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三大特殊地貌

形成及其特点

姓名梁滔

学号 5

院、系生科院

专业生物科学

二0一四年六月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摘要:地貌即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不能称为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大气和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关键词: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水文、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

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一)雅丹地貌

主要存在地域:新疆

成因: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以外的其它地区。[1]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新疆的风,持续时间长(一年可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气的消息。

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魔鬼城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的杰作。“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19世纪末叶至此20世纪初叶,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词汇。于是,“雅丹”一词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粘性土因干缩裂开,盛行大风沿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演变成许多不规则,具有顺盛行风向平行延伸陡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土丘高半米至十多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成份是粉砂、细纱和砂粘土;沟槽最窄的一两米,最宽的几十米。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这样的“雅丹”地貌。

这里尽是些形状奇异、大小不等、由东北向西南排列有序的土阜、土丘。土丘又干又硬、栉次鳞比,有的拔地而起,如柱、如树、如竹、如伞;有的匍匐在地,似狮、似虎;有的怪异,像神、像魔鬼;有的肃穆庄重,像城堡、像帐幔、像房屋;而在那“土丘林”的沟壑中,鹅黄色的沙堆,蜿蜒起伏,金波粼粼,犹如匹匹锦缎。每当云影飘过,或细风撩起轻沙,土阜土丘似乎缓缓漂移,像船启航,宛如鲸鱼遨游,扑朔迷离,给人以无限暇想。

这,就是神奇的雅丹。淋漓尽致体现了大自然神奇塑造力的雅丹,为神秘的罗布泊增添了奇光异彩,而光怪陆离的雅丹本身也充满了令人迷惘的谜。

(二)喀斯特地貌

主要存在地域:广西、贵州和云南

成因: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2]

我国喀斯特现象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2400年前。距今约300多年前(霞客)已专门研究并记述了南方与洞穴。喀斯特地貌特别受岩性为主的背景及气候为主导的地理环境的控制。其基本类型,按岩性分为碳酸盐岩喀斯特、石膏和盐喀斯特;按存在形式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埋藏型喀斯特;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带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喀斯特;按垂直动力带分为渗流(充气)带、浅潜水(饱水)带和。喀斯特地貌特殊性又在于它不仅有地表的,且有与其成因联系的地下喀斯特形态——洞穴。

喀斯特地表形态类型属的主要有峰林、、残丘、和石芽。负地形主要类型有落水洞、斗淋、竖井、盲谷、干谷、、波立谷、、喀斯特嶂谷()、溶沟与溶隙等。地表正、负地形间

及地表与地下喀斯特类型间常有成因联系,构成一定的。喀斯特孤峰、残丘和喀斯特平原常构成一组合类型。喀斯特竖井即为地表落水洞和地下喀斯特系统水力联系的垂直通道。喀斯特地貌是长期发育的产物,其演化模式在的影响下,从早期格朗德()、雅库斯()和()的模式,基本为定性3~4阶段模式。[3]

自1972年()等提出外成喀斯特数学模型后,用数学方法建立喀斯特地貌发育与动力、形态因素的数学模型正在发展。如1988年()又提出喀斯特地形发育速率过程模型。全球碳酸盐岩占大陆壳11%。仅裸露型喀斯特即约90万公里以上,为喀斯特分布最广、类型最全的。因喀斯特地貌特殊,使其区域经济开发和的问题也很突出。如干谷是一种因和地下水位下降,使地表河转为地下河,遗留干涸的渗漏河谷。它在水利上划为悬托谷,一般不宜建水库,即使建库也要采取铺盖和帷幕灌浆防渗措施。喀斯特地貌因形态奇特和地下洞穴,以及一些洞穴的特性与有益成分而成为旅游资源。如中国、云南路南石林等。

(三)丹霞地貌

主要存在地域:中国分布最广,如湖南崀山、广东、贵州、福建泰宁、江西、浙江衢州等。

成因: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至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1938年,家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4]

中国丹霞系列提名包括最能代表中国丹霞地貌的区域,展现了中国丹霞全面的特征以及主要的自然价值。提名地全部位于中生代到新生代红色沉积层之中,并且最能代表中国丹霞的地球科学价值。另外,它们还包括了中国丹霞在纬度、气候以及生态系统方面的显

着差异。

中国湿润区丹霞地貌(尤其东南部峰丛-峰林丹霞地貌),将丹山-绿林-碧水紧密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壮观、最具有吸引力和最丰富多彩的丹霞景观。虽然赤水位于中国西南部,但它却地处中国丹霞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的贵北-川南丹霞地貌区。它同样可以很好地代表丹霞地貌的高原-峡谷-瀑布-森林组合。

