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曹龙骐金融学课后答案

曹龙骐金融学课后答案

曹龙骐金融学课后答案

【篇一:完整版金融学重点曹龙骐第四版】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两个基本特征: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

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形式的类型: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1)实物货币。即作为非货币

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型。(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称用纸币。代用货币都有十足

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

证的流通手段。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

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3、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职的具体体现:⑴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

和衡量商品的价值,货币在表现闪弓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

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⑵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⑶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⑷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⑸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

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

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

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5、货币制度构成的四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

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各种通货

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6、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

制度,又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

本位制和双本位制,双本位制规定了金银的比价,是金银复本位制

的主要形式。

7、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1)双本位

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2)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

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这是因为货

币按其本性来说是具有排他性的、独占性的,于是在两种实际价值

不同而面额价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

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

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3)因此,在金银复本

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

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

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为什么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它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

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一旦金银的市

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由

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

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8、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

系(美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金块本位制:以银行券或者纸币来流通,可以和黄金互换;金汇兑本位制:只有银行券在流通,不能和黄金

互换。

9、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

的货币制度,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切断了与黄金之

间的联系。12、布雷顿森林体系: 实质上是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是历

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

10、《牙买加协议》达成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

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体系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

信用形式。它构成了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特点:可以直接用商品提供也可以用货币提供,但它必须与商品交

易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是它与银行信用的主要区别,包括两个同时

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局限性:b产业规模的约束性。商业信用能提供的债务或资金是以

产业资本的规模为基础的,商业信本的产业规模越大,商业信用的

规模就越大,反之越小。c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从而使商业信用具

有分散性和盲目性的特点

2、银行信用: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

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

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3、国家信用: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

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主要

采用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筹措资金。

4、消费信用:指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信用体系。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

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

的消费。

消费信用的类型:①赊销方式(信用卡消费);②分期付款方式

(中期);③消费贷款方式(中长期信用)。

5、信用工具又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

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券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6、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前者是

企业或个体签署的商业票据、股票、债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

后者是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存折、可转让存单、

人寿保险单等。

7、商业票据:就是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

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是代表一定数量货币请求

权的有家证券。分为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8、、银行本票: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银行汇票:在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本票汇票详细

见国际结算

9、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①偿还性,指信用工具具有按照其不同的偿

还期偿还的要求;②收益性,购买或持有信用工具,不仅要求还本,还希望带来利润,这是购买者的本能要求;③流动性,指信用工具

在不受或少受经济损失的条件下随时变现的能力;④安全性,指信

用工具的持有者收回本金及其预期收益的保障程度.

10、按性质不同,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按管理方式不同,利率可以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所处的地位不同,利率分为

基准利率和市场其他利率

1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也叫真实利率理论,这种理论认定,社会存在着一个单一的利率水平,使经济体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状态,这种单一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代表人物欧文。费雪

1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①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②货币需求

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③公众的流动偏好的动

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

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无关。投机动机形成的投

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④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而

债券价格足够高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的

预期,人们将会卖出债券而持有货币,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

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

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

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问题。

第五章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买卖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金融工具的使用价值相同。

2、金融市场按融资期限分类可以分为短期金融市场与长期金融市场。短期金融市场也叫货币市场,是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市场,它主要

包括短期借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短期互相

借用资金的融资行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回购市场等。

长期金融市场通常称为资本市场,一般是指一年以上的长期融资市场,主要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股票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

3、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区别不同点:期限不同,货币市场的期限

是一年以内,资本市场期限是一年以上;作用不同,货币市场主要是

调节临时性、季节性和周期性资金的供求,资本市场主要是调节长

期性和营运性资金供求;交易金融工具特征不同,货币市场风险低、安全性高、收益低,资本市场风险高、安全性相对较低、收益较高。

4、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同业

拆借市场的形成与中央银行实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关。

5、cds市场即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它是商业银行改善负债

结构的融资工具,其流动性为它的发行和流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6、cds与普通定期存款不同:①不记名,可转让流通,(如若期限

