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工业革命资料

工业革命资料

工业革命资料
工业革命资料

第七节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内涵

(一)什么叫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阶段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也是从技术革命开始,最终引起社会革命的整个过程。

(二)工业革命的标志、起止时间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机器工业到了用机器制造机器的阶段,就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工业革命,不仅迅速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直接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引起了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

1、政治背景:英国较早的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1688年以后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英国逐步确立了以议会制和内阁制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个政权积极地为资产阶级服务,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济背景:农业革命的完成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和原料,并造就了自由劳动力大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此外,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和税收政策等,都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经济条件

3、技术背景:长达几个世纪的手工工场的发展,其生产的分工和专门化为机器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储备。此外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支持

4、内部动力: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使得英国国内外市场急剧扩大,使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要求更高形式的生产方式取代旧式的手工工场三、工业革命的进程

在英国各工业部门中,最早采用机器的是棉纺织业。因为棉纺织业是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要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

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棉织品的市场需要量不断增长。为提高生产率,满足市场需要,许多人努力从事技术革新。1733年,棉纺织业中出现了一项重要新技术,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既省力,又加快了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760年飞梭已被应用到纺织工业的各个部门,织布的速度因而提高了一倍。 织布速度提高了,纺纱却跟不上织布的需要,于是出现了新的发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它可由一人操作同时纺出8根纱线。他用自己的女儿珍妮的名字来命名这部新的纺纱机。以后,“珍妮纺纱机”不断改进,可同时纺出80根纱线,各地纷纷采用。1768年,钟表匠凯伊在木匠海斯的协助下发明了水力传动的纺纱机,它比珍妮机更省力,效率更高。

水力纺纱机和珍妮机各有优缺点,前者纺出的纱比较精细,但不牢固,后者纺出的纱比较牢固,但较粗糙。1779年,塞缪尔·克伦普顿发明了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既精细又牢固。人们把这种机器称为“骡机”。纺纱机经不断改进,很快将速度提高了100倍,织布的速度显得落后了。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提高织布的速度。1785年,埃德蒙·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把织布的速度提高了40倍。

采煤业、冶铁业中的技术革新和瓦特的蒸汽机。在纺织机发明后,由于大量制造机器,对金属的需要量剧增。16世纪时,炼铁是用土法吹炼的,到17世纪改用水力鼓风炉,效率提高5至10倍,然而仍赶不上国内需要。直到1735年亚伯拉罕·达比发明了新方法,将生石灰掺到矿石中去,并用煤作燃料增加鼓风的力量,生铁的产量才迅速增加。1784年亨利·科特发明了搅炼法,生铁可以炼成熟铁。在此之前炼钢的方法也已发明。从80年代起,冶金业和采煤业的技术改造速度加快。有了充足的钢铁后,机器生产就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到18世纪中叶,由于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工厂纷纷建立。但是这时的动力主要是利用河流里的水力,有很多缺点。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1698年托马斯·萨夫里发明了蒸汽唧筒,用以矿井抽水。1706年纽科门也发明了一种蒸汽唧筒。但它们都还不能用来发动机器。

作为发动机器的蒸汽发动机,是詹姆斯·瓦特发明的。他曾于1765年发明了一种

蒸汽机,不过,这个蒸汽机和纽科门的差不多。

以后瓦特又不断改进,提高蒸汽机的效能,终于发明了能用作发动机的“万能蒸汽机”。这种机器很快就在全国广泛应用,后来还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造。

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

重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1735年,德尔比父子,焦碳炼铁法,不仅用焦碳炼铁,而且设置了强有力的鼓风设备。

1760年,斯密冻,蒸汽鼓风法,标志着近代大规模冶炼业的开始。

1784年,柯尔特(科特),用煤混合氧气炼铁及搅炼和碾压的方法,提高生铁产量15倍。此后工业革命由轻工业阶段进入重工业阶段。

1807年,[美]富尔顿Fulton蒸汽机船下水试航成功。

1814年,斯蒂芬逊Stephenson,火车机车。

1825年,从斯托克顿到达林顿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建成。

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正式通车,此后,铁路迅速遍及全英国。

这样,由纺织业开始,各个行业都先后发生了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大机器生产在纺织业中已经取得统治地位,机器制造业也进入机械化阶段,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

