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

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

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
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

篇一: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

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加强对油墨来料的检测、控制不良品流入生产线。

2. 范围

适用本司iqc对油墨的检测

3. 职责

3.1品质部iqc负责对油墨进行检测试验及来料品质跟进。

3.2生产部负责协助iqc进行试验,负责油墨实际应用质量跟进并提出反馈意见。

4. 内容

4.1线路油(黑油、曝光线路油)检测。

4.1.1据采购单和供方《出货检验报告》,查看实物与其要求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吻合,放

箱是否合理(千万不可倒置)。

4.1.2抽查油墨出厂日期以及生产日期,查看是否混有过期产品。若需配专用开油水看是

否配有。

4.1.3随机抽一桶油墨(一般为5kg/桶装)打开其盖,闻气味是否有浓烈的刺激味,不均匀

气泡是否很多。

4.1.4用粘度计测量其粘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参数由我司技术组提供。(此款暂不作要求)4.1.5将已开盖油墨进行充分搅拌并静置,后进行试板用3-5pnl边料打磨清洗后用丝网印刷。

4.1.6丝印黑油的板让其自然风干,并记下其风干所需时间(一般为15-20min),风干后蚀刻去黑油,另取2-4pnl丝印风干后的板进行试镀(镀镍),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1.7丝印曝光线路的板,静置8-10分钟再进行焗板,冷却曝光,显影。并记录其焗烤的

温度、时间、曝光尺数、显影结果等参数,再将其进行试镀(镀镍)蚀刻,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并将其过程检验记录在《试验过程记录》上。

4.1.8(4.1.1-4.1.5)检查结果确认合格,并在所来物产上贴上合格标签。通知仓管移入合

格区,检查结果确认不合格,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识,通知仓管移入退货区。填

写好《物料质量异常处理报告》并上交。

4.1.9检查完毕,将结果记录在《iqc检查试验报告》并上交审核。

4.2阻焊油(uv国产/进口绿油、焗绿油、曝光绿油)

4.2.1可参照线路油4.1.1-4.1.5检测。

4.2.2丝印阻焊油墨取3-5pnl报废铜板和金板,打磨清洗后丝网印刷。印uv国产、进口

绿油的板过uv机后,拉3m胶纸试有无甩绿油现象;焗绿油的板,须静置5-8分钟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曝光绿油板,须静置12-15分钟

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试验。

4.2.3阻焊油耐焊性检测。先在板面涂布松香,国产uv油用普通松香,进口uv油、焗绿油、曝光绿油用无铅免清洗松香水再作浸锡试验。(锡炉温度:260℃±5℃,时间:5-8秒),检查有无绿油起泡以及渗锡现象。

4.2.4阻焊油的硬度检测,用4h铅笔在绿油面力度匀衡划一笔,无凹痕或断开翘起。(注:铅笔削成方头,不可削尖)

4.2.5阻焊油色泽检测,以比色卡或样板及客户资料为准。(此款暂不要求)

4.2.6检查完毕后,可参照线路油墨4.1.6-4.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3字符油检测

4.3.1可参照线路油4.1.1-4.1.5进行检测。

4.3.2丝印uv字符油,焗字符油,待试板出来后,用3m胶纸作附着力试验,检查有无掉字符现象,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3.3(4.3.1-4.3.2)检查确认合格后,可参照线路油墨4.1.6-4.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4碳油(低阻碳油、普通碳油)检测篇二:油墨的检验

第10章油墨的检验

油墨是在液态的连结料中加入固态的颜料和助剂制成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有的很稠、很粘,有的却很稀。按印刷过程分类,可将油墨分为平版印刷油墨(平印油墨)、凸版印刷油墨(凸印油墨)、柔性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凹印油墨)和孔版印刷油墨五类。我国原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细度、流动度、稳定性、粘性及粘性增值、飞墨、粘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现将不断完善后主要的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介绍如下。

10.1油墨颜色检验

1. 方法原理

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

2. 仪器设备

(1)调墨刀:木柄锥形钢身,长200 mm,最宽处20 mm,最窄处8 mm。

(2)刮片:不锈钢片制,92 mm × 59 mm × 0.5 mm,刃部宽9 mm处向外弯曲25o。

(3)玻璃板:200 mm × 200 mm × 5 mm。

(4)刮样纸::晒图纸,规格 110 mm × 65 mm,顶端往下(60~65)mm处有5 mm宽黑色实底横道。

(5)玻璃纸:65 mm × 30 mm。图10-1刮样形状示意图

3. 检验步骤

(1)用调墨刀取标样及试样各约5 g,置于玻璃板上,分别将其调匀。

(2)用调墨刀取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再取试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右上方,两者应相邻不相连。

(3)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呈90o。用力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刮成薄层,至黑色横道下15 mm处时,减少用力。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o,使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最终刮样形状应与图10-1相似。

(4)刮样纸上的油墨薄层称为面色,刮样纸下部的油墨厚层称为墨色,刮样纸上的油墨薄层对光透视称为底色。

(5)油墨颜色检验完毕,将玻璃纸覆盖在厚墨层上。

4.检验结果

(1)平版油墨、凸版油墨重点检视试样的面色和底色是否与标样近似、相符。

(2)网孔版油墨、纸张用凹版油墨重点检视试样的面色是否与标样近似、相符。

(3)检验结果应以刮样后5 min内观察的面色和底色为准,墨色供参考。

5.注意事项

(1)检验应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其余项目也应控制在同样的温湿条件下进行)

(2)检视面色及色光应在入射角(45±5)o的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3)检视底色应将刮样对光透视。

10.2 油墨着色力检验

1.方法原理

以定量标准白墨将试样和标样分别冲淡,对比冲淡后油墨的浓度,以质量分数表示之。2.仪器和材料

(1)

(2)

(3)

(4)

(5)调墨刀、不锈钢片制刮片、刮样纸。分析天平:最大载荷200 g,感量l mg。圆玻璃片:2 mm、直径(90~100)mm。标准白墨。标准黑墨。

3. 检验步骤

(1)用分析天平,在圆玻璃片上称取标准白墨2 g,试样油墨0.2 g。用同样方法,相同比例,称取标准白墨和标样油墨。将称好的墨样分别用调墨刀充分调匀。

(2)用调墨刀取调匀的标准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再取调匀的试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右上方,两者应相邻而不相连。

(3)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垂直。然后,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刮成薄层,刮至(35~45)mm时,减小用力,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o,将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最终刮样形状应与图10-1相似。

