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9.1 第1课时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29.1 第1课时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29.1 第1课时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29.1 第1课时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29.1 投影

第1课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重点)

2.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

本节课学习有关投影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行投影

【类型一】判断影子的形状

下列图形中,表示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 )

解析:选项A.影子平行,且较高的树的影子长度大于较低的树的影子,正确;选项B.影子的方向不相同,错误;选项C.影子的方向不相同,错误;选项D.不同树高与影子是成正比的,较高的树的影子长度小于较低的树的影子,错误.故选A.

方法总结:平行投影特点: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同向,且不同物体的物高和影长成比例.

【类型二】平行投影作图

在某一时刻,操场上有三根测杆,如图所示,其中测杆AB的影子为BC,你能画出测杆MN的影子NP吗?若测杆XY的影子的顶端恰好落在点B处,且XY =MN,你能找出XY所在的位置吗?请将上述问题画在下面的示意图中,并简述画法.

解析:过物体顶点作光线的平行线得到物体的平行投影,再根据平行投影中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是全等的可找到XY的位置.

解:连接AC,过点M作MP∥AC交NC于点P,则NP为MN的影子.过点B

作BX∥AC,且BX=MP,过X作XY⊥NC交NC于点Y,则XY即为所求.方法总结:先根据物体投影确定光线,然后利用两个物体的顶端和各自影子的对应点的连线是一组平行线,过物体顶端作平行线与地面相交,从而确定影子.【类型三】平行投影的相关计算

李航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方法如下:如示意图,李航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李航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m,CE=0.6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知李航的身高EF是1.6m,请你帮李航求出楼高AB.

解析:过点D作DN⊥AB,可得四边形CDME、ACDN是矩形,即可证明

△DFM∽△DBN,从而得出BN,进而求得AB的长.

解:过点D作DN⊥AB,垂足为N,交EF于M点,∴四边形CDME、ACDN是矩形,∴AN=ME=CD=1.2m,DN=AC=30m,DM=CE=0.6m,∴MF=EF-ME=1.6

-1.2=0.4m.∵EF∥AB,∴△DFM∽△DBN,DM

DN

MF

BN

,即

0.6

30

0.4

BN

,∴BN=20m,

∴AB=BN+AN=20+1.2=21.2m.

答:楼高为21.2m.

方法总结:在同一时刻的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物体高度物体影长

另一物体的高度

另一物体的影长

.

探究点二:中心投影

【类型一】判断是否是中心投影

下面属于中心投影的是( )

A.太阳光下的树影 B.皮影戏

C.月光下房屋的影子 D.海上日出

解析:中心投影的光源为灯光,平行投影的光源为阳光与月光.在各选项中只有B选项得到的投影为中心投影.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投影是中心投影的方法是看光线是否相交于一点,如果光线是相交于一点,那么所得到的投影就是中心投影.

【类型二】判断影长的情况

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在小亮从远处走到灯下,再远离路灯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 )

A.逐渐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逐渐变长

解析: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当小亮从远处走到灯下的时候,他在地上的影子由长变短,当他再远离路灯的时候,他在地上的影子由短变长.故选B.

方法总结:中心投影的光线特点是从一点出发的投射线.物体与投影面平行时的投影是放大(即位似变换)的关系.

【类型三】中心投影作图

如图是小明与爸爸(线段AB)、爷爷(线段CD)在同一路灯下的情景,粗线分别表示三人的影子.请根据要求,进行作图(不写画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1)画出图中灯泡所在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小明的身高.

解析:(1)利用中心投影的图形的性质连接对应点得出灯泡位置即可;(2)根据灯泡位置即可得出小明的身高.

解:(1)如图所示:O即为灯泡的位置;

(2)如图所示:EF即为小明的身高.

方法总结:连接物体和它影子的顶端所形成的直线必定经过点光源.

【类型四】中心投影的相关计算

如图,王华晚上由路灯A下的B处走到C处时,测得影子CD的长为1m,继续往前走3米到达E处时,测得影子EF的长为2m,已知王华的身高是1.5m,求路灯A的高度AB.

