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3 麻醉气道管理指南

2013 麻醉气道管理指南

2013 麻醉气道管理指南
2013 麻醉气道管理指南

为进一步规范困难气道处理流程,降低气道处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组于2009年起草和制定了《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在此共识基础上,结合近年困难气道管理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我们制订了本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们在本《指南》中就以下几点做出强调或创新:(1)强调“预充氧”的重要性;(2)进一步改良“面罩通气分级”;(3)将已预料的困难气道进一步分为明确的和可疑的困难气道;(4)“诱导方式”增加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5)强调“喉镜显露分级”作为建立气道方法的依据;(6)放宽“紧急气道”定义;(7)创新与改良《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图》。

困难气道的定义

1、困难气道的定义是:具有五(六)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的一种临床情况。

2、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

(1)困难面罩通气定义: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

(2)面罩通气分级: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喉罩的应用可改善大部分困难面罩通气问题。

3、困难气管插管

(Difficult Intubation,DI)

(1)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三次以上努力后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

(2)困难气管插管:

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管病理改变,气管插管需要三次以上的努力。

4、根据有无困难面罩通气将困难气道又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

(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罩通气的情况。病人能够维持满意的通气和氧合,能够允许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其他建立气道的方法。

(2)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病人极易陷入缺氧状态,必须紧急建立气道。其中少数病人“既不能插管出也不能通气”,可导致气管切开、脑损伤和死亡的严重后果。5、根据麻醉前的气道评估将困难气道分为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和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包括明确的困难气道和可疑的困难气道,前者包括明确困难气道史、严重烧伤疤痕、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后者为仅评估存在困难危险因素者。两者的判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及操作者自身的技术水平而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病人,最重要的是维持病人的自主呼吸,预防发生紧急气道。

(2)未预料的困难气道: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危险因素的病人,其中极少数全麻诱导后有发生困难气道的可能,需常备应对措施。

困难气道的预测与评估

大约90%以上的困难气道病人可以通过术前评估发现。对于已知的困难气道病人,有准备有步骤地处理将显著增加病人的安全性。因此,所有病人都必须在麻醉前对是否存在困难气道做出评估。

1、了解病史:详细询问气道方面的病史是气道管理的首要工作,必要时还应查阅相关的麻醉记录,了解困难气道处理的经历。

2、DVM危险因素:年龄大于55岁、打鼾病史、蓄络腮胡、无牙、肥胖(BMI>26kg/m2)是DVM的五项独立危险因素。另外Mallampati分级Ⅲ或Ⅳ级、下颌前伸能力受限、甲颏距离过短(<6cm)等也是DMV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具备两项以上危险因素时,提示DMV的可能性较大。

3、体检评估气道的方法:推荐以下六种最常用的方法,多个指标的综合分析价值更大。

(1)咽部结构分级:即改良的Mallampati分级或称“马氏分级”,咽部结构分级愈高预示喉镜显露愈困难,

III~IV级提示困难气道。

(2)张口度:即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间距离,张口开小于3cm或查检者两橫指时无法置入喉镜,导致困难喉镜显露。

(3)甲颏距离:是头在伸展位时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颚尖端的距离。甲颏间距小于6cm或小于检查者三横指的宽度,提示气管插管可能困难。

(4)下颞颌关节活动度:如果病人不能使上下门齿对齐,插管可能会困难。亦有研究者提出以“咬上唇试验”作为颞颌关节移动度的改良评估方法。

(5)头颈运动幅度:下巴不能接触胸骨或不能伸颈提示气管插管困难。

(6)喉镜显露分级:Cormack 和Lehane把喉镜显露声门的难易程度分为四级。该喉镜显露分级为直接喉镜显露下的声门分级,III~IV级提示插管困难。

其它提示困难气道的因素还包括:上门齿过长、上颚高度拱起变窄、下颚空间顺应性降低、小下颌或下颌巨大、颈短粗、病态肥胖、孕妇、烧伤、会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肢端肥大症以及咽喉部肿瘤等。这些方法预测困难气道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单一方法还不能预测所有的困难气道,在临床上应综合应用。

建立气道的工具和方法

用于困难气道的器具有百余种之多,我们推荐最常用的和被公认最有用的几种。将这些工具分为处理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的工具和方法。处理非紧急气道的目标是无创,而处理紧急气道的目的是挽救生命。

1、非紧急无创方法

主要为喉镜、经气管导管和声门上工具三类。

(1)喉镜类:分为直接喉镜和可视喉镜。

A、直接喉镜:包括弯型镜片(Macintosh)和直型镜片(Miller)。选择合适的尺寸类型非常最重要必要时需更换不同尺寸类型的镜片。

B、可视喉镜:包括Glidescope ,McGrath、UE、Tosight 等,不需要口、咽、喉三轴重叠,可有效改善声门显露,但一般需借助管芯,以防显露良好却插管失败。

