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查阅生词的意思。

(3)查阅资料:巴金;《短文两篇》的创作背景。

【百度百科】巴金简介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view/1717.htm

创作背景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view/2327053.htm

(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散文诗,及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三、教材分析

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内心倾向、

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这两篇散文诗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五、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我在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方法。同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教学中我首先请同学们听《日,月》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体味感

情,在意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学生根据听读的录音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实行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然后采取分组朗读全文。

其次,巧借视频跟配图,引导学生对照学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1、作者

2、《日、月》的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料

【百度百科】巴金的简介,作品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view/1717.htm

创作背景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view/2327053.htm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短文两篇】朗读示范: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page/07-04-02/22496.html

2、根据录音,纠正字的读音,体会朗读中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朗读

5、小组朗读

6、在朗读过程中,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考其含义

明确:“日”“飞蛾”“夸父”“月”“姮嫦”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观看录像飞蛾扑火的图片跟嫦娥奔月和夸父逐日的视频资料【嫦娥奔月】视频资料: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v_show/id_XMjE1NzQ3Njgw.html:【夸父逐日】视频资料: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v_show/id_XMzQ4NjM4OTA w.html 【飞蛾扑火】图片资料:

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7%C9%B6%EA% C6%CB%BB%F0&in=12455&cl=2&lm=-1&st=&pn=16&rn=1&di=116405064780&ln=1995&fr =&fm=&fmq=133052224925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 type=#pn16&-1&di116405064780&objURLhttp%3A%2F%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2Fspecial%2F _578%2F_954%2F1_s200.png&fromURLhttp%3A%2F%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2Fspace.php%3Fuid %3D4644395%26s%3Dbox%26id%3D1954578&W137&H200&T7795&S4&TPpng

2、对应视频跟图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日》

(1)、《日》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他们的行为、意愿分别是什么?

(3)、他们的共同目标又是什么?

明确:(出示ppt图片)飞蛾、夸父(扑火、追日)为追求

人(舍弃生命)光明而

我(愿做飞蛾)献身

3、观看关于月光的图片,回想以前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

https://www.sodocs.net/doc/6717712977.html,/i?word=%D4%C2%C1%C1&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 2&ie=gbk

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月》

(1)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2)作者在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什么?

(3)我、嫦娥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明确:(出示ppt图片)我望明月期待光明共同目标:

嫦娥奔月改变冰冷追求光明5、课内质疑,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把学生分为南北两侧,命名为甲方乙方两个方队,根据课文内容,每方各出2~3个问题,由对方同学回答,然后集体讨论,自己方队选派代表来回答。

6、课堂小辩论

题目:你认为夸父逐日的做法值得么?

同样是甲乙两方,先由同学共同讨论,认定自己的方队是支持夸父逐日还是不支持(不同见解的同学到相对方队中去)。然后展开辩论。要求: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申述理由;普通话作答;注意文明用语。方法:采用X:Y计分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

结果:获胜一方可以要求对方同学背古诗或表演节目。

五、课堂小结

对比阅读《日》《月》,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示ppt图片):《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追求光和热寄托理想:

夸父逐日为了追求光

明而献身

《月》:细腻幽静改变冰冷(对人生、对

嫦娥奔月生活充满希

望的信念)七、教学反思

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讲授此课我首先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我通过本文的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在文章中有一些关键词语,如“日”“飞蛾”“夸父”“月”“姮娥”等,他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故事,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讲课中,由于教师过于着急,对这些内容讲解较少,而又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说,所以此环节处理不好。

“读”和“写”是两项最基本的训练,充分朗读可以让自己的读音更准确,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本文的铿锵之美,因此授课中我注意朗读,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读准生字,了解内容。

其实我们教师明明知道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效应,加强课堂有效

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但真正做起来就忘到了脑后,课堂上总怕学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为学生包办一切,讲个没完。讲完这一课我还是有这样的体会,因此,今后的课堂我还是要多反思,认真备课,以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

《短文两篇》教案设计二

《短文两篇》教案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报》连载,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译成20多种文字。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译有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八、短文两篇 巴金《日》教案

八、短文两篇巴金《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是巴金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简洁、深沉、诗意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光和热执著追求的赞美,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这个单元都是对自然现象的歌颂,感悟。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懂得象征的含义,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一定的积累,在以前接触过散文的学习,能大致品味散文中的关键语句,能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发散思维。所以通过多媒体有效教学,八年级学生能能很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地朗读课文,提高感悟能力;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正确对待生命,形成理想人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的方式学习,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猜字谜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猜一字。)解说:这是由“日”,“月”

