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本章的基本内容:

一是关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

⑴美国的工业化初期造成的劳资矛盾激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⑵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猛增。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矛盾。

⑶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供了劳动力,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农村,只会干体力活,无法适应大机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劳动力培养成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的熟练工人。

⑷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累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2.泰勒及其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探索。

⑴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1856年,泰勒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878年,22岁的泰勒来到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厂,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泰勒从一个普通工人升为机工班长、车间工长、总技师,最后成为总工程师。1890年,泰勒离开米德维尔钢铁厂,先后担任过投资公司总经理,从事过工厂的管理咨询工作,1906年,泰勒担任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主席,1915年,在一次发表演讲的归途中,泰勒患了肺炎,在刚度过五十九岁生日的第二天于医院病逝。泰勒被埋葬在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的小山上,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泰勒”。

⑵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探索。泰勒在一生中从事了大量的生产实践活动,对车间的生产活动和工人的劳动状况非常熟悉。他还是生产技术的行家,在技术上有许多发明创造,拥有100多项专利权。19世纪末,泰勒亲身参加了企业管理工作,这些经历从实践上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使他与科学管理结下不解之缘。

早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当工长时,泰勒就发现了工人磨洋工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因为工资是按是否上班以及地位高低而不是以做出的努力大小来决定的,即多劳不会多得,实际上是怂恿工人偷懒。计件工资制标准往往订的很乱,当工人得到的工资太高时,雇主们便降低工资标准,因此工人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只把工作干到不被解雇的程度便不再继续提高产量了。对此泰勒认识到,必须制定新的工业计划,确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客观标准,才能避免管理部门同工人之间的激烈冲突。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泰勒开始了他对科学管理的探索。出版了《计件工资制》(1895年),《工厂管理》(1903年),《论金属切削技术》(1906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1912年)。

二是关于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的目的和原则;作业管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组织管理: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进行心理革命,把劳资双方的注意力从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转向增加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

遗憾的是,泰勒所期待的这场心理革命在当时并没有实现。

三是关于科学管理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泰勒的追随者们对科学管理理论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卡尔·巴思被认为是泰勒的“嫡系追随者”。1899年,泰勒邀请他来解决金属切削实验中所遇到的复杂数学问题。为计算机器的进料和速度问题,他发名了巴思计算尺,利用巴思的计算尺和公式就可以很快地决定进刀和切削的速度。他帮助泰勒进行工时研究和疲劳研究,并在工厂中推行泰勒制,泰勒往往是这些工厂的义务咨询员,巴思则在工厂中具体推行科学管理制度。泰勒把他称作是“能解决那些很难解决问题的人”。

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Henry L,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莉莲·吉尔布雷斯。弗兰克·吉尔布雷斯(Gilbreth.Frank,1868—1924)是一位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在动作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莉莲·吉尔布雷斯(Gilbreth.Lillian M,1878—1972)是弗兰克的妻子,她是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是美国第一位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妇女,被人称为“管理的第一夫人”。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有:

(1)动作研究。坚持“动作经济原则”并把这种原则推广到工人中,使工效大为提高。

(2)疲劳研究。建议在工作中播放音乐来减轻疲劳,并向社会呼吁把消除疲劳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

(3)探讨工人、工作和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4)强调进行制度管理。弗兰克·吉尔布雷斯认为任何工作都有一种最好的管理方法,应该把这些方法系统化为一套制度,人人都遵照执行。

(5)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

哈林顿·埃莫森(Emerson.Harrington,1858—1931)是一位长老会牧师的儿子,他是“为发展中的美国工业找到节省时间和开支方法的新型‘效率工程师’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效率是作业和工资的基础》(1900年)、《效率的12条原则》等。他在管理思想上的贡献主要是:

(1)直线和参谋组织。这样即能发挥专业知识的长处,又不会破坏统一指挥的原则。

(2)效率的原则。埃莫森出版了《效率的12条原则》,12个原则分别是:明确规定目标;常识;向有能力的人请教;纪律;待人公平;可靠、及时、充分、持久的记录;工作调度;标准和日程表;标准化的条件;标准化的操作;书面作业指导;效率的奖赏。

莫里斯·库克(Cooke.Morris,1872—1960)是科学管理的早期研究者之一,也是泰勒的亲密合作者,他的主要贡献是在非工业组织中传播和应用科学管理思想。库克在管理思想上的贡献是:

(1)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到高等学校中去。他提出,近亲繁殖;管理薄弱;各系自行其是,没有协调;教师按资历来定;教授终身制等。库克建议把科学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高等学校的管理中去,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和研究,管理工作应由专家们去做,而不应由委员会来管,应该更多地使用助教来担任一些次要的工作,以便让高级人员多承担一些复杂工作。

