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内跑酷运动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综述

国内跑酷运动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综述

国内跑酷运动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综述
国内跑酷运动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综述

国内跑酷运动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综述

跑酷运动的理论研究

1.概念

任何事物或现象的概念是反映其本质属性的内在方式.随着跑酷运动在国内的兴起,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这项运动,跑酷运动相关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推向各种学术论文和著作中.跑酷是一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含有Free2running 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Free2running 更讲求表演———观赏性,而Parkour 是速度———实用性[1]“.跑酷”是根据“Parkour”一词的音译而命名的,在法语中表达的是“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通常人们又说成是“街头疾走运动”.它是一种移动的艺术,训练人们在任何时候利用周围的环境快速并且自然地到达目的地.这项运动并不需要特殊的器材,换句话说,身体是从事这项运动的唯一工具[2].本文主要对当前世界的两项极限运动进行一下介绍-Parkour 与Freerunning.Parkour 基本上以城市为主要产所,“运动及生活”将我们的生存环境当着运动的场所. 总的来说,Parkour 与其它极限运动一样,也是一项无既定规则的极限运动,从事此类运动的人群将生活设施当作障碍物或辅助,把城市看做一个大的训练场,在其间速降、跳升,配合跑跳、攀越,攀爬、跳跃、穿梭,根据运动者的自然能力,训练其快速移动速度,创造一种移动的艺术.Freerunning 与Parkour 大致相同,最主要不同的是Freerunning 加入了空翻,在运动中利用空翻穿越障碍或辅助物,或速降,或跳跃,或是在平地上做特技表演,因而Freerunning 比Parkour 更具有观赏性而且难度上更大,

Freerunning 在现实生活中缺少了实用性.这是两种比较典型的概念.在国内跑酷运动没有明确的概念,人们基本上都是把Parkour 与Freerunning 当作结合[3].跑酷运动是将各种障碍物当作可以利用的舞台,跑酷运动配合攀越,攀爬、跳跃、穿梭,把围墙、屋顶等自然物都视为穿越的对象,在运动的过程中加上各种特技动作.跑酷被划归为极限运动,跑酷这项运动对极限运动来说具有革命的意义.跑酷运动可以增强运动者的身体素质,重要的是跑酷运动让人们在城市中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在城市中可以体会到随意奔跑的感觉.跑酷运动的概念是本质属性的内在方式,对跑酷这项运动的界定,是本次研究对跑酷运动判断、推理和论证的理论基础.跑酷运动研究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跑酷运动进行论述,但对某一事物或者现象概念的界定,应该从自己的学理基础出发,而不应该是主观推断.跑酷运动的概念是由内涵和外延组成,对跑酷运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明确,是为了更方便深入讨论全部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近几年跑酷运动的国内研究历程来看,概念是需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才能明确,而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事物的内涵在规定中进展,其外延的划分就更加明确,相同的道理,其外延发展进一步明确,同样会促进内涵.通过系统抽象法来规定跑酷运动概念,这也达到概念的运动与内在联系的统一.跑酷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运动,跑酷运动是在这些具体概念和不断改造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跑酷运动在外延上包括了这些概念,同时在内涵上也概括了概念内在的属性.

2.跑酷的起源

对于跑酷运动起源的研究,一直处在操作层面和观念层面上.从近几年来跑酷运动的研究者们对跑酷起源问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在20 世纪80 年代,跑酷运动的发起者大卫?贝尔(DavidBelle)在父亲雷蒙德的指导下开始接受20 世纪初法国的体育教育专家乔治?赫伯特的训练理念并进行穿行障碍的训练. 大卫?贝尔与另一位发起人赛巴斯蒂安?福冈,并加入自己新创编的动作,历经了10 年的发展,1997 年,跑酷的雏形确立[4].来自巴黎郊区里斯的青年DavidBelle 决心将郝伯特的理念付诸实施,把儿童时墙爬梯的玩闹扩充成一种超越体能与都市环境的极限运动,开发出Parkour 的理念,历经10 年,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跑酷[5].在上述两种论点外之外跑酷运动还存在着一种比较有逻辑的起源观点,跑酷运动的精神之父乔治?赫伯特,提出了“健有所用”的体育思想,大卫贝尔将“健有所用”的思想丰富了. 乔治?赫伯特作为一名军官,19 世纪末随舰队去过很多地方,但是非洲土著居民身体素质与技能使他最为吃惊:“那些土著居民的身体宽阔、灵活、速度、敏捷、忍耐力强,那些人并不是依靠系统化的训练,是大自然造就这一切”.1902 年,赫伯特在一次火山喷发中英勇的带领当地的人民开展营救工作,成功营救了成百上千的围困居,这次营救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强化了之前“健有所用”的思想信念,他认为体育技能应该与勇气和利人相联系,他人生的座右铭是———“变得强壮、变的有用”.在当时“赫伯特的思想”一度成为了法国体育思想的主流,成为当时法国军事和教育的核心思想,士兵和消防队员在赫伯特思想的指导下创编了穿越障

