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古诗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翻译赏析

古诗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翻译赏析

古诗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翻译赏析
古诗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翻译赏析

古诗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翻译赏析

文言文《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选自《郑板桥集家书》,是郑燮在乾隆九年任山东范县知县时所写的一封家书。【原文】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1],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2],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

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注释】[1]碓(duì):舂米器具[2]舂揄(yóu):蹂簸:《诗经生民》:“或舂或揄,或蹂或簸。”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揄,舀取;蹂,搓[3]四民:指士、农、工、商。《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4]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重兄长[5]“得志”二句:语见《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见,同“现”,显露[6]小头锐面:

谓尖头小面,形容善于经营。《春秋后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断敢行也。’”[7]束修:约束整饬[8]经济:经世济民[9]体貌:谓以礼待人[10]呈象:指天所呈现的现象[11]主中馈:指主持家中饮食之事[12]斗叶:玩纸牌。明清时称纸牌为叶子[13]荡轶:放荡纵逸[14]典产:指支付典价而占有的土地。原主可以赎回[15]一夫受田百亩:《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16]措足:立足[17]偷:浇薄【翻译】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稻谷,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妇女,连同家中女佣,都让它们学习舂揄蹂簸的活计,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生活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再加一小碟酱姜等佐料,这最能使他们感到温暖。农闲的日子,吃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的早晨,喝这样的粥,全身都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我想世界上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的最后一等。上等的农夫,耕种一百亩的地,次等的七、八十亩,再次等的五、六十亩,都是劳苦他们的身体,勤奋地付出他们的力量,耕种收获,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全世界的人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就应该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守住先人的美德,等待传给后人来继承发扬,做官得志时,把恩泽施与百

姓;不能达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表现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就不是这样了,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作官,作官后要如何抓取金钱,建造大房屋,购买很多田产。一开始便错走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而那些在事业上没有发展和成就的人,便在乡里为非作歹,行为丑陋,更令人受不了。至于约束言行,注重修养自己品德的人,难道没有吗?甚至期望自己达到经世济民的理想,使自己的心智高尚,媲美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于是让我们也开不得口。一开口说话,别人便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让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有方便民众的地方。只有读书人对于人民最不方便,难怪要列在四民中的最后一等,而且连求列在最后一等也都得不到呢。兄长我一生中最敬重的是农夫。对于新招用的佃户,一定以礼相待。他们称呼我们为主人,我们称呼他们为客户;主客本来就应该是相互平等对待的意思,我们有什么好尊贵的,而他们又有什么好低贱的呢?要体恤他们,要怜悯他们,如果他们有需要借贷,就要周全他,无能力偿还的,就要宽让他们。我曾经嘲笑唐人《七夕》诗,吟咏牛郎织女,都作相会、离别等可怜之说,实在失去了原本的主旨。织女,穿衣的本源;牵牛,吃饭的根本,作为天星为最尊贵,上天非常重视它们,而人却反不重视啊!它们昭示人民勤劳务农,它们的形象明显可作为人们的镜子。我们乡邑的妇女们,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持家务,多做针线,也仍然不失

