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战略

1.“一带一路”战略的含义及来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为快速形成开放型中国经济体制而提出的,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这是一个开放包容,没有明显的界限和隔阂的动态概念,不仅仅是在老的海陆丝绸之路上的简单复合。这里不仅融入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涵盖了与国家和经济体密切相关贸易、金融和文化方面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往来建设。

早在秦汉时期,中西海陆丝绸之路就已慢慢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发展,唐宋则已达到鼎盛,其后中国与亚非欧众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联系便主要依赖于古往今来贯穿中西边境的“丝绸之路”这一重要枢纽。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达22万亿元左右,分别约占全球63%和29%。其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众多国家参与其中,贯通西亚、南亚、东盟、中东、北非、欧洲等各个区域。沿线各个国家利用自身富足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掘各国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展彼此间市场、经济贸易、交通、能源等各领域的密切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2013年中下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倡议,这一战略不仅融合了原有丝绸之路中已有的友好和平及“双赢”的价值理念,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新时代的气息,在更加广泛、更加全面的国家之间将彼此的合作联系的更加密切,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

“一带一路”切实关注于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重点强调了合作领域中的务实与项目,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沟通于政策。区域中的各国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针对未来贸易发展的策略和政策措施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换意见,从而有机的对接好各国的经济战略决策,并通过协商来制定出区域内相

互合作的具体计划及策略,而各国也将在政策法律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联通于道路。为了实现中国与贸易国之间的经济往来的便利,加速解决交通问题,完善交通路线,健全基础的交通设施,一步步形成贯通亚欧非各个区域内交通的运输网,并最终彻底解决好联通畅的交通问题。

第三,畅通于贸易。通过讨论如何为双边贸易投资提供方便快捷的有效途径,提出建设性方案,从而进行适当性的应用。对贸易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壁垒问题要及时解决,使经济在区域内的循环交流的速度更快,质量更高,发掘出沿线各个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的所有潜力,实现集体共同合作。

第四,流通于货币。实现交易的便利化,广泛推行用本币进行结算,方便快捷的完成两个货币的兑换,使得双多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建设更多区域内具有开发性的金融机构,不断的减少交易中的成本要素,并通过区域内提前进行合理的安排来降低金融中的风险问题,加大抵御力,从而使得区域内的经济在国际上的拥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第五,相通于民心。通过加大不同国家间的文化文明交流,来增加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通过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巩固民众基础,从而巩固两国关系,促使建成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形成区域间的发展合作的长期过程。在这一战略的开始阶段,优先健全基础设施方面,实现便捷互利的贸易投资合作,并加强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而中国将保持原有的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义利观,真心帮助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友好邻国,促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入新层面。中国通过增加对周边区域的投资,为创建更加和谐友好的周边区域和海域做出不懈的努力。

另外,中国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今后仍可以作为普通成员加入亚投行。

2015年4月28日,为期两天的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最终确定后首次齐聚北京,代表们对多边临时秘书处起草的《亚投行章程(草案)》修订稿进行讨论并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商定将于2015年年中完成亚投行章程谈判并签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亚投行。

3.合作重点及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集开放与包容为一体的“一带一路”是一个能够实现“双赢”的普惠经济带,在陆上从中国开始沿途经过西亚最终到达欧洲,在海上则从中国开始由经东南亚地区到达印度洋、阿拉伯海和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其提供了富足的能源资源,这也为其开发外贸市场,增加本国人民福利创造了条件。中阿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提供了天然的条件,而相应的中阿贸易的合作和发展也需要“一带一路”这一战略做支撑,它不仅有利于实现中阿间的“双赢”,还将促进中西亚非间的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各国人民的一同努力,实现政策、道路、贸易、货币以及人心等各个方面互通友好,长久繁荣。

图一:“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

二、数据分析

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对沿线国家进出口从2001年的902.5亿美元增至10489.7亿美元,12年间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22.7%。

