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验指导书教材

实验指导书教材

实验指导书教材
实验指导书教材

第一部分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

简介

概述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是一套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实验装置,展示了现代电能发出和输送全过程的工作原理。这套实验装置由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简称“实验台”)、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控制柜(简称“控制柜”)、无穷大系统和发电机组和三相可调负载箱等组成。

一、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

实验台包括以下单元:

1.输电线路单元:采用双回路输电线路,每回输电线路分两段,并设置有中间开关站,可以构成四种不同的联络阻抗。输电线路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3 单机-无穷大系统电力网络结构图

输电线路分“可控线路”和“不可控线路”,在线路XL4上可设置故障,该线路为“可控线路”,其他线路不能设置故障,为“不可控线路”。

⑴“不可控线路”的操作

操作“不可控线路”上的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按钮,可投入或切除线路。按下“合闸”按钮,红色按钮指示灯亮,表示线路接通;按下“分闸”按钮,绿色按钮指示灯亮,表示线路断开。

⑴“可控线路”的操作

在“可控线路”上预设有短路点,并在该线路上装有“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可实现过流保护,并具备自动重合闸,通过控制QF4和QF6来实现。QF4和QF6上的两组指示灯亮或灭分别代表QF4和QF6的A相、B相和C相的三个单相开关的合或分状态。

为了实现非全相运行和分相切除故障,QF4和QF6的分、合控制与“不可控线路”上断路器操作不同,区别如下:

正常工作时,按下QF4合闸按钮,三个单相指示灯亮,而QF4红色合闸按钮灯不亮,手动分闸或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动作三相全跳时,绿色分闸指示灯亮,三个单相指示灯全灭;当保护装置跳开故障相时,故障相的指示灯灭。

⑶中间开关站的操作

中间开关站是为了提高暂态稳定性而设计的。不设中间开关站时,如果双回路中有一回路发

生严重故障,则整条线路将被切除,线路的总阻抗将增大一倍,这对暂态稳定是很不利的。

设置了中间开关站,即通过开关QF5的投入,在距离发电机侧线路全长的1/3处,将双回路并联起来,XL4上发生短路,保护将QF4和QF6切除,线路总阻抗也只增大2/3,与无中间开关站相比,这将提高暂态稳定性。中间开关站线路的操作同“不可控线路”。

⑴ 短路故障的设置

实验台面板右下方有短路类型设置模块,由短路类型设置按钮,设置短路持续时间用的数显时间继电器(量程为0~99.99s)和短路投入按钮组成。可以设置单相对地、两相对地、相间短路和三相短路故障。同时,通过实验台面板左下方有两组波形观测孔,可以观测故障时的线路电压和电流波形。以下举例说明其使用。

A相接地短路故障:按下Sba和Sbo,设置A相接地短路故障;在时间继电器(“短路持续时间设定”)上设置实验所需的短路持续时间;然后按下S1(即合上短路投入接触器),使短路故障投入运行,同时短路持续时间继电器开始计时,如果微机线路保护装置没有投入工作或保护动作的延时时间比短路持续时间长,则短路运行经过设定的短路持续时间后,短路投入接触器断开,使短路故障退出运行。

短路持续时间继电器下的清零按钮作用:短路持续时间继电器动作后,故障切除,如果此时按下此按钮,计时值清零,故障再次投入。S1弹起时,按下该按钮无效。

2.微机线路保护单元:采用TSL-300/01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主要实现线路保护和自动重合闸等功能,配合输电线路完成稳态非全相运行和暂态稳定等相关实验项目,使用说明见附录六。

3.控制方式选择单元:包括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同期方式和励磁方式的选择,可通过调节实验台面板上的凸轮开关旋钮来实现不同的控制方式。

4.监测仪表单元:采用模拟式仪表,测量信号为交流信号。包括3只交流电压表、3只交流电流表、2只频率表、1只三相有功功率表、1只三相无功功率表、1只功率因数表和1只同期表。

同期表用于监测断路器QF0两侧的压差、频差和相差;

除同期表外,其他仪表测量如下电量参数:发电机定子电压、电流和频率;输电线路发电机侧(送端)和无穷大系统侧(受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开关站电压;无穷大系统侧电压和频率。

调节电压表下方的凸轮开关,可实现线电压显示值和相电压显示值之间的切换;调节功率表下方凸轮开关,可实现送端显示值(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和受端显示值(包括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之间的切换。各测量仪表的量程和精度等级见表1-1。

注:各仪表请不要超量程使用,以免损坏设备。

5.指示单元:包括光字牌指示和并网指示。

⑴光字牌指示

包括四种指示:原动机启动、跳闸信号、合闸信号和备用。具体功能如下:

①“原动机启动”:打开控制柜上的“原动机电源”,“原动机启动”光字牌被点亮;

②“跳闸信号”: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发出断路器跳闸命令,断路器跳闸成功后,“跳闸信号”光字牌被点亮;

③“合闸信号”: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发出重合闸命令,断路器合闸成功后,“合闸信号”光字牌被点亮;

④“备用”:升级使用。

⑴ 并网指示:当并网断路器QF0成功合闸后,发出声光指示。

表1-1

序号仪表名称量程精度

1发电机电压表0~450V(线电压);0~300V(线电压) 1.5

2发电机频率表45~55Hz 2.5

3开关站电压表0~450V 1.5

4A相电流表0~5A 1.5

5B相电流表0~5A 1.5

6C相电流表0~5A 1.5

7有功功率表0~4kW 2.5

8无功功率0~3.6kVar 2.5

9功率因数超前0.5~滞后0.5 2.5

10系统频率表45~55Hz 2.5

11系统电压表0~450V(线电压);0~300V(线电压) 1.5

12同期表频差:-3~+3Hz;压差:-10~+10V 2.5

6.设置单元:包括合闸时间设置、短路故障类型设置及短路时间设置。

⑴ 合闸时间设置

采用数显时间继电器延时来模拟断路器的合闸时间。延时时间范围:0~99.99s。配合微机准同期装置使用。

⑴ 短路故障类型设置

详见“1.输电线路单元”。

⑴ 短路时间设置

采用数显时间继电器延时来模拟短路故障持续时间。延时时间范围:0~99.99s。

7.外围设备接口单元:外设接口分布在实验台的两侧,如图1-1所示,共有15个接口,具体说明如下:

实验台左侧实验台右侧

图1-1 实验台外设接口分布示意图

1-左侧圆孔:备用。

2-送端母线接口(左侧的黄、绿、红和黑色强电护套座):分别对应发电机电压的A、B、C和N相,用于引出发电机电压信号(仅做同步发电机特性实验时用)。

3-多机组网接口(左侧19芯航空插座):用于和THLDK-2型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平台的19芯航空插座的对接。

4-三芯插座:为其他设备提供单相电源AC220V。

5-小四芯插座(额定电流16A):为其他设备提供三相电源AC380V。

6-发电机三相输入接口(左侧大四芯插座,额定电流25A):用于接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信号。

7-右侧圆孔1:备用。

8-右侧圆孔2:备用。

9-受端母线接口(右侧的黄、绿、红和黑色强电护套座):对应接入三相可调负载箱(做单机带负载实验时用)。

10-右侧19芯航空插座:用于和控制柜的19芯航空插座的对接。

11-42芯航空插座:用于和控制柜的42芯航空插座的对接。

12-系统电源接入口(右侧大四芯插座1,额定电流25A):用于接入自耦调压器的副边插头。

13-受端母线接口(右侧大四芯插座2,额定电流25A):用于接入自耦调压器的原边插头(仅做单机带负载实验时,将自耦调压器作为感性负载用)。

14-RJ45口:发电机出口电量采集模块的通信输出口,用于和控制柜的左侧RJ45口对接。

15-DB9孔:备用。

8.电源单元:包括手动励磁电源和实验台电源

⑴ 手动励磁电源

在实验台右下方有一个单相调压器,该调压器用于给发电机手动励磁提供电源,顺时针增大,逆时针减小。

⑴ 实验台电源

在实验台左侧有两个微型断路器:三相电源(额定电流16A)和单相电源(额定电流10A)。操作时,先合三相总电源,再合单相电源。

二、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控制柜

控制柜包括以下单元:

1.测量仪表单元:采用指针式测量仪表,包括2只直流电压表、2只直流电流表和1只交流电压表。可测量如下电量参数:原动机电枢电压,原动机电枢电流,发电机励磁电压,发电机励磁电流和单相电源电压(该电源为隔离电源)。各测量仪表的量程和精度等级见表1-2所示。

注:各仪表请不要超量程使用,以免损坏设备。

2.原动机控制单元:包括原动机电源,ZKS-15型调速器和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具体功能如下:

