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贾宝玉的形象

贾宁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8级 1 班 20081103180 )

指导教师:付希亮

摘要:

鲁迅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所有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以其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底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红楼梦》塑造贾宝玉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贾宝玉的形象进行探讨。三个方面分别是:开篇楔子里的神话;贾宝玉和贾政的父子冲突;及宝玉与大观园群芳的关系。

关键词

石头入红尘神瑛侍者父子冲突婚姻爱情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便讲了两个紧密联系的神话。一个是无才补天的顽石静极思动,爱慕世间繁华富贵想到红尘见识一下,享受一遭。幸得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历尽人间种种后又化为一块顽石,乃将其所历幻缘镌刻其上。后来经几世几劫之后恰被访道寻仙的空空道人遇见,便将其上的故事抄录下来。又说空空道人因空见色,因色生情,传情入色,从此自号情僧。

另一个神话是西方灵河三生石畔赤瑕宫护花的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历幻缘,而未还他灌溉之情的绛珠仙草愿随其下界以眼泪还之。笔者认为开篇这个楔子里的神话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了解贾宝玉形象甚至整个故事的关键所在。但是这个神话故事似乎又一些矛盾之处。即补天顽石与神瑛侍者,贾宝玉三者之间存在的不衔接和甚至是割裂。这可能与《红楼梦》作者批阅十载,一本多改,以及版本流传的讹误、脱文有一定关系。限于篇幅无法展开论述。依据脂砚斋的点评大体上可以认为石头即使神瑛侍者,同时也是尘世中的贾宝玉。原本有补天之质的顽石未得入选,后自经锻炼灵性已通,被警幻宫的警幻仙子看重,留在赤瑕宫当上神瑛侍者,于灵河畔日夜灌溉绛珠仙草。仙草得化人形,便欲以眼泪还侍者的甘露之惠。于是便又了人间大观园的种种故事。

现兹将神话故事的关键部分摘录如下: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峰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具得补天,唯自己无才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限于篇幅,故事不便全引。这两个神话有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在第一个神话中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地方。第一尘世间人人珍视的宝玉不过是天界的粗鄙的顽

石。顽石才是其本质,而美玉只是幻象。那一僧一道恐世人不识,便大展幻术还镌刻上世人喜见之字——通灵宝玉。但是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顽石却大有来头,乃是娲皇所炼的补天石,这岂不比凡间任何美玉更珍贵?第二,作者将顽石描述成创世女神所炼之物,便以此在顽石骨子里打上女神的烙印。第三,除去不得那块顽石,娲皇所有补天石的数量刚缩小一万倍刚好是非闰年的天数。而青埂峰下的顽石刚好是闰年那零一之数。《汉书·王莽传》:“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注:“应劭曰:…紫,闲色;蛙,邪音也。?蛙者,乐之淫声,非正曲也。”可见娲皇所制的顽石本有补天之能,不得补天盖其生不逢时,命运不周。

而顽石的这些耐人寻味特征又都清晰地暗示了凡尘里宝玉的性格和命运。首先,贾宝玉不是假宝玉,而恰恰是有补天之才却未得其位的娲皇补天之石。怎奈尘世人无不被利禄声色所惑,肉眼凡胎不得见其妙处。而这天上之物又岂能看得起凡世间为名利奔波劳碌的众生,更何况他托生凡尘也不过是要在那富贵场,温柔富贵乡里享受几年。综上两点便有了贾宝玉便对读书人仕途经济的蔑视。更何况补天顽石托生于“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又幻化成衔玉而生的公子哥,自然仙物难也免蒙尘染污,所以贾宝玉也沾染了一些俗世陋习。这便又是顽石凡心已炽在尘世的反应。另外,补天顽石乃是女娲所炼,表现出了顽石的珍贵,还巧妙地让它和女性,而且是人类初祖搭上关系。这也是为宝玉抓周独选胭脂埋下伏笔,甚至是神话上得解释,这个故事同时又在尘世里贾宝玉的灵魂上打上女性的烙印。另外对于零一闰年之数则暗示了贾宝玉的环境让他无法施展自己的补天之能,于家国无望。另外,空空道人的了悟和易名也值得关注。空空道人,“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这便从故事的一开始就笼罩上了一层色即是空以及不知人生所往的彷徨,生出了繁华终属虚空的感叹。而在这种对于一切皆空的无奈中又传情入色,发现情的可贵之处。这也点出了小说的主题字——情。这也是自晚明起渐渐兴起的对人世间真情的呼唤的延续和反思。即真情总是难以战胜残酷的现实,反思真情的意义,反思尘世功名的意义。在《红楼梦》里多有体现,限于篇幅不能备述。

而另一个神话则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神话。由于前文已经叙述,在此不加赘言了。神瑛和绛珠的故事基本可以总结为“木石前缘”。这个神话为宝黛心灵契合的爱情做了暗示和神话上的原因阐释,同时也为悲剧的结尾做了预述。书中,宝玉在午睡,恰好宝钗路过,宝玉梦里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它是木石婚姻。”而带有讽刺一味的是木石婚姻恰恰是宝黛心灵契合的爱情。这一切无疑让宝黛的爱情在一开始便蒙上了不可抗拒的命运阴影。

