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真正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真正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真正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真正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抗震缝的区别

同学们经常混淆这几种缝,现把这几种份从定义上,外形上给予区别。

后浇带: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结构缝:个人觉得应该是沉降伸缩抗震缝的统称。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

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区别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区别 框架结构中变形缝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下)中讲得比较简单,有些同学不太清楚。现在我就把框架变形缝的一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它们设置的原因、设置的方法各不相同,有区别也有联系。分别介绍如下: (一)伸缩缝 它是为了避免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使房屋产生裂缝而设置的。设置伸缩缝时只需断开上部结构,基础可不断开。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环境条件室内或土中露天 现浇式框架结构55 35 装配式框架结构75 50 在建筑中设伸缩缝会给建筑平面及构造处理带来困难,不仅多用材料,也给施工增加复杂性。因此要采取其他措施减小温度收缩应力,而尽量避免用设置伸缩缝的办法。在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温度区段长度的建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设后浇带。混凝土早期收缩占总收缩的大部分,施工时把结构分为-40 长的区段,各区段之间留出700-1000 宽的带,暂不浇混凝土,待大部分收缩完成后(不宜少于40d)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 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混凝土补浇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2.在屋顶上采用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小温度变化对屋面结构的影响。 3.在高层建筑中,顶部数层和底部温度应力问题较严重,可在顶部数层和底部数层设置局部伸缩缝。 4.在温度应力较大的地方或对温度应力敏感的部位多加一些钢筋,如高层建筑中的外露现浇墙等。 (二)沉降缝 它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在房屋中产生裂缝而设置的。沉降裂缝一般发生在下述部位:1)土层变化较大处;2)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3)房屋平面形状变化的凹角处;4)房屋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5)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的结合处等。针对上述情况,在必要时须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分开,形成各自独立的结构单元。在既需设置伸缩缝又需设置沉降缝时,伸缩缝应与沉降缝合并设置,以使整个房屋的缝数减少。其缝宽与地质条件和房屋的高度有关,一般不小于50mm,当房屋高度超过10m时,缝宽应

施工缝后浇带处理方案

施工缝后浇带处理 方案

施工逢、后浇带及预留洞口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沈阳市西南部,西临胜利大街,东临长白二街,南临规划路。本工程为新加坡城I期工程第IX标段,工程总建筑面积71514㎡,其中9#、10#、11#、12#楼为多层地上6层,标准层层高2850mm;20#、21#、22#、23#楼为地下1层、地上26层,地下一层层高5800mm、5700mm、5400mm。地上26层;1层层高3500mm,标准层为2900mm;21A#为地上2层网点;地下车库为地下1层,车库层高3600mm,局部3400mm。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工程名称:新加坡城I期工程第IX标段 建设单位:沈阳圣淘沙房屋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深圳俊迪监理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设计单位:沈阳市建筑设计院 施工单位:中天建设集团东北公司 二、工程特点及难点 (1)本工程由4幢26层单体建筑及地下车库组成,应重点注意各单体施工流程的安排,同时加强技术、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等各项管理。 (2)本工程为住宅楼,而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在质量通病的预防上,因此,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应重点注意质量通病的防

治,如六渗一漏、楼板砼裂缝等。 (3)本工程均为26层,层高一楼3.5M,二至二十六楼均为 2.9M,施工时应充分重视各单体外立面平整度、垂直度的控制。 (4)本工程地下车库与20#、21#、22#、23#楼相连,高差、荷载相差大,地下车库基础底板开始设置了沉降后浇带与伸缩后浇带和加强带,把地下室分为十三块,沉降后浇带设计要求楼房主体结构封顶后施工,伸缩后浇带待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15天后方可施工,增加了施工难度。施工时应重点注重各分项工程的流水施工,注意安装各单体的施工流程,以缩短工期。 (5)本工程地下室及地下车库占地面积大,又型成了大面积开花多个工作面同时开始施工。 (6)地下车库顶板上将履土栽种树木、花草等绿化或道路,因此施工时除了重点注意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防水砼的施工外,还应重点注意顶板防水砼的施工质量。 (7)针对以上一些工程地点,本公司在编制施工方案时特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以确保整个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与可行性。 二.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建筑物沉降和砼收缩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有是为了施工工序的需要,留置必要的施工缝是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后浇带也属于施工缝,施工缝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砼的整体性,因此施工缝就成了砼工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施工缝的