为勤劳。近来有很多沉湎于听鼓词、玩斗叶的人,这习惯太放纵,亟应该制止他们。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总是人家典押的产业,不可长久依靠它。将来需买二百亩田,我兄弟二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农夫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再求多,就是侵占他人产业,那是很大的罪过。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如何求得生存呢?有人说:"在这世上,很多人的田产是阡陌相连,拥地数百顷还多,你奈他何?"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尽力做自家的事情,当世道昌盛时,大家一起遵守王制;若世风日下,民俗浇薄时,也决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哥哥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上文作者是朝代的书画家、文学家(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作者提出“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的观点。 B.第②段作者以孔子等名人事例论证深入研读的重要。 C.第③段作者指出“无所不诵”、“反覆诵观”的必要。 D.作者写此家书的目的是引导子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2)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主要论证了“读书应该也必须深入研读”。 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本。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练习题(答案)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最是不济.事( 对事情有益) 2、眼中了了 ..(明白) 3、方寸 ....( 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无多(内心) 4、微言精义 5、不废困勉下学 ....之功也(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 6、坡洒然 ..不倦( 畅快的样子) 7、与我何与.也(相关) 8、迄.无佳文(终)9、老吏史苦.之(以……为苦) 10、其龌龊 ..亦耐不得(不干净,这里有品位低下的意思) 11、孰.有如.孔子者乎(谁)(及,比得上)12、惟.虞世南(只,只是) 13、往来应接不暇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14、且过辄.成诵(就)15、悉贮 ..其中(都)(存放,放置) 16、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穷尽)17、岂非没分晓 ...(不懂道理) 18、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四更) 19、过目成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20、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 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1、虽生知安行 ....之圣(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 二、翻译句子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有些人读书把看过一遍就能背诵当作(一种)才能,这是最无益处的。(2)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书中)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是探究越是有所发现,越是钻研越是深入,越是深入进去就越是不知道它们多么奥妙。 (3)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 即使是(象孔子这样)生下来就明理,就行大道的圣人,也不停止刻苦学习的努力。 (4)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怎么能因为看了一遍就可以记住于是就结束继续学习呢? (5)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何况过目成诵还有什么东西都记诵的弊端。 (6)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反复诵读、观看,使人欣喜使人悲泣,就在这么几段中罢了。

【2019-2020】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阅读答案服翻译-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阅读答案服翻译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清]郑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 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 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 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 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 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 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 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 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 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 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 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 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 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 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姻蕴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竞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螈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也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编辑本段译文 我五十二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哪有不爱他的道理!但爱子必须有个原则。即使平时嬉戏玩耍,也一定要注意培养他忠诚厚道,富于同情心,不可使其成为刻薄急躁之人。我不在家时,儿子便由你管教,要培养增强他的忠厚之心,而根除其残忍之性,不能因为他是你的侄子就姑息,放纵怜惜他。仆人的子女,也是天地间一样的人,要一样爱惜,不能让我 的儿子欺侮虐待他们。凡鱼肉水果点心等吃食,应平均分发,使大家都高兴。如果好的东西只让我儿子一个人吃,让仆人的孩子远远站在一边观看,一点也尝不到,他们的父母看到后便会可怜他们,又没有办法。只好喊他们离开,此情此景,岂不令人心如刀绞!读书中举以至做官,都是 小事,最要紧的是要让他们明白事理,做个好人。你可将此信读给两个嫂嫂听,使她们懂得疼爱孩子的道理在于做人不在于做官……至于如何延聘老师,对待同学,也不可不慎重。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对同学中年龄较大者当教他称某先生,稍小一点的也要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笔墨纸砚一类文具,只要我家所有,便应不时分发给别的同学。 有的贫家或寡妇子弟,连买纸钉做写字本的钱都没有,应当体谅他们的难处并热情地帮助他们。如果遇到雨天不能马上回家,就挽留他们吃饭,若天太晚,要把家中旧鞋拿出来让他们穿上回家。因为他们的父母疼爱孩子,虽然穿不起好衣服,但一定做了新鞋新袜让他们穿上上学,遇到雨天,道路泥泞不堪,鞋袜弄脏,再做新的就非常困难了。选择老师比较困难,而尊敬老师则更加重要。选择老师不能不审慎,一旦确定了,就应当尊敬他,哪能再查看他的缺点。像我们这些人,一进官场,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机会。为孩子聘请的老师,不过是某一地方的优秀人才,未必是国内外知名人士。若有人暗中讥笑老师讲的不对,有的学生当众指责老师所讲有错误,这样,会使老师内心惶惶不安。自然不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孩子们如果再有蔑视老师的想法而不努力学习,这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与其如此,不如以老师的长处,来教育弥补孩子们的不足。如果老师水平太差,

古诗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翻译赏析

古诗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翻译赏析 文言文《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 如下:【前言】《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选自《郑板桥集家书》,是郑燮在乾隆九年任山东范县知县时所写的一封家书。【原文】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1] ,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2] ,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 制器利用, 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 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

