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

最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

最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
最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1.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

导要点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

指导要点有: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

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

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

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

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

幼儿学习分类。

5 .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

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

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

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

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

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

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

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

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

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

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

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

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

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

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

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

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

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

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

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

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

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

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

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

童全面发展。

6 .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

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

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

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

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

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

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

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

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

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

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

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

的加减过渡。

7、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

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答案:首先,数学能帮助儿

童精确地认事物的数量属

性。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

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

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

加以解决。其次,数学能帮

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儿

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

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

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

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

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

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

认识。最后,数学教育能培

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

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

到的问题。总之,通过数学

教育,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

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

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

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

题。

8、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

之间的关系?

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

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

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

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

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建构数

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

维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

让儿童获得某种结,而“教”

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

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

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

己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

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

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

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

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

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

获得。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

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

(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

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

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

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

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

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

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

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

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

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

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

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

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

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

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

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

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

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

展。

9、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

展的过程与特点。

答案: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

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

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

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

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

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

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

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

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

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

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

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

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

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

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

物体大小要合适。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

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

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

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

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

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

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

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

(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

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

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

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

的关系。①幼儿计数能力的

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

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

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

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

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

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

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

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

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

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

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

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

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

精品文档

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除空间排列形式变化的影响外,客观刺激物的不同,数目大小的不同,以及异数比较中的两数差别的大小不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守恒能否达到。

(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4~7岁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儿童从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有10%~30%的幼儿会完成部分数的分解和组成。6岁幼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解、组成的人数达到40%。6岁半组和7岁半组的幼儿大部分已能掌握8的分解、组成,完全掌握的人数达到65%~85%。此时,幼儿能够完全地说出或用实物摆出8的各组分解或组成的形式,不需要任何提示,有的幼儿表现出相当熟练和有顺序。

10、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

答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就是指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中,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也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着。例如,这是一朵红花,那是二朵黄花;今天班上有3位小朋友没有来;水碗放在桌子上面,手帕是正方形的,车轱辘是圆形的,桌子是长方形的……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获得了许多数学感性经验。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好多内容可以很好地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例如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像房子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车牌上的数字、日历上

的日期、钟表上的数字等等,

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又如学习倒着数,在实际生

活中,有很多情景和场合都

需要倒着数,如从电梯上下

来、马路上的红绿灯、微波

炉等都是倒着计数的。通过

幼儿自己去观察生活中众多

的倒着计数的现象,使他们

感受到倒着计数可以让人们

了解到某一件事离发生或完

成还有多长时间。同时在此

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数

字可以顺着排列,也可以倒

着排列,数目倒着排列时,

其中任意一个数都比前面一

个数小1,比后面一个数大

1。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活动

内容如能注意与幼儿的生活

实际相联系,不仅会让他们

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

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

时也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

他们的身边,数学是很有用

的,使他们更会注意、发现

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与数学有

关的事物和现象。我们的教

育应该增进幼儿对他所处世

界的了解,并要引起他们继

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1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常

见方法有哪些?

答:(1)操作法(2)演示、

讲解法(3)游戏法(4)观

察、比较法

12、简述学前儿童量的概念

的教育要点?

答:(1)提供幼儿学习材料,

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和比较

物体量的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方

法。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引导幼儿比较物体量的差异

和学习排序。

(4)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

的守恒。

(5)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的方法。

13、简述评价方案设计阶段

需要的解决的具体问题?

答:(1)明确评价所依据的

目标;(2)设计评价指标体

系;(3)确定收集资料的方

法和步骤;(4)准备评价记

录表格与文件。

14、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

理特点?答:一是从具体到

抽象,二是从个体到一般,

三是从外部的动作到内化的

动作,四是从同化到顺应,

五是从不自觉到自觉,六是

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5、学前儿童学习数学教育

的原则?

答:一是发展儿童思维结构

的原则,二是让儿童动手操

作的原则,三是知识的系统

性和逻辑性原则,四是联系

儿童生活的原则,五是重视

个别差异的原则。

16、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

育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

“学”之间的关系?答:数

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

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

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

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

的。正如儿童的逻辑思维要

通过对自己的动作加以协

调、反省和内化而获得一样,

数学知识也是来源于儿童自

己的活动:他们在具体的操

作活动中协调自己的动作,

同时也努力在头脑中协调它

们的关系。这些关系最终建

构成儿童头脑中的数学概

念。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

也是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过

程。在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抽

象的同时,也锻炼了抽象思

维的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

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果,而

“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

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

数学知识,实际是就剥夺了

他们自己主动获得发展的机

会。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

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

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

发展,而必须依赖儿童自己

的活动,也就是和环境之间

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儿童

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

的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

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

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

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

习材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

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在活

动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

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也不断

改变自己已有的经验,以完

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17、麦克多纳尔德指出的教

育目标有哪些功能?