图二: 2001-2013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平台(https://www.sodocs.net/doc/6816534593.html,/www/ydyl/)根据商务部初步划定范围,将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相近的64个沿线国家分为了东南亚(东盟)、西亚、欧洲、南亚、中亚、东北非六大区域。

东盟:是沿线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历年贸易额由2001年的415.9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4436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占对沿线国家贸易总值逾四成。其中,对马来西亚进出口从94.3亿美元增至1061亿美元,是亚洲继日本、韩国之后第3个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超千亿美元的国家,也是沿线国家中最大贸易国。

西亚:我国与西亚沿线国家贸易互补性较强,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历年贸易额由2001年的172.7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2759.4亿美元,年均增长26%,对沿线国家贸易占比由19.1%扩大至26.3%;其中,沙特阿拉伯是西亚国家第一大、沿线国家第五大贸易伙伴;

欧洲:对欧洲沿线国家发展稍逊于其他地区,欧洲沿线国家多为小国及部分东欧国家,经济体量小,与我国经贸发展相对较慢。历年贸易额由2001年的210.3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635.4亿美元,年均增长18.6%,增速为沿线各区域最慢。中俄经贸往来是我国与该地区贸易中最大的亮点,俄罗斯为沿线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

南亚:棉制产品为最主要交易品。近年来,我国与巴基斯坦建立自由贸易区,启动与斯里兰卡自贸区首轮谈判,与印度完成自贸区前期可行性研究,并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倡议,经贸合作持续升温,贸易扩张潜力较大。

中亚:历年贸易额由2001年的15.1亿美元增至502.7亿美元,年均增长33.9%,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外贸发展增速最快的地区。

东北非:对东北非沿线国家贸易规模较小,对埃及贸易占据半壁江山。历年贸易额由2001年的

23.1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93.4亿美元,年均增长19.4%。

表1:中国与沿线国家商品贸易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平台(https://www.sodocs.net/doc/6816534593.html,/www/ydyl/)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市场中,中阿之间的贸易比重呈现平稳上升现象,且上升速度较快。据统计,2014年中国贸易总额处于前十位合作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日本、韩国、阿拉伯联盟、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从2000年中阿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2.2%左右,上升到了2014年占比超过5.8%,升高了3.6%,成为了中国第七大贸易国。可见,中阿间的贸易与中美、中欧等发达国家间的贸易规模相比还存在差距,短期内难以到达中美、中欧间的贸易水平,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这为中阿间贸易提供了更多有利的契机,中阿间贸易规模在2014年已有所提升,其中增长速度迅速。

表2: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前十位的贸易市场

2014年中国的主要贸易市场

数据来源:中经网海关统计月度数据(https://www.sodocs.net/doc/6816534593.html,)整理所得在出口方面,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主要国家依次是:美国、欧盟、中国香港、东盟、日本、阿拉伯联盟、韩国、英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是其第一大出口国,2014年中美总出口额高达3960.8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6.9%,而阿拉伯国家则是中国的第六大出口国,出口额达到了1138.5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4.89%,与2000年所占的比重2.55%相比,增长了2.34个百分点,这说中阿之间的出口贸易开放度在不断提升。

在进口方面,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口的主要国家依次是:欧盟、东盟、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印度、美国、阿拉伯联盟、中国香港、巴西。中国的进口主要来自欧盟,2014年进口额达到了2442.55亿美元,占中国总进口额的12.46%。其中,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总额排在第七位,进口额为1343.37亿美元,占中国总进口额的6.85%,与2000年比重3.92%相比增长了2.87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表3: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市场

数据来源:来自中经网海关统计月度数据(https://www.sodocs.net/doc/6816534593.html,)整理所得

三、“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经济、基础设施及制度指数排名

1.投资排行

从综合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数越高的国家,其综合条件越有利于中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分数方面,63个国家得分区间为35.3~100.0,均值为71.6,大于均值的国家共计38个。排名方面,综合指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越南、阿联酋、马来西亚、波兰、黑山以及卡塔尔。排名后10位的国家则依次为伊拉克、约旦、东帝汶、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叙利亚、阿富汗以及也门。为了更好地看出国家间综合指数的差异,对“一带一路”63个沿线国家的综合指数按照系统聚类“最远邻元素法”进行分级,一共分为5个级别,除了第Ⅰ、第Ⅱ级别与第Ⅳ、第Ⅴ级别间的差异较为明显,第Ⅱ、第Ⅲ、第Ⅳ级别间分布较为连续,未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分布。