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注释】[1] 碓(duì):舂米器具[2] 舂揄(yóu):蹂簸:《诗经生民》:“或舂或揄,或蹂或簸。”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揄,舀取;蹂,搓[3] 四民:指士、农、工、商。《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 [4]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重兄长[5] “得志”二句:语见《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见,同“现”,显露[6] 小头锐面:谓尖头小面,形容善于经营。《春秋后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断敢行也。'” [7] 束修:约束整饬[8] 经济:经世济民[9] 体貌:谓以礼待人[10] 呈象:指天所呈现的现象[11] 主中馈:指主持家中饮食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推敲文中词义,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并且能够指导自 己的学习。 【重点难点】 1.重点: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 读书的真知灼见。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 证的方法。 【课文提示】 1.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法家、文学家,其书画造诣列“扬州八怪”之一。 2.本文是一封家信,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作 为家信,作者不仅对堂弟循循教导、切切关爱,还有独 特的主张;作为驳论文,要思路清晰,破中有立、立中 有破。 【正音正字】

阿房宫ēpáng睢suī迄qì辄zhé 钜鹿jù 垓下gāi钝dùn贮zhù龌龊wòcuò 【词语积累】 过目成诵应接不暇韦编三绝微言精义 生知安行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问题? 作者反对“过目成诵”的说法,他认为“过目成诵”是无济于事的。 3.围绕上述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其弊病的? 围绕“过目成诵”,作者从两方面揭示其弊病: ①“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过目成诵”的人 是不会有成就的。 ②“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过目成诵”的人是“没分晓的钝汉”。 4.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针对“过目成诵”的弊病作者主张:①深入探究 “微言精义”。②“反覆诵观”精彩内容。 5.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全文三段,先简明扼要地提出一个总的观点,然后

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6.全文用了哪些论据? 全文使用的论据有:孔子韦编三绝、东坡夜读《阿房宫赋》、虞世南等平生无佳文、《史记》、小说家言。 7.上述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孔子韦编三绝、东坡夜读《阿房宫赋》两例从正面论证第一个分论点“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阐明深入探究“微言精义”而取得巨大成就。 虞世南等平生无佳文的例子,从反面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证明“过目成诵”不会有成就。 《史记》的例子,从正面论证“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指出“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阐明“反覆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 “小说家言”则从反面论证第二个分论点,证明不分优劣,“其龌龊亦耐不得!”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郑板桥的生平及其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沪教版八下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原文和译文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译文 读书以看一遍就能背为才能,其实这个最不顶用。 就在眼中看了一下,心中匆匆而过,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这样看来看去根本来不及,就像看场中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从古到今,过目就能背诵的人,他们又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读周易读到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读过多少遍,书里隐藏的细微含义,越读越明了,越钻研越深入,越读越没有穷尽。虽然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也都勤学苦练,下足功夫。苏东坡读本书都不用读两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读到四更天,翰林院的老吏觉得他读书读得很辛苦,东坡却洒脱而丝毫不觉得苦。难道就因为看了一遍就可以记住而把书丢下不管了吗?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不再读书,之后就再没有好文章了。 而且过目一遍能背,又有什么都背的坏处。如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最出色,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最出色。反复的看、背,你可能一会欣喜,一会悲泣,就在这几段中。但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不是一个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各种传奇恶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就像破烂厨柜,臭油坏酱都储藏在其中,这种肮脏无法忍受.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顽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姻蕴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竞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螈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也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完成8~11题。(14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至于发系蜻蜓(▲)②其父母见而怜之(▲)③当一般爱惜(▲)④呼之使去(▲)(2)下列句中与“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B.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爱子必以其道。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乎?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 1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作者的爱子之“道”。(2分) ▲ 答案: 8.(1)①用头发。②爱怜、怜悯。③应当或应该。④离开。(4分)(2)D(D和例句都表修饰;A表转折;B表承接;C表并列)(2分) 9. 然/ 爱子/ 必以其道(2分) 10.⑴我们竟然不能体谅上天的用心,把它当作对待万物的心吗?(2分)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曲曲折折(译成“像北斗星那样弯曲,像蛇一样蜿蜒前行”亦可),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分) 11.(共2分意对即可)希望儿子忠厚(善良),(1分)希望儿子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1分)。 [参考译文] 我五十二岁才有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 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让他忠诚厚道,不要苛刻严峻。我这辈子最不喜欢在笼子中养鸟,我贪图快乐,它在笼中,有什么情理,一定要让它的性情屈服来适应我的性情。至于用头发系住蜻蜓,用线捆住螃蟹,作为小孩的玩具,不到一会儿拉扯就死了。上天也有爱恋之心,我们竟然不能体谅上天的用心,把它当作对待万物的心吗?我不在家,儿子就由你管教。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是我的儿子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