(2)在市政管理中应用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库克受泰勒的委托在新组成的费城市市政府中担任公共工程局局长。库克在担任局长的四年时间中,采用了一些效率高的新方法,在申诉处理、财务计划、装备更新、人事管理、公共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他还按泰勒的思想建立了“职能管理”组织。库克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些事例说明,科学管理不但能应用于工业部门,也适用于大学、市政等非工业部门。

(3)重视人的因素。他主张管理要人情化,在有关工资、定额、职工福利等事情上,可以同工会进行谈判,这受到了工会领袖的欢迎,对于在企业中恰当地处理劳资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亨利·福特(Ford.Henry,1863—1947)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者,被大众普遍认为是大规模生产的第一位倡导者。福特制是指由福特首创的一套生产和管理制度。

福特制在生产和管理的实践中实现了许多科学管理的原理。制造方式标准化,流水式装配线,把服务大众作为宗旨,建立人事部门,关心员工生活。

拔佳(Bata.Tomas)在学习福特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创造的拔佳制。其管理思想这就是:依靠自己、全面质量管理、弹性战略、高度工艺技术、工人参与、把知识用做资本等。

四是关于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使管理成为科学的一次质的飞跃。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者弗雷德里克·泰勒是一位西方古典管理思想发展的集大成者,正如英国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的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2.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哲学上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泰勒堪称为管理哲学大师。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的:“科学管理只不过是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总的来说它可能是自联邦主义文献以后,美国对西方思想做出的最特殊的贡献。”

3.泰勒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提高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泰勒等人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一整套的方法措施,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本质上讲,科学管理理论突破了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

4.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的有科学依据的作业管理、管理者同工人之间的职能分工、劳资双方的心理革命等,为作业方法和作业定额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得劳资双方有可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成果来协调双方的利害关系,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5.科学管理运动加强了社会公众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经营管理的科学研究,其后的运筹学、成本核算、准时生产制等,都是在科学管理理论的启发下产生的。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人是“经济人”。在泰勒和他的追随者看来,人最为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的目的是获取

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只要使人获得经济利益,他就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这种人性假设是片面的,因为人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动机,也有许多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动机。

2.科学管理理论的诸项原则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科学管理的本意是应用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和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但很多企业的工时研究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往往受到企业主和研究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由此确定的作业标准反映了企业主追求利润的意图,为工人确定的工资率也是不公正的。此外,泰勒主张的职能工长制和差别计件工资制,也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

3.泰勒对工会采取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在他看来,工会的哲理和科学管理的哲理是水火不相容的,工会通过使工人和管理部门不和,加紧进行对抗和鼓励对抗,而科学管理则鼓励提倡利益的一致性。所以泰勒认为,如果工人参加工会,组织起来,就容易发生工谋怠工的情况。但实际上,在通过工时研究和动作研究来确定作业标准和定额以及工资时,如果没有工会的参与,很难建立起真正协调的劳资关系。

尽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存在局限性,但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泰勒确实是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中一个重要时代的领路人,正如丹尼尔·雷恩所说:“科学管理反映了时代精神,科学管理为今后的发展铺下了光明大道”。

本章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一)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

1.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出现了巨型企业—铁路公司。在当时,这些大企业的管理还相当落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为了继续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2.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从1873年到190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5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次都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的,每次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猛增,劳资矛盾激化。为了提高抗危机的能力,大企业不断出现,逐渐形成了垄断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

3.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供了劳动力,也使培训和管理企业的员工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移民纷纷涌入美国,他们大多集中在沿海的工业城市,为美国的企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但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农村,只会干体力活,无法适应大机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劳动力培养成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的熟练工人。

4.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累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阿克莱特等人发明和使用了一些在当时是先进的机器,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亚当·斯密在有关工作时间和工作方法问题上已经做了初步的考察,杜平、巴比奇等人又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巴比奇还提出了进行作业研究的“观察制造业的方法”;麦卡勒姆和普尔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控制进行了研究。汤和哈尔西对工资及收益的分配做了分析和实验。这样“孕育着科学管理诞生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已具备,在社会需要和学科成熟的交叉点上泰勒站了出来,科学管理的时代到来了。”[1]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1.科学管理的目的。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的原则。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以便于制定合理的工作定额;)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提高工人素质)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管理者与管理对象高度统一起来)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身上。[2](职能区分开)

3.作业管理。这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可分为:

(1)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来,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适合于他,就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他经过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别不是在智能,而是在意志上的差异。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作业而又努力工作的人,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是一些体力和智力超过常人的“超人”。

(2)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作业条件。

(3)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它包括三部分:①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②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给报酬,通常是正常工资的125%,以表示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为正常工资的80%,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将被解雇。③“把钱给人而不是职位”,即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支付。这样做的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的现象,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4.组织管理。

(1)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

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其主要任务是: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②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③拟订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④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

