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数学论文篇

小学数学论文篇

小学数学论文篇
小学数学论文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及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

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及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及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及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及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

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及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

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及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及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及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

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应当积极参及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要善于教,而且要善于研究教;不仅要培养学生,而且要通过科研,培养自己,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及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及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唯有如此,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七、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身上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新时期采取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和课外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就,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第三篇: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实践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及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及学生进行沟通及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及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及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

假如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 三年级(3)班数学小论文 有趣的数学题 数学王老师出了一些题给我们做 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小敏有3件不同的上衣 4条不同的裙子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一开始看到这道题目感到有点难 我仔细地把题目反反复复地看了几遍 想出这道题目的两种解答方案 一种是画图: 上衣上衣上衣 裙子裙子裙子裙子 从图中我数出小敏有12种不同的穿法 这种方法一目了然 但是比较麻烦 另一种是列算式:4×3=12(种) 这种列式计算的方法是在画图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的 比较简便 妈妈看到我做对了这道题 而且还用了两种方法 高兴地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陆佳逸指导老师王玉珍)

时刻与经过时间 原来时刻与经过时间是不一样的 今天 我们班上就发生了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故事 上课的时候 我们在做一道关于时间的题目 题目是这样的:一家图书室借书时间是12:00~13:30和15:00~16:30 求每天借书时间有多长?我们先用13:30-12:00=1小时30分 再用16:30-15:00=1小时30分 最后相加等于3小时 可是 老师发现我们写的是1:30+1:30=3小时 不是1小时30分+1小时30分=3小时 然后 老师把这道题目讲了一遍 我们才发现写错了 原来1:30是时刻 1小时30分是经过时间 它要求借书时间有多长 就是求经过时间 我们写成了时刻 所以才错了 啊 看来时刻和经过时间是意义不同的两个概念呀! (南通市城南小学三(3)班李天喆指导老师王玉珍) 打折 星期天

小学数学论文 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朱燕妮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

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项娟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论文之周长与植树问题

周长与植树问题 (XX小学 XXX XXXXXXXXXX) 我们学习了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与宽之和的2倍,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的4倍。现在有道题目:一个正方形的公园四周种满了树,每3米种一棵,四个角上也各种一棵,从每一边看去,它都有15棵,公园周围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这个公园的周长是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植树问题。如果我们这样计算,因为公园是正方形的,每一边15棵树, 15×4=60(棵),得到的结果是公园一共60棵树;然后 60×3 = 180(米),得到的结果是公园的周长为180米。那么,我们就错了! 按这种错误的方法计算的时候,我们把每个拐角的那棵树都多算了一次,这样,就多算了4棵树,其实树的总数为60-4=56(棵);同样,公园的周长也被我们计算多了,公园的每一边有15棵树,其实它们之间只有14个间距,14×3 =42(米),42×4=168(米)。因为公园是一个闭合的正方形,也可以直接用树的总量乘以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即56×3=168(米)。 如果不是一个闭合的图形,它的长度就不能简单地用树的数量乘以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了。如:一条街道的一旁从一头到另一头共安装了30盏路灯,每相邻两盏路灯之间相距20米,这条小街道长多少米? 30盏路灯路灯之间只有29个间距,所以:30-1=29,29×20=580(米)。 同样,下面几个问题你会做吗? 1.学校后边的小河旁种着22棵杨树,每两棵杨树之间相隔6米。同学们在这些杨树间每隔1米种一棵月季花,一共种了多少棵? 2.把五张15米长的彩色纸条贴成一个长长的纸条,每个接头的地方贴15厘米,则贴成的纸条全长多少厘米? 3.立达小学五年级64名同学去郊游。他们排成两条纵队,前后两名同学相距1米。整个队伍长度为多少米? 4.小玲家的“三五”牌时钟在报时时,每隔5秒敲响一下。八点整时,时钟报时一共用了多少秒? (指导老师:XXX)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阅读浅析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阅读浅析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要想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阅读”,乍一看好像是语文课和外语课中的专用名词,但实际上,数学课更离不开阅读能力培养这一环节。我们有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对数学语言的理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 一、读练结合习惯的养成 我们知道,动手操作是促进理解、减少数学学习困难的有效手段。而解题练习又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习尤其离不开操作、练习。在阅读学习中,倡导读做结合、读练结合,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把已初步理解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识体系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知识的复现,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把凝固的认知结构转化为能动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如“圆的认识”中,学习圆的画法。当学生阅读了画圆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试着先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①画圆时,有一只脚固定不动,是哪只脚?②在纸面上不停移动的是哪只脚?它是怎样移动的?③同学们画出来的圆有大有小,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圆较大,什么情况下较小?最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经常进行这样读练结合的教学,潜移默化中,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读练结合的良好习惯 二、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呈现要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努力实现应用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特别是在解应用题上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学生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和经验,为顺利、正确的解答应用题打好了基础。 三、推荐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加强阅读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探索意识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我们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索式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数学以提出数学问题为起点,经过观察、发现、试验、猜测、验证、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性活动,成功的解决问题、并应用于实践,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常识与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尝试重组教材,设置一个与新旧知识相衔接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渴望得到答案。如在教学“小括号“时,先复习“8+6×5”与“6×5+8”两道算式,弄清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王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12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学生列式“12×3+4=12×7=84(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在做乘法,对吗?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解先算括号的道理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产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实现再创