(2)经气管导管类:包括硬质管芯、光棒、可视管芯、纤维支气管镜四类。

A、管芯类:包括硬质管芯、可弯曲管芯以及插管探条(gum elastic bougie,GEB)。需喉镜辅助,方法简便,可提高插管成功率。

B、光棒:如Light Wand等,利用颈前软组织透光以及气管位置比食管更靠前的特性。优点是快速简便,可用于张口度小和头颈不能运动的病人。

C、可视管芯:如视可尼(Shikani)等,优点是结合了光棒和纤维气管镜的优势,快捷可视。

D、纤维气管镜:此方法能适合多种困难气道的情况,尤其是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的气管插管,但一般不适合紧急气道,操作需经一定的训练。

(3)声门上工具:包括引流型喉罩、插管型喉罩以及其它。

A、引流型喉罩:常用的有Proseal喉罩(LMA-ProSeal)和Supreme喉罩(LMA-Supreme)等,是应用最广泛的声门上工具。置入成功率高,既可改善通气,也可代替气管插管维持道。

B、插管型喉罩:常用的有Fasrrach喉罩(LMA-Fasrrach)、Cookgas喉罩(Cookgas air-Q)和Ambu喉罩(Ambu Aura-i)等。插管型喉罩的优点是可同时解决

困难的通气与困难气管插管,插管成功率高,但可受病人张口度限制。

C、其它:包括i-gel和SLIPA等声门上工具,免充气型,置入成功率高。

(4)其它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也是临床可行的气道处理方法。优点是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张口困难或口咽腔手术需行经鼻气管插管者。

2、

非紧急有创方法

(1)逆行气管插管:适用于普通喉镜、喉罩、纤维支气镜等插管失败,颈椎不稳、颌面外伤或解剖异常者可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2)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有专用工具套装,创伤虽比手术切开小,但仍大于其它建立气道的方法且并发症较多,用时较长,只用于必须的病人,如喉肿瘤、上呼吸道巨大脓肿。气管食管上段破裂或穿孔以及其它建立气道方法失败必须手术的病例。

3、紧急无创方法:发生紧急气道时要求迅速解决通气问题,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建立气道和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常用的紧急无创和微创气道工具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双人加压辅助气:在嗅物位下置入口咽和/或鼻咽气道,由双人四手,用力托下颌扣面罩并加压通气。

(3)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既可以用于非紧急气道,也可用于紧急气道。紧急情况下,应选择操作者最容易置入的喉罩,如Supreme喉罩。

(4)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sophageal-tracheal combitube):联合导管是一种双套囊和双管腔的导管,无论是导管插入食管还是气管均可通气。

(5)喉管(laryngeal tube,LT):原理和方法与联合导管类似,尺码全,损伤轻。

(6)环甲膜穿刺置管和经气管喷射通气(transtracheal jet ventilation,TTJV):用于声门上途径无法建立气道的紧急情况。每次喷射通气后必须保证病人的上呼吸道开放以确保气体完全排出。

4、紧急有创方法:环甲膜切开术是紧急气道处理流程中的最终解决方案。快速切开套装如Quicktrach套装,可快速完成环甲膜切开术。操作虽然简便,便必须事先在模型上接受过训练才能迅速完成、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是根据麻醉前对气道评估的结果判断气道的类型,再依据气道类型选择麻醉诱导方式;根据面罩通气分级和喉镜显露分级决定通气和建立气道的方法,无创方法优先;在处理过程中判断每步的效果并决定下一步方法,直到确保病人安全。按照困难气道处理流程有目的、有准备、有步骤地预防和处理将显著增加病人的安全性(图1)。气道处理一般包括预充氧等八个步骤,详见下述。

1、预充氧:病人在麻醉诱导前自主呼吸状态下,持续吸入纯氧几分钟可使功能残气量中氧气/氮气比例增加,显著延长呼吸暂停至出现低氧血症的时间,称之为“预充氧”(preoxygenation)或“给氧去氮”(denitrogenation)。

由于通气困难、插管困难常常难以预计,所以对所有的病人都应该实施最大程度的预充氧,使呼出气氧度大于等于90%,尤其是当无法对病人实施面罩通气或预计存在通气或插管困难时。同时又不可过分依赖预充氧的作用,预充氧只是辅助的方法,执行困难气道处理流程,防止高危病人发生呼吸暂停才是更为重要的。即是对健康成年人实放预充氧,呼吸停止的时间也不应大于两分仲,随即至少行

