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1。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1。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1。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第三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把握考向走进高考

备考重点

1. 常见天体的分类,地球是宇宙中的天体。

2.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

3. 宇宙探测的意义及现状。

能力要求

1. 认识宇宙中的各类天体,熟悉各级天体系统,认识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宇宙环境和自身环境等方面,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2. 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现状以及对人类现代生活的影响,关注重大航天活动。

要点扫描基础自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 宇宙的特点

(1)物质性:由恒星、星云、________、流星、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____等各种天体构成。

(2)运动性:各种天体之间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2.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总星系银河系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小行星、 ________、流星体等其它恒星系________

二、宇宙中的地球

1. 八大行星的排序:由里向外为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2)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3)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

3.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宇宙环境太阳无明显变化,________比较稳定大小行星________,宇宙环境比较安全(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________地球________,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运动,形成液态水和海洋

三、宇宙探索

1.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 宇宙开发

(1)宇宙空间资源特点:________利用:收集地球信息,进行科学实验

(2) ________:地球最重要的能源

(3)矿产资源:月岩中的矿产

3. 我国目前的三大航天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正在计划在海南________建立另一航天发射基地。

探索思考拓展思维

1. 站在地球上,你所看到的天体每天在怎样运动?与地球自转有什么联系?你能找到北极星吗?

2. 假若宇宙中某颗行星有生命存在,它应具备哪些条件?

3. 航天员的宇航服具有哪些特殊的功能?

4. 我国的三大航天基地的气候和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不同?

5. 对日益增多的太空垃圾,须采取怎样的对策,来保护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

考点精讲解读高考

一、宇宙的物质特征

(1)天体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分类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等,是客观存在的人造天体:人造航天工具,如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地球卫星

二、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作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地球在结构(质量、体积、密度等方面)、运动特征方面与其它七大行星相比并不特殊,但地球上存在生命,又有其特殊性,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此外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具有较为适宜的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利于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

三、宇宙资源开发利用及宇宙探索

1. 表解宇宙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开发利用

特别提示:宇宙探测、开发宇宙资源不可避免的产生太空垃圾,对于太空垃圾,须认识两点:

①太空垃圾的危害,②航天专家所考虑使用的限制垃圾产生,消除太空垃圾的办法。

2. 航天探索的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从科学技术发展看,航天技术是高科技技术、多种科学技术的结晶,是现代科学史上的一次跃进,而航天活动的开展又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一次质的飞跃,由此会带来众多效益。

(1)经济效益——开发空间资源,解决地球上的资源短缺问题,对发展空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效益——对促进人类文明、科学文化的发展、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生活的现代化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3)综合效益——利用卫星进行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寻找资源、预测灾情、军事侦察等,从中获得许多实际利益,更为人类扩大活动领域和生存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四、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发射时间、方向、回收场地选择

1. 发射基地选址条件

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降低卫星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要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地广人稀处。

2. 发射时间、季节选择

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②我国发射季节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三艘远望号监测船在纬度较高的南半球海域,选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③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以降低发射的初速度,节约能源。如海南岛上选择海南岛东面的文昌作为发射基地,这样向东发射时,是面向海洋发射,更加安全,若选在海南岛西面,则是向东面内陆发射,会增加不安全因素。

3. 回收场地选址条件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无大片森林、河湖,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没有高层建筑和高压线。

典例精解名师点拨

例1读图回答:

(1)图中所示为太阳系的一部分,图中代号①~④分别表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图中没有标上代号的天体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站在地球上,能看到的“启明星”和“行星之王”分别是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代号)。

(3)按照天体分类,图中天体①~⑥均属________星。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其它天体都围绕它运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①属于________行星,⑤属于________行星,⑥属于________

行星,天体①、⑤、⑥表面温度由高到低排列应为________。

解析:本题为基础知识再现题目,难度不大,据图观察①~⑥距日远近,认读出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地球,④火星,⑤为木星,⑥为海王星,没有标上代号的则为小行星带、土星、天王星。

答案:(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土星天王星

(2)②⑤

(3)行

(4)太阳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在巨大引力作用下,其它天体绕太阳公转

(5)类地巨远日①⑤⑥

例2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

A .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 .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 .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 .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关于行星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气体构成,密度小