《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练习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 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最是不济事济() 2、眼中了了了了() 3、方寸无多方寸() 4、微言精义() 5、往来应接不暇不暇() 6、与我何与也与()与() 7、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困勉下学() 8、坡洒然不倦洒然()9、迄无佳文迄() 10、老吏史苦之苦()11、其龌龊亦耐不得龌龊()12、且过辄成诵辄()13、悉贮其中悉()贮()14、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穷()15、岂非没分晓没分晓()16、韦编三绝() 二、翻译句子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2)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3)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 (4)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5)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6)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7)如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8)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甘肃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

甘肃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读·记(共12分) (共2题;共12分) 1. (2分) (2017七下·麻城月考) 将下面的两个诗句正确、规范、美观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2. (10分)按要求默写句子。 诗词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 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________。”兄女日“________。”(《咏雪》)(4)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陈太丘与友期行》) 二、读·思(共38分) (共6题;共38分) 3. (2分) (2018八下·宁波期中) 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阔绰(chuò)倔(juè)强胆怯(qiè)不修边辐(fú) B . 演译(yì)巉(chán)峻残垣(yuán)强(qiáng)词夺理 C . 哽咽(yè)寒噤(jīn)腈(jīng)纶锲(qì)而不舍 D . 虔(qián)诚翌(yì)日束(shù)缚接踵(zhǒng)而至 4. (2分) (2018九下·江都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B . 在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 .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不应该自己妄自菲薄。 D .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5. (2分)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B .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C .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D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6.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强自立。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擅画兰竹。 2.重要链接: 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和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且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课内我们学过他的作品:《黠鼠赋》(文)、《记承天夜游》(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江城子?密州出猎》(词)。 ②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记录他和弟子言行思想的著作是《论语》。课内与其相关的作品是《孔孟论学》(前四则)。 ③《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价)。课内我们学过的《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二、课文分析 1.主旨: 这封家信批驳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观点,提出读书应当择其精华,深入研读。2.段意: ①第一段明确提出反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观点。 ②第二段指出过于强调过目成诵,会有印象不深刻的弊端。以孔子、苏轼的正面事例,虞世南等人的反面事例,论证了读书应当深入研究。 ③第三段指出过于强调过目成诵,会有无所不诵、泥沙俱下的弊端。以《史记》的正面事例,“小说家言”等反面事例,论证了读书应择其精华。 3.写作方法: 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三、习题 A套 阅读《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文中“韦编三绝”用的是(人名)的典故;东坡则是(人名)的号。(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东坡的例子证明读书要真正有所得,必须反复研读。 B.作者认为虞世南等人没有佳作传世,和他们“书不再读”的陋习有关。 C.作者认为,《史记》中除了《项羽本纪》,余者并不值得一读。 D.作者用“破烂厨柜”等作比喻,意在阐明读书应有所取舍,择精华记诵的观点。 【答案】 1.孔子;苏轼。 2.读书把看了一遍就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其实)是最不能成事/不中用的。(关键词:以、为、济事) 3.C(错在作者认为《项羽本纪》是其中最好的,但并没有说其余各篇不值一读) B套 阅读《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第二段,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朝的郑燮,他的号是。(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第15课《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15课《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教学目标 1、积存重点文言实词 2、初步把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诲、切切关爱。 讲明: 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郑墨的家信,也是一片杰出的驳论文。作为家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写信人的主张和对堂弟的循循教诲、切切关爱。作为驳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体会作者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尤要挖掘本文提供的写作的养料,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此外,此文为文言文,因此还要推敲文中词义,积存文言实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诲、切切关爱。 2、难点:初步把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讲明: 讲明:此文观点鲜亮,情感真挚,针对八年级学生差不多积存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明白文章,文言字词宜随文落实。重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以及作者阐述观点时采纳的方法,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加以巩固。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圈划、品读、诵读来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诵读一诗 导入课题 1、出示?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2、板书课题、释题 3、请学生介绍郑燮,并了解?板桥家书?。 ⑴学生诵读,体悟诗表达的对百姓疾苦的关怀。 ⑵明确:潍县的官署中寄于堂弟郑墨的第一封家书

