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煤矿生产中的风险预控教学内容

煤矿生产中的风险预控教学内容

煤矿生产中的风险预控

——《心智重塑》

【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风险预控。

2.了解为什么要进行风险预控。

3.掌握如何进行风险预控。

【教学重点】

1.从日常的生活和煤矿工作出发,举例让学员掌握什么是风险预控,从而使学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身边风险源无处不在,应当时时绷紧风险预控这根弦。

【教学难点】

1.通过八宝煤业瓦斯爆炸案例,使煤矿管理人员认识到在“人机环管技”五个方面进行风险预控的重要性。

2.通过风险源辨识应对卡的学习,使煤矿一般员工乃至管理人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自身岗位风险源的心灵地图。【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90分钟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学员:

大家好,我叫高抗,是安全文化培训学院的一名教师。今天上午我们将进行第五步心智重塑的学习,心智重塑就是要将不安全的心智模式重塑为安全的心智模式。其重点内容主要是围绕风险预控来讲的,接下来我将带大家一起学习这

样一堂课,即《煤矿生产中的风险预控》。

在这篇新闻报道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语句需要我们注意:从事保健品行业、每天早餐吃杂粮、烟酒不沾。主人公的健康意识如此之强,以至于她患了癌症以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我过得这么健康,就算再多的人得癌症,也不该轮到我头上啊!”

但是任何两件相关事情之间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健康与癌症也不例外。主人公虽然自己吃杂粮,但吃肉也比较多、再加上很少运动、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倾向,最终使主人公患癌。

这篇新闻报道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身体健康,就不能只拥有片面的健康意识,否则致癌因素就会从其他途径侵入到你的体内。这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癌症的:“癌”字。

古人造字时,造出的“癌”字,很值得玩味:病框中有三个“口”字,一个“山”字。(口就是嘴的意思,一个人得了癌症,病从口入,有害物质从嘴进到了我们的身体里面,那么请大家思考第一个“口”代表什么有害物质?)有人这样解读“癌”字,说第一个“口”是“海吃”,膳食营养失衡怎能不得病;第二个“口”是“傻喝”,过量饮酒怎能不染疾;第三个“口”是“瞎抽”,烟瘾过大怎能不患症。这些有害物质日积月累、堆积成“山”,自然就成了“癌”!

我之前和许多学员谈过话,再问及他们的一生的目标时,他们都说希望自己的一生安安全全,健健康康。这就不得不使我们直面这个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中央电视台曾对我国的癌症现状做过专门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视频。【视频】

我们可以将所有的致癌物质称之为风险,而我们要想健康,就必须要切断健康与癌症之间的必经之路,像视频中所说的那样,生活中做好预先防控,喝酒时少喝或者不喝、吸烟时少吸或者直接戒烟。

事实上,除了可怕的癌症,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还埋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亟需我们有一种安全的心智模式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这种安全的心智模式说到底,我们将它称之为——安全风险预控的意识。

一、什么是风险预控

1.案例引入,激发兴趣

到底什么是风险预控意识,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案例供大家思考。

首先是一道思考题。说有一天路人甲乙两人一起坐火车,在路上就聊了起来。甲说:“我市绿化面积达到了98%”。乙露出惊讶的表情,说:“是吗,你们的生活环境这么好,是哪座城市啊?”甲说:“股市!”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股市涨的非常好,人们都戏称就算是不会炒股的人把钱投进去也能

赚钱。“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可是由于眼红别人挣钱,就不管不顾,借钱炒股的、贷款炒股的、拿儿子买婚房的钱炒股的人屡见不鲜。这些人面对投资风险就缺乏一种风险预控的意识。结果后来大盘跳水,倾家荡产的股民不在少数。

刚才讲到我们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这样的旋转座椅或许在大家的家里、办公室里并不陌生。但是请注意它的前缀,“夺命的”旋转座椅。

先看这样一件事情。2009年1月14日下午,山东省胶州市的一名初二学生涛涛,寒假中像往常一样,坐着旋转升降椅子上网。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声巨响后,涛涛倒在血泊中,臀部血流不止,多方抢救无效后死亡。而“杀死”涛涛的凶手,正是坐了一年多的旋转升降椅。后经医院的CT检查,结果显示涛涛的胸腔被一块小碎片击穿,伤及肺部致使其呼吸功能衰竭,从而致死。而这个小碎片,正是升降椅底座处的螺丝小垫片。