B. 昼夜温差比地球小

C. 可见太阳西升东落

D. 公转周期比木星长

解析:第(1)题,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北极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所以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故应选A。第(2)题,图中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地球具备生命的自身条件有三: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有原始大洋(水)的存在。结合题目中所提供的答案,A答案是正确的。第(3)题,金星为类地行星,密度较大,公转

周期较短,金星由于逆向自转,所以太阳西升东落。

答案:(1) A (2) A (3) C

例3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如下图所示),回答(1)~(3)题。

(1)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地球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 .月球阻挡

B .地质作用改造

C .地表布满岩石

D .地表水体覆盖

(2)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

A. 地表水分蒸发

B. 近地面空气对流

C.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D. 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

(3)与地球相比,月球上更有利于光学天文观测的条件是()

A. 距其它天体更近

B. 没有大气影响

C. 温度变化剧烈

D. 太阳辐射弱

解析:第(1)题,地表形态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等),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第(2)题,云层反射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表水蒸发减弱,使近地面温差减小,对流减弱,削弱了紫外线到达地面。云层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第(3)题,与地球相比,月

球是进行天文光学观测的有利场所,主要是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吸收、反射作用,更不会有因大气形成的云雨现象,且星空背景永远是黑暗的。

答案:(1) B (2) C (3) B

例42008年9月25日晚,“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出舱

材料二 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北京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飞船着陆成功!”的喜讯。

(1)本次航天飞行中首次实现了航天员太空行走,宇宙环境与地球环境相比,有哪些特点?

从太空看太阳周围背景是________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对航天活动而言,其主要威胁之一来自太空垃圾的影响,太空垃圾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3)“神舟七号”返回舱着陆地点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区域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航天员安全走出着陆的返回舱时,看到的自然景观最有可能为()

A. 起伏沙丘、古老胡杨

B. 坦荡原野、夕阳西下

C. 奇特石林、崎岖地表

D. 常绿树林、溪水奔流

解析:第(1)、(2)题为基础知识题,难度不大。第(3)题,应注意“神七”回收场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由经纬网判定B项符合题目要求。第(4)题,内蒙古高原地表开阔平坦,飞船着陆时为9月28日17时37分,为将近日落之时,A、C、D项所述景观均不在内蒙古高原。

答案:(1)宇宙环境的特点:高真空、强辐射、失重。黑宇宙空间为高真空,所以无大气的散射现象,因此太阳周围背景为黑色。(2)太空垃圾的主要来源:寿命终止的卫星和航天器,宇航员扔出舱外的垃圾,各种有意无意爆炸产生的碎片。措施:尽量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把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和卫星推到其他轨道上去或带回地球。(3)B (4)B

技巧提升笑迎高考

重大航天活动是高科技发展的结晶,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科研意义,也日益贴近人们的现代生活,日益成为诸多国家,广大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此类问题为载体来考查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是近年及今后命题专家们关注的命题思路,问题设置常常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与发射或回收时间有关的季节判定或时间计算,解答时需注意发射地、回收地的位置及时间信息。

(2)以此为载体,考查宇宙环境特点及对航天活动的影响,宇宙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宇宙环境特点,清楚宇宙资源类型及开发利用状况。

(3)以航天发射、回收活动为载体,考查航天发射场、回收场选址条件及相关地区的地理背景知识,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答题思路,即选址所考虑的几个主要条件,另外需熟知当地与地理基础知识,做到“知地”。

(4)联系现实生活,考查宇宙探测对当代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了解相关的生活、生产事实,如遥感技术、卫星通讯、太空育种、卫星定位等。

考向1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我国的“月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据此回答下面(1)~(2)题。(1)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2)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作为世界十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其区位优势有()

①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

②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

③高原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

④多晴朗天气,雾天少,“发射窗口”好

⑤区域内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判断此时北半球为秋季,地球应位于轨道上秋分日之后,B图地球位置符合此时季节。第(2)题,西昌位于横断山区,并非处于高原,且当地由于板块运动而使地壳活跃,西昌位于西部内地,所在区域不具有经济、科技优势。

答案:(1) B (2) C

考向2“神七”飞船返回舱于2008年9月28日约17时37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降落。据此回答(1)~(3)题。

(1)在旧金山的中国留学生收看“神七”回收实况时,当地()

A .烈日当空

B .星斗满天

C .曙光初现

D .夕阳西下

(2)航天员出舱行走,太空漫布时,所面临的恶劣环境主要是()