内转让会丧失利息);②金额固定,起点较高(10万美元、100万

美元等);③必须到期方可提取本息,;④期限短,一般在1年之内;⑤利率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动利率。

7、股票发行价格有三种确定形式:⑴平价发行,也称等额发行或面

额发行,是指发行人以票面金额作为发行价格。⑵溢价发行,即发

行人按高于面额的价格发行股票。

8、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因素有六个:⑴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是

决定股价的基石。每股净资产增加,股价可能上升;反之,则有可

能下降。⑵盈利水平。每股税后利润越高,发行价格可能越高。⑶

发行潜力。不考虑其他因素,公司的发展潜力越大,发行价格可能

越高。⑷发行数量。若本次股票发行数量较大,为了能保证销售期

内顺利地将股票全部出售,取得预订金额的资金,则价格应价格应

适当定得低一些;反之,股价可定得高一些。⑸行业特点。朝阳产

业的发行公司股票发行价格定得高一些,而夕阳产业的发行公司股

票发行价格定得低一些。⑹股市状态。若股市处于熊市,定价太高

而无人问津,若股市处于牛市,股价即使

定得高一些,也能推销出去。

9、股票流通市场分为场外市场otc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是指股票

交易所交易大厅以外进行的各种股票交易活动的总称,直译为店头

交易或柜台交易等。

10、场内市场专指股票(证券)交易所,股票在场内交易主要采用

5种方式:①现货交易(我国主要采取)。它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

立即交割,或在极短的期限内交割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是实物交易,买房交割时须交付现款,是买方的投资行为。②期货交易。它

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按照期货协议规定条件远期交割的交易方式,其交易过程分为预约成交和定期交割两个步骤。③股指期货交易。

它是在股票期货交易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交易方式,一股票价

格指数作为交易的对象。④期权交易。它又称选择权交易,可分为

买进期权(看涨期权)和卖出期权(看跌期权)两种。⑤信用交易。它又称垫头交易,是指交易人凭自己的信誉,通过缴纳一定数额的

保证金进行股票买卖的交易方式。信用交易可分为保证金买长和保

证金卖短两种。

第六章金融机构

1、西方金融机构体系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各类专业银行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组成。中央银行是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和

主导环节,对内它代表国家对整个金融体系实行领导和管理,维护

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实施宏观金融调控,是统制全国货币金融的

最高机构。

2、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主要有四种形式:①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②二元的中央银行制度。③跨国中央银行制度。④准中央银行

制度。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设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

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形式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我国和香港,澳门,新加坡都实行这个制度。

3、我国政策性银行主要有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发展银行、中

国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是在一国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以国

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严格按照国家法规限制

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的存贷款利率或条件,直接或间接

地为贯彻、配合国家特定经济和深灰发展政策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

资金融通行为或活动。

4、投资银行是投资性金融中介,是专门为工商企业提供证券投融资

服务和办理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如果说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中介,投资银行则是直接融资中介。

5、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包括:对工商企业的股票和债券的直接投资;提供中长期贷款;为工商企业代办发行或包销股票与债券;参与企

业的创建、重组和并购活动;包销本国和外国的政府债券;提供投

资和财务咨询服务等。现代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涵盖了证券经纪、证

券交易、投资管理、收购兼并、财务见闻、金融创新、衍生工具、

项目融资、杠杆租赁等巩固的领域。

第七章商业银行

1、169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国出现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开端。

2、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

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

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

3、商业银行的职能①最基本的信用中介职能;②最基本的支付中

介职能;③特殊的信用创造职能;④信息中介职能;⑤金融服务职能,发放工资、信息咨询、

代理付费、保管箱业务等。具有企业的基本特征:利润最大化;是一

种特殊的企业;经营对象: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活动范围:货币信用

领域.