以申遗促学术,是中国学者希望达到的成果之一。如果丹霞地貌能成功申遗,意味着这一概念得到国际地学界的认可,这是丹霞地貌走出国门的一个途径。但国外专家认为,科学无捷径,只有通过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先确立丹霞地貌的国际学术地位,然后用“丹霞地貌”申遗才顺理成章。

经过会议讨论,最终采纳折中方案,将申遗名称中的“丹霞地貌”改为“中国丹霞”。[5]

结语:

通过一学期的对中国地理的学习,使得我对这门课程有了很大的了解,并且在学习中自己对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动下自主参阅文献学习了以上这些特殊的地貌现象,现在终于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来解释这些地貌,并且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空间、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数量丰富、品种繁多、分布普遍、相对集中而又多奇绝地貌的特点,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国。

[参考文献]:

[1].吴胜明, 中国地书,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 地质地貌学, ,2007

[3]., , 地貌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思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一、地势总体变化(最直观): 西高东低,举例说明——最西端咯喇昆仑山脉均高6000米,祁连山均高为4000 米,秦岭山脉2000-3000米之间,向东到华北平原平均海拔不到50米,充分体现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变化特征。 地势变化特征:我国地势由西向东下降呈阶梯状、跳跃式下降的特征,由两组山脉构成的地貌界限,把我国陆地划分为三级阶梯。 第一级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 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具体组成) 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在我国具有大面积分布 其中 山地33%,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分布密集。 高原26%,主要有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海拔1000-1400米; 黄土高原我国第三大高原,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海拔在1500-2000米。 云贵高原我国第四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发育,海拔1-2千米。盆地19%,主要分布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一大内陆盆地,分布有达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半封闭内陆型盆地,操场辽阔,畜 牧业发达。 柴达木盆地,青海省北部,是典型的断陷构造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巨型内 陆盆地。各种矿产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面积较柴达木盆地稍大,相差不大,位于四川省东部,典型的构 造盆地,沉积有大量的紫红色砂页岩,有“红(紫)色盆地”之 称。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中国五大造型地貌

中国五大造型地貌 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 是沂蒙山区特有的 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 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 人们通常叫做“崮”。“崮” 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 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 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 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 子的山头。“崮”的成因主 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 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 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 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 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是指张家界特有的,由产状近水平的巨厚层石英砂岩被几组地台型共轭垂直大型节理切穿,经后期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后其周边形成悬崖峭壁的平台、方 山、峰墙、峰丛、 峰林、残林等一系 列地貌景观的总 称。 丹霞峰林,最 近似于砂岩峰林, 它千姿百态的奇 峰怪石是由红色 砂岩砾岩所成,以 其鲜艳的色调著 称。但因其岩石生 成的时代较新,固 结坚硬程度较差, 峰柱棱角易被磨 钝,大都缺少刚劲峥嵘的神态;科罗拉多峰林,发育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红石公园内和石拱公园内。它是由二叠纪红色砂岩构成。差别在于其砂岩为复矿砂岩,而非纯石英颗料,抵抗风化能力较弱,形成的峰林不及张家界砂岩峰林之神韵;喀斯特峰林,是由石灰岩受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的溶蚀形成,如桂林,云南石林等。仅与峰林本身比较,其峰林的美丽壮观,仍不及具有千峰万壑、劲柱林立之壮丽的张家界;玄武岩峰林,是由喷出地面的岩浆冷凝体积收缩形成的,颜色为黑色,多形成六角形石柱。但因各部分的抗风化能力一般比较均匀,故所形成的石柱显得单调,缺乏砂岩石柱线条曲折,形态变幻的谐趣;土林,是由流

(完整版)中国石拱桥阅读及答案

《中国石拱桥》(一) ①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D)(2分) A、由本质到现象 B、由具体到概括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一般到个别 2.第①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打比方。把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 3.结合第②③段内容,说说我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2分)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多样)、结构坚固、到处都有。 4.请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举例子。举旅人桥的例子,更真实具体的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5.第④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2分)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6.请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6分)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比较早”限定了程度,说明石拱桥在桥梁史上出现的还不是最早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都表示对这些情况只是估计、推测,旅人桥修建于哪一年,是不是有记载最早的石拱桥还不能完全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几乎”一词限定了程度,表明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的可能。 《中国石拱桥》(二)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 A. 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 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软件二班 欢欢