作者自言:“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这无疑是宝贵的写实精神,也是《红楼梦》能流芳至今的重要原因。作者生动真实的对他生活的时代和家庭做了全景式的展示,上至达官显贵、皇商巨贾乃至贵妃天子;下自乡野村妇、婢女老仆乃至九流三教。而小说构思上更加锦上添花的则是曹公恰当的处理了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让人觉得似乎真的存在这样一个云山雾海的仙界。但是这个天界又和现实保持了一个恰当的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关系,让大观园所有的故事都笼罩在一层莫名的迷雾中,让人辨不清何是幻境,何是实景。而且更妙的是这个神话世界非但不影响故事的写实性,相反它还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内心,预叙人物的命运。可以说开篇楔子里的神话是《红楼梦》的过人之处,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红楼梦》另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是贾宝玉和贾政的父子冲突的发展演变。毫无疑问,贾政和宝玉之间的冲突可以归结为——世俗、功利与理想、性灵的冲突。在谈贯故事穿始终的这个矛盾冲突之前,我认为有必要的探讨一下在第三回书中用来描述贾宝玉的《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首《西江月》大多被认为是似贬实褒、用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我认为这首《西江月》无疑包含这种手法,但是不得不注意除此包含的微妙的感情。诚然贾宝玉的举止在世人看来是痴的是呆的。

脂砚斋则称宝玉是“今古未有之一人”。宝玉的痴处自是不胜举的。他得怪诞之举是为荣宁二府中人皆知的。林黛玉抛父进京一节中宝玉摔玉,怪那劳什子不择高低,继而贾母撒谎说林妹妹原来也有只是殉葬了林姑妈,那宝玉竟“想一想大有情理,便不再论了”。可见他对女性的态度是多么真诚非但是平等的看待,甚至把自己看成不配和她们相提并论的蠢物。再有,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问底一回中,刘姥姥胡邹早夭的姑娘的泥像修炼成精一节,宝玉竟然深信不疑,认为这样的女孩定是“虽死不死的”。另外竟还派茗烟去探访破庙又花钱烧香。足见其痴。宝玉关于“男人是泥做得骨肉,女人是水做得骨肉”无疑是这种推崇女性的观点的哲学升华。

当然,《西江月》中所谓的“顽愚”、“乖张”是指他不愿意走读书应举之路,反而和女孩儿特别亲近。而贾政和贾宝玉父子关系的冲突焦点之一即是:贾政认为贾宝玉是一个虽然衔玉而诞,但不过“酒色之徒耳”。再加上长大后素喜在内帷厮混于是更确定儿子今后定是淫魔色鬼不能听兄长之规劝,光耀祖宗之门楣。而这种看法根深蒂固,始于抓周时宝玉一把抓住脂粉钗环的一瞬间。我们可以想象政老爹那一刻多么心碎。第二回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对荣宁二府有这样的描述:“如今生齿日繁,世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或言旁观者清,而实际上是贾府诸人对于衰败也是早有认识的。例如,书第九十三回玩母珠贾政参聚散一节中贾政感叹人世荣枯,仕途得失,终属难定。而在谈起江南甄家时不免有兔死狐悲之叹。评价自家人时说:“虽无刁钻刻薄,却没有德行才情。”这也恰是贾政对自己的清晰认识。政老爹虽远比只顾高乐的赦老爹强,但是他却庸庸碌碌,外不能青云直上,内不能理财齐家。

贾政另一个高过贾府其他男主子的地方就是他认识到了贾府一败涂地的可能。书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节中,更是体现了贾政作为家长对贾府命运深切的担忧。不妨细看一下所制灯谜。

“元妃灯谜: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锦气如虹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迎春灯谜:天云人功理不穷,无功无运也难逢。因何整日纷纷乱,只因阴阳数不同。

探春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惜春灯谜:前身色相总无穷,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乃一响即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节,如何作此不祥之物?”

贾府众人在上元佳节赏灯猜谜原是件开心乐事。经历丰富的贾母,天生敏感的黛玉,乖觉的宝玉,有素慧惜春,干练清醒的探春都没有发现灯谜中的谶语,单单贾政觉察而不能入眠,可见他对家族命运的担忧要胜过贾府中的大多数人。但贾政又太过庸碌,只能把期望放在儿子身上。可见在一代不如一代,甚至随时可能一败涂地的贾府中最急需的便是一个能挑起家族大梁的男丁,恰政老爹的长子贾珠又早早死了,好容易嫡出一个男丁而且衔玉而生,可以说天生异象,自然政老爹渴望他能天赋异禀再加之寒窗苦读带领这个出了两公一妃的百年望族走出困境重回往日风光。更何况贾政天生爱好,偏喜举业功名,只恨得了祖荫不得金榜题名。可是宝玉却是:“古