4、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有单元制、分行制、持股公司制、连锁制。

5、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

的资产业务,要占其全部资产业务的60%左右。吸收存款,向中央

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

6、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那些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但通资产

负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资

产负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7、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安全性与流动性呈正相关关系,盈利性与安全

性是负相关关系。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

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

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

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要依据商业银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中央银行

1、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

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它的宗旨是维持一国

的货币和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充分就业和维持国际收支

平衡。

2、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调节和控制宏观

经济的银行

3、发行的银行指央行垄断铸币发行权。美国、日本由财政部发行。

4、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无论表现形式如何,都是管理全国金融的

国家机构,是制定和贯彻国家货币政策的综合部门,是国家信用的

提供者,并代理国家执行国库出纳职能。包括(1)收受国库的存款;(2)为国库办理支付和结算;(3)代理国库办理代收税款以及公债的

认购、推销、还本、付息。

5、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地位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即中央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和监督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

信用业务。具体表现:

(1)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2)作为金融机构

的最后贷款人。

(3)作为清算系统的最后清算人。

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在既定的收入范围内愿以

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

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它是一个宏观经济学问题

2、货币需求理论:微观: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学派、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的。宏观:费雪、马克思。

剑桥-价值贮藏。

3、论述:根据五种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影响货币需

求的因素有哪些?

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

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

构成。

2、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率r对存

款创造的限制。

(2)现金漏损率c对存款创造的限制。(3)超额准备率e对存款

创造的限制。

(4)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创造的限制。

【篇二:北京工商大学曹龙骐《金融学》(第3版)笔记

和课后习题详解】

p class=txt>第一章货币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货币“质”的规定性

1.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用以下两种方法阐述了货币

的起源。

(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

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方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

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

商品交换有两个原则:①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有不同的使用价值;②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

种价值形式: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

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

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

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

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从中可

以得出:

①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

商品中分离出来的。②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

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解决这一矛盾,只有通

过交换,而货币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

要而自发地产生的。

③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总之,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于商品,并伴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地产生。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有两个基本特征: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

的工具;②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对于货币性质的理解,马克思强调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

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他又指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

会生产关系,却又采取了具有一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可见,货

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货币的共性;货币在历史发

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一定社会形态下货币所

具有的特性。

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货币所反映的社会关系是有差异的。随着各国经

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同国家的货币最终都将反映商品

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统一关系,即商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关系。总之,货币所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应该是与特定社会形态密切联系的。

3.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我们将货币形态的类型分成以下三种:

(1)实物货币

人们在长期的交换活动中,逐渐运用具有下述条件和特征的实物充

当货币:①普遍接受性;②价值稳定;③价值均质可分性;④轻便

和易携带性。

据此条件和特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

(2)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

称纸币。

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点:①印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

币为低;②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③降低了运

送的成本和风险。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其本身价值远

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代用货币不同,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

它是货币形式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贵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

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从理论上说,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

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①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②人们对该货币抱

有信心。

信用货币包括以下几种主要形态:①辅币;②现钞;③银行存款;

④电子货币。

其中,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电子

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延伸,是信用货币发展到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二、货币“量”的规定性

货币供求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货币的量的问题,而货币“量”的规定性实际上是解决“货币是什么”,即货币包括的范围问题。 1.西方学者的观点

关于货币量范围的定义尚无定论,但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比较倾向

性的看法是,应将m1作为货币的基本定义。这是因为:①货币的主要职能除价值尺度外,主要是用于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价值贮藏

毕竟是次要职能;②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m1的交易成本比任

何其他定义的货币都低;③不论货币的定义如何扩大,m1始终是货

币定义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大致归纳起来,马克思对货币量有“窄”的定义和“宽”的定义之分。(1)“窄”的定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l卷中明确指出,“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

作用”的“特殊商品”就是货币,并且:“有一种商品在历史过程中夺

得了这个特权地位,这就是金。”在《资本论》第2卷中,马克思指出:“在考察循环的一般形式时,总的说来,在这整个第2卷中,我

们所说货币是指金属货币,不包括象征性的货币、单纯的价值符号(只是某些国家所特有的东西)和尚未阐明的信用货币。”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又说:“我们这里所说通货的量,指的是一个国家