⑶学生介绍〔老师补充〕由学生旧知导入,沟通新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读一读这封家信,这位才华横溢、治学有道德兄长,在家信中对堂弟有何告教? 2、假如你是郑墨,你明白了些什么? ⑴学生朗读课文 ⑵情感:谆谆教诲 切切关爱 内容:读书方法 朗读文章让学生渐入情形,初步感知信中所写内容,传达的情感,并为深入明白得作预备 梳理思路 深入明白得 1、在〝第一书〞中就谈读书,读书是读书人的差不多功。今天,我们这些读书人也来读读板桥如何谈读书? 2、什么缘故不直截了当陈述主张,而要采纳〝驳论〞? ⑴师生边读边梳理思路,同时,适时推敲字词〔参看课后积存〕 明确: 驳:过目成诵 立:苦读深思、深入探究 驳:无所不诵 立:择其精华、反覆诵观 ⑵〝过目成诵〞〝无所不诵〞专门多人误以为正确,可见郑燮倾生平治学之体会,告教堂弟正确的读书方法、言之诚恳、情之关爱学会选择信息是读书专门重要方法。选择信息,明确主张。 初二学生初步了解驳论文 研读探究 迁移训练 1、〝第一书〞不仅对读书有真知灼见,对堂弟循循教诲、切切关爱,论证也极杰出 2、片断写作:选用两种论证方法,以郑墨的口吻,写一段回信,谈一个读书心得〔建议:

《送东阳马生序》《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无多,往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穷。虽生知安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选郑《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注】①济:对事情有益。②方寸:指人的内心。③生知安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这是古人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④洒然:畅快的样子。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B.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C.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D.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9. 甲乙两文内容都和学习有关,但侧重点不同。请概括并简要分析。(5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 6.(3 分) D 7.(4 分,每空 1 分) (1)跑 (2)周到 (3)断 (4)以……为苦 8.(4 分,每空 2 分,意对即可) (1)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2)自古以来看一眼就能背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

《送东阳马生序》《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无多,往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穷。虽生知安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选郑《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注】①济:对事情有益。②方寸:指人的内心。③生知安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这是古人以为圣人方能具有的资质。④洒然:畅快的样子。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B.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C.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D.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走:(2)礼愈至至:(3)读《易》至韦编三绝绝:(4)老吏苦之苦: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9. 甲乙两文内容都和学习有关,但侧重点不同。请概括并简要分析。(5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16 分) 6.(3 分) D 7.(4 分,每空 1 分)(1)跑(2)周到(3)断(4)以……为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原文注释翻译

