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等教育学填空题

高等教育学填空题

高等教育学填空题
高等教育学填空题

选择、填空

1.(欧洲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

3.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又开始了新变化,表现为:层次的(多样化)、形式的(复杂化)。

4.(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5.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人力资本理论学派)为典型代表。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的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7.高等教育不仅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而且对(个人收益)有贡献。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高等教育)则是第一生产力的母机,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9.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10.高等学校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而我国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11.代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式大学有:建于1895年的天津(中西学堂),1897年建产的(南洋公学)。

12.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

13.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14.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其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

15.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16.(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7.教育方针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18.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19.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0.(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21.教育目的的性质体现为: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又具有客观性。

22.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23.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24.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5.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为:德与才、身与心、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

2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7.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教育的(基础)。

28.教育本位分为: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强调以社会为中心。

29.个人本位观可溯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他认为把(音乐)列入教育之中是为闲瑕时供精神上的享受。

30.社会本位观在西方可溯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他人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理想国”)需要的哲学王和军人。31.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一种(通才教育)。

32.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33.通才教育充分的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34.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近代以来主要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35.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称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属英才教育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6.英才教育阶段的大学培养(治国的精英)。

37.我国高等教育应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38.(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而(柏拉图)则提出了“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主张。这是最初的(“教育民主思想”)。

39.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40.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

41.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42.(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4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44.世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45.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1)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

(3)研究生院。

46.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教育部负责;与此同进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47.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主要分三个层次:(高等专科学校(含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48.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初级的专业人才);大学和专门学院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院是培养:(1)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或者(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2)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研)工作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49.(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学位制度是通过建

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

50.德国中世纪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设立,代表现代学位制度的基本确立。

51.德国通常不存在硕士教育阶段,研究生阶段一般只设博士学位。52.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

53.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

54.我国学位的级别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55.招生制度规定人才选拔的(标准)、(形式)和(范围)。

56.在(亚洲地区),实行统一的考试来录取新生的作法被普通采用。57.1998年我国决定高考实行“3+X”方案。

58.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是指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

59.职务是与教师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相对应的(工作岗位)。60.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61.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

62.高等教育管理构成三要素: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高校。

63.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主政府,政府和高校间(职责)、(权力)、(利益)关系。64.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模式有:中央集权型、权力分散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65.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

66.高等学校管理包括(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

67.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

68.我国高校的领导体制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其表现形式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69.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和系。70.高等教育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

71.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文化和传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

72.复合型人才就是指要(拓宽专业口径)、(培养跨学科人才)。73.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

74.能级结构分为三个能级:研究生院、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75.地区结构分为:梯度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模式。

76.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体化模式、多样化模式。77.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能教育或培训。78.高校教师职务结构包括三种类型:倒金字塔型、卵型、金字塔型。79.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80.高校师生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

81.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

巩固的。

82.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83.狭义的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84.专业的出现是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85.专业的发展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86.(学科)是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要与学科的形成、发展、变化相适应。

87.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88.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其意识包括:(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国际意识)。

89.(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它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90.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91.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认识主体)、(大学教学自身内在的价值和功能)、(大学教学的对象)所决定的。92.教学原则是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93.制定高校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94.大学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9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96.课程的分类:(1)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选修课程。

(5)根据课程时数的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7)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97.一个专业所设置课程的组合,构成了(课程体系)。

98.30学时以下的称为微型课。

99.历来的课程研究专注于(显性课程),而忽略了(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包括(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这些学课构成了所谓的(“校园文化”)。

100.最优化的课程体系就是从目标出发调整各方面的比例,并以最后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作为衡量的标准。

101.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102.教学计划的主要组织部分是课程体系,或称(课程结构)。

103.学分制教学计划比起学年制教学计划来,其更加突出了(课程板块),通过板块调整学生知识结构。

104.(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05.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106.(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107.(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

108.提高课程建设包括:(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109.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两种教学体制。110.个别教学制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111.班级授课制最先是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112.20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的(“开放教学”),50年代初英、美等国提出的(“协作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都致力于按照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程度进行教学。