今不肖无双”不肯读书还罢了,还屡屡蔑视功名利禄。这就是政老爹和宝玉矛盾的核心所在,这个矛盾大体可以叙述成一个好经济之学却庸碌不能得志,且对家族的一败涂地颇有预感的家长,和一个甘愿守护裙钗,不愿沾染人间世俗,天赋颇高的闲公子哥的矛盾。

更深层次上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运行数千年后“闰”出的变数。是封建社会自身发展孕育的新因子,而贾政则毫无疑问的代表了封建社会旧有的正统势力。他并不像贾赦、贾敬、贾珍、贾琏等人那样代表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可是贾政所代表的正统势力却显得虚伪,无力。

当然作为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的小说,作者在其中的感情无疑是复杂和微妙的。毫无疑问《西江月》里既饱含了宝玉对世俗经济科举之学的蔑视,对平等对待众人的渴望,但是也流露出了对自己富贵纨绔时不知读书,到老后潦倒穷苦的悔恨。而作者的这种心理对于处理贾宝玉,贾政父子的矛盾冲突定是有影响的。

脂砚斋第二十回评说“此书系自愧而成”是很有道理的。这种自愧在书中很易见。开卷第一篇便坦陈“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意义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当此,则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可见作者对于当日“富贵不知乐业”、“顽愚怕读文章”有悔意的。《红楼梦》作者自云:“无才可不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又有曹雪芹《红楼梦》初稿有《风月宝鉴》之名,取“戒妄动风月之情”的意思。可见作者对于笔下的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感情并不是单一的赞同。故《西江月》又有劝诫膏粱子弟意味。不能意一味看作是正话反说。笔者认为,小说包含了对繁华易逝的感慨;有对自己不能振兴家业的悔恨;又有对其认识的女子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怜惜;又包含了对污浊尘世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正因作者的这种多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故事的叙述之中,所以《红楼梦》中的父子冲突显得真实可信。而且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把父子的冲突一味的僵化,而是复杂的,是爱恨交织的,更是流变的。

贾政素不喜宝玉自视清高厌弃功名,更痛恨他喜在内帷厮混。但是政老爹对宝玉自然也有爱的一面,温情的一面。然纵是写其爱子也是婉转曲折,藏而不露,最后又发展到因爱生恨了。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细细读是试才情一节,便可见贾政对宝玉的复杂心理,可见众清客相公虚伪迂腐,也可见宝玉自视清高之处。

这一回中因贾政闻得掌塾称赞宝玉有些才情便叫宝玉一同去拟匾额。宝玉所拟的第一个匾额“曲径通幽处”众清客相公大赞宝玉才情,虽然贾政口里说“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充十用,取笑罢了”实际上内心却是很欣赏宝玉的才情的。而此时宝玉也知道众清客相公只是拿些俗套敷衍,好留下空间给他发挥。而题匾额也是渐入佳境的,众清客相公也慢慢放开,不似刚开始时小心唯恐好过宝玉了。宝玉题的第二个匾额“沁芳”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称赞不已。可见此时的宝玉算是给贾政赚足了面子,他的才情也得到了贾政的认可。后行至一处适合读书的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可见政老爹还是时不时的提点宝玉读书为要,望子成龙之心仍切。而宝玉的反应却是“唬的赶忙低下了头”。可见其依旧执迷不悟。而这种执迷不悟也在书中多有体现,如,警幻仙姑以声色晓之,秦仲的临别之言,可谓皆如当头棒喝,宝玉仍不能解,何况拟匾额时政老爹略带揶揄之语。

众清客相公历来不过寄食诸侯,附庸风雅而已,素为宝玉轻视。更何况他生性中自有一段清高之气。在拟匾的时候总是先将他人拟的匾批上一番,然后才肯说自己的高论。这无疑是违背传统文化中温柔蕴藉的中庸之道,自然也为政老爹所不喜,认为宝玉是个“轻薄之人”。宝玉拟第四个匾额时便无疑惹政老爹生气了。一清客相公拟“杏花村”,宝玉不等人问,竟然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鄙不堪了······”这个冷笑可是着实惹怒政老爹了,更让他觉得宝玉轻薄不识大体。后来原本可以父子情深的拟匾额之事竟发展到政老爹要把宝玉叉出去,若是拟不

出新的匾额便要打嘴的地步。可见此次试才情贾政对宝玉的由开始的认可,欣赏最后也发展倒生气厌恶的地步。虽说宝玉的才情在众清客相公面前给贾政赚足了面子,可是也让贾政更加讨厌宝玉的不通世务,锋芒毕露,在众人面前夸耀才情的轻狂之态。

正所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贾政很早便觉得宝玉是个酒色之徒,犯了‘淫’字。如果说这种认识始于抓周,强化于宝玉长大后喜在内帷厮混,那么宝玉挨打无疑是高潮了。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口舌不肖种种大受笞挞一回无疑是贾政父子冲突的最高峰。