执行的职能由工作现场的工人和工长从事,他们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泰勒把这种职能的分工作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2)职能工长制。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在泰勒看来,一位“全面”的工长应该具备九种品质:智能;教育;专门的或者技术的知识,手脚灵巧和有力气;机智老练;有干劲;刚毅不屈;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身体健康。要找到一个具备上述三种品质的人并不太困难,但要找到一个能具备上述七或八种品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泰勒设计出8个职能工长,来代替原来的一个职能工长。这8个工长,4个(工作命令工长、工时成本工长、工作程序工长、纪律工长)在计划部门,4个(工作分派工长、速度工长、修理工长、检验工长)在车间。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没有得到推广。但是泰勒的职能管理思想,是把总经理的权力交给低一级的专业管理人员承担的一种分权的尝试,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启发和思路。

(3)例外原则。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也就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比如有关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例外原则是泰勒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它至今仍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

5.心理革命。泰勒认为,真正的科学管理和只追求效率的一阵风式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于雇主和工人之间都必须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这场伟大的革命就是双方把注意力从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转向增加剩余上,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共同使剩余额猛增,以致工人工资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大大增加。

(三)甘特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

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Henry L,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甘特对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贡献是:

(1)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该制度规定,工人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在少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除了可以得到规定时间内的报酬外,还能按该时间的百分比获得另外的报酬。这样,一个工人在3小时内或不到3小时做了3小时的工作,他就可以得到4小时的工资。此外他还规定,一个工人达到标准,工长就可以得到一笔奖金,如果所有的工人都达到标准,他还会得到额外的奖金。“这是第一次有记载的试图把教工人们学会最正确的方法同工长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的行动”。[3]

(2)强调对工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人的因素在科学管理中的作用。甘特认为,任务和奖金制度可以使工长成为其下属的教师和帮助者,把关心生产转变为关心工人。甘特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符合人性。我们不能强迫人们干活;我们必须指导他们的发展。”这是早期关于人类行为认识的里程碑,使甘特成为科学管理运动先驱中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的管理大师之一。

(3)制定了甘特图。甘特特别出名的原因是他发明了甘特图,最早他绘制了一种日平衡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展成为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在图中,平面图的横轴按比例划分为小时数、天数、周数,先把工作任务的计划完成时间用横线或横条画出,再把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用横线或横条画在计划完成情况线之下。甘特图有的按机器分,有的按工序分,有的还用作比较费用预算和实际支出。图表内用线条、数字、文字、代号等来表示所需的时间、实际产量、计划开工和完成的时间等不同的内容。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计划评审法、关键线路法等。

(四)福特制及其对科学管理的贡献

亨利·福特(Ford.Henry,1863—1947)是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者,被大众普遍认为是大规模生产的第一位倡导者。福特制是指由福特首创的一套生产和管理制度。

福特制在生产和管理的实践中实现了许多科学管理的原理。

1.制造方式标准化。实行另部件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制造的精密性,另部件的互换性,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和质量,延长了汽车的寿命。

2.流水式装配线。为缩短生产作业途中搬运材料和部件的时间,福特公司发明了用自动搬运材料和部件的传送带组成的流水式装配线,并于1913年在海兰特·派克工厂建成使用。生产率大为提高。

3.把服务大众作为宗旨。福特经常说,他办汽车工厂不是以赚钱,而是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由于福特公司采用标准化和流水式装配线等先进措施,汽车的价格逐年下降。1910年T型车的售价为950美元,1924年已降为290美元。他采取措施大幅度地提高工人的工资,将每天的工作时间缩短为8小时。福特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工人,又能使工人有钱购买包括汽车在内的工业品,从而扩大了汽车销量。福特还在工人中实行利润分享计划,大大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4.建立人事部门,关心员工生活。“以确保他们的家是整齐干净的,他们饮酒不过量,他们的性生活没有不清白之处,并确保他们的空闲时间用在有益的事情上。”[4]福特还设立了设备完善的拥有专职人员的医疗部门和福利部门,为工人开办职业学校,从1926年开始实行每周5天的工作制度。

(五)拔佳制的基本原则

拔佳制是由拔佳(Bata.Tomas)在学习福特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符合科学管理精神的管理制度。拔佳出生于奥匈帝国捷克兹林地区的摩拉维亚,1904年他创建了制造鞋子的拔佳企业。他多次去美国接受培训和工作,并学习了福特的管理思想。

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管理思想,这就是:依靠自己、全面质量管理、弹性战略、高度工艺技术、工人参与、把知识用做资本等。拔佳制的主要特点是:不强调劳动分工而重

视劳动整体化,不断创新和提高质量,工作小组和车间自治,利润分享,工人参与和共同决定,明确规定职责,弹性组织结构,有效的自动化,极为重视人的因素。拔佳制的基本原则是:

1.“让工人思维,让机器工作”。

2.“建立自己的供产销系统和全球经营战略”。

3.“顾客是企业的主人”、“为公众服务”。

4.“生产和利润不是目的,而是改善职工生活的手段。”