地下室施工缝及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地下室施工缝及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 工程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工程有限公司本工程包含住宅楼 1 栋、2栋、3栋、4栋、5栋、6栋、7栋,各栋楼± 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16.00 m,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2.60万m,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2.96万m,地上建筑面积约9.64万m.地下室二层. 二.设计要求 1. 后浇带处所有梁板等混凝土构件钢筋连续布设钢筋要求双层双向拉通布置. 2. 后浇带浇筑时间宜滞后45 天以上,并采用高一级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低温入模. 3. 微膨胀混凝土要求水中养护14天的限制膨胀率:后浇带为.030%,地下室侧壁为.025%,顶板楼盖为.020%,地下室底板为.015%,且后期膨胀性能稳定. 4. 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位置, 一般设于跨度1/3范围内.施工要求在地下室底板、侧壁、顶板留设施工缝时均应加止水钢板. 三.后浇带、施工缝做法 1. 楼(屋)面后浇带构造

注:适用于地下室中间层板、地下室顶板、楼面板及屋面板2.地下室侧壁后浇带 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构造

5. 地下室-2层与-1层交接处做法 四?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 后浇带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后浇带处的钢筋随结构梁板墙钢筋一起绑扎,其施工技术措施与质量保证措施按钢筋工程施工的要求处理? 后浇带梁筋不断开,板筋及墙体水平筋断开? 后浇带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钢筋表面刷水泥砂浆保护钢筋不生锈? 2. 结构主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后浇带处理方法 在进行结构主体施工时,后浇带部分的模板工程按不设后浇带处理,也就是模板按梁、墙、板正常的构件支模方式来安装? 为保证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被污染和浇筑,在支模和绑扎钢筋时,采用钢丝网片隔离,同时在后浇带模板面上钻孔或墙底设排浆孔?在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前后清理后浇带去的混凝土污染物?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 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 5m。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

施工缝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万科*******组团 地下室后浇带及施工缝施工专项方案 一、后浇带处理方法 1、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和楼板设置有后浇带。 2、在本工程施工中,结合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后浇带处采用快易收口网做新旧混凝土接茬处的隔离带,后浇带处的钢筋不断开。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天,并经设计同意后浇筑。后浇带的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后浇带外露的钢筋可采用水泥浆保护。后浇带浇筑前应进行钢筋除锈,清除浮浆、碎石等杂物,并冲洗干净。 3、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措施: 1)、底板、地梁后浇带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用九夹板封盖,并派人检查,以防杂物落入其中。 2)、将底板、地梁处后浇带加深,在浇筑混凝土前清理干净,并请有关单

边延伸的长度不小于800mm,其上防水保护层做成入图所示向下凹入的形状,其加深深度为200mm。在浇筑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之前,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并在加深的部分浇筑与垫层强度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浇筑掺加膨胀剂的微膨胀混凝土。施工中注意,防水保护层的强度不低于垫层的强度。 4、地下室后浇带遇地梁处理措施: 1)、底板后浇带在地梁处采用用快易收口网封挡,既可以保证质量,又施工方便,而且便于后浇带清理,后浇带处梁宽梁深局部加大200mm。具体如下图: 5、楼板后浇带施工措施: 1)、在两侧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用九夹板封盖,并派人检查,以防杂物落入其中。 2)、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60天,并经设计同意后浇筑。 6、地下室外墙(及挡土墙)后浇带施工措施: 工程中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在结构完成之后60天进行,为了避免回填土施工期间对地下室外墙防水的影响,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 1)、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部位,外侧砌筑长1500mm、宽2800mm的砖井。在拐角处增设两道构造柱,其内配4φ16的构造钢筋,同时在每一结构层位置处砖井设一道圈梁。如下图:

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关于变形缝和后浇带、变形缝及施工缝的区别 一、后浇带 1、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臵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臵后浇带的位臵、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臵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臵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2、后浇带的作用 2.1、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措施:(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2)调时间差。先施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 二、变形缝 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通常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被用作分,从而消除沉降差、温度和收缩应力以及体型复杂对结构带来的危害。