碍课程. 大卫?贝尔的父亲深受赫伯特思想影响,在大卫?贝尔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学习障碍穿越课程,同时也参加武技、体操、街舞等体育项目的学习.大卫?贝尔17 岁时,正式的离开了校园,开始自行开创一种强调力量、速度、柔韧、灵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跑酷.跑酷运动在中国发展比较迟,跑酷运动是项舶来品.2006 年由“奈落”将跑酷运动传到中国,后经杜易泽等人在中国推广.跑酷运动以及实用技能的出现,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是循序的,而是无序出现的,也不是在独立环境中形成的.其技能的形成,都具有多层取向的复杂因素构成,从其一开始出现就蕴藏着社会涵义. 任何事物或者现象的起源,都有自己的历程,今天的跑酷运动也不例外.

3.跑酷运动的特征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蕴含着这项运动的母体文化,跑酷运动的母文化特征是生来就有的,不因为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就跑酷运动的特征而言,跑酷运动的研究者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论述,比较集中观点如下:参与者的挑战精神、参与者的集群性特征、运动场地的随机性、具有高度的观赏性、具有高度危险性、自由的创新性等特征[6-7].除这几种观点外,有部分研究者们从其他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论述,例如有从舞台表演的角度, 时尚性、艺术性等角度进行论述[8-9].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这些观点为跑酷运动特征研究开拓了更广阔的视野,为跑酷运动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任何事物或者现象的特征是区分其他对象的重要之一标志, 对特征的总结和概括要具有高度的宏观

性与抽象性.纵观国内所有跑酷文献,所呈现跑酷运动的特征现象,有些特征重叠性较高,如艺术性与观赏性、娱乐性、游戏性、健心性与健身性等,对跑酷运动特征缺乏更生动的提炼.

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农民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人的发展被置于发展的核心立场。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起步,从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到关注农民发展,构成了农民改革和发展的一条主线。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民发展问题的讨论持续升温,研究涉及农民发展的概念、农民发展的主体、农民发展的现状以及农民发展权问题。通过梳理研究文献,总结农民发展研究取得了成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民发展研究。 关键词:农民发展;发展现状;农民发展权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即三农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农民进城和学者下乡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社会景观。农民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农民问题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学术术语,即农民发展,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动力,也是发展的目标。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发展。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发展,农民发展既是中国发展的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有待于破解的最大难题。没有农民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农民发展概念的提出,把农民作为发展主体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从而产生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学者们围绕农民发展的概念定义与内涵、农民发展的主体分类、农民发展的现状、农民发展权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既有共识,也存在分歧。梳理近十年来有关农民发展的研究成果,总结农民发展研究的成果,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可以进一步拓展农民发展研究的创新空间。 一、农民发展的概念 农民发展,作为一个新近的学术概念,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界定。叶敬忠(2000)将农民发展定义为农民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现农户及农村社区的变迁的过程。这种变迁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机制与立法、人力与性别、知识与技术及环境等方面。[1]李克强(2007)认为农民发展的内涵就是农民本质力量和本质关系的发展,即农民意识的发展,根本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2]赵宇霞等(2012)将农民发展概括为农民生存发展、本质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3]周明海(2008)综合现有发展学的有关理论,认为农民发展至少应有以下四层含义:农民发展的前提是获取平等的发展机会,农民发展的条件是政府均等化的资源投资,农民发展的态势在于可持续发展,农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消除贫困、实现实质自由。[4]

