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通用技术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教学案

高中通用技术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教学案

高中通用技术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教学案
高中通用技术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教学案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学习目标

1.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停息,并进行处理。

2.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能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

知识要点

一、发现问题

1.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由别人给出的问题;基于目的由设计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2.发现问题的途径有: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等。二、明确问题1.问题的价值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学科性、新颖性、实用性、技术可行性、投入产出比等。

2.问题解决所受的限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限制是一种对设计的约束。

3.制定设计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使用与维护。

例题分析解答【例1】一位家长发现孩子的脚长得很快,隔段时间就得

换双新鞋,于是他设计出右图这双鞋子。按下鞋侧的按钮,就可将鞋在

27 码至37 码之间调整。据称,对很多两只脚不一样大的孩子来说,这

样的鞋子是再好不过了,他们可以根据两只脚的尺寸自由调节鞋子。这

个家长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

A、观察日常生活B 、收集信息

C、分析信息D 、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考核要求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应用考核难度容易题

参考答案A

解题分析发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观察日常生活、收集信息、分析

信息、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这是一个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这位家长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从而发现了问题。

【例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件小发明。可是在他申请发明专利时,才猛然发现相同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早有销售了。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忽略了设计的()

A、发现和明确问题环节

B、制定设计方案环节

C、制作模型和原型环节

D、测试、评估和优化环节

考核要求判断问题价值的方法应用

考核难度稍难题

参考答案 A

解题分析 判断问题的价值, 迄今为止, 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这位同学设 计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有销售了, 说明该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主要是在发现与明确问题环节

【例 3】小李和小王在学习了通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后,决定利用学校通用技术的相关

器材和 原料自制作一张小板凳,请你帮小李和小王完成一份“小板凳设计制作的时间

进度表”。

考核要求 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 应用

考核难度 稍难题

解题分析 设计制作的时间进度计划表主要依据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制作难以程度。

训练与巩固练

、 选择题( 30 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问题形形色色, 多种多样, 在我们通用技术课程中主要讨论的是下列哪方面的

问题? A 、自然问题 B 、社会问题 C 、科学问题

2、美国发射了“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土壤成分, 这项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属于这属于( ) A 、自然问题 B 、社会问题 C 、科学问题

发射火星探测器, 属于技术问题; 探测火星土壤成分, 该属于科学问题? 3、以

下哪种问题属于人类在生存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 A 、阿基米德鉴定皇冠 B 、三峡大坝如何实现防沙积和泄洪

C 、人们为了写字发明了纸和笔

D 、得了非典,医生应该如何给予治疗?

生存中是不是一定要用到纸和笔?是不是改成“衣食住行”之类的东西更好? 4、以

下哪种问题是全新的,它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思考,需要我们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

我们独具慧眼的发现。

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 由别人给出,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

决方案 由联想产生的问题

于一定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5、下列活动

中,属于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是

①主动观察日常生活 ②收集信息 ③技术试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

①③④ 6、人们首先发现了什么问题而发明了电冰箱

A 、冰箱可以制作冰淇淋

B D 、技术问题 寻找是否有

水和生命的存在,

A 、

B 、

C 、

D 、 D 、技术问题 寻找是否有水和生命的存在是不是应 ) ④

技术研

究 、

②③④

、低温可以保

7、2007年, 21 岁的克莱特拉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理工学院的一名 大学生。他在玩电脑游戏时,发现传统的鼠标不能三维的操作,他跟另 四位

同学发明了这种新型“魔术鼠标”,它可以像戒指一 样套在手指 上使用。

由于它具备三维操作功能,人们通过手在空中的上下左右前后 的移动,就可

以对电脑桌面进行操作。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这案例说 明重要问题的发现

来源于 ( )

A、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B、技术试验、技术研

究C、收集信息 8、某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高性能自动钓鱼机 , 可是未能被广泛地应用 ,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 、 成本高

