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们越来越生活在由大众传媒所提供的“拟态环境”。在这种现实环境的象征性环境里,不断提升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对现实环境做出客观判断、消解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庞杂,所以博客、播客、拍客等各种各样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以海量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人们所接触的世界也被二分成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

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众传播媒介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商业化成为其动作的基本模式,媒介极有可能为了满足某些利益集团或迎合受众,从而无视传播道德与职业操守,损害公众利益。所以,在媒介形式越来越多样的今天,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这种状况的出现只能说,在以利润为终极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自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当不

能完全寄希望于传播道德与职业操守的今天,对于作为受众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提高其媒介素养,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享受的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显得尤其重要。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

“medialiterarcy”译成中文即是“媒介素养”,是典型的舶来品。此外,还有“传媒素养”、“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媒介识读能力”、“媒介使用能力”等不同的表述形式。目前,“媒介素养”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

1、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2〕

2、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的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3〕

3、所谓传媒素养,就是人们认识、利用和参与大众传媒方面的素养。传媒素养不仅有个人的,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组织、传媒机构、权力机构的传媒素养。〔4〕

4、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的能力。〔5〕

5、媒介素养包括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个人能够简单地意识到媒介“饮食”平衡和管理的重要性,即如何合理地选择及分配媒介的使用时间;第二个层面的掌握具体的批判性的媒介使用

能力,如学会分析和质疑传媒的构架和信息;第三个层面是能够深入到传媒表层框架之内,进一步挖掘媒介信息之所以被生产出来的目的。〔6〕

可以说,目前为止,学界对媒介素养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媒介素养进行定义。本文罗列这些定义,只是为了能对媒介素养有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理解。

结合本文的研究实际,本文借用david buckingham所下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7〕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源起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等人在其文学批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中,第一次就学校引信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做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一整

套的建议。当时的学者认为,文化一旦经过商业媒体传播就会变质,这是低俗文化滋长的缘由。他们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认清并抵制”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传播学、传播媒介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范围日益扩大,其重要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同与认可。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师应教导学生如何建设性地使用电视媒体,并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开展推广媒介教育的研究活动,形成了一套媒介教育的课程模式。8近年来,媒介素养教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此项教育设为大、中、小学的正

规教育内容。

在中国范围内,10多年前,香港政府已建议大学将媒介素养教育课作为必修科目,同时香港传播协会等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在台湾地区,当局也已于2003年1月颁布了公民媒介素养白皮书。在中国大陆,加强学生的媒介素养也已走进专家学者的研究视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1997年,卜卫发表《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该文成为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第一篇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术论文。文中的媒介教育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媒介素养教育。此后,一批专家学者迅速跟进,发表了一批研究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这一研究课题逐渐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一个新热点。在学校教育方面,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开有关媒介素养的公选课,复旦大学亦于同年开通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此后,以浙江、江苏等为代表的一些沿海开放省份的高校开设有关媒介素养课程,加大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一批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专著课本也应运而生,如张开的《媒介素养概论》等。一批新闻传播类的专业期刊杂志对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给予关注,媒介素养教育也走进了一些硕士生、博士生的研究视野,并将之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产生了一些以此为主题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这些说明,尽管媒介素养是舶来品,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扑面而来,媒介素养教育也已经走进了高校校园。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媒业在强劲的经济发展与快速的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得以迅速发展。其中,互联网在中国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数量已高达4.85亿,其中,20至29岁的网民达到总数的30.8%。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传媒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商业化成为其主要的运作模式,媒介会为了利润而去迎合受众或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此情况下,也就没有职业操守或传播道德可言。正如美国媒介史专家保罗?尼文森告诫世人的那样:“那些掌握并支配着某种信息的人,换言之是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说法是信息处理才通常能拥有更大的权力。而那些对媒介权力一无所知的人却有如置身于悬崖峭壁。”〔9〕

其实,早在1985年,美国学者尼尔?波茨曼就将大众传媒与正规学校教育争夺青少年学生的现象称为“第一课堂”(大众传媒提供)与“第二课堂”(学校提供)之争。他认为,大众传媒在引领成长和实现表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大有超越学校教育之势。大学则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人之前最后的密集教育时期。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也不仅仅是以学业的精进为其唯一目标,而是以提升综合素养为根本目标,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各方面准备。在新媒体时代,综合素养除了专业等素养的提升之外,媒介素养的提升应该成为一个重要内容。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有哪些呢?