A. 黑暗、高压

B. 高真空、强辐射

C. 高密度、缺氧

D. 低温、失重

(3)飞船的回收有着严格的条件和要求,“神七”返回舱选择了内蒙古四子王旗的阿木古朗牧场作为着陆点,原因是该地()

①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能见度高②地势平坦开阔③人烟稀少④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理解题目所给时间为北京时间是解答第(1)题关键,旧金山位于西八区,收看实况转播时间应为西八区1时37分前后,此时正值深夜,故第(1)题选B。结合宇宙空间环境特点,可判断第(2)题选B。第(3)题中,回收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代号①必错,同时该地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由此排除A、B、D项选C。

答案:(1) B (2) B (3) C

考向32007年9月22日,新华社消息,我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它将成为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读图,完成下题。

四地作为航天发射中心的优势,正确的是()

A .甲——晴天多,地形平坦

B .乙——海拔高,便于运输大体积火箭

C .丙——空气洁净,交通便利

D .丁——纬度低,海拔高,自转速度大

解析:依据经纬网,认读图中甲—丁区域分别为酒泉、文昌、西昌、太原所在区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A

课时作业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基础训练A

一、单项选择题

(2009·新创题)“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发射成功,经过13天的太空飞行,顺利进入了工作轨道,即周期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圆形轨道,发射实施阶段的工作圆满完成。回答1~3题。

1 .人类向太空扩展生存空间的第一站是()

A .火星

B .水星

C .月球

D .木星

答案:C

2 .星际探测器的最经济能源是()

A .风能

B .核能

C .液化气

D .太阳能

解析:星际探测器离开地球大气层后,进入到太空,太阳辐射几乎不受削弱,因此太阳辐射能丰富,利用太阳能最经济。

答案:D

3 .月球基地可分为生活区、科研区、采矿区、太阳能发电站和宇宙飞船航天站等几部分。在月球上,人们面临的问题是()

①强太阳辐射和紫外线②巨大的噪声③较大的昼夜温差④超重现象明显⑤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⑤

D .①②③

解析:月球上没有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也没有泥石流和洪涝灾害;没有大气对太阳的辐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辐射特别强烈。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月球质量小,引力小,不会出现超重现象。

答案:B

(2009·唐山质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 05在西昌发射,11月26日中国正式公布卫星传回的首幅月球图像。读“嫦娥一号”发

射轨道示意图,回答4~6题。

4. 卫星绕月飞行和绕地飞行相比()

A.受到的阻力更小

B.受到的引力更大

C.观测到的气象更复杂

D.地面监控更容易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的运行状态及影响因素。月球周围没有大气,也就不能发生天气现象。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故卫星绕月飞行比绕地飞行所受阻力小。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绕月飞行距我们观测位置距离远,不容易控制。故选项A正确。

答案:A

5. 通过对卫星传回的月球图像的研究,主要了解()

A.月球中心的组成物质

B.月球表面的基本形态

C.月相变化的周期

D.月球的昼夜变化

解析:根据题意,研究月球图像只能反映出月球的表面形态,而组成物质不能通过图片反映出来,月相变化及月球的昼夜变化在地球上就能观测,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6. “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时,地球上旧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1/4

B.1/12

C.1/16

D.1/18

解析: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零时的经线。根据北京时间可求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大约为150°W左右,故旧的一天所占经度范围约是150°W~180°,故选项B正确。

答案:B

下图是“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拍摄的首张月面局部三维景观图。读图,回答7~9题。

7. 获取图片显示资料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 .全球定位系统

B .遥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因特网

答案:B

8. 图片显示月球表面的众多环形山,其成因可能是()

A .火山喷发

B .冰川侵蚀

C .天体撞击

D .风力作用

答案:C

9. 据报道:月球上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差可超过350℃。最主要原因是()

A .月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 .月球上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C .月球表面重力小,没有大气

D .月球上的一天时间比地球长

答案:C

航天器轨道按飞行方向可分为四种,如下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 “神舟”七号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祖国飞来,越过南亚上空,并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这表明“神舟”七号采用的是()

A .赤道轨道

B .极轨道

C .逆行轨道

D .顺行轨道

解析:根据返回舱从非洲上空再经南亚上空,最后又到内蒙古着陆,可知其由西南飞向东北,结合图像观察,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11. 下列说法符合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实际情况的是()