B 、效率太高

C 、使用不方便

D 、钓鱼活动的主体是人

9、“盲人防溢水杯”的发明者,是在看到他的一个盲人朋友水时倒水时,用手指插进杯里 试探

水的高度,他认为这样既不方便也不卫生,从而萌生了发明“盲人防溢水杯”的动 机。这个事例说明

()

A 、因为和盲人是朋友而产生发明动机

B 、观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萌生发明动机

C 、受盲人之托而萌生发明动机

D 、只要看到盲人倒水就能产生发明动机

10、人们常为 mp3(如右图)等耳塞线的缠绕而苦恼,由此设计

出了 一种缠线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发现的

途径是什 么?( )

A 、观察日常生活

B 、收集和分析信息

C 、集体询问法

D 、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11、要求被调查者在已设计好的答案中选择自己最认可的一项, 卷?( )

A 、 开放式问卷

B 、 混合式问卷

C 、 封闭式问卷

D 、 混合式问卷

12、在设计之前,我们要明确所研究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下列问题从内容与价值来看, 较为

明确的是( )

A 、 发明一个探测器登陆太阳

B 、 建造福建连接台湾的隧道

C 、 建造直达月亮的天梯

D 、水变油

13、新式纺纱机是詹姆斯 . 哈格里活斯有一次无意中将家中的纺纱机碰翻这一偶然事件中发 现

纺车锤竖立时仍能转动得到启示而诞生的 , 这案例说明重要问题的发现来源于 ( )

A 、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B 、技术试验、技术研究

C 、收集信息

D 、灵感

14、有人发明了一种“带计时、收音”的多功能圆珠笔,这是一种比现有圆珠笔功能更多的 发明创造, 后来进行了制作和试验。 但“多功能圆珠笔” 自发明以来, 一直受到市场的冷落。 从设计的过程来看,这是可能是由于设计者缺乏( )

A 、设计分析

B 、发现问题

C 、明确问题

D 、设计的交流

15、晓冬同学发现家里的饮水机总是忘记关, 使得饮水机里的水反复煮, 成为我们所说的 “千 沸水”,产生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他通过研究试验制作了一个定时器,可以通过 设定时间,给饮水机断电,但晓冬去申请专利时发现别人已经申请过该专利了,请问 晓冬少做了哪项工作 ( ) A 、收集信息 B 、明确问题 C 、设计分析 D 、设计交流

C 、冰箱可以制作冰

水 D 、冰箱可以冰却啤酒 D、灵感

这种问卷调查属于哪一类问

16、上题中,晓冬设计的定时器“没有价值”,原因是( )

A 、该设计的功能单一

B 、该设计不符合科学原理

C 、该问题已得到充分解决

D 、该产品的投入 /产出比不高

17、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发现, 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喜欢稳坐在看台上观看比赛, 而是喜欢 更接近现场, 于是在比赛项目结束的中间过程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选择坐在地上, 或者坐到 裁判桌子上。 于是他想根据这一现象为同学们设计一种便携式的小板凳。 根据你所学的设计 过程,你觉得这位同学首先要做的是( )

A 、提出设计题目,明确设计要求

B 、收集设计所需要的信息

C 、绘制草图

D 、提出解决问题的多个设想

18、日本美津农有限公司的开发人员通过市场调查, 发现网球初学者在打球时不是打不到球, 就是打一个“触框球”。于是他们专门设计了比标准大 30%的初学者球拍,这种球拍一上市 场就非常畅销。在这一案例中,开发人员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 A 、

观察日常生活 B 、收集和分析信息

C 、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D 、初学网球者专门指点 这题请看 80 页,是不是选 B 更好呢?