(4)观察试样与标样的面色、墨色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改变试样标准白墨的用量,至冲淡试样与标样达到一致,按公式计算,得出试样着色力百分数。

(5)刮样后,以30 s内观察所反映的墨色为准。

说明:观察冲淡刮样时,应在d65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4. 检验结果

试样着色力,以质量分数w表示,按式(10-1)计算:

w = m1/m2 (10-1)

式中:m2 -冲淡标准样白墨用量,g;

m1 -冲淡试样白墨用量,g。

10.3 油墨细度检验

按检验方法将油墨稀释后,以刮板细度仪测定其颗粒研细程度及分散状况称为油墨细度,以微米(μm)表示之。

以 0.l ml吸管量取受试油墨 0.5 ml。根据流动度的大小加6号溶剂油进行稀释。范围:流动度在24 mm以下加18滴(或以每滴0.02 ml加入0.30 ml);25 mm ~35 mm加 14滴(或0.28 ml);36 mm~ 45 mm加 10滴(或0.20 ml);46 mm以上不加油。以调墨刀挑取已稀释均匀的油墨,置于刮板细度仪凹槽深度50μm处,用刮板细度仪测定油墨的细度。

本方法仅适用于非溶剂型浆状油墨。

10.4 油墨流动度检验1.方法原理

以一定体积的油墨样品在规定压力下,经一定时间所扩展成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毫米)来表示油墨流动度。

2.仪器和材料

(1)调墨刀、玻璃板、棉纱、定时钟。

(2)流动度测定仪:由质量为(200 ± 0.05)

一个;质量为(50 ± 0.05)g、厚度为5 mm ~ 6 mm、

mm ~ 70 mm圆玻璃两片;金属固定盘一个组成(见

(3)墨管:容量0.l ml;

(4)透明度量尺:分度值l mm。

流动度测定仪

(5)工业用乙醇。 g五等砝码直径为65 图10-2)。图10-2

3.检验步骤

(1)油墨试样及流动度测定仪应事先置于恒温室内保温20 min。

(2)用调墨刀取油墨试样(2~3)g,在玻璃板上调动15次(往返为一次)。用吸墨管吸取试样0.1 ml,将管口及周围余墨刮去,使试样与管口齐平,管内油墨不得含有气泡。

(3)将吸墨管内油墨挤出,用调墨刀把墨刮置于金属固定盘内的圆玻璃片中心,并将吸墨管芯的余墨刮掉,抹于上圆玻璃片中心。

(4)将上圆玻璃片放在金属固定盘内的圆玻璃上,使中间有墨部分重叠,立即压上砝码,开始记时(注意金属固定盘保持水平)。

(5)15 min时移去砝码,用透明度量尺测量油墨圆体直径,交叉测量两次。

4.检验结果

交叉测量之平均值为流动度数据。如交叉测量相差大于等于2 mm,则试验必须重做。

10.5 油墨干性检验

1.检验原理

在加入定量白燥油的油墨刮样上,在一定压力条件下,不使复在刮样上面的硫酸纸粘色所需时间即为油墨之干燥时间,以小时(h)表示,试验是在标样与试样对比条件下进行。

2.仪器和材料

(1)自动干燥测定仪:如图10-3所示。

(2)分析天平、调墨刀、刮墨刀、刮样

油、硫酸纸、标准油墨样。

纸、标准白燥

3.检验步骤图10-3自动干燥测定仪

(1)按照下列比例在分析天平上,称

准白燥油充分凋匀,以同样方法称取标准

燥油充分调匀。油墨试样与白燥油比例如

树脂墨:试样(或标样)油墨与标准白燥油质量比为95∶5。

油脂墨:试样(或标样)油墨与标准白燥油质量比为90∶10。

取试样及标样及标准白下:(2)将已调匀的油墨标样和试样并列刮成约30 cm长的刮样,立即记录时间,覆盖硫酸纸一起包在自动干燥试验机的圆筒上,并用嵌条将纸夹紧。

(3)将装有100 g 砝码的压轮移至螺旋杆的左边,将其压于覆盖有硫酸纸的刮样上,接通电源,根据需要将速度调节器放于每转10 min的位置上,开启电钮,此时圆筒即开始旋转,加压轮开始划线,并向左边慢慢移动,使加压轮走完所需时间。

(4)检视经加压轮滚压过的硫酸纸,将不致粘上墨痕即为油墨干燥(尚未干燥,则粘上条状墨痕),当加压轮转到尽头时,将硫酸纸取下,检视纸上墨痕条数,并换算成小时数,即为油墨干燥时间,求出试样与标准干燥时间之差,看是否与该标准相等。

4.注意事项

(1)加燥油的油墨要立即做干性测试。

(2)试验不得中断。

10.6 油墨粘性及增值检验

1.方法原理

(1)用油墨粘性仪测试油墨薄层分离或被扯开的阻力的大小,以数字表示油墨粘性。

(2)延长油墨粘性的测定时间,观察油墨粘性值的变化情况,以数字表示油墨粘性增值。2.仪器和材料

(1)棉纱、秒表。

(2)擦洗溶剂:ny-200溶剂油(符合gb 1922-1980)。

(3)油墨粘性仪:model rgv-3型,见图10-4所示。

3.检验步骤

(1)接通仪器电源,调节恒温箱水温至32 ℃,保持恒温。

(2)把仪器变速杆置于低速位置,将合成胶辊及匀墨胶辊压在金属辊上。

(3)启动仪器,运转15 min后,将游标置于标尺“0”位。调节仪器,使标尺处于平衡状态。(4)将调好的试样油墨灌入金属吸墨器后,再把试样油墨由金属吸墨器内挤出,均匀涂于合成胶辊上。用手转动马达,使墨均匀转涂于金属辊和匀墨胶辊上。

(5)启动仪器,匀墨。30 s时移开制动器,移动游标,使标尺平衡,l min时读出粘性数据。若测定粘性增值,则保持仪器继续运转,记录第15 min时的粘性数值。

(6)如需测定仪器中速和高速运转时的粘性值,将仪器变速杆移至中速或高速位置即可,检验步骤与低速相同。

图10-4油墨粘性仪

4.检验结果

(1)标尺平衡时,游标所指数字,即为粘性值。

(2)15 min时的粘性值与1 min时的粘性值之差,即为粘性增值。

10.7 油墨飞墨检验

1.方法原理

油墨飞墨是观察油墨在印刷时,油墨脱离墨辊的离散情况,测定油墨飞墨是利用测定粘性时,观察油墨表横梁上白纸的粘墨情况。

2.仪器设备

与本章10.6中“油墨粘性增值检验方法”一致。

3.检验步骤

按油墨粘性检验方法进行测定,当粘性仪开启1 min后,在横梁上放一张白纸,继续转运l min 后取下白纸,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墨,根据白纸上飞墨多少情况来判断飞墨程度。

