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

1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高等数学可以说是变量数学,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初等数学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它主要研究对象是函数,它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学,它的主要手段是以极限为工具,并在实数范围内研究函数的变化率及其规律性,从而产生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本章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数列与函数的极限及其基本性质;连续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为进一步学好函数的微积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函数的概念

一、几个基本概念 1 常量与变量

在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观察某一个事件的结果往往是用一个量的形式来表现的,在观察的某一个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经常变化的量称之为变量。通常用小写字母a 、b 、c …… 等表示常量,用小写字母x 、y 、z 、…… 表示变量。

例如:圆周率π是永远不变的量,它是一个常量;某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不变的,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它也是常量;又如一天中的气温,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产量都是不断变化的量,这些量都是变量。

注意:

1 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它们依赖于所研究的过程和所研究的对象。在不同的过程中常量和变量是可以转化的。如商品的价格,某段时间是常量,另一段时间就有可能是变量了;

2 从几何意义上来表示,常量对应数轴上的定点,变量对应数轴上的动点。

2 集合、区间

集合是表示具有同一种属性的全体。

例如:某班的全体学生组成一个集合;长虹集团05年度的所有产品组成一个集合;所有正有理数仍组成一个集合等等。

有关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表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中学数学已有介绍,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下面向读者介绍高等数学中常用的数集及其简明表示符号:

开区间:()b a ,={} | b x a x << ;

2

闭区间:[]{} | , b x a x b a ≤≤=;

左半开区间(或右半闭区间){} | ] , (b x a x b a ≤<=; 右半开区间(或左半闭区间){} | ) , [b x a x b a <≤=; 上述四个区间的长度都是有限长的,因此把它们统称为有限区间。 无穷区间有:

R =∞+∞-) , (;{} | ) , (a x x a >=∞+;[)}{ | ,a x x a ≥=∞+;

)(}{b x x b <=∞-| ,;(]}{b x x b ≤=∞- | ,。

如无特别声明,可用如下符号表示一些常用数集:

R —— 实数集;Q —— 有理数集;Z —— 整数集;N —— 自然数集。 有时为了讨论数轴上某点附近的性质,为此引入邻域的概念。 定义1设a 是一个实数,δ是正数(通常是指很小的数),数轴上到点a 的距离小于δ的点的全体,称为点a 的δ—邻域,记为()δ,a U 。即:

()δ ,a U =(){} || , δδδ<-=+-a x x a a

数集{}

|| 0 δ<-

二、函数的概念

定义2 设x , y 是两个变量,D 是R 上的非空数集,对任意的D x ∈,通过某一个确定对应关系(或对应法则)f ,在实数集R 上有唯一的一个y 与之对应,则称f 是从D 到R 上的一个函数(也称为定义在D 上的函数),记为:

f :R D →,y x α

简记为:()x f y =

通常把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因变量(或x 的函数),x 的取值范围称为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本定义中的D )。一般情况下,用D f 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当取0x x =时,按照对应法则f 有()00x f y =与之相对应,并称其为函数在点x 0处的函数值;当x 在

3

区域D 上取遍时,所对应的函数值的全体称为函数的值域,记为R f 。即

{} ),( f f D x x f y y R ∈==

对于函数概念,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 以上函数定义基本上是按照初等数学中所描述的方式给出的,它指的是单值函数;

2 函数的实质是对应关系(或对应法则),只要两个变量之间能找到一种对应,我们就说它们之间确定了一个函数;

3 确定函数有两个要素,这就是:定义域与对应关系;

4 函数之间可以定义加、减、乘、除等运算,但是运算必须在所有函数都有意义的公共范围内进行。

有关函数的相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四则运算等概念在中学数学课本中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例1 由关系式 12

2

=+y x 能确定两个变量x 与y 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函数关系,但它不是我们所指的函数。比如x = 0时,相应的y 可以等于1,也可以等于-1。其实它们是221 ,1x y x y --=-+=这样两段函数,这类函数我们称为多值函数。

例2 函数

??

?<-≥==0

,0

, x x x x x y 的定义区域为R ,值区域为) ,0[∞+,它称为绝对值函数,其图像如图1-1。通常这类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所谓分段函数是指: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范围内的函数表达式不同,它实质上是一个函数,不能理解为两个或多个函数。

例3 函数

??

?

??<-=>==0 ,10

,00 ,1sgn x x x x y

称为符号函数,这也是分段函数,记为x sgn ,它的定义区域D f =)(∞+∞- ,,值域

4

R f =}{1 ,0 ,1 -,它的图形如图1-2所示。对任何实数x 都有下列关系式:

||sgn x x x ?=成立,所以它起着一个符号的作用。

例4 狄立克莱函数()Dirchlet

??

?=为无理数时

为有理数时

,0 ,1x x y

它的定义区域是D f =)(∞+∞- ,,值域是R f =}{1 ,0 。

三、函数的表示法

1 解析法(公式法):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直接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称之为解析法。这在高等数学中是最常见的函数表示法,它便于我们进行的理论研究。如:例1,例2等。

2 表格法:就是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值用表格形式列出。这种表示法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比如三角函数表、常用对数表等等。

3 图示法:用某坐标系下的一条曲线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的方法。比如,气象台自动温度计记录了某地区的一昼夜气温的变化情况,这条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下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函数关系。这种方法,几何直观性强,函数的基本性态一目了然,看图就基本上都知道了,但它不利于理论研究。

四、函数的初等性质

微积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函数,既然要对函数进行研究,自然要对函数有哪些

x

y

图 1-1

图 1-2

x

y

5

基本几何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介绍。

定义3(函数的单调性) 设f ( x )在区间I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I y x ∈ ,,当y x <时,有)()(y f x f ≤(或)()(y f x f ≥),则称f ( x )在区间I 上为单调增加函数(或单调减少函数);

若对任意的I y x ∈ ,,当y x <时,有)()(y f x f <(或)()(y f x f >),则称

f ( x )在区间I 上为严格单调增加函数(或严格单调减少函数)。

单调增加函数(或单调减少函数)、严格单调增加函数(或严格单调减少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也称函数具有单调性)。

在几何上,单调增加(减少)函数的图形是沿x 轴的正向渐升的(或渐降的)。如下图所示。

例 5 函数2

x y =在区间(]0 ,

∞-上严格单调递减,而在区间[)∞+ ,0上却严格单调递增,这在考虑函数的单调性时,是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一个有定义区间内的特征性质,在不同的区间上可能有不同的单调性。即便在各个不同的区间内单调性相同,但在整个定义