这就警示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转椅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关键问题出在椅子的密封气压室,能够引发这里爆炸的风险源有两个地方,一是气压室容器壁材质伪劣,气压室封口不严,容易导致爆裂;二是气压室的气体纯度不够,目前多数旋转椅的气压室都填充的是氮气,如果气体纯度达到90%以上,就可以保证安全,如果气体纯度不纯或者混入其他气

体,人一旦频繁升降就会导致气压室气温骤升、压力变大,从而酿成爆炸惨剧。

所以说当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正在使用旋转座椅或者想要购买旋转座椅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风险预控的意识。一是务必购买合格产品,切勿贪图便宜购买劣质货;二是椅子在使用时,千万不要反复旋转升降。要知道这次事故中的涛涛就是由于频繁升降椅子,使椅子的气压室瞬间产生巨大压力发生爆炸,最终被椅子碎片击中。

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有一种动物,在煤矿井下时常地骚扰我们,还大方地享用着我们的工作餐,它是什么呢?对,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说是老鼠。可是我说金丝雀也能出现在煤矿的井下,不知道大家相信还是不相信?

金丝雀,是一种美丽的鸟儿。她的歌声不仅动听,还曾挽救过无数矿工的生命。在17世纪,英国矿井工人发现,金丝雀对瓦斯这种气体十分敏感。空气中哪怕有极其微量的瓦斯,金丝雀也会停止歌唱;而当瓦斯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虽然人类毫无察觉,金丝雀却早已毒发身亡。当时在采矿设备相对简陋的条件下,工人们每次下井都会带上一只金丝雀作为“瓦斯检测指标”,以便在危险状况下紧急撤离。

瓦斯爆炸是威胁矿工生命安全的一大杀手,在这个案例中,风险是瓦斯,预控措施是携带一只金丝雀作为瓦斯检查仪,英国矿工的这种做法正是他们工作中风险预控意识的一

种体现。

我曾经带过一个学员,是梁宝寺公司的一名区队长。他今年48岁,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谈到煤矿工作中的风险预控时,他给我讲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

“记得还是2006年7月份,我在准备队任副区长。在3204工作面安装时,准备队负责支架运输的任务,当支架运至上山底盘准备往上山拉时,我检查了一下平车底盘,发现一个轮子不转且有摩擦痕迹,固定轮轴的一个定位销子竟然也不见了。我立即决定把支架拉到外边联巷里,待修复后再进行运输。事后我就在想,平车底盘面积较大,容易盖住车轮子,一般人不会去注意这个隐蔽的地方。如果当时没有发现这个隐患强行运输,很有可能会在上山运输时造成轮子不转,增加负荷,没有定位销子,可能轮子脱落,支架歪倒,导致挫断绞车绳,发生跑车事故。我想这其实就是一种风险预控,也是我干了十几年煤矿安全心智模式的表现。”

那么在煤矿工作中,风险预控意识薄弱带来的必将是重大事故的发生。09年的山西屯兰煤矿,设备先进,装备精良,在国内煤矿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是由于管理者风险预控意识较差,造成了一起死亡78人的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整个视频中最发人深省的是,在采访中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想到。”企业高层自恃装备先进,现代化水平高,就放松了警惕,而屯兰煤矿是高瓦斯矿井,企业却止步于满足国家标

准,未多安设监控探头,风险预控意识薄弱,最终导致悲剧发生。所以说煤矿安全工作犹如滚石上山,稍有松懈,后果不堪设想。

2.明确概念,引出主题

通过这些例子,请大家思考到底什么是风险预控呢?从字面上解释,一是风险,我必须弄清楚我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我所做的这件事情,到底存在哪些风险;二是预控,知道风险了以后,还必须得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保证该风险源不至于引发事故。

所以风险预控是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归纳一下,可以定义为以下16个字:了解风险,采取措施,消灭隐患,避免事故。

短短的一个概念,却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意思。在这里我们借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冰山模型来帮助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冰山分为水面之上的部分和水面之下的部分。对于员工来讲,水面之上的部分对应着风险预控字面上的两层意思,即我知道工作现场的风险源是什么,预控措施是什么,这也是容易被我们了解员工和检查员工的部分。水面之下的部分对应着风险预控概念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执行力。虽然我们的员工知道风险源和预控措施,但他们在工作现场中的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三惯