19、如图所示,这是一款缝制了细软管的 T 恤衫,在塑料管中加冷水,就

变成了能降温的水冷式 T 恤衫。可是现实生活中水冷式 T 恤衫却没有得到 广

泛应用。主要原因是( )

A 、不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

B 、生产的 T 恤衫质量不好

C 、成本太高

D 、不太实用 必须从以下哪些方面着手: ①所提出

的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 的科学原理, ②该问

题是否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③该问题是否具有一定意义, ④

现有的技术 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⑤解决该问题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 ( )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1、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有人幻想设计“永动机”,以提供“没有本钱的能源”。 “永动机”

的想法一直持续了几百年,无论是从物理的方法,还是化学的方法,都没有成功,这 22、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除了需要进行一些主观的分析外, 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研究手段,

下列不属于这些研究手段的是 ( ) A 、问卷调查 B 、设计分析 C 、信息收集 D 、调查分析

23、为幼儿园设计一批课桌椅, 要考虑到这些课桌椅的高度要适宜, 颜色要符合幼儿的心理,

这是考虑到了下列哪点的限制 ( ) A 、不同的设计对象具有不同的特点 B 、资金成本的限制

C 、设计过程人力物力的限制

D 、设计者技术能力的限制

24、伽利略与学生一起做技术试验时, 看到水温升高后罐内水位就会上升, 由此忽然想到想

到一个技术问题能否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出体温计?最后他终于通过多次试验设 计出了体温计, 伽利略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问题? ( ) A 、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B 、技术试验、技术研究

C 、收集信息

D 、灵感

20、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 样的设计为 ( )

A 、它们不符合技术的目的性

B C 、它们违反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D 什么会失败

、它们不符合技术的创新性 、它们没有技术专利

25、有人为了解决旅行车块头大,不方便的问题,设计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款分离式旅行车,

车的头部可以分离出来。以下选项不属于明确问题所需要考虑的是( ) A 、问题的内容 B 、问

题的价值

C 、解决问题所受到的限制

D 、问题解决后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26、采用各种方法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但这些问题有时可能是模糊不清的, 需要我们进一步

加以明确。以下有关明确问题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 A 、分析问题表述是否明确,要抓住核心概念

B 、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是否明确,要抓住问题所涉及的环境

C 、分析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要抓住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与条件

D 、分析问题是否明确,要抓住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

A 、

B 、

C 是明确问题的内容,

D 是明确问题的价值,选不出来答案

27、一个问题的解决或一项设计的完成, 除了受设计对象所涉及的标准和因素的限制外, 还

要受到问题解决者或设计者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从主观条件看, 主要是其是否具有解 决问题所需要的 ( ) A 、学历 B 、经验 C 、专业知识 D 、知识与技能

28、中学生能否设计制作一个笔筒, 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 ) A 、笔筒的标准与该学生所具有

的技术能力与条件

B 、材料、资料、仪器、设备

C 、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

D 、知识与技能

答案选 A 没有问题,可是这类题目是不是有必要出现?我们能不能和宣老师商量一下, 不一定要这么多选择题, 会开或者高考根本不可能来出题的, 反复练习就是增加学生负 担 29、一个问题的解决或一个设计项目的进行,所受到的限制有(

) ②设计项目的财力支持 ③设计标准的高低

C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非选择题( 40 分)

31、两年前, 当安德鲁·戈登介绍自己的小发明“桌子防摇器”时, 在电视节目中做嘉宾的 商业专家们捧腹大笑,说他的想法是“最荒诞的”。但现在,“桌子防摇器”在网上热卖, 已经赚到了 50 万英镑。戈登的“桌子防摇器”是 8 个塑料片制成的小装置,可根据桌子的 摇晃程度进行调整,垫平桌脚,也可以用来平衡洗衣机、书柜、花架等器具。

安德鲁·戈

④设计项目 ①设计者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的材料、仪器、设备 A 、①②④ B 、 ①②③ 30、为了保证设计的顺利实现, 通常是通过工作程序的排列来表示的,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发现与明确问题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 制定设计方案 A 、 B 、 C 、 D 、 需要制定设计计划, 以更好保证设计有目的、 制定设计方案 制定设计方案 发现与明确测试、评估及优化 制作模型 测试、 测试、评估及优化 制作模型 评估及优化 制作模型 发现与明确问题

