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某公园植物配置规划说明

某公园植物配置规划说明

某公园植物配置规划说明
某公园植物配置规划说明

绿化配置规划:

整个公园的绿化配置注意与景观特色的结合,选择相应的树种及配置方式,合理安排乔、灌木及地被、爬藤植物。从生态发展角度充分保护自然环境,绿化栽植方式以自然栽植为主,局部地段可根据空间形态灵活处理,重点部位依据设想的效果作特殊的处理,公园以常绿树为主,以香樟、广玉兰为主调,其它落叶树种、色叶树种等为补充,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

入口区

入口处保留并利用了原有香樟,并增长率植广玉兰、紫薇、棕榈、海桐、杜鹃等其它乔灌木,与入口处建筑相协调,强调出主入口的诱导作用,引人入胜。

植物观赏区

植物观赏区主要植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如鹅掌楸、七叶树、孔雀杉、桂花等,突出季相变化,丰富植物景观,并以大量草花、灌木配置成大型壮观的模纹花坛,色调明快,简洁大方。

保留原有水杉林,并大片增植,形成独特的滩林景观及密林景观。

安静游憩区

竹林幽径是以慈竹、凤尾竹、毛竹、孝顺竹、水竹等混植的竹林,形成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雨来有清韵、凝露有清光的自然情趣。

位于该区的老年活动区以常绿树为主,植以雪松、黑松、广玉兰、香樟、棕榈等,并配以枫香、含笑、桂花、扶桑、木棉、紫薇、碧桃、紫藤、红枫、月季等,乔灌草花相结合,层次丰富,让老年人在繁花似锦、碧树成荫、芳草宜人的活动区内沐浴阳光,满目青翠、神清气爽地健身、休息、娱乐。

综合活动区

露天剧场的背景树以秋色叶为主,植以无患子、鹅掌楸、枫香等,并配以香樟、女贞等,与周围的溪流、草地、蓝天、白云构成和谐的艺术画面。

缓坡状的极目坪以高羊茅、狗牙根为主混植,坪上再散植香樟、广玉兰等到几株高大乔木,树下略片植雀舌黄杨、杜鹃等花灌木,简洁大方。

森林阳光浴场为一休闲大草坪,背景树主要为香樟、女贞等常绿树种,林缘带配植以樱花、鸡爪槭、碧桃、紫薇、蜡梅等,林下片植杜鹃、伏地柏、迎春、月季等,大草坪以高羊茅、狗牙根混植,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书画院以高大乔木为建筑后背景,如香樟、银杏、广玉兰、枫香等,在庭院内可配置桃花、垂柳、梅花、松树、鸡爪槭、桂花、山茶、石榴、竹、芭蕉、棕榈、含笑、枸骨、菊花、杜鹃等,体现浓郁的文化韵味。

垂钓区周围密植以香樟、毛竹、苦槠等,形成与其它区域的隔离带,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又安静的垂钓之所,沿岸适当置以乱石,点植芦苇、石菖蒲等,颇具野趣。

儿童娱乐区

以大量儿童乐园植的香花、结果及色叶植物,并设置开朗的大草坪,花朵艳丽,绿叶常青,阳光充裕,以适应儿童心理,如植鹅掌楸、广玉兰、银杏、香樟、合欢、桂花、石榴、木棉、紫藤、蜡梅、山茶、含笑、紫薇、鸡爪槭、火棘等。

健身休闲区

体育健身区主要植以高大浓荫的乔木,如香樟、广玉兰、柠檬桉等,配植以棕榈、四季竹、银杏、七叶树、碧桃、垂柳、杜鹃、含笑等,创造一个绿草茵茵、碧树葱郁的绿色健身环境。

沿河绿化

沿河因地制宜、因景制宜植以水杉、乌桕、枫杨、垂柳、碧桃、夹竹桃、木芙蓉、水竹等,并散置点石,配以棣棠、迎春、金钟花、十姐妹等,以丰富水岸景色,局部水面可略植些石菖蒲、茭白、芦苇等水生植物,点缀水景。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3) 第二章基本情况 (6) 2.1自然地理条件 (6) 2.2社会经济条件 (8) 2.3历史沿革 (10)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湿地资源 (12)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2)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3)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5)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8)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第五章总体布局 (24) 5.1湿地公园范围 (24)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4) 5.3规划指导思想 (24) 5.4规划原则 (25) 5.5规划依据 (25) 5.6规划期限 (27)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7) 5.8功能分区 (29)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29)