1、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大学生科学的三观形成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观的形成受到主客观两方面的影响。尽管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容小视。在当下,最大的一个客观因素就是大学生们身处新媒体时代这样的现实。

尽管对新媒体的人们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却有着近乎一致的看法,主要有如下几点:1.内容生成的即时性;2.内容获取的“即地性”; 3.内容传播的互动性;4.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人们充分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享受着信息传播的便捷与丰富。但是,一些人们始料未及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不断涌现。“信息服务业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采集和传递未形成规范和制度,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加工基本处于低级阶段,等等。由此导致的信息失实、重复、过载、堵塞、误导而造成信息混乱,失灵甚至失效现象。”〔10〕

阿尔文托夫勒说:“由于社会的变化加速,迫使我们迎头赶上……我们不得不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修正记忆中所存的形象。”〔11〕由此可见,在海量信息面前,大学生们或是有意识地积极修正已存的形象,或是在不知不觉中修正已存的形象,以形成新的形象,其实也就是大学生们的“三观”逐渐成型、成熟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能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读出信息背后的信息,这样才有助于大学生科学“三观”的形成。反之亦然。

2.有助于大学生绘制相对客观的“拟态环境”

每一个个体对于大千世界来说,只是沧海一粟。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变动发展也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信息层出不穷。人们显然不能仅凭一己之力去绝知此事。因此,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在信息社会,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信息供给机构”了解身外的世界。人们依据由信息供给机构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绘制出自己的“拟态环境”,并据此作出各种各样的判断。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所谓拟态环境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消费者,也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所以,我们更容易理解并领会,拟态环境的相对主观性。

可以说,每个人的拟态环境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每个人对真实环境的感知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形成各自的拟态环境过程中都融入了各自的主观性,只是程度不一而已。程度低的显然更接近现实世界。至此,如果大学生们能具备较强的媒体信息的解读能力,能够透过信息,看到本质。只有对各种信息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这样也才能有利于大学生绘制出更加接近客观真实的拟态环境。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媒介信息负面影响的抵抗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加剧,媒介形式和媒介内容日益丰富。这为每一位受众,包括每一位大学生带来了便捷的信

息获取渠道,但是,同时也让每一位受众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信息环境。高校也不可能还是纯粹意义上的象牙塔,早就被“一网打尽”,大学生们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字化生存。大学生们在观察、认知世界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大众传媒所提供各种信息的影响。

我们知道,越来越便捷的信息传播技术更是把双刃剑,它让受众享受了获取信息的便捷与丰富,感受到了信息冲浪带来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但是,各种各样的负面、不实的信息同样进入了受众的视野,“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以适当地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导致凶杀、暴力和色情泛滥,削弱公众的辨别能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以低俗的内容剥夺人们闲暇时间,麻醉人的精神等等。”〔12〕尽管大学生属于青年群体中文化层次较高,行动也更相对理性的一部分,他们对社会人生、世界有更深的洞察,也有更深的洞察意愿。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人生经验等的影响,虽然他们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大学生们也经常在信息海洋里迷失方向。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大学生沉溺网络、浏览不健康网站等现象。在各种各样的信息诱惑面前,青年大学生只有具备较为完备的媒介素养才可以在信息的海洋里才可以“随心所欲不逾矩”,更好地让越来越便捷的信息传播为我所用,而不至于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

〔参考文献〕

〔1〕刘勇,汪海霞.当代媒介素养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8.

〔2〕张冠文,于健.浅论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3. 〔3〕谢金文.新闻与传播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77~78.

〔4〕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9. 〔5〕张艳秋.国外媒介教育发展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5,(02). 〔6〕david buckingham,media education ,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p.36. 〔7〕柳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解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

〔8〕保罗·尼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张新华.论信息环境污染及对策〔j〕.社会科学,

1992,(08).

〔10〕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00,101.

〔11〕袁军.新闻媒介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孙文政〕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给大家搜集的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

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 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媒介知识,媒介道德和媒介能力