四、工业革命的后果

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后果。

1、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产量都成倍成十倍的增长。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工业产值一直高于农业产值,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发展成英国五大基本的工业部门。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61.8%,英国已经以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的面貌出现了。

2、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经过工业革命,工业重心逐渐向北部推移,兰

开夏成了棉织工业的主要中心;苏格兰也出现了以格拉斯哥为中心的新工业区。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新兴工业城市也日益发展起来。

3、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工业革命使得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工人严格地被组织在工厂中,成为依附于机器的出卖劳动力的雇拥劳动者。工人同农业的联系被割断了,工人的劳动也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在工业中迅速得到确立。

4、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了近代产业资产阶级和产无产阶级及其对抗。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受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冲击,英国社会原有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新组合,人数众多的工厂主和投资于工业的商人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形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农民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手工业在大生产的竞争面前纷纷破产,被迫加入工人阶级的行列。到了工业革命完成的阶段,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已基本简化成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三个基本阶级的关系。

5、大大改进了英国的国际地位。18世纪前,英国落后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82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50%,世界贸易的18%,1839年,煤产量相当于法、比、普总合的三倍。1840年,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21%,国际贸易的25%。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

6、工业革命超出了英国一国的范围而具有世界影响。因人口流动,技术、产品输出向欧洲、美洲传播,国际范围内开始以英国、法国为标志,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以及向资本主义的转变,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及政治格局逐步建立。

第八节欧美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

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里逐步传播到欧洲大陆和美国。

一、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本来就是欧洲大陆上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的国家。大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行会制度,为法国大工业的发展和向工厂制度的过渡

扫清了障碍。此外,法国与英国相邻,很容易受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法国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大陆国家。

法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轻工业开始的。

自19世纪20年代起,机器和工厂制度首先在纺织业各部门中得到推广,到1848年革命前达到了一个高峰。机器的采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纺织品产量剧增,在法国出口商品中占居了首要地位,其中,毛纺织品已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展开竞争。制糖、造纸、印刷等工业部门也开始使用机器。蒸汽机的数量迅速增加。

重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起步较迟,19世纪30至40年代也开始采用某些新设备和新技术。铁、钢和煤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在金属加工业中,出现了汽锤、滚轧和切削机床,初步奠定了机器制造业的基础。铁路建筑也开始了。30年代初,法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到40年代末,铁路总长度接近2000公里。

到19世纪中叶,法国工业生产在世界上占第二位,与英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50年代后,法国工业革命进入完成阶段,重心转向重工业。到1870年,全国铁路网基本建成。

法国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英国的特点。首先,从资本原始积累方面看,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是通过租税盘剥进行的。此外,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在法国也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其次,从工业革命的进程看,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以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法国农业中小农经济长期占优势。由于高利贷资本猖獗,小农分化极为缓慢。

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另一个特点。大银行主要从事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工业企业。

因此,法国工业革命的规模和成就远不及英国,发展速度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国和德国。

二、美国工业革命

美国之所以较早发生工业革命是由于存在有利的国内外条件。

就国内条件而言,殖民地时期就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为工业革命

奠定了一定基础。美国没经过封建社会,旧的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微弱,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推广。

通过独立战争,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

就国外条件而言,美国远离动乱的欧洲,南北有弱国为邻,东西有大洋保护,有可能长期保持和平安定局面,有助于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也使美国有条件打着中立旗号,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金还有以下来源:第一,奴隶贸易。第二,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第三,联邦政府偿还国债的政策。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及各州政府发行了大量公债,战后公债券贬值,持有公债券的劳动人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极低价格出卖,购买者多为从事投机的大商人及政客。后来联邦政府按票面价格偿还公债,于是投机者发了大财。这些不义之财也转化为工业资本。西部处女地不断地吸引移民前往,而西部的开发就意味着国内市场的扩大。

外国的移民源源不断地涌进美国,为美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移民中不少人是熟练的手工业者,他们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工业的技术革新。

1789年,塞缪尔·斯莱特仿制英国水力纺纱机成功,在罗得艾兰建立美国第一家纺纱厂,揭开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序幕。30—50年代,棉纺织业率先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随后,轻工业初步实现了机械化

在美国工业革命初期,大部分机器是从英国购买的,美国在引进时加以创造性的改进,从而能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这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美国政府还较早地实行了专利制度,因之各项发明不断涌现。美国最先采取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这些都推动了美国机器制造业迅速的发展。