113.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和科研、毕业设计。

114.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115.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信息传输的载体。116.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根据定义进行选择)117.现代教育技术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兴起了程序教学。118.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学习者、学习资源、教育开发职能、教育管理职能。

119.(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将计算机用作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20.(智能教学系统)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综合教育技术。

121.(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象、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功能。

122.(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的一个主要趋势。

123.(网络教育)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

124.(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决的过程。

125.(教学测量)则是一种判决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它是教学评价的方式。

126.(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127.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128.(自由选题)重大科研成果的摇篮。

129.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130.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志磨练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

131.课堂教学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社会实践以(直接、感性的知识)为主。

132.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

13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个(出人才的过程)。

134.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人、塑造人的(意识观念)的教育活动。

13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青年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37.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题教育,主要采取(形势报告、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的方式开展。

138.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调查研究法、说理启迪法、情感交流法、榜样教育法、参观访问法。

139.(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

140.(社会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为历年简答题★为历年论述题 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1~12 1)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的观念,指导高等教育时间,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2)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 3)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4)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2、中世纪大学的局限与意义P:20 局限性:1)浓厚的宗教性质;2)组织和纪律上松散性;3)教学上的繁琐性。 贡献:1)中世纪大学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独立形态高教机构,为西方近代高教的发展开辟了源头,提供了框架;2)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3)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中一系列教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P:24 提出两条最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学术自由的原则。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另外还强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 4、政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44~50 作用内容: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教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教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教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教发展的主要环节; 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高教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作用性质:直接制约、间接性和交织融合。 5、◆◆◆★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52~56(一般关系和特殊关系) 高教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一般关系)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规模;2)经济制约高教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教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教终身体系的形成。特殊关系:1)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高教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教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教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6、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 :58~61 1)促进了新的高教职能的产生,拓宽了高教发展空间;2)改变了高教专业设置,极大地丰富了高教内容;3)改革了高教的层次结构;4)促使高校强化科学研究;5)强化了高等院校于产业的联系;6)提升了高教的社会地位,为高教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 7、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 :65~67 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8、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P :68~71 (一)促进社会政治延续1)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2)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 (二)推进社会政治生活1)高教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2)

高等教育学判断试题库-B

01 在欧洲中世纪大学,硕士学位一般授予文科。 A.正确 B.错误 02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属于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03 柏拉图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正确 B.错误 04 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正确 B.错误 05 斯宾塞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正确 B.错误 06 罗伯特?赫钦斯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正确 B.错误 07 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正确 B.错误 08 赫尔巴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正确 B.错误 09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10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是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11 教育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是通才教育的主要特征。 A.正确

12 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型是通才教育的主要特征。 A.正确 B.错误 13 针对具体岗位需要培养人才是通才教育的特征。 A.正确 B.错误 14 开设综合学科讲座、举办专题讨论会表明通才教育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 A.正确 B.错误 15 专才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A.正确 B.错误 16 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人才培养。 A.正确 B.错误 17 专才教育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A.正确 B.错误 18 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型是专才教育的主要特征。 A.正确 B.错误 19 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A.正确 B.错误 20 社区学院的发展,使日本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A.正确 B.错误 21 私立大学在日本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A.正确 B.错误 22 私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A.正确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高等教育学 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题库 一、单选题 1. 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准答案:A 2 2.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分)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标准答案:C 1 3. 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司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后被史家称之为:(30分)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A 2 4. 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30分) A、 1920年 B、 1930年 C、 1900年 D、 1910年

5.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30分)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2 6.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30分) 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B 1 7. 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事务的权利,指的是哪个理念(30分)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管理专业化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D 2 8.以培养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为目的的教育的是(30分) A、自由教育理念 B、通识教育理念 C、专业教育理念 D、职业教育理念

9.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30分) A、陈鹤琴 B、陶行知 C、胡适 D、蒋梦麟 标准答案:C 10.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30分) A、博克 B、杜威 C、克拉克·克尔 D、德雷克·博克 标准答案:B 1 11. 在软件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C 2 12. 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D 1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经济性B.适时性C.专业性D.实践性E.满足性

