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案学校

科目科学

班级三年级

册次三年级上册教师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小组讨论。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视频,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视频,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六)课后反思

1. 2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科学就是这样的。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板书设计: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四)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2.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记录,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四、板书设计:

名称:蚱蜢蚯蚓……

发现地点:草丛泥土……

2.2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教学准备:各种植物、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题:“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如书本第11页)

5、观察书本上第12页。

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

不同:1、叶子形状不一样。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4、茎的粗细不一样……

相同:1、都有根、茎、叶。2、都有花、果实。3、都有种子。4、都需要阳光和水……

三、对书本上第13页内容进行讨论

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2.3 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教学准备: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物?

2、它们生活在哪里?

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

二、新课

1、揭题:“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2、观察书本第14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3、它们叫什么名字?生活在哪里?

4、小游戏: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例如书本第15页中的兔子、乌龟、牛等。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都有四条腿。(2)都有两只耳朵。(3)都能繁殖后代。(4)都要吃东西……

不同点:(1)吃的食物不一样。(2)大小不一样。(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

6、分类,并完成表格。

分类依据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动物名称:

三、板书设计:

四、课后反思:

2.4 植物动物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

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3)人是不是动物?(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

二、新课

1、揭题:“植物?;;动物?;;人”

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

相同点:(1)都是生物。(2)都会生长。(3)都需要水、阳光。(4)都需要营养……

不同点:(1)兔子会运动。(2)兔子有血、肉、骨。(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

3、观察书本上第18页。

(1)这些是动物还是植物?(2)这样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有些动物在某些时候与植物几乎一模一样,有些植物在某些时候与动物十分相似,简直是真假难辩!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有时也为了捕捉猎物。

4、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1)老虎和松树(2)鱼和水草(3)袋鼠和树叶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自备本上)

5、人

(1)人是动物吗?(2)为什么?(3)人与黑猩猩比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点

都要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

三、板书设计:

四、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3.1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阅读P24下的实验内容。(2)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3)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3.2观察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2.学生准备:

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当被水溅出来、洒出有什么现象?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辨认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师介绍辨认方法:“一看、二闻、三尝”。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1)研究糖水。糖水是怎么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变化?

(2)研究溶解。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同学们说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说说生活中溶解的应用。

4.认识毛细现象。

(1)师演示实验: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试试结果怎样?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5)师生共同小结:科学上把不沿着缝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师演示实验: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共同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再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水面,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张力”的意思。

(5)书上P27下方的图中的实验。

(6)学生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三)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

2.完成P27下的两个研究实验。

3.3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反思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科学是……》教学反思 《科学是…..》这一课是整套教材的一个启蒙,让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即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对过程与方法、技能思想上的一种积累。 首先,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从观察一些图片知道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己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其次,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意识到平时“游戏”的时候科学就伴随着自己。在最后加入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很多课堂的要求、习惯都不明确。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强调常规的管理。但过多的要求可能又会制约学生的发展,限制他们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在我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复述琴纳与牛痘的故事,为防止有些同学在那无事可做,我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改进,既提出了课堂要求,又让学生有事可做。 再则,我们要用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敢问、爱问、善问的精神。但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其他一些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要尊重每位同学的思想成果。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反思 这节课给我同时也给我的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一堂课,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方式,能自己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真正做到主动的学习,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作为教师,我尽可能的把课改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通在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质的突破和提高,真正下放权力,不摆架子,尊重学生,主动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彻底改变过去教师唯上、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里,作为教师的我,对于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解答,只缘于自己知识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实验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学生交流汇报 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2.居里夫人发现了镭。 3.李时珍用自己毕生精力完成一部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 5.“会动小人”谜底的揭开,帮助我们人类造出了电影机。 6.纸鹦鹉“站立”谜底是降低重心。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1)吃东西(2)需要呼吸(3)都能繁殖(4)都能长大(5)对刺激有反应(6)都能运动(7)会死亡(8)排泄。 3.常见植物名称(生长环境):杨树(操场边)、浮萍(水塘里)、仙人掌(沙土里)、橡皮树(花盆)、爬山虎(爬在墙上)…… 4.树叶生长方式:对生互生轮生。 5.植物的共同特征:依靠阳光进行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6.给下列植物分类:1.苦瓜 2.桦树 3.椰子树 4.苹果树 5.菊花 6.玉米 7.仙人掌 8.蒲公英 9.荷花 10.水稻 (1)按植物茎的形态分: ①木本植物:2 3 4 ②草本植物:1 5 6 7 8 9 10 (2)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分: ①水生植物:9 ②陆生植物:1 2 3 4 5 6 7 8 10 (3)按植物的生活周期分: ①一年生植物:1 6 8 10 ②多年生植物:2 3 4 5 7 9 9.动物的共同特征: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排泄…… 10.给下列动物分类:1.家鸽 2.海鸥 3.螳螂 4.斑马 5.乌龟 6.非洲象 7.娃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E.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2、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 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 3、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4.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猜测(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5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5.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会动小人”的有趣的活动,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6.纸鹦鹉“站立”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7、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 上重下轻 B 放在矮处 C 上轻下重 D 上下一样重 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 A解决问题 B作出猜测 C提出问题 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 A挡风 B 保持平衡 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7、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0、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2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 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 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 C.技术员在观察实验田中的玉米生长情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本单元是科学课学习的绪论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相关要求而设计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怎么一回事;引领学生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向科学素养的形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科学探究: 1.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1提出问题之“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2收集证据之“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5结论与拓展之“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想知道;爱提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1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科学的历程;使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在感性上感悟科学.就本单元两课构成情况上看;第1课侧重于理;第2课侧重于行. 本单元立意很高;汇聚全套教材和整个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围绕做小科学家这个大主题展开;体现出较强的人文思想: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同时;本单元的着眼点却很低;以儿童自身或身边发生的“小事情”为切入点;通过“小实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热爱科学;喜欢科学;喜欢科学课;尽快地进入小科学家的角色.为此;教师组织开展本单元的活动;一要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二要从现在开始抓住每个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经历每一次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1 科学是?? 1、当听到“科学” 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答:我想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我们的学习有关,还想到很多科学家等;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什么? 答: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答: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4、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 答: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5、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制作名称:让小人动起。 制作材料: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彩笔、铅笔。 制作过程:1)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将白纸对折。2)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上大小相同、神情不一的小人。(简单的小人)3)把上面的一张纸条紧紧地卷在一支铅笔上。4)左手按住纸条上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地伸展、卷曲。 实验结论:人眼具有暂时记忆 2.1 做一名小科学家