新媒体工作者的素养

新媒体工作者的素养 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修养决定着舆论引导的方向。作为党的宣传主阵地和舆论引导的主力军,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对切实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日趋复杂,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新闻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修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做到既坚决果断,又有理有利有节。 新闻工作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政治的敏感性,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始终保持思想上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入研究,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出台的各类政策及时跟进学习,以一定的政治高度认识和把握形势变化,才能在日常报道中避免思维偏差,从而对受众造成消极影响。 从事新闻工作,只做掌握新闻学知识的“专家”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每天都要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需要具备涉猎广泛的知识结构,对不同领域涉及各种专业知识都要通晓。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迅速,环境形势不断变换,新闻工作者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树立虚心向学、厚积薄发的学习态度。为培养新闻工作者终身学习的理念,温报集团设计并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和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载体,营造比学赶超的浓郁学习氛围,使学习真正成为下属各媒体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业务水平的自觉行动。 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指的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作者:————————————————————————————————日期: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新闻学 浅谈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 范妍妍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带动了传播媒介形态及传播模式的转型,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共存是新媒体传播时代的主要特点。媒介内容的生产也从单纯的由专业新闻工作者通过传统传播渠道发布,到现在由每个屏幕后的人在网络上发送信息,引起广泛关注与转发,进而引起传统媒体报道及再次传播。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的表现入手,从公民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所担负的各个角色,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公域私域 英国学者汤普森和李维斯在80 余年前首次提出“媒介素养”这一概念。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媒介素养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形态的变化,媒介素养的概念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以往媒介素养的研究往往研究受众或传媒人或官员这样单一群体的媒介素养问题,进入21 世纪的新媒体时代之后也有研究公众在参与传播过程中的表现所带来了各种问题,进而提出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研究院彭兰教授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一文,从系统的角度看待三者的关系,从制度层面更深刻地理解媒介素养的意义及媒介素养科学体系的形成。探究在新媒体时代,公民在与媒体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所担负的各种角色,所面临的不同的责任与义务,素质与能力,阐述新媒体时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媒介素养,这也是本文所要追寻的答案。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6b406400.html,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作者:朱新玲 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9年第02期 摘 ; ;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工作发生了很多变化。新闻编辑应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传统新闻编辑与新媒体新闻编辑身份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新闻编辑 一、全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和转变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媒介融合的进程越来越快,媒体积极向互联网靠拢。尤其是随着一些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让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也推出了网络平台以及移动应用客户端,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应对新的挑战。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导权相对被削弱 很早之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被称为信息的“把关者”,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及传播学者卢因的观点,即新闻编辑对信息进行审核与修改后,信息才可能进入受众的视野。然而,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主导权已经被削弱,尤其是随着Wi-Fi、4G 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手机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视频的录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再是唯一的新闻发布者,甚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利用现场受众手机录制的视频作为可靠的信息来源。除此之外,个别事件如果仅有受众的新闻信息版本而缺少主流媒体的声音,也很容易出现谣言,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2.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发生变化 受众已经从单屏接收信息转到了多屏接收信息。据学界的观点整合,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使用网络的比例最大,而网络就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成为全媒体。如果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依旧停留于单一的媒体层面,不打破多种媒介的壁垒,在全媒体时代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有远见的媒体率先实现了与互网联的融合,湖南卫视已经推出了芒果 TV 作为移动客户端,央视也有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发生变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主要是制定报道方针,决定新闻节目的类型和方案,组织协调报道和节目时间的安排,内容的选择和加工,新闻节目的审核与最终传输。一些先进的新闻媒体还可能对新闻节目的播报进行监测,以了解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然而,在全媒体环境下,很多广播电视台已经将节目搬到了网络上,受众可以通过 PC 机和移动设备观看,那么传统的节目必须被重置同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且内容的删减要考虑到网络受众的观看习惯

新媒体运营需要具备的素质

新媒体运营需要具备的素质 “我适合做新媒体吗?” “做新媒体运营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啊?” “在培训机构短期学习网络营销课程后,就一定能做新媒体运营吗?”这些问题是很多童鞋们经常会问到的问题。根据个人学习的网络营销课程后为大家简单总结下:一个新媒体运营,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哦。 大多数情况是,作为新媒体运营新手,更多时候做的工作其实是编辑整理的工作,即使是新媒体小编,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主要包括: 1、必须具备“网感”。其实就是能够有足够的敏锐度,抓住热点,无论是纯媒体,还是企业的新媒体,对趋势的把握都很关键,当然,不是所有的热点都要去追,对这一点的判读和把握能力也需要具备,有些热点追了会破坏整个品牌的形象。 2、整合能力。作为小编,你需要有整合素材、资料的能力。有时候你得到的就是几句话,你要做的是把这几句话发展为一篇文章,甚至是一个小爆料。就要有从素材中发觉关联的能力,跟侦探差不多。 3、文采。作为每天码字的小编,文字功底当然是最基本的能力。最起码需要擅长一类文风的撰写,或逗比,或文艺,或正经。但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编,还不能算是优秀的新媒体运营。一个优秀的运营人员,绝不是每天写文章发文章的,那么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呢? 1、理解产品 脱离产品的运营等于0,很多做新媒体运营的同学喜欢发段子,发鸡汤,这样数据会很好看,转发很多评论也很真实,但没有人谈你的产品这件事就毫无意义。 作为新媒体运营,需要熟悉产品的历史,及每一个功能点,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深刻理解产品的卖点,迅速定位并解决用户提出的所有问题。对产品有自己的思考。 2、了解用户 新媒体运营人员每天面对的微博粉丝、微信听众都是用户,他们的喜怒哀乐、喜好与特征,是通过细心观察与反复验证,印入脑子里的。当然,也只有了解了用户,才可以创造出用户喜欢的内容。 3、懂传播 现在微博上怎样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种方式能够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页面有什么诀窍能够让粉丝愿意扩散。形式一直在变,但方法论却没有变过,那就是传播的逻辑,引爆点、传播节点、传播形式三个要素。 4、运营/市场线 新媒体运营,运营的是新媒体渠道。产品运营,运营的是产品。如果把新媒体账号当成一个产品呢?你既是产品经理,也是产品运营。对于产品运营线来说,很多时候新媒体都是重要的承载体。 首先不得不说很多公司的活动运营都还是需要在新媒体上执行落地,对于产品内无用户沉淀的公司,新媒体就是进行用户运营的外部渠道,比如小米公司的用户运营渠道矩阵——微博、微信、社区、米聊。 所以说,新媒体运营汪们懂点渠道推广,会点活动策划,也是极好的!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 的媒介素养 欧阳学文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在生活、人际交往圈中掀起了一场革命狂潮。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传播里的主流,个人的媒介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大学生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传播的大众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各种技术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传播。但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就传播者而言,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没有地位尊卑之分,个人发表言论的自由性大大提高。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性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使“沉默的大多数”找到