答:教育目标可明示教育进

展的方向,教育目标可以用

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教育

目标可用以界定教育计划的

范围,教育目标能指示教育

计划的要点,教育目标可作

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基础。

1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和内容制定的依据?答:学

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根据

学前教育的总目标来制定

的,同时也是总目标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的依据:一是儿童,

二是社会,三是学科。在考

虑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

标和内容以下三方面依据

时,我们还需要正确处理可

能性目标和适宜性目标的关

系问题,即某些教育目标和

内容的提出,幼儿虽然可以

接受,但它对这阶段儿童的

发展并无积极的作用。

1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的层次结构?答: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阶

段教育目标、数学教育活动

目标。目标层次越高,概括

性越高,目标层次越低,其

概括性越低,而可操作性越

强。

20、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

发展的三种水平:

1动作水平的加减,指幼儿

要以实物等直观材料为工

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

作进行加减运算。

2表象水平的加减。指幼儿

可不借助直观的实物和动

作,而依靠头脑中呈现的物

体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运用

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

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

3概念水平的加减。也可称

作数群概念水平的加减运

算。概念水平的加减是指直

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

减运算,无须依靠实物的直

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这

是较高水平的加减运算。

21、学前儿童加减运算的特

点:1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2学习加小数、减小数容易,

学习加大数、减大数难3理

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

2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

本观点?答:一-现实生活是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源泉,

二、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

动建构数学概念,三、教学

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

素。

2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

则?答:一=发展儿童思维结

精品文档

构的原则,二、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三、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四、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五、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答: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特点,二、社会要求,三、数学学科的特点。

2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结构?答: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及分析?答:一、分类、对应和排序,二、数、计数及数的运算,三、量和计量,四、几何图形,五、空间和时间。

27、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研究?答:一、数量关系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二、按照儿童智慧运算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组织数学教育的内容,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具有启蒙性、生活性和可探索性。

2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答:一、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二、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方法,(操作、演示讲解、观察比较、游戏法),三、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29、数学操作活动设计的要素包括:材料、规则、形式、指导、评价。

30、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主要指儿童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3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答:一、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对集合的笼统感知,二、感知集合是儿童形成最初数概念的必要的感性基础,三、儿童对集合中包含关系的理解,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和建立作了准备,四、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32、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发展?答:一、2~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二、3~4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三、4~5岁儿童能准确感知

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

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

四、5~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

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33、学前儿童学习数的组成

的意义?答:儿童掌握数的

组成是数群概念的发展,也

是进一步理解数与数之间关

系的标志。儿童掌握数的组

成,在心理上是对总数和部

分数之间、部分数和部分数

之间三种关系的综合反映,

数的组成是抽象加减运算的

基础。

34、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

发展的三种水平:动作水平

的加减运算、表象水平的加

减运算、概念水平的加减运

算。

35、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

的特点?答:学习加法比学

习减法容易,学习加小数、

减小数容易,加大数、减大

数难,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

较容易。

36、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

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答:一、口述应用题是学前

儿童掌握加减运算教育的工

具和基础,二、口述应用题

有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

展,三、学前儿童解答和自

编应用题的心理特点。

37、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

发展的年龄特点:答:3~4

岁儿童对平面图形有较好的

配对能力,能准确辨认圆形、

三角形和正方形,4~5岁儿

童知道平面图形的基本特

征,认识的平面图形更多,

对相似的平面图形能进行比

较,能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

简单关系,5~6岁的儿童能

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

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

38、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

的难易顺序?答:先平面后

立体。

39、空间概念的特点?答:

空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形

式。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

的空间之中,并且和周围的

其它物体存在着空间上的相

互位置关系,也就是空间方

位关系。狭义的空间概念,

即空间方位概念,是指对客

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

识。空间方位概念具有相对

性、可变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40、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