中国主题公园现状

现状 近日,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一行到武汉硚口竹叶海公园考察中法拟合作建设的“未来世界”主题公园项目。随后,武汉市政府与法方签订了“未来世界”主题公园项目的中法合作意向书,法国拟投资亿欧元。“未来世界”主题公园项目规划选址硚口竹叶海公园,建设项目用地约100-180公顷。 上海迪斯尼将在世博会后动工,占地116公顷面积有望创下迪斯尼乐园新高,初步预算投资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面对国外主题公园大举进入中国,中国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品牌之路究该如何迈进 中国经历了四代历程 1955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在加州建成迪斯尼乐园后,主题公园的概念渐渐弥漫全球。屈指算来,中国的主题公园也有20余年的历史。 80年代初期,以广州长江乐园和河北正定西游记宫为代表的第一代主题公园掀起盖头。若干年后,以华侨城、三国城、水浒城等为代表的第二代主题公园相继亮相。当我国的主题公园发展到第三代时,上海的热带风暴、苏州乐园、武汉的长江乐园等成为表现形式较为新潮的代表作。当时,从中国主题公园的性质大致划分为微缩景观类、民俗景观、仿古建筑、影视城、动物景观类和主题游乐园类。 近年,投资巨大的新型主题公园仍不断兴建。运用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数字技术等高科技的快乐世界、科幻公园以及欢乐谷系列、四维动漫系列主题公园连同以采摘为营销平台的果品主题公园纷纷逆市飘红,成为第四代主题公园的亮点。 七成主题公园在亏损 曾被誉为广东省广州市旅游业的“月亮工程”的世界大观主题公园,前不久开始“无限期暂停营业”。经常在这座主题公园过往的人们不会忘记当年的辉煌场景:1995年10月18日,号称投资6亿元、占地48万平方米的世界大观在天河东圃开园。当时,该园内设有时代广场、巴黎歌剧院、古希腊剧场、阿拉伯剧场、英国剧场、日本剧场六大剧场和飞机舰船表演、综合游乐场、水上运动场、美国娱乐等四大游乐区,规模气势在广州几乎无园可与之匹敌。然而,当繁华散尽,留下的只有、 叹息与反思。