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众传播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延展。(二)传播效果的裂变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具有多级裂变的特征。拿微博举例,个人的微博被“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进而不断裂变式蔓延,呈几何级的速度进行传播。这种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大众的媒体传一种少数人对大众的传播方式,这种裂变方式的传播更具快、易、广的优势。再加上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被转发,这大大减少了信息的传播阻力。 (三)互动模式的双向性 传统媒体归根到底是一种单向传播载体。新媒体的出现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地位对等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同时,这种交互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立即得到反馈信息.彻底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文化只由媒体把控的现状。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如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提供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西方国家形成规模。我国的一些高校近些年也开始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如上海交通大学,他们的课程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创造制作能力等方而进行系统讲授。该课程除了作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外,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其他高校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讲座、讨论、学术报告都可以,师资可以是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可以是从社会媒介或者校园媒介聘请的从业人员。 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媒介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差异点的发现与分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不同的取舍彰显了什么,又隐藏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大众媒介的生产传播过程有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看到信息背后的信息,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高校还应而向所有学生设置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使大学生完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创造传播信息的基本素质、提高创造传播信息的质量。 高校媒介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参与报纸出版和电视新闻制作。目前, 很多高校都有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通讯社,这些学生可以参加高校报社和电视台组织的采访活动,在报社和电视台人员的指导下撰写新闻稿件,拍摄电视素材,熟悉编辑等工作程序。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媒介上的信息都是经过特意选取、组合、安排的,体现编辑的意图,传达某种声音,而非纯客观的,不一定是事件的真实呈现。 记者团把这种意识和能力进一步辐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制作班级小报、DV比赛、校园新闻博客等形式,让广大同学参与到整个制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

新媒体素养材料

“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研究材料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微博传播时间上的即时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二)微博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三)微博传播方式的裂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被有的人形象地比喻成病毒式传播: 正如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新书《微博力》写到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些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⒈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 ⒉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 ⒊微博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 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管理利用新媒体舆论时,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新媒体舆论的作用;一方面要懂得利用意见领袖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既要建立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又要加快新媒体舆论法制建设,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做好新媒体舆论的规范管理。 ⒈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 ⒉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

⒊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 建设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 ⒌加强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建设,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 新媒体给当代生活带来了什么 ——雷启立教授在上海美术馆的讲演 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会带来思维、文明方式的巨大改变,带来我们生活习惯、身体机能和整个社会组织形态的改变。 新媒体深刻地介入了我们的当下生活 19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迅速发展,深刻地介入、笼罩着我们的当下生活。早晨起来,网上溜一圈,当日送来的报纸就都是旧闻; 不同的媒介方式有不同的时空偏向 “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相对于竹简刻写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新媒体带来社会组织方式和文化特质的变革 从表象上看,新媒体首先体现为传递速度快。 第二,新媒体自身的形态、功能变化也很快,是一个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探析新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们越来越生活在由大众传媒所提供的“拟态环境”。在这种现实环境的象征性环境里,不断提升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对现实环境做出客观判断、消解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形式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庞杂,所以博客、播客、拍客等各种各样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以海量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人们所接触的世界也被二分成了“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 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大众传播媒介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商业化成为其动作的基本模式,媒介极有可能为了满足某些利益集团或迎合受众,从而无视传播道德与职业操守,损害公众利益。所以,在媒介形式越来越多样的今天,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这种状况的出现只能说,在以利润为终极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各种各样的自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当不

