。 滚动的旗元件是一引导线动画。 遮罩是一平移补间动画。 综合运用的知识点比较多,用到了影片剪辑、 所示的引导线运动。 图1 图2

”, ” 图3 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利用Flash中的遮罩来制作动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要掌握以下的几个概念: 1.要产生遮罩,至少要有两层:遮罩层和被遮罩层。 2.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形状,被遮罩层决定看到的内容。即用遮罩层的可显示区域(即通透区)来显示被遮罩层的内容。 3.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设置及取消方法。 【课后作业】(5分钟) 1.请将你在本节课中制作好的动画,颠倒遮罩层和被遮层的位置,看一看有什么效果? 2.仿照老师的实例,自己动手完成遮罩效果:闪闪的红星。 3.参考提供学习网站的遮罩动画实例,选做一两个具有遮罩效果的复杂动画实例。 (1)flash mx 2004教程:https://www.sodocs.net/doc/613838987.html,/hanlan/flashmx2004/main.htm (2)洪恩在线:https://www.sodocs.net/doc/613838987.html,/pc/homepage/flashsl/flashjq.htm 【板书设计】 遮罩动画效果 一、遮罩的原理 两层遮罩层在上层,被遮罩层在下层。 遮罩层:形状 二、遮罩层的设置方法 1、右键菜单→遮罩层 2、属性菜单项 三、遮罩效果实例 1、探照灯效果 2、电影文字 3、飘动的红旗

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 精品教案

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 教学目标: 1、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文体知识,能够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与谋篇布局的方法; 3、培养热爱写作、善于思考,关注生活的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文体知识,能够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 教学难点: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与谋篇布局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5年新课标1卷作文题,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事件相关方,写一封书信;课标2卷,在列举三个风采人物的事迹后,要求考生思考和权衡后,选择一个最具风采的人物。随后,在当年全国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会上,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主任,把这种在在材料后增加任务的作文,称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任务驱动型作文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上到省级教研员,下到中学教师、高中学生都在谈论任务驱动型作文。今天,我们也来凑凑热闹,也谈任务驱动型作文导写。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 2、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与谋篇布局的方法。 三、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 我们在学案上已经给大家提供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内涵介绍,但很多同学还是傻傻分不清,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并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阅读下面的作文题干,指出三个作文要求方向,分别属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作文。(多媒体展示) 2016年六一节前夕,南京一名刘姓母亲涉嫌在超市偷盗“一个鸡腿、一本书”被抓。经警察询问,得知该母亲想拿此作为儿童节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一时间“最心酸的儿童节礼物”感动网友“朋友圈”。随着刘姓母亲的不幸遭遇被媒体陆续披露,短时间内网友爱心募捐达到惊人的30余万元。但与此同时,该事件引发网友质疑和批判的评论也超过10余万条。 1、请你以“亲情与法理”为话题,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LC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目的出发,针对该课程中电动机连续运转的PLC控制这一任务,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探讨。 标签:任务驱动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PLC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操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学资源的创建者;学生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策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和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二、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在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应充分考虑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第一,充分发挥开发式的网络资源,创建优化的学习情境。第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充分的条件。第三,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 三、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在遵循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对“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电动机连续运转的PLC控制这一任务实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方面,在电动机连续运转的PLC控制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前任务准备、课中仿真操作、课后拓展延伸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仿真和资源平台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教学方法方面,根据学生已经接受的信息化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法为教学主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进行直观性较强的操作演示,在做中教,以提高学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学论”等6章。其教学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方案的制定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方案的制定 学习目标:懂得信息的作用,初步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会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包括自己如何构思和如何利用激智法来组织讨论以集思广益。 学会徒手画简单的立体草图,能用草图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出来。 恰当处理设计分析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设计分析及构思设计方案。 难点:处理设计分析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这一节分个部分,一是收集及处理信息;二是构思设计方案;三是用草图表达构思;四评价与选择设计方案构思,我把第三用草图表达构思中连手绘画练习的基本方法提到前面,这便于教学的衔接更加紧凑。 这一节共个半课时,而今天这一课时是在徒手绘画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是讲如何进行方案设计分析及构思设计方案这两主题。 由于地质版教材对于构思设计方案的分析不够系统,我借用了江苏版教材中设计分析的这一部分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完整。 学生可以把实践认识提高到理论认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方案前对产品进行周详的设计分析的良好习惯。 培养设计分析中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学过了设计一般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等一些理论知识懂得一些初步的人机工程学。 并进行了一些感性的设计,如餐厅的设计,多功能鞋柜的设计,但是其设计的最终结果仍无法摆脱生活当中的直觉,尤其是对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 设计过程中主次不分,思绪混乱,条理不清个性设计表现不出。 教学资源:多媒体(实物投影机)纸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几个步骤,多媒体展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服饰,织锦。 在学生感慨之余点明设计关键。 上节课我们已明确了设计的课题是《制作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按设计一般过程的步骤,今天我们进行第二步制定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字幕打出第二节设计方案的制定二新课讲解(一)收集及处理信息教师当我们明确课题后,我们就必须有针对有目的的去收集相关的信息。 在目前,市面上尚未出现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只有一些功能简单的笔筒书立书架或文具盒。 我们如何把这些现有的合理组合成一件多功能学习用品盒。 多媒体展示各类笔筒书架文具盒,然后以动画的形式合成多功能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 模块三: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任务实施条件 要求配置有投影仪、教师演示终端、黑板等。 单元描述 众所周知,GSM系统是全球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移动通信系统,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干扰一直是困扰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GSM系统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来降低系统的干扰呢?学完本次课,你将能回答以上问题。 学习目标 ?掌握GSM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理解时间提前量、跳频技术、不连续发射技术、功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和对GSM系统性能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GSM移动通信系统中时间提前量、跳频技术、不连续发射技术、功率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作用。 教学难点: 基带跳频与射频跳频的区别