表4:“一带一路”沿线国综合分数及分项指数排名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大战略(https://www.sodocs.net/doc/6816534593.html,) 2.经济指数排名

从经济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因子分析法),分数越高的国家,其经济环境(自然资源出口、自然资源经济租金、东道国吸收FDI程度、汇率波动性,双边进出口总额以及GDP)越有利于中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分数方面,62个国家得分区间为43.2~100.0,均值为60.0,大于均值的国家共计23个。排名方面,经济指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蒙古、印度、新加坡、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阿曼、印度尼西亚以及伊朗。而排名后10位的国家则依次为拉脱维亚、巴基斯坦、白俄罗斯、阿富汗、缅甸、马其顿、斯洛文尼亚、斯里兰卡、尼泊尔以及摩尔多瓦。为了更好地看出国家间经济指数的差异,对“一带一路”62个沿线国家的经济指数按照系统聚类“最远邻元素法”进行分级,一共分为5个级别。级别间差异程度较为明显,其中第Ⅰ、第Ⅱ级别间差异程度最大,第Ⅱ、第Ⅲ级别间差异最小。具体地,第Ⅰ级别末位与第Ⅱ级别首位相差11.3,第Ⅱ级别末位与第Ⅲ级别首位相差2.1,第Ⅲ级别末位与第Ⅳ级别首位相差3.5,第Ⅳ级别末位与第Ⅴ级别首位相差2.3。

表5:“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指数排名(按级别)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大战略(https://www.sodocs.net/doc/6816534593.html,) 3.基础设施指数排名

从基础设施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因子分析法),分数越高的国家,其基础设施条件(电力、通信以及交通物流)越完善,进而越有利于中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分数方面,63个国家得分区间为24.5~100.0,均值为56.9,大于(或等于)均值的国家共计30个。排名方面,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阿联酋、斯洛文尼亚、以色列、克罗地亚、爱沙尼亚、土耳其、马来西亚、沙特以及卡塔尔。排名倒数后4位则分别为塔吉克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以及缅甸。为了更好地看出国家间基础设施指数差异,对“一带一路”63个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指数按照系统聚类“最远邻元素法”进行分级,一共分为5个级别,且各级别间差异分布较为明显。其中,第Ⅰ级别与第Ⅱ级别的差异程度最大,即第Ⅰ级别末位与第Ⅱ级别首位相差16.3。

表6:“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指数排名(按级别)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大战略(https://www.sodocs.net/doc/6816534593.html,)

4.制度指数排名

从制度指数的测算结果来看(因子分析法),分数越高的国家,其制度(是否签署双边投资协定、信贷融资便利度、税率与管理以及劳动监管)越完善,越有利于中国直接投资的进入。

分数方面,63个国家得分区间为11.9~100.0,均值为56.3,大于均值的国家共计34个。排名方面,制度指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越南、乌克兰、阿尔巴尼亚、埃及、亚美尼亚、保加利亚、伊朗、以色列、巴基斯坦以及印度尼西亚。而巴林、马尔代夫、阿富汗、东帝汶、伊拉克、文莱以及约旦成为制度指数排名最低的国家。

为了更好地看出国家间制度指数级别,对“一带一路”63个沿线国家的制度指数按照系统聚类“最远邻元素法”进行分级,一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Ⅰ级别与第Ⅱ级别的差异程度较大,即第Ⅰ级别末位与第Ⅱ级别首位相差17.6,除此之外,剩余4个级别分布并没有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型分布特征。

从各区域的排名分布情况来看:中亚及蒙古地区6个国家均排在中后位,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分别为第14、35、38、40、47以及第51位;