四、五次有效通气后再行下一步操作。

2、气道类型:根据气道评估情况将病人分为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包括明确的和可疑的)和“正常”气道。对于是否明确的或可疑的困难道在判断上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操作者自身的技术水平而定。将气道进行分类的意义在于为气道处理理清思路,针对不同气道类型选择对应的原处理流程并精心准备,而进一步细分为明确的和可疑的困难气道可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排除部分困能气道假阳性病例,提高病人在气道处理过程中的舒适度。

3、诱导方式:诱导方式包括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的浅全麻和全麻诱导三种,依据气道类型而定。明确的困难气道选择清醒镇静表面麻醉,可疑的困难气道则根据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与条件选择清醒镇静表面麻醉或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正常”气道病人选择全麻诱导。对于饱胃或存在胃内容物误吸危险的病人,评估为“正常”气道时可以采用全麻快速诱导(rapid sequence induction,RSI),评估为困难气道时采用清醒镇静表面麻醉。

清醒镇静表面麻醉包括病人准备、镇静和表面麻醉等几个环节。镇静的理想目标是使病人处于闭目安静、镇痛、降低恶心呕吐敏感性和遗忘,同时又能被随时唤醒、高度合

作的状态。咪达唑仑、芬太尼、舒芬术尼和右美托咪定是常用的药物。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是介于清醒镇静表面麻醉和全麻诱导之间的一种诱导方式,在保留病人自主呼吸的前提下使病人意识消失。建议在表面麻醉的基础上实施,禁用肌松药。七氟烷和丙泊酚均可用于该诱导方式,诱导与苏醒迅速,对自主呼吸抑制较轻。诱导过程中发现呼吸抑制甚至呼吸暂停时,应及时面罩正压通气辅助呼吸,若出现通气困难按“紧急气道”处理或及时唤醒病人(图1)。全麻诱导包括全麻常规诱导和全麻快速诱导,有研究指出,肌松药有助于改善面罩通气,对于气道评估“正常”的病人,可以不常规测试通气而直接快速诱导。全麻快速诱导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缩短从意识消失到气管插的时间间隔。快速诱导由预充氧、快速诱导药物、环状软骨加压和避免正压通气等组成。

4、面罩通气分级:临床上每个病人面罩通气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对手DMV进行分级有助于临床的判断与处理。结合ASA困难面罩通气定义和Kheterpal和Han,s分级,我们将DMV定义为“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通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判断面罩气分级的核心是三项中间指标(手握气囊的阴力、胸腹起伏、ETCO2波型)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单人努力能否维持良好通气(表1)作为区分1~2级与3~4级的关键,而3级与4级的区别在于能否维持SpO2在90%以上。将面罩通气进行分级的意义在于可以在SpO2下降前更早明确困难程度并做出处理,为后续处理预留更多的时间,提高病人安全性。

对于“正常”气道病例,全麻诱导后需行面罩通气并明确其分级。大部分的病人经单手扣面罩即可获得良好通气。CE手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单手扣面罩的方法。对于单手扣面罩不能获得良好通气的病人,可采用口咽和/或鼻咽通气道配合单手扣面罩的方法,或采用双手托下颌扣面罩同时机械通气的方法。有研究证实双手托下颌较单手托下颌更为有效。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能维持良好通气,需要立即请求帮助,在嗅物位下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由双人四手,用力托下颌和面罩行双人加压辅助气。

面罩通气分级3级经双人加压辅助气仍无法获得良好通气者以及面罩通气4级者按照紧急气道处理流程处理(图1)。面罩通气3级经双人加压辅助通气可获得良好通气者以及面罩通气分级1~2级者,继续下一步喉镜显露步骤。

5、喉镜显露分:喉镜显露分级采用Cormack Lehane声门分级,分为I~IV级,是选择建立气道方法的依据。要做到喉镜最佳显露,包括:一位技术熟练的操作者(至少五年以上临床经验)、合适的头位(嗅物位,口、咽、喉三轴基本成一直线)、手法辅助声门显露(II级以上者按压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或舌骨改善显露)以及合适尺寸/类型的喉镜片(成人常用弯型镜片,直型镜片适用会厌下垂者及患儿)。

6、建立气道方法:经清醒镇静表面麻醉的明确的困难气道和可疑的困难气道病人可直接选择一种或几种熟悉的非紧急无创方法,条件不足时可试行常规喉镜显露声门,但注意动作轻柔且不可反复尝试。部分明确的困难气道病人,如明确的困难气道处理失败史、喉肿瘤、上呼吸道巨大脓肿、气管食管上段破裂或穿孔等,可直接采用非紧急有创方法建立气道。

经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的可疑的困难气道病人和经全麻诱导的“正常”气道病人根据喉镜显显露分级结果选择建立I~II级者改行全麻诱导或直接气管插管,而III~IV者需待病人意识恢复后改行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气管插管。对于全麻诱导的病人,喉镜显露分级I~II者可直行气管插管,而III~IV者选择一种或几种熟悉的非紧急无创方法。