能完全寄希望于传播道德与职业操守的今天,对于作为受众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提高其媒介素养,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享受的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显得尤其重要。 一、什么是媒介素养 “medialiterarcy”译成中文即是“媒介素养”,是典型的舶来品。此外,还有“传媒素养”、“媒体素养”、“媒介认知能力”、“媒介识读能力”、“媒介使用能力”等不同的表述形式。目前,“媒介素养”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 1、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不同媒介的特质、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运用传媒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2〕 2、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的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3〕 3、所谓传媒素养,就是人们认识、利用和参与大众传媒方面的素养。传媒素养不仅有个人的,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组织、传媒机构、权力机构的传媒素养。〔4〕 4、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的能力。〔5〕 5、媒介素养包括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个人能够简单地意识到媒介“饮食”平衡和管理的重要性,即如何合理地选择及分配媒介的使用时间;第二个层面的掌握具体的批判性的媒介使用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 摘要 在新媒体时代下,每天人们都淹没在不同的媒体信息中,媒体素养对人们至关重要。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现今的媒体素养具有更加明显的时代特性,它包括人们面对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的能力、思辨的反应能力,又指使用媒体信息为个人生活和社会所用的能力。当代大众在媒体接触消费、媒体认知理解等方面能够比较适应新媒体时代,但是也存在对媒体批判能力较弱和网络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故对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质;现状与建议 一前言 在传播学中,大众传播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们公认的大众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和新兴媒体——互联网和手机。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性,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信息向世界各地传播;具有整合性,可以将以往旧媒体几乎所有功能都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等进行数据化处理、储存和传播;具有互动性,双向互动交流是新媒体的最重要特征和最突出优势之一,在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接收信息和传播信息,即使受者也是传者。[1] 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媒体的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传播的环境也日益复杂。然而某些媒体在追逐自身利益的想法的影响下,为了迎合某些受众或利益集团,丧失传播道德和职业操守,向社会中传播各种劣质、错误、不良的信息,这就造成了大众所处于的信息获取环境变得复杂。 为了使大众能够在变得如此复杂的环境下辨认排除不良信息,获取自身需要的有利的信息,大众的媒介素质必须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环境。于是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下所需要的媒介素质和当代大众的媒体素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可提出提高大众媒介素质的策略。 二当代大众媒介素质现状 (一)大众使用的媒体呈多样化趋势 当代,大众获得信息和新闻的途径大多超过两种以上,在以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竞争中,网络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青年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以大学生为例,新闻专业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其中 在经常接触的媒介选择上,高达100%的人选择了网络,同时还有80%的人选择了手机。[2]目前,新兴的互联网主要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的信息渠道,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使用的便捷性的提高,新媒体在各个阶层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足以说明大众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二)大众对媒介认识理解上有一定认识又认识能力不足 大众对于大众传媒的范畴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主要媒体的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传媒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多。大部分人知道媒体对于自身知识架构和思维观点上的影响,但是对于媒体信息对与深层价值观的影响相对忽视。如以“媒介素质”这一词为例,大部分人对其内容了解模糊,即使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对其也不是非常了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什么是媒介素养?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一般而言,大学生时期,正是公民规范的媒介素养的初步形成的时期现代教育体系下,年轻人大多时间封闭在学校里,还处在成人化的过程中,很多难关都不是自己独立通过的。尽管网络语言已经可以成功表达个人的生命体会,但是仍然没有超越自言自语。目前阶段,年轻人自身的特质仍然被流行文化掩盖起来。要真正解放年轻人,还需要社会和个人真正认识到网络语言的作用,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当做主要问题来重视。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又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们可以从大学生目前在媒介接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来分析:1、多数情况下,仍将媒介接触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表现在许多学生热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无论是来自海外或港台的电视剧,还是各种搞笑类的脱口秀节目他们都乐此不疲的观看,甚至上瘾。2、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不知道通过媒介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很多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在网上停留一天也没有信息方面的收获。3、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对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4、临时抱佛脚、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接触媒体,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或完成毕业论文时匆匆接触媒体,应付差事。5、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不具有知识产权意识。整篇的从网上下载论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专门在网上从事论文出售活动,据说生意还不错。6、社会阅历短,社会经验少,以校园生活为主体的年轻人的生命过程还比较单一,至少95%都是间接经验,是通过长辈、师长或教材言传身教,而非亲身体验。7、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对国外媒体的接触不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接触不方便。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进入国外网站,还有少部分是通过亲戚朋友邮寄。以上七点也反应出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迫切但却表现出不成熟的吸收信息的行为,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心智,不够理性的思考,对娱乐性的青睐导致网络流行语在许多大学生中流行甚至泛滥,我们可以发现,像人人网、微博这些大学生社交的主要网络活动阵地会经常出现热门转发,广泛传播的含有各种网络流行语的状态,消息等。一种好玩的语句的出现,即使你一开始不屑传播网络语言,但包围在到处都是网络流行语的网络中,现实的生活中一小群人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这又通常能引起周边社交圈的强烈反应,你怎么能保证你不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你的语言系统呢? 以及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现状及其消极影响:1、各类非娱乐性节目制作娱乐化倾向,娱乐节目制作语言低俗化,降低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2、媒介从业者缺乏社会责任感,虚假新闻和有偿性新闻时而见报,重要新闻做不到全面真实性报道,导致媒体和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3、凶杀、暴力和色情泛滥,人们的精神受到腐化、麻醉。“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回顾“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可以看出他们的言论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甚至把他们的言语作为辨别高雅亦或低俗的标准。他们自认为自己很高雅的同时却忽视了语言中的用词。因此,从微观方面来说,此次事件对他们自身的形象和他们所服务的媒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从宏观方面来说,不利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塑造。 1.“周立波和郭德纲互讽事件”对主持人自身形象的影响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应该是健康,博学多才,幽默灵活而不失庄重的。郭周二人互讽事件中,双方言语粗俗,口无遮拦。只有自我,全没有做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性和作为主持人应该有的职业素养。使得主持人在公众心