域内仍有可能不单调。

比如,函数x

y 1

=

的定义域为 ()()∞+∞- ,00 ,Y ,函数如图1-5

所示,它不是单调函数,但它在()0 ,∞- 或) ,0(∞+上分别单调递减。

x

图 1-3

x

图 1-4

图 1-5

x

y

6

定义4(函数的有界性)设函数)(x f 在区间I 上有定义,若存在M > 0,使得对 任意I x ∈,恒有

M x f ≤)(,则称函数)(x f 在区间I 上有界,否则称为无界。

如果存在M > 0,使得对任意I x ∈,恒有M x f ≤)((或者M x f ≥)(),那么称函数)(x f 在区间I 上有上界(或下界)。其几何特征如图1-6

显然,)(x f 在区间I 上有界等价于它在区间I 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例如,三角函数x y x y

cos ,sin ==是有界函数。因为对任意的,R x ∈

都有

1cos ,1sin ≤≤x x ,因此它们在整个数轴上有界。

函数

x

y 1

=在) ,0(∞+内无上界,但有下界(0为一个下界);而在)0 ,(-∞内

无下界,但有上界(0为一个上界)。它在定义域内是无界的。但是它在任何不包含原点的闭区间上是有界的。

定义5 (函数的奇偶性)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D 关于原点对称,即对,D x ∈?有

D x ∈-。(如图1-7)

(1) 若对?,D x ∈ 有),()(x f x f =- 则称)(x f 为偶函数; (2) 若对?,D x ∈ 有),()(x f x f -=- 则称)(x f 为奇函数。

从几何特征来说,偶函数的图形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图 1-6

图 1-7

7

例如:x y x y x y cos , ,42===等等都是偶函数;而x y x y sin ,3

==等等都是奇函数。

对于定义域相同的函数来说,有如下结论: 偶(奇)函数的和仍为偶(奇)函数; 两个偶(奇)函数的积为偶函数; 一偶一奇两个函数的积为奇函数。

但是,不是任何函数都有奇偶性的,如:y = x +1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定义6 (函数的周期性)设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D ,若存在常数0>T ,使得对D x ∈?,有D T x ∈±,并且有)()(x f T x f =±成立,则称)(x f 为周期函数,并称T 是函数)(x f 的一个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函数如果是周期函数的话,它就有无穷多个周期。我们通常所说的周期,是指它的最小的正周期。

周期函数一定存在一个周期,它的几何特征是:以一个周期为跨度,把曲线划断,各段曲线再移到一起,它们完全重合。

可是,周期函数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比如:y = 2就是一个以任意正实数为一个周期的周期函数,由于不存在最小正实数,所以y = 2不存在周期。

五、初等函数 (一) 基本的初等函数

所谓基本初等函数就是指如下函数: 常量函数:c y =; 幂函数:)0(≠=αα

x y ; 指数函数:)10( ≠<=a a y x

; 对数函数:)10( log ≠<=a x y a ;

三角函数:x y x y x y x y x y x y csc ,sec ,cot ,tan ,cos ,sin ======; 反三角函数:x arc y x y x y x y cot ,arctan ,arccos ,arcsin ====。 上述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几何特征中学数学已有比较透彻的讨论,这里就不再一一复述了。

8

在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在数学中表示自然规律,生产规律的函数结构也是复杂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遇到的函数往往不是基本初等函数,而是由这些基本初等函数所构造的较为复杂的函数。也就是说需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函数组合成另一个新的函数。

如由21 ,x u u y -==

,当1 ≤x 时,通过变量u 就建立了变量x 与变量y 之

间的对应关系,即21x y -=,1 ≤x ;这时称y 是x 的复合函数。

定义7设函数)(u f y =的定义域为f D ,函数)(x u ?=的定义域是?D ,当

Φ≠?R D f I 时,{}

)( , f f D x D x x D x ∈∈=∈????ο,

有函数)(x ?的值在f D 的范围内,这样通过变量u 就得到y 与x 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复合函数。记为

{

})(x f y ?= ?οf D x ∈ 其中,y 是因变量,u 是中间变量,x 是自变量。

按定义的要求可知,构建复合函数的前提条件就是:内层函数的值域与外层函数的定义域的交不空。也就是说,内层函数必须有函数值落在外层函数的定义域内。否则就会成为无意义的函数。

比如:2sin ,-==x u u y ,复合起来2sin -=x y 在实函数范围内就无

意义了。

例6 设x

x f -=22

)( ,求[])(x f f 。 解 [])(x f f =

x

x

x

x f --=

--

=

-122222)

(22

它的定义域是()()()∞+∞- ,22 ,11 ,Y Y 。 例7 )ln 1sin(2x y ++= 是由以下简单函数

x v v u u y ln 1 ,sin 2 ,+=+==

复合而成的。

有时在实际应用中既要知道由简单函数构造成复合函数,同时也要会从复合函数中分解为简单函数。

9

函数反映的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用另一种语言来说的话,就是:有两个变量,一个是主动变量(自变量x ),另一个是被动变量(因变量y ),主动变量一旦取定了,被动变量也相继唯一确定。但是变量之间的制约是相互的,在我们研究的不同领域里,经常需要更换这两个变量的主次关系,当这种主次关系对换后,仍然成为函数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反函数。

定义8 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f D ,值域是f R ,若对f R y ∈?,有唯一的一个f D x ∈,使得)(x f =y 。这就定义了f R 上的一个函数,此函数称为)(x f y =的反函数。记为 )(1

y f

x -=,f R y ∈。这时)(x f y =称为直接函数。

由反函数的定义不难发现,)(x f y =存在反函数当且仅当f 是f D 到f R 的一一对应关系,并且反函数的定义域是直接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直接函数的定义域。

当我们把反函数与直接函数的图像描在同一坐标系下(直角坐标系),我们会发现,两图完全重合。

在数学上,我们总习惯用x 表示自变量,用y 表示因变量,为了满足习惯记法的需要,最后我们会把反函数)(1

y f

x -=记为)(1

x f

y -=。

既然这样,在几何上,直接函数与其反函数有何关系呢?其实它们的图像关于直线y = x 对称。

通常把反函数记为 )(1

x f

y -=, )()(1

x f

x f -与称为互为反函数。它们在同一

直角坐标系下是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

例如:

) ,0[ ,)(2∞+∈==x x x f y

) ,0[ ,)(1

∞+∈==-x x x f y

(如图1-8)

(四)初等函数

前面已经说过,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遇到的不仅是基本初等函数,而且往往是较为

复杂的函数,也就是指初等函数。

定义9 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有限次复合运算得到的,并能用一个解

图 1-8

10 析式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如:))2sin(ln()1(log 131032--++-=x x x y 在高等数学中讨论的函数主要是初等函数。

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

从极限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极限是从解决微分学与积分学的实际问题中产生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这样的描述:用市场变化趋势来研究产品需求量的状况;用学校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学校未来的前途等等,这种趋势用在数学上就是极限,极限是变量变化的终极状态。

极限是微积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微分学与积分学的许多概念都是由极限引入的,并且最终由极限知识来解决。因此它在微积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极限概念的引入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 天下篇》中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就是极限的最朴素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试想一下,一根棒子,每天取其一半,尽管永远取不完,可到了一定的时候,还能看得见吗?看不见意味着什么?不就是没了吗?终极的时候,就彻底地没有了。它的终极状态就是零。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这个终极状态和零呢?