10.8 油墨稳定性检验

1.方法原理

对油墨进行一定时间的冷冻和加热试验,观察油墨是否有胶化情况或反粗现象。

2.仪器设备

(1)能容纳20 g油墨的铁盒。

(2)自控恒温箱、自控冷冻箱、流动度测定仪、调墨刀、透明量度尺。

3.检验步骤

(1)将受试油墨分别装入两铁盒内,每盒内装油墨不少于15 g,铁盒内的油墨要排除气泡,再封上玻璃纸记上标志,把铁盒盖好,然后分别放入(75~80)℃自控恒温箱和(-15 ~-20)℃的冷冻箱内经72 h取出,置室温存放。

(2)把已置室温存放3 h以上的受试验油墨按照本章10.4中“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做流动度测定,并与未做加热和冷冻试验的油墨作流动度对比。

4.检验结果

根据受试验油墨流动度的差距和油墨的性能变化,按下列规定确定受试验油墨是否稳定。(1)试验后流动度较原来未试验前变化不太大的油墨称之稳定。

(2)试验后流动度较原来未试验前变大较多,墨性仍尚好,则此油墨变胶化可能性不大,但不够稳定。

(3)试验后流动度较原来未试验前变小较多,墨性变“短”、“立”,则称之有胶化倾向,一般此类油墨存放易于胶化。

篇三:电路板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

好好学习社区

电路板公司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 目的

加强对油墨来料的检测、控制不良品流入生产线。二. 范围

适用公司iqc对油墨的检测三. 职责

1、品质部iqc负责对油墨进行检测试验及来料品质跟进。

2、生产部负责协助iqc进行试验,负责油墨实际应用质量跟进并提出反馈意见。四. 内容1、线路油(黑油、曝光线路油)检测。

1.1据采购单和供方《出货检验报告》,查看实物与其要求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吻合,放箱是否合理(千万不可倒置)。

1.2抽查油墨出厂日期以及生产日期,查看是否混有过期产品。若需配专用开油水看是否配有。

1.3随机抽一桶油墨(一般为5kg/桶装)打开其盖,闻气味是否有浓烈的刺激味,不均匀

气泡是否很多。

1.4用粘度计测量其粘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参数由我司技术组提供。(此款暂不作要求)1.5将已开盖油墨进行充分搅拌并静置,后进行试板用3-5pnl边料打磨清洗后用丝网印刷。

1.6丝印黑油的板让其自然风干,并记下其风干所需时间(一般为15-20min),风干后蚀刻去黑油,另取2-4pnl丝印风干后的板进行试镀(镀镍),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1.7丝印曝光线路的板,静置8-10分钟再进行焗板,冷却曝光,显影。并记录其焗烤的

温度、时间、曝光尺数、显影结果等参数,再将其进行试镀(镀镍)蚀刻,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并将其过程检验记录在《试验过程记录》上。

1.8(1.1-1.5)检查结果确认合格,并在所来物产上贴上合格标签。通知仓管移入合格区,检查结果确认不合格,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识,通知仓管移入退货区。填写好《物料质量异常处理报告》并上交。

1.9检查完毕,将结果记录在《iqc检查试验报告》并上交审核。

2、阻焊油(uv国产/进口绿油、焗绿油、曝光绿油)

2.1可参照线路油1.1-1.5检测。

2.2丝印阻焊油墨取3-5pnl报废铜板和金板,打磨清洗后丝网印刷。印uv国产、进口绿油的板过uv机后,拉3m胶纸试有无甩绿油现象;焗绿油的板,须静置5-8分钟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曝光绿油板,须静置12-15分钟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试验。

2.3阻焊油耐焊性检测。先在板面涂布松香,国产uv油用普通松香,进口uv油、焗

绿油、曝光绿油用无铅免清洗松香水再作浸锡试验。(锡炉温度:260℃±5℃,时间:5-8秒),检查有无绿油起泡以及渗锡现象。

2.4阻焊油的硬度检测,用4h铅笔在绿油面力度匀衡划一笔,无凹痕或断开翘起。(注:

铅笔削成方头,不可削尖)

2.5阻焊油色泽检测,以比色卡或样板及客户资料为准。(此款暂不要求) 2.6检查完毕后,可参照线路油墨1.6-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3、字符油检测

3.1可参照线路油1.1-1.5进行检测。

3.2丝印uv字符油,焗字符油,待试板出来后,用3m胶纸作附着力试验,检查有无

掉字符现象,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3.3(3.1-3.2)检查确认合格后,可参照线路油墨1.6-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碳油(低阻碳油、普通碳油)检测 4.1可参照线路油1.1-1.5进行检测。

4.2丝印碳油线路后,须静置10-15分钟后焗板(焗炉温度控制在:150℃±5℃,时间:45分钟)ok后,用4h铅笔检测硬度是否合格。(注:铅笔削方头,力度匀衡无凹痕方可)。

4.3用万用表检测碳油阻值,将万用表调至ω(读欧姆)功能合适档位上,用两极线路(正、负极)分插在测试点,读取数据,计算其方阻,检查阻值要求是否符合我司现行要求。

4.4 (4.1-4.3)检测确认合格后,可参照(1.6-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五.检测工具:

高温锡炉、4h铅笔、3m胶纸、粘度计、uv能量表、万能表、温度计六.记录

1、《iqc检查试验报告》

2、《物料质量异常处理报告》

3、《试验过程记录》篇四:进料检验作业标准模板

标准书窗体 no.*****

**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书窗体

**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书窗体

**股份有限公司

标准书窗体**股份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的不同讲解学习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的不同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或过程(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按发布形式可分为: -书面作业指导书; -口述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按内容可分为: -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c. 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5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 1)。 ·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务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GB/T19004-ISO9004--10. 1. 1)。 · "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3. 作业指导书的编号与管理 a. 基本要求 ·内容应满足 -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最好,最实际"原则 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数量应满足 -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详见附表16。 ·格式应满足 -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美观、实用。 b. 编写步骤 ·见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控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制程检验的控制。 3.职责: 品质部: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及不合格原因的分析,并跟踪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效果。 4.检验流程: 4.1定义: 新产品首样检验:新开发试制产品的首样检验。 首样检验:常规产品在开机后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检验。 4.3检验工具: 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作业指导书》选择便于准确测量的检验工具。 注:所有检测工具精度必须等于或高于被检测产品的要求精度。 4.4首样检验: 4.4.1操作者参照图纸、工艺文件对产品进行自检,并在流程卡自检栏上签名确认,检验合格后,送IPQC检验。并在生产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检。当发现不良品时,对其标识隔离后,立即报告检验员与现场主管。 4.4.2新产品首次制作、新模具首次生产及工艺更改后的首样产品,检验员将检验的结果填写于《首件检验报表》中,提交技术部跟单人员及QE确认。 4..4.3常规产品开机后的首样或模具、工装、设备调整后的首件产品,检验员根据图纸、工艺文件及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对产品进行首样检验。检验结果记录于《首件检验报表》中,在备注栏中注明“首样”及首样状态(新开机、模具维修、工装调整、设备调整)。只有首样加工合格后的产品才能进行批量性生产。首样加工不合格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调整,重新送样。直至首样加工合格后才能批量性生产。

4.5巡回检验: 4.5.1首件检验合格后的批量生产,IPQC对生产的各个工位进行巡检,巡检的频率为1次/小时。抽检2-3个加工尺寸或其他项目, 并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结果记录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巡检过程中,对产品的性能及尺寸、外观进行检验。NC冲工序在巡检时加工尺寸可用“首件样板”比对检验。巡检的目的是监控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状态下批量生产。 4.5.2当某一工序加工完毕后转序时,IPQC检验人员对该批产品的重要尺寸、性能、外观按照GB2828-87中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Ⅱ进行检验,并从样品中任意提取3-5PCS产品检测数椐做为记录.严重缺陷:AQL值为0.65, 轻微缺陷:AQL值为2.5。各工序的的转序检验均盖上质检员的“合格”或“不合格”盖章。抽检中发现该工序批不合格时,在《半成品工序转移单》中注明,通知操作人员筛选、返修。 4.5.3巡检过程中,检验员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包括材料、工装模具、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加工的方法、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现场环境、物料摆放、产品的标识等)。发现有对质量构成隐患的因素时,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记录,并报告现场生产主管、部门主管。 4.5.4巡检过程中发现不良品时,用红色不良品标签在不合格品外表面或外包装的醒目位置进行标识,必要时用红色箭头标签指明缺陷位置。并将不良品放置于不良品区内。对正在加工的产品仍存在有不合格的隐患时,通知操作者停止生产,并与操作者、现场主管对不良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生产部门及时的对不良品进行返修,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当产品材料错误或不良率高于公司规定允许的不良率时,检验人员依照检验结果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描述的缺陷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与责任部门。 4.5.5品质部检验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单》效果确认栏中对责任部门改善对策的实施与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加以记录。 4.5.6 不合格品返修后必须重新报检确认,若确认不合格必须重新再返修,直至返修合格为止。 5.检验记录 5.1《首件检验报告》《制程巡检、终检报告》 5.1.1检验员在巡检中要及时把巡检结果记录在《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从《制程巡检、终检报告》中能真实的反映检验员的工作情况及当时产品的质量情况。

材料理化检验取样及试样制取规程

材料理化检验取样及试样制取规程 1 目的 对材料复验的理化检验试样的取样、试样的加工及试样标识等作出规程性的规定,以保证材料复验的各项理化性能的检验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材料复验的理化检验试样的取样、试样的加工以及试样标识的作业过程。 3 引用标准 GB/T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29-2007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32-2010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系列标准 4 作业过程 4.1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弯曲试验样坯的截取 4.1.1 一般要求:

a.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弯曲试验复验须按批号取样进行试验; b.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样坯应凭《材料复验通知单》要求的试验项目截取; c.金属材料复验用试样的样坯应从经入厂验收检验合格的钢材上截取,未经入厂验收 检验的不得取样复验; d.复验试样的样坯由材料检验员依据本规程要求负责组织截取。 4.1.2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试验项目及取样数量:按表1及表2的规定。 表1 低碳钢及低合金钢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试验项目及取 样数量 材料状态 规 格 mm 试验项目及取样数量 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压扁试验 板材 δ <6 1 1 -- 6≤δ≤ 10 1 1 3注①-δ≥1 2 1 1 3 -

锻件 ≤3500kg 1 - 3 - — 130 — 续上表 管材 Φ<30 2件/批注 ② 2件/批注 ③ - 2件/批 30≤Φ≤65 2件/批注 ④ - - 2件/批 65<Φ≤400 2件/批注 ④ - 注⑤ 2件/批 注:①冲击试验采用5×10×55试样; ②采用管段(全截面试样)试样; ③有弯曲要求时采用全截面试样试样; ④壁厚≤12mm 采用纵向环形试样,壁厚>12mm 采用圆截面试样; ⑤GB9948-2013《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材料复验要求进行冲击试样制取,数量3件。 XX 压力容器制造规程、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TDZZ03010-20 14 标 题 材料理化检验取样及试样制取 规程 版本号/修改次 2014/0 页 数 共 12 页 第 2 页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要点 l.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工程概况: 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2.工程量: 分类统计需进行渗透检验的工件及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 2.编制依据: 列出与渗透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规 范。 3.作业活动中的组织分工和人员职责 3.1作业的组织分工(与相关作业和其他专业的分工) 明确检验委托、检验作业、结果反馈的责任部门和传递渠道。 3.2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 列出参加渗透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4.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作的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4.1.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采用的渗透液的类型及型号

采用的灵敏度试片 采用的渗透方法 采用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环境温度及检验参数 执行的标准 安全注意事项 4.1.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1.4选择好渗透探伤剂类型及进行灵敏度校验合格 4.1.5辅助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准备完毕 4.2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4.2.1 探伤人员必须持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探伤报告必需由Ⅱ级或Ⅱ级以上的渗透探伤人员签发。 4.2.2探伤人员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且没有色盲、色弱。 4.2.3 检验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4. 作业过程中要认真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进行检验。 4.2. 5. 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 4.2.6. 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探伤人员有权停止工作。 4.2.7. 人员最低配备:持证人员1-2名(Ⅱ级);检验辅助工1-2名 4.3作业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 4.3.1所配备的工器具(包括渗透探伤试块、操作工具、通讯工具等)。 4.3.2所需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包括渗透剂、显像剂、温度计等)

全尺寸检验作业指导书

XX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8.2.4J-006 版号:A/0 全尺寸检验作业 指导书 批准: 审核: 编制: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 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施