摘要: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本文讲述了中国地貌特点及分类,人口分布、城市选址、农业发展等经济建设与地貌分布间的关系。以及民族地区地貌与全国地貌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几个世界著名地貌以及它们的特征分布。 关键词:中国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经济建设,著名地貌 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广西、和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围,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在长白山、大岭、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长白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

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湾,湾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岭以外的主要。第二级阶梯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3、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境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群山起伏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图们江、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等河谷盆地,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次为华北平原,再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资料讲解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 1、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 广东、广西、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吉林。 2、丹霞地貌 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与嶂石岩有点相似,但它是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 3、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4、“岱崮地貌” 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崮”主要分布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并有星罗棋布的湖泊,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的大河发源地。山巅白雪皑皑,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青藏高原外缘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构成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与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邻的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再往北是准噶尔盆地;海拔多在500米左右;两大盆地之间耸立着东西走向的天山山地,海拔4000—5000米,部分山峰高逾6000米,山地内部还分布许多断陷盆地。高原东北侧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高山之颠,冰雪晶莹。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第二级地形阶梯上,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不等,由于地表组成物质和内、外营力的不同,使地表形态差别极为显著,有的地势起伏和缓,牧草丛生,有的荒漠广布,沙丘累累;有的沟壑纵横,梁、峁遍布;有的坝子众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高原上的山地很多,如阴山、六盘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海拔大多在1500-2500米之间,少数高峰达3000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城镇、村落密集,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经济区。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在这些平原、低

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研究2100字

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研究2100字 摘要:文章以地质地貌为视角,从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特征、类型以及地质地貌与旅游规划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笔者希冀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我国地质地貌旅游作用的开发利用以及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指导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地质地貌;自然资源;旅游;规划设计;可持续 21世纪来,现代旅游业的日益兴盛,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地需求,且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产业。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标志之一的旅游,也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就我国当前旅游情况来看,我国旅游学术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做得更是不够,即使有些地方注意到旅游对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大有好处,但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的不科学、不规范,极大影响了旅游业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征(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又称地文旅游资源,它包含地质遗迹、地质体以及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一种。这种旅游资源就有较强的观赏价值、造景功能和人文特点,该特点能有效被旅游所利用[1],进而能带来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而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不可再生性。这类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如果被破坏掉就不能还原到原来的面貌和状态。第二是恒定性。该特点首先表现在时间恒定性,亦即在长时间内我们肉眼很难发现其有显著的形态变化;其次是表现在地域恒定性,这是一种相对于其他资源(园林树种的移栽、鸟类的迁徙等)的说法是恒定的。第三科研的典型性。由于该类资源是天然形成的,在科学研究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珍贵素材。它所具备的典型性特征是其他自然资源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第四是专业性。由于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独特的特质,必定会吸引大量的参观者、学习者来举办相关专业旅游活动。第五是层次多、类型多。层次多是说该资源有不同的尺度或级别;类型多是指这些资源并不完全是鼓励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难以完全分开。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当前,我国现存的基本地质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以及山地等。相关地貌景观也比较多,如花岗岩地貌景观、荒漠地貌景观、峡谷地貌景观、冰川地貌景观以及岩溶地貌景观以及海岸地貌景观等等。三、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质地貌对旅游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一宽泛的概念,地质地貌属其一范畴。就上文所述,地质地貌也有多种种类和类型,因而,自然环境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受到不同地质地貌的影响。被影响后的自然环境又可以被开发利用,进而形成新的旅游环境。例如,滨水环境为发展滨海、滨河旅游提供广阔的空间。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做到因地制宜,使规划设计与环境及其影响因子相协调。而对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而言,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充分运用原有地貌特征,

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从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看,与地球有许多相同之处的行星是() A.土星 B.木星 C.火星 D.天王星 【答案】 C 【考点】 太阳系及八大行星 【解析】 从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看,太阳系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其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 【解答】 A.土星属于巨行星,与地球差别大,不符合题意。 B.木星属于巨行星,与地球差别大,不符合题意。 C.火星属于类地行星,与地球有许多相同之处,符合题意。 D.天王星属于远日行星,与地球差别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12年来最强耀斑。耀斑发生时,可能会对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①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②高纬度地区产生大规模极光 ③干扰地球磁场,影响导航系统 ④全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考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解析】 太阳活动主要有3种:黑子、耀斑、太阳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②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④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解答】 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耀斑发生时,可能会使全球各地气候异常,但是不一定降水增多,④排除,①②③正确。 故选A。 3. 我国将在位于罗斯海特拉诺湾的难言岛建设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图中标注的四个科考站中,一年中有极昼,并且极昼时间最短的是()