小学体育跑酷——侧滚翻教学设计

跑酷——侧滚翻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为依据,根据五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本课着力关注学生技能发展与生活实际需要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和勇敢挑战精神。 二、教材选择与分析: 本课是跑酷单元的第四课时,主要学习侧滚翻动作,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前滚翻,侧滚翻与前滚翻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区别一在于团身方式不同,二在于落垫后的着垫顺序不同,相同点在于团身都要紧,因为是从高处落下,教材对于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侧滚翻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勇敢精神。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体育运动兴趣浓厚,他们爱模仿、爱游戏、爱竞争、爱表现,但肌肉控制力和身体协调不高。从能力上来说,五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前滚翻动作,知道滚翻时团身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侧滚翻动作是非常恰当的。另外,当今孩子普遍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勇敢”精神,急待加强。 四、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 教学重点:侧向团身紧。 学习难点:动作协调连贯。 五、教学设计思路: 热身(老狼、老狼几点钟)垫上搏击操(把侧身动作融入其中)诱导小游戏(石头、剪刀、布)讲解、示范(对比前滚翻动作和侧滚翻动作的差异)学习原地侧滚翻动作(限制条件的运用紧扣教学重点,逐步突破学习难点高处落下的侧滚翻(循序渐进地递增难度)游戏(踩石过河)拉伸放松。 六、教学组织策略: 通过对比教学,激发学生思考,通过限制条件、降低难度、双人合作,分层教学等教学形式紧扣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通过难度的递增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勇敢精神。 七、安全措施: 1.通过在垫子上标注落地时双手、双脚的站位位置,用大体操垫缓冲向下力量,减小练习的危险因素。 2.在学练过程中严禁学生打闹,通过学生间的保护互助、循序渐进的教学和语言提示引导确保学生安全。 3.在从高处跳下时,后面同学在侧面或后面扶住小木凳,确保同伴安全。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格局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从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与整合的角度出发,将涵盖诸多民族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最终形成了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华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格局,文化产业成为地区发展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也是民族经济继续走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一路高歌猛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跨越式发展都在深入推进中,文化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必须正视的是,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产业化运作的简单易行,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借助于现代商业和市场的深加工。只有经过现代商业和市场的产业转换,文化资源才能转变成为具有普适性的现代文化商品。与我国宏观经济运作状况一样,文化产业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起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近年来,发达地区在短时期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民族地区除了文化旅游业呈现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外,影视、出版、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仍显弱小。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传媒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下,夹杂在后工业时代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巨浪中,文化旅游将迎来自己的发展时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会实现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而且对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 (一)旅游与文化 在旅游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个概念。一般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旅游文化则是以一般文化的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包括旅行、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两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旅游文化不仅覆盖了旅游业的六要素,而且与旅游的各相关部门、产业有紧密的关联度,其容相当丰富多彩。而文化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乡村旅游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我发展和20世纪90年代的倡导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创造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兴起研究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 关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作了很多种界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说法。不同的专家学者所关心的领域和重点不同,因而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其观点和看法各有侧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Bramwell&LaneB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型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1]何景明,李立华(2002)给出了狭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2] 杜江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 王兵 (1999)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4] 肖佑兴 (2001)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即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5] 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如果对这个乡村旅游概念中“乡村性”这个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就可能导致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 (二)乡村旅游发展动因研究 任何旅游活动产生的动力都来自于需求市场和旅游动机两个方面,乡村旅游的兴起也同样如此。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 随着现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旅游作为现代都市人一种放松心情和舒缓精神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追求自然风光美的精神享受,而且还想通过旅游来满足其对文化内涵的需求,从而找回生活中失落的朴素、真诚、热情与简单。民俗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当今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者的面前尽显其独特个人魅力和风采。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复兴,但另一方面也给民俗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正负影响,并找出解决所面临问题的方法,对促进当地社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的关系,中国目前主要研究的大多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在很多文献里,学者研究的是怎样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不被侵害,以及民俗文化对于旅游的重要性。总的来说,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及民俗文化保护这几方面。 1.1 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 我国最早关于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是吴必虎、余青(2000)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随后吴其付(2007)对国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的回纳和评析,反映出国外民族旅游的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结论更深刻和更有洞察力。国内学术界对民族旅游主要从开发模式、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民族村寨等四个层面来研究。早在1998年,薛群慧,邓永进就研究了民俗旅游消费需求的激发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出民俗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时间性、民间性、重复性和文化性的特征。田美容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通过分析国内游客对傣族歌舞表演的期看、满足度以及对传统性的态度,从而研究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心理熟悉,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以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 这两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对近十年的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并通过分析整理得到乡村旅游的四个主要研究方面: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针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并做简单的评论,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 1引言 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何景明(2003)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uraril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刘德谦(2006)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鉴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确定,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做定论,而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的广义概念即: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视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以期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中对乡村旅游进行梳理。 2资料来源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也是汗牛充栋。笔者对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这两个国内外旅游类权威期刊分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与“Rural 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108篇和30篇(2003-2013)乡村旅游相关文章。根据知网文献分析中心分析结果以及笔者整理得出近几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四大内容,即: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3乡村旅游研究内容 3.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国际上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推动型、市场驱动型、混合成长型。而我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邹统钎(2005)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

农民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石河子大学科技文献检索课 综合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马启鹏学号 2014502109 学院系(所)政法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人承担课题中国农民问题研究综述 实习日期 2015年10月总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毛主席曾说过,中国革命的问题在于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是历代统治者的首要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农民作为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以来最庞大的人群,他们作为社会的主体,是整个社会最基层的创造者,也是国民经济的创造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们是历史潮流中的主角,他们的稳定与否,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命运,所以本文将综述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农民问题 关于本篇文献综述的写作依据: 1.国家性质:我国宪法中对于国家性质的表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与农民是天然的同盟军,所以从国家的性质来看,农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民的增收难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目前,城市化发展虽然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但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总体上看,农业并没有因城市化而变成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 2.国家创造者,党的依靠: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从领导农民运动,到进行革命战争,我们党所依靠的是农民,也只能是农民,农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主要参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进行革命战争的主要依靠,所以党来自于农民,党所建立的政府也来自于农民,可以说没有农民也就没有现在的国家和政府。 3.历史经验:从历朝历代的经验来看,任何政府对农民问题的不