全尺寸检验指导书JT/C-8.2.4J-006 1. 目的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或本公司控制计划的要求,规定合理的全尺寸检验的频次,使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接收、生产、成品入库直到出厂,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的所有产品的全尺寸检验。 3. 职责 3.1 技术科负责制定合理的产品/材料的性能试验和全尺寸检测项目指标。 3.2 检验科负责产品和/或材料的性能试验和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 3.3车间或仓库负责配合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4.全尺寸检验的时机 4.1全尺寸检验要求的确定。 4.1.1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和风险、品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稳定性、顾客的要求等确定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1. 根据顾客的要求的频次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尺寸检验和试验。 2. 根据技术科的要求对于产品和模具在长期停放后做全尺寸检验和 试验。 3.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全尺寸检验。 4.1.2当出现内部或外部客户抱怨、监测系统反应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应考虑追加全尺寸检验的频次。 5全尺寸检验的实施 5.1全尺寸检验的資料输入 ?图纸; ?技术规范; ?生产工艺文件,生产过程描述; ?检验技术规范; ?缺陷目录(缺陷评定,例如︰主要和次要缺陷); ?极限样品; ?评定方法要求; 5.2 全尺寸检验的抽样要求 5.2.1全尺寸检验应在最近的生产批中进行,这是为了能够了解最新生产过程的影响。 5.2.2用于全尺寸检验的零件要直接从仓库中或从准备交付给顾客的原包装中抽样,以便能同时对装箱质量、包装清洁与否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进行

IQC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

1.目的:规定IQC对来的检验方法和步骤,确保来料满足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兴达公司对采购之物料及外协加工之产品(含客户提供)的质量检验工作。 3.职责: 3.1IQC负责来料检验、验证和核查工作,填写检验报告,对不合格之物料进行标识、隔离,并请示上级对不合格品如何处理。 3.2QA主管负责审核来料之检验报告,对不合格来料提出和落实的处置方法,负责与供方进行品质联络。3.3品质部经理负责裁定不合格来料的处置方法。 4.工具和物料:见相关之来料允收标准。 5.检验程序: 5.1 5.3检验前的准备: 5.3.1.IQC在收到有来料到厂的通知后,须及时了解来料的情况作好检验前的准备。 5.3.1a.准备好每种物料的“来料允收标准”(如未制定有允收标准,则按内部制程标准),如为外发加工品,需找到该产品的MI资料。 5.3.1b.准备好<合格供应商清单>。 5.3.1C.按“来料允收标准”或MI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检验工具和物料。 5.3.1d.准备好。 5.3.2.核对来料的编号、名称、规格是否相符,如不符,则与采购(或仓库)确认清楚。 5. 3. 3.核对来料有无欧盟之ROHS要求,如有需贴有ROHS标签,否则判为不合格.

直接判为不合格来料。 5.4.检验和判定: 5.4.1.根据来料数量对照5.2条和附件1〈抽样表〉确定抽查的样本(即抽查数量),然后从来料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之来料,(外发加工尾数板和问题板必须全检)。 5.4.2.依据该来料相应的“来料允收标准”或MI中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允收标准进行检查。 5.4.3.将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数量)记录于〈IQC检验报告〉中,记录时把不良缺陷分开为“MA”和“MI”两个级别。 5.4.4.将样本中所有存在的不合品按样方案的AC、Re进行判定,只要有一类的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Re 数,则判定该批来料为“不合格”,只有类的不合格数都小于或等于AC数,于判定该批来料为“合格”。5.5.检验结果的处理: 5.5.1.如判定来料为“合格品”,在《流程卡》上签名,放入下工序。 5.5.2.如判定来料为“不合格”,及时反应给QA主管,由QA主管根据不良情况提出处理方法,由品质部经理作出裁定,然后由QA主管根据裁定之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6.注意事项: 6.1.每班的IQC在下班前统计好当班的报表,交给主管审核后存档。 6.2.交接班时,将工具放回原处,填写交班记录本,作好交接班工作。 7.相关文件和记录: 7.1《合格供应商清单》 7.2相关之“来料允收标准”、MI 7.3《IQC检验报告》 7.4《流程卡》

QC理化检验操作规程 1 试题

QC理化检验操作(1)试题 姓名:部门:分数: 一.填空题 1、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第版,共由部构成。 2、关于数值修约,将0.0465修约成两位有效位数,得,将1.05修约到一位小数得;在相对标准偏差中,采 用的原则。 3、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澄清度检查法中,新增第二法。 4、采用2015年版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时应对方法进行确认。 5、在分析天平使用过程中,对于要求精密称定时,当取样量大于100mg应选用感量的天平;当取样量在10 mg~100mg应选用感量的天平。 6、滴定液标化用基准物质应采用规格:有引湿性的基准物质应采用进行称重;配制浓度范围为名义值的;其最终浓度应取位有效数字。 7、取供试品量,若取用量为“约”或“若干”时,不得超过取用量的;若规定“量取”时,可用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若规定“精密量取”时,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 积的精度要求;若规定“精密称定”时,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8、一般未开启无机化学试剂有效期为,未开启有机化学试剂有效期为。开启试剂后要贴上启用标签,注明启用日期,试剂开启后有效期为(剧毒品除外)。 9、旋光度测定法每次测定样品溶液前应以作空白校正,再校正1次,以确定在测定时零点有无变动;如第2次校正时发现零点有变动,则应重新测定比旋度。恒温水浴控温,除另有规定外,温度均应调节至℃,使用波长589.3nm的测定。 10、称取“0.1g”指称量重量可为,称取“2g”指称取重量可为

,称取“2.0g”指称取重量可为,称取“2.00g”指称取重量可为。 11、重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仪器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容量分析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氮测定法(半微量法)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得超过;滴定液标定、复标、标定和复标者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得过;非水滴定中,原料药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者,相对偏差不得过;制剂需提取蒸干后用高氯酸测定相对偏差不得过;干燥失重最大允许相对偏差不超 过。