⑴原动机电源:为ZKS-15型调速器提供电源。

⑴ ZKS-15型调速器:为原动机提供电枢电压和励磁电压,具有过流保护功能。

⑴ 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并网前,测量并调节原动机转速;并网后,调节原动机的有功功率输出,同时测量功角。

3发电机励磁电压表0~150V 1.5

4发电机励磁电流表0~5A 1.5

5单相电源电压表(交流)0~450V 1.5

注:未标注的仪表,测量信号为直流信号。

3.发电机励磁单元:包括励磁电源、THLCL-1型常规励磁装置、THLWL-3型微机励磁装置和波形观测孔。具体功能如下:

⑴ 励磁电源:为THLCL-1型常规励磁装置和THLWL-3型微机励磁装置功率部分提供电源。

⑴ THLCL-1型常规励磁装置:采用PI调节;具有恒U g(发电机电压),恒压精度为0.5%U gN (发电机额定电压);具有最小、最大励磁电流值的限制。

⑴ THLWL-3型微机励磁装置:能够测量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等电量参数;具有恒给定电压U R、恒励磁电流I e、恒发电机电压U g、恒无功Q 四种自动调节功能;具有定子过电压保护、过励限制、欠励限制、伏赫限制和强励功能;采用液晶中文菜单操作;具有在线修改控制参数的功能。

⑴ 波形观测孔:用于观测发电机励磁回路同步信号波形、6路触发脉冲波形和整流输出波形。

4.准同期单元:包括THLWZ-2型微机准同期装置。该装置能实时显示发电机和系统的压差和频差;采用液晶中文菜单操作;具有在线整定和修改频差、压差允许值和导前时间等参数的功能;具有波形观测孔,可观察合闸脉冲相对于三角波的位置、发电机电压波形、系统电压波形和矩形波波形等。

5.外围设备接口单元:外设接口分布在控制柜的两侧,如图1-2所示,共有7个接口,具体如下:

控制柜左侧控制柜右侧

图1-2 控制柜外设接口分布示意图

1-19芯航空插座:用于和实验台的右侧19芯航空插座的对接。

2-42芯航空插座:用于和实验台的42芯航空插座的对接。

3、4-大四芯插座1、2(额定电流25A):用于接入自耦调压器的原边插头和实验台的电源插头,二者可通用。

5-转速信号接口(DB9孔):接原动机的光电编码器的输出信号。

6-内部通信接口(左侧RJ45口):用于和实验台的RJ45口对接。

7、8-右侧RJ45口1、2:其中一个用于和THLDK-2型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平台上对应的通信口对接,另一个备用,二者可通用。

6.电源单元:具有三个微型断路器:

⑴ 总电源:三相电源(额定电流为40A),实验台的电源受其控制;

⑴ 三相电源(额定电流为16A);

⑴ 单相电源(额定电流为10A)。

操作顺序:首先控制柜上电,上电顺序:先总电源,之后三相电源,最后单相电源;其次实验台上电,上电顺序:先三相电源,再单相电源。

三、无穷大系统

所谓无穷大系统可以看作是内阻抗为零,频率、电压及其相位都恒定不变的一台同步发电机。在本实验系统中,由于15kVA自耦调压器的容量远大于单台发电机组的容量,故由15kVA自耦调压器模拟无穷大系统。

1.无穷大系统的投入操作:

⑴ 将控制柜“总电源”打到“OFF”位置。

⑴ 将自耦调压器原边电缆插头插入控制柜大四芯插座上。

⑴ 将自耦调压器副边电缆插头插入实验台系统电源接入口(右侧大四芯插座1)上。

⑴ 将自耦调压器的旋钮逆时针旋至最小。

⑴ 控制柜上电:先总电源,再三相电源,最后单相电源;其次实验台上电:先三相电源,再单相电源。

⑴ 按下QF7“合闸”按钮,顺时针旋至实验的要求值后,切换显示系统电压,如果三相对称,即完成无穷大电源的投入工作,否则,按下QF7分闸按钮,检查自耦调压器原边和副边电压是否正常。

2.无穷大系统的切除操作:

⑴ 检查系统与发电机组是否解列,未解列,禁止切除无穷大电源。

⑴ 按下QF7分闸按钮

⑴ 将自耦调压器的旋钮逆时针旋至最小。

⑴ 拔下自耦调压器原边和副边插头。

四、发电机组和三相可调负载箱

1.发电机组简介

原动机有两种:一种为Z2系列电机,一种为Z4系列电机,实验效果相同。

Z2系列直流电动机:P N=2.2kW,U N=220V,n N=1500rpm

Z4系列直流电动机:P N=3kW,U N=400V,n N=1500rpm

三相同步发电机:P N =2kW,COSΦ=0.8,U N =400V,n N =1500rpm

直流电动机和同步发电机经联轴器软联接后,固定在底盘上,机组的底盘装有四个轮子和四个螺旋式的支撑脚,构成可移动式机组,方便移动。同时,发电机组还装有光电编码器,功角测量装置和其它配套件。

2.三相可调负载箱简介

采用柜式结构,配有脚轮可移动。包括阻性负载和感性负载。

阻性负载包括一组3×1600Ω/0.2A(0.1kW)板式电阻,两组3×800Ω/0.4A(0.2kW)板式电阻,一组3×320Ω/1A(0.5kW)板式电阻和两组3×160Ω/2A 1kW板式电阻,通过开关投切可调节阻性负载的大小。

感性负载由三个200mH的电感和自耦调压器构成感性负载,通过开关投切可调节感性负载的大小。

第二部分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说明

第一章实验的基本要求

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的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运行的原理及特性,学会通过故障运行现象及相关数据分析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测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必要结论,从而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及时认真做好实验。现按实验过程提出下列具体要求。

一、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准备即为实验的预习阶段,是保证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预习,才能对实验目的、步骤、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预习应做到:

1.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内容,熟悉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

2.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了解本次实验目的和内容,掌握实验工作原理和方法,仔细阅读实验安全操作说明,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内容可到实验室对照实验设备进行预习,熟悉组件的编号,使用及其规定值等)。

3.实验前应写好预习报告,其中应包括实验系统的详细接线图、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等,经教师检查认为确实做好了实验前的准备,方可开始实验。

5.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验质量和保护实验设备、人身的安全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的进行

在完成理论学习、实验预习等环节后,就可进入实验实施阶段。实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预习报告完整,熟悉设备

实验开始前,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报告做检查,要求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只有满足此要求后,方能允许实验。

指导老师要对实验装置作详细介绍,学生必须熟悉该次实验所用的各种设备,明确这些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2.建立小组,合理分工

每次实验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由5~10人组成。实验进行中,机组的运行控制、电力系统的监控调度、记录数据等工作都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实验操作的协调,数据准确可靠。

3.试运行

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先熟悉仪表的操作,然后按一定规范通电接通电力网络,观察所有仪表是否正常。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排除故障;如果一切正常,即可正式开始实验。

4.测取数据

预习时应对所测数据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正式实验时,根据实验步骤逐次测取数据。

5.认真负责,实验有始有终

实验完毕后,应请指导老师检查实验数据、记录的波形。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关闭所有电源,并把实验中所用的物品整理好,放至原位。

三、实验总结

这是实验的最后阶段,应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绘制波形和图表、分析实验现象并撰写实验报告。每位实验参与者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较大出入时,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和结果,而应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找出引起较大误差的原因。

实验报告是根据实测数据和在实验中观察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分析研究或分析讨论后写出的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应简明扼要、字迹清楚、图表整洁、结论明确。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室温等。

2.实验目的、实验线路、实验内容。

3.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型号、规格、铭牌数据及实验装置编号。

4.实验数据的整理、列表、计算,并列出计算所用的计算公式。

5.画出与实验数据相对应的特性曲线及记录的波形。

6.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7.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写出心得体会,并对实验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8.实验报告应写在一定规格的报告纸上,保持整洁。

9.每次实验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老师批阅。

第二章安全操作说明

为了顺利完成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的全部实验,确保实验时人身安全与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实验人员要严格遵守如下安全说明:

1.与控制柜的电源插头配合使用的插座,一经确定后不可随意调整,原因有二:

⑴该插座容量要求40A,若换用其他容量较低的插座,实验时的冲击电流会导致控制柜上的电源开关跳开;

⑵该插座与控制柜插头的相序已对应,若换用的插座与控制柜插头的相序不对应,并网实验时会对仪表和发电机组产生冲击,严重时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2.上电前,应做如下工作:

⑴ 检查实验台、控制柜和发电机组间的电缆线是否正确可靠连接。

⑴ 原动机的光电编码器与控制柜间的连线是否可靠连接。

⑴ 实验台和控制柜间的通信线是否可靠连接。

3.上电后,实验前,检查微机准同期装置、微机励磁装置和微机线路保护装置的“系统设置”内的参数是否为实验要求的值。如果不是,请修改相关设置。

4.实验过程中,人体不可接触带电线路,如自耦调压器的输入、输出接线端。

5.发电机组在启动后,切勿推拉发电机组。

6.在进行发电机组与系统间的解列操作时,要使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 接近于零,即:零功率解列。

7.控制柜上的总电源应由实验指导教师来控制,其他人员只能经指导教师允许后方可操作,不得自行合闸。

第三部分实验内容

第一章发电机组的起动与运转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

二、原理说明

在本实验平台中,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工业现场的汽轮机或水轮机,调速系统用于调整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的有功功率,励磁系统用于调整发电机电压和输出的无功功率。

图3-1-1为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1-2为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1-1 调速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

装于原动机上的编码器将转速信号以脉冲的形式送入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该装置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压,和给定电压一起送入ZKS-15型直流电机调速装置,采用双闭环来调节原动机的电枢电压,最终改变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图3-1-2 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发电机出口的三相电压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三相电流信号经电流互感器也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485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发电机励磁交流电流部分信号、直流励磁电压信号和直流励磁电流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2,信号被处理后,

计算结果经485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微机励磁装置根据计算结果输出控制电压,来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

⑴ 先将实验台的电源插头插入控制柜左侧的大四芯插座(两个大四芯插座可通用)。接着依次打开控制柜的“总电源”、“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的电源开关;再打开实验台的“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开关。

⑴ 将控制柜上的“原动机电源”开关旋到“开”的位置,此时,实验台上的“原动机启动”光字牌点亮,同时,原动机的风机开始运转,发出“呼呼”的声音。

⑴ 按下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自动”方式,开机默认方式为“自动方式”。

⑴ 按下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启动”键,此时,装置上的增速灯闪烁,表示发电机组正在启动。当发电机组转速上升到1500rpm时,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增速灯熄灭,启动完成。

⑴ 当发电机转速接近或略超过1500rpm时,可手动调整使转速为1500rpm,即:按下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自动/手动”键,选定“手动”方式,此时“手动”指示灯会被点亮。按下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面板上的“+”键或“-”键即可调整发电机转速。

⑴ 发电机起励建压有三种方式,可根据实验要求选定。一是手动起励建压;一是常规起励建压;一是微机励磁。发电机建压后的值可由用户设置,此处设定为发电机额定电压400V,具体操作如下:

① 手动起励建压

1) 选定“励磁调节方式”和“励磁电源”。将实验台上的“励磁调节方式”旋钮旋到“手动调压”,“励磁电源”旋钮旋到“他励”。

2) 打开励磁电源。将控制柜上的“励磁电源”打到“开”。

3) 建压。调节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逐渐增大,直到发电机电压(线电压)达到设定的发电机电压。

②常规励磁起励建压

1) 选定“励磁方式”和“励磁电源”。将实验台上的“励磁方式”旋钮旋到“常规控制”,“励磁电源”旋钮旋到“自并励”或“他励”。

2) 重复手动起励建压步骤⑵

3) 励磁电源为“自并励”时,需起励才能使发电机建压。先逐渐增大给定,可调节THLCL-2常规可控励磁装置面板上的“给定输入”旋钮,逐渐增大到3.5V左右,按下THLCL-2常规可控励磁装置面板上的“起励”按钮然后松开,可以看到控制柜上的“发电机励磁电压”表和“发电机励磁电流“表的指针开始摆动,逐渐增大给定,直到发电机电压达到设定的发电机电压。

4) 励磁电源为“他励”时,无需起励,直接建压。逐渐增大给定,可调节THLCL-2常规励磁装置面板上的“给定输入”旋钮,逐渐增大,直到发电机电压达到设定的发电机电压。

③微机励磁起励建压

1) 选定“励磁方式”和“励磁电源”。将实验台上的“励磁方式”旋钮旋到“微机控制”,“励磁电源”旋钮旋到“自并励”或“他励”。

2) 检查THLWL-3微机励磁装置显示菜单的“系统设置”的相关参数和设置。具体如下:

“励磁调节方式”设置为实验要求的方式,此处为“恒U g”。

“恒U g预定值”设置为设定的发电机电压,此处为发电机额定电压。

“无功调差系数”设置为“+0”

具体操作见THLWL-3微机励磁装置使用说明书。

3)按下THLWL-3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启动”键,发电机开始起励建压,直至THLWL-3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增磁”指示灯熄灭,表示起励建压完成。

2.发电机组停机

⑴ 减小发电机励磁至0。

⑴ 按下THLWT-3微机调速器装置面板上的“停止”键。

⑴ 当发电机转速减为0时,将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控制柜面板上的“励磁电源”打到“关”,“原动机电源”打到“关”。

3.发电机组并网

⑴ 首先投入无穷大系统,具体操作参见第一部分“无穷大系统”,将实验台上的“发电机运行方式”切至“并网”方式。打开控制柜的“总电源”、“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的电源开关;再打开实验台的“三相电源”和“单相电源”开关。

⑴ 发电机与系统间的线路有“单回”和“双回”可选。根据实验要求选定一种,此处选“单回”。单回:断路器QF1和QF3(或者QF2、QF4和QF6)处于“合闸”状态,其他处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双回:断路器QF1、QF2、QF3、QF4和QF6处于“合闸”状态,其他处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

⑴ 合上断路器QF7,调节自耦调压器的手柄,逐渐增大输出电压,直到接近发电机电压。

⑴ 投入同期表。将实验台上的“同期表控制”旋钮打到“投入”状态。

⑴ 发电机组并网有三种方式,可根据实验要求选定。一是手动并网;一是半自动并网;一是自动并网。为了保证发电机在并网后不进相运行,并网前应使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略大于系统的频率和电压。

① 手动并网

所谓“手动并网”,就是手动调整频差和压差,满足条件后,手动操作并网断路器实现并网。

1)选定“同期方式”。将实验台上的“同期方式”旋钮旋到“手动”状态。

2) 观测同期表的指针旋转。同期时,以系统为基准,f g > f s 时同期表的相角指针顺时针旋转,频率指针转到“+”的部分;U g>U s时压差指针转到“+”。反之相反。f g和U g表示发电机频率和电压;f s和U s表示系统频率和电压。

根据同期表指针的位置,手动调整发电机的频率和电压,直至频率指针和压差指针指向“0”位置。表示频率差和压差接近于“0”,此时相角指针转动缓慢,当相角指针转至中央刻度时,表示相角差为“0”,此时按下断路器QF0的“合闸”按钮。完成手动并网。

② 半自动并网

所谓“半自动并网”,就是手动调整频差和压差至满足条件后,系统自动操作并网断路器实现并网。

1) 选定“同期方式”。将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同期方式”旋钮旋到“半自动”状态。

2) 检查THLWZ-2微机准同期装置的系统设置菜单的“系统设置”的相关参数和设置。

具体如下:

“导前时间”设置为200ms

“允许频差”设置为0.3Hz

“允许压差”设置为2V

“自动调频”设置为“退出”

“自动调压”设置为“退出”

“自动合闸”设置为“投入”

上述的设置操作可参见附录八,同时,还需设置合闸时间,即设定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QF0合闸时间设定”为0.11 s~0.12s(考虑控制回路继电器的动作时间),该时间继电器的显示格式为00.00s。如实验中对上述参数没有要求,为了延长设备的寿命,一律按上述设置设定。

3) 投入微机准同期。按下THLWZ-2微机准同期装置面板上的“投入”键。

4) 根据THLWZ-2微机准同期显示的值,手动调整频差和压差,满足条件后,自动并网。

③ 自动并网

所谓“自动并网”,就是自动调整频差和压差,满足条件后,自动操作并网断路器,实现并网。

1) 选定“同期方式”。将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同期方式”旋钮旋到“自动”状态。

2) 检查THLWZ-2微机准同期装置的系统设置内显示菜单的“系统设置”的相关参数和设置。具体如下:

“导前时间”设置为200ms

“允许频差”设置为0.3Hz

“允许压差”设置为2V

“自动调频”设置为“投入”

“自动调压”设置为“投入”

“自动合闸”设置为“投入”

上述设置的操作可参见附录八,同时,还需设置合闸时间,即设定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QF0合闸时间设定”为0.11 s~0.12s(考虑控制回路继电器的动作时间),该时间继电器的显示格式为00.00s。如实验中对上述参数没有要求,为了延长设备的寿命,一律按上述设置设定。