A .金黄色的天空上没有星星

B .蔚蓝色的天空上满天繁星

C .黑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

D .白色的天空上点缀着几颗明星

解析:宇宙空间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星空背景总是黑暗的。

答案:C

下图为“神舟七号”绕地球运行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飞船绕地球运行周期是90分钟,图示时刻地球上“180°经线”刚好正对着地球轨道上的远日点。飞船绕地球一周后,正对近日点的经线度数是()

A .157.5°W

B .22.5°W

C .22.5°E

D .157.5°E

解析:每隔90分钟,地球自西向东转22.5°,此时,180°经线正对远日点,则0°经线正对近日点,90分钟后,地球向东转22.5°。

答案:B

13 .图乙为神舟七号轨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则飞船连续两次

在赤道上的投影间距大约为()

A .2200千米

B .2500千米

C .2800千米

D .3000千米

解析:赤道上1°弧长为110公里,投影间距为22.5°,计算可知B项正确。

答案:B

14. “神舟七号”发射地与西昌相比()

A .纬度高,线速度大

B .昼夜温差大,冬夏温差小

C .植被覆盖少,风沙天气多

D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答案:C

二、综合题

15. (2009·辽宁鞍山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008年5月26日消息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25日19时53分,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凤凰”号于去年8月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

材料二新浪科技讯美国宇航局科学家2008年6月26日宣布,“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首次品尝火星北极土壤的实验结果表明,火星土壤同地球极为类似,其中含有一些生命所需的矿物质。

材料三太阳系模式图。

(1)“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时,北京时间是()

A. 5月25日8时53分

B. 5月26日8时53分

C. 5月25日5时53分

D. 5月26日5时53分

(2)美国许多航天器选择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太阳系的行星中,距离太阳不足1.5亿千米的有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虚线是________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上一次回归地球是在1986年,它下一次回归将在________年。

(5)与火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答案:(1) B

(2)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惯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3) A、B

(4)哈雷彗星 2062

(5) A

16. (2009·吉林检测)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农历九月十四),我国“嫦娥一号”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重大成就。

材料二光照图一幅

(1)根据“嫦娥一号”发射时间,确定甲、乙两地的经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保留整度数)。

(2)甲所在经线穿过的大陆和大洋有________。

(3)图中东半球的时间范围为________。

(4)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5)此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多选)()

A.我国南极长城科考站出现极昼现象

B.我国东南沿海要涨大潮

C.澳大利亚农民正准备收小麦

D.堪培拉白昼时间比悉尼白昼长

解析:由材料一中所给日期及时刻,结合图中光线方向,确定乙为正午12时,利用时间差可推算出乙地经度,再推算甲地经度,由图中时刻确定20°W和160°E的时刻,可知东半球时间范围。根据此时农历日期可确定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此时北极附近有极夜,日地月几乎在同一直线,海水涨大潮,澳大利亚收获小麦在10、11、12月份,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向南昼越长。

答案:(1)31°W 29°E

(2)南极大陆、大西洋、北冰洋

(3)844-1200

(4)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日月之间

(5)BCD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中地理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教案4 人教版必修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了解宇宙探索的现状。 2.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认识保护宇宙环境对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书能力、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导学式。 教学重点 宇宙探测的意义。 教学媒体 利用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录像:航天飞机发射。 【教师说明】这是1998年6月3日清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时的情景。 【教师提问】搭载它一起升空的有一个什么仪器? 学生回答:阿尔法磁谱仪。 【教师提问】阿尔法磁谱仪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探索宇宙本源,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

【教师讲述】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探索宇宙本源是人类对宇宙的又一次新探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师提问】人类利用哪些手段了解宇宙呢? 学生回答:双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教师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始于哪种探测手段? 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播放录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教师提问】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此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索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 【出示投影】(补充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9年,前苏联发射成功“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天。 (5)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7)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8)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飞船顺利在火星上着路。 【教师提问】人类这些探索活动与望远镜观测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排除大气干扰,可直接取样。 【播放录像】《宇航员与月球车》

