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简介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简介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简介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简介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简介

概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由于生产相对不足而长期存在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所取代,市场竞争已经演变成为质量的竞争,劳动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产业界,传统的泰勒(Tay lor)劳动组织方式已向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形成的、以精简化生产(Lean Production)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体系(CIMS)为突出代表的后福特主义过渡。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日益增多,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这些变化,要求企业在采取保持和增强竞争力的措施时,必须能够对不断快速变化的技术、劳动方式和工作任务做出及时的反应。

在劳动界,靠熟练动作创造价值的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所替代,监测和维修等复杂工作岗位和以心智技能为主的劳动越来越多。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即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由动作技能向心智技能和由蓝领劳动者向白领劳动者的跨越。这就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的技能和知识。这一点对强调“过程”的服务性行业,如销售经营、旅游饭店等更为突出。各个级别职工的工作任务、职权范围等均有逐步复杂和扩大的趋势。这种改变了的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任务对企业职工的能力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如要求职工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安排计划、判断决策,分析复杂系统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和相互合作的品质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社会,教育者很难把全部“存储”的信息通过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全部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在一次性的教育培训中获得从事本职业所需的全部“存储”,不可能指望一次性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受用终身。掌握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近二十年来,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不同的需求,创造并系统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

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如模块式培训和国际劳工组织的MES。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特别是:德国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效果极佳。

至此,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由于它们建立在现代职业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特别强调的是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Schlusselgualifi Kation)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能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

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由于这一能力已成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劳动者不会因为原有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的职业不再适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够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这种对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称为关键能力。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所以对关键能力的描述方案也很多。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包括图示思维(大脑风暴)、卡片展示、案例教学法、角度扮演、项目法、引导课文法、模拟教学法等,以下作一一简介。

大脑风暴法

一、“大脑风暴”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大脑风暴”是英文Brain-Storming的汉译。“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

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的建议(总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造性思想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进行讨论或提出批评。一般情况下,应该鼓励同学提出一些乍一看似乎很唐突的想法,因为这极有可能引发出“智慧的火花”。所有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大脑风暴”法与俗话中说的“诸葛亮会”类似。“大脑风暴”教学应在一个开放、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时间很短。可将其插入到任何一个教学单元或工作过程中。但是,对各种意见的评价和整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二、职业教育中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的意义

在职业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传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上,而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培养学生把合理的幻想、想像与现实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实践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大脑风暴”法通过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大脑风暴”法适用于解决没有固定答案的、或者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如商品营销中的买卖纠纷、导购、广告设计、加工专业的工作程序设计教学等。

三、“大脑风暴”教学法的实施

1、起始阶段。

教师解释“大脑风暴”法的运作方法,说明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进入论题。

2、意见产生阶段。

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建议,教师应避免对学生的想法和建议立刻发表评论,也应阻止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意见立刻发表评论。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鼓励求异、创新,可采用卡片填写关键词,并上墙展示,效果更佳。 3、总结评价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分析实施或采纳每一条意见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经验表明,由“大脑风暴”产生的建议约有5~10%是可行的。当学生人数多于6人时,可把建议集合分成几部分进行分组讨论。

张贴板教学法(卡片展示法)

一、张贴板教学法的概念

张贴板是英文Pinwand的汉译,原指可以用特制的大头针,随意钉挂写有文字或图表的纸片的硬泡沫塑料板。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别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由于张贴板教学法的结果总是一张张挂满各种卡通纸片的张贴板,因此也称为Metapilan法,有人直译作大计划法。

采用张贴板教学法的主要工具有:

(1)张贴板。可用硬泡沫塑料、硬纸板等制成,一般高度为1—1.5米,宽度为1—2米。张贴板可固定在墙壁上,也可以安置在专门的支架上。

(2)盖纸。即面积与张帖板等大的书写用纸,必要时可以在上面书写、画图、制表或粘贴。

(3)书写卡片,可采用多种颜色和形状,如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甚至云彩和箭头形状等。

(4)大头针。头比常用的要大些,以便于插上和拔下。

(5)其他。如记号笔和剪刀等。

二、张贴板教学法的适用场合及特点

张贴板法主要适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用于以下教学目标:

(1)制定工作计划;

(2)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参见“大脑风暴”法);

(3)讨论和做出决定;

(4)收集和界定问题;

(5)征询意见。

张贴板教学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克服谈话法不能记录交谈信息和传统的黑板上文字内容难以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张贴板上的内容既有讨论的过程,又有讨论的结果;既是学生集思广益和系统思维的过程,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因此,张贴板法几乎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大脑风暴”法等必需的工具。

张贴板教学法的缺点是占用时间较多,而且只能用在较小的班组中,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15个。

三、张贴板教学法的实施

采用张贴板教学的程序为:

1、教师准备。

包括本教学单元的题目、教学目标、各个教学过程的阶段划分等。

2、开题。

常采用谈话或讨论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或解决的课题,并将题目写在盖纸、云彩形或特殊的卡片上,用大头针别在张贴板上。

3、收集意见。

学生把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并由教师、学生自己或某个学生代表别在张贴板上。一般一张卡片只能写一种意见,允许每个学生写多张卡片。

4、加工整理。

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和归类等方法,将卡片进行整理合并,进行系统化处理,得出必要的结论。

5、总结。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必要时,可用各种颜色的连线、箭头、边框等符号画写在盖纸上。学生记录最终结果。

原则上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节制自己的主动行为,而只是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或介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采用张贴板教学法的目的,是要获得一个所希望的、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意见的结果。因此,在教学结束时,应该使所有的学生都认同张贴板上的结果。应当注意保持卡片的匿名性,不要随便扔掉任何一张卡片或批判一个同学的意见。必要时,可暂不处理一些关系不大的意见或在一些卡片上打个问号。采用张贴板教学法,可同时利用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

案例教学法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教育学界特别是师资培训中得到运用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后被引人德国职业教育界。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哈佛工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

就此来说,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法不仅只是一种教学技能、技巧,或者说一系列教学步骤的运用,而且在这其中,方法所依赖的内容——教学材料,也需有所区别,它有着独物的来源、性质、内容编排体系。此外,这种方法不单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学在内,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有相当大的行为变化。也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人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并且,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从中得出对自己日后的教育和教学有用的结论来。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办。它实际上是为学生进入实际生活场景所用的准备,学生既有机会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可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的种种尝试都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都可以提出来并加以演示、比较,这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由此,案例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是同样的决策信息,从这些信息出发,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虽然最终也许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已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和了解到了。

二、什么是案例

案例教学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那么,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

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在谈到工商管理的案例时,格柯(Gragg,C.I)曾这样分析:“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托尔(Towl,A,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技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瑞茨(Reetz)称:案例是“描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一个事件,在这里将重要关系,人们、社会、经济或政治生活对此所持的态度描述出来。

在谈到师范教育的案例时,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在上述定义中,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对案例的理解,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了的事实”来代替。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更多地是一种类似于小说的叙述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进,简单地从某报刊中找出一个特定职业学校或职业行为作为分析的对象,虽然也可引发激烈的讨论,但这并不能称之为案例。

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他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如果把这些材料也打上“案例”的标签,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一方面是案例被泛化了,几乎不再有稳定的区别于其他材料的特性,另一方面学生也会怀疑教师是否在案例的选择上常有一定的欺诈行为。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实际情境中所面对的事实,那么若把虚拟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三、案例教学的目的

我们从小受的是“原理教育”,从中小学各种定理定义公式、语法到大学的各专业学科,都充满着各种各样原理,都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果与升华而来,似乎只要学会了原理,就找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法门,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到道出正确的答案或结果。事实上客观世界,万物生灵间的各类问题,是不具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的。而案例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恰好是符合实际的。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讨论结束后,通常会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激励学生思考,课堂发言往往需列入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一切都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而各种情况既复杂,又有差异,不可能从书本人找到“怎么干”、“干什么”的现成套路,唯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智慧,权变与创新能力,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法门。这就是案例教育的真谛。

案例分析是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行为过程中,体现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它特别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对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当然有些问题的答案是受经济、法律或政治因素影响的。

一般来说,在获得答案和陈述理由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应该存在着多种选择,所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应该以历所有的情况,例如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陈述理由和成功地保护自己的结论。

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发展决策能力、决策选择讨论的能力,同时练习能将整个决策过程和思维用语言进行完整、清晰表述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设计

1、案例的作用

案例在案例分析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提供一份优秀的案例,可以说成功了一半,而且学生将受益匪浅。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是闻名于世的,全美500家最大财团的决策经理中2/3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究其原因,出除了它教学的特色,还在于它是一个庞大的案例库,贮存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精选案例6000余份,其中近1/3是近3年发生的事情,而且每年要更新四五个左右,而学生在两年学习期间至少要接触800个以上的案例,甚至考试内容也是案例分析,这些案例不是没有答案,而是隐藏着经专家、教授们认可的行动或对策,对学生起着某种指标或引导的作用,但答案都不具有唯一性,因而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而一份优秀的案例,其中还蕴藏着对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的锻炼,有的案例长达50多页,其中数据就有十余页,怎样消化这些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运用综合性知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所以优秀的案例是关键,设计优秀的案例是对教师本身的一种挑战。

2、案例的基本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实施案例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以及用清晰的思路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书本知识是理想化了的原则,解决问题必须联系实际,需要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智慧,死搬书本是行不通的。据些可知,设计一份好的案例是很重要的。下列三点可用为内容选择的一般原则:

①案例描述可以用为事件描述、对话或资料来源(例如:报纸上的文章、信件、账单)来进行撰写,但不给出明确的问题答案。

②用于问题推论的疑问、任务和工作合同,无论是具有或者不具有主导作用,都将用于案例分析。

③能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学习内容或者原始报告。

另外在案例设计的内容中应重点结合学生考虑如下因素:

①考虑学生已有的条件,已经掌握了什么知识;

②选择来自实际的环境中学生熟悉的身边情况的例子;

③给学生留下任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对问题各个方面进行解答,但不给出答案;

④有利于学生对决策陈述理由,展示结果。

五案例教学方法与步骤

案例教学一般来说不可能是一堂课,甚至一天都完不成,所以需根据具体案例的结构,分步、分阶段进行。(见下表)

1、首先要有实施计划

根据凯瑟(Kaiser)的理论,按以下同阶段将与案例有关的教学分成不同的章节,通过具体的行为步骤和方法使针对某一问题的教学具体化。

2、学习组织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然后分发有关材料,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成后由学生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然后主持人(教师)把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类,对学生的案例进行评价与总结。

3、重点注意

①掌握分析的主流方向,不要偏离主题;

②各抒已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批驳别人的观点;

③学生解答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这是交流信息的重要过程;

④要指导学生认真吸取别人的成果,丰富、完善、提升自己;

⑤结论是次要的,答案不一定非要明确,要重视分析思维的过程,表述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语言简洁;

⑥要限时发言,超时即下台。

角色扮演法

一、角色的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角色,处理着不同的问题。角色大致分成三大类型:家庭类型、社会类型、职业类型(每个类型还可以分成很多系列),认识自己的处的角色类型,并了解作为该类型中的一名特定角色与内涵,就能促进自己妥然处理面对的各类人和事。这里有二层含义:一是角色定位;二是进入角色。角色定位意味着每个人面对各类问题,应认清是属于什么角色类型内的,家庭问题一般来讲不且用职业类型的角色去处理,反过来职业领域内的问题,不能用家庭角色去处理,面对社会上各类问题也是如此。其次是进入角色,要想把面临的总是问题处理好,还必须要认真地进入角色,特别在职业领域内,每人处在不同位置,而且一般均有自己的岗位职责,但做好本职工作,应该下功夫的不仅是如何用好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深入领悟自己的角色内涵,把岗位职责与工作内涵有机地融合于一体,通过自己的角色展示出来,工作一定是成功的。

经常可听到说某人工作尽心尽责,这个“尽心”就意味着他是充分地进入了角色。如前所述角色这个词,已不是影视圈内各类艺人的专利,而是属于社会每个人的。

在职业领域内,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从事一种职业,一种岗位,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适应岗位变更、职业变更、人事关系变化等一系列变化已是职业行为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的组分,这种变化一方面需要靠自身努力去调整心态,另一方面要认真角色内涵的变化,调整角色定位,从速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工作。

行为引导型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这个项目,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去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速进入角色,并圆满完成角色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及至适应今后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结合专业领域的角色扮演可进一步加深其对职业技能与知识的领悟,掌握得更加扎实。

二、角色扮演的实质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它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恰当而又民主的方法。

角色扮演模式,在其最简单的水平上,是通过行动来学会处理问题,而形成的情况则是参与观察者都会卷入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并都急于想使这种卷入带来结果。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这个实例为媒质。①探索他们的感情;②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技能和态度;④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角色扮演可从学生中引出真正的、典型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角色扮演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这些感情学生可以意识到而且会表露出来,角色表演群体反应能引出新的观念,将使学生进入一个新一层的情感、认识、境界。

三、角色扮演的运作序列

四、角色扮演的选题

1、角色扮演的选题类型一般来讲可结合社会性、职业性两方面考虑。从社会性方面可考虑:

①人际冲突:揭示人与人之间冲突,提高学生处理技术;

②群际关系:群体间冲突的谈判、协商、妥协等技术;

③个人两难问题;

④历史或当代问题。

从职业性方面,可结合专业特点按人际、群际、个人几方面考虑。

2、角色扮演选题的情况来源

情况的选择应考虑切合学生年龄、文化程度及问题的复杂性,可让学生参与确认,一般来说可参考下列方面:

问题情境的来源

由发展阶段所引起的争端

价值(伦理)的主题

剧本或游戏

麻烦的情境

社会争端

社区争端

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应该满足下面的条件:

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说明;

2、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6、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7、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

以上所列的八条标准,是理想的项目应具备的全部条件。事实上,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很难找到能够完全满足这八项标准的课题,特别是完全要求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和自由安排工作组织形式,因为这需要做多方面的协调工作。但是,当一个教学课题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要求时,我们仍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项目对待。况且,完全满足条件的项目并不一定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如学生在制定工作计划时,若目的不够明确或在独立工作时犯了错误,都会影响最终效果,这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涉。在教学实践中,中专教育中常用的课程设计教学法就是基础上教学法的特例,而且多是不完整的项目教学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范围