整理高等教育学_判断题

【判断题】由普通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或个人等办学机构提供的非正规高等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案】错 【判断题】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 【判断题】以采用问答法教学而闻名的古希腊学者是柏拉图 【判断题】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 【判断题】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判断题】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 【判断题】以发展科研为主要职能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 【判断题】经济发展不会引起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 【判断题】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 【判断题】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 【判断题】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 【判断题】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 【判断题】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 【判断题】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 【判断题】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判断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丨 【判断题】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 【判断题】〃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 【判断题】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

【判断题】大学生权益包括受教育权和一般公民权两个方面,受教育权不属于公民权的一部分 【判断题】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 【判断题】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判断题】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判断题】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 【判断题】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 【判断题】专才强调人才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适应性,通才强调人才的技能性和职业性 【判断题】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 【判断题】学术型人才是才与应用型人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判断题】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判断题】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 【判断题】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判断题】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 【判断题】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 【判断题】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 【判断题】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 【判断题】钻研教材即钻研教科书 【判断题】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18、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早期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由于爱伊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就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这一情况表明(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19、我国2016年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于学科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从事科研的人员素质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领先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20、以下关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的结论中,正确的说法是(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 21、高校科研选题的(价值性原则)要求所选课题要对当前社会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22、下列命题中体现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高校教师自主确定教学的容、教材和方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反映了高等教育文化功能中的(文化选择功能)。 24、高等学校面向产业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25、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26、下列关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可以决定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高等教育学判断题(已删)

高等教育学 1、古希腊的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错 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对 3、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5、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7、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围。对 8、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9、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错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错 12、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对 13、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14、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15、高校教学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对 16、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错 17、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错 18、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19、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错 20、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对 1、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对

高等教育学分章题库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一、选择题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 B )。 A.古希腊学园B.中世纪大学C.赠地学院D.红砖大学 2.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 B )。 A.德国柏林大学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D.法国巴黎大学 3.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C )。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A )。 A.专业性B.基础性C.中学后教育D.通才教育 5.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和波隆那大学,还有(D ) A.雅典大学B.亚历山大大学C.哥廷根大学D.巴黎大学 6.元宝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 )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7.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结构的主要因素( B )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8.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D )。 A.发展科学B.社会服务C.促进经济发展D.培养专门人才 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C )。 A.独特性B.易变性C.先导性D.开放性 10.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C )。 A.耶鲁学院B.普林斯顿大学C.哈佛学院D.威廉玛丽学院 11.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D )。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12.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B )。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1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 B )。 A.哈佛大学B.霍普金斯大学C.弗吉尼亚大学D.耶鲁大学 二、填空题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习题1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教育的要素主要包括() A.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C.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环境D.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 2.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高深性和专业性 B.高等教育具有育人的目的 C.高等教育具有文化拓展的职责 D.高等教育是高层的教育阶段 3.自主自治的办学观、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和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是()的主要特征 A.中世纪大学B.柏林大学C.牛津大学D.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 4.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阶段 A.精英教育B.大众教育C.英才教育 1

5.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培养人才教学管理科学研究B.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课题申报 B.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D.教书育人教学改革科学研究 6.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当中,()是学生自我选择、自主建构而形成的。 A.家庭B.学校C.社会D.同辈群体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学学习生活的主要特点 A.依赖性B.主动性C.开放性D.独特性E.创造性 8.高校师生之间理想的关系应该是()的关系 A.以教师为主B.以学生为主C.师生疏离D.主体间性 9.专业培养目标、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主要体现在()中 A.教学计划B.培养方案C.教材D.教学大纲 10.泰勒认为,有效组织课程内容的三个标准是( ) A.独立性、程序性和统合性 B.连续性、层次性和统合性 C.连续性、程序性和统合性 D.连续性、程序性和复杂性 11.《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应该属于哪一种课程类型() 2

高等教育学单项选择题

高等教育学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 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 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 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 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 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 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 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 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答案有错麻烦改正