到19世纪50年代末,工业革命大体完成。但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工厂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仍盛行种植园奴隶制。1861年内战的爆发,内战消灭了南方奴隶制度,恢复和巩固了联邦的统一,扫除了阻碍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推动了工业革命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进一步发展。北部的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在战后不断流入南部,促进了南方的农业改造和工业兴起。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工业革命在

全国范围内宣告完成。

受西进运动影响,美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特别迅速。19世纪20至30年代建成的伊利运河和俄亥俄-伊利运河,把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和太平洋连接成一体。由政府投资修筑的坎布兰大道于1852年竣工。从30年代起,在政府的鼓励和资助下掀起修筑铁路的热潮,建成了5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干线。这样,以铁路为骨干的全国水陆运输网建成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美国先于法国、德国迅速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强国。

三、德国工业革命

德国工业革命晚于英、法、美,这主要因为德国政治上长期分裂,以及16世纪以来农奴制的再版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内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1871年普法战争后,国家实现了统一,并从法国手里获得大量土地、资源和赔款。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德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进一步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到70年代末,德国工业革命完成。

长期政治分裂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工业革命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内的掠夺,主要方式是在进行农奴制改革时向农民索取赎金。德国还成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引导资金流入工业领域。德国工业落后及工业利润丰厚也吸引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向德国投资。

在德国工业革命中,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

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迅速发展,到1872年就超过了法国和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地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这成为德国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

国家政权积极干预是德国工业革命的另一突出特点。德国各邦政府充分发挥了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作用,大力推进工业革命。

国家干预对于工业革命影响最为深远的还在于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业革命初期,德国就努力发展教育。正因为如此,德国工业革

命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取得了远比英、法等国更大的成就。到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四、俄国工业革命

19世纪30—40年代,工业革命的浪潮扩展到东欧的俄国。

俄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是在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下艰难而缓慢形成的。

俄国工业革命的资本主要来自商业利润和对“边区殖民地”人民的掠夺。近代初期,俄国的国内外贸易十分发达,除一些大商业中心外,在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还有大量的店铺和定期集市。活跃的商业资本使全国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市场。许多商人积累起巨额财富,成为工业资金的重要来源。

俄国的“边区殖民地”对于俄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俄国无力打入西欧市场,农奴制又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因之“边区殖民地”的开拓为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扩大了俄国商人的财源,从而加速了资本的积累。

政府的税收制度是俄国原始资本积累的另一手段。沙皇政府在征收商品税方面实行包税制,这就给承包商人提供了发财机会。

19世纪前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法国、比利时的工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它们的榜样和经验对于俄国工业技术的变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具备了上述各种条件,俄国还在农奴制的统治之下便开始了工业革命。

第九节工人运动的发展

一、工人运动的背景

1、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的全面变革,工厂制度逐渐确立,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失去了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手工业者能从自

己的劳动成果中得到满足,但工人阶级不行)妇女和儿童大量卷入劳动大军,极其辛苦,当时的调查,萨拉·古德的8岁的女孩的证言如下:

“我是高沃煤矿的矿坑通风口值班工人。工作并不累人,但我必须在没亮光的情况下值班,我很害怕。我早晨4点钟、有时3点半就起来,5点半前出门。我从来不入睡。有时心情愉快时,我就唱歌,但不是在黑暗中,在黑暗中,我不歌唱。我不喜欢待在矿坑里。有时清晨上班时,我非常瞌睡。我己多次听说过关于耶稣的传说。我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要来到人世间,真的,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死,但是他已得到了供脑袋枕着休息的石头。我希望上学,不想待在煤矿里。

2、工人阶级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逐渐感觉到大工业生产中,工人单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善自己的处境,但在政治上提不出独立的纲领和目标,所以只好跟着工业资产阶级走

二、工人运动

1,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亦称破坏机器运动,据说工人纳德·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所以叫卢德运动。

机器的广泛使用给广大工人带来了新的灾难和痛苦,“机器排斥工人的现象使大批工人失业,当时工人认识不到造成灾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只是把矛头指向了机器,掀起了卢德运动。

2,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里昂是法国丝织业中心,工人生活极苦,1831年、1834年两次起义,被镇压。