南亚7个国家在各分位上分布较为均匀,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以及马尔代夫位列第9、26、32、48、54、56以及第58;东南亚国家主要集中在第31~40位。

表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指数排名(按级别)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大战略(https://www.sodocs.net/doc/6816534593.html,)

四、政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合作机制

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合作蓬勃发展。

加强双边合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推动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合作规划,建设一批双边合作示范。建立完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研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路线图。充分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双边机制作用,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

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相关国家加强沟通,让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

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图书展。倡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

2.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

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3.积极行动

一年多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早期成果。

高层引领推动。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就共建“一带一路”达成广泛共识。

签署合作框架。与部分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一些毗邻国家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以及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编制与一些毗邻国家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推动项目建设。加强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

完善政策措施。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各种资源,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发起设立丝路基金,强化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投资功能。推动银行卡清算机构开展跨境清算业务和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积极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

发挥平台作用。各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际峰会、论坛、研讨会、博览会,对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山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举措及对策

1.青岛港:“线上线下”加强互动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青岛占据了重要地位:国家规划的海陆5条路线中,有4条可以从青岛港始发,这使其具备成为国家“‘一带一路’东西南北全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同时,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战略支撑下,山东港口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青岛港线下通过陆海并进打造“北方门户”,线上则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信息平台,以此谋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去年12月底,青岛港与银川综合保税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银川进口牛羊肉、设备及粮食等业务,集散银川市及周边出口货物,进行海铁等多式联运合作。通过此次合作,银川保税区和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战略转变。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众所周知,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等省市成为了“领头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同时,东部地区正在通过连片式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

关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

关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 导语:“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论文摘要: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 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 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 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论文关键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前不久,中央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如何落实“一带一路”进行研究,指出,“一带 一路”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包容性的巨大发展平台”,“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 家利益结合起来”。他要求,“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 结果”。这表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提上日程,要由计划见之于行动了。 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 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一、“时代要求”的含义 为何说“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追求和平,实现发展是各国人民最大的诉求。 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强大了要干什么,如何干。世界以往发 展的历史表明,大国必争,强国必霸。尽管中国一再宣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别的国家仍然 不太相信,听其言,观其行,这也不难理解。人们担心,一旦中取扩型战略,与美国争夺影响力,世界就 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发生大国争端,进而引发大的战争。作为不走传统大国崛起道路宣示的实践,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1.什么是一带一路和怎样理解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平台,旨在区域合作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全面阐述了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2.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现在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和资金不足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3.面对一带一路的发展,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1.主动融入、积极关注“一带一路”建设。 (1)机会(成功)属于有所准备的人;在校期间,我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专业知识,成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

一带一路小论文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就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各国之间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曾在古代促进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的发展,是一条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重要意义的通道。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机遇和挑战并存,挑战之一就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有助于加快西部发展步伐,助推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并进。同时,一带一路涵盖了中国中西部和沿海省区市,紧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将助推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的提出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增进信任理解,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未雨绸缪。 探索经济增长之道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大创新。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

基础,实现全球化的平衡,正推动全球再平衡。鼓励向西开发,向西推广中国伏质产能和比较伏势产业。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共商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进一步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实现联动发展。 一带一路不但能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而且还能与邻国友好共处,推动产业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发展与飞动力和增长点。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期待同各方一道,通过主办高峰论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打造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创造更便利的联通条件,更好造福各国和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构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了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丝绸之路精神,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将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史上续写灿烂篇章。 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构想寄托着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愿景,对于丝绸之路中国国内段和国际段都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开创地区新型合作,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正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