解析:根据在同一时刻物高和影长成正比,即在同一时刻的两个物体,影子,经过物体顶部的光线三者构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解答.

解:当王华在CG处时,Rt△DCG∽Rt△DBA,即CD

BD

CG

AB

;当王华在EH处时,

Rt△FEH∽Rt△FBA,即EF

BF

EH

AB

CG

AB

,∴

CD

BD

EF

BF

.∵CG=EH=1.5m,CD=1m,CE=

3m,EF=2m,设AB=x,BC=y,∴

1

y+1

2

y+5

,解得y=3,经检验y=3是原方

程的根.∵CD

BD

CG

AB

,即

1.5

x

1

4

,解得x=6m.即路灯A的高度AB=6m.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中心投影的特点可知在这两组相似三角形中有一组公共边,利用其作为相等关系求出所需要的线段,再求公共边的长度.

三、板书设计

1.平行投影的定义及应用;

2.中心投影的定义及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设计主线,从皮影戏、手影、日晷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物体投影的相关概念,通过观察图片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加强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29.1 投影

第1课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

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情境引入】

活动1

设问: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

【自主探究】

活动2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阳光下的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教师指导。

归纳总结: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3

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学生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

有何共同特征?学生分析、回答。

归纳总结: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4

出示教材88页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活动5:

问题1

出示两幅图,观察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区别:。

问题2

图中三角板的投影各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思考、互相交流。

联系:图中的投影都是投影。

区别: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在地面或墙壁上留下的影子叫做它的_________.2.手电筒、路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_________发出的,它们所形成的投影是_________投影,而太阳光线所形成的投影是_________投影.

3.将一个三角形放在太阳光下,它所形成的投影的形状是_______.

二、选择题

4.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

5.物体的影子在正北方,则太阳在物体的( )

A.正北B.正南C.正西D.正东

6.小明在操场上练习双杠时,发现两横杠在地上的影子( )

A.相交B.平行C.垂直D.无法确定

7.一只小狗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如图所示),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 )

8.确定图中路灯灯泡的位置,并画出小赵在灯光下的影子.

二、选择题

10.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B.先变长后变短C.逐渐变短D.逐渐变长

11.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个建筑物的影子: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12.如图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是1.2m,桌面距离地面1m,若灯泡距离地面3m,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0.36m2B.0.81m2

C.2m2D.3.24m2

《29.1 第1课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1.皮影戏是在哪种光照射下形成的()

A.灯光 B.太阳光 C.平行光D.都不是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现象的是()

A.上午10点时,走在路上的人的影子

B.晚上10点时,走在路灯下的人的影子

C.中午用来乘凉的树影

D.升国旗时,地上旗杆的影子

3.小刚走路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走越长,这是因为()

A.从路灯下走开,离路灯越来越远

B.走到路灯下,离路灯越来越近

C.人与路灯的距离与影子长短无关

D.路灯的灯光越来越亮

4.两个物体映在地上的影子有时在同侧,有时在异侧,则这可能是________投影.

5._______和_______都是在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6.如图,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米,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米,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米,则DE的长为_______.

7.说出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异同.

8.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会形成影子,那么在手术室里有4位医生,会有几个影子?说明你的理由.

9.如图,AB,CD是两根木杆,它们在同一平面内的同一直线

MN上,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射线BN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CD的影子都在射线BN上;

B.若线段BD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的影子在射线BM上,CD的影子在射线DN上;

C.若在射线DN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CD的影子都在射线BN上;

D.若太阳处在线段BD的正上方,则AB,CD的影子位置与选项B中相同.

10.在一盏路灯的周围有一圈栏杆,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栏杆的影子落在围栏里,则是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

B.若这盏路灯有影子,则说明是在白天形成的影子

C.若所有的栏杆的影子都在围栏外,则是在路灯照射下形成的

D.若所有的栏杆的影子都在围栏外,则是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

11.如图,BE,DF是甲,乙两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灯泡的位置.

