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答案【篇一: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后简答题(个人版)】

t>问答题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见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具有通信案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以共享资源为主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广泛应用和发展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将一台主计算机(host)经通信线路与若干个地理上分散的终端(terminal)相连。主计算机一般称为主机,它具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而所有的终端设备均无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在通信软件的控制下,每个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分时轮流地使课用主机系统的资源。这种系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随着所连远程终端数目的增加,主机的负荷加重,系统效率下降。第二,线路利用率低,费用也较高。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把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分开的工作方式,主机专门进行数据处理,而在主机和通信线路之间设置一台功能简单的计算机,专门负责处理网络中数据通信、传输和控制。它一方面作为资源子网的主机和终端的接口节点,另一方面又担负通信子网中的报文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转发等任务,从而将源主机的报文准确地发送到目的主机。

3)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将若干个联机系统中的主机互联,为用户提供服务,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它和第一代网络的区别在于多个主机都具有自主处理能力,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是internet的前身arpa网。

2.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计算机网络种类很多,性能各有差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远程网),局域网(本地网),城域网(市域网); . 根据通信子网的信道类型可分为点到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按传输速率可分为低速网、中速网、高速网;

.按信息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

综合业务数字网等;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又可分为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形型、网状

型网络、混合型、全连型和不规则型网络;

.按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和卫星网等; .

按照带宽分为基带网络和宽带网络;

.按配置可分为同类网、单服务器网和混合网;

.按对数据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分布式、集中式网络系统;

.按使用范围可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 按网络使用环境可分成校园网、内部网、外部网和全球网等;

.按网络组件的关系可分为对等网络、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3.叙述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典型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几种?简要总结其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研究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连线(链路)的物理布局(只考虑节点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节点间的距离和大小)。即将

网络中的具体设备,如计算机、交换机o等网络单元抽象为节点,

而把网络中的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这样从拓扑学的角度看计算机网

络就变成了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这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也就

说网络拓扑结构是一个网络的通信链路和节点的几何排列或物理图

形布局。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等几种类型。

1)总线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使用方便;连线总长度小于星型结构,若需增加长度,可通过中继器增加一个网段;可靠性高,网络响应速度快;设备少,价案格低,安装使用方便;

共享资源能力强,便于广播式工作。缺点是故障诊断和隔离比较困难,

总线任务重,易产生冲突碰撞问题。这种结构一般适用于局域网,

其典型代表是共享式以太网。

2)环型结构的优点是:信息在网络中沿固定方向流动,两个节点间仅有惟一通路,简化了路径选择控制;每个节点收发信息均由环接

口控制,控制软件较简单,传输延迟固定,课实时性强,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容易实现分布式控制;环型结构的缺点是由于信

息是串行通过多个节点,当节点过多时,影响传输效率,同时使网

络响应时间变长;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都很复杂,由于环路封闭,环的某处断开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

3)星型结构的优点是:通信协议简单,单个站点故障不会影响全网,结构简单,增删节点及维护管理容易;故障隔离和检测容易,网络

延迟时间较短;一个端节点或链路的故障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缺

点是每个站点需要有一个专用链路连接到中心节点,成本较高,通

信资源利用率低;网络性能过于依赖中心节点,一旦中心节点出现

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崩溃。这种结构也常用于局域网,如交换式以

太网。

4)树型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

之间不产生回路,每个链路都支持双向传输;扩充节点方便灵活。

缺点是除叶节点及其相连的链路外,任何一个节点或链路产生故障

会影响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节点发生

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这种结构的可靠性问题和星型结

构相似。目前的内部网大都采用这种结构。

5)网状结构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缺点是由于各个节点通常

和多个节点相连,结构复杂,需要路由选择和流控制的功能,网络

控制软件比较复杂,硬件成本较高,不易管理和维护。

4.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有什么不同?