宝玉不喜读书,不喜结交那些积极于功名利禄之人,厌烦峨冠礼服和吊往来之事。所以怠慢了贾政向来推崇的贾雨村。而恰在此时忠顺府的人又找上门来,责问府上琪官下落。偏偏贾环又火上浇油,鼓舌摇唇,搬弄是非。说宝玉强奸太太的丫鬟金训不遂,打了一顿,金训便投井了。这下刚好触到贾政痛处,气的面如金纸。贾政一心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不细问便要发狠打死宝玉。所幸王夫人及时赶来,救下宝玉,否则宝玉就真的被父亲活活打死了。而贾政也数次泪如雨下可见贾政也是痛心异常的。下毒手打宝玉也是为了以绝将来之患,不至于让他发展到弑君杀父的地步。可见此时贾政为了家族考虑宁可打死其子。后贾母赶来救宝玉,说了几句很耐人寻味的话。

训贾政语“你说你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是怎么教训你来!”

劝王夫人语“‘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是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倒说起你来。’”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贾政和父母的关系也不是那么融洽,隐隐让人看到贾政小时候的顽劣,以及为官之后对贾母的忽视。

而书中贾政的谐音是假正——假正经,我认为是因为他在年轻时也像宝玉一样乖觉。第七十八回写到,贾政“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这从贾母口中可以窥见一二,贾母说,你没见他小时候比宝玉还的乖觉还胜呢。

由此可见贾政看到宝玉就如同看到年少时的自己。而成年之后贾政便不是原来那个不谙世事的乖觉的纨绔少年,成了一个老成执重的贵族家长,看到宝玉重蹈当年自己的覆辙更是责之切。但略有不同的是贾政喜好读书孔孟之书,为祖父最疼。可宝玉偏偏不爱那些圣贤之书,只是一味看一些‘淫词艳曲’。这样怎让贾政不着急生气呢。当然后来贾政的态度也有明显的转变,不再苛求宝玉必须投身科举,而且渐渐也觉得宝玉的才情也算不辱没先人了,对宝玉的态度随着宝玉的成长也渐渐趋于缓和,从前望子成龙之心也渐渐平息了。

从贾政和宝玉的父子矛盾冲突,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是封建正统和新兴思想的冲突。宝玉看重的是人间真情,平等,贾政看重的是道德礼法,家族兴旺。宝玉无疑是一个真性情的赤子,以真情对待每个人,但是他性格中显示出得平等,博爱在残酷的封建等级礼法面前又显得软弱无力,他也无能为力。只能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剑霜剑严相逼”的环境里保持自身的洁净,与世无争。而当作者反思自己当年的“独善其身”的过程中又难免生出‘富贵不知乐业’的悔恨。正所谓“无才不得补苍天,枉入红尘若需年”。

“《红楼梦》大旨言情”此言不虚,在《红楼梦》的开篇神话里便有‘传情入色’之说。最能体现“情”的无疑是宝黛钗的爱情婚姻纠葛,以及贾宝玉和大观园群芳之间的故事。

书第五回游幻境指谜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一回中,“警幻道:‘······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今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

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兴趣,此皆皮肤淫烂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出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汝如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谲,百口诽谤,万目睚眦。”警幻之语毫无疑问恰到好处的指出了宝玉的性格,“爱博而心劳”,又为世人所不惑,见弃于世道。宝玉的“意淫”无疑较那些“皮肤淫烂的蠢物强过百倍。但是何为“意淫”?为何宝玉被推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书第一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节中贾雨村道:“正邪两气有相遇之时,必在冲突中搏击掀发,其气必赋于人。秉此气而生的人“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其特点是“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表明宝玉并非大凶大恶之人,他聪明灵秀,又乖僻邪谬,是一个同时秉正邪之气而生的多情之人。

大观园无疑是一个女儿的世界,这个世外桃源中有身份不同,性格迥异又都钟灵毓秀的女子们的,她们无疑是纯洁和善良的集合。《红楼梦》把太虚幻境及其现实投影大观园写成了花柳世界,赋予降凡的群钗以花柳之质,把由神瑛侍者投胎的贾宝玉写成了绛洞花主,呵护着大观园的所有女孩。在这个天上人间诸境备的大观园里,宝玉细心地呵护这每一个女子,但是又无可奈何的目睹这些女孩子们的悲剧。贾宝玉的痴情无疑超越了男女恋爱的排他性和肉欲满足,把静观欣赏推广到所有女孩身上。这是一种对女性纯洁的天然之美的珍视爱怜。这也就是为什么警幻称其为今古天下第一淫人的原因,便是是‘意淫’的含义。