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这些可以视为马克思对货币量的“窄”的定义。

(2)“宽”的定义

①马克思指出货币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职能资本家“要预付的

资本必须以货币形式预付,并不会由于这个货币本身的形式——不

论是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价值符号或其他等等——而消除”。有时

还把各种货币称为“货币的不同的文明形式”。

②马克思认为,信用货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银行券是典型的

信用货币,但信用货币决不只限于银行券,汇票、支票等也是信用

货币。信用货币是一种象征性的货币,而“用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来代

表另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样,货币所可能

采取的形式就具有无限多样性。

马克思之所以要将货币量的范围作宽窄不同的划分,这是由当时的

历史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3.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1)片面性的传统观念形成的原因:

①出于“理论考证”;

②来自“国外引进”;

③依据“实际情况”。

(2)认识的片面导致了实践的片面,主要表现为:

①不承认转账结算领域中的存款属货币,实质上否认了这个领域里

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存在,这显然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现实状况不符;

②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只着眼于一个指标,即现金流通量和

社会商品零售额之间的比例;

③分析物价上涨只局限于一个原因,即现金发行过多,由此认为控制现金发行和组织现金回笼是稳定物价的唯一办法;

④无视存款通货的膨胀,简单推论只要现金发行不超计划,预期的信贷平衡即可实现,通货膨胀(确切地说是指现金的膨胀)也能得到遏制。

(3)实践证明:统一的货币流通不能只是现金,或称“小货币流通范围”,而应该包括现金和存款在内的“大货币流通”范围。这主要是因为:

①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

②正确、全面地衡量货币供给状况所必需;

③真正解决整个货币流通中存在问题的条件。

4.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1)货币量层次划分的含义

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

(2)流动性——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

关于我国货币量层次指标系列的划分,具体如下:①按货币周转速度来划分;②按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③按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的性质。流动性程度不同,所形成的购买力也不一样,因而对社会商品流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必须把握以下两个原则:①现实性;②可测性。

按流动性划分,一是能准确地把握流通中货币的各种具体形态在运动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为中央银行制定宏观金融政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流通结构图;二是流动性是相对于货币与商品换位来说的,这有利于掌握不同货币构成和大体相对应的商品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三是货币的流动性本身也包含有中央银行在分析经济变化基础上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3)相含层次中的控制重点

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分为m0、m1、m2、m3等(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最明显的差别是单列了m0这个层次),由于各国商品

范围、金融机构、货币概念有所不同,以及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有

差异,所以观察和控制重点也不完全一致。即使在一国内,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新的金融工具的涌现,其重点也会有所变动。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如何确定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

察和控制的重点,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从近期看,应以m0和

m1为重点;第二步从中长期看,应以m2为重点。

三、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在与商品的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

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

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①它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

②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

③它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占性;

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完成。(2)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区别:

①价值尺度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地形成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

法律规定的。

②金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衡量商品价值的;规定一定量的金

作为价格标准,是为了比较各个商品价值的不同金量,并以此来衡

量不同商品的不同价值量。

③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本身的重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3)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联系: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有了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作用才得以

发挥。因此,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

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

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作为价值尺度,

货币证明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大价值;而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实

现这种价值。与物物交换不同,商品生产者先以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然后再以货币换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

(3)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与流通手段相比较,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有以下特点:

(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

的货币,则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

(2)流通手段只服务于商品流通,而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二者虽都是一般的购买手段,但流通手

段职能是即期购买,支付手段职能是跨期购买;

(5)货币赊销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长的支付链条,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不能按期还债,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

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造成货币危机。所以,支付手段职能的出

现与扩展为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创造了客观条件。

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

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

社会财富的绝对化

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有两个显著特点:(1)它必须既是现实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

(2)作为储藏手段的货币,它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货币贮藏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1)作为流通手段准备

金的贮藏;(2)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的贮藏;(3)作为世界货币

准备金的贮藏。

贮藏货币具有自发调节货币量的特殊作用。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减少时,多余的货币便自动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当商品流通需要货

币量增加时,部分贮藏货币会加入流通以满足需要。所以,贮藏手

段既是流通中的排水沟,又是引水渠。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

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四、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

(1)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

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

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货币制度的形成经过了漫

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①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铸币流通