主要授课内容 1、时间提前量 信号在空间传输是有延迟的,如移动台在呼叫期间向远离基站的方向移动,则从基站发出的信号将“越来越迟”的到达移动台,与此同时,移动台的信号也会“越来越迟”的到达基站,延迟过长会导致基站收到的某移动台在本时隙上的信号与基站收下一个其它移动台信号的时隙相互重叠,引起码间干扰,因此,在呼叫进行期间,移动台发给基站的测量报告上携带有移动台测量的时延值,而基站必须监视呼叫到达的时间,并在下行信道上以480ms 一次的频率向移动台发送指令,指示移动台提前发送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时间提前量。 在GSM 系统中,由于空中接口采用TDMA 技术,移动台必须在指配给它的时隙内发送,而在其他的时间必须保持寂静,否则会干扰使用同一载频其他时隙上的用户。 在GSM 系统中,移动台收发信号要求有3个时隙的间隔,如图1所示。 012 3456701234567 1 012 34567012345670 1 偏移 下行链路: 上行链路: :BTS 发送; :MS 发送 TDMA 帧号 TDMA 帧号 图1 TCH 上下行偏移 2、跳频技术 引入跳频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基于频率分集的原理,用于对抗瑞利衰落。第二是基于干扰源特性。在业务量密集区,蜂窝系统容易受到频率复用产生的干扰限制,相对载干比(C/I )可能在呼叫中变化很大。引入跳频使得它可以在一个可能干扰小区的许多呼叫之间分散干扰,而不是集中在一个呼叫上。 跳频是指载波频率在很宽频带范围内按某种序列进行跳变。控制和信息数据经过调制后成为基带信号,送入载波调制,然后载波频率在伪随机码的控制下改变频率,这种伪随机码序列即为跳频序列。最后再经过射频滤波器送至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根据跳频同步信号和跳频序列确定接收频率,把相应的跳频后信号接收下来,进行解调。原理如图2所示。

任务驱动教案

2002级教育技术学甲班 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案 甘肃省编教材初二信息技术课 <<利用Excel制作课程表>> 教案设计:任建军胡晋玉曾海蓝 王梅蔡明黄兰芳 2005 年11 月26 日