公园现状问题

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2) 二、现阶段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 (2) (一)游乐设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3) (二)销售商品种类单一,缺乏特色 (3) (三)主题演出制作粗糙,内容俗套 (3) (四)软件服务严重脱节,影响口碑 (3) (五)主题展示渐行渐远,缺乏氛围 (3) 三、常州中华恐龙园“5+2”模式分析 (3) (一)“5+2”模式的内涵 (3) (二)常州恐龙园“5+2”模式实际运用 (4) 1.主题展示 (4) 2.主题游乐 (4) 3.主题商业 (4) 4.主题演出、主题环艺 (4) 5.游客服务设施、管理和维护保障设施 (5) 四、“5+2”模式对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启示......................................................5(一)结合主题对游乐设施进行文化再造 (5) (二)围绕主题文化积极开发主题商业 (5) (三)运用高科技手段产生动人效果 (6) (四)增加硬件设施投入提升软件服务品质 (6) (五)利用各种形式展示主题文化 (6)

致 谢 (6) 参考文献 (7) 浅析我国主题公园发展新选择:“5+2”模式 ———常州中华恐龙园成功的启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胡文贤 指导教师夏如兵谭放 摘要:主题公园的不断兴起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我国,尤其是80年代后期主题公园的发展速度及规模都非常可观。但发展至今,除少量的主题公园仍然保持盈利外,大多数主题公园在经历过开业时短暂的兴旺后,如今都在惨淡经营。面对此现状,本文从总结主题公园的发展现状开始,研究以主题为中心的相关发展模式,通过收集整理国内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主题公园和常州中华恐龙园面临的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以及对常州中华恐龙园这一成功案例进行经验型个案研究,试图探讨和揭示主题公园这一旅游产业的发展机制和一般模式,使国内的主题公园迅速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主题公园;“5+2”模式;常州恐龙园 On the New Development Choice for Theme Parks in China: “5+2” Mode --Revelation from the Success of Changzhou Chinese Dinosaur Theme Park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 Wenxian Tutor XIA Rubing TAN Fang Abstract: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me parks has already become the trend in tourism all over the world. In China, especially after the 1980s, the speed and sca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me parks are considerable. Today, however, with few exceptions, most theme parks are having hard times after the temporary prosperity in the beginning.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me parks and makes some research on related development mode centering on themes. This paper collects problems of theme parks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common and special environment for theme parks in China as well as for Changzhou Chinese Dinosaur Theme Park. Also, the paper makes case study of the Changzhou Chinese Dinosaur Theme Park for experience. By doing these, I hope to discuss and reveal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common mode for the tourist industry of theme parks, hoping to help all the theme parks in the country to step on a healthy roa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me park ;“5+2” mode ;Changzhou Chinese Dinosaur Theme Park 1952年荷兰微缩景观“马都拉丹”问世,1955年7月美国加尼福尼亚州诞生迪斯尼乐园,开创了世界主题公园的新篇章。主题公园以其特有的魅力和神化般的经济效益,为世界各国旅游开发所效仿。[1] 结合各国的国情和旅游开发优势,