随着喉罩等声门上工具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术可直接在喉罩全麻下完成而无需气管插管。

7、判断:气道成功建立后,需尽快对气道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可以采用呼气未二氧化碳(PETCO2)监测鉴别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等是否成功,肉眼、纤维气管镜下或可视喉镜下看见气管导管进入声门也可帮助确定。单一的判断方法有时并不可靠,需要几种方法联合判断。

8、最终处理:在多次尝试气管插管昀告失败之后,需要结合建立气道的急迫性、手术的急迫性以及建立气道的风险等综合考虑,做出合理的最终处理。面罩通气困难者按照紧急气道处理(图1),面罩通气良好者按下述原则处理。无法延期的急诊手术,采用非紧急有创方法建立气道;对于常规手术,应根据自身技术水平与经验谨慎使用非紧急有创方法;已行全麻诱导的常规手术,可以待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后唤醒病人,在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行气管插管;部分时间较短的中小手术,亦可在面罩或喉罩气下行麻醉手术,或在局麻或神经阻滞下手术;取消手术待总结经验、精心的准备人员与工具则是常规手术病人更为稳妥的方法。

注意事项

1、麻醉科要根据本科室的人员和设备情况,按照上述困难气道处理流程的思路制定出自已简便可行的处理流程,在科室内定期宣教培训,并挂在困难气道设备车上,以便准确及时地执行。

2、每个麻醉科都应该准备一个困难气道设备车或箱,内容包括上述紧急和非紧气道工具,可以结合本科的具体条件有所调整,但应当至少有一种紧急气道工具。

3、平时要加强各种气道方法与工具的培训,便每一位麻醉医生都可以熟练掌握除直接喉镜以外的至少一种气道处理办法。

4、气道处理尤其是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处理要制定完备的计划,除了上述的气道流程处理外,还应明确和强调以下四点:首选气道方法(最适用、最熟悉的)、备选方法(至少一种)、以上方法失败时的通气方法(唤醒病人、取消手术等)、紧急气道处理方法(LMA、联合导管等)。要有所侧重,层次突出,切忌各种困难气道方法轮番尝试而毫无重点的策略。

5、完善的人员准备对于困难气道的处理至关重要,对于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应确保至少有一位对困难气道有经验的高年资麻醉医生主持气道管理,并有一名助手参与。对于未预料的困难气道,人员和工具往往准备不足,应尽快请求帮助,呼叫上级或下级医生协助处理。

6、麻醉医生应当熟悉各种困难气道方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在处理困难气道时要选择自已最熟悉和有经验的技术。

7、各种建立气道的方法形式不同,目的均是维持通气氧合,气道处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人的SpO2变化,当其降至90%时要及时面罩辅助给氧通气,以保证病人生命安

全为首要目标。病人只会死于通气失败,而不会死于插管失败。

8、气道操作注意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损伤,以免组织水肿、出血等进一步增加插管困难或演变为紧急气道。

9、当插管失败后,要避免同一个人采用同一种方法反复操作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分析,更换思路和方法或者更换人员和手法。各种气道方法特点不同,单一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气道问题,两种甚至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常可发最大的作用。

10、完整的困难气道处理过程包括气道的建立、病人自主气道的恢复以及后续的随访与处理。困难气道病人的拔管可以理解为困难气道处理逻辑上的延伸,麻醉医师在制定一套方案来保来保证拔管时的安全。理想的拔管方法应该是待病人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在可控、分步且可逆的前提下拔除气导管。麻醉医生应评估、随访并处理经过困难气道处理后可有潜在并发症的病人。

11、麻醉医生应该在麻醉记录中记录病人存在困难气道,并对其特征进行描述。麻醉医生有必要将以上信息告知病人(或家属),为以后处理提供指导。

12、气道处理不仅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困难气道工具,亦不仅要求能冷静处理紧急气道,更重要的是要有处理气正确思路,对气道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地预防、判断和处理,以维持通气和氧合为第一任务。积极预防紧急气道发生,方可在处理气道时更加得心应手,使病人更加安全舒适。