在最开始的项目教学法中,人们主要是采用独立作业的组织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如技术专业和财会专业等,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部门同事合作能力。在技术领域里,所有的产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项目,如门(木工专业)、格栅(机加工专业)、报警器(电子专业)、测量仪器(仪器仪表专业)以及简单的工具制作等都是最常见的项目;在商业、财会和服务行业,所有具有

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用为项目,如销售专业不同场合的商品展示,产品的广告设计、应用小软件的开发等。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5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结果应用。

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如作为项目的维修工作应记入维修保养记录,作为项目的小工模具制做、软件开发可应用到生产部门或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引导课文教学法

一、引导课文教学法

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方法。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

二、引导课文教学法的特点

(1)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学习内容,并由建立起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统一。

(2)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技术工作能够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操作、维修和保养机器设备,要求其他专业人员和文秘能够独立应付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仅有存储在脑子里的书本知识和一些基本技术技能是不够的。专业人员在正式上岗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具备独立解决业务范围内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说明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了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并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

(3)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要求技术工作对技术更新和新产品开发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发达国家,对产品的重大决策,不仅是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而且也生在产品的生产过程,这就要求工作有更强的计划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关键能力。引导课文法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计划能力。

三、引导课文

1、引导课文种类。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引导课文进行的教学活动,即通过引导性的学习辅助手段,使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因此,引导课文是引导课文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职业教育实践和企业的实际生产、贸易活动中,有非常多的应用性文章带有引导课文的性质,所以对引导课文的理解和分类也只能在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中进行。

项目工作引导课文教学法起源于项目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引导课文的任务是建立起项目工作和它所需要的知识、能力间的关系,即让学生清楚完成任务应该懂得什么知识、应该具备哪些技

能等。典型的项目工作引导课文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准备过程或产品加工过程,如生产一套钻床夹具(机加工专业)、开发一个能完成某特定要求的文字处理软件(信息技术专业)、制作一扇窗户(木工专业)等。

2、引导课文的构成。

引导课文的形式,决定着教学所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和教材等。不同职业领域、不同的专业所采用的引导课文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引导课文至少应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任务描述

多数情况下,引导课文中的任务描述,即一个项目或范围相当的工作任务书,可以用文字形式,也可以以图表的形式表达。

(2)引导问题

引导课文中常包含一些问题,按照这些问题学生应当做到:

a.想象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b.设想出工作的最终成果;

c.安排工作过程;

d.获取工作所需要的信息;

e.制定工作计划。

(3)学习目的描述

学生应能从引导课文中知道他能够学习到什么东西。

(4)学习质量监控单

学习质量监控单的目的是使学生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以保证每一步骤的顺利进行。

(5)工作计划(项目工作引导课文)。

(6)工具需求表(项目工作引导课文)。

(7)材料需求表(项目工作引导课文)。

(8)时间计划(项目工作引导课文)。

(9)专业信息

专业信息可以作为引导课文的组成部分。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从业能力的发展,最好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信息资料,而只是打通能够获取这些信息的

渠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以及与这些信息占有者打交道的交际能力(社会能力)。信息的主要来源为专业杂志、文献、技术资料、劳动安全规程、操作说明书等。

(10)辅导性说明

其他专业文献中找不到的有关工作过程、质量要求、专业问题等企业内部要求。

四、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实施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占据着主要地位。这些教学方法对于单纯的技能传授无疑是有效的,在现代岗位技能培训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与引导课文教学法相比,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有两个特点:

(1)理论和实践信息的传递处于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信息由教师直接给出,然后学生加以仿效;

(2)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教师的限制。

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即:

(1)教师的行动局限在准备和收尾阶段,而不是教学过程中;

(2)所有阶段中,学生行为都是独立(或尽量独立)的。

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仅能对职业能力的一部分进行培养,它们对现代化生产所日益要求的毅力、独立工作能力、责任心、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等却无所作为。引导课文教学法是一种在理论上近乎理想化的、全面系统的能力培养方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阶段(如图所示):

获取信息

评定

控制

实施计划

制定计划

做了决定

(1)获取信息(回答引导问题);

(2)制定计划(常为书面工作计划);

(3)做出决定(与教师讨论所制定的工作计划及引导问题的答案);

(4)实施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5)控制(根据质量监控单自行或由他人进行工作过程或产品质量的控制);(6)评定(对质量监控结果和将来如何改进不中之处进行讨论)。

下面,我们以机加工专业为例说明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获取信息

即解决“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学生(常常两人一组)从教师那儿得到所有有关加工或订货合同的资料,如零件图、总装图、材料表等。借助引导问题确定下面几方面的信息资料:

(1)检查资料是否详细完备;

(2)了解各个零件的形状、尺寸及功能;