第六章保护规划 (32) 6.1 规划原则 (32)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33) 6.3水岸保护规划 (34)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34)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34)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35) 第七章恢复规划 (38) 7.1 规划原则 (38)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38)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0) 8.1科普宣教设施 (40) 8.2解说标识系统 (42) 8.3标识系统 (4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44) 9.1科研规划 (44) 9.2监测规划 (44)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48) 10.1规划原则 (48) 10.2资源利用方式 (48)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49)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50) 10.5旅游项目规划 (52) 10.6游览线路规划 (52) 10.7旅游设施规划 (53)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56)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6) 11.2洪涝防治规划 (57) 11.3防火规划 (58)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59)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6-08-09T15:09:41.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范雨薇[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本文阐述了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国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以及对植物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功能和配置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及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以充分发挥植物设计作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公园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 20世纪20年代,面对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从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将绿地设计成与自然一致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经济高增长们也使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随后 “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进而得到完善,城市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形成。 2、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经验: 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生态和土地等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1、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建设经验 1977年建成的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是影响最大的生态公园,原址是货车停放场地,面积Iha,通过植被的自然演变,无脊推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逐渐增多。1984年,发现的蝴蝶已达21种,1985年,该公园被办公区所取代。但该公园引起的巨大反响,创造的多种生境和物种满足了市区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需求,并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的兴趣,证明小块空地建造生态公园的可行性。随后,伦敦生态公园得到了发展,在废弃煤场、废弃码头、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区等先后建造了10余个生态公园。 2.2、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国(Stockholm National City Park)建设经验 斯德哥尔摩地区作为瑞典最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超过180万,并在持续增长中。199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国立城市公园。这个公园占地27km2,从斯德哥尔摩北部延伸到南部。公园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而且还具有大量的文化和环境遗产,成为一处文化景现地带。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园始终注重生态能力的维护,并注重通过管理来协调和解决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配问题。 包括国立城市公园在内的森林和绿地从斯德哥尔摩市区的外围延伸到中心地区,被称为城市“绿楔”,这些“绿楔”将斯德哥尔摩心地区的公园和其它绿地与外围生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绿楔”对于为斯德哥尔摩居民提供绿地,以及维待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斯德哥尔摩的城市生态系统至少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嗓声,地表排水和水土涵养、文化娱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荷兰兰斯塔德〔Ranatad)“绿心”建设经验 兰斯塔特德处莱茵河三角洲,通过高速铁路、公路、海港、水运体系与欧洲内陆和世界联系,为世界上可达性最好的城镇群体之一,具有“网络型城市”和“区域型世界城市”的特征。 兰斯塔德的各城市和城镇之间彼此接近,城市间被楔形绿带分隔,中心区是一片宽2-40 km不等的集约型耕作郊区农业带以及游览休息区,被称作“绿心”。“绿心”作为兰斯塔德的生态核心,一方面为该地区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建成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同时促进了网络型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城市之间职能的有机分工。 3、我国城市公园现状: 在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然而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也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 以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景观公园,强调观赏性,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另外一种是为缓解环境恶化而建立的防护型城市绿地。以上两种规划体系实际上一直将植物当作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环境的防护工具来对待。而植物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公园是市民休闲、愉悦身心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也要更好地发挥完善城市生态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功能。 4、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它们不同的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环境,同时它们四季都在变换着形象,因而给我们城市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容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植物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音减噪、防御风沙、美化环境等效果。首先,城市生态公园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和观赏性,因植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等特征充当着景观中的特别焦点,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场所。其次,植物具有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吸收、蒸腾、光合作用来调节气候,从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设计的原则: 5.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在生态园林设计时,首先要从该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要分析其具体的主要功能,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5.2、考虑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5.2.1、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深圳市宝安区求雨岭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项目定位 一、现状概述 1.1地理位置 求雨岭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东面隔清平路与东莞市凤岗镇相望,西面为规划建设中的观澜版画基地和观澜高尔夫球场,南面为牛湖社区,含牛湖与鳌湖新村、老村,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燃气基地和规划建设的3号路,公园园区用地面积约19.437公顷。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观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总特征可概括为夏长冬短,春秋相连,降水丰富,风清宜人。年均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属降水非常丰沛的地区。降水集中在五至九月,十至四月降水偏少,但因气温较低,故不显得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规划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4℃,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2000毫米。 1.2.2地貌 求雨岭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主峰位于公园山体中部,海拔119.68米,东、西次峰海拔均超过80米,区域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山体坡度多超过30°,少平坦区域。 1.2.3地质土壤 山地地质构成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部分凝灰岩、变质岩。土壤多含石英沙粒,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类型。 1.2.4自然植被 求雨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现存多为人工种植的次生体大叶相思、桉树、荔枝等树木以及灌丛矮草和杂木丛。耐阴性地被,在一些沟谷地段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竹林。人工次生林结构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林+桉树+木荷+红乌桕,其它可见植物有: 乔木树种有:黧蒴Castanopsis fissa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红豆 Ormosia spp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黄牛木 Cratoxylum cochinchenense (Lour.) Bl. 冬青 Ilex spp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灌木树种有: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粗叶榕Ficus hirta 牛耳枫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华南省藤Calamus rhabdocladus 银柴Aporosa chinensis等; 主要藤本: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 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主要草本: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草豆蔻 Semen Alpiniae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1.3社会条件及发展概况 牛湖社区居委地处深圳市区东北面,周边相邻有东边君子布村,南靠新田村,西连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北接东莞塘厦、凤岗,全村总体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万人,其中常住户口占1704人,属客家人之乡。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区位:规划用地所在的观澜求雨岭地区,为深圳和东莞市域交界区域,是未来观澜版画基地的外围区域,是城市生态风景廊道重点建设地区。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_16_20