宝玉对纯洁女性的真情,表现在他对日常生活中对大观园姊妹真心纯净的关怀中。平儿。如一次被贾琏、王熙凤打骂而躲到怡红院来,宝玉为此喜出望外,甘心“充役”,精心为平儿换衣、梳头、洗脸。平儿走后,他既怨恨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又叹惜平儿在俗贾琏威凤姐之间“竟能周全妥贴,今儿还遭荼毒”的不幸,“不觉洒然泪下”(第四十四回)。又如宝玉得知香菱因与芳官、蕊官、豆官等“斗草”戏耍弄脏了石榴红绫裙,担心薛姨妈生气,便教袭人将同样一条裙子送给她换,又将香菱“斗草”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以这种奇异的举动表达他对这位薄命女儿的同情和祝福(第六十二回)。再如“投鼠忌器宝玉瞒赃”一事,王夫人房里丢了玫瑰露,经平儿查实是彩云所为,因彩云与环儿相好,受赵姨娘请求到王夫人房中“拿”了玫瑰露,还有茉莉粉、蔷薇硝、茯苓霜之类,有人则借厨房“小风波”诬陷厨头柳家的女儿五儿,想借此将柳家的赶出去。此事传到宝玉房里,宝玉怜爱同情五儿,且为顾及探春脸面,就站出来为五儿、彩云“顶缸”,平息了一场伤及无辜女孩儿的风波(第六十一回)。贾宝玉对女儿的“昵而敬之”和“体贴”,还表现在对女儿个性脾气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女儿内心疾苦能设身处地的体谅。如黛玉的孤傲、“目无下尘”,在众人眼里被视为“小性儿”,“爱恼人”,而宝玉却能给予理解和尊重,并把她视为知己而献上至贵至坚的爱。又如他在大观园蔷薇架下看到暗恋贾蔷的龄官用簪子在地上一面抠土画“蔷”字,一面悄悄流泪的情景,他心里便升起无限的怜爱,恨不得要把她的忧愁“分些过来”;而此时忽然一阵雨来,宝玉首先想到的是提醒龄官避雨,却忘了自己站在雨中,身上被淋湿也不知道。至于“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一回,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晴雯因抄检大观园事件而被王夫人逐出贾府。宝玉得知晴雯病重,竟瞒着家人,偷偷去看望。晴雯死后,他又写了一篇前序后歌的《芙蓉女儿诔》,“又备了晴雯素喜的四样吃食,在黄昏人静之时,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祭奠。在诔文中,他对那些“毁谤”晴雯的卑劣下贱的小人进行了谴责,对晴雯的人品予以高度评价:“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晴雯无比沉痛的哀悼之情。由此可见,贾宝玉为大观园少女们甘充下役,对她们给予诚挚的体贴、呵护、关爱、同情,显然是超越了男女性爱的狭隘天地,突破了尊卑贵贱等级观念。他这种女儿情,可说是只讲奉献而不求回报的非功利的博爱,真爱。

而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又笼罩了一层“若要好,须是”“的无奈感伤。宝玉悉心关照的似玉如花的女子相继走向悲剧结局。无奈真情总是无法战胜残酷的现实。心高气傲的晴雯最终命丧

黄泉;驯顺知心的袭人最终和公子无缘;气质美如兰的妙玉终陷风尘;志高精明的探春远嫁海隅;率真开朗的湘云转眼间夫妻离散;机关算尽的熙凤反误了卿卿性命;阆苑仙葩的黛玉最终泪尽而夭;举案齐眉的宝钗到底意难平;大观园里各种纯真美好的儿女都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结语

贾宝玉作为封建社会数千自我演化生出的异端,以平等的真情大爱和功利污浊的尘世相对立,然而最终却又无奈的经历由‘好’到‘了’,归于虚空。书中既包含了对宝玉真情的赞扬,又包含了对这种真情的反思。他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给以深切的同情和关注,对传统封建道德礼法的反思,甚至是攻击。无疑作为异端的宝玉是软弱的,面对美好的逝去,和日薄西山的家族命运只能无可奈何。而贾宝玉形象的意义的在于他代表了人类真、善、美的追求,不应该因为这种理想无法战胜现实就责怪它软弱。贾宝玉形象的价值恰恰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三版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刘敬圻贾政与贾宝玉关系还原批评学习与探索200期5年第六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贾宝玉的身上有叛逆精神,表现为不爱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 道路,追求自由平等,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等等。但他毕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身上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 比如他对封建思想、观念、道德、礼教的主要方面有时不持反对态度。 对于父辈和贾母等人十分顺从,对于忠君和孝亲十分重视,与年 轻女子的交往是讲究平等的,但有时还会摆出少爷姿态对待他们,最后与黛玉的爱情也无法坚持的走下去,种种迹象表明其叛逆精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叛逆中有妥协倾向。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妥协性,以便更完整地看待贾宝玉这个人物。 扩展资料: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贾宝玉的形象分析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心人物,贯穿全书的始终。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 把八股文指斥“饵名钓禄之阶”,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不愿与士大夫交接。其基调核心:“情痴,情呆,行怪,言狂,冥顽”。 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虽然,受其时代的局限,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性别角色是怎么回事。但在他的身上,却凝聚了男性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这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同时又是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叛逆者。 首先,贾宝玉否定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他否定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思想。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因此,他不仅爱黛玉,也爱他身边的那些女仆人。故鲁迅先生有说:“宝玉是‘爱博而心劳’”。 其次,他不定读书做官的人生道路。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厌恶贵族家族豪华腐朽的富贵生活,但又离不开它。体现他的矛盾性。 再次,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最后,宝玉更是不定读书做官的人生道路。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希望他能在朝廷当官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是格格不入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他的思想仍存在一些狭隘的地方。他不时流露出虚无主义和宿命观的思想,仍然带有浓厚纨绔子弟的生活习气,在他思想上有深刻的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他在反抗时,并没有直接进行反抗斗争,从而使自己陷入到更加苦闷的境地,这体现了他的软弱性。