背景分析 1.学习需求分析 初二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动手操作能力相对提高,在对事物的理解上有一定的客观见解,能将新生事物重新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自己思想的作品。如果仍然将学生的思维控制在书本上的范例、操作技能上,那么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消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有较大的课堂局限性,也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得到体现。 2.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以Excel中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图片的插入和背景颜色的设置为主要知识点,整个课堂以“制作自己的课程表”为线串接而成。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而且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掌握Excel知识的同时,能综合运用自己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对素材进行再创造。本课内容是利用Excel制作一张自己的课程表,课程内容相对较少,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在Excel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字、图案以及背景设置的方法,并能对单元格进行简单的操作,整节课以制作一张课程表为任务驱动,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学习。 3.学习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较强。每个同学都有独特的个人气质,因而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较大程度上的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知道并掌握如何在Excel中插入文字、图片、背景、艺术字,并对其进行一般的设置。 ⑵.学会并掌握Excel中单元格的拆分和合并。 2.情感目标 通过亲手制作课程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二、教学重点 1.在Excel中快速熟练的对单元格进行拆分与合并,设置单元格的样式。 2.Excel中文字、图片、背景、艺术字的插入及设置方法。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根据初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通过欣赏老师制作的精美课程表,启发学生的创造制作欲。在掌握一定技巧之后,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整个课程以范例欣赏,老师演示,学生动手制作为主,通过相互观摩作品,探讨分析技能,教师评价这一系列步骤,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媒体 1.教师制作的精美课程表的范例。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格式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化学工艺 编制人:单小刚 编制单位:山西潞安职业中专 编制日期:2014年2 月20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冯云峰 年月日

目录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四)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材料 (六)说明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化工操作设备与维护》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学时:204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学分: 所属系部: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制定时间:批准人: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是以化工单元操作各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设备为载体,结合学校实训条件设计七个学习任务将化工单元操作分成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成7个项目,每一模块对应一个学习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编制学习任务任务书、工作页、指导书。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中,最初是学习职业经验性知识,最终是基于经验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关于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学习,先以工作任务按行动导向的方法组织经验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知识。 课程知识目标:化工单元操作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化工单元操作的计算方法;化工单元操作典型的化工设备及相关的化工工程实用知识;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在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职业能力目标:能够用工程和经济观点处理遇到的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的问题;会筛选恰当的单元操作去完成给定的生产任务;在设计设备计算工作中能寻求出所需的经验数据以及适宜的公式;能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转,找出故障的原因并及时排除;应具有强化设备与初步创新的能力。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岗

音乐 春晓教学设计方案

春晓教学设计 一.前段分析 1.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了以古诗春晓为主题的音乐的教学设计方案,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共存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通过图片贺音乐引出古诗春晓,试着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或节拍曲调表现《春晓》,然后教学生用两种曲调学习歌曲,最后已合作的方式,男生女生合作一起演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图片和视频呈现出来,是学生深切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曲调的唱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创作表现春晓及其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内容,古诗春晓几乎人人都会背诵,,但其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则会令人耳目一新,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富有灵活性和吸引力。

本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古诗深切理解和感受春天的内容,另一种则是以诗为词进行各种曲调的学习与创作,全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一起展开活动。 ①教学重点 。对古诗春晓的理解 。对春晓用音乐的形式演唱出来 ②教学难点 。对春晓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出来 。感受古诗和音乐的完美结合,用自己的方式创编春晓 3.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起点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的学习风格一般为对于有趣且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一般处于被动,内部动力相对较少,所以在面对他们呢讲课时,尽量要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传授其技能。对本课主题春晓这首诗几乎从会被的基础

上,着重于理解,和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但是对于不同节奏和曲调的创编春晓会有一定的难度 4.教学目标 ⑴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特征 ⑵体会古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掌握歌曲的唱法与节奏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天的图片春晓中体现的场景图片和音乐) 让每个学生会背古诗春晓,了解春天的特征。 二.中期设计 教学过程分析 一.组织学生,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一)引出古诗《春晓》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案.doc