的发展?答:学前儿童对空间

方位关系的辨别,既有赖于

他的空间知觉能力,也有赖

于思维的相对性的发展。学

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

趋势:从绝对的空间概念逐

步过渡到相对的空间概念,

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定向逐渐

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定

向。小班、中班和大班儿童

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

41、时间概念的特点?答: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

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

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

间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所

构成的一个连绵不断的永恒

的范畴。时间概念具有流动

性、不可逆性、周期性和抽

象性的特点。

4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的概念和作用?答:学前儿

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根据学前

数学教育的目标,用科学的

方法对数学教育活动中有关

要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价的作用:鉴别、诊断和

改进作用。

4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的类型?答:按照评价的对

象和内容,可分为学前儿童

发展状况的评价和学前儿童

数学教育的课程评价。按照

评价的功能及运行时间可划

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

性评价三种类型。

4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的一般步骤?答:确定评价

目的,设计评价方案,实施

评价方案,处理评价结果。

4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资料的收集方法?答:观察

法、测查法、访谈法、作业

分析法。

练习

单项题

1.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

象的产物,是从哪方面说的

【B】

A.数学的特点B.数学的起

源C.数学的产生D.数学

的发展

2.“它”的诞生,标志着人

类的逻辑智慧和抽象达到了

成熟水平。这个“它”指代

的是【A】

A.数B.数学C.数量D.以

上都正确

3.儿童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数

概念,并能对数和数之间的

关系进行逻辑思考是在儿童

【C】

A.3岁左右B.4岁左右C.5

岁左右D.6岁左右

4.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

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B】

A.数B.数学C.文学D.艺

5.“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

语言——它与事物的描述无

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

达”。这是谁说的【C】

A.伽利略B.林嘉绥C.卡

西尔D.亚里士多德

6.比如,我们让某3岁儿童

拿5个桔子来,他数到5个

桔子以后,便把最后一个(第

5个)桔子拿过来。这个例子

说明了【D】

A.儿童没有深刻理解数学知

识B.儿童没有理解整体和

部分的包含关系C.儿童没

有把数理解成对部分的数量

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成

是相应物体的名称D.儿童

没有把数理解成对整体的数

量属性的抽象,只是把数看

成是相应物体的名称

7.数学从简单的符号代替复

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

理代替具体的关系。比如:

“A

子说明数学是一种【A】

A.独特的语言B.独特的思

维方式C.模式化的科学

D.对应关系的科学

8.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成为思维的主要特点,其内

容是【C】

A.将具体的问题归结为模式

化的数学问题B.用数学的

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C.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

觉行动思维D.抽象形象思

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

9.比如:“妈妈给小红1只

苹果,然后又给小红3只苹

果,妈妈一共给了小红几只

苹果?”这个问题,需要用哪

种方法解决【B】

A.数学的语言解释法B.数

学的思维方法C.抽象解题

法D.逻辑思维法

10.林嘉绥等《3~6岁儿童

掌握长度排序的初步探讨》

的实验研究,证明了儿童具

有初步理解数量中的可逆

性、推理性和相对性的能力

是在【C】

A.3~4岁B.4~5岁C.5~

6岁D.4~6岁

11.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思

精品文档

维是【A】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形象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

12、童经常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在哪一个年龄阶段?【B】A.1岁左右B.1岁半左右C.2岁左右D.2岁半左右13、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是从哪方面来说的【B】

A.数学的特点B.数学的起源C.数学的产生D.数学的发展

14、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指的是【D】

A.思维的应用性B.思维的精确性C.思维的抽象性D.思维的逻辑性

15、3岁以后(小班中期)开始形成哪一逻辑关系【A】A.一一对应观念B.序列观念C.包含观念D.类包含观念

16、育目标可从教育内容的诸多方面提出,如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方面提出要求。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的【A】A.教育的基本内容B.儿童的身心发展C.数学教育内容D.数学教育目标

17、学期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属于评价工作的哪一个步骤?【B】

A.确定评价的目的B.设计评价方案C.实施评价方案D.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119题)

18、学知识具有的特点有【ABDE】

A.抽象性B.逻辑性C.严密性D.精确性E.应用性.19、实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具有的特性是【ACD】

A.数B.质C.量D.形E.物20、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更多的不是强调开放性、发散性、富有个性的知识,而是强调哪些性质的知识【BD】A.抽象性B.逻辑性C.严密性D.精确性E.应用性

21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概括地讲有【ABCD】

A.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B.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C.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D.数学教育促进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E.数