测试、评估及优化 有计划地进行,

() 使用

和维护 使用

和维护 使用

和维护 使用

登说,关于“桌子防摇器”最初的想法纯属偶然。“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喝啤酒,突然发现酒吧桌子下垫着几张餐巾纸。原来桌子总是摇晃,只好用这种方法把桌子垫平。于是我开始构思一种小装置,用来调整桌腿长度,让桌子平稳。”戈登回忆说,“我找来一个装燕麦片的纸盒,开始用它比画,直至找到合适的形状和厚度。”(7 分))

(1)根据案例谈谈安德鲁·戈登的设计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从何而来?

(2)除了这种发现问题的途径外,还有哪些常用的发现问题方法?

上一题问的是问题从何而来,下一题却问,除了这种发现问题的途径外,还有哪些常用的发现问题方法,两个题不搭,容易使学生搞混问题来源与发现问题的途径之间的关系

是不是可以改成这个样子的?根据案例说说戈登发现问题的途径以及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答:(1)观察日常生活。

(2)发现问题一方面是可以挑战和拓展我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推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2、问题一:下雨天撑雨伞时经常会碰到风把雨伞吹反了,或者小孩子撑伞时会把雨伞吹走。

这些情况时有发生。

问题二:下雨天穿雨披骑自行车时会碰到风把雨披吹反过来,盖在头上而看不见前面的路。

上述两个问题是否具有价值?(任选一个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说明)(5 分)

33、下图是北京小家电市场调查报告,对购买者购买小家电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你能从这份调查报告中发现什么问题吗?(5 分)

高中通用技术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教学案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学习目标 1.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停息,并进行处理。 2.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能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 知识要点 一、发现问题 1.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由别人给出的问题;基于目的由设计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2.发现问题的途径有: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等。 二、明确问题 1.问题的价值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学科性、新颖性、实用性、技术可行性、投入产出比等。 2.问题解决所受的限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设计者的技术能力与条件。限制是一种对设计的约束。 3.制定设计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使用与维护。 例题分析解答 于是他设计出右图这双鞋子。按下鞋侧的按钮,就可将鞋在27码 至37码之间调整。据称,对很多两只脚不一样大的孩子来说,这样 的鞋子是再好不过了,他们可以根据两只脚的尺寸自由调节鞋子。 这个家长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 A、观察日常生活 B、收集信息 C、分析信息 D、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考核要求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应用 考核难度容易题 参考答案 A 解题分析发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观察日常生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这是一个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这位家长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从而发现了问题。【例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件小发明。可是在他申请发明专利时,才猛然发现相同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早有销售了。产生这样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忽略了设计的() A、发现和明确问题环节 B、制定设计方案环节 C、制作模型和原型环节 D、测试、评估和优化环节 考核要求判断问题价值的方法应用 考核难度稍难题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本文从笔者的角度来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一些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中学生;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笔者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此要浅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需转变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

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那么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基础的有效教学。提高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选择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的教师,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第二,如果学校真的没有或是只有少数教师是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是信息技术基础比较好,那么学校就要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汇编七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篇1 忙碌的工作,总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这一学期可以说是充实的、丰富多彩的: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更关键的是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目标及方向。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期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该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学习党的优良方针;在教学工作中,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本学期初,本人有幸至黄山参加省级研修班,听娶学习了专家、优秀同仁的报告、讲座及同课异构,我认真领悟、借鉴、创新,不断将丰富的知识及经验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为了促进自己不断地学习与进步,我还参加了今年宿州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专业知识也丰富了不少,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知识不熟练,稍有欠缺,这一