(3)确定材料种类以及对零件的特殊要求;

(4)确定需要对毛坯听做哪些必要的加工。

之后,学生把结果填入引导课文活页相应的空格内。

2、制定计划

即解决“应怎样干”的问题。学生借助引导问题制定工作计划,包括:(1)制定分步工作计划;

(2)确定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3)确定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3、做出决定。

即“确定加工方法及设备”。以学制定的工作计划和质量监控单为依据,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并最终做出决定。这时,教师应检验计划的可行性。

4、实施计划

即“加工零件并装配”。按照工作计划,学生独立完成加工和装配工作,也可按小组分工方式进行。

5、控制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完整的行动”、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这种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在传统教学法中,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符号体系,因而其教授也是在教室中,在纯粹符号层面上采取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方式进行,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 建构主义和情境理论对这种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前者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情境理论则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这是任务教学法的知识论基础。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做到:(1)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清晰联系;(2)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和任务整合起来。前者是课程内容开发中需要完成的,后者虽然也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支持,但最终需要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实现。 任务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

“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心得与体会

“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心得与体会 sjh 为期三天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课程眨眼就结束了。可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实践才刚开始。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有几个关键的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团队任务(分小组学习),学生计划课程任务进度,学生和老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 我2005年初走上讲台,当时年轻气盛,讲课时激情洋溢。每次课下来我的衬衣都湿透了。那时,使我知道了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一个脑力劳动,还是一个体力劳动。一位老教授听了我的课,走时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对自己的专业和行业都很熟悉,对授课内容熟练,上课也很努力、投入”。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褒还是贬?那一学期是我上课最累的一段时间,但令人最难过的是,学生并没有领受我的辛苦和努力,他们该逃课还逃课,该不听还是不听。我很失落。事隔六年,在这六年里,我也不断地对我的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尝试,直到听完这次培训,我才真正理解了那位老教授的话。“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课程打开我的思维,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教学可以这样有趣、多样和充满希望。老师们不是讲授给我们的,而是引导我们在做一项一项任务中体会和掌握这些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地把知识梳理得系统、条理,设法把复杂的内容讲得通俗,以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尤其把重点放在了PPT的制作上,一直认为PPT才是教学的重点,整个教学的落脚点在一个“讲”字。老师扮演的是主角的角色。明知这种教法不理想,却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改进。 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切认识到,应该把讲的心思用在让学生“学”上。在教学方法上,要将“教、学、做”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枯燥的课堂变为有趣的实用的学习场所;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同时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即不仅给他们生存的基本能力,还要给予生存得更好的能力。教师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变更现有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使我们能遵循新教材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

几种主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几种主要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项目教学法概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方法。一个项目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给你55分钟,你可以造一座桥吗?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以项目为主线,注重过程.(2)问题导向。(3)产品导向.(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学生主体。(6)教师主导。(7)适合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1.确定项目 原则上,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要基于所有现实问题进行开发,这样的话,项目的目标和其中的任务就能与职业现实紧密联系.教师的任务是开发一个与职业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项目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应同时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元素,项目成果能够明确定义将设计的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确保项目工作进行的空间、技术、和时间等前提条件。 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应由项目所有参与人员共同确定。项目可由教师单独确定,也可由师生共同确定,也可由学生围绕教师的要求自主确定.这样能够有效激励参与人员来实施项目,并唤起所有参与人员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一个项目又可以分为2―3个子项目或任务。有些难度较大项目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 2。制定计划 本阶段中心任务:学生通过调研、实验和研究来搜集信息、来决策,如何具体实施完成项目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任务。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 ——姜大源研究员的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概念解读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一个创业成功过程所需的因素进行教学组织。 二、特点 自主性——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创业活动 研究性——研究案例、与企业家座谈共同交流和探讨创业历程 开放性——走出课堂和校园参与市场调研、采访企业家 综合性——综合应用所学过的创业知识解决创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性——模拟创业和真实创业结合,训练创业能力 三、教学组织 铺垫课市场ABC(课前准备知识) 培训目标:像企业家那样思考 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板笔白板 培训方法:讲授头脑风暴讨论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2课时

模块一认识企业 培训目标: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极其影响,了解初创企业的基本特点;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版及白版笔;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4

模块二学习创业精神 培训目标:强化学员的创业意识,理解创业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版及白版笔;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4

模块三认识创业者特征 培训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成功创业所需具备的个性特征 培训工具:投影仪彩色卡片白板白板笔活页挂纸纸球纸篮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5课时