贾宝玉形象赏析

贾宝玉形象赏析 我们就从贾宝玉那句有名的话说起吧。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这是宝玉与女儿和男子交往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我们会发现,宝玉并没有完全依照这条准则行事。比如,他和柳湘莲、秦钟、北静王等人交往十分密切,而对女子,也有另一种看法。那就是“这些人只嫁了一个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第七十七回)对于这种矛盾,孟富本地议会的一条侧批写道:“受气清浊,本无男女别”。这种:“受气说”,在理解贾宝玉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受气说”的系统阐释者是贾雨村。第二回中,当冷子兴说贾宝玉“将来色鬼无疑了”时,贾雨村急忙罕然厉色制止,并说了一通玄而又玄的话。他认为,世间本来有正气和邪气,大贤之人和大恶之人就禀赋着正气或邪气。而当时是“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甚至所余灵气漫无可归,就化作甘露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在这样的世上,邪气只能充塞在深沟大壑之中,不见天日。如果邪气泄漏而出,因为正邪不相容,便会互相搏击,直至一方消亡为止。这样就产生了“正邪两赋”的人。这种人“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成为大奸大恶”,“聪明灵秀”而又“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他们“弱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抒清贫之家,则为逸世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亦必为奇优名倡。”如果我们把贾宝玉、北静王、秦中、柳湘莲、蒋玉菡等人与贾雨村所列举的三类人进行对照,就会发现他们十分吻合。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的写法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据考证,应该是“假语存焉”,与“真事隐去”对应。),而且发表“受气说”的正是贾雨村。“假作真时真亦假”,贾雨村的这些话也就真假皆有之了。那么,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贾宝玉等人正是秉正邪二气而来的人,但何为正、何为邪,贾雨村说反了。也就是说,充溢于天地之间,漫无所归的,是残忍乖僻的邪气,而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不见天日的,正是清明灵秀之正气。 这一点很容易得到证明。贾雨村的立场是封建官僚的立场,在他们那里,抹杀天性、真情的“理”才是最终价值标准。在这种价值标准的支配下,他们根本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只要看一下评价宝玉的两首《西江月》就可以知道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的社会也是抱着失望的态度的。我在这里不多展开,仅指出两点:一,曹公在开头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脂砚斋在这里批道:“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为什么要补天呢,因为“天”已经破了。脂砚斋提醒我们要注意神话后的含蕴,即社会已经破败了。二、《红楼梦》中多次写到“末世”,比如甄(士隐)府、林府、贾府等等。在贾雨村出现时,脂砚斋批道“有写一末世男子”。可见,曹雪芹认为当时的社会已经到了末世。

宝玉挨打人物分析

贾政:迂腐、不达人情,只一味讨好上司。不能因材施教,但却孝顺。宝玉:仗义、但内心脆弱。宝钗:深谙人事,能够适时为事。黛玉:只关心宝玉,且善意相诉。 林黛玉、贾宝玉、贾明、贾政、薛宝钗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和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同是一个母亲(书中的老太太,贾母) 林黛玉父母双亡后寄住在贾府(贾宝玉的家),两个人一块长大,产生了感情. 薜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和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亲姐妹.薛宝钗的父亲死后,她的母亲带着她和她哥哥,来到贾府做客,然后因为薛宝钗要参选宫中的秀女,暂时定居在此. 结果秀女没选,却成为贾府人人喜欢的儿媳妇人选 也就是说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 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兼表姐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 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妻子兼表姐 林黛玉的妈妈(贾敏)是贾宝玉的爸爸(贾政)的亲妹妹,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和薛宝钗的妈妈是姐妹。 林黛玉父母双亡后寄住在贾府(贾宝玉的家),两个人一块长大,产生了感情. 薜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和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亲姐妹.薛宝钗的父亲死后,她的母亲带着她和她哥哥,来到贾府做客,然后因为薛宝钗要参选宫中的秀女,暂时定居在此. 结果秀女没选,却成为贾府人人喜欢的儿媳妇人选 王熙凤是,贾宝玉的伯父的儿子(贾琏)的老婆.所以贾宝玉是王熙凤的小叔子.