3) 投入微机准同期。按下THLWZ-2微机准同期装置面板上的“投入”键。

4) 检查THLWT-3微机调速装置和THLWL-3微机励磁装置是否处于“自动”状态,如果不是,调整到“自动”状态,操作可参见THLWT-3微机调速装置使用说明书和THLWL-3微机励磁装置使用说明书。

5) 满足条件后,并网完成。

6) 退出同期表。将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同期表控制”旋钮打到“退出”状态。

4.发电机组发出有功和无功功率

⑴ 调节励磁装置,调整发电机组发出的无功,使Q=0.75kVar,PF=0.8。具体操作:

① 手动励磁:调节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逐步增大励磁,直到达到要求的无功值。

② 常规励磁:调节THLCL-2常规可控励磁装置面板上的“给定输入”旋钮,逐步增大给定,直至达到要求的无功值

③ 微机励磁:多次按下THLWL-3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键,逐步增大励磁,直至达到要求的无功值。

⑴调节调速器,调整发电机组发出的有功,具体操作:多次按下THLWT-3微机调速装置“+”键,逐步增大发电机有功输出,使P=1kW。

5.发电机组解列

⑴ 将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减为0。具体操作:

① 多次按下THLWT-3微机调速装置“-”键,逐步减少发电机有功输出,直至有功接近0。

② 调节励磁,减小无功。多次按下THLWL-3微机励磁装置面板上的“-”键,逐步减少发电机无功输出,直至无功接近于0。

备注:在调整过程中,注意不要让发电机进相。

⑴ 按下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断路器QF0的“分闸”按钮,将发电机组和系统解列。然后发电机停机,具体参照实验内容“⑴发电机组停机”。

6.发电机组组网运行

该功能是配合THLDK-2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台而设定的。

⑴ 将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上的“发电机运行方式”切至“联网”方式。

⑴ 将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左侧的电缆插头接入THLDK-2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台。

⑴ 重复实验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步骤。

⑴ 采用手动并网方式,将发电机组并入THLDK-2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台上的电力网。具体操作参见THLDK-2电力系统监控实验指导书。

四、实验报告

1.简述发电机组起励建压,并网,解列和停机的操作步骤。

2.为什么发电机组送出有功和无功时,先送无功?

3.为什么要求发电机组输出的有功和无功为0时才能解列?

第三章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运行

实验一自动准同期条件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深入理解准同期条件。

2.掌握准同期条件的测试方法。

3.熟悉脉动电压的特点。

二、原理说明

早期的准同期装置是利用脉动电压这一特性进行工作的。所谓脉动电压是指待并发电机

的电压U g 和系统电压U S 之间的电压差,通常用U d 来表示。

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瞬时值,可用下式表示:

.(1)sin()g g m g u U W t δ=+

3-3-1-1

.(2)sin() s s m s u U t ωδ=+ 3-3-1-2

式中:U g.m 、U s.m 为发电机和系统电压的幅值;δ1 、δ2为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初相。 设..g m s m m U U U ==,从式3-3-1-1和3-3-1-2可得脉动电压:

1212-2sin[()/2-()/2]cos[()/2()/2]

g s

d m g s g s u u u U t t t t ωδωδωδωδ==++?+++ 3-3-1-3

若初始相角120δδ==,则式3-3-1-3可简化为:

2sin[(-)/2]cos[()/2]m g s g s d u U t t ωωωω=+

3-3-1-4

脉动电压u d 随时间变化的轨迹示于图3-3-1-1。 令.2sin[(-)/2]m g s d m U U t ωω=为脉动电压u d 的幅值,则

.cos[()/2] g s d d m u U t ωω=+ 3-3-1-5 令ωd = ωg -ωs ,式中ωd 为滑差角速度,则

2sin[()/2 ]m d d u U t ω= 3-3-1-6

图3-3-1-1 脉动电压变化轨迹

3-3-1-2是滑差电压相量图。

图中用g 和s 表示发电机电压和系统电压的相量,当ωd 不等于零时,g s 之间的相角差(滑差)δ=ωd t ,将随时间t 不断改变。假定以s 为参考相量保持不动,则g 将以角速度ωd 作逆时针旋转。因而脉动电压d 的瞬时值也在不断变化。

图3-3-1-2 脉动电压相量图

脉动电压不仅反映U g和U s的相角差特性,而且与它们的幅值有关,所以可以利用自动装置检测滑差电压,判断准同期并网条件,完成发电机组的准同期并网操作。因此研究滑差电压的特性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根据发电机电压信号和系统电压信号测试准同期条件, 当电压幅值和频率有变化时,观测脉动电压U d波形的变化。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准备:选定实验台上面板的旋钮开关的位置:将“励磁方式”旋钮开关打到“手动”位置;将“励磁电源”旋钮开关打到“他励”位置;将“同期方式”旋钮开关打到“自动”位置。

1.发电机组起励建压,使发电机端电压为400V(操作步骤见第一章)

2.检查微机准同期各整定项是否为附录八中表4-8-2的设置(出厂设置)。如果不符,则进行相关修改。

3.波形测试

⑴ 在综合自动化控制柜上安放双踪数字示波器,电源接在示波器位置平架后部的单相电源插座上(已经通过隔离变压器隔离市电),将一个探头的正极接入“发电机电压”测试孔,负极接入“参考地”测试孔,另一个探头的正极接入“系统电压”测试孔,观测系统和发电机电压波形,以及二者相位差的变化,记录实验波形。

⑴ 上述实验完成后,将示波器一路探头拔下,将另一路探头的正极接入“发电机电压”测试孔上,负极接入“系统电压”测试孔,此时示波器观测的波形为脉动电压波形。

⑴ 按下THLWL-3型微机调速装置上的“+”键和“-”键,调节转速,使n=1470 rpm;调节实验台上的“手动调压”旋钮,调节励磁,使U g=390V,此时按下微机准同期装置面板上的“投入”键,通过双踪数字示波器可观测到脉动电压波形。待波形稳定后,捕捉一个周期内完整的脉动电压波形,测量脉动电压的频率,将其与当前频差比较,确定两者的关系。观察脉动电压幅值达到最小值的时刻所对应的整步表指针位置和微机准同期装置旋转灯灯光位置。根据捕捉到的波形,绘制脉动电压波形图。

注:微机准同期装置测量的系统电压和发电机电压均为经过电压互感器后的电压,电压互感器变比400 :100

4.数据全部记录完成后,发电机组停机(见第一章)

5.实验台和控制柜设备的断电操作以及示波器的整理

依次断开实验台的“单相电源”、“三相电源”和“总电源”以及控制柜的“单相电源”、

“三相电源”和“总电源”(空气开关向下扳至OFF)。将示波器的各探头从准同期装置上拔下,再拔掉电源插头,整理好示波器,以备下次使用。

四、实验报告

1.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有哪些?实际中利用脉动电压如何体现?

2.根据绘制的脉动电压波形,分析脉动电压的变化规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理论分析与测试观察结果是否一致,为什么?

4.在合闸时相角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为什么准同期装置都是利用脉动电压这一特性进行工作的?

第四章单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远距离输电的线路基本结构和参数的测试方法。

2.掌握对称稳定工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

3.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参数和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二、原理说明

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是简单电力系统分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本实验平台建立的是一种物理模型,如下图3-4-1所示。

图3-4-1 单机-无穷大系统示意图

发电机组的原动机采用国标直流电动机模拟,但其特性与电厂的大型原动机并不相似。发电机组并网运行后,输出有功功率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具体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调速器的正确安全操作步骤进行!可参考《微机调速装置基本操作实验》)。发电机组的三相同步发电机采用的是工业现场标准的小型发电机,参数与大型同步发电机不相似,但可将其看作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发电机。

实验平台给发电机提供了三种典型的励磁系统:手动励磁、常规励磁和微机励磁系统,可以通过实验台的转换开关切换(具体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励磁调节装置的正确安全操作步骤进行!可参考《微机励磁装置基本操作实验》)。

实验平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无穷大系统”采用大功率三相自耦调压器,三相自耦调压器的容量远大于发电机的容量,可近似看作无穷大电源,并且通过调压器可以方便的模拟系统电压的波动。

实验平台提供的测量仪表可以方便的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并可通过切换开关显示受端和送端的P,Q,cosΦ。发电机组装设了功角测量装置,通过频闪灯可以直观,清晰的观测功角(使用前请仔细阅读附录一“功角指示装置原理说明”,注:由

于功角指示的指针相对于频闪灯的发光静止,但实际是在高速运转,切勿用手触摸!),还可通过微机调速装置测来测量功角。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开电源前,调整实验台上的切换开关的位置,确保三个电压指示为同一相电压或线电压;发电机运行方式为并网运行;发电机励磁方式为常规励磁,他励;并网方式选择手动同期。