组成的“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那些词语呢?(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回答:希望,光明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以“日”,“月”为题的两篇短文,首先学习第一篇《日》来看看文中作者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 (一)、初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本 1、听范读录音,扫清字词障碍。(PPT视频范读,出示字词。) 2、自由大声朗读,同桌互相听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合理,声音优美。读后谈谈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学生谈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梳理文本,熟悉课文。PPT出示问题) 这篇文章很短小,是一篇优美的耐人寻味的散文诗。 1、文中写了一种自然现象,和一个神话故事分别是什么?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板书 2、想一想飞蛾为什么要扑向火?夸父为什么要追逐太阳? (为了追求光和热)(对太阳的向往) 3、第三段还是在写飞蛾和夸父吗?这段写作的对象是什么?写了他们什么?(不是;主角是人;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板书)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飞蛾,夸父,还是写人? (写人,一、二段通过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引出第三段写人为了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一、二段实际上为第三段是做铺垫的作用。)

巴金短文两篇

8.短文两篇 巴金 教学目的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二)能力培养点 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蕴含的美感。 (三)情感体验点 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疑点: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而写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自读课。 诵读,感知文意。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结合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贯通理解两篇文章引用传说的深意,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妲娥(heng2)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巴金短文两篇读后感

巴金短文两篇读后感 巴金短文两篇读后感范文一 读巴金短文两篇《日》《月》 太阳落了,月亮升起;月亮落了,太阳升起。因为有太阳、有月亮,所以世界总有光明。尽管乌云暂时遮住了那些光,但一想到太阳会升起、月亮会升起,我们的未来就充满了光明。太阳和月亮早已点燃我们的心灯,这盏灯足以照亮我们漫漫的旅程。 飞蛾破茧而出,在那黑夜一样的茧里,它盼望着光明。终于感觉到光和热了,它睁开眼睛、展开翅膀。一盏灯亮着,灯火在默默燃烧着,但是飞蛾听见火的声音,听见火在呼唤——让我们一起燃烧吧,燃烧是最美丽的飞翔、最美丽的舞蹈。于是飞蛾振翅欲飞,满心的激动让它全身发抖,但是一感觉到光和热落在自己的身上,它便不再紧张,它飞了起来,看吧!它飞向那灯火。火焰在舞蹈,迎接着飞蛾;飞蛾在舞蹈,和火焰拥抱。它们抱在一起,熊熊燃烧,飞蛾就是火焰、火焰就是飞蛾。 天空渐渐明亮,灯火轻轻地熄灭。夸父一夜未眠,那飞蛾和火的舞蹈,点燃了他心中的秘密,他要像飞蛾一样,去拥抱那燃烧的太阳。因为他听见,东山之上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他的名字,看着窗外东山的桃花盛开,他知道是桃花想念自己了。他奔上东山,太阳也在这儿,太阳也喜欢桃花,看见夸父来了,太阳说:“咱们赛跑吧,桃花喜欢英雄,谁能胜利谁就是英雄!” “太阳,正如我敬重天空,所以我不能不敬重天空中的你一样。我爱大地,所以我就不能不爱大地上的桃花。我相信我会胜利,我会拉住你的手,让你感觉到我是怎样爱的。”夸父接受挑战,太阳是我们的兄长,他带给我们光明,让我们看清世界的模样;他带给我们温暖,帮我们驱赶严寒;今天,他要教会我们去面对挑战。 桃花送给夸父一柄桃木手杖,这手杖是桃花祖辈的骨头制成的,夸父感觉到一种温暖在全身弥散。比赛开始,太阳在天空中奔跑,天空多么平坦;夸父在大地上奔跑,大地上有重重高山。太阳总在夸父前面不远的地方跑着,像一个车轮子在天空中滚动。夸父紧追不舍,太阳累得掉下山,夸父渴死在那座山的脚下。夸父是一位英雄,他终于明白自己和太阳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奔跑的火。奔跑也是最美丽的飞翔、最美丽的舞蹈。那柄桃木手杖,在土里生根,成为一片美丽的桃林,陪伴着夸父的英魂。多少年后,人们咏唱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火一样的花儿灼灼开放,在风中舞蹈,这舞蹈地火焰就是夸父、就是太阳。 日月经天,岁月流转。他仰望着夜空中的那面镜子,他知道嫦娥一定在脉脉望着自己,他多想把自己面影留在那镜子里,因为他看见镜子里有嫦娥的面影,自从嫦娥奔月之后,他们已经有几千年没在一起了。他一直在想,嫦娥为什么要独自飞上月亮,她要去寻找什么?无论如何,他不能责怪嫦娥,嫦娥是一位英雄,她敢于选择飞向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她不怕一个人独守月宫的孤独,她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她的面影是美丽的。自从嫦娥飞上月亮之后,我们对月亮有了更多美好的期许。在这个美丽的夜里,巴金先生写下文字在怀念着你,在巴金先生的怀念和梦乡里,太阳又不知不觉从东方升起。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8、短文两篇北仑区紫石中学胡俊杰 一、教案目标 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案重难点 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案课文 三、教案课时:二课时 四、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案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报》连载,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译成20多种文字。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译有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写作并出版了120部著作,还翻译了

