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史学概论名词解释

本文由拓跋泓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 而广义的历史泛指一 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2.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一般说来, 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 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3.历史科学:我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称之为历史科学。 4.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 由于该学派倡导秉笔直书, 通过史料 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成为实证主义史学流派的同义语。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 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 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 累累的著名史学家, 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 而兰克本人则被尊 为近代史学之父。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 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 记等。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 否认史家对史 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遭到哲学家 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 诸流派。 5.客观主义史学:兰克倡导的客观主义史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1 以“如实直书” 为基础 2 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 3 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 19 世纪 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这是它的基本贡献。除此之外,客观主义史学家 们积极倡导和运用的史料考证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自瓦拉以来到博学时代的史料考证传统, 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 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客观主义史学最大的“失” 就在于这些史学家消极地放弃了他们主观上企图放弃、 而事实上又不可能完全放弃的这种对 “过去”的解释,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结果反而放弃了对本应可能达到的最佳境界的 争取。 6.实证主义史学:在历史

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以及心理分析,关注历史现象和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历史当作一个客观的有机整体进行研究, 试图揭示出隐藏在历史活动 背后的规律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证主义史学家身上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 7.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 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 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 作为一种 社会学理论,斯宾塞这种观点无可厚非。然而,他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 念引进社会学,就未免有些牵强;至于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 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与斯宾塞同时代的赫胥黎,在其《天演论》中,根据自然界“食 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社会达尔 文主义有其学术价值,不能完全否定。 8.通史:指对历史作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作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
著。 9.断代史:原指中国史学中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其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 ,后来的正 史亦都是断代史,现在,可以泛指对某一历史时期历史的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著。 10.世界史,指其研究、阐述内容涉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著。 11.国别史,凡其研究、阐述的内容只包揽一个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 书著都称国别史,如,英国史、法国史、日本史和中国史等的学科及有关史书。 12.地区史,指只涉及到世界上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研究和阐述的史学学科和 书著。如,非洲史、拉丁美洲史、东南亚史等的学科及相关史书。 13.乡土史,一般指对我国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区、乡等)历史的研究及有关 书著。如,东北史、西藏史、台湾史、北京史等的研究及书著。 14.目录学:目是指篇名或书名,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目录有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之分。 群书目录是目录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目录学就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 的一门学科。 15.版本学:研究图书在制作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和流传过程中的递变演化,考辨其真伪优劣 的专门科学。在古籍研究中尤显突出。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的物质形态及特点风格, 版本的源流系统,不同历史时期、地域的版刻特点,版本的识别与鉴定等。 16.校勘:又称校订,更通俗的说法叫校对。是指用古书的原本或定本及有关资料进行核对, 比较文字篇章的异

同,订正其错误。即主要看其文字是否有脱、衍、讹、倒等情况。古
代又 称校勘为“校雠”。 17.辨伪学: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就会遇到有一部分古文献存在问题,或书名古而内容不甚 古,或书与作者不一致等,因之产生了“辨伪学”。辨伪,即辨别古书的真伪。 18.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 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他从语言的角度研 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 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 19.考证:又称考据,是研究历史文献或历史问题时,依据资料对其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 是指考订一书中所记载史事的真假对错问题。 考证是整理、 鉴别史料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 节和重要方法。 20.本证:本证又称内证,即是指利用某一书内部的资料发现问题,求得证据,以达到考订 史事的目的 21.旁证:又称他证或补证。即是指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证据,考订本书的问题。由于取
证来源与证据形态的不同,旁证又可分为书证和物证。 22.理证:即是指在找不到任何证据或现有证据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情况下,以义理作为判定 是非的依据,从而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 23.《十七史商榷》 :王鸣盛撰著。全书共 100 卷。其内容除校勘文字,补正讹误外,大量考 证史事,详于地理沿革、职官及典章制度。本书所考上起《史记》 ,下迄“五代”。书名十七 史是沿用宋人旧称,书中虽论及《旧唐书》《旧五代史》 、 ,但没有列入数内。 24.《廿二史考异》 :钱大听撰著。全书共 100 卷。所考廿二史,即从甘四史中除去《旧五代 史》和《明史》 。本书对各史记载出入、矛盾、讹误之处,以及年代、典章制度、地理沿革 和辽金国语、蒙古世系等方面,作了大量考订。 25.《廿二史劄记》 :赵翼撰著。全书共 36 卷。所考实为廿四史,因其将新、旧唐书、新、 旧五代史看成是分别反映同一时代的史书,不予分开考证,故称廿二史。作者意图在总贯群 史,敌对每一部史书,先叙述著作沿革,评介其得失;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再以原书排比 史事,考证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识。 26.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 学派。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乾嘉学派推崇汉代 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

典章制度的传统。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 王念孙。 27.考古学: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
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 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 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 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 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 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8.史学理论:关于历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概括。以历史学自身的理论问题为研 究对象,如关于历史学的特点,历史学的功能,史学工作者的历史认识的特点,史学发展与 历史发展的关系,历史文献和史学方法问题,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历史研究成果的社 会表现形式问题,史学家的素养与时代使命问题等等,均为史学理论研究的范围。 29.历史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 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 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 的理论,它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具体说来,它是 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和 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 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严格说来,历史 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 也即历史理论, 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 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