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活

动的兴趣

22、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

作用不仅表现在思维方面,

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的整体

发展。数学教育能培养幼儿

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行为习

惯,具体有【ABCDE】

A.对数学活动的兴趣B.儿

童的主动性C.儿童的独立

性D.儿童的任务意识E.儿

童的规则意识

23、前阶段,是儿童思维的

哪些特性的萌芽和初步发展

时期【BC】

A.精确性B.抽象性C.逻

辑性D.严密性E.应用性

24、在实际评价中,我们选

择方法一般做到【BD】

A.服从评价的目的B.服从

评价的目标C.服从评价的

方法D.考虑到儿童行为表

现的特点E.考虑到儿童的

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判断题

25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

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

算。(√)

26量的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

的规则排列成序。

(×)

27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

只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就可

以了。(×)

28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是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集

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

解类包含的观念。

(√)

29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

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

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

右。

(×)

30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

形是几乎等价的。

(√)

31与区别“1 和许多”是中

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

32、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

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

方法进行。(×)

33、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指

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的

评价。(×)

34、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

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四、简答题:

35为寻找法?其具体形式有

哪些?答:寻找法是让儿童

从周围生活环境和事物中寻

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者

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按数、

形要求寻找相应数量的实物

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形式有

以下三种:在自然环境中寻

找;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

找;运用记忆表象来寻找。

36述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

发展的一般过程?:由上下

——前后——左右的发展顺

序;由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

体为中心的定向过程;由近

及远的区域扩展。

37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

展和研究动向?答:重视数

学学习中的操作和多感官体

验;重视提供基于情境的数

学学习和交流;重视儿童对

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和社会

建构;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

能力的培养。

五、设计题:

何谓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试以小班“区分1和许多”

为活动内容,设计一组正式

的数学活动。(写明活动的目

标要求、材料及基本过程或

玩法。)?答:正式的数学教

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

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

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

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

专项活动。它是经过事先计

划的;(1)内容是专门指向

数学的,而不是综合的;是

一种集体活动的方式。设计

基本分:(其中名称和目标;

材料;过程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新颖性:

38请按小班分类活动教育要

求,设计一个教育活动。答

小班分类教育活动:活动名

称:石子分类。活动目的:

学习分类、计数,比较颜色、

大小、轻重、长短和数的多

少。活动准备:捡一些小石

子洗干净。活动过程:(1)将

小石子全摆出,让幼儿按大

小、颜色分类。(2)将分好的

石子,一堆堆放好,让幼儿

数,数完后,做计算游戏。

如:哪一堆最多?哪一堆最少?

多的比少的多几个?等等。(3)

让幼儿说出石子有几种颜色?

哪一种颜色最重?哪一种颜

色最轻?(4)让幼儿找出哪一

块石子最大?哪一块最小?哪

一块最长?哪一块最短?