这一时期的铸币流通有以下几个特点:

a.铸币材料价值较低;

b.铸币的铸造分散,流通具有地方性;

c.铸币不断变质。

②货币制度的形成

各国政府先后以法令或条例的形式对货币流通作出种种规定。这些

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建立以中央银行为唯一发行机构的统一和集中的货币发行体系,垄断货币发行; b.就相对稳定的货币单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

c.就贵金属充当币材并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作出规定。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建立的统一的货币制度,一般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

①货币金属

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

确定不同的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②货币单位

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③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辅币、银行券与纸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a.本位币

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

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一种足值的铸币,并

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第一,自由铸造。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第二,无限法偿。

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本位币是法定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通货。

b.辅币

【篇三: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

章金融机构】

本章思考题

1.试述金融机构的功能。

答:金融机构通常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功能: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构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业务。

(2)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3)金融机构的承销功能: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4)金融机构的咨询和信托功能: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2.试述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

(2)按照是否能够接受公众存款,可划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存款形式向公众举债而获得其资金来源;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则不得吸收公众的储蓄存款。(3)按照是否担负国家政策性融资任务,可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投资创办、按照政府意图与计划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不承担国家的政策性融资任务。

(4)按照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可划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5)按照出资的国别属性,又可划分为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合资金融机构。

(6)按照所属的国家,还可划分为本国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和

国际金融机构。

3.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哪几种制度形式?

答: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主要有四种形式:

(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即在一国范围内单独设立一家中央银行,通过总分行制,集中行使金融管理权,多数西方国家采取这种制度。(2)二元的中央银行制度。即在一国范围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

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金融管理权,如美国、德国。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即几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货币联盟,各成

员国不设立本国的中央银行,或虽设立本国的中央银行但由货币联

盟设立中央银行领导。如1962年3月成立的西非货币联盟和1998

年6月欧盟在法兰克福设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如新加坡、中国香港。

4.西方国家专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

答: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

服务的银

行。其特点是:

(1)专门性。专业银行体现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其业务具有专门性,服务对象通常是某一特定的地区、部门或专业领域,并具有一定的

垄断性。

(2)政策性。专业银行的设置往往体现了政府支持和鼓励某一地区、部门或领域发展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专业

银行的贷款,具有明显的优惠性,如含有政府贴息和保险,借款期

限和还款限期均较长等。

(3)行政性。专业银行的建立往往有官方背景,有的本身就是国家

银行或代理国家银行。

5.什么是投资基金,其组织形式如何?

答:(1)投资基金是一种把许多投资者的不同的投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的投资经理进行操作,所得收益按投资者出资比例分享的

金融机构。投资基金本质上是一种金融信托。投资者持有的每一单

位基金,都代表着基金所有的投资组合的一个相应比例的份额。投

资基金的优点主要在于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2)投资基金的组织形式分契约型与公司型两种。

契约型是指基金的设定人(基金经理或基金管理公司)设计特定类型的基金,以信托契约的形式发行受益凭证,募集投资者的定期资金,进行运营和投资。基金的募集、保管、利润分配、收益及本金的偿还支付等业务则委托银行具体办理。契约型基金成立的重要依据是信托契约,它包括委托人(基金经理公司)、受托人(基金保管银行或公司)和投资人(受益人)三个当事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投资基金多属于这种类型。

公司型投资基金是指通过组建基金股份公司来发行基金股票,募集投资者的资金,由公司投资经理部门或委托其他投资管理公司操作投资,并以基金股息、红利形式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基金资产的保管与业务处理可以由公司本身负责,也可以委托银行办理。公司型投资基金的最大特点是:基金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是股份公司与股东的关系。美国绝大部分投资基金属于此类型。

6.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答:(1)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①都设立有中央银行及中央金融监管机构。

②金融机构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③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比较庞杂。

④金融机构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金融体制的变革不断进行调整的。

(2)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①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政府,独立性较小,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都要服从于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

②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制为主体,即使是股份制的金融机构,实际上也是以国有产权为主体。