!!! 模拟经营游戏一: 企业运营周期 简介:该游戏在有四面墙壁的培训教室中提供经营一家企业的“ 实际”经验。游戏的初衷是给 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做出各种决定和应对这些决定带来的后果,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企业时必须要做的。因此游戏是在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 培训目标: 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模拟经营中了解企业运营周期。 培训工具: 投影仪 彩色卡片 白板 白板笔 活页挂纸 纸球 纸篮 培训方法: 讲解 讨论 游戏 培训课时: 2课时 模块四 开发创业者能力 培训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成功的创业者和小企业的管理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决定性因素 培训工具:投影仪 彩色卡片 白板 白板笔 活页挂纸 培训方法:讲解 讨论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游戏 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3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p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介绍 p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行动导向教学有一套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 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方法,如: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 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 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 一、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 第二阶段:遭遇困难。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常采用展开式或自学式。 第三阶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找出或由教师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传授式、展开式和自学式。 第四阶段:试验。这一过程可通过“思维想像”实现,但最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 第五阶段:记忆与掌握。所学内容应被长期保留。适合采用练习式教学。 第六阶段:运用。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或行动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职业行动中。常采用练习和展开式教学。 二、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 (一)角色扮演法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处理不同的问题,认识自己的所处的角色类型,并了解作为该类型的一名特写角色的内涵,就能促

进自己妥善处理面对的各类人和事。这里有二层含义:一是角色定位。二是进入角色。 行动导向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去确认角色,学会了解角色内涵,从速进入角色,圆满完成角色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就是力图为学习者创造一个使学习反馈充足的环境。在职业教育领域引入模拟教学法,基于下列两方面因素,一是在实习教学,有一些专业要进入生产现场之中而现场环境复杂,既不安全,又不利于学习训练,还有就是一些机构设备很昂贵,操作不宜掌握,不适宜学生实际操作,特别对于初学者,难免操作失误。因而,应该采用模拟训练,避免发生不良后果。二是为了使有些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技能训练或者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能够置身于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系统之中,可以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模拟训练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 “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如门(木工专业)、模型汽车(机加工专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 来源:岁月联盟作者:王英时间:2010-08-17 教学法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最终目标是寻找并明确一种授课方式,学生在老师讲得少的情况下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校里面噪音更少,学生不会感到无聊,不必付出无谓的努力,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愉悦以及切实的成功。 ——德国教学法的奠基人:卡门纽斯 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要达到这种培养目标,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无法得到促进和开发,因此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任务,确定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开发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近几年推行的主要教育教学方法。在Gro?-Gerau职业学校这种教学方法已被不少老师采用,并且德国的有关明文规定,从上一个学年起所有老师必须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一、职业行动能力概述 和手工业职业及其要求处于不断的变化和继续之中,尤其明显的是机械和机行业。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资格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需求的结构越来越多地受到产业中服务产业的影响。一方面,服务产业自身在不断状大。另外,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工作也将不断具备服务的性质,使得越来越多的员工从事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前按“需”培养学生以及让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框架”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开发学生关键能力已摆在首位。即培养的学生不仅会应用职业专业知识,还可以运用跨专业知识和独立面对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职业行动能力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多维体。(职业行动能力见图1)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摘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最终都是通过课程体现出来,因此,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校课程开发中普遍使用的四种模式的特点,并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着重论述了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独特内涵和工作流程,以及目前在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分析;学习情境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整合了理论与实践,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 纵观国内外,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大致包括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分析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等模式。 1.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这是我国传统的至今仍普遍使用的课程开发方法。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本科为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都是从高校相关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编成压缩教材。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时甚至是脱节的,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2.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即针对现有职业,按照学习理论和人的发展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其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可以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如近年来流行的“宽基础活模块”和“多元整合”就属于这种课程开发模式。 3.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它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实行的DACUM法,最为典型。此法在我国被称为CBE课程模式。CBE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但由于没有理清能力组合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在工作分析后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往往又回到学科系统化的老路上。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介绍

江西省引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江西传播的背景 (一)江西职业教育促进综合项目的介绍 2004年初,中德两国开始合办“江西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项目”,至2009年5月31日结束,合作期为5年。 在这五年中,项目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项目在江西省内50所合作学校召开系列研讨会,并将“行动导向学习”介绍给了2000名教师;第二个阶段是项目的后两年,选择六所合作学校并给予支持一次来巩固第一阶段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前期的成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到2007年,合作项目做出重大调整。 2007年6月18—20日该项目在南昌召开“项目计划会”。会议期间合作各方达成广泛共识,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了项目指标。 项目分为两大块,子项目一,即教学支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目标在于提高江西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自身的教学质量。子项目二,即管理支持,加强所选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能力。目标在于改善所选择的教学培训机构内部控制机制。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德合作项目办加大投入,德国专家每两个月,甚至每一个月对合作的六所院校进行一次为期两天的校本培训。并在2008年8月与2009年1月举行了两次全省校外培训。2009年5月25日在江西南昌进行了项目总结大会,至此,该项目在江西结束。 (二)项目组织结构 1、中方:由中国商务部引进,江西省政府责成省教育厅、劳动厅开展项目。 2004年至2007年中方负责人为顾建盛主任,2007年至2009年为鲁晓田副厅长担任。 2、德方:由德国经合部牵头,委托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下设项目组(GOPA, 目前该项目中国区总部在辽宁沈阳)。2007年后,德方负责人为麦克德。3、相关组织: (1)项目办公室:由中方与德方人员共同组成。共同开展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 (2)可持续发展机构:江西省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省劳动保障教育培训中心。 (3)项目试点学校:萍乡市高级技工学校、XXXXX(上述两所学校为南昌市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二、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三、中学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减速器拆装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全真+仿真”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减速器拆装评价激励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较大区别,因此学校及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重要 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模拟)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任务,亦区别于常规的趣味性任务,是把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形成具有职业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