参考文献(略)收稿日期2012年8月30日

原文刊登在《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年1月第29卷第1期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一. 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1. 鼻孔小,是6个月内的主要呼吸通道; 2. 舌相对大,喉相对小,位置高; 3. 会厌短,常呈Ω形或U形; 4. 环状软骨是小儿喉的最狭窄处; 5. 3个月以下婴儿的气管短,平均长度仅5.7cm; 6. 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在4~6岁时达最大形状; 7. 头大,颈短; 8. 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 9. 面罩通气容易胃扩张,易反流误吸、FRC、肺顺应性易下降; 10.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麻醉的加深,维持上呼吸道开放的肌肉逐渐松弛,咽气道易塌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 11.小儿呼吸道开放活动的调节。 二. 面罩通气 1. 选择适合于小儿面部形状、死腔量最小的面罩 透明面罩:最常用,小儿不易惊恐,可观察患儿口鼻部情况; Rendell-Baker面罩:形状符合小儿的面部轮廓,无效腔量较小,但没有充气密闭圈; Laerdal面罩:质地柔软的硅橡胶面罩,密闭性较好,能进行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 2. 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 ①正确放置面罩: ②手法: 3. 面罩通气时的监测 —监测呼吸音或呼吸运动 —监测P ET CO2波形 —监测呼吸囊的运动 4.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 —小儿常选用Guedel和Berman口咽通气道。 注意点: 在插入口咽通气道前应达满意的麻醉深度;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三. 气管内插管 1. 插管前器械和物品准备 气管插管基本器械的准备 预氧和通气器械 1. 麻醉机或通气装置的准备 2. 准备小、中、大号面罩 3. 准备小、中、大号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气管导管及相关物品 4. 准备小、中、大三根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 5. 准备柔韧的插管芯(大小各一) 6. 准备润滑剂(最好含局麻药) 7. 喷雾器(含局麻药) 8. 准备注气注射器 喉镜操作相关设备 9. 打开吸引器,并连续硬质 10. 插管钳 11. 光源正常的1#、2#、3#Miller喉镜片,新生儿应准备直喉镜片 12. 置病人头部呈“嗅物位”的枕头或薄垫 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的物品 13. 胶布(布质或丝质为好,不用纸质)或固定带 14. 牙垫(大、小) 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所需的器械 15. 听诊器 16. P ET CO2监测仪 17. 脉搏氧饱和度仪 2. 喉镜检查 ①保持头的正确位置:6岁以下小儿头置于水平位,以头圈固定,由于这种年龄组小儿喉头位置高,如有必要可在环状软骨上加压,以更好地暴露声门。 6岁以上小儿,头置于小枕头上轻度屈曲颈椎,可改善插管角度和更好地显示声门。 ②仔细检查牙齿:因许多儿童开始更换乳牙,在喉镜检查必须注意,在插管时用大拇指推开嘴唇,对牙齿不施加任何压力。术前如发现有明显松动的牙齿,需向其家长说明拔掉松动牙齿能保证小孩在麻醉中的安全,拔出的牙齿在术后归还给家长。 ③在婴幼儿和儿童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年版我国麻醉学指南和专家共识)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 左云霞,春,金柱,天佐(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文献(共同执笔人),丽伟,梅,连庆泉,吴震(共同执笔人),旭,诗海,溪英,金立民,胡智勇,蔡一榕,裴凌 一、定义 所有自口或鼻开始至声门及声门以下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都可以称之为气道异物(airway foreign body)。异物位置对于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气道异物按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鼻腔异物(nasal foreign body);②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supraglottic foreign body) ;③声门下及气管异物(subglottic and tracheal foreign body);④支气管异物(bronchial foreign body)。狭义的气道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 此外,按照化学性质可将气道异物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异物。有机类异物以花生、葵花籽、西瓜子等植物种子多见,无机类异物则常见玩具配件、纽扣、笔套等[1-4]。按异物来源可分为源性和外源性异物,患者自身来源或接受手术时产生的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源性异物,而由口鼻误入的外界异物为外源性异物。医源性异物是指在医院实施诊断、手术、治疗等技术操作时造成的气道异物,常见的有患者脱落的牙齿、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配件等。

二、流行病学 临床上的“气道异物”一般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1-4]。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少数位于声门下及主气道,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3,4],但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相似[5]。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 2%~1%[4,6],美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为3.4%[7]。 三、病理生理学 异物吸入气道造成的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又包括机械损伤(如黏膜损伤、出血等)和机械阻塞。异物吸入后可能嵌顿在肺的各级支气管,造成阻塞部位以下的肺叶或肺段发生肺不或肺气肿。异物存留会导致不同的阀门效应[8],如双向阀(bypass valve)效应,指气流可进可出但部分受限(图1A);止回阀(check valve)效应,指气流进入多于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B);球阀(ball valve)效应,气流能进入但不能流出,导致阻塞性肺气肿(图1C);截止阀(stop valve)效应,指气流无法进出,肺气体吸收导致阻塞性肺不(图1D)。间接损伤是指存留的异物导致炎症反应、感染或肉芽形成等。 四、诊断 1. 病史、症状和体征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温州医学院附二院连庆泉 一. 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1. 鼻孔小,是6个月内的主要呼吸通道; 2. 舌相对大,喉相对小,位置高; 3. 会厌短,常呈Ω形或U形; 4. 环状软骨是小儿喉的最狭窄处; 5. 3个月以下婴儿的气管短,平均长度仅5.7cm; 6. 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在4~6岁时达最大形状; 7. 头大,颈短; 8. 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 9. 面罩通气容易胃扩张,易反流误吸、FRC、肺顺应性易下降; 10.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麻醉的加深,维持上呼吸道开放的肌肉逐渐松弛,咽气道易塌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 11.小儿呼吸道开放活动的调节。 二. 面罩通气 1. 选择适合于小儿面部形状、死腔量最小的面罩 透明面罩:最常用,小儿不易惊恐,可观察患儿口鼻部情况; Rendell-Baker面罩:形状符合小儿的面部轮廓,无效腔量较小,但没有充气密闭圈;