中考专题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知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 A.重量和体积B.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C.数量和亮度D.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总星系是指() A.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总称B.地月系和太阳系的总称 C.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 3.在夜晚晴朗的天空,我们能看到的一闪即逝的天体和拖着长尾的天体是() ①月亮②流星③彗星④星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地球上所以有生命存在,是因为() ①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②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地形条件③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土壤条件④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5.星空中视运动最不显著的天体是() A.木星B.月球C.牛郎星D.北极星 6.宇宙中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资源是() ①太阳能资源②空间资源③风能资源④水能资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7.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8.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手段按发展顺序排列是: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人造地球卫星B.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月球的直接取样观测 C.随着载人航天器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天体的直接取样观测 D.宇宙探测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没有影响 综合能力训练 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9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尽管人类对月球已作过大量的测量和月球样品的分析,但是月球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模糊不清。” 材料二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 (1)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上述材料说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反映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找到了解的办法。今天,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有效和精确地了解宇宙的办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科学已经表明,宇宙是如此浩瀚而古老,因此人间世事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的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宇宙,我们现有的大部分知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然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总之,宇宙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以下让我介绍一下人类探索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宇宙知识吧。 恒星 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流星、彗星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之外,整个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并能自己产生能量发光的近似球体的天体。由于它们的位置看上去似乎恒古不变,因此,古人它们为“恒星”。 在中国古代,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了关于恒星颜色的记载:“白如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恒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从恒星光普型我们可以知道,恒星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一般来说,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温度较高,大约在2500~3500开,如猎户座η星。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500开,如御夫座的五车二星。而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温度较低,大约在2000~3000开,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当你用眼睛直接观察恒星时,你会发现恒星有的亮些,有的暗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亮度的恒星的光给予你的眼睛视网膜的能量大小不同。 不过恒星的这种亮度不是恒星的真实亮度,由于恒星距离有远有近,在夜空中看起来很亮的星可能是因为这颗星距离我们很近,相反,一颗看起来很暗的星,只是由于距离遥远才显得很暗。因此,恒星的目视星等反映不出恒星的真实亮度。 黑洞 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场可以造成空间弯曲,强大的引力场可以造成强烈的空间弯曲,那么无限强大的引力场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用这个理论描绘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球状星体附近的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弯曲的。他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约38万公里),是人类进行太空探险的第一站。前苏联1959年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这是人类的航天器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天体。同年10月,月球3号飞越月球,发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1970年发射的月球16号着陆于丰富海,把100克月球土壤送回了地球 美国的“徘徊者”3-5号月球探测器

“勘测者”月球探测器 美国发射的月球轨道器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迈出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在月球表面 宇航员阿尔德林在美国国旗旁留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足印 “阿波罗”15号的月球车 “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

“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 环绕月球飞行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号至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局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题优选稿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 题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题 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人类并未留在那里。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人类的祖先走遍了这片大陆,然后便离开了。当来到海边时,他们建造船只并不远万里扬帆前往他们当时不可能知道是否存在的岛屿。为什么? 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当人们抬头仰望月亮和繁星时,也会说同样的话:“那里有什么我们能去那里吗没准我们能去那里。”因为这就是人类做的事。 当然,太空对人类生命的危害要比海面大得多。逃脱地心引力需要付出比离岸远航多得多的努力和代价。不过,那些船已是当时的尖端技术。航海家们精心规划了他们昂贵且危险的旅程,其中不少的人为了发现地平线以外的世界而死于非命。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呢? 想和你谈谈衍生技术,从简便的小产品到可能养活千百万人、防止致命事故或挽救伤患生命的发现,无所不有。 告诉你,不应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这个日益脆弱的篮子里。一次陨星大撞击,人类都将落得和非鸟类恐龙一个下场。另外,你注意到近来的天气了吗? 告诉你,齐心协力发展一项计划可能对人类是有益的。这项计划不涉及相互残杀,却涉及认识地球家园、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方式和对人类继续生存下去至关重要的东西。 把一切都告诉你:人类应该设法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活、建立空间站和月球基地以及在火星上修建城市和在木星的卫星上建造栖息地的所有原因,还有人类应该遥望太阳系以外的星球——如果能做到的话——并说“我们能去那里吗?没准我们能去那里”这样的话的所有原因。