新媒体素养教育

新媒体素养教育 摘要:我们完全可以把所有的媒体工作看成,他们认为他们的个人,政治,经济,审美,心理,道德,伦理和社会后果,都那么有说服力的,他们没有离开我们的一部分是不动,不受影响的,不变的。媒介即信息。任何了解社会和文化没有知识媒体的工作方式和环境的改变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新媒体素养教育、媒介、计算机、共享 一、新媒体素养教育 1、新媒体素养教育的概念 当著名媒体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写的文章,他几乎不可能想到我们今天知道的因特网,更别说数码设备和各种网络的出现以来,公众在1992第一次给予的互联网接入。社交网络,博客,游戏,视频和图片共享,iPod,iPhone,iPad,youtube,facebook,推特,更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通俗的部分。真是难以置信,在不到十年前,大多数这些设备和网络不存在。然而,麦克卢汉的话是突出的今天,如果不是更多的话,比他们在四年前出版的时候还要多。 不是简单的媒体曝光量在最近几年已经改变很大,这是这次曝光的性质。年轻人不再只是消费者的媒体;他们是生产者和。。共享文化的挑战:在第二十一世纪的媒体教育,詹金斯等人。描述了这个新的环境作为一个参与

乡村文化。根据这份报告,真正的参与式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低壁垒艺术的表达和参与,大力支持创建和共享,非正式的导师,前—丰富的用户把知识传递给新手,一气氛,鼓励有贡献物质,与社会联系的机会。 2、新媒体素养教育的简史 (1)采取一对一的重点技术素养 生长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开始了关于如何最好地利用教学和学习数字技术的全国性辩论,使得许多人在所有新的可能性,重新审视教育技术提供。当计算机进入了课堂,主要通过教育技术的支持者驱动(即,厂商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 (2)采取双向的媒介素养培养 同样的技术,没有改变学校而不是改变外面的世界教育的神圣殿堂。作为数字环境改变了,所以也没有大家的想法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技术。它变得越来越明显,这是不必要的教年轻人如何使用工具。 (3)当今的技能 有了这个新的权力参与的新责任。每一次一个学生创造,分享,互动,产生,下载,上传或混音,他或她面临一个选择:我信我只是增加了我对照片的摄影师吗?我应该不在facebook的照片后,一个同学?因此,批判性思维是静止的,好的,关键……伦理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了一回)突然成为技巧谈。