潍wéi县署shǔ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 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jì事。 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诵:背。能:才能。济事:能成事,中用济:对事情有益,补益 2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xiá, 了了:明白方寸:内心暇:空闲 3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yù我何与也。 与:和,同与:yù相关 4千古过目成诵,孰shú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 孰:谁易:即《周易》韦:皮革编:用皮革制成串联竹简的绳子三:多次绝:磨断 5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微:精微精:深刻出:清楚,明白往: 深入穷:尽 6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生知:即“生而知之”,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安行:即“安而行之”,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废:荒废 困勉下学: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功:工夫 7读《阿(ē)房(pang)宫赋fù》至四鼓, 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里指翰林院。鼓:更 8老吏史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苦:以……为苦洒然:畅快的样子岂:怎么,难道以:因为了:结束,完成 10惟wéi虞世南、张睢suī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qì)无佳文. 惟:只,只有再:第二次迄:始终,一直 11且过辄zhé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陋:见识浅陋、不足本纪或简称纪,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13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jù)鹿之战、鸿hóng门之宴、垓(gāi)下之会为最。 14反覆诵观,可欣xīn可泣,在此数段耳。 可:值得欣:欣喜泣:悲泣 15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岂:难道分晓:懂道理钝:愚笨 16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chuán qí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yù目不忘, 传奇:明清两代盛行的戏曲寓目:亲眼看一看寓:观看 18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zhù)其中,其耐不得! 悉:全贮:积存,储藏耐:忍受龌龊:不干净。这里指品味低俗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完成8~11题。(14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熟食品。 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至于发系蜻蜓(▲)②其父母见而怜之(▲)③当一般爱惜(▲)④呼之使去(▲)(2)下列句中与“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B.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 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爱子必以其道。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乎?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 1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作者的爱子之“道”。(2分) ▲ 答案: 8.(1)①用头发。②爱怜、怜悯。③应当或应该。④离开。(4分)(2)D(D和例句都表修饰;A表转折;B表承接;C表并列)(2分) 9. 然/ 爱子/ 必以其道(2分) 10.⑴我们竟然不能体谅上天的用心,把它当作对待万物的心吗?(2分)⑵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曲曲折折(译成“像北斗星那样弯曲,像蛇一样蜿蜒前行”亦可),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分) 11.(共2分意对即可)希望儿子忠厚(善良),(1分)希望儿子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1分)。 [参考译文] 我五十二岁才有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 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 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让他忠诚厚道,不要苛刻严峻。我这辈子最不喜欢在笼子中养鸟,我贪图快乐,它在笼中,有什么情理,一定要让它的性情屈服来适应我的性情。至于用头发系住蜻蜓,用线捆住螃蟹,作为小孩的玩具,不到一会儿拉扯就死了。上天也有爱恋之心,我们竟然不能体谅上天的用心,把它当作对待万物的心吗?我不在家,儿子就由你管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书》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书》 课时 【学习目标】 1.推敲文中词义,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并且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 【重点难点】 1.重点: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 2.难点: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课文提示】 1.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法家、文学家,其书画造诣列“扬州八怪”之一。 2.本文是一封家信,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作为家信,作者不仅对堂弟循循教导、切切关爱,还有独特的主张;作为驳论文,要思路清晰,破中有立、立中有破。 【正音正字】 阿房宫ēpáng 睢suī

迄qì 辄zhé 钜鹿jù 垓下gāi 钝dùn 贮zhù 龌龊òcuò 【词语积累】 过目成诵 应接不暇 韦编三绝 微言精义 生知安行 【初学课文】 .朗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问题? 作者反对“过目成诵”的说法,他认为“过目成诵”是无济于事的。 .围绕上述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揭示其弊病的? 围绕“过目成诵”,作者从两方面揭示其弊病: ①“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过目成诵”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

②“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过目成诵”的人是“没分晓的钝汉”。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针对“过目成诵”的弊病作者主张:①深入探究“微言精义”。②“反覆诵观”精彩内容。 .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全文三段,先简明扼要地提出一个总的观点,然后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全文用了哪些论据? 全文使用的论据有:孔子韦编三绝、东坡夜读《阿房宫赋》、虞世南等平生无佳文、《史记》、小说家言。 上述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孔子韦编三绝、东坡夜读《阿房宫赋》两例从正面论证个分论点“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阐明深入探究“微言精义”而取得巨大成就。 虞世南等平生无佳文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个分论点,证明“过目成诵”不会有成就。 《史记》的例子,从正面论证“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指出“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阐明“反覆诵观”精彩内容的必要性。 “小说家言”则从反面论证第二个分论点,证明不分优劣,“其龌龊亦耐不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