文章称,这是一个庞大、危险并且可能无法实现的计划。但人类从未因此而停下拼搏的脚步。 雨果奖和星云奖双料获得者、《辅助正义》一书作者安·莱基曾说:人类诞生于地球。人类会留在这里吗?答案是否定的。 难题一:升空(地心引力的阻碍) 离开地球有点像离婚:你想要快点办完,束缚越少越好。但是强大的力量阻碍着你——说具体些就是地心引力。如果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想要自由飞翔,需要以超过2.5万英里的时速发射升空。 这很需要魄力,看看要花的钱吧。仅发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就花费了近两亿美元,约是项目总预算的十分之一,而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会使任何载人航天任务不堪重负。异金属合金和纤维布等复合材料可以减轻重量,再配上更高效的混合燃料,助推器将获得更大的动力。 但最终的省钱之道将是重复使用。美国航天局先进概念办公室技术助理莱斯·约翰逊说:“随着航天飞行的次数增多,规模经济问题开始引起注意。这是大幅削减成本的关键。”例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便是以反复发射为目的设计的。去太空的次数越多,就越便宜。 难题二:推进器(人类的飞船实在太慢了) 在太空中飞驰很容易。宇宙毕竟是真空的,没有什么能使人减速。但启动呢?这是个麻烦事。物体的质量越大,移动所需的力量也越大——而火箭就是某种庞然大物。化学推进剂作为初始推动力是很好的,但宝贵的煤油会在几分钟内燃尽。然后,指望到达木星的卫星无异于天方夜谭——要五到七年呢!推进飞船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

人教版高一《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明确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宇宙空间资源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古代对宇宙的探测 【讲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最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基于想像。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宇宙”“太空”的描写。如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月宫”,还有《封神演义》中的许多描写等。 在古代,人们不仅对宇宙怀有美好的想像,而且劳动人民运用杰出的智慧还发明创造了许多天文观测仪,如圭表、日晷、浑象、漏刻等,在一些地方还建有天文观测仪台,如北京古观象台、河南登封的测景台等。可见,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而伟大的。【承转】到了近代,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已跨人了一个新时代。 2.宇宙探测的新时代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 (1)无人航天器阶段:1957年,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2)载人航天器阶段: 1961年,原苏联成功发送第一艘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图1.13显示,从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先后6次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从此以后,各种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先后进入太空,开创了对宇宙空间进行探索的新时代。 1971年,美国发射大型载人航天站“天空实验室”(图1.14) 1981年,美国成功试航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提问】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有哪些重大发现,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呢? 【小结】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同步练习及答案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A. B. C. D. 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 2次 B. 4次 C. 8次 D. 16次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 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 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 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 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大爆炸宇宙论 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球太阳银河 B. 银河系太阳地球 C. 银河系地球太阳 D. 太阳银河系地球 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 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 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 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题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题 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人类并未留在那里。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人类的祖先走遍了这片大陆,然后便离开了。当来到海边时,他们建造船只并不远万里扬帆前往他们当时不可能知道是否存在的岛屿。为什么? 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当人们抬头仰望月亮和繁星时,也会说同样的话:“那里有什么?我们能去那里吗?没准我们能去那里。”因为这就是人类做的事。 当然,太空对人类生命的危害要比海面大得多。逃脱地心引力需要付出比离岸远航多得多的努力和代价。不过,那些船已是当时的尖端技术。航海家们精心规划了他们昂贵且危险的旅程,其中不少的人为了发现地平线以外的世界而死于非命。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呢? 想和你谈谈衍生技术,从简便的小产品到可能养活千百万人、防止致命事故或挽救伤患生命的发现,无所不有。 告诉你,不应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这个日益脆弱的篮子里。一次陨星大撞击,人类都将落得和非鸟类恐龙一个下场。另外,你注意到近来的天气了吗? 告诉你,齐心协力发展一项计划可能对人类是有益的。这项计划不涉及相互残杀,却涉及认识地球家园、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方式和对人类继续生存下去至关重要的东西。 把一切都告诉你:人类应该设法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活、建立空间站和月球基地以及在火星上修建城市和在木星的卫星上建造栖息地的所有原因,还有人类应该遥望太阳系以外的星球——如果能做到的话——并说“我们能去那里吗?没准我们能去那里”这样的话的所有原因。 文章称,这是一个庞大、危险并且可能无法实现的计划。但人类从未因此而停下拼搏的脚步。 雨果奖和星云奖双料获得者、《辅助正义》一书作者安·莱基曾说:人类诞生于地球。人类会留在这里吗?答案是否定的。 难题一:升空(地心引力的阻碍)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 1 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第四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稳定的“原始火球” B、“原始火球”爆炸导致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处处下降 C、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 D、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且已经开始收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降低 ②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 ③宇宙在不断收缩 ④宇宙在不断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的拉力(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B、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C、地心说和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科学技术史》大作业 姓名:白晋周 学号:201428014226038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我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出于兴趣和爱好,自己也主动了解了一些宇航方面的历史与专业知识并有所感触,愿意与你一同分享。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得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都在赞美、探索星空,并从中探讨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宇宙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解开宇宙的奥秘,一直致力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探索天体的运动和演化规律,并把获得的真知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翌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加以改进。伽利略利用他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至此,地球的地位从居于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级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银河系是否已经包括了宇宙的全部内容呢?随着观测手段不断改进,新的观测手段的出现,哈勃望眼镜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进一步。 人类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动因之一,就是追本溯源,寻求宇宙和我们人类的起源。因此随着科学观测手段的一步步深入,也就有了各种宇宙起源观点和假说的提出,其中一种“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这场大爆炸要追溯至至少120~150亿年以前,而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就由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doc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和发展,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不断扩大。 2.了解探测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中国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归纳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训练学生运用资料、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探测的发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保护宇宙环境的有关内容,认识保持太空清洁的重要性,增强保持宇宙环境的意识。 关于“宇宙探测的发展”的教学建议 关于宇宙探测的发展,涉及到许多概念:如航天飞机、载人飞船、空间站等等。这些概念不需要学生掌握,若学生感兴趣,或者问到某些相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给予适当的补充。本期扩展资料有相关内容。 这部分内容关键应该说明这样几点:一、人类借助越来越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对宇宙的观测范围增加了许多倍。尤其是各种探测器对一些天体的近距离观察甚至直接取样等,使人类对于宇宙环境中的很多天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人类不断增强的宇宙探测能力,不仅仅是满足认识新事物的好奇心,而且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例如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军事侦察、飞机导航、地球资源遥感等。三、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关于这点,教师可以参考“媒体素材”中的课件类素材。扩展资料也有相关内容。教师通过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然,人类执著地向宇宙进军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痛苦的灾难。比如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教师可以参考扩展资料中的“世界载人航天大事”,选择性地介绍,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历程是艰难的。 关于开发宇宙的教学建议 关于开发宇宙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从本资源库提供的媒体资料着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一些人类为开发宇宙做出的各种努力。比如如何建立太空