点给了我很大的警示。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站稳脚跟,实现自身价值,但总是想法多于实践,以各种理由来搪塞自己。我将铭记这次教训。 另外,我还利用有限的时间完善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汲取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到了省评审组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明白存在的问题,既然是教学博客,不仅要与同行同事们交流,还要与学生互动,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的学习。经验来源于学生,还要运用到学生中去,这也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方法。 1、探索适合本地的讲练教学法 皖北地区学生普遍起点低,基础差,高一学生仍然停留在“画图”、“翻纸牌”阶段,甚至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试想,连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不具备,那么非零起点(粤教版)教材上所涉及的“活动”等就无异于“空中楼阁”。为了解决这种状况,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教学方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讲多练”,“边讲边练”。“边讲边练”可以完全满足“多讲多练”的全部要求,并且和“45分钟”不发生冲突——教师理论上可以“讲”组45分钟,学生也可以“练”够45分钟! 2、充分发挥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的优点 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

高二通用技术 《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的第二部分。它作为《简单结构的设计》的设计实践阶段,要确定一个具体的对象进行结构设计,这既是对前两节结构及其稳固性的知识的运用,也是对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的深入,同时还需要贯穿《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确定设计并制作锅盖架,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与设计的过程和方法相联系,将所学的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运用到方案的制定和权衡筛选中,从而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出模型或原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了解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等理论知识。在本节第一部分的学习,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又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如果没有设计实践的载体,学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不会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不太可能自觉地去经历设计过程。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一方面要选择结构简单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加强设计目的的明确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历设计过程,运用结构的有关知识进行设计分析、多方案的构思、比较权衡和最优方案的制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制作模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结构设计项目的选择上,本着“源于生活,相对简单,又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原则,确定选用锅盖架作为设计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典型案例分析来启发学生,计划在第一个课时内由学生交流讨论动手完成设计工作,再安排三个课时动手操作来制作原型或模型,最后安排一个课时进行作品交流评价,使学生亲历设计到制作的过程并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全面熟悉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锅盖架的结构设计,并能绘制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资料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 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 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 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 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 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气机、贝尔发

高二通用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通用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总目的要求: “技术与设计1”模块使学生对技术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初步掌握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4.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5.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和技术指标测量,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2.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4.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力。 5.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发现问题》教案

发现问题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发现问题 章节: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发现问题 课时:共1课时 作者:江西省上饶县第二中学:徐李强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与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共三种;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分析讨论发现的问题,认识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能不断的深入了解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人类技术的进步; (3)培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于技术世界充满好奇心,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经常接触到却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 (2)培养各种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探究欲望和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 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 初步了解并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三、教学难点 多渠道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处理。 四、教学方法 故事法、教授、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发现问题”是《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首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从而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并进一步拓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敏睿地发现问题。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分阶段探讨设计过程的部分内容,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入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本节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 本节内容让学生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2. 设计理念 发现问题的设计,要关注问题“载体”的选择。首先要我们以军事发展图片开始引入军事的发展主要来源于“问题的发现”再由一个经典的故事“一条线与一万美元”开始,对于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研究,最后以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引出本章节的内容。然后又回到课本,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我们对于相关的概念作一个统一的了解,如什么是问题?问题的分类等等。在讲问题的三大来源时,积极运用生活中的相关例子。从中引出,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对于流线型的汽车、电话的发明等,传统的说明发现问题的途径还可以是别人提出来的与在试验中主动发现的。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身边的问题,强化学生的理解。 对于第二部分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本校学生制作的房屋模型,让学生了解观察日常生活,你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2-08T16:28:37.24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侯翠萍 [导读] 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走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高中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兴趣,但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多数学生对网络及网络游戏的兴趣远大于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兴趣。因此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在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主体性;互动教学;创新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现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新课改中虽然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都进行完善更新,但实际上虽然很多高中学校响应教学改革,但是在信息教学的投入和方法上并没有进行很多改变,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此实现教学不断完善,克服教学阻碍,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为信息技术课老师更应把这门课上好。下面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谈几点课堂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虽然它是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程序中的“复制”、“粘帖”,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帖”的在“画图”程序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帖”的操作步骤。 二、演示法。 演示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教学的演示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讲授计算机入门知识的时候用到。如在进行计算机操作姿势的教学,老师可以做示范,让学生直接感知。还有在进行键盘的指法、鼠标的操作教学用到此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授windows文件夹的创建的时候,其操作步骤为:①进入到要创建文件夹的位置;②执行“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③输人文件夹的名称。老师可以借助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从老师的示范操作中掌握操作步骤及方法,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适用这种教学方法,若学校配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使用上存在着优良的条件,学生对新生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加上初中生的模仿能力又很强,示范教学的效果也很明显。 三、比喻教学法。 由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将难懂的理论用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形象化。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讲Windows xp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用一棵树的结构比拟文件目录结构,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要相似,其他方面则未必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否则容易产生误导。 四、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就是他们对科学有深厚的兴趣。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容易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形式真正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Word时,教师可先出示自制的较好的一份小报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兴趣后对学生说:像这样的一份小报在计算机中制作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大家好好学,就可以学会。同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教师再去讲解word的使用方法,学生都愿意学。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动力。 五、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资源,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两种形式:课堂练习和上机实践。操作实践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练习。因为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问题: (1)学生要明确上机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置上机内容,说明目的要求。学生要作好上机准备,以提高上机效率,充分利用上机时间。 (2)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学习上的需要加以选择。 (3)指导上机的方法。教师要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表,表上要印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学生要及时填写报告,教师要及时批改。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摘要: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关键词:兴趣主题德育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我认为首先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而要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主要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只是对计算机作为娱乐工具的兴趣,他们热衷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传授的教材上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对于这种现