民俗旅游研究综述

2 0 0 7年1 2月第2 2卷第4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国内民俗旅游研究综述苘茂兰,王峥 摘要: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各地旅游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甚至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伴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国内学者对此也给予了关注。1 9 9 8年以来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民俗旅游研究动态的文章,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发现,民俗旅游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的民俗旅游发轫于2 0世纪8 0年代初期,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各地迅速兴起,甚至民俗旅游成为各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迄今,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六大特点:规模从小到大;内容从单一向多样化、复合型发展;地域上从少数民族聚居区向内地和全国范围扩展;形式上从单纯观光向体验、参与发展;游客以境外为主到国内外游客并重;层次上从初级水平向专业化水平发展。民俗旅游的发展及其开发中出现的新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俗旅游及其开发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遍观近年来的旅游论著,在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中对民俗旅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试图对 1 9 9 8年以来在各种学术性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民俗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把握和评价,希望能够对今后国内民俗旅游发展的研究有所启示。 一、民俗旅游基本问题界定 1 .民俗及民俗旅游 发展民俗旅游首先需要搞清民俗是什么。如果用“泛民俗”来代替民俗,那么其所导致的对传承的背离是与民俗精神背道而驰的。对于民俗及其内容的理解,学界至今见仁见智。巴兆祥认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表现在富有情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例。[ 1 ] 钟敬文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事项;既包括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和行为、心理等形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 ] 对于朝礼和宗教是否属于民俗,一种观点认为,将祭孔仪典、天子朝拜仪礼归人民俗项目有欠妥当,将历史遗迹、佛道寺观统人民俗旅游有失偏颇。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还是应将朝礼和宗教归入到民俗旅游资源之列,因为朝礼和宗教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实上已成了当地居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息息相关。但无论如何,民俗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古代开始,观风察俗,考察民间文化,就是推动旅游的一种动力。[ 3 ] “民俗旅游”概念最早是由西敬亭、叶涛于1 9 9 0年提出的,“顾名思义,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项为主体内容的旅游活动”[ 4 ] 。时至今日,对于民俗旅游的概念还是百家争鸣,几乎在所有以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文献中都有对民俗旅游的解释。尽管学者对民俗旅游的内涵认定不一致,但对于民俗旅游的本质认定还是达成了共识: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一种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具体来说,其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民俗,即旅游客体是民俗风情。二是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民俗产品。只有当旅游者享用和消费的产品是旅游地供给的以民俗风情为核心的系列产品,这样的旅游活动才能归人民俗旅游之列。三是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民俗开发而成。开发民俗必须保持原味,切忌歪曲。四是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民众的态度、素质直接关系到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高低和旅游地的声誉。 2 .民俗旅游的内容 根据民俗旅游涉及的民俗范畴差异,民俗旅游可分为物态民俗游、动态民俗游、心态民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Richard Sharpley在2002年6月的《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一文。通过对诸多权威旅游研究的周刊,例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旅行研究》中刊登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作者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我认为可以集中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乡村旅游供给。作为乡村旅游的供给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目的地居民和地方社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二、对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特点进行剖析作为基础,再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将更为合理、精确;三、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旅游地居民是乡村旅游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会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四、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但总体看来,集中于前两者;五、乡村旅游营销。目前,国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营销主体与营销策略、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等方面;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国外,人们认为乡村是独特的,因此对其格外关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地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乡村性的需要。 Suzanne Wilson在《Factors for Succes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一文中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认为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者将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认为国外关于乡村旅游,从概念到乡村发展原因,发展方向、模式等都已有了一套相对完整全面的研究体系。除了传统的分析推理等研究方法,访谈法、图表法、综合法等也成为重要的运用手段。国外研究人士注重细节研究,将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的实践创新推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何景文在2004年第19卷第一期《旅游学刊》中发表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一文中,提到了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对其旅

国内外村镇发展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714289614.html, 国内外村镇发展研究综述 作者:方方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村镇是新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节点。首先对村镇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从乡村地域类型与发展模式、村镇建设与村镇体系、村镇发展影响因素与机理、村镇问题诊断与对策四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村镇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村镇的空间关联、城乡要素流动及其对区域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相关研究内容,为村镇转型发展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村镇;类型;模式;诊断;综述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村域与镇域发展是新农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节点。村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镇域是我国最基础的行政管理层级,与农村联系最为密切,为农村提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随着城乡交流日益密切,乡村与城市之间界定日趋模糊,城乡在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趋同性。陆学艺首次提出了村域经济的概念,分析了村域经济概况、演变背景,归纳了村域经济特征与运行机制;随后,经其他学者不断完善,形成了村域经济的基本概念,一般认为,村域经济以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地域范围为单元,以村域经济结构为基础,以村域经济主体行为为动力,具备相对独立的经济与社会功能。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具备一定规模、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特色突出、具有较强辐射力,是连结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重要节点,与村域经济一脉相承,互为支撑,具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农村经济的研究相对割裂了村域与镇域之间的联系,本研究将镇域及与其关联的村域统称为村镇,从乡村地域类型与发展模式、村镇建设与村镇体系、村镇发展机理、村镇问题诊断四方面,梳理村镇的空间关联、城乡要素流动及其对区域整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相关研究成果,为探析不同类型村镇转型发展规律,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乡村地域类型与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地域类型差异显著。学者们从各自研究视角出发,基于不同的标准,分别以县域、镇域、村域为单元划分了乡村或区域地域类型,为本研究开展村镇地域类型划分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主要标准包括:(1)根据主导产业进行划分。例如,乔家君依据村域主导产业将河南省村域经济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工农综合发展型、服务业主导型、城中村等五种类型;王景新将村域经济类型划分为现代农业型、传统农业型、现代工业型、专业市场型、旅游型等五种经济类型。(2)根据发展水平进行划分。例如,王景新依据村集体年均可分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将长江三角洲地区村域划分为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贫困型四种类型。(3)构建复合指数进行划分。例如,Cloke