、。工人起义,工人受残酷剥削,工人到企业主窗下唱革命歌曲,遭到军警的毒打和逮捕。此事成了织工起义的导火线,第二天,工人起义,被镇压。

4,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

19世纪上半叶水平最高的工人运动是英国的宪章运动。由于政府极力压制工人运动,并通过新济贫法(1834,和旧济贫法不同点在于不再白给救济金,领救济金的人必须到一种“劳动院”劳动,那劳动院条件恶劣,一家人在里边还得分开住,被称作“穷人的巴士底狱”,目的是使穷人不敢轻易要求领取政府救济。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们才认识到:关键在于政权,只有夺取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工人的解放。

于是,他们着手把全国工人统一组织起来,以进行夺权斗争——这种斗争需要有极大的实力,而实力只能来自团结,团结就是力量。由此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

1836年6月,一批先进工人和手工业者在木匠洛维特的领导下成立了“伦敦工人协会”,为了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争取人民权利,1837年起草了“人民宪章”,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人们热烈支持,人们纷纷签名表示支持,请愿书重达50公斤,送到了议会,但被否决。1841年—1842年经济危机推动之下,宪章运动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但又遭到了否决,1848年革命推动下,又掀起一次高潮,英国政府为了镇压示威,发布公告预先恫吓同时任命“铁公爵”惠灵顿率领大批军队集中于伦敦,宪章派领导人屈服了,运动走向了低潮。

运动一直持续到1848年,经过了三个阶段或三次高潮,其无产阶级夺权斗争的性质越来越鲜明。由这场运动形成了一个“宪章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之前工人运动思想体系的最高形式。因此英国宪章运动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英国也由此成为当时国际工运的中心

高中历史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⑴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前提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前提 ②圈地运动造就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⑤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直接原因 ⑵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大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使得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⑵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

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原料、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凭借 日益强大的实力,对外侵略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⑷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 的物质条件 3、世界市场的形成 ⑴、形成过程: ①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8、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⑵、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威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 主要途径) ⑶、影响: ①促进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 ②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 ③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珍妮纺纱机: 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它的发明是棉纺织业中第一项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但它的缺点是纺出的纱比较细,而且易断。 ?工业革命最早发迹于纺织业的原因: 1.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 新和开展竞争。 2.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的不断增长的需 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1

两次工业革命测试题 1、工业革命最先产生于: A、棉纺织业B、毛纺织业C、麻纺织业D、丝织业 2、19世纪中期,如果从伦敦到巴黎作短期旅行,下列哪些交通工具可以使用: A、汽车、火车、飞机B、火车C、汽船D、火车、汽船 3、“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这段话说明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热情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D、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了一百年4、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条件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B、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大量生产技术和知识的积累D、同于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5、英国人对他们的发明很是骄傲,但下列成就中有一项不属于英国人的是: 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火车D、汽船 6、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 A、17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B、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期 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D、都发生在20世纪初期 7、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B、整个革命进程的时间缩短 C、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8、在电气发明中,首先制成发电机的是: A、卡尔·本茨B、贝尔C、西门子D、马可尼 9、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应用 C、飞机的研制成功D、垄断组织的出现 10、20世纪初,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汽船B、火车C、汽车D、飞机 11、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发明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2、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史蒂芬孙——汽车 C、富尔敦——汽船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你可以通过下列()的方式到达欧洲A.坐飞机B.搭汽船C.开汽车D.乘马车 1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 B、水力织布机的出现 C、铁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 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的前提与条件,首先是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还有四个条件,市场,资本,劳动力,技术。在这里我再次强调一下,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大家要牢记。第二,我们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这是需要大家重点了解的内容。还有就是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了欧美国家。大家要重点知道,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尼纺纱机,而瓦特的蒸汽机则表示着工业革命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说完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以及其进程,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请大家集中精神,结合老师PPT上的材料以及课本“从工场到工厂”的内容,来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一,这段材料表现出了工业革命的什么影响呢。 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出现了工厂。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要知道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工场指有若干助手或艺徒投入力量制作由师傅署名的作品的场所,而工厂则是指机器化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材料二,很明显,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了,而工业增加了,这也表明了工业日益重要的作用。材料三,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工场越来越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就明显加快了。材料四,工业资产阶级是指占有工业生产资料,