对火山地貌景观的景观分析

对火山地貌景观的景观分析—以美国黄石公园为例 孙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164132 201310000037 摘要: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2000年,专家统计,旅游业己是世界最大的产业和最大的就业部门。经过20年的发展,旅游业己经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正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中国,火山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几乎包含了大部分的火山熔岩地质地貌类型和内容。火山数量、熔岩规模、典型火山景观均居全国首位。火山数量多、年代新、世所罕见,稀缺程度高,科考价值大,具有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开发优势,但现在中国的火山景观区普遍开发方式单一,景观设计单调,且对于地质方面的管理并不是很好。所以本文拟从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的火山地貌景观如何改进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从而促进中国地区火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火山景观地貌景观分析旅游业 目录 一.基本概况 二.景观地貌分析 三.资源景观分析 四.旅游规划及保护措施分析 五.个人创新想法 六.总结 一.基本概况 美国黄石公园在1872年3月1日它被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面积达8956平方公里。园内交通方便,环山公路长达500多公里,将各景区的主要景点联在一起,徒步路径达1500多公里。 然而在黄石公园美丽的风景之下,隐藏着巨大的危险。黄石公园里最著名的黄石超级火山就是里面最著名也是最危险的景观。 二.景观地貌分析 由此可见,黄石公园是和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一样,是典型的火山地貌景观。黄石公园里有着它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黄石超级火山,其中黄石公园里神奇的间歇泉,温泉等景观就是由大火山形成。但是超级火山在近年来的活动较为活跃,2014年7月,黄石公园增强的地热活动使部分沥青路段熔化并损坏。虽说平时国家公园内也会有类似事情发生,但是这次比平时被地热损坏得更严重,路上到处是熔化后留下的地热喷气孔。这导致了黄石国家公园的一些旅游景点和道路的关闭。 另外一点,黄石公园是在蛇河平原的东北端。蛇河平原是一个巨大的U弧形,由爱达荷州的博伊西山脉向外延伸出来的群山向西大约640公里。此种地形追溯到北美板块在过去17亿年的线路,因为北美板块被板块构造搬运而跨过一个不流动的地幔热点。如今的黄石国家公园的地形是地壳下这个热点最近的表现形式。更是由于美国黄石公园在火山爆发中形成,大约每隔60万年周期性喷发,现已进入喷发周期。黄石公园是整个“大黄石生态系”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4、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方法。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洨河(xiáo)匀称(chan)惟妙惟肖(xiào) 2、解词:匀称古朴惟妙惟肖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茅以升,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2)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 四、研讨归纳 提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思考研讨以下问题。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明确: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2)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2)坚固(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 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

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中国三大岩性地貌

一、喀斯特(岩溶)地貌( karst landform ) 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名)。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都有分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当属昆明路南石林首屈一指。1966年,中国第2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二、 "雅丹地貌" 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汉语译为雅尔当,是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意。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距离新疆克拉玛依市不远的魔鬼城便是这种地貌类型。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三、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 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四、熔岩地貌(lava landform )——喷溢岩浆岩或称火山岩 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地形,总称熔岩地貌。在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堰塞湖。中国著名的熔岩地貌是比较著名的如五大连池熔岩地貌。白头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和中部散布着348座死火山;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熔岩丘熔岩流溢出地表冷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丘。高几米到十几米,长几十米。地壳内熔岩流有较的静压力,常沿裂隙冲出地面,或在封闭熔岩壳下随大气泡的气体外溢、鼓胀形成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流沿地表流动冷却形成的长条形岗。较常见的是玄武岩六方柱状节理。 五、花岗岩地貌(granite landform)——侵入岩浆岩