公元三世纪,中国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就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逼近圆的周长的极限思想来近似计算圆周率π的。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再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直到17世纪60年代~18世纪初,牛顿(Newton 1642-1727)和莱布尼兹(Leibniz )两人分别从力学问题和几何学问题入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还不严密的极限方法各自独立地建立了微积分学,最后由柯西(Cauchy 1789-1857)和维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 1815-1897)完善了微积分的基础概念—极限。

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来说,刘徽割圆术中所述的不可再割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无论怎么一种割法,都不可能“与圆合体而无所失”,但是,他体现出来的终极思想是无可非议的。

微分学与积分学中还有许多有关极限思想的应用问题,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还会有这方面的阐述,在这里我们就不作介绍了。

二、数列极限 1 数列的概念

定义1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组数就称为数列。

11

比如:ΛΛ , , , ,21n u u u 简记为:{}n u

其中n u 称为该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由于数列{}n u 完全可由其通项决定,故也常简称n u 为数列。

注:1) 数列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有穷数列是指只含有限项的数列。

比如:1;3;5;7;9这五项数值构成一个有穷数列。对此,本书不作讨论。本书所讨论的数列都是无穷数列。

2) 数列也是函数,它可以看作定义在自然数集N 上的函数,即 )(n f u n =,

ΛΛ,3 ,2 ,1=n 数列也称为整标函数就是这个道理。

例1 数列1,

21,ΛΛ,1,,31n 其通项为n 1,可简记为?

??

??? 1 n 例2 数列{}n u 的通项12

+=n u n ,则数列{}n u 为:

ΛΛ ,1 , ,12 ,11222+++n

例3 数列 1,0,1,0,1,0,… 数列在几何上有两种表示 (1)数轴上的表示

数列中每一个数都可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这些点的全体就是数列在数轴上的几何表示。

数列?

??

?

??--n n 1)

1(1

可表示如下:(如图1-9)

图1-9

(2)直角坐标平面上的表示

数列{}n u 中每一个数都可用直角坐标平

1

2-3

4-56-?

?

?

?

?

?

?

12 面上的点) ,(n u n 来表示,这些点的全体就 是数列在平面上的几何表示。

比如:{} n 描在直角坐标系上如图 1-10。 下面再看几个数列的例子

例4 {}n u :ΛΛ,)

1( , ,1 ,1 ,1 ,11

+---n ;

{}n v :Λ

Λ,2

1 , ,21 ,21 ,2132n ;

{}n x :ΛΛ ,2

1

,1 , ,2

1 ,1 ,2

1 ,12

2n ;

{}n y :ΛΛ 1

2 , ,5

8 ,4

6 ,3

4 ,1+n n

。 2 数列极限的概念

就拿例4列举的几个数列来看,当n 无限增大时,相应项的值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在变化过程中:

数列{}n u 的一般项1

)1(+-=n n u 在11-与与之间交替变化,它没有一个确定的终

极趋势;

数列{}n v 的一般项n n v 21

=的值无限地与0靠近; 数列{}n x 的一般项???

?

???

=-==k n k n x k n 2

,21

12 ,1 ,k = Λ,3 ,2 ,1它没有一个确定的终

极趋势;

数列{}n y 的一般项1

2+=n n

y n 它最终无限靠近2。 从上面几个例题可以看出,当n 无限增大时,有的数列的值无限地接近一个定数,有的数列则在n 无限增大的过程中飘浮不定。对于这些现象,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就

是下列数列极限。

定义2 设有数列{}n u ,如果当n 无限增大时,数列相应的项n u 无限趋近于常数

13

A ,则称数列{}n u 当n 趋于无穷时以A 为极限,或称数列n u 收敛于A 。一般记为

n n u ∞

→lim =A ,或 n u →A , ( n →∞)

。这时也简称{}n u 收敛。 如果数列{}n u 没有极限(当∞→n 时),称{}n u 发散。

如上例中数列{}n v 的极限为0,记为n n v ∞

→lim =0;数列{}n y 的极限为2,可记为:

2lim =∞

→n n y 。而数列{}n u 与{}n x 没有极限,即是发散的。

关于极限,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极限是变量变化的终极趋势,也可以说是变量

变化的最终结果。因此,可以说,数列极限的值与数列前面有限项的值无关。

比如,某人的目的地是北京,至于他是从武汉出发的,还是从广州出发的,这与它的目的无关,最终到了北京,就算达到目的了。这种比方尽管不严格,但编者认为它有助于读者对上面的说法的理解。

上面给出的数列极限的定义,采用的是描述性方式给出的。为了让读者对极限的分析定义有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给出数列极限的分析定义:

定义3 (“N -ε”语言)设有数列{}n u ,A 是一个常数,如果对0>?ε,总存在自然数N ,当N n >时,恒有

ε<- A u n 成立

则称数列{}n u 当n 趋于无穷时存在极限,A 称为它的极限值。或者说数列{}n u 收敛于A ,记作

n n u ∞

→lim =A ,或n u →A ,(n →∞)

。 如果数列{}n u 没有极限,就称数列{}n u 发散。

下面我们从一个例题分析来解释“N -ε”语言,从而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设有数列n u =1+n

1

,不难看出,当n 无限增大时,数列n u 相应的值与1无限接近。

如何刻画数列n u 与1无限地接近呢?当然就是通过n

u n 1

1 =-的大小来实现了。自然越小就越近。

另一方面, n 变到什么时候,才够得上无限大了呢?