新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新媒体时代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一、公众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一)、公众媒介素养概念: 媒介素养的概念属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根据学者鲁宾的理论,即能力模式、知识模式和理解模式。就能力模式而言,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知识模式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关于媒介如何对社会产生功能的知识体系,其侧重点是信息如何传输。而理解模式的观点声称,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①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公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如果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那么,媒介素养就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拥有的听、说、读、写诸能力之外,还应具有批判性地接收和解码影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广告等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电脑、电视、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广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我国的受众,由于性别、文化、民族、职业等差异,媒介素养的程度不一,低下者居多,他们上网的唯一目的就是娱乐、游戏,使得网络呈现出一种范娱乐化倾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公众,既是受众,也可能是传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都是媒介公民。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媒介公民,也应从两方面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总的来说,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何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认识大众传媒、使用大众传媒、对大众传媒的批判三个部分。 (二)、不同受众群体媒介素养现状 传播学认为,文化水平的高低在选择何种媒介类型上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文化程度高的会较多选择印刷媒介.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媒介选择上体现出一般的文化水准.在城乡青少年经常接触的媒介中,网络在青少年人群中正日益普及,手机短信的接触率超过了广播和录音带、影像(碟),"拇指族"在青少年中规模庞大.在媒体接触上青少年表现出自由、开放心态,他们对新兴媒体接受能力快但又并不抵制传统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立体式、多渠道地获取信息. 在各大媒介中,电视对青少年在学习上帮助最大.由此表现青少年接触媒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地利用媒介资源的状态.但是,要注意电视给他们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台湾一项调查显示,看电视和身体质量指数具有相关性,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发胖.但是,如果经过引导,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作为社会学习的手段,会有积极的影响.可是,目前十分匮乏有意识利用电视的社会功能.香港的调查同样显示,香港青少年最喜爱的传媒是电视,最主要的目的却是娱乐. 理论上,每一位公民,都需要接受学校教育,所以通过这样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能够让他们对媒介有基本的认识。所以,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从长远看,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在生活、人际交往圈中掀起了一场革命狂潮。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传播里的主流,个人的媒介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大学生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一)信息传播的大众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由于各种技术的限制,基本上都是区域性的传播。但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就传播者而言,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发布者,没有地位尊卑之分,个人发表言论的自由性大大提高。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性内容爆发性地生产出来,使“沉默的大多数”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大众传播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延展。 (二)传播效果的裂变性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具有多级裂变的特征。拿微博举例,个人的微博被“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进而不断裂变式蔓延,呈几何级的速度进行传播。这种裂变式的传播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大众的媒体传一种少数人对大众的传播方式,这种裂变方式的传播更具快、易、广的优势。再加上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随时随地的被转发,这大大减少了信息的传播阻力。 (三)互动模式的双向性 传统媒体归根到底是一种单向传播载体。新媒体的出现为消息的传播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言论等各种内容进行地位对等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同时,这种交互是实时性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立即得到反馈信息.彻底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文化只由媒体把控的现状。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媒介素养形成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创造力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了巨大的网络体系,资讯多如过江之鲫。新媒体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度。媒体的出现在信息上使整个世界呈现“地球村”状态。网络既是一个娱乐的平台,同时也是学习的平台。大学生的学术研究、资源搜索和探索交流不再受限制,大学生可借助新媒体搜索大量的资源,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有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具有易检索的优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可将所以的资源保存在数据库中,查阅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新媒体使大学生的能动性得以发挥 新媒体的内容多数来自于大众,受众可通过媒体途径通过各项交互工具,与传播者进行沟通与回馈,从而个人的主动性得到提升。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受地域限制;广播、电视只能通过卫星传播才能实现全球播放;新媒体在传递中跨地域、跨国界,所以新媒体具有绝对的优势。大学生可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在第一时间获取需要的信息。对于不同需求的新媒体

浅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吴远 [内容提要] 作为未来社会地建设者,大学生面对着复杂地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如何积极应对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分辨鉴别媒介信息,是应该具备地基本素质.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地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大学生媒介素养地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关键词] 大学生媒介媒介素养媒介批评 在人类充满了期待地世纪,传播媒介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地主角之一.因为“媒介是文明形式地重要决定因素”.[]学者认为:“在世纪,传播地用途变得更大了!不论我们是不是在职业场合,是和家人、朋友或我们所爱地人在一起,与学校、公司地同事在一起,还是与陌生人在一起,能否有效地传播都对我们所维系着地关系起着至关重要地作用.”[]在研究未来社会地变化时,“尼葛洛庞蒂教授在他地《数字化生存》中宣称,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比特’地时代,正以‘信息’重建世界,媒介革命地横空出世带来地生存新定义,无限宽带创造地人类新空间,产业大变革建立地地球新秩序,虚拟现实地人性化界面,以及后信息时代地数字化生活方式等等,足以让人类豪迈地迈入‘乐观地年代’,安享曼妙绝伦地‘数字伊甸园’.”[]对媒介和媒介在未来将会创造地奇迹人们地期望不可谓不高.然而媒介又将更加实在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地身边,班尼特说:“谈到世纪,人们认为这将是技术融合地时代,文字、图像、声音集成在某些设备上,可翻译,可储存,可编辑,可编程,而这些设备也模糊了电视、电脑和电话之间地区别.”[]信息地生活和物质地生活将通过技术和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类将进入一种崭新地生活状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大学是现代社会知识、信息地生产地、存储地、使用地,又是当代知识人才、信息人才最集中、最活跃地地方.在大学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接触媒介、使用媒介、关注媒介地良好习惯和积极性.应该说,他们也是我国媒介素养水平最高地一个群体.但是,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在媒介素养地培养方面还有艰巨地任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地重要性 无论你是否有意,媒介在你身边地活动,以及你自身参与地媒介活动,都会随时发生.梅洛维茨形象地说:“甚至在孩子们不被允许独立穿过马路之前,电视就陪着他们穿过了地球.”[]媒介素养是人地整体素养地一部分,因此媒介素养地状况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地整体文明、文化发展地水平相关.人们对“媒介素养”地认识尽管有所不同,但其中地一些基本要素却是相同地.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媒介素养是一种方法,一种通过媒介观察世界地方法; 媒介素养是一种手段,一种利用媒介认识世界地手段; 媒介素养是一种技巧,一种掌握媒介、使用媒介地技巧; 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一种解读、鉴别信息地能力; 媒介素养是一种观念,一种批判、驾驭媒介地观念. 简单地说,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地素质和修养.它包括了三个主要地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借助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自己地声音并维护自己地利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需要地主要后备劳动力,他们地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地整体实力和形象.世纪后半段以来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地学习方式和知识地获取渠道都不同于以前,其中最重要地一个新渠道是通过大众媒介地学习,现在更有了全球联网地互联网媒体成为获取知识、学术研究、交换信息地全新手段.尤其值得注意地是,在学习观念上已经对大学生提出了新地要求,正如专家指出地:“信息社会需要地不是信息地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地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地有较高信息素养地人才.”[]这种有较高信息