务驱动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暗线。下面以装拆zdy型减速器为例,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例剖析 1.项目名称 拆装zdy型减速器 2.项目背景分析 减速器拆装在传统教学中略有涉及,通常先由老师讲解拆装要点,接着示范操作,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习减速器拆装对机械基础的学习有很大助益。 减速器拆装是继学习轴及轴系零件、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之后的综合应用。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运用和实际演练,又为深入学习机械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通过研究学习,不但要解决理论问题,还必须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探究能力。 3.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设备:减速器拆装多媒体软件、任务书(实训报告)与引导文、机械设计手册每小组一本、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每小组一台拆卸及测量工具:活动扳手,螺丝起、木锤、游标卡尺、钢尺、内外卡钳等工具。

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兼具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思想教育和法律修养课。本文在行为导向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尝试阐述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行为导向,行为导向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对帮助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 但是,当前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如:教师的课堂讲授只片面的重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忽视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实践教学部分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等。这样一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育人功能和为专业服务的功能就无法充分的发挥。为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尝试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涵义 行为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实施形式的,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设计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包括: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作品展示。从中不难看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中心思想是要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即学即用,可以变抽象的理论为具象事物,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乐于尝试、操作和掌握。“任务型”的设计形式,使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伴随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及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2、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在行为导向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伴随着“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和完成任务”,基于实践性的知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建构知识体系。 3、有利与因材施教。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倡导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而教师则转变角色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咨询者。由于学生获得了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决策权和自由,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实施的必要性 1、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提出了,要培养学科基础知识扎实,有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要求人才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求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以“任务”为中心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求全求多的说教,重视在经验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 2、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符合高校学生对学习的基本要求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2010-07-29 14:28:22| 分类:教学法| 标签:|字号大 中 小订阅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所以被世界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既是我国研究国外职教先进经验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中德合作职教项目中以及国内许多行业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引进、开发和应用。国家也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技术主要有: 1、项目教学法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3、模拟教学法

常用22种教学方法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1、大脑风暴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 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 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 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 ),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2、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画版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 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这种教 学方法运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用于:⑴制定工作计划;⑵收集解决问题 建议;⑶讨论和做出决定;⑷收集和界定问题;⑸征求意见。 3、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 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 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 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它力图 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他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 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5、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 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 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 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 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和对参与的整个项目完成的能力。 6、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 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 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 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 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其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教学中,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说明中独立获取所需 并系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 统地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 7、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 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⑴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 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 正。⑵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 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 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共4页文档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实用中成药”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如药物组成、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是今后从事药品经营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难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思辨能力才能较好地学习;学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知识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做笔记,不能有效发挥学习主动性,课后知识内化缺乏监督、检测和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研究、试验,总结出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建立在对工作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引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文笔者就以“实用中成药”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该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单位主要有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连锁经营企业、社会药店等,其工作过程是药品的营销,转化成“实用中成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中成药的销售。 第二,创设工作情境。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社会药店这一工作情境进行中成药销售训练。例如,我校校内实训

基地“海王星辰”健康药房为仿真药房,其质量管理、布局、结构、操作规程均与社会药店一致,完全能够提供最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客户、营业员、收银员、店长、经理、执业药师等各个角色,融入工作情境中,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 第三,分析教学内容,整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中成药销售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中医辨证、中成药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同时需要具备巧妙运用营销技巧的能力,学会中医正确辨证的能力以及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营销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将上述知识、技能和素养整合成基本素质、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三大模块。 第四,确定教学设计,仿真工作过程。教学情境为仿真社会药店、模拟中成药销售过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营业前,学生按角色扮演客户、营业员、店长、经理、收银员、执业药师等角色,主要角色为营业员。营业员整理药品货架,分类摆放中成药,检查药品外包装,做好记录,并打扫卫生。这个阶段需要营业员正确掌握中成药的分类。营业中,学生需要完成四个工作任务:问、辨、荐、药(具体情况见表1)。营业后,学生要继续完成整理中成药、清点账目、总结销售情况等任务。整个过程务必做到真实、高效,让学生真正体会中成药销售的全过程。 任务一:问。这个任务的内容主要是营业员接待客户,询问病情或购药需求。这个任务的核心是询问病情,得到购药者的病情资料,如购药者是什么病症、有什么表现、持续时间、发病病因等,有效的询问是下一任务能否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依据。期间,营业员需具有一定的营销素质,