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减 燕山运动以来,中国地貌发育的趋势是西部隆起,东部沉降。特别是新生代喜山运动第二幕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形成了一个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藏北高原为核心的大山原,使中国位于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的东斜面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减,并通过宽广的大陆架,把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大洋盆地连接起来。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教授曾指出:中国地貌的显著特点是分成了几个巨大的台阶。中国自西向东倾斜的地形面,由东、西两列山岭所分隔,形成三级阶梯,并具有明显的地势优越性 2、二、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 中国地貌具有形态各异、成因不同、类型齐全的特点。形态地貌类型,全国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 3、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根据约略的统计,全国的山区(包括各级山地,多山的高原和丘陵)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左右。我国的高原、盆地、甚至平原等地貌类型中,有的为山脉所环抱,有的为山丘所穿插。例如:青藏高原基本上是由雄伟高峻的大山脉所组成的大山原;四川盆地是一个丘陵性的盆地;云贵高原则更是峰峦重叠,万水千山的山地性高原。中国众多的山地,若以兰州——昆明划线,此线以西,绝大部分为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此线以东多为海拔500~2000米之间的中山和低山。台湾山脉,高峻挺拔,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达62座,玉山山脉主峰海拔高度达3950米,成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4、山脉定向排列,地形分布呈网格状 遍布全国的大小山脉,其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四、中国的生物资源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综合型、生物型、自然风景型、自然历史遗迹型 3、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4、风景名胜区的类型:自然山川风景型、湖泊水域风景型、海滨风景型、森林风景型、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历史古迹名胜型、历代宗教名胜型、革命历史纪念地型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 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 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山脉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一、砂岩地貌的分类、分期与分区 因砂岩的矿物成分、硬度和胶结程度的不同,发育的地貌也不相同。石英砂岩是由硅质胶结的砂岩,抗风化和侵蚀作用强,常形成相对高起的山岭;胶结不坚实的粗砂岩、长石砂岩则常成丘陵或盆地。 砂岩地貌可按区域类型和发育分期划分为 丹霞型——壮年-老年期发育型 张家界型——壮年期发育型 嶂石岩型——青年期发育型 二、不同砂岩地貌的特征及分布 1、丹霞地貌 可简单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属富含红色氧化铁的陆相红色岩系,在我国地质史上最后一次造山运动中整体抬升,并经风化、流水等侵蚀、切割形成的以方山、石墙、石柱为主要造型的赤壁丹崖丘陵景观。最早在粤北丹霞山被发现和研究,故名。 丹霞地貌是一种含钙质胶结的红色砂砾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方山、奇峰、岩洞等特殊地貌。所以丹霞地貌是一种类喀斯特地貌现象,只是它的溶蚀作用没有石灰岩地区那么发育。 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切割破碎,难见台地,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在中国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一般分布于降水量大于1500mm/a的地区。

除广东丹霞山外,较为著名的还有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贵州梵净山、四川青城山等。 2010年8月5日,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等六处丹霞地貌,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319平方公里,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2、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则是以侵蚀构造为主导作用,由石英砂岩形成的砂岩峰林地貌。3亿多年前湘西北大面积海相沉积砂岩,经造山运动形成总厚度达500余米的石英砂岩,经过漫长的流水切割、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便形成了现在所看

中国地形考试试题和答案

中国地形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世界某些岛屿或大陆轮廓示意图,回答1~3题。 1.山脉西坡降水较多,且乳肉畜牧业发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山脉两侧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③位于印度洋板块,②④位于亚欧板块上B.④岛位于①岛的西北方向 C.第一次技术革命,对④地区的工业发展影响最大D.四地沿岸均有暖流经过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4~5题: 4.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乙 C.丙 D.丁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 读右图,完成6~7题。 6.图中的①②③三条山脉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 B.两侧的士壤类型明显不同 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 7.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 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 C.①②山脉都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D.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农业区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据此做8-11题。 名称 (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 (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主要山脉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 太行山、五台山、泰山等 丘亚 陵热 山带 区 (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 (6)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 (7)华南、滇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等 武夷山、南岭等 五指山、台湾山脉等 (8)青藏地区的山脉 8.既属于“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中山”,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中国地理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三大特殊地貌 形成及其特点 姓名梁滔 学号 5 院、系生科院 专业生物科学 二0一四年六月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摘要:地貌即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不能称为地形。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大气和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关键词: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水文、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

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一)雅丹地貌 主要存在地域:新疆 成因: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以外的其它地区。[1]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山东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新疆的风,持续时间长(一年可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气的消息。 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雅丹、龙城、魔鬼城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的杰作。“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19世纪末叶至此20世纪初叶,瑞典人斯文赫定和英国人斯坦因,赴罗布泊地区考察,在撰文中采用了这个词汇。于是,“雅丹”一词就成了世界上地理学和考古学的通用术语,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雅丹”地貌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粘性土因干缩裂开,盛行大风沿裂隙不断吹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演变成许多不规则,具有顺盛行风向平行延伸陡壁的垄岗(墩台)和宽浅不一沟槽相间的奇特地貌。土丘高半米至十多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成份是粉砂、细纱和砂粘土;沟槽最窄的一两米,最宽的几十米。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这样的“雅丹”地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