14 比如:要使得01.01

1 <=

-n

u n ,就可以找到N =100,当n > 100时,其后所有的项Λ, , ,103102101u u u 与1的距离都小于0.01(这就是说,大于100的n 就够大了);要使得001.01

1 <=

-n

u n ,可以找到N =1000,当n >1000(大于1000的n 就够大了),其以后所有的项Λ, , ,100310021001u u u 与1的距离都小于0.001。

更一般地,0>?ε,要使ε<- 1 n u 成立(n u 与1的距离比ε还要小),也就是

εn 就可以了,所以,存在自然数??

?

???=ε1N ,当N n >时(这时n 就达到无限大的要求了),总有ε<- 1 n u 。

于是,按分析定义有1lim =∞

→n n u

例5 观察以下数列的变化趋势,确定它们的敛散性,对收敛数列,写出其极限.。 (1)n u =

1+n n (2)()1

211+-=n u n n (3)()1

1+-=n n u 解(1)n u =1+n n 即ΛΛ ,1

, ,43 ,32 ,21+n n

通项n u 与1之间的距离

1 -n u = 11

-+n n =1

1+n ,当自变量n 无限增大时, 1 -n u 无限接近于0,即相应的项n u 无限趋近于1,故数列{}n u 收敛 ,且1

lim

+∞→n n

n =1;

(2) ()1211+-=n u n n 即()ΛΛ,1

211 , ,71 ,51 ,31+---n n

通项n u 与0之

间的距离 0 -n u =()

01211 -+-n n

=1

21

+n ,当自变量n 无限增大时, 0 -n u 无限接近于0,即相应项n u 无限趋近于0,故数列{}n u 收敛 ,且()1

21

1lim +-∞

→n n

n =0; (3)()

1

1+-=n n u 即1,1-,1,1-,…,()

Λ,11

+-n 当n 为奇数时,n u =1,

当n 为偶数时,n u = 1-,即当n 无限增大时,奇数项等于1,而偶数项等于1-,n

u

15

没有一个固定的终极趋势,因此该数列发散。

3 数列极限的几何解释:

(1)数轴上的解释:若A u n n =∞

→lim ,那么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一个

自然数N ,使得数列n u 中第N +1项以后所有项所表示的点,即321 , ,+++N N N u u u …都落在点A 的ε-邻域) ,(εε+-A A 内(外面的项最多只有N 项)。

也就是说,若A u n n =∞

→lim ,那么数列n u 对应的点非常密集地“堆积”在点A 的

周围。(如图1-11)

(2)直角坐标平面上的解释:若A u n n =∞

→lim ,那么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

存在一个自然数N ,使得数列n u 中第N +1项以后的所有项所表示的点,即

); ,1(1++N u N Λ ); ,2(2++N u N 都落在直线ε+=A y 与ε-=A y 之间。(如

图1-12)

三、数列极限的性质

图 1-11

图 1-12

关于大学高等数学函数极限和连续

关于大学高等数学函数极 限和连续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 函数 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 定义域: D(f), 值域: Z(f). 2.分段函数: ? ? ?∈∈=21)()(D x x g D x x f y 3.隐函数: F(x,y)= 0 4.反函数: y=f(x) → x=φ(y)=f -1(y) y=f -1 (x) 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 y=f -1(x), D(f -1)=Y, Z(f -1)=X 且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 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减少(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内严格单调增加( ); 若f(x1)>f(x2), 则称f(x)在D内严格单调减少( )。 2.函数的奇偶性:D(f)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 奇函数:f(-x)=-f(x) 3.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函数:f(x+T)=f(x), x∈(-∞,+∞) 周期:T——最小的正数 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a,b) ㈢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 , (c为常数) 2.幂函数: y=x n , (n为实数) 3.指数函数: y=a x , (a>0、a≠1) 4.对数函数: y=log x ,(a>0、a≠1) a 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y=arctan x, y=arccot x ㈣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1.复合函数: y=f(u) , u=φ(x) y=f[φ(x)] , x∈X 2.初等函数: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与连续习题及答案

1、函数 ()12 ++=x x x f 与函数()11 3--=x x x g 相同. 错误 ∵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关系相同时,则这两个函数是相同的。 ∴()12 ++=x x x f 与()11 3--=x x x g 函数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同,所以()x f 与 ()x g 是不同的函数。 2、如果()M x f >(M 为一个常数),则()x f 为无穷大. 错误 根据无穷大的定义,此题是错误的。 3、如果数列有界,则极限存在. 错误 如:数列()n n x 1-=是有界数列,但极限不存在 4、a a n n =∞ →lim ,a a n n =∞ →lim . 错误 如:数列()n n a 1-=,1)1(lim =-∞ →n n ,但n n )1(lim -∞ →不存在。 5、如果()A x f x =∞ →lim ,则()α+=A x f (当∞→x 时,α为无穷小). 正确 根据函数、极限值、无穷小量的关系,此题是正确的。 6、如果α~β,则()α=β-αo . 正确 ∵1lim =α β ,是 ∴01lim lim =?? ? ??-=-αβαβα,即βα-是α的高阶无穷小量。 7、当0→x 时,x cos 1-与2x 是同阶无穷小. 正确 ∵2122sin 412lim 2sin 2lim cos 1lim 2 02 2020=????? ? ????==-→→→x x x x x x x x x 8、 01 sin lim lim 1sin lim 000=?=→→→x x x x x x x . 错误 ∵x x 1 sin lim 0→不存在,∴不可利用两个函数乘积求极限的法则计算。 9、 e x x x =?? ? ??+→11lim 0 . 错误 ∵e x x x =?? ? ??+∞ →11lim 10、点0=x 是函数x x y =的无穷间断点. 错误 =-→x x x 00lim 1lim 00-=--→x x x ,=+→x x x 00lim 1lim 00=+→x x x ∴点0=x 是函数x x y =的第一类间断点. 11、函数()x f x 1 =必在闭区间[]b a ,内取得最大值、最小值.