1.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实验

⑴发电机组自动准同期并网操作

输电线路选择XL2和XL4(即QF2和QF4合闸),系统侧电压U S=300V,发电机组启机,建压,通过可控线路单回路并网输电。

⑴ 调节调速装置的增、减速键,调整发电机有功功率;调节常规励磁装置给定,改变发电机的电压,调整发电机无功功率,使输电系统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为了方便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在调节过程中,保持cosΦ=0.8 U S=300V不变。观察并记录线路首、末端的测量表计值及线路开关站的电压值,计算、分析和比较运行状态不同时,运行参数(电压损耗、电压降落、沿线电压变化、无功功率的方向等)变化的特点及数值范围,记录数据于表3-4-1中。

注:在调节功率过程中发电机组一旦出现失步问题,立即进行以下操作,使发电机恢复同步运行状态:操作微机调速装置上的“-”减速键,减少有功功率;增加常规励磁给定,提高发电机电势;单回路切换成双回路。

⑴ 发电机组的解列和停机

保持发电机组的P=0,Q=0,此时按下QF0分闸按钮,再按下控制柜上的灭磁按钮,按下微机调速装置的停止键,转速减小到0时,关闭原动机电源。

⑴ 实验台和控制柜设备的断电操作

依次断开实验台的“单相电源”、“三相电源”和“总电源”以及控制柜的“单相电源”、“三相电源”和“总电源”(空气开关向下扳至OFF)。

P1,Q1-送端功率;P2,Q2-受端功率;I-相平均电流;U sw-中间站电压

ΔU-电压损耗;ΔP-有功损耗;ΔQ-无功方向

2.双回路对称运行与单回路对称运行比较实验

实验步骤基本同按实验内容⑴,只是将原来的单回线路改成双回路运行。观察并记录数

据于表3-4-1中,并将实验结果与实验⑴进行比较和分析。

3.单回路稳态非全相运行实验

输送单回路稳态对称运行时相同的功率,此时设置发电机出口非全相运行(断开一相),观察并记录运行状态和参数变化情况。

⑴ 发电机组自动准同期并网操作

实验步骤同实验内容⑴

⑴ 单回路稳态非全相运行

① 微机保护定值整定:电流Ⅱ段“投入”,整定动作电流为2倍稳态运行时的动作电流,动作时间0.5秒,重合闸时间10秒;其它保护均退出。(保护定值的设定方法请查看附录六)

② 操作短路故障设置按钮,设置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设置短路持续时间为5秒(具体操作可以参考实验指导书第一部分关于短路故障设置的详细说明)。

③ 将短路故障投入,此时微机保护切除故障相,准备重合闸,即只有一回线路的两相在运行。观察此状态下的三相电流、电压值,记录在表3-4-2中,将实验结果与实验1进行比较;(备注:由于实验台的有功功率表和无功功率表只能测量三相平衡状态下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值,所以在非全相运行状态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值应从微机励磁装置中读出)。

④ 断相运行10秒后,重合闸成功,系统恢复到单回路稳态运行状态。

⑴ 发电机组的解列和停机以及实验台和控制柜设备的断电操作

实验步骤同⑴-⑴、⑴。

四、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说明单回路输电和双回路输电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2.根据不同运行状态的线路首、末端和中间开关站的实验数据、分析、比较运行状态不同时,运行参数变化的特点和变化范围。

3.比较非全相运行实验的前、后实验数据,分析输电线路各运行参数的变化。

《计算机图形学》新版实验指导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名称完成日期 实验一熟悉Visual C++绘图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C6.0开发环境; 2、掌握MFC编程; 3、掌握CDC图形程序库; 4、掌握VC6.0下的简单图形程序的开发过程。 二、实验性质 验证性 三、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本次实验的目的,了解本次实验要求掌握的内容; 2、能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内容; 3、务必掌握绘图程序的开发流程,为今后复杂的图形程序开发做好准备。 四、实验内容 (一)生成绘图应用程序的框架 开发绘图应用程序的第一步是使用AppWizard(程序生成向导)来建立程序的基本框架。AppWizard为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一系列对话框及多种选项,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选项生成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框架。具体步骤如下: 1、从“文件”菜单选择“新建”菜单项,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工程”选项卡,从项目类型中选择MFC AppWizard(.exe)。在“位置”文本框中,可直接输入目录名称,或者单击“…”按钮选择已有的目录。在“工程名称”文本框中输入项目的名称,如Draw,其他采用默认值,这时确定按钮变亮,如下图所示:

2、单击确定按钮,弹出“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1”对话框,如图所示,选择单文档单选按钮和“中文[中国]”选项,表示要生成以中文为用户界面的单文档(SDI绘图程序)。 3、点击下一步,在随后出现的几个对话框中,都点击下一步,表示采用各项的默认设置,直到出现“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6”对话框,如图所示。

4、“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6”对话框中默认设置确定了类得名称及其所在文件的名称。用户可以改CdrawApp、CmainFrame和CdrawDoc的文件名称,但不可以改变它们的基类。 单击完成按钮,应用程序向导显示将要创建的文件清单,再单击确定,MFC应用程序向导就自动生成绘图程序的各项源文件了。 MFC应用程序向导设置完后,点击组建按钮,然后再点击执行按钮,就会出现MFC 应用程序向导生成的完整应用程序的基本框架。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答案) 2..

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ξ=1,0<ξ<1,和ξ> 1三种状态下的单 位阶跃响应。 3、分析增益K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P、峰值时间tp和调 整时间ts。 4、研究系统在不同K值时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跟踪误差。 5、学会使用Matlab软件来仿真二阶系统,并观察结果。 二、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图2-1为二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图2-2为其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反号器组成,图中K=R2/R1,T1=R2C1,T2=R3C2。 图2-1 二阶系统原理框图

图2-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由图2-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 12 22 122112 /() (1)()/O i K TT U S K U S TT S T S K S T S K TT ==++++ :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数为 (1)(2), 对比式和式得 n ωξ== 12 T 0.2 , T 0.5 , n S S ωξ====若令则。调节开环增益K 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和ξ的值,可以得到过阻尼(ξ>1)、 临界阻尼(ξ=1)和欠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1)当K >0.625, 0 < ξ < 1,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图2-3 0 < ξ < 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2)当K =0.625时,ξ=1,系统处在临界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如图2-4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时的单位响应曲线。 (2) +2+=222n n n S S )S (G ωξω ω1 ()1sin( ) (3) 2-3n t o d d u t t tg ξωωωω--=+=式中图为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e t n o n t t u ωω-+-=)1(1)(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 SolidWorks 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掌握SolidWorks 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 放样的操作方法。 3. 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 征、筋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 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 1 (1) (2) 2 所示。 图 1连接件 图 2草图 (3) 单击【拉伸凸台/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54mm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3所示。 图 3 “拉伸”特征 (4) 120°”,然后 在第二参考中选择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5) 1,选择“反转法线” 1,单选择 4所示。 图4草图 图4建立基准面 底面边线

(6) 单击【拉伸凸台/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12mm”,单击【确定】按钮,如图5所示。 图5“拉伸”特征 (7)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在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6所示。 图 6 中心线 (8) 内输入“8mm”,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添加尺寸】、【选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7所示。 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 -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8所示。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2)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科技楼四楼 实验日期2014年6月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2014年6月

实验一Window图形编程基础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实验主要开发平台VC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Windows图形应用程序; 3、掌握Window图形编程的基本方法; 4、学会使用基本绘图函数和Window GDI对象; 三、实验内容 创建基于MFC的Single Document应用程序(Win32应用程序也可,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程序可以实现以下要求: 1、用户可以通过菜单选择绘图颜色; 2、用户点击菜单选择绘图形状时,能在视图中绘制指定形状的图形; 四、实验要求与指导 1、建立名为“颜色”的菜单,该菜单下有四个菜单项:红、绿、蓝、黄。用户通过点击不同的菜单项,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绘图。 2、建立名为“绘图”的菜单,该菜单下有三个菜单项:直线、曲线、矩形 其中“曲线”项有级联菜单,包括:圆、椭圆。 3、用户通过点击“绘图”中不同的菜单项,弹出对话框,让用户输入绘图位置,在指定位置进行绘图。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主要代码 1、画直线:CClientDC *m_pDC;再在OnDraw函数里给变量初始化m_pDC=new CClientDC(this); 在OnDraw函数中添加: m_pDC=new CClientDC(this); m_pDC->MoveTo(10,10); m_pDC->LineTo(100,100); m_pDC->SetPixel(100,200,RGB(0,0,0)); m_pDC->TextOut(100,100); 2、画圆: void CMyCG::LineDDA2(int xa, int ya, int xb, int yb, CDC *pDC) { int dx = xb - xa; int dy = yb - ya; int Steps, k; float xIncrement,yIncrement; float x = xa,y= ya; if(abs(dx)>abs(dy))