空间效果和视觉效果,如杭州植物园选用马尼拉(Zoysia matrella)、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形成观赏地被,结合起伏的地形,使空间更加丰富、耐人寻味。见图4-7,图4-8。 图4-7 杭州植物园常春藤地被 图4-8杭州植物园草坪景观 Figure 4-7 Ivy cover – Botanical Garden, Figure 4-8 Turf - Botanical Garden, Hangzhou. Hangzhou 4.2.2城市公园植物空间构成 城市公园中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形状、姿态、色彩、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并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因此,可以将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具体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闭锁空间、冠下空间、带状空间五种类型。(何平,2001)。 4.2.2.1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称开敞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构成开敞空间。如花港观鱼公园中,在较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可称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城市公园非常多见,如大草坪、辽阔水面等区域,视野开阔,给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轻松之感。

自由之感。见图4-9(诺曼 K 布思,19 图4-9 开敞空间 Figure 4-10 open space 4.2.2.2半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所形成的空间称半开敞空间。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闭锁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如花港观鱼公园中,草坪西侧利用种植乔木、灌木树丛构成封闭面,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又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常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心情愉悦。见图4-10,4-11。 图4-10 半开敞空间 Figure 4-10 Semi-open space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常用植物配置及品种

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配置及品种介绍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2 大纲◆◆◆常规植物配置层次的介绍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常用景观植物的介绍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3 常规植物配置层次的介绍 7-8米以上的大乔木 3-5米的开花色叶小乔木、大灌木 1-2米球形灌木 0.3-0.6米色块灌木草本、地被此五重标准并非适用于所有部位,只是常规配置手法。部分区域仍需应地制宜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4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主要道路绿化隔离带强调整齐划一的行道树,强烈的矩阵感。修建整齐的色块。且不能遮挡视线。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5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坡道侧墙以大灌木球收头和藤本黄素馨垂挂弱化硬质贴面,以及红花继木色块配鸡爪槭,坡道空间通过设置廊架及绿化围合,形成富有层次、绿化掩映的地下车库入口景观。使原本在视觉上很开阔的地库出入口得到收敛。地下车库入口处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6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消防车道为住宅小区中庭隐形消防车道,道路和色块弯曲流畅的线形及节点绿化色块,形成自然式园林的小区庭院环境。应注重在前期施工中须依据景观平面图路网线形布置、绿地堆坡造型等来进行道路路基放样,以避免硬化路基影响苗木定位和种植效果。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7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人行步道根据不同的风格和部位可布置成花境形式也可做成竹径小道花境:花境(flower border)是指,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草花及草本,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它是根据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分散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练,而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一种植物造景方式。对施工的艺术感觉要求较高,养护的要求高成本大。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8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楼间中庭外围有乔木背景林带形成大草坪空间,林带边缘可种植灌木色块或花镜,大草坪空间可孤植庭荫树。(长桥府展示区东侧)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9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亲水绿地水池周边亲水绿地地被、色块采用了鸢尾、毛杜鹃、红花继木、金森女贞毛球和黄素馨等品种,与景观水池压顶、景石有机结合,形成形态自然、叶色、叶形、花色和层次丰富的亲水绿地效果。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10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路口及路头的端景绿化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11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建筑周边绿化从建筑开始从里到外,层次从高到低。需注意高层植物对采光、通风的影响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12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入户绿化注重入户的仪式感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13 住宅小区不同部位的植物配置手法车位间长三角地区景观常用植物品种介绍◆ 14 香樟常用景观植物的介绍——大乔木(常绿)科属:樟科樟属外观形态:常绿乔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初夏开花,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核果小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湿地及其城市湿地公园分析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分析 ———以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湿地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在维持区域和全球生态平衡及提供野生动植物生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也自然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湿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城市湿地公园是功能、艺术、和生态的统一体,作为湿地系统的一部分,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同时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为市民游憩、休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湿地;湿地保护;城市湿地公园;五缘湾湿地公园 前言: 湿地是一个综合体,涉及了众多的生态问题,国内外对于湿地都给与了极高的关注,而人们居住的城市,生态问题是及其严重的,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新的景观类型,表明了人们对城市中湿地问题的关注与实践,是对城市不平衡生态系统的一种挽救和恢复。 