③中国商业银行总数不多,规范的专业银行也少,即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数量相对不足。

④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地位突出,但政策性金融业务(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的运作机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资金“大锅饭”体制的弊端。

⑤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仍然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

都在向混业制全能银行方向发展。

⑥中国的专业银行发展缓慢,国外较为普遍的房地产银行、为中小企业股务的银行和消费信贷机构,在中国都未建立。

⑦中国的保险业比较落后,保险机构不多,特别是地方性保险机构

有待发展,保险品种少,保险业总资产和保费收入与中国经济总体

规模、人口规模相比较显得太小。

⑧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

而中国金融法律不健全,由此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的不规范和

无序竞争。

7.试述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答: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

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

会为领导,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多

种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如下图所示:

8.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

协会各自贷款的特点。

答:(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与一般政府贷款或国际商业贷款

有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①贷款对象,限于成员国政府;②贷

款目的,限于帮助会员国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用于贸易和非贸易

的经常项目支付,但近几年也增设了一些用于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

改革的贷款;③贷款期限,限于短期贷款;④贷款规模,一般与成

员国向imf缴纳的份额成正比例关系;⑤贷款方式,借款国用相当

于借款额的本国货币向imf购买外汇;⑥贷款利率,根据资金来源

而定。非借款的资金来源,贷款利率略低于市场利率;借款的资金

来源,在借入利率基础上加0.2%~0.325%不等的差额。除利息外,每笔贷款还要收0.5%的费用;⑦计价货币,基金组织无论以什么货

币提供贷款,都以特别提款权计值,利息也用其支付。

(2)世界银行的贷款特点是:①贷款一般须与特定的工程项目相结合。②贷款期限较长。短则数年,最长可达30年,平均17年左右,宽限期4年左右。③贷款利率参照资本市场利率,但一般低于市场

利率。④手续严密。从提出项目到取得贷款,一般需要1.5~2年时间。⑤贷款必须如期偿还,不能拖欠或改变还款日期。⑥借款国承

担汇率变动的风险。世界银行的贷款都以美元计值,借款国如要提

用其他货币,世行按贷款协议的美元数额,以当时汇价付给它所需

要的货币,借款国还款时必须以同样的货币还本付息,按当时的汇

价折合美元。

(3)国际金融公司的贷款特点:①贷款不需要政府担保,可以直接

贷款给会员国企业;②贷款期限一般为7~15年;③采用固定利率

或浮动利率,一般高于世界银行的贷款利率;④贷款额一般为10~2000万美元。

(4)国际开发协会的贷款特点:①贷款期限长,可长达35~40年;

②不收利息,每年只收0.75%的手续费;③有较长的宽限期,还款

的负担轻;④偿还贷款时,可以全部或一部分用本国货币。由于协

会贷款条件特别优惠,故被称为软贷款,而世界银行贷款一般称为

硬贷款。

9.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答: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作为国际货币和银行领域合作的论坛。国际清算银行定期举办

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例会,以及各个高级别专门委员会会议,如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

会会议等。

(2)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国际银行服务。它是国际黄金市场和欧洲

货币市场的重要参加者,并代理各国中央银行买卖黄金和外汇,还

多次向成员国中央银行提供巨额的短期贷款,以应对这些国家的收

支失衡问题。

(3)作为国际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中心。国际清算银行在国际金融

调研与信息工作方面有很高的权威性,经常出版有关国际银行业和

金融市场状况的各类信息,并管理着一个所有成员中央银行可自动

进入的中央银行经济数据库。

(4)作为国际代理或受托机构,协助执行国际金融协定,以及为私

人充当欧洲货币清算和交割系统的代理人和一些外债重组的抵押品

代理人。

10.亚洲开发银行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答:亚洲开发银行是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开发机构。

它于1966年11月在东京成立,同年12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通过集中亚太地区内外的金融和技术资源,向其成员国提供贷款与技术援助,帮助协调成员国在经济、贸易和

发展方面的政策,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主要业务是向亚太

地区加盟银行的成员国和地区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境内公私企业

以及与发展本地区有关的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提供贷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