1。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第三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把握考向走进高考 备考重点 1. 常见天体的分类,地球是宇宙中的天体。 2.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 3. 宇宙探测的意义及现状。 能力要求 1. 认识宇宙中的各类天体,熟悉各级天体系统,认识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宇宙环境和自身环境等方面,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2. 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现状以及对人类现代生活的影响,关注重大航天活动。 要点扫描基础自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 宇宙的特点 (1)物质性:由恒星、星云、________、流星、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____等各种天体构成。 (2)运动性:各种天体之间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2.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总星系银河系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小行星、 ________、流星体等其它恒星系________ 二、宇宙中的地球 1. 八大行星的排序:由里向外为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2)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3)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 3.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宇宙环境太阳无明显变化,________比较稳定大小行星________,宇宙环境比较安全(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________地球________,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运动,形成液态水和海洋 三、宇宙探索 1.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 宇宙开发 (1)宇宙空间资源特点:________利用:收集地球信息,进行科学实验 (2) ________:地球最重要的能源 (3)矿产资源:月岩中的矿产 3. 我国目前的三大航天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正在计划在海南________建立另一航天发射基地。 探索思考拓展思维 1. 站在地球上,你所看到的天体每天在怎样运动?与地球自转有什么联系?你能找到北极星吗? 2. 假若宇宙中某颗行星有生命存在,它应具备哪些条件? 3. 航天员的宇航服具有哪些特殊的功能? 4. 我国的三大航天基地的气候和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不同?