1 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在世界自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料F)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湿地浸水深度和水存在的时间在不同的年份里变化很大,湿地既不像陆地系统那么干,也不像水生系统那么有永久性水层,而是经常处于土壤水分饱和或有浅水层覆盖的状况。 湿地学是一门自身科学体系尚待完善的年轻学科。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研究手段以及不同的国情,给湿地确定了不同的定义。由于湿地环境的过渡性、生物群落的相兼性和所处自然条件的复杂性,湿地边界的划分有时非常困难,这使湿地这一科学尽管已有多年的研究历史,在人类社会和环境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自身却还没有一个全面揭示湿地学固有内涵,为国际学术界和管理保护部门公认的定义。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湿地是陆地与水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地表为浅水所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1];从资源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只要其上覆水体水深不超过6m)[1]都可视为湿地加以保护,不管它们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而美国工程师协会(The US Corps of Engineers)则干脆把湿地定义为在一定的频率和延续时间内被地面水或地下水淹没或浸润的地区[1]。从系统论观点来看,湿地是一个半开放半封闭的系统。一方面,湿地是一个较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另一方面,湿地又不完全独立,它在许多方面依赖于相邻的地景系统,和它们发生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2-27T15:11:12.9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赵娜 [导读] 摘要:随着风景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15 摘要:随着风景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此,设计人员需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打破传统的园林设计观念,站在宏观角度展开植物景观的概念设计,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与设计程序,从而推动园林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一、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具体到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有效规划设计落实而言,为了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必须要重点加强对于基本原则的重要探究,促使相应植物景观的有效规划设计能够体现出更强的实用性效果,当前比较核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顺应自然为主的基本原则。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有效运用需要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以自然为主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植物景观最为核心的基本特点所在,促使相应景观的设计应用能够和自然环境较为协调一致,进而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自身运行发展的价值效果,尤其是对于相应植物的可持续性作用,更是需要从该方面进行控制,并且还需要促使相应植物景观的配置,可以表现出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价值,营造较为理想的自然环境景观,这也是植物景观构造的基本要求所在。 (2)协调性原则。对于具体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有效规划设计处理,还需要促使其能够在协调性方面具备理想的表现效果,这种协调性原则主要表现在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两个方面。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主要就是为了考虑相应植物景观在后续长期发展过程中是否始终具备理想的协调性效果,避免因为生长而导致一些矛盾问题的出现;而对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则主要是为了促使植物景观能够和风景园林其它组成部分较为协调,避免自身存在突兀等问题。 (3)以人为本原则。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还需要重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种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主要就是促使植物景观能够为人们提供最强的服务价值,保障其能够在视觉以及其它服务方面具备较强的积极作用,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整个风景园林的构建效益,这也是整个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所在。 二、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基本理念 2.1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艺术理念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应该使用生态,科技,植物景观相结合等创作手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使用功能还要考虑景观的艺术性。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创作应该以立足于历史的、文化的、传统的、人文的基础上,否则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上既要结合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还要以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进行创造设计,以促进既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又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园林规划设计。 2.2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前卫理念 作为优秀的园林规划设计师,应该具有把握住相对稳定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接受前卫的设计元素。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端,使用新理念、新手法、新材料。对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植物景观的形式新颖性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对未来发展的展现,很难成为打动人心的好的艺术作品。创造优美的意境也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所追求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园林植物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通过这种意境美的创造,以空间、文化、寓意所传递出的信息,是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2.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人性化理念 园林因使人愉悦的目的而设计出,所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的理念需要人性化设计理念。