数学分析习作-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异同

云南大学 数学分析习作课(1)读书报告 题目: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异同 (定义,存在条件,性质,运算四方面的对比)学院:物理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数理基础科学 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时间: 2009-12-26 摘要 极限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之一,极限的思想是人们认知数学世界解决数学问题的 重要武器,是高等数学这个庞大的数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极限在数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它是解决微积分等一系列重要数学问题的前提和基 础; 极限是一种思维,在学习高数时最好理解透彻了,在线代中没什么用.但是概率中用 的比较多,另外物理中许多都用到了极限的思维,它也能帮助更好的理解一些物理知 识;

在高等数学中,极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极限可分为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下面是关于两种极限的简要联系与说明。 关键词: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存在条件,性质,运算 一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 1、数列与函数: a、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指按自然数编了号的一串数:x1,x2,x3,…,x n,…. 通常记作{x n},也可将其看作定义在自然数集N上的函数x n=N (, ), n n f∈故也称之为整标函数。 b、函数的定义:如果对某个范围X内的每一个实数x,可以按照确定的规律f, 得到Y内唯一一个实数y和这个x对应,我们就称f是X上的函数,它在x的数值(称为函数值)是y,记为) f y=。 (x (x f,即) 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又称X是函数的定义域,当x遍取X内的所有实数时,在f的作用下有意义,并且相应的函数值) f的全体所组成的范围叫作 (x

函数f 的值域,要注意的是:值域不一定就是Y ,它当然不会比Y 大,但它可能比Y 小。 2、 (一) 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数列}{x n ,若存在常数A ,对N n N >?∈?>?,N ,0ε,有 ε<-A x n ,则称 数列收敛且收敛于A ,并称数列}{x n 的极限为A ,记为x n n lim ∞ →=A. 例1.试用定义验证:01 lim =∞→n n . 证明:分析过程,欲使,1 01ε<=-n n 只需ε 1 >n 即可,故 εεε<->?+?? ? ???=?>?01:,11,0n N n N . 例2.试用定义验证:).11(lim <<-=∞ →q n 证明:分析过程.欲使[]ε <=-n n q q 0, 只需q n lg lg ε > (注意0lg ??? ????????????????=?n q N n q N 对于比较复杂的表达式n n A x α=-,一般地,我们通过运算,适当放大,将n α变形简化到n β,既使得对于0>?ε由不等式εβ时,恒成立不等式εβn n n n n n n n n n n 1 95) 423(310 531423222 222. 故,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练习题

设 f ( x ) 2 x , 求 f ( x ) 的 定 义 域 及 值 域 。 1 x 设 f ( x) 对一切实数 x 1, x 2 成立 f (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且 f (0 ) 0, f (1) a , 求 f (0 )及 f ( n).(n 为正整数 ) 定 义 函 数 I ( x) 表 示 不 超 过 x 的 最 大 整 数 叫 做 x 的 取 整 函 数 ,若 f ( x) 表 示 将 x 之 值 保 留 二 位小数,小数第 3 位起以后所有数全部舍去,试用 表 示 f ( x) 。 I ( x) 定 义 函 数 I ( x) 表 示 不 超 过 x 的 最 大 整 数 叫 做 x 的 取 整 函 数 ,若 g ( x) 表 示 将 x 依 4 舍 5 入 法 则 保 留 2 位 小 数 , 试 用 I ( x) 表 示 g ( x) 。 在某零售报摊上每份报纸的进价为 0.25 元,而零售价为 0.40 元,并且如果报纸当天未售 出 不 能 退 给 报 社 ,只 好 亏 本 。若 每 天 进 报 纸 t 份 ,而 销 售 量 为 x 份 ,试 将 报 摊 的 利 润 y 表 示 为 x 的函数。 定义函数 I ( x)表示不超过 x 的最大整数叫做 x 的取整函数,试判定 ( x) x I ( x )的周期性。 判定函数 x x ln( 1 x x )的奇偶性。 f ( x ) ( e 1) 设 f ( x ) e x sin x , 问 在 0 , 上 f ( x ) 是 否 有 界 ? 函 数 y f ( x ) 的 图 形 是 图 中 所 示 的 折 线 O BA , 写 出 y f ( x) 的 表 达 式 。 x 2 , 0 x ; x , x ; 设 f ( x) 2 ( x) 0 4 求 f ( x ) 及f ( x ) . x x 4 x x , . , . 2 2 2 4 6 设 f ( x ) 1, x 0 ; ( x ) 2 x 1, 求 f ( x ) 及 f ( x) . 1 , x 0 . e x , x ; 0 , x 0 ; 设 f ( x ) 求 f ( x )的反函数 g ( x ) 及 f ( x ) . x x ( x) x 2, x 0 , . . 1 x ) , ( x ) x , x 0 ; 求 f ( x ) . 设 f ( x )( x x 2 , x 2 0 . 2 x , x 0 ; 求 f f ( x ) 设 f ( x ) x 0. . 2 , 0 , x ; x , x ; ( x ) 求 f ( x) ( x ). 设 f ( x ) x , x 0 . x , x . 1

高等数学(同济五版)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知识点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一、对于函数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函数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确定函数的两个要素: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定义域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能相互联系构成函数关系的条件,无此条件,函数就没意义。对应法则是正确理解函数概念的关键。函数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依赖关系,“y是x的函数”并不意味着y随x的变化而变化。函数关系也不同于因果关系。例如一昼夜的气温变化与时间变化是函数关系,但时间变化并不是气温变化的实际原因。y=f(x)中的“f”表示从x到y的对应法则,“f”是一个记号,不是一个数,不能把f(x)看作f乘以x。如果函数是用公式给出的,则“f”表示公式里的全部运算。 (2) 函数与函数表达式不同。函数表达式是表示函数的一种形式,表示函数还可以用其他的形式,不要以为函数就是式子。 (3) f(x)与f(a)是有区别的。f(x)是函数的记号,f(a)是函数值的记号,是f(x)当x=a时的函数值。 (4)两个函数,当其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一样时,此二函数才是相同的。 二、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对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并不是函数都具有这些特性,而是在研究函数时,常要研究函数是否具有这些特性。 (2) 函数是否“有界”或“单调”,与所论区间有关系。 (3)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如果f(x)是奇函数,则f(0)=0。存在着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例f(x)=0。f(x)+f(-x)=0是判别f(x)是否为奇函数的有效方法。 (4) 周期函数的周期通常是指其最小正周期,但不是任何周期函数都有最小周期。

数学分析习作-数列极限及函数极限的异同

XX大学 数学分析习作课(1)读书报告 题目: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异同 (定义,存在条件,性质,运算四方面的对比)学院:物理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数理基础科学 、学号: 任课教师: 时间:2009-12-26摘要 极限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之一,极限的思想是人们认知数学世界解决数学问题的