模块三: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单元2 GSM系统的编号计划 制定人员:_________________ 制定时间:.2014年8月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所需学时:. 2 _________ 雾教学条件 要求配置有投影仪、教师演示终端、黑板等。 ■:学习目标 4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为什么需要编号; +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各类移动台识别码和位置识别码的分类和具体作用; 土通过分析各类识别码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GSM移动通信系统组成的理解。 重点与难点 重点:GSM移动通信系统中各类移动台识别码和位置识别码的分类和具体作用; &难点:结合通信流程,理解GSM系统中编号的具体应用。 主要授课内容 一、移动用户的ISDN号(MSISDN) 此号码是指主叫用户为呼叫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用户所需拨的号码。号码组成格式如下: 我国国家号码为86,国内移动用户ISDN号码为一个1位数字的等长号码,即移动业务接入号 国家码(CC)国内目的码(NDC)用户号码(SN) (NDC) +HLR识别号(0H1H2H3)+用户号码(SN)。其中,中国电信分配NDC为135?139,中国联通分配DNC为130、131; HLR识别号表示用户归属的HLR,也用来区别移

动业务本地网;SN为4位用户号码。 数字移动用户的拨号程序有如下儿种情况: 数字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拨国内长途字冠(“0”)+长途区号(XYZ)+市局号(POR) +市话用户号(ABCD), B|J OXYZORABCDo 数字移动用户呼叫数字移动用户:13X+0H1H2H3XXXX。 固定网用户呼叫本地数字移动用户:13X+0H1H2H3、XX XX。 固定网用户呼叫外地数字移动用户:013X+0H1H2H3、XX XX。 数字移动用户呼叫特服业务:0XYZ+1XX (火警拨119、急救中心拨120、匪警拨110)。 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移动用户的识别码为总长不超过15位数字号码,结构为: 其中,移动国家号码(MCC)为3位数,是唯用来识别移动用户所属国家号码,我国为460;移动网号(MNC)用于识别移动用户所属的移动网,我国900MHzTDMA数字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为00;移动用户识别码是唯一用于识别国内900MHzTDMA数字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中 移动用户的号码,为0H1H2H3X X X X。其中的H1H2H3同移动用户ISDN号码中的 HlH2H3o 三、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 当呼叫一个移动用户时,为使网络进行路由选择,VLR临时分配给漫游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这个号码为13X (X=0?l, 5?9 )后第1位为0的MSISDN号码,即13X (X=0?l, 5?9)00M1M2M3ABC, M1M2M3 为MSC 号码,Ml、M2 的分配同Hl、H2 的分配。 四、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为了对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保密,VLR可给来访移动用户分配一个临时且唯一的 TMSI号码作为寻呼该移动台用。它只在本地使用,为一个4字节的BCD编码,由各MSC 自行分配,当移动用户不在该VLR [X域流动时,此TMSI即由此VLR收回。 五、位置识别(LAI)与基站小区识别 位置识别(LAI)由三个部分组成:MCC+MNC+LAC。具体格式如下: 移动国家号码MCC移动网号MNC 位置识别码LAC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案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案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案设计与实践教案改革方案。一、课程简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程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案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案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案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案论”等6章。其教案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1 / 13 思要领,阅读教案的目标和模式;理解文章阅读的实质含义和重要功能;掌握文章阅读方法的基本功能、主要局限及其独特视野,散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求,诗词和散文的艺术鉴赏方法和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要领,话剧、戏曲剧本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求,小说和戏剧的艺术鉴赏方法,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艺术鉴赏方法,科学论文的阅读理论和方法以及阅读教案的方法等。 写作论分为“文章写作过程”,“记叙类文体写作”,“议论类文体写作”,“说明类文体写作”,“教案应用文写作”,“电脑写作”和“作文教案论”等7章。 2.课程教案要求 了解文章写作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内容,记叙类文体的主要特征及一般写作要求,说明类文体的文体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议论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应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电脑写作的独特语言风格和电脑写作的新方式和新思维;理解文章写作构思的步骤、方法和一般规律;掌握文脉贯通、文章起草和文面规范的方法,文章修改的程序和基本方法,消息、文艺通讯、人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天奉献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幻灯“我会读”读生字词。 二、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2、师: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师:3、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4、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三、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小组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3、交流 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幻灯随答出示好下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四、总结: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任务驱动法教案设计