作业指导书与检验规范流程

碳酸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指导生产人员生产操作,使碳酸饮料生产操作规化、标准化、程序化。 2、适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并负责进行记录。 3.2检验室负责在制品质量检查,并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 4、作业过程 4.1工艺流程 见文件《生产工艺流程图》 4.2作业流程 4.2.1原料验收 选用符合产品标准的各类食品用原辅料,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果浆、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等产品须采购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书)的产品。按《进货查验及记录规》的规定进行验收,不合格原料严禁投入生产。食品生产用各类原料必须使用食品级原料,农产品应新鲜良好,无萎缩、畸形、病虫及霉烂现象,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围和添加量应严格按照GB2760的规定。 4.2.1工艺水制取 4.2.1.1每天生产前,对砂滤罐、碳滤罐进行5~10分钟“反、正”冲,直到排出之水无杂质。 4.2.1.2经砂滤、碳滤制取初滤水入水罐中备用。 4.2.1.3生产时打开初滤水罐底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器,启水泵经5u和1u精滤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以制取精滤工艺水,供生产备用。 4.2.2溶糖工序 4.2.2.1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并经复核无误之相应份量之果葡糖浆,加入350kg纯净水(属本日第一次生产时需先排出管前一天所残存的纯净水约3~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

并继续加热至90±2℃,保温20分钟。 4.2.2.2保温结束后,启动泵把溶糖缸管道的糖浆回流到溶糖缸(持续3分钟)后,启动冷却水塔,并把糖浆经过5μ过滤器和板式换热器冷却至45℃±5℃,放至对应的调配缸。 4.2.3 配料调配 4.2.4.1调配操作员按产品配方单规定的原料品种、数量和投料顺序,在“关键质量控制点监控记录上”登记好用量,复核查对无误后,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投料、操作,严禁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料生产。 4.2.4.2然后按原辅料加入顺序:①原糖浆②防腐剂③甜味剂④酸味剂⑤香精⑥色素,最后加水定容,分别按配方要求称取并复核无误以上原辅料,并用水溶解逐次加入已开启搅拌器之配料缸,再停止搅拌,继续加工艺水至2000L或6000L刻度处,并继续开启搅拌器搅拌15分钟以上,然后取样进行理化检验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即打开底阀,启泵经过滤器过滤泵入高位缸。 4.2.4汽水混合碳酸化 经水处理后的纯水,经脱氧后,注入经汽化的二氧化碳进化碳化制冷,制冷温度保持10℃以下。制冷后与调配后的溶液进行混合,完成汽水混合碳酸化工序。详见操作见文件《汽水的混合碳酸化作业指导书》 4.2.5灌装工序 4.2. 5.1上罐、罐清洗消毒 1)上罐人员上罐前先检查叉车叉来的空罐是否与所生产的产品品种相符,确认后,割掉包装带,撕去缠绕薄膜,将空罐版小心地推入上罐升降斗,然后开启升降机,将空罐版最上层空罐升至与上罐台处同一平面即停止。 2)上罐人员在接到生产指令时,开启上罐台输送链板和输罐链条,将最上层空罐用干净之木棍慢慢推进入上罐台输送链板上,由输送链板输送至输罐链条上,最后输送至自动洗罐处,罐身经清洗、消毒后进入灌装间。 3)当输送链板上有倒罐时,应及时扶正;当输罐链条上有倒罐或卡罐时,应及时停机清出。 4)需换产品品种时,在接到机房信号时,停止上罐,将剩余空罐通过上罐升降机放下并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电子物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子物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电子物料来料检验及抽料度划,满足市场产品要求。 二、范围: 适用所有机型的电容排、电阻排、坦电容、晶振、石英晶体、震荡器、滤波器、变压器、耦合器、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功放、功放控制器、红外管、SMT电阻、SMT电容、SMT电感、峰鸣器、ESD 管来料、压敏电阻、纽扣电池、IC、QFP、BGA、屏蔽罩等贴片电子类来料。 三、检验设备、方法、环境: 3.1、检验环境准备: 3.1.1、照明:室内照明,450LUX以上,10倍放大镜,必要时备用50倍以下显微镜; 3.1.2、 ESD防护,必须佩戴良好的静电防护措施(佩戴静电手套与静电 手环,手环接上静电接地线)ESD必须符合要求(桌面对地阻抗小 于2欧姆,桌面的绝缘阻抗:1*10^6—1*10^9等); 3.1.3、检验前需要确认工作平台的清洁 3.2、外观检验方法: 3.2.1、对于包装、料号、封装等项目的外观检查,只需要目视检查就可以。 3.2.2、对于尺寸、平面度、曲翘等要用10倍以上放大镜、显微镜,塞尺等工具检验。

3.3、检验工具/仪器: 3.3.1、游标卡尺、平面台、塞尺; 3.3.2、10倍放大镜、显微镜。 四、特殊定义: 4.1.标准: 4.1.1允许标准(Accept Criterion):包括理想状况、允许状况、拒 收状况三种状况。 4.1.2 理想状况(Targe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接进理想或完美的 组装结果,良好的组装可靠度。 4.1.3 允许状况(Accept criterion):此组装未达到理想组装结果,但能维持组装可靠度,视为合格。 4.1.4 拒收状况(Reject criterion):此组装不能符合标准,影响公司组装产品功能,视为不合格。 4.2.缺点定义: 4.2.1 致命缺点(critical defect):足以造成人或机器产生伤害, 或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的缺点,我们称为致命缺点,以CR表示; 4.2.2主要缺点(major defect):缺点已造成制品实质功能失去实 用性或可靠度降低,产品损坏,功能不良,称之为主要缺点, 以MA表示; 4.2.3 次要缺点(minor defect):缺点并无造产品的实用性,且仍

化妆品理化检验方法上

1.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化妆品理化性能的测定方法。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化妆品常规理化性能及化妆品原料理化性能的试验。 3.职责 3.1化验室负责人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执行与修订。 3.2操作人员负责该设备的操作、日常维护、清洁卫生、安全管理。 4.内容 4.1pH测试 4.1.1设备的操作 4.1.1.1接通并打开电源,使仪器预热10分钟。 4.1.1.2仪器的校准 4.1.1.2.1每天在使用之前用pH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准。 4.1.1.2.2标准缓冲溶液配制方法:将购买的pH(4. 7. 9)标准试剂缓冲剂剪开,将内部粉末倒入清洗干净的50ml烧杯,加无CO2蒸馏水溶解后转入250ml容量瓶内,以少量无CO2蒸馏水冲洗塑料袋内壁,洗出液并入到容量瓶中,稀释到刻度并摇匀备用。 4.1.1.2.3配制成的缓冲液的pH值为: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的pH=4.00(25℃),混合磷酸盐缓冲液的pH=6.86(25℃),四硼酸钠缓冲液的pH=9.18(25℃)。 4.1.1.2.4仪器的校准方法: A.按温度按键,确定温度25℃,若温度不为25℃,则通过温度按键的上下键进行调整至25℃,按确定按键进行确定; B.对电极状态进行确认,确认正常后,用蒸馏水将电极清洗干净,用滤纸将电极表面的水擦拭干净;将电极浸入pH=6.86的标准缓冲液中,将电极搅动至pH无明显变化后,静置至pH稳定后,用定位按键的上下键调整至数屏显示的pH为6.86,按下确定按键进行定位; C.将电极清洗干净并将电极表面的水擦拭干净后,将电极浸入pH=4.00的标准缓冲液中,将电极搅动至pH无明显变化后,静置至pH稳定后,用斜率按键的上下键调整至数屏显示的pH为4.00,按下确定按键进行斜率确定,完成校准工作; D.若测试的样品pH大多为碱性时,在定位后,用pH=9.18标准缓冲液进行斜率确定; E.若对校准后仪器的准确性有怀疑时,则pH=4.00进行斜率确定的,用对pH=9.18标准缓液进行测定,其显示值与实际值负偏差在0.1范围内的校准准确;pH=9.18进行斜率确定的,用对pH=4.00标准缓液进行测定,其显示值与实际值负偏差在0.1范围内的,校准准确; 4.1.1.3样品pH值的测定:校准完成后可以对样品的pH进行测定,测定时先将样品按

