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及大学生当如何投身国防建

2014级22班09号刘婵

【摘要】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国防教育能提供国际观念,鼓励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振奋民族精神,防止和平演变。我们大学生应学习国防教育知识,积极投身国防建设。

【关键词】国防教育意义大学生国防建设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一个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的国民国防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一日不防”,道出了国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国防的强弱与国家安危荣辱兴衰休戚相关。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的责任。一,国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是以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树立爱国情感和强化国家安全意识为目的,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规范内容和特定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国防是国家的事业,是国家的固有职能,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防备和抵抗侵略,防止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并以此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活动的有序进行。国防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与国家的各个部门各种组织以及全体公民息息相关。增强国民国防观念是国防事务的主要基础之一,国民有了明确而强烈的国防观念,就能够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公民就会自觉地迸发出保卫国家的强烈意识。反之,如果国民缺乏国防安全意识,就会把国家安危当作与己无关的事情。当国家面临外部侵略时,国民可能麻木不仁,从而视而不见。中国目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各个角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注意到中国在国防安全上存在诸多不乐观的因素。首先陆海兼备,陆地疆界和海岸线漫长,这些地方在战时都极有可能成为侵略者入侵的门户。其次,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复杂,陆上与14个国家接壤,在海上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领土矛盾资源争端日益凸显,有些国家内部不稳定因素多,一旦发生内战或冲突,必将影响中国安全。有些西方大国还将一些弱小邻国作为向我国渗透的前哨,还有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争端和海洋划界争议。再次,祖国统一面临严峻形势.台湾当局公然叫嚣“一中一台”,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阴谋虽然没有得逞,却也得到了某些国家的支持。再次,边疆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近年来东突势力日益猖獗,威胁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进而对我国领土的完整统一构成威胁。所以,我国在国防安全上存在诸多不乐观因素的情

况下,国防教育尤为重要。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着力发展壮大国内经济,迅速提高生产力。但发展经济,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在全国上下一致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先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掌握较高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素质修养的当代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将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对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有着神圣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当代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与所有国民息息相关,而当代大学生只是国民中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和平年代,国防意识不够强,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拥有足够的国防知识又必不可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居安思危、矢志报国、磨砺青春、升华自我”的国防教育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历史紧迫性。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军事是国防的主要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暴乱。其中科技和教育在现代国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已成为共识。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对兵员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大批掌握现代化军事技术和科技文化知识的现代人才,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战力。纵观世界各国,凡是负责任的政府,都把国防教育列为重要的政府活动,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我国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作为我国人口结构中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既是祖国的建设者,同时也是祖国的保卫者。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因此,作为掌握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当代大学生,承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一代,他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作为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国防意识必须深入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使之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国防意识,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同时,对我国的国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

二,大学生应当如何投身国防建设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产生出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为国防做些什么呢?很显然,中国

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暂时来说还不用大学生去扛抢。但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战争的威胁,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牢记的。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认真学习军事理论,不仅具有增强国防观念的功能,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团中央曾对上海大学生做过一次抽样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只有不到10%能够说出我国海域面积为300多万平方公里,许多大学生不清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全面认真地了解国防知识,认清当今世界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国防意义的理解,加深国防意识。这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责任,同时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要求,也要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了保卫祖国的和平积极投身于国防事业中去。投身国防事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响应征兵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军人。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主要表现形式,信息化战争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战争,是使用信息、信息武器装备的战争。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就是走在信息科学的最前沿,学习着最先进的科学知识,而所谓的信息化战争就是知识化战争。每年都有征兵的号召,当代大学生也是优质的征兵来源之一,他们不仅朝气蓬勃,更重要的是有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相信大学生积极参军,必定能够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国防的建设必然要依赖于国家的建设,而国家的建设又离不开全民的参与。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达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国家才会强盛起来。而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群体必然能发挥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大学里应该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和技术,要用远大的志向激励自我,勇于进取,努力学习,让自己将来有能力投入到更加有意义的建设事业中去。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当代大学生将会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不断地完善自我,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要不断地增强自我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才会不断地成长成熟,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大学生不一定都要参军,但是却要做到心系家国天下,时刻准备着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保卫家国;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理论课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想办法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磨练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三观。少年强则国强,要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要明白国弱我耻,国强我骄的确观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连,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

【参考文献】《大学生国防教育》2~12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