象,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计算机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快,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亢奋的学习劲头。为了激发这种兴趣,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2、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因此,把幽默诙谐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堂,寓庄于谐,寓理于谐,能使学生好学、乐学。 二、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记忆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共7页】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精品文档------------------------------------------------------------------- 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案例摘要:案例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载体,案例分析法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际谈谈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案例的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案例案例分析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它一般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对某一实际情景的创设。 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广泛的问题情景和思考空间,让其主动建构技术相关的知识,理解案例背后的原理、思想和方法,同时还能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然而,在目前通用技术实际教学中,对案例的使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际谈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的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不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就随意选择案例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都是任教很多班级,而不同班级由于学生习性、班风等情况使得不同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一样,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区分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不能笼统地说学习能力,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与技术学习有关的学习能力。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当然需要知道原有的基础情况。 二、没有理解教材中案例的用意,没有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有效的处理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案例太过简单了,学生自己可以看懂部分教材内容,教师须另外准备案例。殊不知:知道的东西未必真正了解,简单的东西往往蕴含着深邃的道理。例如,在讲“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时,有些老师就抛弃了教材上的案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而举其他方面的案例。虽然从字面上来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这个案例很容易,但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这个案例是为了说明由于人的需要推动技术一步步向前发展,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前进;在思想方法方面,这个案例是学生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技术问题、分析技术问题;另外,从技术史的角度来说,灯火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用它来说明技术价值,更具有典型意义。所以,我认为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替换掉,并不十分妥当,这似

四川省2013年高中通用技术 第三章第一节 发现与明确问题教案 广东版

《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 发现与明确问题 一、教材分析 《发现与明确问题》是广东版教材的《技术与设计1 》第三章的内容。 “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而发现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它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揭示与明确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弄清楚设计的技术问题,进而判断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否当前可以解决,是否值得解决。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分阶段探讨设计过程的第一章的部分内容,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入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本节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 本节内容让学生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发现与明确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能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分析讨论发现的问题,认识到发现问题的重要性;(2)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能不断的深入了解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人类技术的进步; (3)培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础,对认识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对生活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能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设想,可能有的是不全面与不准确的,但是通过这样的练习与分析能够使学生对于问题作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学生的智慧之光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们可以从教室中的问题讲起,对于自己常常接触到的课桌、椅子、书包、灯、黑板等等发现它们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技术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这样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技术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学习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1. 电教设备:多媒体、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以发明家爱迪生激励)你想发明吗?想发明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激情。引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为本节课预设铺垫。)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有的发明和创造源于对问题的发现。