依靠购买工人劳动力来完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这一生产过程,并依靠剥削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赚取利润的经济阶级。相反的,无产阶级就是指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在材料五,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各国纷纷进行了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对内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自由发展,对外则要求进一步的扩张和掠夺,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看完了这几个资料,我们来归纳一下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还有什么影响呢,贫富分化加剧,受到剥削和压迫的人越来越多。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这启示我们,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讲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这是需要大家重点理解的内容。那么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呢?请大家回去仔细阅读“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这一部分的内容,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内容,仔细探究,下节课我们请同学来谈谈看法。 我的讲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第二次 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

工业革命备课资料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备课资料 九江市一中周明学 2012、5、8 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殖民扩张的高涨,这一切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扩展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革命,是此前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飞跃性、突破性、革命性、井喷式的大发展。在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由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之词的发明人不是英国人,而是法国的评论家。19世纪初,当工业革命还处在其完成阶段时,法国评论家将当时机车工业的大发展与法国的大革命相比拟,故用“革命”之词描述英国工业在一个限定时期内的激烈变化。 工业革命含义:又叫产业革命,是指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采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有两个变化,一是技术手段上,手工劳动→采用机器生产;一是生产组织上,手工工场→工厂。 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时至今日,人们虽已公认英国工业革命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化”模式,但至少有三个重大问题仍无定论,它们是:(1)为何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2)什么是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3)谁是工业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所谓的“中产阶级”还是广大的劳动大众?这三大问题是理解英国工业革命及其现代化过程的关键。 一、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拓展 1、起源——英国: 起源的“突变论”。汤因比认为,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突变性的剧烈的大变动”,一次“普遍的工业化”。 起源的“渐进论”。1932年希顿为《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撰写“工业革命”词条时,倒是直言不讳地说:“一场革命进行150年之久,在此以前至少还有150年的准备期,看来,确实需要提炼出一个新的名词。” (1)原因: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故乡。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英国之所以成为工业革命的故乡,是因为英国首先具备了资本主义经济井喷式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原因和条件。 一般情况下,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有: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原料、资源、政策支持等。 英国具备的有利因素特别多、特别齐全。 政治上: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和政策支持 通过了一系列促进商业、航运、工业、农业发展的政策,如颁布专利法、禁止熟练技工出境、禁止工具、机器图纸、机器出口等。 政府往往用调整税收、许予津贴或贸易特许等方式,鼓励企业、公司的发展,保护国内市场。例如1688年政府取消谷物进口税,用每夸特小麦补贴5先令的方法投放市场,以保证国内粮食的需求。1720年政府

最新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1)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3)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相对滞后和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迅速发展;(3)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5)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时代为主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时代为主要特征。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新的特点? 新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直接转化为生产力;(2)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展开: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以美、德为主;(3)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开始,推广到重工业、轻工业的各个部门。(4)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 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强了海外殖民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为开辟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级。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先后发动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争与探索: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 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中秋节对客户的寄语【四篇】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公司的支持,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服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前言:众所周知,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它们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为主要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它首先发生在英国,接着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例如:法国、美国和德国等。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到19世纪中期为法、美两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间,这样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基本上完成。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如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1770年,煤产量为260万吨,到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1836年,煤产量为3000多万吨,60多年间增加了10倍半。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二、引起了社会的变革,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期间,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 三、工业革命还改变了人口的流动方向,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由于工厂系统取代了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使大批的人由乡村涌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样城市人口激增,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取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使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模拟试题: 两次工业革命 (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33%,工业品价格下跌29%,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 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 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 解析:选D题干比较了商品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物价与经济衰退不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C项错误。 2.18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4 800根大头针。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 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 A.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 B.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 C.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 D.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这有利于工人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3.(2019·太原一模)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6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这客观上反映出() A.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 B.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 C.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 D.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 解析:选B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工业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约300家是雇佣人数在50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规模扩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规模而非工业分工,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4.(2019·大连测试)自中世纪晚期开始。在英格兰东部、西部以及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这表明() 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进行 C.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B.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选C根据材料“‘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得出在英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包买商,通过加工订货统一销售,拓展市场,促进了乡村制造业的发展,可知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故C项正确。 5.(2019·衡水中学联考)工业革命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求职业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课题名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班级:高二十班 组员:吴宇杰陈钰杰 陈雨欣缪珊 苏佳文张佳敏 分工: 陈钰杰研究学习论文陈雨欣结题报告 吴宇杰制作ppt 苏佳文、缪珊找资料、填写张佳敏课题自我总结