后浇带及施工缝处理措施

后浇带及施工缝处理措施 一、后浇带的施工处理措施 1、后浇带宽800,有调整沉降要求的沉降后浇带要求两侧上部结构施工封顶时方可封闭;非沉降后浇带一般在42~60天封闭,在浇筑前,被后浇带断开的梁板在本跨内的模板不得拆除,待后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2、施工缝的设置 (1)肋形楼盖应沿次梁跨度方向浇灌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的L/3区段内;平板无梁楼盖,施工缝应平行于板的短跨.板施工缝大样详图十四A; (2)地下室底板、楼板、顶板与外墙交接的施工缝设在墙上,其位置及止水带的位置。 (3)地下后浇带 除地下外墙后浇带和短期后浇带留设垂直施工缝外,剪力墙不应留设垂直施工缝,墙柱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处的做法;当墙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处的做法。

后浇带竖向及水平方向后浇带处采用快易收口钢板网支模。后浇带浇筑完成后,沿后浇带边砌120×120砖墙挡水,上面覆盖木板保护,防止垃圾、杂物、污水等污染钢筋。后浇带施工前应按施工缝处理混凝土表面,采用比本部位结构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填充后浇带。 二、施工缝的施工处理措施 1、本工程施工缝主要是指普通钢筋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水平施工缝。根据其留置部位分为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和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2、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主要指地下室外墙上留置的施工缝。地下室外墙上留置两条施工缝,第一条留置在底板面上起500mm处,第二条留置在首层梁底l00mm处。 3、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包括地下室内墙柱及上部结构水平施工缝,其留置位置为:每层楼板板面处及顶板梁底l00mm处。

4、有防水要求的水平施工缝处理方法: (1)在施工缝中间沿结构周圈设置一条200×3mm封闭钢板止水带。止水带钢板选用A3钢,每段长6m,两段止水带搭接长度l00mm,沿竖向满焊,焊缝不得有气扎、夹焊现象、保证密实不漏水,止水带安装见《外墙水平施工缝止水片安装示意图》。 (2)钢板止水带在墙中每隔2m用φ20钢筋焊接支架,固定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 (3)每层500mm高短墙与—下部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标高至板面上500mm处,不得偏高或偏底。 (4)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应将结合处已有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剔除表面浮浆及松动的石子等杂物,钢板止水带表面也应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在外防水施工时应对施工缝处采取加强措施,如加做一层加强层等。 (5)在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时,接搓面用水充分湿润,并且要求在混凝土施工前在接搓面上先浇筑一层50mm厚与结构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有效结合。 5、无防水要求的水平施工缝处理方法 先清洗干净新旧混凝土接搓处的凿毛面,采用塔吊运输和浇筑与新浇筑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30—50mm厚,然后浇筑新混凝土。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措施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措施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措施提要:后浇带施工时在后浇带及其左右各400范围内做c10砼垫层100mm厚,内配双层双向配筋,然后作附加卷材防水 计划范文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措施 一、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1、本工程施工缝主要是指普通钢筋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水平施工缝。根据其留置部位分为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和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2、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主要指地下室外墙上留置的施工缝。地下室外墙上留置两条施工缝,第一条留置在底板面起500mm处,第二条留置在首层梁底100mm处 3、无防水要求的施工缝包括地下室内墙柱及上部结构水平施工缝,其留置位置为:每层楼板板面处及顶板梁底100mm处。 4、有防水要求的水平施工缝处理方法: (1)、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缝中间沿结构周圈设置一条400×3mm封闭钢板止水带。止水带钢板选用A3钢,每段长6m,两段止水带搭接长度100mm,沿竖向满焊,焊缝不得有气孔、夹焊现象、保证密实不漏水,止水带安装见11-4-1