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现状 (2) 二、现阶段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 (2) (一)游乐设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3) (二)销售商品种类单一,缺乏特色 (3) (三)主题演出制作粗糙,内容俗套 (3) (四)软件服务严重脱节,影响口碑 (3) (五)主题展示渐行渐远,缺乏氛围 (3) 三、常州中华恐龙园“5+2”模式分析 (3) (一)“5+2”模式的内涵 (3) (二)常州恐龙园“5+2”模式实际运用 (4) 1.主题展示 (4) 2.主题游乐 (4) 3.主题商业 (4) 4.主题演出、主题环艺 (4) 5.游客服务设施、管理和维护保障设施 (5) 四、“5+2”模式对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启示 (5) (一)结合主题对游乐设施进行文化再造 (5) (二)围绕主题文化积极开发主题商业 (5) (三)运用高科技手段产生动人效果 (6) (四)增加硬件设施投入提升软件服务品质 (6) (五)利用各种形式展示主题文化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浅析我国主题公园发展新选择:“5+2”模式 ———常州中华恐龙园成功的启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胡文贤 指导教师夏如兵谭放 摘要:主题公园的不断兴起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我国,尤其是80年代后期主题公园的发展速度及规模都非常可观。但发展至今,除少量的主题公园仍然保持盈利外,大多数主题公园在经历过开业时短暂的兴旺后,如今都在惨淡经营。面对此现状,本文从总结主题公园的发展现状开始,研究以主题为中心的相关发展模式,通过收集整理国内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主题公园和常州中华恐龙园面临的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以及对常州中华恐龙园这一成功案例进行经验型个案研究,试图探讨和揭示主题公园这一旅游产业的发展机制和一般模式,使国内的主题公园迅速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主题公园;“5+2”模式;常州恐龙园 On the New Development Choice for Theme Parks in China: “5+2” Mode --Revelation from the Success of Changzhou Chinese Dinosaur Theme Park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 Wenxian Tutor XIA Rubing TAN Fang Abstract: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me parks has already become the trend in tourism all over the world. In China, especially after the 1980s, the speed and sca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me parks are considerable. Today, however, with few exceptions, most theme parks are having hard times after the temporary prosperity in the beginning.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me parks and makes some research on related development mode centering on themes. This paper collects problems of theme parks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s common and special environment for theme parks in China as well as for Changzhou Chinese Dinosaur Theme Park. Also, the paper makes case study of the Changzhou Chinese Dinosaur Theme Park for experience. By doing these, I hope to discuss and reveal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common mode for the tourist industry of theme parks, hoping to help all the theme parks in the country to step on a healthy roa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me park ;“5+2” mode ;Changzhou Chinese Dinosaur Theme Park 1952年荷兰微缩景观“马都拉丹”问世,1955年7月美国加尼福尼亚州诞生迪斯尼乐园,开创了世界主题公园的新篇章。主题公园以其特有的魅力和神化般的经济效益,为世界各国旅游开发所效仿。[1]结合各国的国情和旅游开发优势,形成了不同的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2]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开发,始于1989年9月在深圳特区建成的“锦绣中华”。10多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旅游地的开发中,主题公