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2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 第一部分上机实验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1.上机实验的目的 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能满足于“懂了”,满足于能看懂书上的程序,而应当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的全过程,即独立编写出源程序,独立上机调试程序,独立运行程序和分析结果。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环节,保证有足够的上机实践时间。 上机实验的目的是: (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语法规定。 (2)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 (3)学会上机调试程序。也就是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要学会根据“出错提示”,分析并找出错误。 2.上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C编译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复习和掌握与本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3)准备好上机所需的程序。 (4)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程序中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应作上记号,以便在上机时给予注意。 (5)准备好调试和运行时所需的数据。 3.上机实验的步骤 (1)调出C编译系统,进人C工作环境。 (2)输人自己编好的程序 (3)检查一遍已输人的程序是否有错(包括输入时打错的和编程中的错误),及对改正。 (4)进行编译。如果在编译和连接过程中发现错误,输出窗口会出现“出错信息”,根据提示找到出错位置和原因,加以改正,再进行编译,如此反复,直到顺利通过编译和连接。 (5)运行程序,并分析运行结果是否合理和正确。在运行时要注意当输入不同数据时所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此时应运行几次,分别检查在不同情况下程序是否正确。 4.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预习报告(实验目的,题目,程序清单(或算法流程),疑难问题等);(2)实验数据;(3)实验过程报告;(4)实验小结。 第二部分关于程序的调试和测试 l.程序错误的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法错误:不符合C语言的语法规定。会在编译时被发现并指出。属于“致命错误”,不改正是不能通过编译的。对一些在语法上有轻微毛病但不影响程序运行的问题(如定义了变量但始终未使用),编译时会发出“警告”。虽然程序能通过编译,但不应当使程序“带病工作”,应尽可能将程序中所有“致命错误(error)”和“警告(warning)”的因素都排除。 (2)逻辑错误: 程序无语法错误,也能正常运行,但是结果不对。例如求s=1+2+3+…+100,有人写出以下语句: for(s=0,i=1;i<100;i++) s=s+i; 语法没有错,但求出的结果是1+2+3+…+99之和,而不是1+2+3+……100之和。这种错误

实验指导书

Matlab实验指导书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004年1月

目录 MATLAB实验教学计划 (2)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 (3) 实验二MATLAB图形系统......................................................... . (5) 实验三 MATLAB程序设计 (6) 实验四 MATLAB基本应用领域 (7) 实验五设计性综合实验1---数字信道编译码 (14) 实验六设计性综合实验2---fir滤波器设计................................. . (16) 2

MATLAB实验教学计划 指导教师:郑晓昆薛文玲王竹毅学时数:12学时周4学时2次实验,共3周6次实验,第7—9教学周,每次实验2学时 所用仪器设备:MATLAB7.0实验软件系统 实验指导书:Matlab实验指导书 自编 实验参考书:, 楼顺天等编著, 西安电子科大出版社,06年5月第二版 实验项目: A, MATLAB基本操作 内容:矩阵操作,基本数学函数,逻辑函数操作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83练习题1—10 B, MATLAB图形系统 内容:图形绘制,图形标注,对数和极坐标,坐标轴控制,颜色控制等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46练习题1—10 C, MATLAB程序设计 内容:脚本script和函数function认识,流程控制,参数交互输入,基本程序设计技巧练习,程序调试DEBUG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84练习题1—10 D, MATLAB基本应用领域 内容:线性代数,多项式与内插,曲线拟合,数据分析与统计,泛函基础等 要求:循序渐进完成P146练习题1—4,6—19 E, 设计性综合实验----数字信道编译码 内容:1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AMI编译码 2数字通信系统信道编码HDB3编译码 F,设计性综合实验----fir滤波器设计 内容:设计一个有限冲击相应数字滤波器FIR是该滤波器能够滤出规定频率以上的信号,而该频率以下的信号不受影响。 3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李晓东编 电信学院计算机系 2011年11月

实验1 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直线段扫描转换的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 bresenham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直线段的基本过程; 3.通过编程,会在C/C++环境下完成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 bresenham算法对任意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 计算机(每人一台) 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bresenham算法实现任意给定两点的直线段的绘制(直线宽度和线型可自定)。 实验步骤: 1、复习有关算法的基本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 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形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各种算法的基本原理; 2、各算法的流程图 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三种算法的特点,界面插图并注明实验条件) 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实验2 圆的扫描转换 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点bresenham画圆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圆和圆弧的基本过程; 3、掌握在C/C++环境下完成用中点bresenham算法圆或圆弧的绘制方法。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 计算机(每人一台) 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用中点(Besenham)算法实现圆或圆弧的绘制。 实验步骤 1.复习有关圆的生成算法,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注意圆弧生成时的输入条件);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 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形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算法的工作原理; 2.画出算法的流程图 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圆与圆弧生成算法的不同) 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2 (2)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过控装备与控制工程教研室)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二0一0年五月

前言 本实验指导书系根据《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及实验室已有设备而设置的实验内容编写的。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熟悉和掌握仪表实验工作的一般方法,为将来的实验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实验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前必须预习有关实验内容; 2、进入实验室后,应首先认真听取实验介绍,以提高操作效率; 3、熟悉并检查实验装置的组成部分及连线; 4、按实验要求连接实验装置后,需经老师检查方可进行操作; 5、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设备。在实验过程中未按操作 步骤进行而造成仪器、设备、工具等损坏以及发生事故,待查明原因后,按学校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6、实验后,各小组须整理清点实验工具,并交老师核查; 7、按实验具体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在做实验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实验目的; 2、了解实验内容; 3、熟悉实验装置; 4、掌握实验方法; 5、制定实验步骤; 6、处理实验数据(数据准确、表格合理、图形清晰); 7、得出实验结果; 8、提出分析建议(注意现象,分析误差等原因)。 目录 一、实验一弹簧管压力表的校验 (5) 二、实验二热电偶与动圈仪表的配套使用 (7) 三、实验三自动电子电位差计的校验 (10) 四、实验四自动电子平衡电桥的校验 (12) 五、实验五 XMZ-102数显仪表的校验 (13) 六、实验六 XMZ-101数显仪表的校验 (14) 七、实验七电容式差压变送器认识与校验 (15)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2016年10月27日

实验三创建和使用R语言数据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R语言中的数据结构。 2.熟练掌握他们的创建方法,和函数中一些参数的使用。 3.对创建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查找、删除等简单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向量的创建及因子的创建和查看 有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所有州和行政区的20个税务会计师的信息样本 1 以及他们各自所在地的州名。州名为:tas, sa, qld, nsw, nsw, nt, wa, wa, qld, vic, nsw, vic, qld, qld, sa, tas, sa, nt, wa, vic。 1)将这些州名以字符串的形式保存在state当中。 2)创建一个为这个向量创建一个因子statef。 3)使用levels函数查看因子的水平。 2.矩阵与数组。

i.创建一个4*5的数组如图,创建一个索引矩阵如图,用这个索引矩 阵访问数组,观察结果。 3.将之前的state,数组,矩阵合在一起创建一个长度为3的列表。

4.创建一个数据框如图。 5.将这个数据框按照mpg列进行排序。 6.访问数据框中drat列值为3.90的数据。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矩阵、数据框、列表、因子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四数据的导入导出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从一些包中读取数据。 2.熟练掌握csv文件的导入。 3.创建一个数据框,并导出为csv格式。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csv文件(内容自定),并用readtable函数导入该文件。 2.查看R语言自带的数据集airquality(纽约1973年5-9月每日空气质 量)。 3.列出airquality的前十列,并将这前十列保存到air中。 4.查看airquality中列的对象类型。 5.查看airquality数据集中各成分的名称 6.将air这个数据框导出为csv格式文件。(write.table (x, file ="", sep ="", https://www.sodocs.net/doc/6515361089.html,s =TRUE, https://www.sodocs.net/doc/6515361089.html,s =TRUE, quote =TRUE))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从包中读取数据,导入csv文件的数据,并学会将文件导出。

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基本理论及钢桁架静力测试试验指导书

试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 1.试件特征 (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I级。 (2).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15mm 。 (3). 梁的中间500mm 区段内无腹筋,其余区域配有 6@60的箍筋,以保证不发生斜 截面破坏。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 (1). 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 20T 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 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4). 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1.试验装置见图2 (1). 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分配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 500mm 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 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 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 梁的跨中及两个对称加载点各布置一位移计f 3~f 5,量测梁的整体变形,考虑在加载的过程中,两个支座受力下沉,支座上部分别布置位移测点f 1和f 2,以消除由于支座下沉对挠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