<宝玉挨打>中人物性格分析 浏览次数:3884次悬赏分:100|解决时间:2008-1-26 14:18 |提问者:bikil 着重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王熙凤等重要人物。 最佳答案 “宝玉挨打”、“抄捡大观园”是《红楼梦》全书中两个最大的事件。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是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派贾政同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矛盾冲突的一次激化,也是这一矛盾冲突发展的结果。古今中外一个严厉的父亲因生气打了儿子,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但贾政打宝玉的方式、方法、结果,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却大不一样,它所包含的矛盾冲突是丰富、复杂的,我们着重从艺术表现上加以分析。 一、高度的艺术概括。 从贾政打宝玉的原因来看它的概括力。 贾政为什么要打宝玉?从远因来看,可以说矛盾由来以久,“自从那宝玉的女性化的性格微露其端时(百日抓),那政老爷便不喜欢”,“便不甚爱惜。后父子生疏隔膜,轻易不见一面,偶一见,总是疾言厉色,动辄‘断喝一声’”。近因有如下几点: (1)因为宝玉不愿和当官作宦的人交往。厌恶仕途经济,引起封建卫道者贾政的不满。宝玉把谈“仕途经济”的话,说成是“混帐话”。最早引起可从第32回找到。亲戚贾雨村来,贾政叫宝玉出来见见,宝玉不愿意;又如史湘云劝他:“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听了回答说:“姑娘请到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接着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把宝姑娘搁在那里。”宝玉又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就和他生分了。”以上这些话,我们都能看到宝玉是最厌恶“仕途经济”的。他一听贾雨村来心里就厌烦。所以叫他半天才磨磨蹭蹭地赶到,无精打采,他老子看了非常生气。让他去和作官的人见见,将来好发展,可他不愿意,不干;谈吐也没大家风度,萎萎蕤蕤,贾政当然看不惯了。(这是矛盾之根本所在) (2)丫头金钏自杀(30回)。一天中午宝玉到他母亲屋里,他妈正在睡觉,丫头金钏正在捶腿,宝玉以为他妈睡着了,就和金钏开玩笑说:“我讨了你到我屋里去。”金钏说:“你忙什么,金簪掉在井里有你的。”被王夫人听见了,起来打了金钏一耳光,并定要金钏离去,苦苦哀求还是不行。“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引坏了。”金钏含羞忍辱出去了。到33回时,宝玉见贾雨村回来,听说金钏含羞赌气自尽了,他心中“五内催伤”,非常难过,徘徊恼恨,迷迷糊糊往前走同他爸爸撞了个满怀,他爹本来就不高兴,气还不算大,这一撞气就上来了。(雨村临门、金钏投井是导因)

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的典型意义

贾宝玉人物形象的的典型意义 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这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男性形象,他的软弱在曹雪芹的塑造下以一种立体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是对传统男性人格的反叛,颠覆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角色要求!挑戓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摒弃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背叛男性友谊“君子之交”的道德准则! 2贾宝玉在当代应该属于是“另类”的。小时候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大了他 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然而却生在一个日益衰败、后继乏人的贾府上,被看成是预想的接班人,寄托着重振家声的厚望,贾母的慈爱、贾政的严教、王夫人的暗中关注、姐妹们的特别青睐以至丫鬟奶妈的细心照料,都戒明戒暗地企图把他引上读书仕进、科丼成名的传统士大夫所已经走过的道路。可是他偏偏又是一个不落尘世的“奇人”。在曹雪芹笔下的他背离了士大夫的传统道路,违拗了贾氏家族的殷切期望,在人生道路和婚姻爱情生活等方面,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受任何约束的崭新的追求。他接受了贾母的厚爱、贾政的鞭笞和众姐妹丫鬟的觃劝,但他毫不改变初衷,而是规仕途为禄蠢,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而欢喜那种脱离开封建官场和文场的自由自在的闲散生活;他不愿接受家庭对他婚姻的安排,而倾心地热恋着志同道合的表妹林黛玉。他的思想和行为无疑不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他的身上虽仍有十分浓厚的贵族子弟的习惯不习气,可他仍然不失为一个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 3贾宝玉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规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憎

贾宝玉服饰评析

贾宝玉服饰评析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 为了塑造一个“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的“混世魔王”,曹雪芹对笔下这位第一号人物贾宝玉的服饰色彩作了尽情的描绘。有关宝玉服饰色彩的描写单是前八十回就有十处之多,无一处不写得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一回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刚进府的黛玉所目睹的表哥形象,也就是宝玉在全书中的第一次亮相。头上戴什么,身上穿什么,脚上套什么,写得细致周到。从上可发现宝玉的服饰也多是鲜艳的颜色,大红箭袖,五彩丝,石青排穗褂,青缎粉底小朝靴,五色丝绦,红丝,银红撒花半旧大袄,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丰富多彩的色调,珍贵的材质辅助着“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的神态,如此工笔树立起来的人物形象玲珑剔透!正是因为作者观察敏锐,生活厚实,笔力雄健,才敢于转瞬之间便让宝玉在林妹妹面前作了两次时装表演。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时宝姐姐看到的是“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素服是北静王所见“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看戏换的是“大红含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裘排穗褂”;夜探是“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著蝴蝶落花鞋”;赏雪穿的是“一件茄色哆咯罗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小鹰膀褂子,束了腰,披上玉针缞,