5.“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是企业的首要职责”。

实行拔佳制后,拔佳的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拔佳的出生地兹林的摩拉维亚从一个贫穷闭塞的小村庄变为世界制鞋业的中心。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96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 F·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25页,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年。

[3]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18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21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 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就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米德维尔工厂,她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与总工程师。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她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她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就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理论。 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就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在她的管理生涯中,她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与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与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在她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所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就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与原则之上的科学。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就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就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就是雇主与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就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泰勒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就是任务管理法,她在书中这样写道: 广义地讲,对通常所采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这样下定义: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她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模式将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或称任务管理,对之要作出比较。 泰勒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任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与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就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与工人们之间在工作与职责上几乎就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与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科学管理不仅仅就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就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例外原则。泰勒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与管理,而必须应用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负责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与监督权,如重大

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

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 -推行定额管理 在当时美国的企业中大多推行经验管理,资本家并不知道一个工人能做多少工作,资本家想让工人多做些,工人则想少做些工作多拿工资,很多人用“磨洋工”来消极抵抗,这样下来劳动生产率很低。 作为由普通工人提升上来的管理者,泰勒了解这种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把定额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主要措施,主要贡献有:提出企业需要设定一个制定定额的部门或者机构,这不仅有利于管理,在经济上也是很合算的。通过各种测试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确定工人的合理工作量,即工人的劳动定额。 根据定额的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劳动量与工资紧密挂钩。实行了定额管理后,许多企业的管理都大有改观。为此,在《计件工资制》一书中,泰勒说:“这个定额的工作制度,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成功地在各种工厂推行。经过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此进行了一年后,证明这个制度是成功的。从此,作者设定了一个制定定额的机构,以后一直由这个机构提供计件工资率。”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差别计件工资制之前,泰勒详细研究了当时的工资制,如,日工资制和一般计件工资制。经过研究后,他发现现有工资制的主要缺陷是不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例如实行日工资制时,工资按岗位发放,这样容易产生平均主义,大家都会把工作水平拖到中等以下的水平,劳动生产率很低。又如传统的计件工资制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会多劳多得,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就只能获得很少的增加了。这样管理者虽然很想工人增加产量,但工人则会控制他们的劳动速度。 在分析了这些弊端后,泰勒提出了自己的差别计件工资制,这个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设定专门的制定定额的部门,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恰当的工资率。 制定差别工资率,对同一个工作,设定两个工资率。能够保质保量完成者,使用较高的工资率,否则使用较低的工资率来计算工资。例如定额为10件,工资每件1元。完成的工资率为120%,未完成的按80%。如果工人完成,得到的工资为:10×1×120%=12;如果工人只完成了9件,得到的工资为:9×1×80%=72。 工资付给工人而不是付给职位,即工人的工资按照他的贡献来确定,而不是按照他所处的岗位来计算。要鼓励员工有上进心,对他们准时上班、出勤率、快捷、诚实等方面做出记录,根据这些对他的工资进行适当地调整。 这种工资制度可以很好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员工多劳多得,且更加公平。 -努力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挑选一流的员工是泰勒提出来的企业人事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流的工人,就是那种既适合又愿意做的工人,那种虽然能力很好但不愿意做这种工作的人不是一流的员工。泰勒指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就

1.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产率的严重障碍。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所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泰勒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广义地讲,对通常所采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这样下定义: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模式将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或称任务管理,对之要作出比较。 泰勒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任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