?1、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的新职能是:? A.教学的职能B.科研的职能 ? C.服务社会的职能D.引领社会的职能 ?2、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 ? A.教育内容的完善B.教育手段的完善 ? C.形式与结构的完善D.与普通教育的衔接 ?3、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是: ? A.精英化B.中心化C.职业化D.多元化 ?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这一观点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人本主义人性观B.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 C.孟子的性善论D.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2、高等教育在其性质任务上的特征表现为: ? A.基础广博性B.高等专门性 ? C.复杂系统性D.职业针对性 ?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是: ? A.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发展全人 ? C.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D.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 ?4、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可能在()社会阶段实现。 ?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 ? 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D.原始社会 ?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 A.遗传B.环境C.教育 ? D.人际关系

?6、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 ? A.科学教育B.人文教育C.专业教育D.通识教育 ?1、()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 ?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 ? A.专业能力B.思想素质C.创新精神 ? D.广博知识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通才教育与()结合。? A.专才教育B.人文教育C.科学教育D.通识教育 ?1、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 ? A.与产业结构一致B.与技术结构一致 ? C.发展高职教育D.与区域结构一致 ?2、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 A.形式结构B.能级结构 ? C.层次结构D.水平结构 ?3、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 ? A.科类结构B.形式结构 ? C.层次结构D.地区结构 ?4、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 ?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5、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学位有(): ? A.学士、硕士、博士B.硕士、博士 ? C.协士、学士、硕士、博士D.协士、硕士、博士 ?6、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认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新编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 库p a r t新编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 a r t 2 多选题 25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要求是()。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254、在规避办学主体问题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呈现出的共同特征是()。 ◎办学主体多元化 民办为主 ◎办学功能多元化 ◎合作博弈关系 255、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包括()。 ◎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依法自主设置学科专业 ◎自主开展与境外高校的合作 人事配置权 256、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