任务驱动法训练 [实验目的] 1.能设计一节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驱动法应用的教案。 2.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完成一节课讲授。 3.能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与驱动过程的设计。 [实验器材] 多媒体计算机、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摄像机、录像机、数字电视。 [实验学时] 4学时 [原理与基础知识]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具体应用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则要求我们从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例如,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可通过编辑一篇文章、一个通知、一份板报、一份简历等任务来掌握信息处理的有关技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开展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创新的能力,实现信息素养的实质性提升,而且,在解决和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 简言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信息素养是目的。 2.任务分为封闭型任务与开放型任任务 封闭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它包含的主要是一些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位学生都能掌握。这类任务规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任务要求和相关的资源,一般教师需要针对任务包含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比较清楚的分析,以明确重点少走弯路,同时也需要学生在确定的任务主题内做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多采用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采用松散的任务分组。学生在完成封闭型任务后能获得解决其他任务的基本的或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 开放型任务一般需要由小组学生共同探讨完成,而任务完成的结果通常是一个电子信息作品。任务涉及的主要是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和任务主题(大部分教师倾向于先确定任务类型,如制作电子广告,然后允许学生在此框架内自由设计作品主题),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也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进发的催发剂和试验场,从而提

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中央电大教学管理科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教育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专科)与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掌握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初步训练学生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2.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设情况 “教育学”课程1999年秋开设,3学分,54学时。 由于“教育学”开设在我国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之前,因此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以及许多随之出现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等都未能进入中央电大现行使用的教材内容中。在新的教育学课程改造完成之前,建议各地从事教育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两点: (1)要注意更新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补充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如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增加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针的新定义等。 (2)在教学中,注意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与研究式学习方式等。 3.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育管理及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教育学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一门教育专业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在与其他教育课程的衔接与配合上,教育学课程要根据它自身的特点以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侧重于一般教育观念和原理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系统知识结构,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教育的概貌;另一方面,还有注意对学生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教书育人的热情,培养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精神和情感等。总之,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为其他后续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五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教学设计方案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4 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清记叙顺序,把握故事梗概。 3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都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认真实验。教学流程:一、激情入境,引入文本 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 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 超声波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 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二、扣题生疑,走近文本 1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 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教师要及时梳理问题。 ) 2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 (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愤悱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 ) 三、扫除障碍,走进文本 1 .自由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检查认读,读准后再写写。 3 .轮读课文,检查自读。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5 .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四、读中探疑。深入文本 1 .还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再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1) 快速浏览课文,将写斯帕拉捷实验过程的几段标出来。 (2) 默读 2 6 自然段,填写表格。实验次序怎样试验实验结果第一次蒙住眼睛仍能自由飞行第二次第

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编制人:杨飞 编制单位:电子信息工程系 编制日期:2014年07月05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王振民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07月05日

目录一、课程设置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体系构建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二)教学目标 (三)考核方式 三、课程组织设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组织 (二)教学模式 四、课程资源利用 五、课程教学特色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置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C 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64 课程类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学分:4 所属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 授课对象: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C++ (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1、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2、课程地位 根据以上课程分解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支撑课程,只有学 专业基本能力 专业基本能力要求 核心课程 支撑课程 工艺实施能力 1、 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 2、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 3、 设备设施认识能力 4、 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 5、 电工仪表应用能力 6、 基本工艺操作能力 测控电路及器件 1、电路分析 2、维修电工 3、电子技术 4、电子工艺 5、Protel 应用技术 智能电子产品装配与检验能力 1、电子产品硬件与软件的基础设计能力。 2、PCB 板的制作、检测及调试能力 3、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与测试检验能力。 4、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编写能力。 单片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单片机综合实训 计算机控制应用软件编程能力 1、 数据库基础应用能力 2、 C 程序基本编程能力 3、 PLC 基本应用能力 4、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应用能力 PLC 应用技术 1、数据库技术 2、C 语言程序设计 3、DSP 应用技术 电子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 1、电子产品营销设计能力 2、电子产品营销能力。 3、客户管理能力 4、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 1、机械制图 2、IT 职业素养 3、网络新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