1903年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1903年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提出这个观念的人正是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18岁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在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日的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网晋升。 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一方面是生产规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当时,人们缺乏管理现代化大工业的方法和技术,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劳资关系日益紧张,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当时各个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当时,在米德威尔钢铁厂任总工程师的泰勒致力于企业管理的改革,创造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于1911年出版了理论著作《科学管理理论》,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管理时代。 泰勒的科学管理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知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其基本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定额原理。 泰勒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个单位劳动力的产量。在当时的经营管理下,不论工人和雇主都对一天应该干多少活心中无数。工人因对资本家的剥削不满,普遍采用“磨洋工”的斗争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劳动力;而雇主也凭一般印象或不完整记录来确定标准,因而常引起劳动纠纷。所以,泰勒提出,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工作日程”。 (二)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在泰勒看来,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对他合适,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努力使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能够使其成为第一流工人的工作。而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是管理者的职责。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合适的工作,培训他们成为第一流工人,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 (三)标准化原理。 泰勒认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以至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最好的方法。当企业管理当局把这些应用到工人的工作中去之后,将会大大提高工人的产量。 (四)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 为了鼓励工人努力工作,完成定额,泰勒提出了这一原则。把定额制定从以估计和经验为基础改变为以科学为基础,然后采用“差别计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而工资的支付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虽然企业的工资支付确实增加了,但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大于工人工资提高的幅度,所以总体来说这一做法是有利于雇主的。 (五)工人和雇主另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 泰勒认为劳资双方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会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因而要转为相互信任和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是从事协调和合作的基础。他还就为了实现这种精神革命工人和企业管理者双方各自的职责作了具体说明。 (六)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泰勒认为,单靠工人自身的经验是不能找到科学的工作方法的,而且他们也没有时间和条件去从事这方面的实验和研究,所以必须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这种分工,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当局与工人的合作,减少工人罢工的可能性,增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的美国,工业化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一方面是生产规模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管理现代化大工业的方法和技术,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同时劳资关系日益紧张,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磨洋工”现象普遍存在。 在那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人主张改进机器设备,也有人主张百变工资报酬制度,而泰勒则在长气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张实施新的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出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的思想精要 一、工作定额原理。当时实行经验管理,资本家不知道工人能完成多少工作,总是嫌工人少工作却多拿工资,于是延长工作时间;而工人由于被延长工作时间却不提高工资,于是又用“磨洋工”来消极对抗。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正常的工作量,这里的“合理的日工作量”类似于我们学过的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了得出这个有科学依据的“合理的日工作量”,泰勒进行了工时研究,测时,工作日写实,动作研究等。二、选择第一流的工人(即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泰勒认为“第一流工人”是指那些既能干又愿意干的工人。对于不愿意努力工作的人,应该采取说服教育和纪律约束等措施,并配合刺激性付酬制度,使之努力工作;对于那些体力与智力不适合与分配其工作的人,应加以培训,使之适应工作的需要,或把他们重新安排到另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在泰勒看来,人力自愿的科学管理是工人能否成为第一流工人的决定性因素。三、标准化原理。传统的工厂,工人们的操作方法和工具往往都是自己或师傅根据经验来确定的,工人们的劳动和休息时间以及机器设备也是优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过去的记录确定的,缺乏科学根据。泰勒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搭配,乃至对机器的安排和对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四、刺激性报酬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这是为了激励工人们努力工作的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其具体内容为,由当局确定一个工作定额或标准,然后,采用一种叫“差别计件制”的刺激付酬制度。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了定额,就按高工资率付酬,如果没有达到定额,就按低工资率付酬,以此督促和鼓励工人。后来泰勒对此进行了改进,提出“任务和奖金工资制度”,工人不论生产量的高低,都有一个保证的日工资,而超额完成工作量,则有奖金。五、工人与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进行一次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密切合作)。双方应该不再将注意力放在盈余的分配上,而是放在增加盈余的数量上,只有创造更大的盈余,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分配。六、把计划只能与执行只能分开,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这实质上是强调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开,实现管理的专门化,它的分工原则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其目的仍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七、实行职能长工制。传统一个长工担负全部的管理职能,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而现实中这样的人很少。因此,泰勒设计出八个职能长工代替原来的一个长工。这种情况下,工人不再只听命于一个长工的指挥,而是要从几个承担不同职能的上级那里接受命令。事实证明,这样容易引起混乱,因此职能长工制度没有得到推广。八、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评价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在当时的背景下,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原理,其根本目的,甚至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大的财富。当然这样的目的在今天仍然是企业的最主要目的,因此,即使

第4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副本

第4xxxx 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泰勒看来,人的生产率的巨大提高标志着文明国家和不文明国家的区别,标志着人类在一两百年内的巨大进步。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每一个单位劳动力的产量。 泰勒认为,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是很大的。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试验和研究,即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泰勒的方法是,选择合适而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并把这些时间加起来,再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工作定额原理。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在于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泰勒认为,能够工作而不想工作的人不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对他合适,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努力使得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找到能够使其成为第一流工人的工作。 泰勒认为,“非第一流的工人”,只是指那些虽然工作合适却不愿努力工作的人,或那些体力或智力不适合于分配给他们的工作的人。对于前者,应该采取说服教育和纪律约束等措施,并配合刺激性付酬制度,使之努力工作。而对那些体力或智力上不适合于干所分配的工作的人,应加以培训,使之适应工作需要,或把他们重新安排到另一些适合于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是领导(管理者)方面的职责。至于工作定额的制定,泰勒是以第一流的工人“能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持很长年限的速度,能使他更愉快而健壮”为标准的。 xx 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符合。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力量来工作。因此,泰勒所谓的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工作而又愿意努力工作的人,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