研究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3、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为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并且直接应用到生产中去奠定了基础. 研究目的与意义 让我们知道工业革命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鼓舞我们勇于创新

研究计划: 1.寻找相关资料 2.询问相关教师 3. 整理论文 4.制作PPT

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作用,它与技术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大发明也主要在英国,其他国家的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新技术的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其规模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日本等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新的技术成果,便利了其经济迅速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涉及范围:主要是棉纺织业部门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革命性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涉及范围:将蒸汽时代引入电气时

代、蒸汽改电力人类开始涉及高科技 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a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英国工业革命简介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此后,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 2、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绝后的深刻影响,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首先,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号称“世界工厂”,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使它在国内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到19世纪40年代,工厂制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已占居统治地位。 接着,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内的经济和人口的分布,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北盛产煤铁的荒芜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中心和城市,如曼彻斯特、兰开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尔等。 再次,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国内农业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 最后,英国工业革命使国内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明显地暴露出来,并逐渐激化。 2.2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 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 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国外有三种不同的提法,其内容也不完全一致。第一种叫“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二种叫人类文明的“第三次浪潮”;第三种叫“第三次技术革命”。第一种提法认为,人类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第一次始于18世纪末,基础是以煤冶炼铁矿石及纺织机械化;第二次始于19世纪40年代,标志是蒸汽机、铁路和酸性炼钢;第三次始于本世纪初,标志是电力、化学制品和汽车制造。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基础是计算机、遗传工程、新型材料和新型能源等。第二种提法认为,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两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于8,000年前,人们从狩猎、游牧的生产方式过渡到农业生产;第二次浪潮发生于三百年前,人类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使用化石能源(煤、石油等),社会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集中化、大规模化、同步化和中央化;第三次浪潮始于1955年,首先在美国,然后波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经过这次革命,工业化国家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其基础工业是电子工业、空间工业、海洋工业、光纤维工业和遗传工程等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型工业。第三种提法则认为,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的发明的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为标志;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使用

为标志。上述三种提法的内容尽管不完全一致,但其实质则是基本一致的,即:目前工业化社会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变革;这场变革以电子计算机、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生产和应用为基础。导致这场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工业化社会的大规模生产。而近30年来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又为这场工业革 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首先是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微型电子计算机,能使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成十倍、甚至百倍地提高,并实现各种工作的自动化,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这就使得电子计算机很快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新材料和新能源生产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新技术的出现,也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基因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生物反应塔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打下了技术基础;非晶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贮氢金属材料、光导纤维材料的出现和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构成了未来的电子工业、海洋工业、空间工业和基因工程的物质基础。此外,人类知识的迅速增加,为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打下了知识基础。不少专家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会发生,而且将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