(完整word)高中通用技术教案方案的构思方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方案构思的几种常用方法; 2、能灵活地运用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进行方案的构思;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台灯和相框的方案构思实践活动,感受设计的快乐,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第2时的内容。方案的构思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技术产品设计中最有挑战性而又最能表现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环节。在整个模块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方案的构思方法”这一节总共有三个内容: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方案的比较和权衡。本课时是在上课时进行了“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构思”,并形成多个方案,为后面“方案的比较和权衡”作准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设计分析”阶段,同学们在脑海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了,但是这些想法还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而且也是不具体的。怎样把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能看得到的、比较完整的具体方案呢?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构思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只是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应通过学生自亲参与方案的构思过程中来体会和运用。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教材上介绍了四种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和奇特性构思法。其实介绍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方案的构思。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设置了四个台阶式构思方法“画”—“仿”—“移”—“破”,并设计了相应的构思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方案的构思方法,并有效地进行方案的构思。 本课时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亲身参与方案的构思,体会草图法、模仿法和迁移法等方法在方案的构思中综合运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对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了一定理解; 2、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的作用,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实现的目标; 3、对构思方案有一定畏难情绪,对方案的构思方法还不是很清楚; 4、在设计分析阶段对设计对象有了一些想法,有一定创造冲动和较大创造潜能 本课时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方案构思”的畏难情绪,合理安排好课堂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四、基本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 基本思路遵循“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去” 设计作品赏析------构思方法学习------方案构思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贯彻以下理念: 方案构思并不难; 相信自己的创造潜能; 交流和合作是设计中的非常重要的品质,要敢说善听。 五、基本教学策略 1、在开篇展示构思巧妙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设计作品(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2、设计台阶式(由易到难)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进行构思,并形成方案,享受到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3、对学生在方案构思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亮点进行及时有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对方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8-04-26T15:08:22.6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作者:李嘉静 [导读] 我们知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是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的有机统一。 李嘉静广西梧州岑溪市第一中学 543200 【摘要】我们知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是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的有机统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探究;有效使用;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049-0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对信息资源的加工技能逐渐成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成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新时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帮手,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计算机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教学课程内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操作,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 一、高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的地位低下。 虽然我国现在的很多普通高中都设立了信息技术教学,但是实际上,对于学校、学生家长、教师甚至学生本身来说,他们对信息技术新教学很难产生兴趣乃至不重视这门课程,导致了信息技术新教学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中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地位很地下,使得信息技术的主旨“旨在教育学生来提高他们对生活、学习、以后的工作中无所不在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学校、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这门新教学的不关心甚至漠视态度,使得信息技术新教学在我国普通高中中很难发挥其作用。 2.教授信息技术的教师力量和实力不够强大。 新教学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这门新教学上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概念和新教学内容。对于教授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而言,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理解和贯彻这一新概念和新内容,这也就造成了信息技术新教学在普通高中的展开有了很大的阻碍。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授这门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他们首先要自己理解和贯彻新教学中的新概念与新教学内容,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要求他们将新教学的理念与内容与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所以,教授信息技术新教学的教师力量和实力不够强大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3.学校规模和能力的欠缺造成有关信息技术设备不齐全。 虽然我国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很多普通高中已经配上电教设备以及信息技术室,但是仍然有很多高中学校缺少必要的设备,尤其在我国的云贵、川渝地区有很多高中学校没有相关方面的设备,甚至有的连一台电脑都没有。这些地区经济的落后造成教育的落后,所以对于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进行,也是一个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加大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使用 我们知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是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的有机统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说,确实是显得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也比较枯燥。仅靠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使抽象理论内容形象有趣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利于接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改变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 多媒体课件使用声、光、电等多种技术,为学生呈现图片、视频、声音等在多个方面给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刺激,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点有效理解。