精品文档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知识点1.数学的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答: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3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1)3~4岁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4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 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 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 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 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 幼儿学习分类。 5 .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 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 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 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 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 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 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 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 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 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 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 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 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 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 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 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 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 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 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 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 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 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 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 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 童全面发展。 6 .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 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 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 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 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 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 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 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 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 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 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 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 的加减过渡。 7、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 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答案:首先,数学能帮助儿 童精确地认事物的数量属 性。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 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 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 加以解决。其次,数学能帮 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儿 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 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 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 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 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 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 认识。最后,数学教育能培 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 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 到的问题。总之,通过数学 教育,儿童能掌握一些初步 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 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 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 题。 8、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 之间的关系? 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 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 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 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 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建构数 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 维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 让儿童获得某种结,而“教” 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 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 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 己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 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 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 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 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 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 获得。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 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 (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 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 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 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 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 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 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 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 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 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 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 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 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 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 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 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 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 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 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 展。 9、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 展的过程与特点。 答案: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 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 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 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 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 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 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 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 说出总物,按数取物。幼儿 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 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 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方面: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 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 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 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 物体大小要合适。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 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 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 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 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 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 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 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 (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数 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 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 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 的关系。①幼儿计数能力的 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 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 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 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 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 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 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 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 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 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 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 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 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 10以内的数。数的守恒标志 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 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 现。除空间排列形式变化的 影响外,客观刺激物的不同, 数目大小的不同,以及异数 比较中的两数差别的大小不 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守恒 能否达到。 (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 合。4~7岁儿童掌握数的组 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 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儿童 从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有 10%~30%的幼儿会完成部 分数的分解和组成。6岁幼 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 解、组成的人数达到40%。6 岁半组和7岁半组的幼儿大 部分已能掌握8的分解、组 成,完全掌握的人数达到 65%~85%。此时,幼儿能够 完全地说出或用实物摆出8 的各组分解或组成的形式, 不需要任何提示,有的幼儿 表现出相当熟练和有顺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①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②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④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1、烈乌申娜 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2、皮亚杰 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B卷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 教育衔接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 助学点(中职校)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 无分。 1.数学所描述的是【 B 】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 2.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C 】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 】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5.某幼儿编的应用题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的错误是【 B 】 A. 条件不清楚 B. 结构不完整 C. 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 D. 问题不明确 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的过程正确的说法是【 B 】 A. 从相对的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的空间概念 B. 以自我为中心的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参照 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的空间安排 D. 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的辨别与他的思维能力无关 7. 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8. 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 评价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宏观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9. 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中,第一步是【】 A. 确定评价目的 B. 设计评价方案 C. 实施评价方案 D. 处理评价结果 10. “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11. 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的远近和小汽车行驶的时间长短混同起来。说明儿童时间概 念【】 A.易受生活实际经验影响B.易受知觉影响 C.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D.以上都错 12. 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B.老师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D.环境的创设 13. 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A. 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 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最新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各内容的设计要领 3、学习设计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需要的教具 教学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方法: 观摩、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2、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3、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2、年龄段目标 以小、中、大班为界,指一年内的阶段发展目标 3、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指一次教育活动中所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 1、认知方面的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初步的、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地形成一些初步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2、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培养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和参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有热自我意识的建立。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让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协商。 3、操作技能方面的目标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仔细、有条理、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不仅是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准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年龄段要求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1、感知集合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进行物体的分类

福师秋学期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 共 10 分。) V 1. __A__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A. 现实生活 B. 儿童自己的活动 C. 教学 D. 实践。 2. 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 D ) 关系。 A. 可逆 B. 大小、多少 C. 传递 D. 等差。 3. 书写数字是结合( A ) 教学进行。 A. 数的组成 B. 加减法 C. 基数 D. 相邻数。 4. 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 D ) 。 A. 智力 B.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 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D. 思维能力。 5. 等差关系存在于( C ) A. 数的组成 B. 序数 C. 相邻数 D. 数的运算 二、多选题( 共 30 道试题, 共 60 分。) V 1. 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的指导要点包括__ACD__。 A. 分三个单元进行, 每一单元各有其重点 B. 学会解答简单的( 求和、求剩余) 口述应用题 C. 应重视幼儿自己的操作与探索 D. 运用多种方式复习巩固。 2. 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指导要点包括__ABCD__。 A. 根据实际安排教学形式 B. 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含义及认识符号和算式 C. 指导幼儿学习列式和运算 D.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运算练习。

3. 下列属于感知集合教育的有__ABC__。 A. 物体分类的教育 B. 认识”1”和”许多” C. 比较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 D. 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教育。 4. 量的等分教育的注意事项包括__ABCD__。 A.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B. 采用的材料应适合于等分 C. 使用的实物和工具要卫生和安全 D. 要诱导幼儿寻求不同的等分方法。 5. 下列属于量的排序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ABCD__。 A. 利用一些序列玩具学习量的排序 B. 在比较的基础上指导幼儿操作 C. 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方法 D. 启发幼儿探索并理解物体序列中的可逆性、双重性和传递性。 6. 下列属于认识时间时钟教育的指导要点的有__ABCD__。 A. 认识时钟及用途 B. 利用直观教具, 认识钟面的主要结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 C. 讲解演示, 认识整点和半点 D. 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对整点或半点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育随笔范文五篇

一年级数学教育随笔范文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随笔1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一、备好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备好电子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

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重点归纳)