1、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答: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们发现在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所以关键就是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制作名称:让鹦鹉站起来。 制作准备:彩纸、剪刀、曲别针、夹子、铅笔、金属丝等。 制作过程:1)用剪刀将彩纸剪出鹦鹉的样子。2)把曲别针夹在鹦鹉的尾部,把鹦鹉放在自己的指尖上。3)鹦鹉在指尖上站起来了。 结论: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2.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答: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2、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 答: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都能够长大,并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刺激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3、下面的物体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答: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和水果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视为有生命的物体,白云就不属于有生命的物体。 2.2 校园里的植物 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生长环境,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棕榈树生长在操场边,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浮萍生长在水塘里,有水的地方;种在花盆的橡皮树和在沙土中的仙人掌;在墙壁上爬的爬山虎。 2、植物的叶序? 答:植物的叶子的生长形式叫做叶序,植物的叶序共有四种方式:对生、互生、轮生和簇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水》教学案例 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文字、图画或者语言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学会倾听,善于从同伴的发言中发现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

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水槽、筷子、糖、方糖、面粉、酱油、牛奶、橙汁、白酒、水及热水、调羹、一次性塑料杯等。 2.学生准备: 调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夏天你们最喜欢从事什么体育运动?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一首歌描述了在水上划船的情景,会唱吗? 生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水上悠闲地划着小船,欣赏着岸边的风景,感觉美不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的图片,我们来欣赏欣赏。(

课件展示) 2、师:同学们,水美不美?关于水,你知道些什么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观察研究水。(板书课题:观察水) (三)、观察、认识水 1、师出示一杯水,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观察水有什么特征,你可以用哪些方法? 2、生汇报交流 3、师小结并示范动作:观察研究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晴来看,看它的形状,看它的颜色,也可以用鼻子去闻它的气味,或者用嘴来尝尝味道,还可以用你能想到的其它方法。 4、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水并作好记录:在各组桌上有一大杯自来水,各组同学共同合作,认真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特点。(媒体播放轻音乐) 5、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汇报水是什么样的,同时说出本组的方法。(在视屏展示台上相机出示各组实验记录表) 6、比赛:在每组的实验桌上,有酱油、牛奶、橙汁、糖水、白酒、水六杯不同的液体,各组同学团结协作,用最快最科学的方法找出哪杯是水。(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合集

科学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情况分析 一、课标对本年级的要求 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学期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需要加强和培养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 个单元组成。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苏教版三年级上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这所以能站在手指上是因为(保持平衡)的原因。 第二单元: 1、校园里(花草)、(树木)、(小鸟)、(蝴蝶)、(蚂蚁)、(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3、(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动物中又包括我们(人类)。 4、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5、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7、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8、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9、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0、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 可以运动(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 1 -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1. 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最新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1、粉笔、水等物质都需要占据空间。 2、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水占据的空间不能被压缩或扩张。 5、篮球、足球、自行车胎、压缩玩具、喷水壶等都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的特征。 6、空气具有质量。空气的质量比较轻。 7、可以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8、1升的空气大约重1.29克。大量体积的空气也会有比较重的质量。 9、相同体积的其他物质和空气相比,质量比空气大;相同质量的空气和其他物质相比,体积比较大。 10、空气被加热后会上浮。这说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1、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大气受太阳辐射,受热不均,导致形成冷热空气,空气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土壤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等组成。 3、常见的土壤类型是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4、土壤中的固体部分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粒、粉粒、黏粒三种颗粒类型。