12.如图,在圆桌的正上方有一盏吊灯,在灯光下,圆桌在地板上的投影是面积为4 m2的圆.已知圆桌的高度为1m,圆桌面的半径为0.5m,?试求吊灯距圆桌面的距离.

13.在太阳光下两根竹竿直立在地上,如图所示是其中一根竹竿的位置和它在地面上的投影,以及另一根竹竿在地面上的投影,请画出第二根竹竿的位置(?不写画法).

14.请在图中画出灯泡的位置,并且画出形成影子MN的小木杆.

15.在同一时刻两根木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其中木杆AB=2米,?它的影子BC=1.6米,木杆PQ的影子有一部分落在墙上,PM=1.2米,MN=0.8?米,求木杆PQ的长度.

参考答案

1.A 2.B 3.A 4.中心 5.皮影,手影等 6.10m

7.相同点:都是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影子;不同点:平行投影是平行光源,中心投影是点光源;形成的影子情况不同

8.没有影子,手术室里用的是无影灯

9.B 10.D 11.连结EA,FC,?它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灯泡的位置

12.1

3

m 13.略

14.连结CA,FD并延长,它们的交点S?即为灯泡的位置,连结MS,过N作GN⊥MN交MS于G,则GN就是小木杆,图略15.2.3m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生活与哲学》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生活与哲学》 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解读】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可以指导生活 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功能P25) 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 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二者的关系如何? 【提示】哲学的“关系”,包括“区别”与“联系”两方面。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态度: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之是哲学家的事情。 3、小结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 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提示】 1、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为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见上面) (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基本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②知道并会简单解释大自然中存在着象海市蜃楼、早晨变幻的太阳等光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以探究活动和接受式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先经历探究学习过程,再通过接受教师的讲解的同时积极参与观察、理解、猜想、检验、联想等学习过程感悟光的折射规律的奥妙。 ②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和接受活动,体验学习方式多样性。 ②学会欣赏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内在美。 【重点、难点】 重点:光折射概念和折射规律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是虚像,折射角的概念 【教学器材】1支筷子 1个玻璃杯基础光学实验仪器10组烧杯20个水若干漫画3张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魔术:将筷子自由的变弯变直! 问题:你能说出这是什么现象?其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1 光的折射(课题板书) 二、新课内容 1、活动4.1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 将一束激光射至空烧杯中的O点,先做个标记,然后向烧杯中加水,观察到的现象 是: ①把一只激光笔对准烧杯的左下部(在烧杯底留下一个光斑)然后往烧杯中加 水,发现光斑(“移动”、“不移动”),并向_____移动 ②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并向偏 折(此空你认为如何表达才好?) ③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④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认识四条线和三个角 你发现了吗?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2011-11-25 22:24 一江春水正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6022次 分享到: 2011-11-28 16:12 网友采纳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点击 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 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可以把 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可以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进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进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红磷,说明水中的白磷说明。这些内容可以以天空的形式来填。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可以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这样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可以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学案编号:___ 课型:新授课执笔:张英刚审阅:物理组学生姓名:日期: 教师寄语: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3、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4、运用光的折射解读诗句奥秘,在学习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温馨提示:(这里可以帮你指点迷津!) 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____ 本节课的难点_:画光的折射光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辅助: 教材、教具、多媒体、导学案等 、认真阅读课本《光的折射》 1、当光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或者“保持不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2、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一面二角三线,请将相应的字母填 入空格: 一面: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角:入射角________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线: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 ________________ ;法线____________ (与界面垂直)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 1、完成光路图 2 、根据平面镜特点作图 3、光的反射定律:共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 1、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______ 传播。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 时,你觉得光传播的方向会和空气中一样吗?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空: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___________ (“大于”或者“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 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___________入射角(“大于”或者“小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入射角的增 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________ 。 (5)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反射在_____________ ,折射在______________ 3、分析得出结论: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S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李唯一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可我们了解到胡杨是一种最古老、最美的树。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新疆的塔里木,走进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二):设立目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 胡杨在你眼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 2 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边读边体味 (三)交流学习 (学生交流解决自学1) (1、生命力强 2、谦虚不求名利 3、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棒,那么用课本上的话来说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解决自学2) 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 (全班交流) (1)“它能在()的炙热中耸立,能在()的严寒中挺拔,不怕()的(),不怕()的()。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所填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交流) 孩子们让我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 (2)“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自己。”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前 言(第1课时) 一、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二、《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五、《致同学们》: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1、引入: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 2、回答: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递进: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 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六、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生 活 与——单元: 哲 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16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单元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学习的主体内容: 课文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框构: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目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包括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 综合探究: 探究活动目标 探究活动建议 探究路径参考 理论评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五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三册第9课收藏夹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9课收藏夹的应用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浏览器中收藏夹使用;学会浏览器中收藏夹整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收藏夹的使用和整理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了收藏夹的功能后,能利用收藏夹工具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信息 管理的习惯。 2学情分析 1、对常用软件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还没从理论层次上把握。 2、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渴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3、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4、学生动手能力强弱不一,加强操作能力训练。 3重点难点 重点:在浏览器里能正确使用收藏夹功能. 难点:在浏览器里能整理收藏夹。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起兴趣 教: 同学们,生活中,你们会将你常常使用或喜欢的物品放在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我们会把常常使用的东西放在一个箱子、口袋等能盛放物品的东西。 引出今天的教学课题,我们会把喜欢的网站放在什么地方呢? 浏览器中已有一个这样的箱子或口袋那就是:收藏夹。 学: 学生根据上次课安排的道具带入到教室中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教: 1、演示收藏夹的位置,讲解收藏夹的功能和作用。 打开浏览器找到自己喜欢的网站点击收藏栏添加到收藏夹对话框完善并保存。 2、学生操作完成网站的收藏。教师 这这一环节中巡视指导,对操着困难学生进行进行单独指导并帮助其完成网站的收藏。