学前教育专科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第一章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单选]从数学的起源来看,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由直观感知到结绳记事到集合再到数概念。 [单选]刚出生时,儿童并不具有数学概念。 [单选]2岁左右的儿童一般是通过笼统的感知来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单选]3岁以后逐渐形成了对应的逻辑观念,能够通过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单选]5岁左右,逐步抽象出初步的数概念,并能对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思考。 [单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不是描述事物自身的特性,而是描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位置) [单选]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将具体的事物和问题加以模式化。 [单选]学前儿童数学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具体的数学活动的兴趣。 [单选]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规则意识。 [多选]数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应用性。 [简答]简述数学的特点。 答:数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抽象性 (2)逻辑性(包括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等) (3)精确性 (4)应用性 [简答]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 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原则 [单选]儿童出生后的前两年,他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具体的动作。 [单选]在1岁半左右,出现“表象性功能”,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整个幼儿期,形象思维都是占据主导地位。 [单选]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说明了教学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单选]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动作开始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学所描述的是客观事物的()C. 相互关系 2.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B. 空间方位 3. 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B. 小班中期 4. 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A. 动作 5. 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C. 儿童发展 6. 在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是()A. 数量关系 7. “认识和书写阿拉伯数字,认识一些数字符号,如加号、减号、等号等”这一教学活动适于采用的活动组织形式是()C. 集体活动 8.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数学操作活动要素的是()A. 目标B. 材料C. 规则D. 结果 9. 幼儿从不能说出一组实物的总数,到能够说出总数,这说明儿童已初步形成了数概念中的()D. 包含关系 10. 幼儿能够进行多角度(多重)分类的年龄为()D. 5~6岁 11. 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A. 层级分类 12.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13. 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C. 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14. 在数的组成的教学中,幼儿首先需要的是()A. 教师讲解、示范B. 分合实物的操作经验C. 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D. 形成数的组成的概念 15. 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是()C. 口述应用题 16. 幼儿通过掷骰子列算式,学习加减法的方式属于()A. 自编应用题B. 教师口述应用题C. 日常生活情境D. 游戏形式答案:D 17. 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A. 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 18. 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老师使用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并用不同方式摆放,其目的在于() B. 渗透图形守恒教育 19. 研究表明,儿童能够理解测量,并对测量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年龄是()C. 5~6岁 20. 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B. 大班 21. 在学前期,儿童辨别左右时主要以()A. 自身为中心 22. 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是()D. 生活经验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中工作量最大,技术性最强的步骤是()C. 收集评价资料 24. 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所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等,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 鉴别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A. 和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 B. 和教师的相互作用 C. 和同伴的相互作用 2. 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主要依据有()C. 儿童D. 社会E. 学科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常用方法有()A. 操作法B. 演示、讲解法C. 游戏法E. 观察、比较法 4. 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B. 学习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C. 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E. 学习并掌握有关的词语,“分成”、“分开”、“合起来” 5. 学前儿童的排序活动可分为()A. 按规则排序B. 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C. 按数量和数排序 三、简答题 1.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答案:(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3)数学教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 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 和 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 和 四个发展阶段。 3、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 为逻辑起点,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而是以儿童的 为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 4、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另一种是 。 5、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 三个方面。 6、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 。 7、在等分的教学中,学前期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 。 8、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发展表现为一种过度性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 、 、 、 、 。 9、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是从

到欧式图形。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原则、 、 、 以及系列性原则。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 2、量的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 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只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就可以了。 () 4、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

5、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 6、在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形是几乎等价的。 () 7、认识与区别“1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 10、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 三、概念题 1、自然测量(6分) 2、计数(7分)