室内环境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全套)

####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目录

第一章采(抽)样 第二章甲醛的测定 第三章氨的测定 第四章苯的测定 第五章 TVOC的测定 第六章氡的测定 第七章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第八章检测项目的限量标准 第九章“三废”处理方法 第一章采(抽)样 布点 布点应具有代表性,首先应保证抽取样本间(工程验收)有代表性,其次保证样本间内所

设点有代表性(两点以上)。 布点数目依据所检测房间面积而定,50㎡以内布一个检测点,50-100㎡布两个检测点,100㎡以上布3-5个检测点。 一点采(抽)样时布点在中心点,两点以上视房间结构而定,除平行样外不可布成平行点,要保证各点代表性,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检测点须距内墙面不小于,距楼地面高。 现场布点位置依检测方案位置设定,检测点编号应与检测方案中编号一致,若确需调整,需在方案和采(抽)样记录中注明,并在布点图中标明,采(抽)样点数不可改变。 当房间内有两个及以上检测点时,以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现场检测布点参照执行。 采(抽)样条件 采(抽)样现场未经投入使用,没有人为添加的污染物。 现场周围环境没有影响采(抽)样的干扰因素,如振源、辐射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化合物( 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 采(抽)样数量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采(抽)样方法 甲醛 采用吸收液法采集样品,以酚试剂作为吸收液,用内装 5 ml吸收液的气泡吸收管,以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目视检验的方法及人员等技术管理要求。 2 编制依据 2.1 GB18564.1-2019 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2.2 NB/T4701 3.7-20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 2.3 ISO6520.1-2007焊接和相关工艺金属材料中几何缺陷的分类第1部分熔焊 2.4GB150.4-2011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3人员要求 3.1从事目视检验人员必须经过VT的培训,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2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标准要求(如:GB/T1856 4.1、GB150、GB25198、JB/T4734、JB/T47003.1等)。 3.3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焊接工艺。 3.4检测人员必须满足NB/T47013.7要求(如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且应当有足够的视力和颜色分辨力。 4 检测条件 4.1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4.2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应不超过600mm。

4.3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o。 4.4为达到最佳检测效果,照明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使照明光线方向相对于观察点达到最佳效果; ●避免表面眩光; ●优化光源的色温度; ●使用与表面反射光相适应的照度级。 5环境要求 5.1作业场所应避免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5.2检验环境光照度应至少达到500Lx,对于必须仔细观察或发现异常情况并需要作出进一步观察和检测的区域则至少要达到1000Lx的照度。 6检测设备 6.1检测量具: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6.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放大镜的选用按GB/T20968执行。 6.3其他检测仪器:成型样板、镜子、照相机等。 7检测程序 检查范围应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测前应将罐体及附件清理干净以符合检测要求。 7.1罐体及附件外观检测 按GB18564.1及文件资料中的规定进行检查罐体及附件,可以借助铜锤等辅助工具进行检查,当发现变形、开焊等重点部位,应在予以记录。7.2焊缝的外观检测 7.2.1焊缝的外观特征(形状和几何偏差)必须满足GB150.4的要求。焊缝表

电子类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子类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电子物料来料检验及抽样计划,满足客户的要求,特制定该检验规范。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机型电容排、电阻排、聚脂薄膜电容、钽电容、晶振、石英晶体、振荡器、滤波器、变压器、耦合器、晶体管、场效应管、三极管、三极管组合、变容二极管、功放、功放控制器、红外管、SMT电容、NTC电阻、SMT电阻、各种机型IC、BGA、SMT发光二极管、普通二极管、SMT电感、蜂鸣器、ESD管来料、压敏电阻、钮扣电池(电容)等贴片电子类来料。 三、标准与定义: 1、标准 【允收标准】 (Accept Criterion):允收标准为包括理想状况、允收状况、拒收状况等三种状况。 【理想状况】 (Targe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接近理想与完美的组装结果。能有良好组装可靠度,判定为理想状况。 【允收状况】 (Accep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未符合接近理想状况,但能维持组装可靠度故视为合格状况,判定为允收状况。 【拒收状况】(Rejec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未能符合标准,其有可能影响产品的功能性,但基于外观因素以维持本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判定为拒收状况。 2、缺点定义 【致命缺点】(Critical Defect):指缺点足以造成人体或机器产生伤害,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缺点,称为致命缺点,以CR表示。 【主要缺点】(Major Defect):指缺点对制品的实质功能上已失去实用性或造成可靠度降低,产品损坏、功能不良称为主要缺点,以MA表示。 【次要缺点】(Minor Defect):指单位缺点的使用性能,实质上并无降低其实用性,且仍能达到所期望目的,一般为外观或机构组装上的差异,以MI表示。 3、抽样计划 按GB2828普通级Ⅱ级水准: 【致命缺点】(CR:Critical)不允许出现此类缺陷;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介绍