3、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网络上只会喜欢一个网站吗? 师问:我们有这么多喜欢的网站,能不能把我们喜欢的这些网站都放到一起呢? 点明收藏夹的整理可以实现我们的这个想法,它能够将我们的喜欢的网站放到一起。 操作演示: A、收藏整理收藏夹创建新文件夹自己的名字确定保存 B、将刚才收藏的网站找到单击变成蓝色单击对话框中的移动选中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回车键确定。 学: 学生在电脑显示屏认真观看老师的操作,并详细记下各个步骤。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步骤,在学生机上完成喜欢的网站操 作 根据老师提问回答这一问题。 同学们思考并试着说一说。 学生认真观看屏幕,详细记下这个步骤! 学生操作,又不懂得即时提问。 在全班中恰当演示操作。 生回答:在浏览器中收藏喜欢的网站,还学会了整理收藏夹。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 教: 1、学生练习在浏览器上收藏喜欢网站两个。 2、将收藏的网站进行整理。 3、师巡视指导。并选择1-2位同学操作演示。 学: 学生操作,又不懂得即时提问。 在全班中恰当演示操作。 活动4【讲授】总结 教: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 生回答:在浏览器中收藏喜欢的网站,还学会了整理收藏夹。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导学案

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情况会怎样呢?() 实验探究一: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

能否看到硬币。(),也就是说光不再沿(),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二: 研究这个现象需要什么器材呢?师生共同选出器材,光源水水槽 教师引导:有了这些器材,该怎样用才更加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 有关概念:法线;界面;折射角;折射光线 注意事项:1、让学生观察光线进入水后沿什么方向进行? 向界面还是法线偏折? 2、注水前后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时推断,光从空气射入水时,传播方向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3、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 4、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让学生看看光线偏折吗?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第九课教案——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第九课教案——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第九课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1、教学目标识记: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2、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理解:1、举出世界各地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的实例。2、说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3、说明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4、对艰苦创业精神的认识。5、说明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重点难点:1、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4、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建设祖国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6、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7、青年成才的条件。8、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二、教时安排:六教时第一教时一、教学内容: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二、教学目标识记: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2、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理解:1、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2、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重点难点:人类社会