第三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第三章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从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到早期的数学教育,无论是心理学界关于儿童数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还是教育界对儿童早期数启蒙教育的理论研究和课程实践,国内外的众多学者进行了前赴后继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本章将对这一领域中较具代表性理论流派和课程体系作一梳理和介绍,使我们能够在纵观多种理论思想、理解理论精髓的基础上,本着借鉴、吸收、笑话、思考的立场获得更多有益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思考和建构我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与苏联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 列乌申娜是苏联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教授、教育学博士,在幼儿教育的专业领域中,她较早地就致力于学前儿童数概念及教育方面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反映在《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与特点,并分年龄班详尽地介绍了向3--7岁的儿童进行初步数概念教育的具体方法、形式以及原则等。 (一)关于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周围生活和客观现实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源泉 在《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一书中,列乌申娜明确指出,儿童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客观现实,儿童从婴儿时就认识着物体、声音和运动,并用不同的分析器(视觉的、听觉的等等)感知它们、比较它们,从数量上区分它们,儿童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而且随着儿童运动知觉的进一步发展,他们不但能学会判断不同的大小,而且也能运用相应的词正确地用语言反映自己的知觉和表象。 当幼儿开始行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自然地在感知和认识物体的空间位置了。 2、感知觉的发展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感觉过程是幼儿认识事物和现象的质量与数量特征的基础,而在幼儿在生活中诸如用眼睛观察物体,用手触摸物体等感知觉活动都涉及对具体物的考察,它是与儿童的生活、游戏等密不可分的。因此,从儿童很多常见的直觉活动可以看出,感觉过程正是儿童最初数概念形成的基础。 在列乌申娜看来,在知觉活动中,进行着形状、大小、数量等的比较,并在比较重把它们与儿童过去的经验进行对比。因此,儿童积累经验,教会他们使用公认的标准和最合理的作法进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 (二)关于促进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教育教学 1、“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的观点 教学引导着发展,教学是发展的源泉。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和主张,他们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在儿童初步了解知识和真正掌握知识之间还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儿童从不知到知的过程是一个内部的心理发展过程,但学前儿童的发展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所以需要有教学,有严格的、符合儿童深信发展特点的教学大纲,需要有教师运用发展的教学方法去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教师在儿童的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列乌申娜在这种理论与观点的指导下明确提出应重视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 3 】 ①概括化②笼统化③具体化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 4 】 ①数序②序数③基数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 1 】 ①函数②互补③可逆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 3 】 ①小班②中班③大班④小、中、大班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错误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错误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错误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错误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错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操作法: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与环境,让幼儿在自己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并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游戏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富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二、让儿童动手操作的原则 三、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四、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五、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 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数学教育练习题.doc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 )。 A.数字书写 B.区分“1”和许多 C.认识正方形 D.比较大小 2.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 A )。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 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 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3.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或明显的飞跃期)一般出现在( D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排序活动,不仅能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其( B )。 A.合作意识 B.主动意识 C.守恒意识 D.规则意识 5.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研究,3岁左右幼儿的数概念发展处于( B )。 A.数词和物体数量间的联系建立阶段 B.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C.数的运算初期阶段 D.数的运算阶段 6.幼小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产生有效的合作和交流,这反映了此时儿童学习数学具有( D )。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 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7.学前数学教育活动中,对一组物体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B )。 A.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B.多角度(或多重)分类 C.层级分类 D.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8.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D )。 A.集体活动 B.分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活动 9.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 B )。 A.分析与比较 B.抽象与概括 C.归纳与综合 D.描述与反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① 1.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2.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 如何教大班孩子学数学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1457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w ww.5 y kj.Co m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试题及答案

XXXX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教育专科与中等职业教 育衔接考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试卷(B卷) 助学点(中职校) 学生准考证号 本试卷共有六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就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 无分、 1、数学所描述得就是【B】 A。事物自身得特点??B.事物间得关系 C、事物得数量特征D。事物得存在形式 2.早期数学教育得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得【C】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 D.数学方法 3。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得过程就是【 A 】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4、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得思维类型就是【 B 】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5.某幼儿编得应用题就是:“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道应用题存在得错误就是【B】 A. 条件不清楚B、结构不完整 C。内容不符合生活逻辑D、问题不明确6。下列对儿童空间概念发展得过程正确得说法就是【 B 】 A。从相对得空间概念逐步过渡到绝对得空间概念 B. 以自我为中心得参照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得参照 C. 进行空间定位时,儿童最初就是以视觉估计物体之间得空间安排 D。儿童对空间方位关系得辨别与她得思维能力无关 7。儿童学习按物体得一个外部特征进行正排序一般从【 A 】开始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学 8、在进行某一数学活动之前,教师对幼儿掌握相关知识得情况进行了一次评价,这种评 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宏观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9、教育评价得一般步骤中,第一步就是【】 A。确定评价目得???B、设计评价方案 C。实施评价方案???D. 处理评价结果 10。“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得教育活动属于【】 A.托班教学内容 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 大班教学内容 11.儿童把小汽车行驶路程得远近与小汽车行驶得时间长短混同起来。说明儿童时间概念【】 A.易受生活实际经验影响B、易受知觉影响 C、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得影响D.以上都错 12、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得引导????B、老师得引导 C.自己得活动???D。环境得创设 13、下列属于自然测量得就是【】 A.用手点数物体得数目B。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得轻重 C、用筷子量桌子得长度 D。用体重计称量体重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卷和答案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皮亚杰认为,和是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口头数数、按物点数、和 四个发展阶段。 3、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为逻辑起点,直线式编排活动内容;而是以儿童的为起点,整合式编排活动内容。 4、排序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认知、