图所示。 (2)、钢板止水带在墙中每隔2m用钢筋焊接支架,固定牢固,并且保证位置准确。 (3)、每层500mm高短墙与下部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标高至板面上500mm处,不得偏高或偏底。 (4)、浇筑上层混凝土前应将结合处已有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剔除表面浮浆及松动的石子等杂物,钢板止水带表面也应清理干净,并用清水冲洗。在外防水施工时应对施工缝处采取加强措施,如加做一层加强层等。 (5)、在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时,接槎面用水充分润湿,并且要求在混凝土施工前在接槎面上先浇筑一层50mm厚与结构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有效结合。 5、无防水要求的水平施工缝处理方法 先清洗干净新旧混凝土接槎处的凿毛面,采用塔吊运输,先浇筑与新浇筑混凝土同配比的水泥砂浆30~50mm厚,然后浇筑新混凝土。 二、后浇带处理方法: 本工程设有1层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厚度分别为500mm和300mm,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30S6抗渗混凝土。在地下室设计有后浇带,将地下室板及外墙分成2块。加设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目的是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防震缝: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基础可不断开。 防震缝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重点:区别“变形缝”和“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或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对于楼梯的施工缝通常的做法是:梁、板施工缝留在小跨1/3跨处,柱的施工缝留在楼面梁下50mm处,柱子的施工缝之所以留在此处,最大一个原因是方

后浇带及施工缝施工措施

后浇带及施工缝施工措施 后浇带及施工缝施工措施 一、后浇带处理方法: 本工程在地下室底板和首层板设置宽度为1000mm的后浇带,在本工程施工中,结合公司以往施工经验,后浇带处采用快易收口网做新旧混凝土接茬处的隔离带。后浇带采用快易收口网施工,后浇带处的钢筋不断开。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完60天后,用高一级掺有12%AEA微膨胀剂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灌密实;浇筑前应进行钢筋除锈,清除浮浆、碎石等杂物,并冲洗干净。 1、地下室底板处后浇带施工措施 ⑴、底板、地梁后浇带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用九夹板封盖,并派人检查,以防杂物落入其中。 ⑵、将底板、地梁处后浇带加深,在浇筑混凝土前清理干净,并请有关单位进行隐蔽验收,然后浇筑封堵混凝土,如下图: ⑶、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处做防水加强层,防水加强层向两边延伸的长度不小于500mm,其上防水保护层做成入图所示向下凹入的形状,其加深深度为200mm,在浇筑后浇带微膨胀混凝土之前,先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并在加深的部分浇筑与垫层强度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浇筑掺加膨胀剂的微膨胀混凝土。施工中注意,防水保护层的强度不低于C10即垫层的强度。 2、地下室后浇带遇地梁处理措施: 底板后浇带在地梁处采用用快易收口网封挡,既可以保证质量,施工方便,且便于后浇带清理,后浇带处梁宽梁深局部加大200mm。具体如下图: 3、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措施 本工程中设计要求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在结构完成之后60天进行,为了避免回填土施工期间对地下室外墙防水的影响,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 ⑴、在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部位,外侧砌筑长1500mm、宽2800mm的砖井。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3.40m,待整个地下室施工完毕之后,此砖井的高度达到将近14m,故在拐角处增设两道构造柱,其内配4φ16的构造钢筋,同时在每一结构层位置处砖井设一道圈梁。 ⑵、待土方回填之后,施工人员进入砖井支设后浇带处模板。每层预留混凝土浇筑孔,使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不超过3000mm。 ⑶、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完毕后,在砖井内接着原来的外墙防水层做后浇带部分的防水,新旧防水层的搭接长度每侧500mm。 ⑷、在后浇带部位做玻璃丝布加强防水层,其宽度覆盖后浇带每侧不少于500mm。 ⑸、防水加强层外砌筑180mm厚的砖墙做为防水保护层。 ⑹、后浇带施工完毕后,将砖井内回填密实。 4、楼板处后浇带施工措施 ⑴、本工程地下室墙板留置与地下室底板相同的后浇带,后浇带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后浇带部位上下各加设一层φ8@150的加强钢筋网片。 ⑵、后浇带的钢筋贯通,利用快易收口网作为新旧混凝土接茬的分隔。 ⑶、具体施工做法入下图所示: 5、每层后浇带处,模板拆除后,为保证结构安全,后浇带处梁板不可成悬臂构件,必须用可调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设置: A 水平施工缝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 0mm~300mm; (b)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 (c)高度较大的柱、墙、梁以及厚度较大的基础可根据施工需要在其中部留设水平施工缝,必要时,可对配筋进行调整,并应征得设计单位认 可; (d)特殊结构部位留设水平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B 垂直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b)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c)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d)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e)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f)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C 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平施工缝应低于地脚螺栓底端,与地脚螺栓底端的距离应大于150mm;当地脚螺栓直径小于30mm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深度不小 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3/4处; (b)垂直施工缝与地脚螺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50mm,且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5倍。 D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设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1.0; (b)在水平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复核校正;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 建筑工程中常说的“三缝”指的是:①伸缩缝(温度缝)、②沉降缝、③防震缝,也统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 1伸缩缝 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需要设缝的情况 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原则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缝的间距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其他要求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2沉降缝 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施工缝及后浇带施工方案完整版