广域网是利用公共通信设施,在远程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系统。其特点是分布范围广,一般从数公里到数千公里,可以覆盖几个城市、几个国家甚至全球。广域网内用于通信的传输介质和设备,一

般由电信部门提供,网络是由多个部门或多个国家联合组建而成,

可以通过串行接口工作在不同的速率。wan一般不具备规则的拓扑

结构,特点是速度慢、延迟大,入网的站点不参与

网络的管理,它的管理工作由复杂的互联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处理。局域网的特点是地理范围有限,规模较小,通常局限于一个

单位或一幢大楼内,最大节点数为几百到几千个,适用于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局域网组建方便,建网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使用灵活,社会效益大,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发展最活跃的分支。局

域网传输距离较近,一般不超过十公里。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传输延迟低,

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通常覆盖一个

城市或地区,?距离m从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它是在局域网逐步

扩大应用范围后出现的新型网络,是局域网的延伸。城域网设计的

目标是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

互联的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

种信息的传输功能。

5.点到点网络和广播式网络有什么区别?

点到点网络中的每条物理线路只连接一对设备(计算机或节点交换机),发送的数据在信道另一端只有惟一的一个设备接收。点到点

式的拓扑结构中,因为没有信道竞争,几乎不存在访问控制问题,

但点到点信道浪费一些带宽。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节点共享一个通

信信道,任何一个节点发送报文信息时,所有其它.节点都会接收到

该信息。

6.试叙述网络协议的含义?

网络协议就是指网络中计算机、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和进行数据处理

及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协议定义了通信内容是

什么、如何进行通信及何时进行通信等。

7.osi/rm从上到下分为哪几层?

osi/rm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

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8.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功能是什么?它们分别由什么组成?

通信子网提供网络通信功能,能完成网络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通信控制和信号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和其它通信设备组成的数据通信系统。 .

资源子网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网络的能力,它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请求服务的用户终端、通信子网的接口设备、提供共享的软件

资源和数据资源(如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构成。它负责网络的数据处理

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9.叙述osi/rm的数据封装过程?

发送进程发送给接收进程的数据时,先经过发送方各层从上到下传

送到物理传输媒体,通过物理媒体传输到接收方后,再经过从下到

上各层的传递,最后到达接收进程。在发送方从上到下逐层传递的

过程中,每经过一层都对数据附加一个具有各种控制信息的信息头部,即封装,分别为h7、h6、...、h1(统称为报头)。而各层的功

能正是通过相应层的信息头部来实现的,因此,发送的数据会越来

越大,直到物理层构成由“0”或“1”组成的二进制数据流,然后

再转换为电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上传输至接收方。

接收方在向上传递时过程正好相反,各层要去除发送方在相应层加

上的控制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协议操作。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对等实

体看到的信息是相同的,就好像这些信息通过虚通道直接传送到了

对方一样,同层节点之间通过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10.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分层、分层原则、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现代计算机网络都采用了层次化体系结构,分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

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它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应设置多少层,

每个层能提供哪些功能的精确定义,以及层之间的关系和如何联系

在一起的。

2)为什么要分层

分层结构有如下优点:

(1)由于系统被分解为相对简单的若干层,因此易于实现和维护;

(2)各层功能明确,相对独立,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通过接口

调用下层功能。而o不必关心下层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因

此各层都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实现技术;

(3)当某一层的功能需要更新或被替代时,只要它和上、下层的接口

服务关系不变,则相邻层都不受影响,因此灵活性好,这有利于技

术进步和模型的改进;

(4)分层结构易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3)分层原则

网络体系结构分层时有以下几个原则:层数要适中,过多则结构过

于复杂,各层组装困.难,而过少则层间功能划分不明确,多种功能

在同一层中,造成每层协议复杂;层间接口要案清晰,跨越接口的

信息量尽可能要少。另外,划分时把应用程序和通信管理程序分开,还需要将通信管理程序分为若干模块,把专用的通信接口转变为公

用的、标准化的通信接口,这样能使网络系统的构建更加简单。

11tcp/ip和osi/rm比较如下:

1)osi/rm以公用数据网为基础,tcp/ip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osi/rm结构严密,

理论性强,学术价值高,各种网络、硬件设备和学术文献都参考它,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学术性。而tcp/ip相对简单,更多地体现了网

络的设计、实现,因而其实用性更强。

2)osi模型比tcp/ip具有更好的隐藏性,在技术发生变化时每层的

实现能比较容易被替换掉,这也是把协议分层的主要目的之一。osi

中高层只能调用和它相邻的低层所提供的服务,而tcp/ip可以跨层

调用,即上级可以越级调用更低一些的下级所提供的服务,提高了

协议的效率。 .