Laerdal面罩:质地柔软的硅橡胶面罩,密闭性较好,能进行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 2. 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 ①正确放置面罩: ②手法: 3. 面罩通气时的监测 —监测呼吸音或呼吸运动 —监测P ET CO2波形 —监测呼吸囊的运动 4.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 —小儿常选用Guedel和Berman口咽通气道。

注意点: 在插入口咽通气道前应达满意的麻醉深度;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三. 气管内插管 1. 插管前器械和物品准备 气管插管基本器械的准备 预氧和通气器械 1. 麻醉机或通气装置的准备 2. 准备小、中、大号面罩 3. 准备小、中、大号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气管导管及相关物品 4. 准备小、中、大三根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 5. 准备柔韧的插管芯(大小各一) 6. 准备润滑剂(最好含局麻药) 7. 喷雾器(含局麻药) 8. 准备注气注射器 喉镜操作相关设备 9. 打开吸引器,并连续硬质 10. 插管钳 11. 光源正常的1#、2#、3#Miller喉镜片,新生儿应准备直喉镜片 12. 置病人头部呈“嗅物位”的枕头或薄垫 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的物品 13. 胶布(布质或丝质为好,不用纸质)或固定带 14. 牙垫(大、小) 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所需的器械 15. 听诊器 16. P ET CO2监测仪 17. 脉搏氧饱和度仪 2. 喉镜检查 ①保持头的正确位置:6岁以下小儿头置于水平位,以头圈固定,由于这种年龄组小儿喉头位置高,如有必要可在环状软骨上加压,以更好地暴露声门。 6岁以上小儿,头置于小枕头上轻度屈曲颈椎,可改善插管角度和更好地显示声门。 ②仔细检查牙齿:因许多儿童开始更换乳牙,在喉镜检查必须注意,在插管时用大拇指推开嘴唇,对牙齿不施加任何压力。术前如发现有明显松动的牙齿,需向其家长说明拔掉

麻醉学教学大纲

麻醉学教学大纲 麻醉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二、理论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麻醉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麻醉学的基本概念;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和疼痛诊疗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 2、了解麻醉学的课程特点、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的基本任务。【教学内容】 重点介绍麻醉学的基本任务及麻醉学的课程特点。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目的要求】 1、熟悉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的目的及麻醉前检查的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麻醉前准备;特殊病情的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药物。 3、熟悉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 4、了解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教学内容】 重点介绍麻醉前病情评估的内容及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和病情估计的ASA分类法。介绍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呼吸系统、必血管系统、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

水和电解质)。重点介绍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的药物。介绍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一般介绍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 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干(丛)阻滞的基本概念。熟悉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熟悉颈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常用局麻药及其主要并发症。 3、熟悉臂丛神经阻滞常用入路及其适应证和并发症。 4、熟悉坐骨神经阻滞的阻滞方法和适应症。【教学内容】重点介绍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基本概念、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常用局麻醉药。介绍颈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常用局麻药及主要并发症。介绍臂丛神经阻滞常用入路的适应证及各自的优缺点。一般介绍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及适应证。 第四章椎管内阻滞麻醉 【目的要求】 1、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基本概念。 2、熟悉椎管内解剖与麻醉生理。 3、掌握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脊髓麻醉的操作方法,掌握脊髓麻醉平面的检查与调节;熟悉脊髓麻醉常用药物及其麻醉管理;掌握脊髓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小儿麻醉的气道管理 温州医学院附二院 连庆泉 一. 小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学特点 1. 鼻孔小,是6个月内的主要呼吸通道; 2. 舌相对大,喉相对小,位置高; 3. 会厌短,常呈Ω形或U 形; 4. 环状软骨是小儿喉的最狭窄处; 5. 3个月以下婴儿的气管短,平均长度仅5.7cm ; 6. 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在4~6岁时达最大形状; 7. 头大,颈短; 8. 氧耗增加和氧储蓄低; 9. 面罩通气容易胃扩张,易反流误吸、FRC 、肺顺应性易下降; 10.心动过缓是对缺氧的主要反应,心率是心排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麻醉的加深,维持上呼吸道开放的肌肉逐渐松弛,咽气道易塌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 11.小儿呼吸道开放活动的调节。 二. 面罩通气 1. 选择适合于小儿面部形状、死腔量最小的面罩 透明面罩:最常用,小儿不易惊恐,可观察患儿口鼻部情况; Rendell-Baker 面罩:形状符合小儿的面部轮廓,无效腔量较小,但没有充气密闭圈;