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

-推行定额管理 在当时美国的企业中大多推行经验管理,资本家并不知道一个工人能做多少工作,资本家想让工人多做些,工人则想少做些工作多拿工资,很多人用“磨洋工”来消极抵抗,这样下来劳动生产率很低。作为由普通工人提升上来的管理者,泰勒了解这种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把定额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主要措施,主要贡献有:提出企业需要设定一个制定定额的部门或者机构,这不仅有利于管理,在经济上也是很合算的。通过各种测试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确定工人的合理工作量,即工人的劳动定额。 根据定额的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劳动量与工资紧密挂钩。实行了定额管理后,许多企业的管理都大有改观。为此,在《计件工资制》一书中,泰勒说:“这个定额的工作制度,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成功地在各种工厂推行。经过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此进行了一年后,证明这个制度是成功的。从此,作者设定了一个制定定额的机构,以后一直由这个机构提供计件工资率。”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在差别计件工资制之前,泰勒详细研究了当时的工资制,如,日工资制和一般计件工资制。经过研究后,他发现现有工资制的主要缺陷是不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例如实行日工资制时,工资按岗位发放,这样容易产生平均主义,大家都会把工作水平拖到中等以下的水平,劳动生产率很低。又如传统的计件工资制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会多劳多得,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就只能获得很少的增加了。这样管理者虽然很想工人增加产量,但工人则会控制他们的劳动速度。在分析了这些弊端后,泰勒提出了自己的差别计件工资制,这个制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设定专门的制定定额的部门,运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恰当的工资率。制定差别工资率,对同一个工作,设定两个工资率。能够保质保量完成者,使用较高的工资率,否则使用较低的工资率来计算工资。例如定额为10件,工资每件1元。完成的工资率为120%,未完成的按80%。如果工人完成,得到的工资为:10×1×120%=12;如果工人只完成了9件,得到的工资为:9×1×80%=72。 工资付给工人而不是付给职位,即工人的工资按照他的贡献来确定,而不是按照他所处的岗位来计算。要鼓励员工有上进心,对他们准时上班、出勤率、快捷、诚实等方面做出记录,根据这些对他的工资进行适当地调整。 这种工资制度可以很好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员工多劳多得,且更加公平。 -努力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挑选一流的员工是泰勒提出来的企业人事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流的工人,就是那种既适合又愿意做的工人,那种虽然能力很好但不愿意做这种工作的人不是一流的员工。泰勒指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使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所谓挑选第一流的员工,就是指在企业人事管理中,要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才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泰勒也认为,企业要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本章的基本内容: 一是关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1.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条件。 ⑴美国的工业化初期造成的劳资矛盾激化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⑵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猛增。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矛盾。 ⑶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供了劳动力,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农村,只会干体力活,无法适应大机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劳动力培养成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的熟练工人。 ⑷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累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2.泰勒及其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探索。 ⑴泰勒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1856年,泰勒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878年,22岁的泰勒来到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厂,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泰勒从一个普通工人升为机工班长、车间工长、总技师,最后成为总工程师。1890年,泰勒离开米德维尔钢铁厂,先后担任过投资公司总经理,从事过工厂的管理咨询工作,1906年,泰勒担任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主席,1915年,在一次发表演讲的归途中,泰勒患了肺炎,在刚度过五十九岁生日的第二天于医院病逝。泰勒被埋葬在一座能俯视费城钢铁厂的小山上,墓碑上刻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泰勒”。 ⑵泰勒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探索。泰勒在一生中从事了大量的生产实践活动,对车间的生产活动和工人的劳动状况非常熟悉。他还是生产技术的行家,在技术上有许多发明创造,拥有100多项专利权。19世纪末,泰勒亲身参加了企业管理工作,这些经历从实践上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使他与科学管理结下不解之缘。

泰勒的科学管理学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在这家工厂的经历使他了解工人们普遍怠工的原因,他感到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是提高生 产率的严重障碍。 为此,泰勒开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是 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一一科学管理。 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所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 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泰勒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任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 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 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 上。 第五,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一一精神革命。 第六,精神革命是基于科学管理认为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对于雇主而言,