3)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ip作为tcp /ip的重要组成部分。但iso最初只考虑到用一种公共数据网将各

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只是在认识到ip协议的重要性后,在网

络层划分出一个子层来完成类似ip的作用。

4)tcp/ip一开始就对面向连接服务和面向无连接服务同样重视,而osi很晚才开始制定无连接服务的有关标准。

5)对可靠性的强调不同。osi对可靠性的强调是第一位的,协议的

所有各层都要检测和处理错误。tcp/ip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问题,应该由传输层来解决,由主机来承担,这样做的效果使tcp/ip成为

效率很高的体系结构。但如果通信子网可靠性较差,使用tcp/ip协

议的主机负担将会加重。

6)系统中体现智能的位置不同。osi 的智能性问题如监视数据流量、控制网络访问、记账收费,甚至路径选择、流量控制等都由通信子

网解决。tcp/ip 则要求主机参与几乎所有的智能性活动。

7)tcp/ip有很好的网络管理功能,osi/rm后来才考虑这个问题。

12.tcp/ip参考模型分为哪几层、各层包含的主要协议有哪些?

tcp/ip协议分为四级,自下而上依次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

输层和应用层。

网际层协议有:ip、arp、rarp、icmp、igmp

传输层协议有:tcp、udp

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tftp、smtp、snmp、telnet、rpc、dns、ping等

13.描述tcp/ip协议的数据封装过程?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应用程序将要发送的数据加上应用层头部交

给传输层,tcp或udp再将数据分成大小一定的数据段,然后加上

本层的报文头。传输层报文头部包含数据所属上层协议或应用程序

的端口号。紧接着再将数据交给网络层,网络层对来自传输层的数

据进行o一定的处理,如利用协议号区分传输层协议是tcp还是udp。然后寻找下一跳地址,解析数据链路层地址,并加上本层的ip 报文头部,转换为数据包,发送给网络接口层。接收方去除封装的

过程和发送方相反,从网络接口层到应用程序层,逐层去除封装,

最后将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处理。

14.什么是基带网络?什么是宽带网络? .

1)基带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中,原始数字信号所固有的频带(没有加以调制的)

叫基本频带,简称基带,这种原始的数字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数字

数据直接在信道中传输,或者说只传输数字信号的,称为基带传输,其网络称为基带网络。

2)宽带网络

宽带网络采用模拟传输的技术。把不同频率的多种调制信号在同一

传输线路中传输称为课称宽带传输,相应的网络称为宽带网。电信

界定义的宽带含义不同,当网络的传输速率超过2mbps时,称为宽

带网,而传输速率低于2mbps时,称为窄带网。

15.我国已建立了哪些常用的广域网?分别是用于什么场合?

我们在90年代陆续建造了基于internet技术并接入internet的四

大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网络,它们分别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

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教育和科研

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

【篇二:网络基础课后答案】

点?

答:

1.传统的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步

骤的面向连接方式,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

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正在通信的电路被破坏后,必须重新拨

号建立连接后才能再进行通信;

2.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数据打包成等长的数据报文发送,不需要先建立连接而随时可发送数据的无连接的方式(也可以

实用面向连接的方式)

3.因特网时代

1.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动态分配通信线路。

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象有限的端数

据快,每个数据库加上一些控制信息(首部),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分组交换的优点:

1.高效,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进行必

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输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告

诉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分组交换的缺点:

1.每个分组在经过交换结点是都会产生一定的时延。

2.每个分组都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

3.在源端需要将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需要按序将每个

分组组装起来,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1.3 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

1.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采用的静态分配

策略

2.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故障,就需要重新拨号建立

连接才可以继续通话

3.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往往是突发式的,并且通信时线路上的

很多时候都是空闲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

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报文交换特点:

报文交换是以报文为单位的存储转发原理,根据目的地址的不同转

发到不同线路上发送,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人工的方式)。

分组交换的特点:

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可以省去重新建立连接所花费

的时间,但是其存储转发右产生了时延。所以分组交换网是否比电

路交换网更快地传送数据,还取决于网络中的结点是否能够快速地

转发分组;

分组交换网中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相比,分组交换也是基于存储转发原理,但是

由于采用电子计算机并且分组长度不大,完全可放在交换结点的计

算机的存储器中进行处理,使得分组的转发非常迅速。

1.4 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是否需要这一层?答:

网络层的任务是将运输层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包封装成分组或包进

行传送,因而在广播式网络中需要网络层;

网络层另一个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

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在广播式网络中,源主机不需要选择路由,所有主机均属于目的主机,所以广播式网络中网络层可以简化,甚至取消。

1.5 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osi是7层协议体系结构,

tcp/ip是4层体系结构,包含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实质上,由于网络接口层没有什么具体内容,所以只有3层应

用层、运输层、网际层。

1.6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

答:

1. 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

混合交换(在数据网中同时采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2.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和接入网(是局域网和城域网之间的桥接区)。

3.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4. 按拓扑结构:有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分布式网络。

1.7 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应该有3部分组成

1.若干个主机,向用户提供服务

2.一个通信子网,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

链路所组成

3.一系列通信协议,为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1.8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

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

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

电路交换的时间:tc=d*k+x/b +s

1.9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

(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

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数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

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

1)(p+h)/b

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若使令总的时延为最小,其对p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

1.10网络体系结构中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举出一些与分层

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采用分层次的结构可以带来一些好处: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可以将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分解为若干相对

较容易的小问题来解决,整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就降低了

2.灵活性好。当某层发生变化时,只要该层的接口没有变化,其它

层就不会受到影响。

3.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适合的技术来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醋精标准化工作。

1.11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

面向连接具有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释放连接3个阶段。传输数据

前必须先建立连接,传输后必须释放连接,在传送数据时按序传送。适合与在一定时间内要传输大量报文到同一目标地址的场景。

无连接情况下,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不需要预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可

以将通信资源动态分配;它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是活跃的。

无连接的优点是灵活方便和比较迅速,但缺点是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1.12协议和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

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

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协议对上面的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但服

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另外

并非在每一层中完成的功能都称为服务,只有那些能够被高层看见

的功能才称之为服务。

1.13网络协议的3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

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14具有5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答:

1.应用层,确定进程(正在运行的程序)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

户需要。

2.运输层,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面向连接的

tcp和无连接的udp协议。运输层的传输单位是报文段(tcp时)或

用户数据报(udp时)。

分组交换网内的各个交换结点机都没有运输层。

运输层只能存在于分组交换网外面的主机中。

运输层以上的各层就不用关系信息传输的问题了。

3.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

行传送。

网络层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

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4.数据链路层,其任务是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

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每帧包括数据和必

要的控制信息。

5.物理层,其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表示经实际电路传送后

的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因而比特流就“看不见”这个电路)。传输

的单位是比特。但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不在物理层以内,而是在物

理层下面,有时称物理媒体为第0层。

1.15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

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

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

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许多情况下,实

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

辑接口。

客户、服务器: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

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当客

户进程需要服务器进程提供服务时就主动呼叫服务进程,服务器进

程被动地等待来自客户进程的请求。

1.16什么是计算机网络链路的带宽?带宽的单位是什么?什么是数

据的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和往返时延rtt?

答:

带宽,人们习惯上将带宽作为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

同义语。

带宽的单位就是“比特每秒”或b/s(bit/s)。

发送时延是结点在发送数据时使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时所

需要的时间。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

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间,是处理时延的重要组成部分。

往返时延rtt,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接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意义在于当发送嘟啊连续发送数据时,在收到对方的确认之前,就已经将这样多的比特发送到链路上了。

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x108m/s。试计算以

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答:

1.发送时延:107/100 000=100ms传播时延:1000 000/20000 0000=5ms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3x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计算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 /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1.19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运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公18字节。求数据的传输效率?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答:

100字节时:100/(100+20+20+18)=63.3%

1000字节时:1000/(1000+20+20+18)=94.5%

2.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需要解决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2.2 给出数据通信系统模型并说明其主要各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3大部分,即源系统(发送端)、传输