◎难以消除性 ◎延迟性 ◎可减低性 目的性 257、高等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 ◎行为的社会化 ◎角色的社会化 ◎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社会化 258、科研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 ◎发展新兴学科 ◎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259、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科研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科研可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 ◎科研是发展新兴学科的有效途径 ◎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260、我国对高等学校进行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主要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师资队伍与资源 ◎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研究水平 ◎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261、高等学校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最高层次,其基本任务主要是()。 ◎教学 ◎科研 社会实践 ◎科技开发 26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政治功能 教育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263、就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种之间的关系而言,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没有什么关联 ◎人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发展是身体发展的基础 ◎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64、高等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表现在()方面。 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 )。A 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C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三、论述: 1、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认识!答: 1.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这种教育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 持社会本位观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系结构。社会作为有机体,个体则分布在由社会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器官”中,起着机体基质的作用,社会处于决定性、中心的地位。社会是目的,个体则处于从属地位,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个体必须加入某一社会系统,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个人才有价值。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 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持个人本位观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个体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手段。 3.两种价值观的评析及现实抉择(这一块是答案的重点) 这两种高等教育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这对于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高等教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它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会导致高等教育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的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 根据社会本位观、个体本位观的基本观点、价值及发展的历史经验,当前,我们在高等教育目的观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不能重复“一边倒”的做法,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作出动态的调整。但切实措施尚有待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摸索。 2、论述:试述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答: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提供管理的效率。遵循的原则是机构设置合理,权力和责任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人员队伍精干,实施目标明确以及组织、控制、协调等手段得当和信息反馈渠道畅通等。 就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情况来看,高校管理的效率还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围绕这些问题,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第一,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学效率;其次,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第三,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 第四,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所谓后勤社会化就是指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3、论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特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主要表现形式:(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人格(3)心理(4)道德(5)法律。 主要特点:(1)高校师生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2)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3)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之间革命的同志式的关系。”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它不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体现了人际、教学、管理等方面特征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 共同努力。 不良关系:(1)师生关系工作化;(2)师生相互信任程 度降低;(3)师生的交往伦理倾斜。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注意: (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高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标准之上的,高校学生在年龄上处 于从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已初步具备成年人的 心理特征,非常渴望得到教师人格上的尊重,这就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靠自身的知识优势和教师权 威,更主要的是靠责任心和义务感来维系。师生在人格 关系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 格,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主体来对待, 要求师生平等,建立超越代际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对各自的角色规范都要有一 定的认识和认同,现在高校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关系过 于表层化,缺少深层次的心灵沟通,缺乏合作与互助的 精神。而且双方的交往不应只局限在课堂这一小天地, 还可以通过网络、社团、科技活动等形式多渠道交往。 (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高校教师权威的基础并不 是教师的地位,而是教师本人的学识、品行与才能。从 根本上说,教师的权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 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的修养水平,这要 求教师不断“充电”;同时高校教师要具备优良的教师 职业道德高校应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培训,使每一 个教师都能责任感强,将精神和行为统一起来。 (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 使由学生体现出来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的活 动,教师应明确学生是自己的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学 生观,必须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准确把握学生思想中本质的东西并加以科学分析,采取 正确的指导措施,才能换来学生的积极回应,教师对学 生的教育影响才可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建立。 4、论述: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课程建设。 答:课程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加强课程建设对 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具有直接的重 要的意义。加强课程建设的意义具体体现在:(1)能够 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为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提供正确的导向;(2)能够为加强教学工作、提 高教学质量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力资本”;(3)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4)为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5)为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提供先进合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等“软件”条件。 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 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建设;(3)教学资源建设;(4) 教材建设;(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 建设。 2003年始,教育部开始实施精品课程工程。对于 国家精品课程,应该坚持教育部的相关主旨,建设具有 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 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使其成为体现 出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和辐射作用 的优秀课程。就以上六方面而言,教学资源、教学条件 以及教学管理等内容,属于课程建设的外部条件,对于 教师来说往往具有不控性。因此,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 课程,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进行课堂 与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教材建设等方面着手。在建设的 过程中,应该突出强调以下三个特点:强调教授主讲课 程;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 5、论述: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高 校教学质量? 答:大学教育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相比较,有 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就其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展开形式 而言,有着如下特征:(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和创造性逐渐增强;(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 步增强;(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 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4)高等学校教 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 专业性。其次,从其教学方法来看:(1)信息由师生共 同控制;(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3)科研方 法的训练逐步增加;(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时,要改革传 统的灌输式教育,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 可能的实际效果;要将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使选用的 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方法;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艺术的训 练,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具体操作中,应 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第二,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 第三,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6、论述: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 何正确认识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答:与专门的科研机构比较,高校科研是独具特色 的,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校里,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相互 影响彼此作用,并随着发展而进一步深化,从而形成了 高校科研的特色,也同时说明在高校科研和教学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在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的内在 联系,即“源”与“流”的关系,从培养人才意义上说 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一、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因此 高校教师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做到两者 兼顾。 二、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专业 设置、培养目标等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 意义:(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基本任务:(1) 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2)提 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3)培养 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 一方面,高校不但通过教学为科技事业培养大批高 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提供最主要人才资源,而且培养这 类人才过程的本身为开真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环境,既 可利用高年纪本科生、研究生这支自然流动更新的有生 力量,又有助于活跃科研人员学术思维,将成果系统华 并得以广泛扩散和传播。 三、科研是教师的另一项基本任务。