施工缝及后浇带施工方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工程概况 金色半山花园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杨美村,由深圳万科华昱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深圳市邦迪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监理,由中天建设集团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建设。该项目由四栋层高层组成,其中1#、2#楼20层,3#、4#楼2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约

60000 m2,其中一层地下室人防7000 m2。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及施工蓝图要求,在每栋塔楼与塔楼之间以及塔楼和裙楼之间设立后浇带,(具体位置详见附图)。为确保工程顺利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特编制此方案。 第二节:编制依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7-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以往我司先进实用的施工经验,满足施工及使用的需要。 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纸及万科最新修订版统一构造做法。 我司综合考虑设计图纸及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征得甲方同意后确定后浇带位置及做法。当万科最新修订版统一构造做法实施颁布后,按照万科统一构造做法施工。 第二章后浇带的设置 第一节:后浇带型式: (1)后浇带的设计原理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这种设计已列入规范而被广泛使用,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各构筑物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2)施工后浇带是在整个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构筑物间的差异沉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3)设计采用在施工中留后浇带的做法,以便将原来“超长”的平面“化整为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收缩、竖向荷重差异过大时产生的变形应力)释放,而持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化零为整“大量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过多的设置永久性变形缝。

变形缝、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区别

关于变形缝和后浇带、变形缝及施工缝的区别 一、后浇带 1、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2、后浇带的作用 、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二、变形缝 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通常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被用作将房屋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从而消除沉降差、温度和收缩应力以及体型复杂对结构带来的危害。 1、伸缩缝 伸缩缝指的是为适应材料胀缩变形对结构的影响而在结构中设置的间隙。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伸缩缝即温度缝,是在建筑物的平面尺寸较大时,为释放结构中由于温度变化和混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什么是变形缝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 1、名词解释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 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P112页表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设置原则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她的要求。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条等。 2、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与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与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与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与地面高差的影响。 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某些标准图集与《2003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她防渗漏措施处理。 8、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她防渗漏措施处理。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第5节。

后浇带变形缝及施工缝的区别

后浇带变形缝及施工缝的区别 关于变形缝和后浇带 一、后浇带 1后浇带是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 常为800?1200mm ;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应用微膨胀,强度等级须比原结构提高一级。 2、后浇带的作用 2.1、解决沉降差。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 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 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 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 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使后期沉降基本相近。(3 )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得稍高,裙房标高定得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 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 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 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 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

规范对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3.4.5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3)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7.1.7 多层砌体房屋的建筑布置和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 高度确定,可采用70mm~100m: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5 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6 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11 6.5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6.5.1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处。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6.5. 1采用。 表6.5.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注:1 对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砌块、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房屋,取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墙体有可靠外保温措施时,其间距可取表中数值;

2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 3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 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 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缝宽度应满足各种变形缝的变形要求;在进行立面处理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3.4.5 体型复杂的建筑并不一概提倡设置防震缝。由于是否设置防震缝各有利弊,历来有不同的观点,总体倾向是: 1 可设缝、可不设缝时,不设缝。设置防震缝可使结构抗震分析模型较为简单,容易估计其地震作用和采取抗震措施,但需考虑扭转地震效应,并按本规范各章的规定确定缝宽,使防震缝两侧在预期的地震(如中震)下不发生碰撞或减轻碰撞引起的局部损坏。 2 当不设置防震缝时,结构分析模型复杂,连接处局部应力集中需要加强,而且需仔细估计地震扭转效应等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 6.1.4 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 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 3.4.9 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设置防震缝。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 3.4.10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