给孩子上一堂新媒体素养课

给孩子上一堂新媒体素养课 虚拟交流不等于真实社交 让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与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很多人认为,眼下的年轻人是幸运的一代——新媒体的发展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更便捷的休闲娱乐方式、更多元丰富的社会交往模式,甚至是全新的阅读和思考体验。但同时,关于青少年网络依赖、浅阅读与浅思考等的争议和讨论也随之而来。 当眼花缭乱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对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必要上一堂新媒体素养课。 虚拟交流不等于真实社交 青少年容易产生“假想观众”存在、具有“个人神话”的心理需求 8月30日是青岛农业大学的新生报到日,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很多新生还未踏入校门,就已经对学校“门儿清”了。借助人人网、QQ新生群等平台,他们快速地彼此熟悉,并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到各种校园信息,比如哪位老师最受欢迎、宿舍是否有空调等。 新媒体迎来的并不只有掌声 “过节聚餐,一家人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聚在一起,可这些孩子却只顾自拍、发微博、刷朋友圈。”谈到这个话题,在江苏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张女士打开了话匣子。她发现上高中的女儿琳琳一刻也离不开电子产品。早上起来必然第一时间看手机,晚上也是要看完手机上的所有内容才会安心入睡,否则就会非常焦虑。 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桑志芹也发现了这个现象,“课堂上,学生中总是不乏‘低头族’”。现在,颈椎病患者年龄越来越低,甚至不乏十几岁的孩子。更让她担心的是,不少年轻人严重依赖于微信等新媒体社交,而忽视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会造成人的社会功能、社会交往日益萎缩。 喜欢网络社交的琳琳对此并不认同,“我觉得这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部分”。现实中,她有点腼腆,朋友不多,在公共场合发言会怯场。但在网络新媒体上,她可以在熟人圈中或与陌生人大胆地“晒”美照和随感,看到满满的点赞和评论就感到很充实。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春琼认为,青少年容易产生“假想观众”存在、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选修课答案.docx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选修课答案 问:风险的特征有()。 答: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测定性普遍性 问:沟通是让对方知道同意你的意 答:否 问: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是团队沟通。 答:√ 问: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 答:20% 问:爱有差等具有规范和人性的双重含义。 答:正确 问: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民主集中制 问:犯罪治安预防与犯罪预防的其他措施相比,有( )特点。 答:针对性 专门性 有效性 问:精神障碍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答:社会功能下降或丧失 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所说的“意境”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答:写情则沁人心脾; 写景则在人耳目; 述事则如其口出; 问:顽固、权威、操作固执的人属于萨提亚人际交往模式的那种? 答:超理智型 问:零件的几何误差是指被测要素相对( )的变动量。 答:理想要素 问:在敦煌网平台发布产品时,最多可以为每个产品添加几个关键词?() 答:3个 问:脂溶性维生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答: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问: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问:淡奶油是介于牛奶和黄油之间的液体状奶油,标准称呼是()。 答:稀奶油 问:脂溶性维生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答: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问:历史上最集中记载动物符瑞的史书是《山海经》。 答:错 问: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各革命阶级 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 答:ABCD 问:word的页边距可以通过()设置 答:“页面布局”选项下的“页边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