意义:(1)科 研是教师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2)是培养大学生 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3)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 (4)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5)是加速 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任务:(1)承担国家重大 科学技术研究课题;(2) 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 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研究重任;(3)促进基础研究、应用 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有机结合;(4)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 究。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教学有赖于科研支持,科研以 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 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成为教学进步最主要的驱动力; 科研过程则为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最 有效的训练条件和机会,是创造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 环节和手段。 可见,教学与科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两者综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 的最佳选择。人才、资源和设备既用于科研,又服务于 教学,可获得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双重效应,有利于提 高综合效益。而且不同类型人才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员, 在教学、科研结合体内不同岗位间适当交流,有利于人 才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因此,高等学校在贯彻科教兴 国战略中,应当采用“以教兴科、以科兴教、科教结合、 振兴国家”的发展方略,从指导思想、确定方向、选择 课题到组织实施,要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道路。 7、论述:结合高等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谈谈如何成为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答: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2) 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3)高校教 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高校教师是两 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 高: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 二,扎实的只是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 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参看论述题3、6答案) 8、课堂教学中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原则? (1)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是指,在高校课 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 又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 活动起来,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探索性,给学生 留下思考的余地 (3)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4)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促进 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的能力之发展 (5)改变考试与评价方式 9、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具有的特殊性? 答:1、高校教师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 (1)无私性;(2)示范性;(3)迟效性和长效性。 2、高校教师劳动具有的特殊性: (1)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指 导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 进行的。 (2)高校教师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高校教师的劳动 对象是大学生,大学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学教育的基础 上的,大学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 力,身心也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进一步增强。 (3)高校教师劳动的时空延续性。教师的劳动时间没 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教师的劳动地点没有校内外的明 确划分,班上、班下、校内、校外,都可以成为教师劳 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和互动 也是延缓的。 10、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答:(1)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发展数量缺乏一个宏观的 调控机制,因而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 性,二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范围比较狭窄,从而导致专业 的不适应性;(2)改革方向是: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 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在规 则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专业设 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却忽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经 济支持的可能;二是“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专业发展 的盲目性,出现大起大落;三是偏重数量发展,忽视质 量提高,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使用,影响重点专业、特 色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规模效益。 1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12、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演变及其内涵。 答: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 为社会服务”。 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沿着 培养人才这一办学方向缓慢发展着。1810年,洪堡建立 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 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20世纪初, 威斯康星思想(是对威斯康星大学20世纪初办学理念 和经验的总称)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 能。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项职 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 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 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 伸。” 13、如何加强高等教师队伍建设。 答:(一)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1)高校教师成长适 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规律;(2)高校教师成长适应 高等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3)高校教师成长应符合成 长的阶段性和个性的差异性。 (二)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1)提高高校教师的个体 素质的原则;①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② 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的原则;③提倡奉献和给予回 报相统一的原则。(2)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原则: ①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②规范控制与搞 活教师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③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 相统一的原则。 (三)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1)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2)完善教师培 训制度;(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4)建立 健全教师资格制度;(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14、如何办好特色专业? 答:专业特色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专业 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 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 性和竞争力。从构成要素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第 一,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 第二,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 持;第三,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个 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第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 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从培养方式 看,专业特色表现为:第一,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 规律和价值追求;第二,能充分立于和发挥高校和社会 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因素和条件;第三,能有机组 合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合力。 15、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答:(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知识传授与 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16、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答: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 基本国情,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体现在: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1)高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2)高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高等教育方法现代化 (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1)体制多样化(2)类型 多样化(3)标准多样化 (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五)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我国正处在上述发展趋势的形成过程中,要推进高等教 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高大众化、终身化,还 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高等教育改革于发展的趋势可以 作多维度的分析,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应该抓住机遇 进行长足的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 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他认为“人是自然的直 接对象”,但又是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成员,人的本质 是“一切社会的总和”。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和谐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三层: 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 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 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 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 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把德、 智、美三育同作为其物质基础的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第三层次: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 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 献是什么? 第一,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要充分发 展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 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第 三,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第四,要促 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 工作和生活。第五,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 前提和基础的。第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 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目标。 7.高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 答: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教书育人;(2)科学 研究;(3)服务社会。 对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 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 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又取决 于教师队伍的构成状态,即教师队伍的结构。包括: 第一,职称结构,即队伍内部各种职称的比例状况,这 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队伍素质的 一项重要标志。 第二,学历结构,即教师队伍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它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即教师的基 础训练水平和业务发展的潜力。 第三,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其中最 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各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 第四,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 高校教师合理的专业及学科结构应当与高等教育及经 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 第五,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应有效 调整高校教师学缘结构,形成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教师队 伍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