情感与态度以及三个方面。 6、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叫。 7、在等分的教学中,学前期只要求学习二等分和。 8、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心理发展表现为一种过度性质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从具体到抽象、、、、 、。 9、学前儿童认识空间形体的一般过程是从到欧式图形。 10、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原则、、、以及系列性原则。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 1、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2、量的排序是把物体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3、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只需要考虑儿童的发展就可以了。() 4、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幼儿空间方位认识的教学内容分布是:小班认识上下、中班认识前后、大班认识左右。() 6、在拓扑几何中,三角形和圆形是几乎等价的。() 7、认识与区别“1和许多”是中班的数学学习内容之一() 8、量守恒的教学不能添加干扰因素,只能通过变换图式的方法进行。() 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数学发展状况的评价。() 10、认读和书写10以内的数字是中班的数学教学内容之一。() 三、概念题 1、自然测量(6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答案

济宁学院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儿童的发展、社会的要求、学科的特性、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2、游戏、操作、小实验 3、日常生活情境,团体游戏 4、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群计数 5、示范讲解、书空练习 6、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 7、说出数目名称、知道某数在自然数序中的位置、知道这个数的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B C D C B A B B D A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每点1分,答出5点可满分) 答:1.从具体到抽象; 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每点1分,答出5点可满分) 答:1.感知集合。2.10以内的数概念。3.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量的比较及自然测量。 5.认识几何形体。 6.空间与时间概念。 3. 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每点1分,第4点2分) 答:1.重视数学学习中的操作和多感官体验; 2.重视提供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和交流; 3.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 4.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的培养。 4. 运用操作法进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每点1分,答出5点可满分)答:1.明确操作目的。2.创设操作条件。3.交待操作规则。 4.评价操作结果。 5.体现年龄差异。 6.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5. 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每点2.5分) 答:1.从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2.从逐一加减----按数群加减。 6.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应该包含内容?(每点1分,第4点2分) 答:1.物体的分类。2.区别1和许多。3.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 4.感知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 7、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每点1分,第4点2分) 答:1、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 2、易受知觉影响,把时间和空间等同起来; 3、更易理解短周期时间顺序; 4、表达时间的词语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案例分析:(10分) 1. 幼儿学习口述应用题的特点:(2分) 易受情节干扰; 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能力较差。 2. 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2分) 为掌握加减运算奠定基础; 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口述应用题的教育:(3分)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数学教育总目标到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是逐级的 (3) ①概括化②笼统化③具体化④一般化 2、顺口溜数数是为……教学打基础。(4) ①数序②序数③基数④计数 3、当整体分成若干相等的部分时,份数越多则每份数越少,这是…关系。(1) ①函数②互补③可逆④多少 4、数学区域活动的关键在于 (2) ①教师对幼儿的观察②操作材料的投放 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④区域活动规则的建立 5、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的教育,可安排在……进行(3) ①小班②中班③大班④小、中、大班 6、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3 ) ①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②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③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④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7、书写数字是结合……教学进行(3 ) ①数的组成②加减法③基数④相邻数 8、10以内数的相邻两数中存在……关系(4) ①可逆②大小、多少③传递④等差 9、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4 ) ①智力②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③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④思维能力 10、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3) ①任务分析②问卷调查③观察④谈话

二、是非判断题 1、整体可以分成若干相等或不相等的部分,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这是加法和减法关系(X) 2、数的守恒教育一般安排在大班进行。(ⅴ) 3、在量的比较中存在着可逆关系。(X) 4、幼儿辨别形状最关键不在于“指认”,而在于“命名”。 (X) 5、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起始于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x) 6、幼儿学习加减法比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容易。(X ) 7、幼儿理解基数比理解序数晚。(X) 8、把一个有规则的物体分成四份就叫四等分。 (X) 9、在多数的情况下,活动目标的表达中都未列出主体的名称。(ⅴ) 10、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应右手取物,从左到右一一对应地排列物体。(ⅴ) 三、名词解释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数学教学活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指在教师领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集体参加的数学学习活动。 3、计数活动: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4、小组活动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内容,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形式。 5、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的指导要点包括:按物点数,认识总数;感官计数,强化总数;进行各种寻找活动。 6、感知集合教育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7、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