系统(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接收端)。

源系统包括2个部分:源点,产生输出的数字比特流;发送器,源

点产生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传输系统

可能是一个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连接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

的复杂网络系统,目的就是将数据从源系统传输到目的系统。

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2个部分: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成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终点,消费数据。

2.3 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篇三:高人推荐的最好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

网络基础 (1)

第二章网络传输介质 (16)

第三章组建简单网络 (48)

第四章网络协议与标准 (65)

第五章网络寻址 (96)

第六章网段分割 (130)

第七章路由技术 (138)

第八章建设tcp/ip局域网 (162)

第九章广域网 (184)

第十章互联网接入技术................................................ 220 第十一

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237)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尽管电子计算机在上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但是到了30年后的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昂贵而奢侈的技术。近20

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

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商业

活动中,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1.1早期的计算机通讯

在pc计算机出现之前,计算机的体系架构是:一台具有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主机挂接多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只提

供键盘和显示器,用于将程序和数据输入给计算机主机和从主机获

得计算结果。计算机主机分时、轮流地为各个终端执行计算任务。

这种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就是最早的计算机通讯。

图4.1 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尽管有的应用中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采用电话线路连接,距离可

以达到数百公里,但是,在这种体系架构下构成的计算机终端与主

机的通讯网络,仅仅是为了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并不是真

实意义上的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讯。

1.1.2分组交换网络

一直到1964年美国rand公司的baran提出“存储转发”和1966年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davies提出“分组交换”

的方法,独立于电话网络的、实用的计算机网络才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分组交换的概念是将整块的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安装上报头,构成一个个的数据分组(packets)。每个packet的报头中存放有目标计算机的地址和报文包的序号,网

络中的交换机根据数据这样的地址决定数据向哪个方向转发。在这

样概念下由传输线路、交换设备和通讯计算机建设起来的网络,被

称为分组交换网络。

图4.2 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是计算机通讯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

程碑。电话通讯线路交换的模式下,在通讯之前,需要先通过用户

的呼叫(拨号),有网络为本次通讯建立线路。这种通讯方式不适

合计算机数据通讯的突发性、密集性特点。而分组交换网络则不需

要实现建立通讯线路(?“实现建立通信线路”这句话不通),数据

可以随时以分组的形式发送到网络中。分组交换网络不需要呼叫建

立线路(?“呼

叫建立线路”这样的说法让人不太理解)的关键在于其每个数据包

(分组)的报头中都有目标主机的地址,网络交换设备根据这个地

址就可以随时为单个数据包提供转发,将之沿正确的路线送往目标

主机。

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于1969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

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开通于1973年,同年,英国的npl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

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1.1.3以太网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

始与1970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

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

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方法。

图4.3 以太网

以太网的csma/cd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

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

所以又称csma/cd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与现代以太网标准相一致的第一个局域网是由施乐公司的robert metcalfe和他的工作小组建成的。1980年由数字设备公司、英特尔

公司和施乐公司联合发布了第一个以太网标准ethernet。这种用同

轴电缆为传输介质的简单网络技术立即受到了欢迎,在80年代,用10mbps以太网技术构造的局域网迅速遍布全球。

1985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学会ieee发布了局域和城域网的802标准,其中的802.3是以太网技术标准。802.3标准与1980年的ethernet标准的差异非常小,以至同一块以太网卡可以同时发送和

接收802.3数据帧和ethernet数据帧。

上世纪80年代pc机的大量出现和以太网的廉价,计算机网络不再

是一个奢侈的技术。10mbps的网络传输速度,很好地满足了当时

相对较慢的pc计算机的需求。进入90年代,计算机的速度、需要

传输的数据量越来越高,100mbps的以太网技术随之出现。

ieee100mbps以太网标准,被称为快速以太网标准。1999年ieee

又发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需要回顾的是令牌网、fddi网,甚至

atm网络技术对以太网技术的挑战。以太网以其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方便的可扩展性和可靠的特性,最终淘汰或正在淘汰这些技术,成为计算机局域网、城域网甚至广域网中的主流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