英语五步教学法简介

英语五步教学法简介 一般说来,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节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部分: 1、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 2、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或句型等; 3、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 为教学上述三部分内容,一般采用以下五个步骤(即五步教学法): 步骤1 (Step 1): 复习(Revision) 步骤2 (Step 2): 介绍(Presentation) 步骤3 (Step 3): 操练(Drill) 步骤4 (Step 4): 练习(Practice) 步骤5 (Step 5): 巩固(Consolidation) 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一位成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多面手”,不但会讲解、还会指挥、会导演、会组织、会表演、会监督、会评判、会记分、会帮忙、会引导,而且还是一位很好的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扮演上述各种角色,就能够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完成一节课的整体教学任务。教师在各个步骤中的作用,请看下表: 步骤(Steps) 教师的作用(Teacher’s Role/Job) 复习(Revision) 强化记忆者(Memory activator) 介绍(Presentation) 示范表演者(Demonstrator) 操练(Drills) 组织者/指挥者(Organizer/Conductor) 练习(Practice) 裁判员/监督者/监听者(Referee/Supervisor/Listener) 巩固(Consolidation) 帮手(后来是记分员)(Helper, and later on, marker) 教师在进行上述五个步骤的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理解。如果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弄懂,那么教师就需要重教。因此,教师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以保证顺利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例如,在进行第三步时,班上可能出现某种问题,教师就要从组织者或指挥者的角色再变成示范表演者,有时还要当讲解员,直到学生弄懂才能再变回第三步的角色。 下面详细分述五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Revision) 学习外语需要有个过程,需要逐步理解和吸收。学习英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遗忘。为防止遗忘,就需要复习。复习的作用是“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语言项目,强化记忆,并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对于练习不够、理解不深透或是疏漏的方面,及时加以弥补,以便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完善和熟练。只有帮助学生复习好、巩固好已学的知识,才能顺利地进行下一步,即介绍新的语言项目。 复习的内容不外乎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以及所学的语言材料。

有效教学方法介绍

有效教学方法介绍 张丽荣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无效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学,是在浪费时间,是在图财害命,教学的有效性有耐与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和途径。下面我介绍几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西方(美国)有效教学方法简介。 (一)系统直接讲授法 系统直接讲授法指在直接讲授中,学生和教师关注一种目标和需要学习的知识;学生了解当前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能使学生确切地掌握完成一个过程的方法。研究表明,直接讲授和记忆法在时间的利用上比缺乏具体指导的课业效率更高,特别是在学生对教育目标和目的十分明确的情况下。不过,教师使用系统直接讲授法必须保证课程的系统性以防止出现学与教的混乱,因为如果缺乏能够保证合理而有序地分配各年级教学内容和材料的全校性课程,教师就会在课程的安排上各自为政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洛森西因(BarakRosenshine)的研究结果表明,有9种教学行为在直接讲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上课后首先简短复习业已学过的内容; 2、上课后先把学习目标简要地告诉学生; 3、小步骤地讲授新教材,学生在每一步骤后进行练习; 4、讲授和解答要清楚、详细; 5、指导学生的初步训练; 6、提出大量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争取所有学生的回答; 7、为全体学生提供高级主动训练的机会; 8、提供系统的反馈和修正;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简介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简介 概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结构发生着重大变化。由于生产相对不足而长期存在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所取代,市场竞争已经演变成为质量的竞争,劳动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产业界,传统的泰勒(Tay lor)劳动组织方式已向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形成的、以精简化生产(Lean Production)和计算机集成制造体系(CIMS)为突出代表的后福特主义过渡。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日益增多,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更新换代的周期日益缩短。这些变化,要求企业在采取保持和增强竞争力的措施时,必须能够对不断快速变化的技术、劳动方式和工作任务做出及时的反应。 在劳动界,靠熟练动作创造价值的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所替代,监测和维修等复杂工作岗位和以心智技能为主的劳动越来越多。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即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由动作技能向心智技能和由蓝领劳动者向白领劳动者的跨越。这就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的技能和知识。这一点对强调“过程”的服务性行业,如销售经营、旅游饭店等更为突出。各个级别职工的工作任务、职权范围等均有逐步复杂和扩大的趋势。这种改变了的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任务对企业职工的能力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如要求职工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安排计划、判断决策,分析复杂系统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和相互合作的品质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社会,教育者很难把全部“存储”的信息通过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全部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在一次性的教育培训中获得从事本职业所需的全部“存储”,不可能指望一次性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受用终身。掌握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特定的手段,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近二十年来,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不同的需求,创造并系统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