一带一路论文

“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战略 1.“一带一路”战略的含义及来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为快速形成开放型中国经济体制而提出的,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这是一个开放包容,没有明显的界限和隔阂的动态概念,不仅仅是在老的海陆丝绸之路上的简单复合。这里不仅融入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涵盖了与国家和经济体密切相关贸易、金融和文化方面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往来建设。 早在秦汉时期,中西海陆丝绸之路就已慢慢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迅速发展,唐宋则已达到鼎盛,其后中国与亚非欧众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联系便主要依赖于古往今来贯穿中西边境的“丝绸之路”这一重要枢纽。 “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达22万亿元左右,分别约占全球63%和29%。其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众多国家参与其中,贯通西亚、南亚、东盟、中东、北非、欧洲等各个区域。沿线各个国家利用自身富足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掘各国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展彼此间市场、经济贸易、交通、能源等各领域的密切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内容 2013年中下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倡议,这一战略不仅融合了原有丝绸之路中已有的友好和平及“双赢”的价值理念,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新时代的气息,在更加广泛、更加全面的国家之间将彼此的合作联系的更加密切,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 “一带一路”切实关注于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重点强调了合作领域中的务实与项目,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沟通于政策。区域中的各国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针对未来贸易发展的策略和政策措施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换意见,从而有机的对接好各国的经济战略决策,并通过协商来制定出区域内相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本文是关于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带一路: 论文摘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关键词:“一带一路”;自贸区。 论文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与福建自贸区建设 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20xx年9月7日,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xx 年3月,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xx 年5月21日,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xx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 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1500字形势与政策论文:一带一路相关内容,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一带一路: 2017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关于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2017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战略心得体会 2017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2017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论文摘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 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关键词:“一带一路”;自贸区。 论文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与福建自贸区建设 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2013年9月7日,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4年5月21日,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

一带一路 论文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 2013012543 章世锴 在中国“两会”召开之际,各方期待“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开花结果,有效推动地区经贸合作势头,优化全球公共产品供应格局,为正在爬坡过坎的世界经济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力。 中国红利惠及世界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的桥梁,不仅将为中国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也让中国红利更好地造福世界。这是国际舆论不断形成的一项重要共识。 正如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建设“一带一路”,对内有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外使中国得以全面发掘与新兴市场国家间潜在的互惠互利机会,激发这些国家潜在的经济发展动力。 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对外合作格局正发生巨变。中国在基建、电信和装备制造等领域积累了雄厚资本和技术实力,不仅创造了利用海外资源市场实现长期发展的历史条件,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释放这种经济发展正能量,也必将创造一种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 专家认为,作为落实“一带一路”金融工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将在投资过程中持开放包容态度。 显然,“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不局限于资金和技术,还包括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开放包容的运营思路,以及由此衍生的新型贸易和投融资安排。它契合中国市场化改革方向,也利于容纳地区合作新动向,搭建起不同经济体之间、企业之间、公私领域之间的立体合作框架,优化中外经贸合作的结构和韧性,加速各种优势资源跨境、跨界融通。

开放兼容共赢共进 当前,在世界经济不均衡复苏和各国结构性问题等复杂因素作用下,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分化加剧,各国调结构、稳增长、保就业的任务依然繁重。这种局面下,主要经济体提出了众多版本的全球合作战略,希求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改革多边、双边合作机制,谋求新的增长动力。 围绕这个话题,专家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相当大的兼容性,与他国发展战略并行不悖,进而把相关国家融入共同发展的轨道,从而真正实现构建利益共同体。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日益转向内生增长轨道,消费崛起、资本输出、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逆转。同时,不少国家面临经济转型挑战,中外双方在贸易、投资、基建、金融、科技等众多领域均存在战略契合点。 中国是油气消费大国,而俄罗斯、中亚国家是油气生产大国;中国长于基础设施建设,众多中亚、东南亚、非洲国家则亟待以基建促发展;中国正努力提高对外投资规模和效益,不少中欧国家却苦于缺乏项目资金;中国正从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拉动模式,一些发展中伙伴恰渴望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输入…… 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发展大势和各国发展意愿,有利于各国抱团共进。“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中国与地区合作伙伴共同繁荣、实现共赢的大趋势。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表示,中国利用了全球化而不是为全球化所利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战略主动性得到了升级、强化,与外界合作共赢交集大大拓展。