九年级科学下册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练习题 浙教版

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是( ) A.哈勃定律 B.旧约“创世纪”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D.女娲补天的传说 2.中国古代流传着“开天辟地”的神话,下列对该神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科学假设 B.它能科学地解释宇宙起源 C.它采用了宇宙膨胀的观点 D.它既是神话,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起源进行探究的思想 3.下列有关宇宙的起源的说法,得不到科学支持的是( ) A.大约在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是被挤压在一起的一个“原始火球” B.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 C.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 D.大爆炸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宇宙在“原始火球”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4.哈勃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 ) 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以上说法都是 5.现代宇宙论最重要的证据是( ) A.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

B.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古代“上帝”创造的 D.气球充气后不断膨胀,气球上各个小圆点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6.目前,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其主要观点有( ) A.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岁 B.宇宙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C.宇宙在爆炸中诞生,并不断地膨胀下去 D.以上说法都是 7.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宇宙膨胀理论是错误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宇宙是不可认识的,以上准确预报只是巧合 8.关于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说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B.假说只要被大众接受了就是事实 C.假说是需要有证据支持的一种结论 D.假说成立的关键是有丰富的想像力 9.下列宇宙探测的成果中,对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①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②利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空间通讯、飞机导航等;③利用卫星寻找地球上的资源;④探测到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哈勃发现): __ __;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科学技术史》大作业 姓名:白晋周 学号:2038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我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出于兴趣与爱好,自己也主动了解了一些宇航方面的历史与专业知识并有所感触,愿意与您一同分享。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得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就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准则;另一件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都在赞美、探索星空,并从中探讨生命与人生的意义。 宇宙就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解开宇宙的奥秘,一直致力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探索天体的运动与演化规律,并把获得的真知应用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她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她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她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与其她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翌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加以改进。伽利略利用她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就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至此,地球的地位从居于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级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银河系就是否已经包括了宇宙的全部内容呢?随着观测手段不断改进,新的观测手段的出现,哈勃望眼镜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进一步。 人类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动因之一,就就是追本溯源,寻求宇宙与我们人类的起源。因此随着科学观测手段的一步步深入,也就有了各种宇宙起源观点与假说的提出,其中一种“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这场大爆炸要追溯至至少120~150亿年以前,而宇宙的时间与空间就由这个

九年级科学下册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 3、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4、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宇宙大爆炸的主要观点 教学建议: 1、尽可能多的学习宇宙学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证据与理论 给人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虽然这个观点已受到批判,认为是注入式的教学。但在第一单元1——3节的教学中,教师最缺乏的是背景知识,如果只有课本的知识(只了解支持大爆炸理论的红移现象,根本无法应对学生的质疑,所以教师教学之前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要帮助学生认可宇宙大爆炸的观点,教师还需了解;(1)星系红移现象 (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3)古老天体的时标(4)宇宙中氦元素的丰度(5)宇宙大爆炸后的演化(6)宇宙的将来 2、尽可能多的运用视频、动画与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如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与演示) 3、尽可能的降低知识的难度;教学目标中强调只要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因此教学后只要学生认可宇宙是由爆炸产生,宇宙在膨胀,能够复述大爆炸的主要观点即可。 4、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允许学生建立各种模型。如对于宇宙的过去与将来,学生认为黑洞是通向另一个宇宙通道;另一个宇宙从黑洞的大爆炸开始。或者有的学生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影响,更为虚无的认为人类永远无法认识宇宙,直到有一天人类跳出宇宙才能较准确的认识宇宙也可。 教学过程: 一、关于宇宙起源的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说(中国古代神话) 2、宇宙稳态理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除了一些细微部分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宇宙不需要一个开端或结束。物质总是以恰当的速度不断创生着,这一创生速度刚好与因膨胀而使物质变稀的效果相平衡,从而使宇宙中的物质密度维持不变。这种状态从无限久远的过去一直存在至今,并将永远地继续下去。(托马斯。戈尔德;赫尔曼。邦迪;弗雷德。霍伊尔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3、宇宙大爆炸理论 学生也会提出来。但学生往往无法说出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因此,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大爆炸理论的形成与证据。 二、宇宙的演化 既然宇宙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则大爆炸在什么时候发生,大爆炸后又发生了什么,今天的宇宙是怎样的。 宇宙既然有过去就一定会有将业。宇宙的将来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中物质的多少——正确地说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密度决定的。宇宙密度越大,宇宙的引力就越强。如果宇宙密度大于4.5×10-27kg·m-3(大约每立方米三个中子或质子),宇宙的膨胀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停下来,转而开始收缩,最终回到高温高密的状态。如果宇宙密度小于或等于4.5×10-27kg·m-3,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宇宙的温度也将越来越低,最终消亡在接近绝对零度的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知道我国已步入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 2、难点: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 的重大意义。 教材内容确定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进程。二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目的。因此我们把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和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理解太空垃圾产生原因及危害上同学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