5、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6、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 7、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8、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9、土壤中渗水性最强、透气性最好的是沙土,黏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最差,壤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适中。 10、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1、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12、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3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施农家肥和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4、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6、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坏、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7、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吗? 2.谈话: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 学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3.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们都在干什么? 4.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 2.教师给学生提供放大镜等工具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活动过程: (1)让学生取一些采回的土样放在纸上。 (2)观察土样、用放大镜看、在手指间摩擦干燥的土样、闻土样。 (3)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在活动记录上。(科学教材第62页) 3.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谈话: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2、了解土壤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1 科学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 (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 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 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 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 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 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 1 -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 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 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 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 请各组选一位代表, 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 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 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 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 下课后, 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 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1. 2 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 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认识科学是什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情况分析 一、课标对本年级的要求 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学期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需要加强和培养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 “动物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 “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在“植物” 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A4直接打印)汇总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50个)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2、英国乡村医生琴纳是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3、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居里夫人发现镭,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4、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现象,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电影。 5、纸鹦鹉“站立”谜底是纸鹦鹉的底部别着别针。 6、物体上轻下重,物体就越稳。 7、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保持平衡。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8、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例如小草、花朵、黄瓜、小狗、小兔、种子等。没有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例如白云、瀑布、机器人、石头等。 9、观察树皮的时候,可以用拓印的方法把观察树皮的结果记录下来。 10、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1对触角。 11、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都产卵繁殖后代。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

12、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生命之源。 13、一般情况下,人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14、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1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16、我们在研究小草每天“喝水”时,在试管上滴几滴油的目的是防止水份蒸发。 17、水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 18、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相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19、铺地砖的地面容易返潮是水的毛细现象引起的。 20、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21、树叶上的小水珠是球形的,是由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 22、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23、在地图和地球仪上蓝色代表海洋,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4、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只有极少量的淡水。 25、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只有一些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 26、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3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本单元是科学课学习的绪论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相关要求而设计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怎么一回事,引领学生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向科学素养的形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是整套教材在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也是学生从总体上对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建立起初步认识的一个单元。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本单元选择水的话题,作为研究地球与宇宙版块中“地球物质之二——水”的切入点,站在生命的高度,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水在动物、植物、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水是生命之源,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作为每一个公民,必须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材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参与学习和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材料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人类在选择、应用材料时,不仅要考虑需求,而且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探究的性质、过程和方法的有关论述来建构的。通过指导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适合小学生探究的科学问题,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知道科学探究是为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通过对周围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从而打下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坚实基础和成科学探究意识的良好开端。 教学进度表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教材解答 第一单元科学是…… 第一课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科学家进行的农业研究、航天探索、试验分析、珠峰测量、医学研究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 2、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科学家的工作的过程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3、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进行的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我们经常做的象:观察小动物、拆装自己的玩具、观察太阳、星星等天体等这样的事情都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所以我们也是在进行科学研究。 4、实验制作:让小人动起来 通过以上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做这些小制作我们发现在让它们站立的关键是让它们保持平衡,所以关键就是把固定物放在物体的底部,以使它们的重心向下。 第二课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一只纸鹦鹉站起来,借助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领悟到“重物加在物体的底部,物体才可以保持平衡,而且重心越低,物体就越平稳。”这个道理。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 1、墙根的青苔是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墙根的青苔是有生命的物体。 2、为什么说它们是有什么生命的? 说它们是有生命的是因为它们都要吃东西,都需要呼吸,都能够长大,并且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都能够繁殖,对刺激都有反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3、下面的物体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水中的鲜花、种子蔬菜和水果会持续一段时间可以视为有生命的物体,白云就不属于有生命的物体。 第二课 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的生长环境,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棕榈树生长在操场边,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浮萍生长在水塘里,有水的地方;种在花盆的橡皮树和在沙土中的仙人掌;在墙壁上爬的爬山虎。 2、植物的叶序 植物的叶子的生长形式叫做叶序,植物的叶序共有四种方式:对生、互生、轮生和簇生。3、花的形状 花的形状又叫做花序,花序的种类很多: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柔荑花序、伞房花序、头状花序、圆锥花序、伞形花序和聚伞花序。 4、你观察到的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我们观察到的这些植物中它们都有根、茎、叶、花和果实,它们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案学校 科目科学 班级三年级 册次三年级上册教师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小组讨论。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视频,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视频,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