Laerdal 面罩:质地柔软的硅橡胶面罩,密闭性较好,能进行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 2. 面罩通气的操作要点: ① 正确放置面罩: ② 手法: 3. 面罩通气时的监测 — 监测呼吸音或呼吸运动 — 监测P ET CO 2波形 — 监测呼吸囊的运动 4. 口咽通气道的使用: — 小儿常选用Guedel 和Berman 口咽通气道。

注意点: 在插入口咽通气道前应达满意的麻醉深度; 选择合适的口咽通气道,长度大约相当于从门齿至下颌角的长度。 三. 气管内插管 1. 插管前器械和物品准备 气管插管基本器械的准备 预氧和通气器械 1. 麻醉机或通气装置的准备 2. 准备小、中、大号面罩 3. 准备小、中、大号口咽和鼻咽通气道 气管导管及相关物品 4. 准备小、中、大三根经口插入的气管导管 5. 准备柔韧的插管芯(大小各一) 6. 准备润滑剂(最好含局麻药) 7. 喷雾器(含局麻药) 8. 准备注气注射器 喉镜操作相关设备 9. 打开吸引器,并连续硬质 10. 插管钳 11. 光源正常的1#、2#、3#Miller喉镜片,新生儿应准备直喉镜片 12. 置病人头部呈“嗅物位”的枕头或薄垫 固定气管导管所需的物品 13. 胶布(布质或丝质为好,不用纸质)或固定带 14. 牙垫(大、小) 确定气管导管位置所需的器械 15. 听诊器 16. P ET CO2监测仪 17. 脉搏氧饱和度仪 2. 喉镜检查 ①保持头的正确位置:6岁以下小儿头置于水平位,以头圈固定,由于这种年龄组小儿喉头位置高,如有必要可在环状软骨上加压,以更好地暴露声门。 6岁以上小儿,头置于小枕头上轻度屈曲颈椎,可改善插管角度和更好地显示声门。 ②仔细检查牙齿:因许多儿童开始更换乳牙,在喉镜检查必须注意,在插管时用大拇指推开嘴唇,对牙齿不施加任何压力。术前如发现有明显松动的牙齿,需向其家长说明拔掉

2013 麻醉气道管理指南

为进一步规范困难气道处理流程,降低气道处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组于2009年起草和制定了《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在此共识基础上,结合近年困难气道管理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我们制订了本版《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们在本《指南》中就以下几点做出强调或创新:(1)强调“预充氧”的重要性;(2)进一步改良“面罩通气分级”;(3)将已预料的困难气道进一步分为明确的和可疑的困难气道;(4)“诱导方式”增加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5)强调“喉镜显露分级”作为建立气道方法的依据;(6)放宽“紧急气道”定义;(7)创新与改良《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图》。 困难气道的定义 1、困难气道的定义是:具有五(六)年以上临床麻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或气管插管时遇到了困难的一种临床情况。 2、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 (1)困难面罩通气定义: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一分钟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 (2)面罩通气分级:根据通气的难易程度将面罩气分为四级,1~2级可获得良好通气,3~4级为困难面罩通气(表1)。喉罩的应用可改善大部分困难面罩通气问题。

3、困难气管插管 (Difficult Intubation,DI)