重要武器,是高等数学这个庞大的数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极限在数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它是解决微积分等一系列重要数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极限是一种思维,在学习高数时最好理解透彻了,在线代中没什么用.但是概率中用的比较多,另外物理中许多都用到了极限的思维,它也能帮助更好的理解一些物理知识;在高等数学中,极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极限可分为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下面是关于两种极限的简要联系与说明。 关键词: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存在条件,性质,运算 一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 1、数列与函数:

a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指按自然数编了号的一串数:x 1,x 2,x 3,…,x n ,…. 通常记作{x n },也可将其看作定义在自然数集N 上的函数x n =N n n f ∈),(, 故也称之为整标函数。 b 、函数的定义:如果对某个围X 的每一个实数x ,可以按照确定的规律f ,得到Y 唯 一一个实数y 和这个x 对应,我们就称f 是X 上的函数,它在x 的数值(称为函数值)是y ,记为)(x f ,即)(x f y =。 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又称X 是函数的定义域,当x 遍取X 的所有实数 时,在f 的作用下有意义,并且相应的函数值)(x f 的全体所组成的围叫作函数f 的值域,要注意的是:值域不一定就是Y ,它当然不会比Y 大,但它可能比Y 小。 2、 (一)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数列}{x n ,若存在常数A ,对N n N >?∈?>?,N ,0ε,有 ε<-A x n ,则称 数列收敛且收敛于A ,并称数列}{x n 的极限为A ,记为x n n lim ∞ →=A. 例1.试用定义验证:01 lim =∞→n n . 证明:分析过程,欲使,1 01ε<=-n n 只需ε 1 > n 即可,故 εεε<->?+?? ? ???=?>?01:,11,0n N n N . 例2.试用定义验证:).11(lim <<-=∞ →q n 证明:分析过程.欲使[]ε <=-n n q q 0, 只需q n lg lg ε > (注意0lg ??? ????????????????=?n q N n q N 对于比较复杂的表达式n n A x α=-,一般地,我们通过运算,适当放大,将n α变形简化到n β,既使得对于0>?ε由不等式εβ时,恒成立不等式εβ

高等数学1.3-函数的极限

第三节 函数的极限(一) 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极限和左、右极限的概念; (2)理解无穷小概念,掌握其性质 教学重点:函数极限的概念,无穷小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极限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本节我们将数列极限的概念推广到一元实值函数,然后研究函数极限的性质及其运算法则. 一、函数极限的概念 1.自变量x 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1)+∞→x 时的极限: +∞→x 读作“x 趋于正无穷大”,表示x 无限增加,0x > . 例:对于x x f 1)(= ,当自变量+∞→x 时,x x f 1 )(=与常数0无限接近 . 复习数列极限的定义:数列{}n x 以a 为极限即a x n n =∞ →lim ? 0>?ε,N ?,N n >时,ε<-a x n . 令()n f x n =,则()?=∞ →a n f n lim 0>?ε,N ?,当N n >时,()ε<-a n f .将n 换成连续变量x ,将a 改记为A ,就可以得到x →+∞时,()A x f →的极限的定义及其数学上的精确描述 . 定义3.1:设函数)(x f 在),(+∞a 内有定义,,A ∈若0>?ε,0X ?>,当x X >时,有()ε<-A x f ,则称数A 为函数()x f 当x →+∞时的极限,记作()lim x f x A →+∞ =, 或()A x f →,(x →+∞) . 几何意义:对任意给定的0ε>,在轴上存在一点X ,使得函数的图象 {(,)|(),(,)}x y y f x x a =∈+∞在X 右边的部分位于平面带形),(),(εε+-?+∞A A X 内 . 2)x →-∞时的极限: x →-∞读作“x 趋于负无穷大”,表示x 无限增加,0x < . 定义:设函数)(x f 在),(a -∞内有定义,,A ∈若0>?ε,0X ?>,当x X <-时,有()ε<-A x f ,则称数A 为函数()x f 当x →-∞时的极限,记作()lim x f x A →-∞ =

最全大学高等数学函数、极限和连续(新)

第一章 函数、极限和连续 §1.1 函数 一、 主要内容 ㈠ 函数的概念 1. 函数的定义: y=f(x), x ∈D 定义域: D(f), 值域: Z(f). 2.分段函数: ???∈∈=21)()(D x x g D x x f y 3.隐函数: F(x,y)= 0 4.反函数: y=f(x) → x=φ(y)=f -1 (y) y=f -1 (x) 定理:如果函数: y=f(x), D(f)=X, Z(f)=Y 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则它必定存在反函数: y=f -1(x), D(f -1)=Y, Z(f -1 )=X 且也是严格单调增加(或减少)的。 ㈡ 函数的几何特性 1.函数的单调性: y=f(x),x ∈D,x 1、x 2∈D 当x 1<x 2时,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单调减少(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增加( ); 若f(x 1)>f(x 2), 则称f(x)在D 内严格单调减少( )。 2.函数的奇偶性:D(f)关于原点对称 偶函数:f(-x)=f(x) 奇函数:f(-x)=-f(x) 3.函数的周期性: 周期函数:f(x+T)=f(x), x ∈(-∞,+∞) 周期:T ——最小的正数 4.函数的有界性: |f(x)|≤M , x ∈(a,b) ㈢ 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 , (c 为常数) 2.幂函数: y=x n , (n 为实数) 3.指数函数: y=a x , (a >0、a ≠1) 4.对数函数: y=log a x ,(a >0、a ≠1) 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考研数学高数公式:函数与极限解读

考研数学高数公式: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第一节:函数 函数属于初等数学的预备知识,在高数的学习中起到铺垫作用,直接考察的内容比较少,但是如果这章节有所缺陷对以后的学习都会有所影响。 基础阶段: 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建立函数关系; 2.掌握并会计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解析式; 3.了解并会判断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4.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并会应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强化阶段: 1.了解函数的不同表现形式:显式表示,隐式表示,参数式,分段表示; 2.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冲刺阶段: 1.综合应用函数解决相关的问题; 2.掌握特殊形式的函数(含极限的函数,导函数,变上限积分,并会讨论它们的相关性质。 第二节:极限

极限可以说是高等数学的基础,极限的计算也是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在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虽在考试中站的分值不大。但是在其他的试题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这部分学习直接营销到整个学科的复习结果 基础阶段 1.了解极限的概念及其主要的性质。 2.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极限。 3.了解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的关系,了解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记住常见的等价无穷小量。 强化阶段: 1.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及其与极限的关系(数一数二/了解数列 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数三; ▲2.掌握计算极限的常用方法及理论(极限的性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两个重要极限,等价无穷小替换,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 3.会解决与极限的计算相关的问题(确定极限中的参数; 4.理解无穷大量和无穷小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的比较,记住常见的等价无穷小量并能在计算极限时加以应用(数一数二/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会进行无穷小量的比较,记住常见的等价无穷小量并能在计算极限时加以应用,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数三。 冲刺阶段: 深入理解极限理论在微积分中的中心地位,理解高等数学中其它运算(求导,求积分与极限之间的关系,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高等数学函数极限练习试题