小学数学方面论文十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 (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7748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

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 【导语】“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一 今天,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有趣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 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后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 7+8=15 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 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结果发现得出来的 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 是一样的。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二 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今天,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起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问 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来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 + 10),根据“原来参赛总人数× 1/15 + 10 = 现在参赛总人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A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地思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 导学生准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生动有味的小学应 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 象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来说,对如何运用立体 引学式教学理念,提升小学生应用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有一定的体会 和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是往往不是对题目进行实 质性综合分析,而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 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 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 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 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 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 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准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 以及依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对小学生进 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掌 握题目的结构,在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准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具体来讲要做到“三启发三促进”: 一、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0篇

第一篇:小学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

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小学数学小论文五年级 那是星期六的一天下午,我嚷着要吃西瓜,妈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奶奶就去买西瓜。 走进菜市场,我一眼就瞅住了一个西瓜堆儿。这里的西瓜是红瓤的,又大又圆,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奶奶说:“给我挑个熟的!”那个小贩在西瓜上敲了敲,说:“包熟!”于是放在电子秤上说:“一斤十块半,3.6斤,17元8角。”奶奶说:“什么?17元8角,这么贵?不买了不买了!”小贩急了,说:“别,别,别,你去其它地方买就不贵吗?我这儿可是全市最便宜的了,我这儿一斤十块半,人家一斤半十五块五了!”奶奶数学本来就不好,被小贩这么一说便糊涂了,我当时也在想:一斤十块半,也就是1斤10.5元,单价是:10.5÷1=10.5元,而一斤半十五块五,也就是1.5斤15.5元,它的单价是:15.5÷1.5,我没细算,想想可能应该比10.5多,但是却犯了个致命的错误。 算错就会犯错,我向奶奶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她买,于是奶奶说:“价格能少一点吗?”“不能、不能,本能就比人家便宜,再少,我就亏大了,干脆别卖了。”看着小贩的“真诚”的态度,奶奶于是付了钱,拎着装好西瓜的袋子就走了。 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妈妈。妈妈听了之后又问了一遍价钱。我说:“小贩说他这儿一斤十块半,别人那一斤半十五块五。”妈妈哭笑不得,问:“你怎么知道别人那儿贵呢?你再好好的算算”。“因为这儿是10.5÷1=10.5,而别人那儿是15.5÷1.5,反正他这儿便宜”我理直气壮。妈妈说:“你呀,太马虎了, 15.5÷1.5=10.333……,谁便宜呀!”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学好数学十分重要,另外还要记住:“不要利用数学骗人,也不能不懂数学而被人骗!”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数学论文题目大全 1、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 2、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研究 3、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4、农村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5、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6、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7、激发兴趣对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影响的研究 8、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9、《几何画板》在小学平面图形上的教学应用研究 10、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11、培养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2、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研组建设调查研究 14、小学阶段教师对数学评价任务的认识研究 15、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 16、中美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调查研究 18、农村小学三年级数学体验式教学调查与实验探究 19、农村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20、小学课堂环境改善的行动研究 21、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2、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 23、小学五年级儿童数学学习策略干预对改善其执行功能的研究 24、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25、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 26、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7、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28、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9、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30、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1、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33、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4、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35、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36、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37、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38、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39、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40、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41、不拘一格育“鸣凤” 4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3、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也附和着) “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 亲爱的老师,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请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我们才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才能看到“7”与“北斗七星”连缀出的斑斓夜空。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3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一)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三)多做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几十个,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高低,