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将教学所需的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后,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按照教学的需要随时调整课件各部分的组合。一个设计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的知识简单化、把复杂的知识步骤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可操作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操作 在机房里上课主要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把教学步骤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过程通过软件同步显示在学生机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当教师演示操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立即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这种手把手的教师模式,可以降低学生操作的难度。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可操作性。所以,这种方式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及上机操作这一优势。并注重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提高课程整合的质量。使学生掌握好信息技术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三、组织好上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除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马上付诸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上机操作的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成果。如何组织有效的上机操作训练,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教师组织上机操作不成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的效果。要组织有效的上机操作,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上机任务和目的 有目标的教学和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明确的上机目的还能够有效地为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发表时间:2011-05-26T08:55:28.560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6期供稿作者:黄芳[导读] 笔者采用了注重过程性、生成性、开放性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摘要】: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慢慢成为关注的焦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论述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的有效策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等方面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效益 “向45分钟要效率”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成了教师共同思考的话题。什么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高效的完成三维教学目标。一句话,就是使学生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一、合理安排课程,因材施教 作为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抓住中学生喜欢获取新鲜知识的特点,设计的教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造的氛围。例如在讲授word、excel等office软件的基础知识时,许多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上机操作,让他们进行自我摸索探新,锻炼思维和学习方式。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比例1:1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加上机的时间。面对新的事物,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的,教师首先要正确的面对这些提问,尽管其中的某些问题会显得幼稚。然后教师应该对提问的学生积极地解疑和引导,努力开拓学生思维,往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教师要在上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如何,有何兴趣爱好,擅长及不足之处,然后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比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包括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和两本选修—— 《多媒体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两选一)。两本选修教材的差别比较大,前一本偏向于形象,感性的思维,比较适合文科班的学生;后一本偏向于抽象,理性的思维,比较适合理科班的学生。分析了教材特点与学生特点之后,我们决定文科班选修前一本教材,理科班选修后一本教材。 因材施教使每个人每堂课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继而有为这个目标努力的信心和行动,使每个人每堂课都有收获,使每个人的学习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潜力尽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鼓励学生思考,拓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笔者采用了注重过程性、生成性、开放性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图文编辑”为例,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对已经掌握的Word、PowerPoint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异同。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无论多复杂的编辑无非是几种情况:增、删、改,而增、删、改又必须遵守先选中再操作的原则,具体操作又分为菜单操作、按钮操作、快捷键操作种方法,学生把这种原则迁移到其他软件的操作中,对很多没有学过的软件变得“无师自通”。偶尔也有不能“无师自通”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查看“帮助”菜单,而不是简单直接地教他怎么做。这样一来,教学效率非常高,教师避免了重复而无意义的讲解,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实践。因为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笔者还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编辑方法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不方便或者有缺陷?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改进的方法?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必须仔细体验实践中的每一个过程,熟悉各种常用的“编辑方法”,甚至还要想象不同的用户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不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操作方法中的不使之处和缺陷。必须弄清“图文编辑”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最新的技术状况,结合历史和现实,加上自己的体验,才能对此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一来,原本简单被动的听课就变成了学生主动的探究,学生存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并学会了归纳、总结、迁移,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 三、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常言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渔”是什么呢?是捕鱼的方法,是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多动脑筋,让学生自己能把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而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请教老师,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把自己所设想的解决方法融在问题中来请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勤奋耕耘后收获的快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合格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发现学习。传统教育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循规蹈矩,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发现学习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其来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克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五种“流行病”及其防治[J].中国电化教育,2008, (03) [2]韩正涛.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 (O4) [3]孙惠颖.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信息技术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