XXXXX公司作业文件 检验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服装生产用面料、里料和辅料的进货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检验、产品完工质量检验和成衣出厂质量检验、外协产品的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外检的项目。本规定适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验工作。 2 目的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已得到满足。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1 GB / T2660—1999 衬衫 3. 2 GB / T2666—2001 男、女西裤 3. 3 GB / T13661—1992 一般防护服 3. 4 GB/12014---2009 防静电工作服 3. 5 GB/8965---2009 阻燃工作服 3. 6 FZ / T80004—1998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 3. 7 FZ / T81008—2004 茄克衫 4 职责 4. 1 技术质量部负责本检验规程的制定。 4. 2 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服装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负责本检验规程的贯彻实施。 4. 3 质量检验员负责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实施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5 检验的方法和内容 5.1 进货质量检验 5.1.1 采购物资按对服装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分类 A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采购产品。如面料、特殊服装的里料、有纺粘合衬、缝纫线、拉链、绣花、印花等。 B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其它部分,一般不会影响服装的使用效果,即使略有影响,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采购产品。如一般里料、钮扣、四合扣、无纺粘合衬、口袋布、垫肩、松紧、商标等。 C类:指不直接用于服装产品本身,但又起到服装保护作用的采购产品。如包装纸箱、塑

检验作业指导书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BBE/WI-01 作业指导书 受控状态:编制: 分发号:A/0 审核: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5日 生效日期: 2014年11月30日批准: 广东宝贝儿婴童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一、修改记录 (2) 二、原料检验标准 (3) 三、辅料检验标准 (5) 四、首件检验规范 (6) 五、巡回检验规范 (8) 六、成品检验规范 (9) 七、出厂检验操作规范 (11) 八、干燥箱操作规程 (15) 九、电子天平操作规程 (16) 十、注塑机操作规程 (17) 十一、吹瓶机操作规程 (19)

二、原料检验标准 PP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检验依据:《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GB 9693-1988。 3、原料检验 3.1感官指标: 本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嗅、异物。 3.2规格型号 应符合采购要求。 4、抽样方案 每批取50kg进行检验。

PET树脂: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原料检验 2.1检验依据:《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卫生标准》GB 13114-1991 2.2感官指标: 白色颗粒,不得有异味,异臭、异物。

三、辅料检验标准 包装袋检验标准 1、合格供应商评审 1.1 供应商是否有提供营业执照; 1.2 供应商是否能提供产品检验报告; 1.3 对产品的价格、供货的及时性进行评价。 2、辅料检验 外观:袋质均匀、平整、无皱折;无杂质、无污迹。塑料袋应无气泡、缩孔、针孔等缺陷。

碳酸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碳酸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GMP) 1、目的 指导生产人员生产操作,使碳酸饮料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并负责进行记录。 3.2检验室负责在制品质量检查,并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 4、作业过程 4.1工艺流程 碳酸饮料生产工艺流程图

标注*1234、灯检:无肉眼可见杂质。 主要设备及参数 4.2作业流程 4.2.1原料验收 选用符合产品标准的各类食品用原辅料,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果浆、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等产品须采购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 证书)的产品。按《进货查验及记录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不合格原料严禁投入生产。食品生产用各类原料必须使用食品级原料,农产品应新鲜良好,无萎缩、畸形、病虫及霉烂现象,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添加量应严格按照GB2760的规定。 4.2.1工艺水制取 4.2.1.1每天生产前,对砂滤罐、碳滤罐进行5~10分钟“反、正”冲,直到排出之水无杂质。

4.2.1.2经砂滤、碳滤制取初滤水入水罐中备用。 4.2.1.3生产时打开初滤水罐底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器,启水泵经5u和1u 精滤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以制取精滤工艺水,供生产备用。 4.2.2溶糖工序 4.2.2.1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并经复核无误之相应份量之果葡糖浆,加入350kg纯净水(属本日第一次生产时需先排出管内前一天所残存的纯净水约3~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并继续加热至90±2℃,保温20分钟。 4.2.2.2保温结束后,启动泵把溶糖缸管道的糖浆回流到溶糖缸(持续3分钟)后,启动冷却水塔,并把糖浆经过5μ过滤器和板式换热器冷却至45℃±5℃,放至对应的调配缸。 4.2.3配料调配 4.2.4.1调配操作员按产品配方单规定的原料品种、数量和投料顺序,在“关键质量控制点监控记录上”登记好用量,复核查对无误后,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投料、操作,严禁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料生产。 4.2.4.2然后按原辅料加入顺序:①原糖浆②防腐剂③甜味剂④酸味剂⑤香精 ⑥色素,最后加水定容,分别按配方要求称取并复核无误以上原辅料,并用水溶解逐次加入已开启搅拌器之配料缸内,再停止搅拌,继续加工艺水至2000L 或6000L刻度处,并继续开启搅拌器搅拌15分钟以上,然后取样进行理化检验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即打开底阀,启泵经过滤器过滤泵入高位缸内。 4.2.4汽水混合碳酸化

作业指导书及制度

铜川市王益区全新食品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及管理制度 版本号/修改号:2008/01 受控状态: 2008年5月31日发布 2008年6月1日实施铜川市王益区全新食品有限公 烤鸡蛋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质量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 采购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安全文明生产卫生管理制度 工艺管理制度 检验管理制度 检验规范管理制度 化验室管理制度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成品库管理制度 原材料库房管理制度

文件管理制度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实施细则 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车间规章制度 员工奖罚制度 配料过程生产记录 烘烤过程生产记录 包装车间原始记录 产品检验报告 供应商资格认可表 人员名单 采购进货单 不合格原材料采购处理单 不合格品处理单 企业主要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厂区环境检查记录 个人卫生检查记录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食品添加剂入库记录 食品添加剂出库记录 领料单 半成品检验记录

消毒记录 烤鸡蛋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烤鸡蛋。 2 使用设备 蒸笼、烤箱 3 工艺流程 3.1选蛋:应选择表面光亮无裂痕的鲜鸡蛋。 3.2清洗:应将鸡蛋表面的粪便、血丝等洗干净。 3.3剥壳:将鸡蛋的外壳全部去掉,要求表面光滑无杂物。 3.4腌制:将剥好的鸡蛋放在腌制槽里腌制1个半小时。 3.5烘烤:前半小时150℃后一个半小时300℃,要求烤出的鸡蛋色泽金黄、蛋清劲道,蛋 黄沙暄, 3.6装袋、根据产品不同使用不同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要求袋外干净无杂质,袋口和 袋外无油污。 3.7灭菌:将包装好的鸡蛋放入灭菌箱内温度126℃时间8小时。 3.8成品:将灭菌好的鸡蛋放入成品库里待售。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使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对生产过程工艺和各项指标进行控制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2职责 生产部负责抽查生产工艺条件,并对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进行检验。 3、工艺流程 3.1抽样与抽样频率 3.2检验步骤 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对烤鸡蛋成品各项指标进行控制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确保产品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