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重要修改

2018年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重要修改

2018年《文化生活》重要修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1文化与社会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P9正文新增)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P22正文第一段修改)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22正文第四段修改)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2.5 文化创新

纵览古今,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P55末段新增)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7我们的民族精神 3.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七课第一框第二目改写)

1.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相关链接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开发和建设了祖国辽阔秀丽的大好河山,开拓了波涛万顷的辽阔海疆,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治理了桀骜不驯的千百条大江大河,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含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3.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式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

(相关链接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进步,一个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上下同欲者胜——孙武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4.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中国人民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牢铸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

(删除第五段,新增以下四段)

习近平指出: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4.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20世纪初,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使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异常严峻,人们对此有不同的回应。

全盘西化论“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文化复古主义“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上述对待中国固有文化的主张是否有助于应对当时中国面临的冲击?试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的观点分析上述主张。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中华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了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历史证明,“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相关链接

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