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教学过程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阅读节1及小字部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阅读节2: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什么?㈡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各具特点阅读节1及小字部分:①所有国家、地区和民族是不是都按照一般过程发展?②有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由于特殊原因,可以怎样发展?③这是什么过程。阅读节2:特殊过程与一般过程之间有什么关系?㈢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1、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阅读节1、2:①社会发展史首先是什么历史?②为什么?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阅读节3:①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哪两个方面?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有什么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又有反作用。)阅读节4前半部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中可以得出一个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能举例说明吗?(如奴隶社会)3、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阅读节4后半部分:①衡量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是什么?②这个标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③今天,我们应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这个标准在我国具体化为“三个有利于”。见小字部分。④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它是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一课_美好生活的向导_)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两名鞋商到一个地方去考察市场,结果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鞋商甲认为,都不穿鞋,哪会有市场,另寻别处吧。而鞋商乙认为,没人穿鞋,正说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会立刻投资设厂,并广做宣传,让那里的人都穿鞋。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猜到,鞋商乙获得了成功。 问题探究: 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哲理?(由于才开始接触哲学,还没涉及哲学原理,所以只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即可。) 教师引导:这两名鞋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一个只看到了表面,而另一个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而且会发展地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形成正确、灵活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学习哲学会掌握的道理。这也说明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

pdihoAAA光的折射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光的折射课型:新授课 主备:审核: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 【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81—84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习目标: ①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②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③能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难点: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 课前预习案(限时10分钟)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81—p84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发生反射的同时,还发生了_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______光线. \ (3)折射角是指_________与_______的夹角.

(4)我能在图4-4-1中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的相关内容并读图4-4-2我知道 2.通过自学教材P 82 (1)外出旅游时,清澈见底的水池边写着“水深危险”,我们不能随便进入陌生水域的原因是因为光的_________使我们觉得池水“变浅”了. ] (2)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会瞄准看到的鱼的_______才能把鱼叉到.(选填“上方” 或“下方”) (3)我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有关光的折射的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4-2 ~ 预习等级评价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 1.思考: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2. 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3.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 光的折射 — 1.实验: (1)在暗室里,让一束光(可以利用激光手电筒发生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墨水,并搅拌均匀,这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在水中是沿___________,但光在空气与水的分界处传播

教案与导案之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光的折射导学案教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2.经历探究光斤 折射规律的过程,并了解折射的初步规律。 3.能列举生活中觉的光的折射现象。 4.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过程中,认识是探求奥秘的重要手段。 5.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原因所发生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 1.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激趣演示]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3.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 [新课导学] 1. 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画出光路。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折射的定义: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折射的条件: 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转动光屏还能在光屏上找到折射光线吗? ④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⑤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试验过程重复一次 ⑥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现象 结论:⑴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______(在或不在)同一平面上;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____(一侧或两侧)折射角随______角的变化而变化,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从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垂直射向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_____(变或不变),此时 折射角、入射角都为0度 想一想: 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会反射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2. 归纳3.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儿童诗两首》教 案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 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 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再编一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 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 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 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 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 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点评:“种太阳”是一首学生十分喜欢的歌曲,以此引入新课,一是因为这首歌贴近本单元的主题:幻想和想像,二是能够很好的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手儿桃树枝 脚丫柳树根 眼睛风筝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请你从中选出自己自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认真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 各自的感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点评: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他会乐于去表现,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学会从多方面吸取经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三)汇报交流。 (过渡)孩子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用我们的情打动在座的每一位,谁最先来汇报。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扎实的导学案使教师能有效的组织教学,实现优势互补,让教师的课堂变成和谐的课堂,紧张的课堂,优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作为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它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广大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不应当定位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最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在课堂中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导学案导学”研究和实施的关键。希望今天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共同学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

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二、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