学生数学优秀小论文

学生数学优秀小论文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南通市城西小学六(1)班支敏言】 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的等式。 生活中,我总结出这一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 “每晚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非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指导老师晨风晓月) 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南通市城西小学六(6)班李舒敏】 最近,我校开展了“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活动。经过反复思考,我发现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怎样才能算出一个不规则的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 茶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不好直接利用公式来计算它的容积,但我们可以将茶壶中装满水,再将水倒入一个规则的量杯中,这样,茶壶的容积不就可以利用公式计算出来了吗。首先,我找来一个不规则的茶壶,将其倒满水;再将水滴水不漏地倒入一个规则的长8 cm,宽5cm的长方体量杯中;然后,我再量出量杯中的水高,是16.5cm;最后,利用求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便求出了这个不规则茶壶的容积了:8×5×16.5=660(立方厘米),合660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60毫升。 这个问题,我还想出了另一个解决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多少千克,再称出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这样,同样可以算出不规则茶壶能装水多少毫升。我先称出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然后我又称出装满水的茶壶重0.895千克,空茶壶重0.238千克;用0.895-0.238=0.657(千克),就是装满水后的茶壶中水的重量。0.657÷1 =0.657(立方分米),合657毫升,也就是这个茶壶能装水657毫升。 没想到这两种方法的误差这么小,我想这两种算法都是可行的吧。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竟这么有意思。让我们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更多有益的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就是在快乐中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一、创设情境,让问题引入生活实际中。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它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悟、学习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表象,同时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并感悟其中的问题,激起的学生的思维,,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找寻现实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新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应用题的教学 小三应用题是整数应用题的总结。在这一阶段把整数应用题中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总。所以小三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涉及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到几步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方法,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归纳、综合,让学生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 在小三数学整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切入点。我们知道解答一般思考应用题的方法是:问题〈--〉已知。解答过程是:1读题,2分析,3解答,[列式],4检查。而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最难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这个程有机的结合。于是,我就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知道解题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应达到的目的,使学生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一班栽树40棵,二班栽的比一班多5棵。两个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这道应用题时,我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思考:这道题说的什么事?有几个班栽树?拿个班栽得多?“一共”是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什么方法?这一串问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解题的方法也有机的结合起来。教会了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教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从问题〈---〉已知的一般的解题方法。 小三应用题中还涉及到许多典型应用题。如:路程除以速度=时间,总产量除以工效=工作时间,总产量除以单产量=数量,总价除以数量=单价。之所以把它们叫做典型应用题,是因为这类应用题有着极强的规律性。虽然这类应用题也可以用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但如果学生把握到它的规律性,用它特有的典型关系式来分析、解答就会更加简便。例如:商店有12箱水瓶,每箱5个,每个10元。着些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 文张水玲 摘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 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最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材 现在的教材已经由原来的不可捉摸、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 和文字题,转变为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现实生活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 生活,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领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感受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但是,学生的地区差异性,教育背景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等,造 成了教师必须进一步地思考如何让日常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改编教材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使情境更接地气 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更新速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 展的要求,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有时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 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

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生 活经验,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起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 学。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 思考、 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的过程中,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南京长江大桥这 样的情境,我们完全可以变为生活中兰州黄河大桥,这样让学生有种身临 其境的感觉,变日常生活为课堂内容,加深学生的认识。 又如,教学集合这种思想方法时,我提供了本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 小组的调查表,学生积极性很高,利用圈一圈、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轻松 地将抽象的集合思想变为具象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就建构了数学模型。 二、变虚拟的生活情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性和 操作性 教材提供的素材,常常把生活情境直观地以图示的方法呈现在学生的 面前,不能以主人公的形式让学生亲力亲为。 所以数学教学可让学生提前感知生活,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 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超市调查各 种商品的标价,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绘制成价目表。 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