设x x x f += 12)(,求)(x f 的定义域及值域。 ,,,且成立,对一切实数设a f f x f x f x x f x x x f =≠=+)1(0)0()()()()(212121)()()0(为正整数.及求n n f f 定义函数)(x I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叫做x 的取整函数,若)(x f 表示将x 之值保留二位小数,小数第3位起以后所有数全部舍去,试用)(x I 表示)(x f 。 定义函数)(x I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叫做x 的取整函数,若)(x g 表示将x 依4舍5入法则保留2位小数,试用)(x I 表示)(x g 。 在某零售报摊上每份报纸的进价为0.25元,而零售价为0.40元,并且如果报纸当天未售出不能退给报社,只好亏本。若每天进报纸t 份,而销售量为x 份,试将报摊的利润y 表示为x 的函数。 的取整函数,试判定的最大整数叫做表示不超过定义函数x x x I )(的周期性。)()(x I x x -=? 的奇偶性。 判定函数)1ln()1()(x x e x f x x -+?-=+ [ )设,问在,上是否有界?f x e x f x x ()sin ()=+∞0 函数的图形是图中所示的折线,写出的表达式。y f x OBA y f x ==()() ???≤≤-<≤=????≤≤+<≤=., ; ,.,;, 设64240)(42220)(2 x x x x x x x x x x f [][].及求)()(x f x f ?? [][]设,; ,. ,求及.f x x x x x f x f x ()()()()=-≤>???=-101021??? ???>-≤=????>≤-=. ,; ,., ;,设000)(00)(2 x x x x x x x e x f x [].及的反函数求)()()(x f x g x f ? []设,,;,.求.f x x x x x x x x f x ()()()()=+=<≥???1 2002?? []设,; , .求.f x x x x f f x ()()=+<≥???2020 .求.,; ,.,;,设)()( 111)(000)(x x f x x x x x x x x x f ?+? ??≥<+=????≥<=

高等数学函数与极限试的题目

高等数学第一章函数与极限试题 一. 选择题 1.设F(x)是连续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N M ?表示“M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 ”,则必有 (A ) F(x)是偶函数?f(x)是奇函数. (B ) F(x)是奇函数?f(x)是偶函数. (C ) F(x)是周期函数?f(x)是周期函数. (D ) F(x)是单调函数?f(x)是单调函数 2.设函数,1 1)(1 -= -x x e x f 则 (A ) x=0,x=1都是f(x)的第一类间断点. (B ) x=0,x=1都是f(x)的第二类间断点 (C ) x=0是f(x)的第一类间断点,x=1是f(x)的第二类间断点. (D ) x=0是f(x)的第二类间断点,x=1是f(x)的第一类间断点. 3.设f (x)=x x 1 -,x ≠0,1,则f [)(1 x f ]= ( ) A ) 1-x B ) x -11 C ) X 1 D ) x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 A ) lim + →x )x 1 +1(x =1 B ) lim + →x )x 1 +1(x =e C ) lim ∞ →x )x 1 1-(x =-e D ) lim ∞ →x )x 1 +1(x -=e 5.已知9)( lim =-+∞→x x a x a x ,则=a ( )。 A.1; B.∞; C.3ln ; D.3ln 2。 6.极限:=+-∞→x x x x )1 1( lim ( ) A.1; B.∞; C.2 -e ; D.2 e 7.极限:∞ →x lim 3 32x x +=( ) A.1; B.∞; C.0; D.2. 8.极限:x x x 11lim 0-+→=( ) A.0; B.∞; C 2 1; D.2.

高数数学极限总结

函数极限总结 一.极限的产生 极限理论是研究关于极限的严格定义、基本性质和判别准则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极限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中国战国时期,但极限概念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出现于沃利斯的《无穷算数》中,牛顿在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明确使用了极限这个词并作了阐述。但迟至18世纪下半叶,达朗贝尔等人才认识到,把微积分建立在极限概念的基础之上,微积分才是完善的,柯西最先给出了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之后,魏尔斯特拉斯给出了极限的严格定义(ε-δ和ε-N 定义)。 从此,各种极限问题才有了切实可行的判别准则,使极限理论成为了微积分的工具和基础。[1] 二.极限知识点总结 1. 极限定义 函数极限:设函数f(x)在点的x 0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无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数 ,使得当x 满足不等式 时,对应的函数值 都满足不等式: 那么常数A 就叫做函数f(x)?当x →x 0时的极限,记作。[2] 单侧极限:?.左极限:或 ?.右极限:或 定理: 函数当时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左、右极限各自存在且相 δ<<|x -x |00ε <-|)(|A x f A x f x x =→)(lim 0 A x f x x =- →)(lim )()(左→→x A x f A x f x x =+ →)(lim )()(右→→x A x f A x f x f A x f x x ==? =+-→)()()(lim 0 )(x f 0x x →

等 即。 2. 极限概念 函数极限可以分成以的极限为例,f(x) 在点x 0以A 为极限的定义是: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无论它多么小),总存在正数δ,使得当x 满足不等式 时,对应的函数值f(x)都满足不 等式:|f(x)-A|<ε,那么常数A 就叫做函数f(x)当 x →x 。时的极限。 函数极限具有唯一性、局部有限性、局部保号性[2] 3. 存在准则 有些函数的极限很难或难以直接运用极限运算法则求得,需要先判定。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判定数列极限的定理。 准则Ⅰ.如果数列,及满足以下条件: (1)从某项起,即,当时,有; (2);, 那么数列的极限存在,且 准则Ⅰ'如果(1)当(或)时, (2) ,, 那么存在,且等于。 夹逼定理:(1)当时,有??成立 (2) ?,那么,极限存在,且等于A 【准则Ⅰ,准则Ⅰ′合称夹逼定理】 )()()(lim 0 00x f x f x f x x →+-==0,,,x x x x x →-∞→+∞→∞→0x x →{}n x {}n y {}n z +∈?N n 00n n >n n n z x y ≤≤a y n x =∞→lim a z n x =∞ →lim {}n x a x n x =∞ →lim ),(0r x U x ο ∈M x >||)()()(x h x f x g ≤≤A x g x x x =∞→→)(lim ) (0 A x h x x x o =∞→→)(lim ) ()(lim ) (0 x f x x x ∞→→A ),(x 0r x U ο ?()0x f

高等数学(函数及极限)

