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概述

1.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3. 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5. 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6.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7.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8. 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0.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12.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

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面向连接的)

13.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面向无连接。

14.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15. 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16.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7. 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

到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8. 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19.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有: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20. 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2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22. 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23.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 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 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

27.

2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29.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30. OSI把层与层之间的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31. OSI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二章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主要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

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源系

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和发送器;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两个部分:接收器和终点。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5.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6.来自信源的信号通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

7.调制可分为两大类:基带调制(波形变化-基带信号)、带通调制(载波-带通信号)。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有: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8.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两个: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信噪比。

9.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10.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11.传统的微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12.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13.数字传输系统:脉码调制PCM、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

14.SONET的层次自下而上为:光子层、段层、线路层、路径层。

15.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

16.DMT(离散多音调)调节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把40kHz以上一直到

1.1MHz的高端频谱划分为许多的子信道。

17.HFC网主要特点有:其主干线采用光纤、采用结点体系结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具有比CATV更宽的频谱,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每个家庭要安装一。UIB个用户接口盒.

18.HFC网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很宽的频带,并且能够利用已经有相当大的覆盖面的有线电视网。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

结点。

3.数据链路除了必须要有一条物理线路以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4.在因特网中,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或简称数据报,分组或包)。

5.数据链路层协议有许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则是共同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6.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7.所有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数据都是以分组(即IP数据报)为传送单位的。

8.为了解决透明传输问题,就必须设法使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字符“SHO”“EOT”在接收端不被解释为控制字符,在其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这种方法叫做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9.传输错误的比特率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特率称为误码率BER。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测CRC的检错技术。

10.为了进行检测而添加的冗余码常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1.OSI的观点是必须把数据链路层做成是可靠传输,因此在CRC基础上,增加了帧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

12.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3.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简单、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

类型电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14.RFC明确了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15.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16.局域网的优点有:1.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2.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3.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