“跑酷”词义探析

“跑酷”词义探析 “跑酷”一词源于法语“Parkour”的音译,又叫“城市疾走”,这一运动诞生于80年代的法国,其中含义就是“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采用文献分析法,仔细研读了七千多条与“跑酷”有关的新闻报道,对这一词语的词义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这个词从最开始进入汉语,本义即Parkour;随着使用的频繁,词语出现引申义、比喻义及泛化义。 标签:跑酷词义 近年来,“跑酷”一词频频见诸各媒体。 这个词是法语“Parkour”的音译,又叫“城市疾走”。Parkour诞生于80年代的法国,“Parkour”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1]这种运动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没有既定规则,做这项运动的人只是将各种日常设施当作障碍物或辅助,在其间跑跳穿行。这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非常具有观赏性。目前有多种中文译法,除“跑酷”外,还有“暴酷”、“城市疾走”、“位移的艺术(l’art du déplacement)”,香港译作“飞跃道”。 我们收集资料,仔细研读了七千多条与“跑酷”有关的新闻报道,对这一词语的词义发展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这个词从最开始进入汉语,本义即Parkour;随着使用的频繁,词语出现引申义、比喻义及泛化义。 一、本义 “跑酷”一词由“Parkour”一词音译而来,其本义所指就是跑酷这一运动。Parkour 运动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2]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动作、最短的时间从城市的A点穿越这些障碍到达城市的B点。如: (1)跑酷,是一种比它的名字本身还要酷的街头疾走极限运动,它通常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训练场,结合攀爬、跳跃、疾跑、翻滚等技巧,利用各种日常生活中的设施作为障碍或辅助,穿越或攀爬围墙、屋顶,特别是废弃的房屋。(2010年08月03日羊城晚报) (2)跑酷,最为新兴的一项极限运动,2006年才来到中国,2007年9月来到岛城。(2010年08月09日半岛都市报) 二、引申义 这个运动的创始者是法国的大卫·贝尔,它是一种在虚拟危险的情况下紧急逃脱的运动训练,能够使掌握运动技巧的人通过自身敏捷的动作来增强身心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跑酷让人从训练中用勇气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从恐惧中明白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旅游管理 中国民俗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厚多彩,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我国民俗旅游1983年始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民俗旅游特色鲜明、表现形式多样、成果丰硕,民俗旅游已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 雷俊霞 1983年,山东潍坊“石家庄千里民俗旅游线”开启了中国民俗旅游最具重要意义的一年,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新形式,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并逐渐得到推广。迄今为止,中国民俗旅游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民俗旅游经历了起步阶段、快发展阶段和深化成熟阶段等发展阶段。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今民俗旅游已经与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中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其参与型和体验性成为新时期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的重要卖点。中国民俗旅游业出现了诸多新的领域和热点,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提升民俗旅游的竞争力,促进其长久发展。 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为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水平的提升,求新、奇异、求奇,注重参与型与体验性,民俗旅游逐渐发展起来。民俗旅游的发展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改革开发以来至1989年,这一时期,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逐渐得到推广,作为风光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在

旅游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少、规模小、范围窄。 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1995年我国的民俗旅游逐渐引起全国各界的关注,很多著名的民俗旅游景点出现,如深圳的锦绣中华。这个阶段,我国的民俗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多样化,从单一的观赏发展到多样的参与。 深化成熟阶段。1996年至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不断成熟,与自然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一起构成我国旅游的三足鼎立局面。同时,这些年也出现了中国的民俗旅游亮点活动,如从2002年—2011年我国各地陆续推出的民俗旅游主题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使我国的民俗旅游开发走向深入与成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印象刘三姐等大型民俗项目的出现即是其典型的标志。 二、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民俗旅游30过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如我国旅游界越来越重视民俗旅游的开发,民俗旅游成为旅游开发中最具潜力的方面。同时,民俗旅游的发展也迎合了国内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多元需求。国家旅游局也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民俗主题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和主打项目,都凸显了民俗旅游额独特魅力。民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我国的传统节假日,都是民俗旅游的高潮期,清明踏青游、端午近郊游、中秋赏月之旅、春节庙会游,使得民俗旅游热闹非凡。民俗旅游发展促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对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挖掘、抢救、保存与弘扬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民俗旅游发展中业态逐渐多元化 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初期是作为自然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补充而存在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民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