一带一路议论文

传承中国文化 提到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那是我们儿时的记忆,如今想来,却是极有深意。神话的笔触记载了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我们往往陶醉于故事表面的跌宕起伏和热闹,却忘了去思考,这何尝不是一种跨越国度和跨越地域的文化交流和传承呢?早在唐朝,人们就会晤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但是文化交流也并非完全吸收外来文化,而是辩证看待,取精去糟。 如果文化不注重交流,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禁锢的思想如何行在潮流的尖端;禁锢的国门如何享受新鲜的创造;禁锢的脚步如何步向广阔的世界。 清朝时期,我国自诩地大物博,拥有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便闭关锁国,不与外界相通和往来,最终导致思想文化和武器物质落后,被侵略者用洋枪大炮打开国门,狠捞了一把油水。这便告诉我们,传承中国文化,并不是守着古老的规则固步自封,而是在文化交流中将其发扬光大,丰翼壮体。 任何生命都需要自由和交流,何况是一个国家这样浩瀚庞大的生命集体。鸟儿只有飞出牢笼同其它鸟儿一起叽叽喳喳时才觉得自己的歌声美丽,也只有听到其它鸟儿的歌声,才审视自己,花儿只有在迎来花粉时才无与伦比的绽放。 “一带一路”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文化交流的重视,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便是文化交流正确决定的体现,如今我们想要重新传承发扬一段辉煌的文化,离不开交流创造。 但是有些时候,文化交流带来的巨大冲击却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我们期盼着中国文化出色的在世界文化之林脱颖而出,得到整个世界的肯定,当第一个没有美籍标签的华人拿到诺贝尔奖时,欢呼和雀跃此起彼伏。 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这个奖项呢?那仅仅意味着中国的文化走出国门迎合着可西方价值观,它的优劣又怎能用西方的审美标准去审视呢?仅仅当中国的审美标准也搬上世界的舞台,才意味着我们传承的文化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文化的传承在学习和创新中走向未来,中国文化已经走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拥有着成熟的主体,但是不免会有腐朽的枝桠需要修剪,世界文化之林纷繁灿烂,虽然不是全部都适合我们,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些需要我们放下身段去学习。但是我国的优秀文化,我们也要不遗余力的将它带出国门,带向世界。我们发扬光大了中国的儒家文化,如今孔子学堂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融合进整个世界的血液之中,那是整个世界都承认的文化精华。 传承中华文化需交流和改变,也需要坚定的信守,我们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化,也肩负着使命,我们要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丝绸之路_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文800字

丝绸之路_关于一带一路的议论文800字 '一直以来,在谈到丝路合作时,旅游业充当着先导产业的角色,可以加强各层面的联系沟通,通过共同开发旅游线路、开通航班航线、提高通关便利化,通过旅游国际合作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而带动各领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和民心相通。 那么作为先导的丝路旅游本身又该如何发展呢?在刚刚结束的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这成为业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注重沿线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主打丝路旅游文化牌、推进跨界发展,这些各有侧重的建议,为丝路旅游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发展思路。 思路,从丝绸之路兴起之初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00多年前,倘若没有一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思路,古人如何能够毅然突破山水阻隔,开通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畅通文化交流? 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更是如此。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赵磊强调:有思路才有丝路,尤其是各地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具体到丝路旅游的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跨境联合推广、客源的聚集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规划。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老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年轻的路。古老在于,这条路上集聚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沉淀了千年的历史记忆;年轻在于,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成熟、系列性的旅游产品,对于游客而言,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 此次丝绸之路旅游国际大会上专家们所提供的发展建议,从宏观上为丝路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尊重历史、保护文化、共同开发。具体到各个地方,则需要有更具象的措施。以丝绸之路上的西安为例,西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地位显著,许多景点享誉世界,然而西安旅游业宣传推广的国际化程度较弱,而丝路旅游恰恰需要国际合作,客源互送。因此,就西安而言,发展丝路旅游不仅需要在宏观上注重保护文化资源,主打文化牌,更需要在具体操作中考虑自身的现实困境,有的放矢。而这也正是国内丝路沿线省份发展丝路旅游需要关注的重点。'