思想比较突出,在现场并未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那么我们不能说这名员工具备风险预控的意识,而这种三惯思想好比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是人内在的、难以被观察到的部分,但它却对我们的行为和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有三惯思想且执行力差,一定要立即调整心态,否则心智上的侥幸就会生根发芽,总觉得事故不会发生在我头上;当我们在工作现场发现风险源,一定要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工作上的被动就会生根发芽,总觉得工作越干越累。请大家记住,拖延的时间越长,根就越深,到时候你想再站起来恐怕就非常的困难了。

所以风险预控等于知道加做到,我们要知道风险源和如何应对,关键是大家一定要去做、去执行,才能够说明我们具有风险预控的意识。

二、为什么要进行风险预控

1、落实风险预控,是搞好当前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

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形势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举几个例子来讲,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14人死亡,30人受伤;2007年8月15日,山东新汶突降暴雨,导致柴汶河东都河堤被冲垮。8月17日14时洪水涌入华源煤矿,172人遇难,另一相邻矿9人遇难。

有时我们经常听到电视报道,或者培训的时候听老师讲

哪个地方又发生了什么事故,死了多少人。面对这些数字,可能我们很多人的反应只是左耳进右耳出,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可是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些数字不单单只是一个数,每一个1都代表了一个家庭,都演绎着一段故事。当生命因为事故走到尽头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你的前一刻还在做些什么吗?给大家提供一段视频,视频出自1985年的日本大阪空难,视频的名字叫《生命的最后十分钟》。【视频】看完这个视频,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震撼。飞机之所以出事,是因为在起飞前飞机存在着风险源,最终酿成了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尾翼脱落。而在这次飞行前,飞机的尾翼就曾出过故障而且维修人员进行了维修。官方继续深入调查,终于真相大白。原本在尾翼上需要两排铆钉固定的接合板,上面只有一排铆钉。所以我们讲,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好的技术,工作哪怕拥有再完美的章程,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敌不过自身风险预控意识的缺失。正是这种意识的缺失,导致了这起世界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空难事故的发生,死亡520人。

面对着事故带来的一串串的数字,这血的教训警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这样一句话:难道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叫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才叫事故?

下个月就是煤矿的安全生产月了,让我们来看一下自2015年至今煤矿都发生了哪些事故。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局网站的统计结果来看,2015年1月、2月、3月至12月除了9月份实现安全生产外,其他月份都有煤矿事故的发生,2016年1、3、4月也都有煤矿事故的发生。

自2005年以来,我国始终呈现重特大事故频发,事故周期较短的趋势。就煤矿系统的安全管理而言,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安全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美英德澳等国已基本消灭重大死亡事故。2014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293,但仍然是美国的10倍。惨痛的事故在提醒着中国的每一位煤矿从业人员:落实风险预控,是搞好当前安全生产的迫切需要。

2、落实风险预控,是国家加强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

2016年1月6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依法严惩安全生产领域失职渎职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前的课上,有的老师就已经说过:“当你从事煤矿的管理工作时,你的一只脚就已经踏入了监狱的大门。

2010年王家岭透水事故的处理结果就给煤矿从业的技术人员敲响了警钟,因为涉嫌重大事故责任罪,九名工程技术人员锒铛入狱。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心,以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依法严惩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行为。

2016年2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签署第87号总局令,颁布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新《规程》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煤炭行业的一件大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新的指南、新的规范。新《规程》的修订主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排在首位的便是突出依法依规、预防为主的原则,体现了煤矿行业落实风险预控的重要性。

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革新,煤矿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安全工作总体思路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其中有这样三条:“管理时段由事后向事前转变;管理对象由事故向风险点、“四违”转变;管理方法由应急向预控转变。”这些都体现了煤矿企业做好风险预控的重要性,因为只有企业做好了风险预控,最终的落脚点才是我们的员工安全需求得到了保障。

三、煤矿从业人员如何做好风险预控

1、培养管理者风险预控意识,打好“人机环管技”组合拳

那么我们的煤矿从业人员如何做好风险预控呢?在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