(1)困难喉镜显露:直接喉镜经过三次以上努力后仍不能看到声带的任何部分。 (2)困难气管插管: 无论存在或不存在气管病理改变,气管插管需要三次以上的努力。 4、根据有无困难面罩通气将困难气道又分为非紧急气道和紧急气道。 (1)非紧急气道:仅有困难气管插管而无困难面罩通气的情况。病人能够维持满意的通气和氧合,能够允许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其他建立气道的方法。 (2)紧急气道:只要存在困难面罩通气,无论是否合并困难气管插管,均属紧急气道。病人极易陷入缺氧状态,必须紧急建立气道。其中少数病人“既不能插管出也不能通气”,可导致气管切开、脑损伤和死亡的严重后果。5、根据麻醉前的气道评估将困难气道分为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和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包括明确的困难气道和可疑的困难气道,前者包括明确困难气道史、严重烧伤疤痕、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后者为仅评估存在困难危险因素者。两者的判断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及操作者自身的技术水平而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病人,最重要的是维持病人的自主呼吸,预防发生紧急气道。 (2)未预料的困难气道:评估未发现困难气道危险因素的病人,其中极少数全麻诱导后有发生困难气道的可能,需常备应对措施。 困难气道的预测与评估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2014)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2014) 上官王宁(共同执笔人)王英伟左云霞李师阳连庆泉(共同执笔人/负责人)姜丽华张建敏 一、目的 在已报道的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中,新生儿和婴幼儿、急诊手术以及合并呼吸问题(气道梗阻、意外拔管、困难插管)等仍是高危因素。气道和呼吸管理仍是小儿麻醉主要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小儿麻醉科医师必须了解与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合适的器械设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患儿手术麻醉的安全。 二、小儿气道解剖特点 1. 头、颈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全,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即使施行椎管内麻醉,若体位不当也可引发呼吸道阻塞。 2. 鼻鼻孔较狭窄,是6个月内小儿的主要呼吸通道,分泌物、粘膜水肿、血液或者不适宜的面罩易导致鼻道阻塞,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3. 舌、咽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易患增殖体肥大和扁桃体炎。 4. 喉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颈3~4平面,气管插管时可压喉头以便暴露喉部。婴儿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挡住视线,造成声门显露困难,通常用直喉镜片将会厌挑起易暴露声门。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呈漏斗形(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即声门下区),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易发生喉水肿。当气管导管通过声门遇有阻力时,不能过度用力,而应改用细一号导管,以免损伤气管,导致气道狭窄。 5. 气管新生儿总气管长度约4~5cm,内径4~5mm,气管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气管分叉位置较高,新生儿位于3~4胸椎(成人在第5胸椎下缘)。3岁以下小儿双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成角基本相等,与成人相比,行气管内插管导管插入过深或异物进入时,进入左或右侧主支气管的几率接近。 6. 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肺泡数只相当于成人的8%,单位体重的肺泡表面积为成人的1/3,但其代谢率约为成人的两倍,因此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肺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造成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炎症也易蔓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肺炎。由于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膨胀不够充分,易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早产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或释放不足,可引起广泛的肺泡萎陷和肺顺应性降低。 7. 胸廓小儿胸廓相对狭小呈桶状,骨及肌肉菲薄,肋间肌不发达,肋骨呈水平位,因此吸气时胸廓扩张力小,呼吸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 8、纵隔小儿纵隔在胸腔内占据较大空间,限制了吸气时肺脏的扩张,因此呼吸储备能力较差。纵隔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于弹性,当胸腔内有大量积液、气胸和肺不张时,易引起纵隔内器官(气管、心脏及大血管)的移位。 三、气道器具及使用方法 (一)面罩 1. 理想的小儿面罩应具有可罩住鼻梁、面颊、下颏的气垫密封圈,应备有不同规格供选用。面罩的死腔量应最小。透明的面罩较适合小儿应用。为了使小儿

17、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解析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 一、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及仪器设备的发展与进步,麻醉相关并发症与死亡率已明显降低。然而,在已报道的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中,新生儿和婴幼儿、急诊手术以及合并呼吸问题(气道梗阻、意外拔管、困难插管)等仍是高危因素。气道和呼吸管理仍是小儿麻醉主要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因素。管理好围术期小儿气道和呼吸非常重要。小儿麻醉科医师必须了解与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选用合适的器械设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患儿手术麻醉的安全。 二、小儿气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1、头、颈:婴幼儿头大颈短,颈部肌肉发育不全,易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即使施行椎管内麻醉,若体位不当也可阻塞呼吸道。

2、鼻:鼻孔较狭窄,是6个月内小儿的主要呼吸通道,且易被分泌物、粘膜水肿、血液或者不适宜的面罩所阻塞,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3、舌、咽:口小舌大,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易患增殖体肥大和扁桃体炎。 4、喉:新生儿、婴儿喉头位置较高,声门位于颈3~4平面,气管插管时可压喉头以便暴露喉部。婴儿会厌长而硬,呈“U”型,且向前移位,挡住视线,造成声门显露困难,通常用直喉镜片将会厌挑起易暴露声门。由于小儿喉腔狭小呈漏斗形(最狭窄的部位在环状软骨水平,即声门下区),软骨柔软,声带及粘膜柔嫩,易发生喉水肿。当导管通过声门遇有阻力时,不能过度用力,而应改用细一号导管,以免损伤气管,导致气道狭窄。 5、气管:新生儿总气管长度约4~5cm,内径4~5mm,气管长度随身高增加而增长。气管分叉位置较高,新生儿位于3~4胸椎(成人在第5胸椎下缘)。3岁以下小儿双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