巴金短文两篇

《巴金短文两篇》《日》导学案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时间:2011 年月日八年级设计人:孙林芳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强化通读,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月”“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2 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3 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性格。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 贯通理解连篇短文的主题表达学习过程一、导入: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二、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等短篇小说集和《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的《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引起巨大的反响。三、1 学生默读课文,理解、积累生词。旸():浸():姮():皓()月:2 自由朗读、积累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3 思考:谈谈你读了后的感受。四、研读赏析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日》一文中,作者要突出的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3 在《日》一文,作者引用了哪两个故事?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4、题目是《日》,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并且是赞赏他们。这与太阳有关系吗?谈谈你的看法。 5、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五小结在《日》一文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并且赞赏他们。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和热的思想感情。六当堂检测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上拼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①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②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③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hào()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④但是为什么还有陷héng é()奔月的传说呢?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仆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是直得赞美的。错字:________ 改正:___ _____ ②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 ③园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篮空。错字:________ 改正:________.3 填空。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_____ __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七、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板书设计短文两篇巴金《日》:激情洋溢飞蛾扑火追求光和热夸父追月寄托人格理想教学反思《巴金短文两篇》《月》导学案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时间:2011 年月日八年级设计人:孙林芳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强化通读,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月”“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2 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3 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性格。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 贯通理解连篇短文的主题表达学习过程一回顾上节所学写下你掌握的内容 1 字词 2 诗句积累 3 文学常识二自由朗读 1 思考:谈谈你读了后的感受 2 内容探究A、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B“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C 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D、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三、

《巴金短文两篇》八下13

《巴金短文两篇》八下13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2、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洛、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看到“日”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和热的热爱和追求呢? 听读课文《日》。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 1、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2、再读课文,回答: 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体”,“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 3、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4、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 5、老师点拨 ……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这种手法就是象征。回忆上学期周敦颐〈爱莲说〉中莲的象征意义。明确白色、鸽子、大地等物的象征义。3 2019-10-14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

【语文8年级下】教案:8 短文两篇 教案3

短文两篇 巴金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旸.谷(y2ng) 一撮.灰(c(o) 皓.月(h4o )姮.娥(h6ng)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

八年级下语文《巴金短文两篇》导学案

第22课时第二课时 《月》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3段):写月下对冷有了别种独特的感受。 第二部分(4、5段):写在孤寂凄清的月下,整理思绪:忧愁沉重的。 第三部分(6段):写姮娥为了理想——改变冰冷的月光,使这个已 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 1、月亮在文中带给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你能联想到哪些古诗文的哪些诗句?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含义?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冷”“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恨。 3、姮娥象征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她象征着那些希望可以用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人们。引用传说结尾是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亮的冰冷,为了这个已死了的星球而奔月的,作者虽用疑问语气,但在姮娥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4、本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最后一句,请你发挥想像,猜猜“她”看见了什么人的人影? 对冰冷世界的憎恶与厌倦 对温暖和光明的无比向往 《月》主题 《月》,集中体现巴金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笔下的月,只觉冷光扑面。一个人在月光下踱步,孤寂清冷。这正反衬出巴金对光和热的渴求。尔后,写到了“嫦娥奔月”。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其目的仍是追求光和热。可以说,飞蛾、夸父和嫦娥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5、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月》的略显零散的表述中抽绎出其情感脉络;联想到古诗文,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及整合已有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注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查阅生词的意思。 (3)查阅资料:巴金;《短文两篇》的创作背景。 【百度百科】巴金简介 创作背景 (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案课题 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散文诗,及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三、教材分析 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