浅论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论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路一带”战略评析》 摘要:“一路一带”并非空穴来风,是新一届领导人高瞻远瞩之战略选择。“一路一带”战略并非“新马歇尔主义”,是沿线各国 共同协商互相尊重的发展方式。“一路一带”战略是中国经济过剩 产能与沿线国家需求结合的战略。“一路一带”战略还是中国政府 应对美国及其盟友TTP战略的需要。“一路一带”战略是长期战略,需要持久坚持。 关键词:“一路一带”;战略;评析 一、“一路一带”战略的提出 “一路一带”战略最早见诸官方媒体是主席在2013年9月访问 中亚三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时提出来的。同年10月又 在印尼参加东盟会议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这一 次更加完善了“一路一带”的内涵与外延。所谓“一路”是海上丝 绸之路,从今天的福建泉州开始,沿着延绵的海岸线一直向西,经 过今天的广州、云南、中南半岛到缅甸泰国经印度洋到达今天的中 亚直至发达的欧洲。另外一条是从中国西安开始经由甘肃兰州沿古 代陆路向西进入中亚包括阿富汗、伊朗等国家,“一路一带”的东 面连接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区,另外一头连接着成熟的欧洲经济区, 在这两大成熟的经济区中是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未来增长潜力 无限[1]。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种提法并非中国领导人独创,早在 2011年,美国的希拉里就已经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说法。不过希拉里眼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从中亚、阿富汗、一直 打印度,并不把中国包括在其中,这在地缘上孤立中国的做法路人 皆知。希拉里这样提法只会增加地区不稳定因素,所以也是不得人 心的。实践上,美国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他们所认为的新丝绸之路 建设付诸行动,在中亚和阿富汗和印度都有一定的建设活动,但是

一带一路论文800字

浅论“一带一路”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皆在世界上处在过最领先的位置。在经济领域,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拥有了与西域国家的贸易往来活动,第一个进行此活动的人是由汉武帝派遣的张骞,以当时的首都长安为起点,而东汉时则以首都洛阳为起点,一路西行,主要是将当时中国特有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运输到西域各国进行出售,同时与西域进行友好往来沟通,路线贯穿了整个亚欧大陆,直达欧洲的罗马城,全长六千多公里的路程。由于丝绸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所以这条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除陆上的丝绸之路外,古代的中国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的港口出发,经过南海诸国,再穿过印度洋,最终抵达欧洲和非洲东部,大大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发展。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丝绸之路一词已经成为了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统称,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含义。 随着近代历史的影响,世界格局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球经济正向着成为一个整体的趋势加速前进,同时又存在着多极化的因素,而中国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渐日益提高,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正在变得越来越紧密,中国也将一贯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以便于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顺应时代的必然性,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古代的丝

绸之路因此重新启动并扩大规模,当前中国的产能和外汇资产均为过剩状态,而油气、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同时中国的边境形势正处于历史以来最好的状态,所以“一带一路”的推动既有利于发展中国经济,同时也完全符合沿线各个国家的利益所需,更有利于加强亚非欧乃至于世界各国的互利友好往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支持,尤其是沿线的各国,更是积极投资与中国进行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推进可谓是畅通无阻。倡议提出两年多以来,多个国家已经同中国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并与中国联合开通了多个交通运输线路,“一带一路”正在持续良好地推行,并开始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带一路”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是中国在新时代和世界进行沟通并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枢纽,在未来,中国将逐渐走在世界最前列,并带动整个世界共创更加美好的时代。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毕业论文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 1、“一带一路”的基本信息 (2) 1.1一带一路的概念 (2) 1.2一带一路路线 (3) 1.3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3) 2、一带一路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3) 2.1通路通航主题 (3) 2.2 “基建产业链”主题 (4) 2.3“能源建设”主题 (5) 2.4“通商”主题 (5) 2.5“信息产业”主题 (6) 3、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挑战 (6) 3.1国家之间的制度竞争 (6) 3.2人才不足,能力赤字 (6) 3.3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 (6) 4、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7) 4.1应对地缘风险 (7) 4.2应对安全风险 (7) 4.3应对经济风险 (7) 4.4应对法律风险 (7) 4.5应对道德风险 (7) 参考文献: (7)