追求的不仅是利润,更重要的是事业的发展。而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给雇员带来较丰厚的工 资,而且更意味着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事业 使雇主和雇员相联系在一起,当双方友好合作,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时,就 能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生产岀比过去更大的利润来,从可使雇主的 利润得到增加,企业规模得到扩大。相应地,也可使雇员工资提高,满意度增加。 泰勒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中说: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一一也就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责任,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态度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时, 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在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对所有的日常工作问题责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这个伟大的思想革命就是科学管理的实质。 主要内容 编辑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定额原理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 3标准化原理 4差别记件付酬制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 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波士顿沃特敦兵工厂大罢工 1911年,泰勒受聘担任陆军军械部的顾问,在兵工厂推广泰勒制,他的助手梅里克在沃特顿兵工厂进行工时研究时,一个铸工以工会会员为由拒绝配合,兵工厂的领导人惠尔上校同这个工人谈话后,该工人依然不合作。于是,工厂以“不服从命令”为由解雇了这个工人,由此引发了工人的罢工,工会领导人乘机推波助澜,要求国会调查此事。 暴乱原因分析: (1)政治因素(2)待遇不够(3)管理问题(4)工人内在因素“祸首”费雷德里克·泰勒 (1)“科学管理之父” (2)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福特制)卓别林《摩登时代》讽刺 (3)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 (4)创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泰勒制” 泰勒制: 劳动方法标准化;制定标准时间;挑选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管理和执行分工。 劳动方法标准化:通过对工作的分析仔细研究工人的操作顺序和方法,以求找出最合理的肢体运动路线和加工方法以及应用的工具,剔除多余和不合理的动作。 制定标准时间:泰勒研究了工人操作时间,要求他们紧张地操作,加上适当的休息、调整、熟悉操作过程等额外时间,经过周密分析,制定出完成每个标准动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作为定额管理和支付工资的依据。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对按操作标准和工时定额完成计划工作量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支付工资,对不能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挑选和培训工人:严格挑选工人,使他能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对选定的工人采取课堂教育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按规定的操作标准进行技术培训,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 管理和执行分工:泰勒主张一切工作都应通过考察,明确职责分工。他对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进行了研究,明确划分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并建立生产控制、成本计算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 泰勒制的缺陷——导致暴乱的原因: (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是片面的,因为人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动机,也有社会,心理动机等。 (2)科学管理理论的诸项原则,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很多企业的工时研究都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往往收到企业主和研究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由此确定的作业标准仅反应了企业主追求利润的意图,为工人确定的工资率也是不公正的 (3)泰勒对工会采取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在他看来,工会通过是工人和管理部门不和来进行对抗和鼓励对抗,而科学管理则提倡利益一致性,所以他认为,工人参加工会,组织起来就容易发生怠工情况,但实际上,在通过工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20世纪以来,科学管理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90多年来,科学管理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然经历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它仍在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代,如何在这严峻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呢?此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 践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内部的生产管理流程要科学化。在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组织的硬件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因素。当今国内许多企业仍会出现采购成本过高、资金周转缓慢、生产技术落后等局面,大大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所以,企业必须借助科学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抓住产业制造的各个环节,实施合理的方案,提高流程的科学化程度。只有技术发展了,管理科学化了,才能更好地提供资源。当今品牌效应是一个很好的广告,只有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创下了公众额口碑,就能更好地建立起企业的信誉。这是一个无形的资产。(二)合理的职能分工。有了好的硬件设备还不足够,我们更应该要有好的职能分工。对企业内部而言,如何做好各部门的权责划分,保持各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是最基础的问题。随着现代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内需要的员工数量正不同程度地下降,每个员工负责的范围就越来越广。所以企业应该更合理地安排人员,既能做到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能

很好地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三)适当展开培训,提高员工的能力。结合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中的“挑选第一流工人”这一原理,在21世纪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在世界中找到一席之地。泰勒曾提到,这是管理者的职责,所以企业应该适时地进行员工培训,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的技术,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企业效力,提高竞争力。这也是一个无形的资本。可是当今的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不舍得花钱开培训班,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或者即使展开了培训,员工们也敷衍了事,没能真正落实成效。导致整个企业的培训热情不高,而且缺乏竞争力。(四)管理者和员工的精神仍需变革。精神是行动的最高领导者,只有在精神上确认了奋斗的方向,才会有动力事半功倍。在现代社会,不仅要求组织内部的各成员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要求组织和员工要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不能忽视了合作精神的培养,这样组织和个人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社会要在竞争中实现双赢,合作尤为重要。就一个大组织而言,如果管理者和员工没有达成一致的目标方向,管理者只关心企业的盈利和发展,不理员工的具体情况,麻木下达命令;而员工则不顾组织的总体,只为实现自身的生存需要和自我价值,那么组织就会出现公关危机,处理不当还会令组织倒闭。(五)进行有效的授权。如果一个企业里,所有大小事情的决策权都在最高管理者的手中,那么决策所使