单元。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内心倾向、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这两篇散文诗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教案重点:理解文章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案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四、教案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五、教案方法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我在教案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方法。同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象征手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 二、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日》) 1. 个人示范读。 2. 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3. 个人示范读。(前后比较朗读,整体体会文中情感) 4. 学生齐读。 三、整体感知《日》 1. 日给我们的感受如何?学生:光和热 2. 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学生:飞蛾与夸父 3. 结果如何?学生:都死了。 4. 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学生:赞美。 5. 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 学生: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四、联系背景、分析象征、体验情感 1.(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①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 ②背景介绍: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 2.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的生” 希望、光明和胜利。作者所处的国民统治和日本入侵的黑暗社会。 3.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文中哪些事物也应用了这样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飞蛾夸父日 五、体验作者情感 赞美了那些为了追求光、热及胜利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六、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月》 1.学生示范读课文 要求:其他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词与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巴金短文《日_月》教学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查阅生词的意思。 (3)、查阅资料:巴金;《短文两篇》的创作背景。 (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散文诗,及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三、教材分析: 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内心倾向、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这两篇散文诗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

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五、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在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方法。同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教学中首先请同学们听《日,月》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体味感情,在意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学生根据听读的录音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实行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 案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8.《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一、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二、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着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等短篇小说集和《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的《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引起巨大的反响。 三、配乐朗读、内容探究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5、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6、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11.doc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这两篇短文,宜组合联读,通过自主赏读、合作探究等个性化阅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并着眼于探究性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对课文积极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调动积累,绘声绘色讲述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由引发作者将故事提升、创新激趣。 2、教师简介作家作品,重点介绍巴金散文中反复出现的能给人温暖和光明的意象系列,明确组合联读、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自主赏读 1、自由诵读,进行美点寻踪:

摘读两文中你认为最具美感的句子、极富诗意的句子、情感丰富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最能引起你联想的句子、使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以诵读方式推荐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体会两文的语言特色。 2、自主选择一文,对手赛读,边读边评,初步感知作者思想和情感。 三、合作探究 组织合作性的微型话题研讨活动,引导将两文的内容、主题、写法、风格等多方面作全面、深入探索。 1、话题设置:教师出示微型话题,学生分组活动。 话题一: 品一品日月别样的深意。

话题二: 说一说写冷热的独特用心。 话题三: 我看作者对生死的思考。 话题四: 也谈《日》《月》风格的异同。 2、问题导引: 探究过程中,可提供一组问题,启学生思维,导学生深入探究。

⑴、两文写日、月与常见文学作品中写日、月有何不同? ⑵、文中的日、月有何含义? ⑶、作者为何在《日》中写光与热,同时提到冷,而在《月》中写冷,同时提到光与热? ⑷、文中写飞蛾的死、夸父的死、姮娥的生有何内在联系? ⑸、两文体现出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从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生死观? ⑹、贯通两文,你对作品的主题有怎样深层的理解? ⑺、两文在写作风格上有何独特之处?

《巴金短文两篇》学案

8.短文两篇 巴金 学习目标 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了解想象的表现手法。 3.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聚沙成塔,夯实双基 1.生难字(注音释义) 旸. ( ) 瞬( ) 2.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撮? ?? 3.形似字(注音组词) ???淌倘 ???浩 皓 ???旸汤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 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相关背景: 《日》和《月》这两篇短文写于1940年至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 主义的蹂躏,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作者写《日》《月》,就是为此而发。 三、课文解读《日》 1.课文主要可分 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2.主旨感悟

《日》这片优美的小短文,通过写、两个典型事例,赞美了他们的精神,表达了自己

战斗决心。 3.质疑交流 (1)在文中,用了不少篇幅来写“飞蛾扑火”,其深意在哪里? (2)在文中,“飞蛾”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象征那些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斗士。请你联系实际谈一下,还有哪些事物具有象征意义? (3)本文题目是“日”,却写出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神话,请你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理由。 四、解读课文《月》 1.课文主要可分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2.主旨感悟: 本文通过对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赞颂了精神。 3.质疑交流 (1)文中引用“嫦娥奔月”的神话,用意是什么? (2)文章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教案 8.短文两篇 巴金 教学目的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二)能力培养点 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蕴含的美感。 (三)情感体验点 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疑点: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而写与日月无关的东西?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自读课。 诵读,感知文意。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结合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贯通理解两篇文章引用传说的深意,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妲娥(heng2)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志。它蕴含着哲理,奔涌着热情,堪称“字挟风霜”、“声成金石”的艺术精品。 五、指导学习《月》 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月>。 学生自由朗读《月>,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提问: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月亮在文章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寒冷。 相关的描写句子有: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笔下的月给人的是寒冷、阴冷,让人冷静,不同于日带来的热情洋溢。 学生交流写月的古诗文,进行整理归类。 (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