目录 一、函数与极限 (2) 1、集合的概念 (2) 2、常量与变量 (3) 2、函数 (4)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5) 5、复合函数 (6)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8) 9、函数的极限 (10)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1)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 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②、对于集合A、B、C,如果A是B的子集,B是C的子集,则A是C的子集。 ③、我们可以把相等的集合叫做“等集”,这样的话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等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⑴、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即A∪B={x|x∈A,或x∈B}。 ⑵、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 即A∩B={x|x∈A,且x∈B}。 ⑶、补集: ①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②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 U A。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_第一章_函数极限

第一篇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微积分是以变量为研究对象,以极限方法为基本研究手段的数学学科.本章首先复习函数相关内容,继而介绍极限的概念、性质、运算等知识,最后通过函数的极限引入函数的连续性概念,这些内容是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 第1节 集合与函数 1.1 集合 1.1.1 集合 讨论函数离不开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或对象的总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通常用大写字母A 、B 、C 、 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 、b 、c 、 表示集合的元素.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则表示为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表示为A a ?,读作“a 不属于A ”. 一个集合,如果它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如果它含有无限个元素,则称为无限集;如果它不含任何元素,则称为空集,记作Φ. 集合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例如,有1,2,3,4,5组成的集合A ,可表示成 A ={1,2,3,4,5}; 第二种是描述法,即设集合M 所有元素x 的共同特征为P ,则集合M 可表示为 {}P x x M 具有性质|=. 例如,集合A 是不等式022<--x x 的解集,就可以表示为 {} 02|2<--=x x x A . 由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数集,初等数学中常见的数集有: (1)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即 {} ,,,3,2,1,0n N =; (2)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 N ,即 {} ,,,3,2,1n N =+; (3)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即 {} ,,,3,2,1,0,1,2,3,,,n n Z ----=;

高等数学(函数与极限)完全归纳笔记

目录: 函数与极限 (1) 1、集合的概念 (1) 2、常量与变量 (2) 2、函数 (3) 3、函数的简单性态 (4) 4、反函数 (4) 5、复合函数 (5) 6、初等函数 (6) 7、双曲函数及反双曲函数 (7) 8、数列的极限 (8) 9、函数的极限 (9) 10、函数极限的运算规则 (11)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高等数学-函数与极限-教案.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 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 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 ={a , b , c , d , e , f , g }. 描述法: 若集合M 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 则M 可表示为 A ={a 1, a 2, ? ? ?, a n }, M ={x | x 具有性质P }. 例如M ={(x , y )| x , y 为实数, x 2+y 2=1}. 几个数集: N 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 N ={0, 1, 2, ? ? ?, n , ? ? ?}. N +={1, 2, ? ? ?, n , ? ? ?}. R 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 Z 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 Z ={? ? ?, -n , ? ? ?, -2, -1, 0, 1, 2, ? ? ?, n , ? ? ?}. Q 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 },|{互质与且q p q Z p q p +∈∈=N Q 子集: 若x ∈A , 则必有x ∈B ,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为A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 A ?B 且B ?A , 则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记作A =B . 若A ?B 且A ≠B ,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 例如, N ≠?Z ≠?Q ≠?R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集合的运算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 ?B , 即 A ? B ={x |x ∈A 或x ∈B }.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 又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 ?B , 即 A ? B ={x |x ∈A 且x ∈B }.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而不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 \B , 即 A \ B ={x |x ∈A 且x ?B }. 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 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 都是I 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 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 为A 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 C . 集合运算的法则: 设A 、B 、C 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 (1)交换律A ?B =B ?A , A ?B =B ?A ; (2)结合律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 (3)分配律 (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_第一章_函数极限

第一篇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微积分是以变量为研究对象,以极限方法为基本研究手段的数学学科.本章首先复习函数相关内容,继而介绍极限的概念、性质、运算等知识,最后通过函数的极限引入函数的连续性概念,这些内容是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 第1节 集合与函数 1.1 集合 1.1.1 集合 讨论函数离不开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或对象的总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通常用大写字母A 、B 、C 、 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 、b 、c 、 表示集合的元素.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则表示为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表示为A a ?,读作“a 不属于A ”. 一个集合,如果它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如果它含有无限个元素,则称为无限集;如果它不含任何元素,则称为空集,记作Φ. 集合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例如,有1,2,3,4,5组成的集合A ,可表示成 A ={1,2,3,4,5}; 第二种是描述法,即设集合M 所有元素x 的共同特征为P ,则集合M 可表示为 {}P x x M 具有性质|=. 例如,集合A 是不等式022<--x x 的解集,就可以表示为 {} 02|2<--=x x x A . 由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数集,初等数学中常见的数集有: (1)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即 {} ,,,3,2,1,0n N =; (2)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 N ,即 {} ,,,3,2,1n N =+; (3)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即 {} ,,,3,2,1,0,1,2,3,,,n n Z ----=;

高等数学函数及极限教案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 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 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 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 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 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 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 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 4、间断点及其分类; 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 一、集合 1. 集合概念 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 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 M. 集合的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例如A ={a , b , c , d , e , f , g }. 描述法: 若集合M 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 的元素x 的全体所组成, 则M 可表示为 A ={a 1, a 2, ? ? ?, a n }, M ={x | x 具有性质P }. 例如M ={(x , y )| x , y 为实数, x 2+y 2=1}. 几个数集: N 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 N ={0, 1, 2, ???, n , ???}. N +={1, 2, ?? ?, n , ???}. R 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 Z 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 Z ={???, -n , ???, -2, -1, 0, 1, 2, ???, n , ???}. Q 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 },|{互质与且q p q Z p q p +∈∈=N Q 子集: 若x ∈A , 则必有x ∈B , 则称A 是B 的子集, 记为A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A . 如果集合A 与集合B 互为子集, A ?B 且B ?A , 则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 记作A =B . 若A ?B 且A ≠B ,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 例如, N ≠?Z ≠?Q ≠?R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集合的运算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 ?B , 即 A ? B ={x |x ∈A 或x ∈B }.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 又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 ?B , 即 A ? B ={x |x ∈A 且x ∈B }. 设A 、B 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 而不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 \B , 即 A \ B ={x |x ∈A 且x ?B }. 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 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 都是I 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 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 为A 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 C . 集合运算的法则: 设A 、B 、C 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 (1)交换律A ?B =B ?A , A ?B =B ?A ; (2)结合律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 (3)分配律 (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4)对偶律 (A ?B )C =A C ?B C , (A ?B )C =A C ?B C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