计算机图形学上机实验指导

计算机图形学上机实验指导 指导教师:张加万老师 助教:张怡 2009-10-10

目录 1.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一) – OPENGL基础 ..................................... - 1 - 1.1综述 (1) 1.2在VC中新建项目 (1) 1.3一个O PEN GL的例子及说明 (1) 2.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二) – OPENGL变换 ..................................... - 5 - 2.1变换 (5) 3.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三) - 画线、画圆算法的实现....................... - 9 - 3.1MFC简介 (9) 3.2VC6的界面 (10) 3.3示例的说明 (11) 4.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四)- 高级OPENGL实验...................... - 14 - 4.1光照效果 (14) 4.2雾化处理 (16) 5.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五)- 高级OPENGL实验........................ - 20 - 5.1纹理映射 (20) 5.2反走样 (24) 6.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六) – OPENGL IN MS-WINDOWS .......... - 27 - 6.1 实验目标: (27) 6.2分形 (28)

1.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一) – OpenGL基础 1.1综述 这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使大家初步熟悉OpenGL这一图形系统的用法,编程平台是Visual C++,它对OpenGL提供了完备的支持。 OpenGL提供了一系列的辅助函数,用于简化Windows操作系统的窗口操作,使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图形编程上,这次试验的程序就采用这些辅助函数。 本次实验不涉及面向对象编程,不涉及MFC。 1.2在VC中新建项目 1.2.1新建一个项目 选择菜单File中的New选项,弹出一个分页的对话框,选中页Projects中的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项,然后填入你自己的Project name,如Test,回车即可。VC为你创建一个工作区(WorkSpace),你的项目Test就放在这个工作区里。 1.2.2为项目添加文件 为了使用OpenGL,我们需要在项目中加入三个相关的Lib文件:glu32.lib、glaux.lib、opengl32.lib,这三个文件位于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lib目录中。 选中菜单Project->Add To Project->Files项(或用鼠标右键),把这三个文件加入项目,在FileView中会有显示。这三个文件请务必加入,否则编译时会出错。或者将这三个文件名添加到Project->Setting->Link->Object/library Modules 即可。 点击工具条中New Text File按钮,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存盘为Test.c作为你的源程序文件,再把它加入到项目中,然后就可以开始编程了。 1.3一个OpenGL的例子及说明 1.3.1源程序 请将下面的程序写入源文件Test.c,这个程序很简单,只是在屏幕上画两根线。 #include

实验指导书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SolidWorks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掌握SolidWorks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放样的操 作方法。 3.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征、筋的 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1所示模型。 (1)单击【新建】按钮一1,新建一个零件文件。 (2)选取前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按钮一I,进入草图绘制,绘制草图,如图2 所示。 图1连接件图2草图 ⑶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出现【拉伸】属性管理器,在【方向】下拉列表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54mm ”,单击【确定】 按钮,如图3所示。 (4)单击【基准面】按钮一1,出现【基准面】属性管理器,其中第一参考选择图形下底面, 然后单击【两面夹角】按钮日,在【角度】文本框内输入"120°,然后在第二参考中选择 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图4建立基准面 (5) 在设计树中右击基准面 1选择“反转法线” 卜,然后再单击基准 面 1单选择 【草图绘制】按钮 ,进入草图绘制,单击【正视于】按钮 ,绘制草图,如图 4所示。 边线 底面 图4草图

(6)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 ,出现【拉伸】属性管理 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12mm ”,单击【确 定】按钮1 如图5所示。 (7) 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 按钮_1,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 6所示。 图6中心线 (8) 单击【等距实体】按钮丄,出现【等距实体】属性管理器,在【等距距离】文本框 内输入 “8mm ”,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 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 【添加尺寸】、【选 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 按钮 ,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 7所示。 律黑 __________________ 严 玄[B 总 -召 厂[.砲 r 韦歼左眛編◎也 17比自口 R an (A ) 广 Efetfi- 图_7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单击【拉伸切除】按钮 □,出现【切除-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如图8所示。 图5 “拉伸”特征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臧辉 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 使用班级: 12软件工程 授课时间:2015春季 授课学时:40/30/10学时 使用教材:计算机图形学教程 王汝传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版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教学进度表

实验一直线段的生成算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Bresenham算法的原理; 2、熟悉Bresenham算法的具体c语言实现; 3、掌握dda算法的原理; 4、熟悉dda算法的具体c语言实现。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任务 1、Bresenham算法的c语言实现 2、DDA算法的c语言实现 四、实验重点、难点 对Bresenham算法的原理以及c语言程序的具体实现 (一)Bresenham算法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Bresenham_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具体代码根据书上算法2.1.6改写 } Void main() { int gdriver = DETECT, gmode, errorcode; char msg[80]; initgraph(&gdriver, &gmode, "");//初始化图形和局部变量Bresenham_line(100,100,300,300,5); Getch(); Closegraph(); } (二)DDA算法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DDA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根据书上算法2.1-2改写 } void main() { int gdriver = DETECT, gmode;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2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唐山学院信息工程系 单片机实验室 2008年9月

实验一 P1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3.学习单片机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题目 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其循环点亮。 2.P1口低四位接四只发光二极管L1-L4, P1口高四位接开关K1-K4,编写程 序,将开关的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三、实验原理说明 P1口为准双向口,P1口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出线或输入线,作为输入的口线,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8031中所有口锁存器在复位时均置为“1”,如果后来往口锁存器写入过“0”,再作为输入时,需要向口锁存器对应位写入“1”。 延时程序的编写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定时器来实现,一种使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 如果系统晶振为6.144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12/6.144μs即1/0.512μs。 现要编写一个延时0.1s的程序,可以大致写出如下: MOV R7, #200 DE1: MOV R6, #X DE2: DJNZ R6, DE2 DJNZ R7, DE1 上面 MOV、DJNZ指令均为两个机器周期,所以执行一条指令需要1/0.256us, 现求出X值:(X*1÷0.256+1÷0.256+1÷0.256)*200+1÷0.256=0.1*106 指令3 指令2 指令4 指令1 计算出X=126,代入上式可知实际延时约为0.100004s。 四、连线方法 题目1:8031的P1.0—P1.7分别接发光二极管L1—L8 题目2:P1口的P1.0—P1.3接L1-L4, P1口的P1.4—P1.7接K1-K4 五、实验电路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实验指导书第2章