只有人们从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得到了真正的愉悦感,当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时,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延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尊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贯穿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和制造的始终,并充分考虑园林植物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程度,注重实用、功能、生态、观赏性等紧密结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我国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不足 由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项目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花样也越来越多元化,在面对这样大跨度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在对待项目的认识过程中应该抛开传统的设计概念,从植物景观的内部思考。传统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大多局限于植物的景观设计层面,现代风景植物景观应从多个领域,不同的视角来设计合理的植物景观体系。 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一个风景园林作品的好坏就要看其呈现后的真实效果。目前,风景园林师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缺乏对植物各项指标的认知,以至于影响实际的施工建设,造成建设后的效果与设计相差很远。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和在施工中对设计理念的调整很重要。一套完整的园林植物景观体系可以解决很多在植物景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开阔植物景观设计层面的思路,明确植物景观设计内容,为园林植物设计师提供一套合理可行性强的工作方法。 四、未来进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展望 在进行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园林建设方面的知识内容,还要通过各类学科来提高植物景观的气氛营造效果。这种情况,就要求相关规划设计人员,要将更多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风景园林的构建中去。具体来说,气象、生态、花卉、园林树木、植物生理以及土壤学等,都应纳入到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这是未来推动园林建设整体作用效果的主要发展方向。因而,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以使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可观的进步。这是因为,相关建设人员在科学性的规划设计基础上,实施了植物种类使用、植物种植栽培以及养护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个个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但由于这一规划设计方法仅限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因而,在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3:36.4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沈业豪洪锋[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湿地公园园林设计概念 1、对湿地的思考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城市湿地”,受城市化的影响,其往往与城市接触地带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下降,但是其核心区湿地面积较大,生境较为完整,物种也较为丰富多样;就气候状况而言,它更能影响城市区域的水热状况,调节城市气候的能力更强。 “城市湿地”以人为干扰为主,其治理方式主要是以政府行政指令为主,城市居民协同参与维护“城市边缘湿地与城市接触部分受城市生产,活动干扰较大,生态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性波动较大,其核心区的生物生境较完整,类似于自然湿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由政府治理为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另一方面又必须由专家指导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育。 2、设计理念及原则 2.1设计理念 弹性发展原则湿地不仅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以综合整治为前提,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要在湿地弹性恢复范围之内,给湿地留有后续发展的空间 2.2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湿地是水的载体,水又是湿地之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湿地生态安全水平这个总原则下进行,不违背湿地的循环规律,不进行毁坏性的景观建设 3、湿地保护开发案例分析 如香港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 3.1背景介绍: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万平方米。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它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种功能,因此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块土地将称为生态缓解区,以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并且成为缓冲地带,分隔天水围与后海湾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和东北面的米埔沼泽区。 香港利用发展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以确保香港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以香港丰富的湿地自然遗产包括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地,将其定位为旅游设施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现有的生态缓解区规划为基础,创造一个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大众旅游、教育和社区场所。 3.2项目概况: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后海湾南岸,尖鼻咀半岛东南方,天水围新市镇北部,毗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这个区域内有农业活动,包括渔塘、蚝场及其它耕作农地。每年有超过l2万只季候鸟在这里过冬或作迁飞时的中途休息站。香港湿地公园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及农村特式,为湿地公园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亦充分利用这些优点,丰富访客的体验。 3.3规划设计内容: 湿地公园占地约60公顷,主要由天水围生态缓解区所建造的人工湿地所构成。公园大致分为两部分:(1)访客中心。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位于公园入口处,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5个以湿地功能和价值为主题的展览廊:湿地知多少、湿地世界、观景廊、人类文化、湿地挑战;一个可容纳200人次的放映室;课室及资源中心;餐厅;礼品店及儿童游戏区。 (2)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公顷,由不同的再造生境构成,包括淡水沼泽、储水湖、芦苇床、草地、矮树林、树林、红树林以及人工泥滩。访客设施集中在保护区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客及学生提供认识湿地的机会。 3.4规划设计理念: 香港湿地公园的宗旨是加强市民对东亚湿地及其它地区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并争取市民支持和参与湿地护理工作。香港湿地公园亦将为香港市民及海外游客提供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服务市民、游客及对野生生物和生态学有专门兴趣的人士。展示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强调必须予以保护。主要目的通过提供一个有别于一般观光地方的景点,以扩展游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同时切合本港居民的康乐活动需求。提供可与米埔沼泽自然护理区相辅相成的设施。提供教育机会和加强市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4、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