泰勒科学管理的三大实验

在一次调查中,泰勒发现搬运工一次可铲起磅(约千克)的煤粉,而铁矿石则可铲起38磅(约17千克)。为了获得一天最大的搬运量,泰勒开始着手研究每一锹最合理的铲取量。 泰勒找了两名优秀的搬运工用不同大小的铁锹做实验,每次都使用秒表记录时间。最后发现:一锹铲取量为镑(约10千克)时,一天的材料搬运量为最大。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在搬运铁矿石和煤粉时,最好使用不同的铁锹。此外,还展开生产计划,以改善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范围。进一步地,还设定了一天的标准工作量,对超过标准的员工,给予薪资以外的补贴,达不到标准的员工,则要进行作业分析,指导他们的作业方式,使他们也能达到标准。 结果,在三年以后,原本要五六百名员工进行的作业,只要140名就可以完成,材料浪费也大大降低。 二、搬运实验 1898年,泰勒从伯利恒钢铁厂开始他的实验。这个工厂的原材料是由一组计日工搬运的,工人每天挣美元,这在当时是标准工资,每天搬运的铁块重量有12~13吨,对工人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就是找工人谈话或者开除,有时也可以选拔一些较好的工人到车间里做等级工,并且可得到略高的工资。后来泰勒观察研究了75名工人,从中挑出了4个,又对这4个人进行了研究,调查了他们的背景习惯和抱负,最后挑了一个叫施密特的人,这个人非常爱财并且很小气。泰勒要求这个人按照新的要求工作,每天给他1.85美元的报酬。通过仔细地研究,使其转换各种工作因素,来观察它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例如,有时工人弯腰搬运,有时他们又直腰搬运,后来他又观察了行走的速度、持握的位置和其他的变量。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实验,并把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很好地搭配起来,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提高到47吨,同时并不会感到太疲劳。他也采用了计件工资制,工人每天搬运量达到47吨后,工资也升到1.85美元。这样施密特开始工作后,第一天很早就搬完了47.5吨,拿到了1.85美元的工资。于是其他工人也渐渐按照这种方法来搬运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很多。 三、金属切削实验在米德维尔公司时,为了解决工人的怠工问题,泰勒进行了金属切削实验。他自己具备一些金属切削的作业知识,于是他对车床的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开始了预期6个月的实验。在用车床、钻床、刨床等工作时,要决定用什么样的刀具、多大的速度等来获得最佳的加工效率。这项实验非常复杂和困难,原来预定为6个月实际却用了26个年头,花费了巨额资金,耗费了80多万吨钢材。最后在巴斯和怀特等十几名专家的帮助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这项实验还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副产品———高速钢的发明,并取得了专利。 1906 年,他向美国机械师协会递交了题为《金属切割艺术》的论文,这是他进行了 26 年实验的结果。他的实验用工具将重达 80 万磅的钢和生铁切割成片,实验纪录大约为 3~5 万次,写出报告 300 多份,费用高达15~25 万美元。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工程教育促进会”的活动,强烈支持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倡议的大学教育应当包括一年的工业实践的观点。 泰勒的这三个实验可以说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正是这些科学试验为他的科学管理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管理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这对以后管理学理论的成熟和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泰勒相信,即使是用铁锹铲煤粉、搬运铁块这样的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提出这个观念的人正是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18岁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在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网晋升。 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的提出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的提出 19世纪末,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劳动生产率下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困扰着广大的企业管理人员。许多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在研究如何在一个企业范围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些人中间,成就比较显著的是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勒,他本来是个工人,当过工长、绘图员、技术员和工程师,最后当了总工程师和管理顾问。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工人之中,对工人的思想和表现都十分熟悉,所以他在前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通过对工人的劳动过程的观察、测量和实验。才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泰勒在管理方面曾进行过“铁块搬运实验”、“铲具的实验”、“金属切削实验”,这三项实验为他的科学管理的提出,提供了实践的基础。 他的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工场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他逝世以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来赞扬他的功绩。从严格的角度来说,他是历史第一个管理行为系统化、科学化的人。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泰勒1856年出生于美国费城,18岁进费城一家工厂学习制模及机工手艺。4年后,他到费城的米德维尔钢铁厂。泰勒发现该工厂的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在企业普遍存在“磨洋工”的问题。泰勒认为,只要管理部门能适当地确定工资,提供适当的激励,便能减少怠工、克服“磨洋工”现象,但问题的真正困难是如何切实为每项工作规定一个完全公正的标准,即怎样取得“合理的工作量”。当时的企业管理当局不懂得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得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工人则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合适的工具。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于是泰勒开始进行劳动时间和操作方法的研究,这为他以后创建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泰勒结合他多年从事机械生产的经验开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的探索主要反映在他的三个最有名的试验:通过搬运生铁的试验,摸索出工人的日合理工作量,从而为实行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铲具试验,探索出铁锹多大铲物效率最高,从而为实行工具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在进行金属切削试验中,泰勒前后共花了26年的时间,15万美元的费用,写出了3万多份试验报告,仅形成的切屑就达80万磅,

泰勒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科学管理原理》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 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米德维尔工厂,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泰勒重点研究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 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这样的定义,他说:“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为: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 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1、工作定额原理 泰勒认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改善工作表现,他提出:(1)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这样的机构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2)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就必须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3)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2、标准化原理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是过去曾存在的多种要素的结合。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人的潜力不会自动跑出来,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潜力呢?方法就是把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传统的技巧归纳整理并结合起来,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其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利用上述原理将其标准化。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要想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动作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等标准化管理。 3、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 泰勒指出:“资方和工人的紧密、亲切和个人之间的合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 管理的精髓。”他认为,没有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任何科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 都难以实施,难以发挥作用。泰勒进一步宣称,“在科学管理中,劳资双方在思 想上要发生的大革命就是:双方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盈余分配上,不再把盈余分配看作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将会明白,当他们停止互相对抗,转为向一个方面并肩前进时,他们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出来的盈利会大得惊人。” 4、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泰勒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来组织和管理,而必须应用例外原则。泰勒在《工厂管理》一书中曾指出:“经理只接受有关超常规或标准的所有例外情况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能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提出这个观念的人正是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 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18岁从一名学徒工开始,先后被提拔为车间管理员,技师,小组长,工长,维修工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在两部书中所阐述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日的经验管理。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标准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网晋升。 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4.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5.管理和劳动分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