上机实验二 SPSS基本运行程序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掌握SPSS的基本运行程序,熟悉基本的编码方法、了解如何录入数据和建立数据文件,掌握基本的数据文件编辑与修改方法。 二、实验性质 必修,基础层次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计算机及SPSS软件 四、实验内容 1.问卷编码 2.录入数据 3.保存数据文件 4.编辑数据文件 五、实验学时 2学时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开机 2.找到SPSS的快捷按纽或在程序中找到SPSS,打开SPSS 3.认识SPSS数据编辑窗口 4.对一份给出的问卷进行编码和变量定义 5.按要求录入数据 6.练习基本的数据修改编辑方法 7.保存数据文件 8.关闭SPSS,关机。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不轻易改动SPSS 的参数设置,以免引起系统运行问题。 2.遇到各种难以处理的问题,请询问指导老师。 3.为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上机过程中非经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禁止使用软盘与移动硬盘。 4.每次上机,个人应按规定要求使用同一计算机,如因故障需更换,应报指导老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同意。 5.上机时间,禁止使用计算机从事与课程无关的工作。 八、上机作业 (一)试对以下问卷进行编码,并录入所选择的答案(加下划线为所选的答案 农户基本经营状况调查 1 家庭户性质:①本地户 ②外来户 (迁入年份:_1988_) 2.就业类型:①纯农户 ②非农户 ③农兼非 ④非兼农 ⑤未就业 离开农业已有__________年 4.兼业者从事非农产业情况 家里有 1 人参加非农劳动,是否壮劳力?① 是 ②否 业务范围:①工业 ②建筑业 ③运输 ④仓储 ⑤餐饮业 ⑥社会服务业 ⑦其他 工作年数 5 年,(按整数算,超过半年算一年) 投入时间大约占全年工作时间的% 70% 收入大约占全年总收入的%_______90%______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实验指导(1)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实验指导 一.实验总体方案 1.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教材所介绍的图形算法的原理; (2)掌握通过具体的平台实现图形算法的方法,培养相应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具有开发一个基本图形软件包的能力。 2. 实验平台与考核 实验主要结合OpenGL设计程序实现各种课堂教学中讲过的图形算法为主。程序设计语言主要以C/C++语言为主,开发平台为Visual C++。 每次实验前完成实验报告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代码四部分并接受抽查,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结果、实验体会两部分,本次实验课结束前提交。 3. 实验步骤 (1) 预习教材与实验指导相关的算法理论及原理; (2) 仿照教材与实验指导提供的算法,利用VC+OpenGL进行实现; (3) 调试、编译、运行程序,运行通过后,可考虑对程序进行修改或改进。 二. 实验具体方案 实验预备知识 OpenGL作为当前主流的图形API之一,它在一些场合具有比DirectX更优越的特性。 1)与C语言紧密结合: OpenGL命令最初就是用C语言函数来进行描述的,对于学习过C语言的人来讲,OpenGL是容易理解和学习的。如果你曾经接触过TC的graphics.h,你会发现,使用OpenGL 作图甚至比TC更加简单; 2)强大的可移植性: 微软的Direct3D虽然也是十分优秀的图形API,但它只用于Windows系统。而OpenGL 不仅用于 Windows,还可以用于Unix/Linux等其它系统,它甚至在大型计算机、各种专业计算机(如:医疗用显示设备)上都有应用。并且,OpenGL 的基本命令都做到了硬件无关,甚至是平台无关; 3) 高性能的图形渲染: OpenGL是一个工业标准,它的技术紧跟时代,现今各个显卡厂家无一不对OpenGL提供强力支持,激烈的竞争中使得OpenGL性能一直领先。 总之,OpenGL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图形软件接口。OpenGL官方网站(英文)https://www.sodocs.net/doc/6515361089.html, 下面将对Windows下的OpenGL编程进行简单介绍。如下是学习OpenGL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一个编译环境 现在Windows系统的主流编译环境有Visual C++,C++ Builder,Dev-C++等,它们都是支持OpenGL的。但这里我们选择Visual C++ 作为学习OpenGL的实验环境。 2.安装GLUT工具包 GLUT不是OpenGL所必须的,但它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方便,推荐安装。Windows环境下的GLUT下载地址:(大小约为150k) https://www.sodocs.net/doc/6515361089.html,/resources/libraries/glut/glutdlls37beta.zip Windows环境下安装GLUT的步骤: 1)将下载的压缩包解开,将得到5个文件 2)在“我的电脑”中搜索“gl.h”,并找到其所在文件夹(如果是VisualStudio2005,则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2.

北京林业大学 实验任务书 备注:实验共分4次,其中实验1――实验3为设计性实验,实验4为综合性实验,具体安排下面一一列出。

北京林业大学 10学年—11学年第 2学期数据结构实验任务书 专业名称:实验学时: 4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任课教师:李冬梅 实验题目: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环境: Visual C++ 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等。 实验内容: 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的顺序表和链表,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 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 根据姓名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 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 (5) 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 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 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实验提示: 学生信息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 char no[8]; //8位学号 char name[20]; //姓名 int price; //成绩 }Student; 顺序表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 Student *elem; //指向数据元素的基地址 int length; //线性表的当前长度 }SqList;

链表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LNode{ Student data; //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 }LNode,*LinkList; 实验要求: (1) 程序要添加适当的注释,程序的书写要采用缩进格式。 (2) 程序要具在一定的健壮性,即当输入数据非法时,程序也能适当地做出反应,如插入删除时指定的位置不对等等。 (3) 程序要做到界面友好,在程序运行时用户可以根据相应的提示信息进行操作。 (4) 根据实验报告模板详细书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给出链表根据姓名进行查找的算法和插入算法的流程图。 (5) 上传源程序和实验报告到ftp的相应班级所在文件夹。顺序表的源程序保存为SqList.cpp,链表的源程序保存为LinkList.cpp,实验报告命名为:实验报告1.doc。源程序和实验报告压缩为一个文件(如果定义了头文件则一起压缩),按以下方式命名:学号姓名.rar,如070814101薛力.rar。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二)

实验二类与对象㈡——对象初始化、对象数据与指针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意义及作用,掌握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时间,熟悉构造函数的种类; 2.理解this指针及使用方法,熟悉对象数组、对象指针、对象引用的定义及使用方法,熟悉对象作为函数参数的使用方法; 3.熟悉类与对象的应用及编程。 二、实验学时 课内实验:2课时课外练习:2课时 三本实验涉及的新知识 ㈠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在C++中,提供了两个特殊的成员函数,即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构造函数用于对象的初始化,即在定义一个类对象时,计算机在给对象分配相应的存储单元的同时,为对象的数据成员赋初值。 析构执行的是与构造函数相反的操作,用于撤销对象的同时释放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1.构造函数 ⑴构造函数的定义 格式: 类名(形参表) { 构造函数体} ⑵构造函数的调用 构造函数的调用是在定义对象时调用的。 格式:类名对象名(实参表); 类名对象名=构造函数名(实参表); ⑶说明 ①构造函数必须与类同名。 ②构造函数没有返回值,但不能在构造函数前加void类型符(其他没有返回值的成员函数必须加类型符void)。 ③在实际应用中,在定义类时通常应定义一至多个构造函数(重载),以对各数据成员进行初始化;如果不给出构造函数,系统将自定义一个构造函数。 ④构造函数可以可以带参数,也可不带任何参数(称无参构选函数),还可以使用缺省参数。 ⑤不能象普通成员函数一样单独调用。 2.析构函数 ⑴析构函数的定义 格式: ~类名(void) { 析构函数体} ⑵析构函数的调用 析构函数是在撤销对象时自动调用的。 ⑶说明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一、二)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一、二)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直线的扫描转换算法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中点Bresenham 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的思想实验环境 Windows 系统, VC6.0 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给定两个点的坐标P0(x0,y0),P1(x1,y1),使用中点Bresenham 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画出连接两点的直线。 中点Bresenham 直线扫描转换算法原理见课本。 实验基本步骤 首先、使用MFC AppWizard(exe) 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使用中点Bresenham 直线扫描转换算法实现自己的画线函数,函数原型可表示如下: void DrawLine(CDC *pDC, int p0x, int p0y, int p1x, int p1y); 在函数中,可通过调用CDC 成员函数SetPixel 来画出扫描转换过程中的每个点。 COLORREF SetPixel(int x, int y, COLORREF crColor ); 再次、找到文档视图程序框架视图类的OnDraw 成员函数,调用DrawLine 函数画出不同斜率情况的直线,如下图:最后、调试程序直至正确画出直线

实验要求 1 写出中点Bresenham 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的程序并在vc6 下编译和调试通过,画出具有各种斜率范围的直线(仅使用GDI 函数SetPixel 函数)。 2 按规定的实验格式写出实验报告,包含实验代码(自己写的画线函数),结果(截图)。

实验二、多边形填充算法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的基本设计思想。 实验环境 Windows 系统, VC6.0 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给定多边形的顶点的坐标P0(x0,y0),P1(x1,y1),P2(x2,y2),P3(x3,y3),P4(x4,y4)?使用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 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原理见课本。 实验基本步骤 首先、使用MFC AppWizard(exe) 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实现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函数,如下: void FillPolygon(CDC *pDC, int px[], int py[], int ptnumb); px:该数组用来表示每个顶点的x 坐标py :该数组用来表示每个顶点的y 坐标ptnumb:表示顶点个数 注意实现函数FillPolygon 可以直接通过窗口的D(C 设备描述符)来进行多边形填充,不需要使用帧缓冲存储。(边标志算法)首先用画线函数勾画出多边形, 再针对每条扫描线, 从左至右依次判断当前像素的颜色是否勾画的边界色, 是就开始填充后面的像素直至再碰到边界像素。注意对顶点要做特殊处理。 通过调用GDI 画点函数SetPixel 来画出填充过程中的每个点。需要画线可以使用CDC 的画线函数MoveTo和LineTo 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实验一实现的画直线函数。 CPoint MoveTo(int x, int y ); BOOL LineTo(int x, int y ); 实现边标志算法算法需要获取某个点的当前颜色值,可以使用CDC的成员函数 COLORREF GetPixel(int x, int y ); 再次、找到文档视图程序框架视图类的OnDraw 成员函数,调用FillPolygon 函数画出填充的多边形,如下: void CTestView::OnDraw(CDC* pDC) { CTestcoodtransDoc* pDoc = GetDocument(); ASSERT_VALID(pDoc); // TODO: add draw code for native data here // 绘制之前先把整个窗口涂上背景色( 白色) 以便于下面的填充 RECT Rt; GetClientRect(&Rt); pDC->FillSolidRect(&Rt, RGB(255,255,255)); int ptx[] = {10, 100, 200, 150, 80}; int pty[] = {10, 50, 80, 120, 7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