各国工业革命比较

比较英法美德俄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组员:吕心怡、刘殊利、朱恒宇、欧阳乐心、张瑞晗、叶禹岑、张新月、殷乐、马婧、 罗睿骁、孙健伟) 一、英国工业革命特点 (1)从棉纺织轻工业开始,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销路广、获利大,并且受封建行会和习惯势力的束缚较少,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器。同时英国当时的棉纺织品质量不如印度和中国,为了竞争也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 (2)以解决动力问题作为关键和重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既是英国工业革命和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突破轻工业部门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3)以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制造为中心。 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象,机器生产是这次革命的结果,机械化是这次革命的中心。英国最早在18世纪60年代以发明纺纱机和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前后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如棉纺织工业部门发明了上十种的机器;蒸汽机也不止一种,从单动式蒸汽机到联动式蒸汽机,再到高压蒸汽机等;在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上有鼓风机、辗压机、抽水机、凿井机、曳运机等;在交通运输业上有蒸汽机车和汽船等;在机器制造工业上有“移动刀架”,各种蒸汽锤和金属加工车床;最后到19世纪30—40年代完全能用机器制造机器,并且大量向国外输出机器,作为工业革命完成的界标。 (4)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同时也尽量吸收了前人和别国的先进技术。 英国是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引进和利用的外国先进技术不多,只能靠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所以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 (5)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二、法国工业革命特点 (1)资本原始积累主要依靠剥削农民。 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模圈地的暴力形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方式进行的,对外殖民掠夺虽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18世纪前期在与英国的争霸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因此,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2)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 这与法国历史上形成的特殊工业结构有关系,法国的服饰业、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历来十分发达,在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类企业多采用手工劳动,分散经营,因而阻抑了大型企业的发展;另外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优势,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高利贷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很少直接投资于工业企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姚雷(软件学院,71108314) 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变革 正文: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探讨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1689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宣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由此发生了工业革命。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4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一百多年来,尽管史学界和经济学界有关工业革命的著作越来越多,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但研究者即使对一些基本问题也很少形成共识,对于“什么是工业革命”这一问题往往也是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答案。 不同时代的学者关注工业革命的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工业组织学派强调工厂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或者说工厂制度的兴起;宏观经济学派则重点分析了当时出现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技术学派认为,技术变化是工业革命时期最根本的特征;而在能源消耗学派的眼里,能源利用方式和种类的变化是工业革命的核心;消费学派认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含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基本方面。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它使生产得以实现,创造新的生产需要。消费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完成社会再生产过程,二是扩大生产需要,尤其是使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捉住了工业革命的特征。而本文主要是考量工业革命跟资本主义制度的宏观层面的关系,所以,本文主要是采纳社会变革学派的观点,把工业革命看作既是经济上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而且还是一次对整个人类发生根本影响的革命。因而,本文所说的工业革命乃是广义的工业革命。它是“一次包括政治,经济一切在内

第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试题

第17课英国工业革命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工业革命的孕育、机器的发明和大工厂的诞生及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三个方面把握。关于工业革命的孕育重点掌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机器的发明是从棉纺织业开始并由此推动其他生产行业工作机的发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形成了近代大工厂制度。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物理等学科知识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了解工业革命中各生产环节是怎样相互促进的,知道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认识到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请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进行斗争。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2)消极影响: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疑难点拨】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棉纺织部门的原因? 点拨:思考要从新兴工业部门的优势、市场的需要和原料供应等角度进行思考。 第一、棉纺织业是英国当时的新兴工业,受旧习惯束缚较少,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第二、当时英国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不像毛纺织业那样分散,因此也较容易采用机器化大生产。第三、英国逐渐占领印度,而印度盛产棉花,这样英国的棉纺织业有了充足的原料来源。而棉纺织品价格比较便宜,有着广阔的销售市场。

第三章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集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 “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一章主要介绍了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英、美两国爆发的工业革命,以及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古典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和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思想。 本章的基本内容: 《管理思想史》第三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是关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正如恩格斯所说:“分工、动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的3个伟大的杠杆。”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使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工业企业的效率问题、控制问题、对企业中人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使当时的人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在市场中通过努力来获得高效率和最大的利润。由此,古典管理思想开始萌芽了。 英国重商主义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出版了,他论述了工人由于重复操作而使作业动作更为灵巧。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分工问题。关于机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问题,他指出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不会使工人失业,反而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称《国富论》)。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和经济自由的思想。

工业革命的有关试题

一、两次工业革命是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请回答: 将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主导国家填入表格中。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新技术、新发明有哪些?把答案填入表格中。 两次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了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深刻的变化。将发生的主要变化填入表格中。 二、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请回答: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被誉为渐进创新的典范。这一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有哪 些?(4分) (2)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迅速扩展。这次科技革命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新 能源、新机器、新交通工具、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应用,每方面各举一例。这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关系新变化是什么?请将答案填入表格中。(共4分) (3)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发展或新趋势。(3分)

三、世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联系不断加强的历史。请回答: (1)一般认为,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于新航路开辟。简述新航路开辟在推进世界联系方面的作用。(4分) (2)19世纪的两次工业革命从广度、深度上助推了世界联系的增强。试从生产力发展、交通通讯手段改进两个方面给予说明。(4分) (3)《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是时下热销书。书中记述,2004年圣诞节,美国人萨拉一家收到39件圣诞礼品,其中25件是中国商品。萨拉突发奇想,决定全家不买中国商品。在经历了无数有趣而无奈的尴尬后,2006年元旦,萨拉全家不得不与中国商品重修旧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2分)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亨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改革对这两国的共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