“一带一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2014年,中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议,目前已经获得全国60多个国家的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一带一路战略将会为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一带一路会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机遇,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多方面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中国应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也应该做好预防各种风险的准备。 关键词:一带一路机遇挑战 abstract In 2014, China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one belt,oneroad”.There has had more than 60 countries supported this plan.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is strategy will have effect on Chinese and world economy. this plan will bring a lot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hina. In this situation, Chines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se opportunities and be fully prepared against all risks . K ey Words :one belt ,one road ;opportunity;challenge 1、“一带一路”的基本信息 1.1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规划,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

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认识——历史、愿景与现状 电信七班曹瑞轩 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并为沿线国家热烈欢迎与广泛接受。在本周的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进一步增进了对它的了解与感悟,在此浅谈自己的认识。 作为近几年刚刚提出的战略,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凭空出现的概念,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内涵的。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由此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就已成型。自那以后,来自东西方的商人络绎不绝往返于丝绸之路,将东方的丝绸等商品带往欧洲,随之带来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交流。丝绸之路成了当时整个世界的和谐之路、繁荣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发源于西汉,随着我国早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拓展,至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达到鼎盛,大大发展了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因此,今天旨在成为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纽带的一带一路,正是传承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而提出的。 作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有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良好愿景。对于我国来说,一带一路将推动我国继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之后,新一轮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成为未来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依托;对世界各国来说,一带一路的实施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探索为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途径,也为各国提供了搭上中国发展快车,推动各自经济发展的良好机会。一带一路的成功实现,一定会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从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战略就开始付诸实施,到目前已经已经有一系列成果从纸面变为现实。截至目前,我国已与七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五国开展海洋领域相关合作,有两国表示完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天然气管道为代表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成功落地;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有关金融机构正在或已经设立。一带一路可谓正当其时,成果丰硕。当然,作为如此重大的战略举措,其实施也会遇到众多问题,如来自美俄等世界大国的掣肘,沿线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力有所猜疑,受恐怖主义等威胁的沿途地区严峻的

一带一路建设论文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挑战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2015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然而在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推动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与挑战。 目前,从中国运往欧盟的绝大多数货物是通过海上航线运输。海上路线拥有运输成本低、服务质量高等竞争优势,但运输速度比从东亚到西欧的陆路慢一半以上。这便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上的一大重要问题。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与品质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货物需要运输,那么对速度的要求便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哈萨克斯坦运输走廊对提高货运速度极其重要。 哈萨克斯坦拥有巨大的过境运输潜能。目前过境邻国从东到西存在两条主要交通走廊,但都不经过哈萨克斯坦。北方的交通走廊为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干线,该线路从俄罗斯南部的港口城市纳霍德卡出发,分为两条支线,一条经由圣彼得堡到达波罗的海,另一条经过白俄罗斯直抵欧洲。南方的交通走廊为南方海上线路,从上海出发,沿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半岛的海岸线延伸,之后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从线路长度和时间上来看,这两条线路并不比过境哈的线路——即从中国重庆出发,经哈的中哈边境枢纽站多斯德克到达德国杜伊斯堡更具优势。哈国家铁路股份总公司的数据显示,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干线全长12900公里,运输时间为18至20天;南方海上线路全长23000公里,运输时间为45至80天;而过境哈的线路总长仅为10700公里,运输时间仅需15天。 对中国而言,可以利用哈萨克斯坦的路线扩大中国西部和中部商品向中亚和欧洲的出口,同时将商品出口至俄罗斯。这样一来,在各国间交通物流体系实现最大限度一体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改善以及物流运输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哈可以成为中国对外主要陆路中转走廊。 运输中转走廊的发展对哈中两国都有重要意义: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下,中国新疆的发展潜力和中国沿海企业内迁都将促进运输量的中长期增长,同时也将增加对哈运输中转服务的需求。哈运输网络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体化进程息息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