贾宝玉的人物分析

贾宝玉的人物分析 关键词:男人解放社会性别角色双重叛逆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这几乎成了今天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而当我们以男性解放思想为背景重读《红楼梦》时,便会发现,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让我们试以男性解放的视角,重视审视一下宝玉的形象。 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 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第五回写宝玉跟着秦氏找午睡之处,先进上房,见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画为《燃藜图》,画的是刘向勤学苦读,而对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对功名厌恶到这种地步。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亦可见其性情。 贾宝玉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 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沉湎于儿女情长。 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他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这实际上是他生活的最主要内容。用史湘云的话说,便是:“你成年家只在我们群里”。而袭人也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 贾宝玉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 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对男女差异有着明确的规定,男人的“阳刚”对应女人的“阴柔”。为了塑造这一不同的性别形象,男性和女性在幼年的游戏内容上便有区别,而贾宝玉却要打破这区别。第六十二回,香菱等人斗草,“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这种女孩儿们的游戏,荣宁二府中,恐怕也只有宝玉这一个男性会热衷参与。 爱美一向是女人的专利,男人爱美会被看作“女孩儿气”,受到轻蔑。但贾宝玉却喜欢戴精美的绣袋,穿漂亮的衣服。且看第三回中贾宝玉第一次出场的外貌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活脱脱一个阴柔的样版。至于喜欢吃女孩子的胭脂,更是将这份阴柔演绎到了极至。 贾宝玉的哭与兼性气质 《红楼梦》全书中,除去林黛玉,眼泪最多的便是贾宝玉了。林黛玉的哭,人们可以从女性的阴柔一面来理解,而对于贾宝玉的哭,则会因为不符合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要求,而受到哂落。《红楼梦》写柳湘莲出家,薛蟠去找,没有找到,回来说:“不怕你们笑话,我找不着他,还哭了一场呢。”可见男人哭泣确实是件让人“笑话”的事。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通过认真品读石头记,我认为把贾宝玉作以上评价是不客观、不合实际的,是有悖于曹雪芹本意的。在我看来,贾宝玉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敢于向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挑战的革命英雄,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封建主仆等级制的鄙夷、对底层人民的热爱、对刻板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屑一步。 贾宝玉是一个大胆置封建等级制度于不理的侠士形象。在《红楼梦》的几乎每个章节无不体现着这种形象。《红楼梦》第十九回写道贾元春省亲回驾以后,袭人的母亲接袭人回家吃年茶,宝玉正和丫头们玩棋,听丫头回来说东府贾珍请过去看戏,过去以后,宝玉却看不上那戏,不料却找到了茗烟(此处情节略过),提议两人去袭人家去看袭人。作者别有心意地大写特写袭人家怎么怎么穷,其实是在暗示、衬托宝玉的同情穷人,试想,一个堂堂名门贵族公子丝毫没有以纨绔子弟的身份自居,不顾家规,偷偷逃出来去看一个穷困潦倒、当年靠卖女儿过活的人家。这且不说,他看的是什么人呢,原来不过是一个丫环罢了,像贾宝玉这样堂堂一个贵族子弟,不用说袭人了,就是比袭人好的多得多的女人也多的是,在乎这么一个穷女子么,刚走一天不到,干嘛还要亲自跑来看,难道是由于他是情痴吗情痴也没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啊。这样解释未免有失偏颇。再看看《红楼梦》第二十回写道,袭人病了,宝玉吃完饭后无心去玩,想着袭人,便回至房中,看见袭人已经睡了。天气还早,晴雯、绮霰、秋纹、碧痕都找鸳鸯琥珀玩去了,只有麝月玩抹骨牌的游戏,说着便要给麝月筚头。一个富家公子居然给一个小小的丫环筚头,贾宝玉是不是下贱呢他痴情到这种地步说不过去。类似这种情形在《红楼梦》中俯拾即是,我们可以体味

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贾宝玉的形象分析一直贯穿红学界诸大家的研究之中。笔者从贾宝玉身上的性格特征入手,剖析其内蕴及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所折射出的个人理想。性格叛逆、男人解放和初民-主义思想。在贾宝玉这一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 一、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 古今中外人们对男性的一般要求是刚强果敢、事业有成、沉稳干练、不拘小节等。对女性则有温柔贤惠、举止端庄、三从四德等要求。如果符合上述要求,会被视为正常、健康,甚至杰出的人物;如果背道而驰,即为反常、病态乃至打入另类为社会所不容。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这几乎成了今天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而当我们以初民思想和男人解放思想为背景重读《红楼梦》时,便会发现,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毫不夸张地说,曹雪芹是具有初民-主主义思想与男人解放思想的作家。让我们试以男人解放的视角,重视审视一下宝玉的形象。 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其家族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

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贾宝玉颠覆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角色要求。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袭人因此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初民-主义思想。宝玉具有男人解放主义所要求的对女人的尊重,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 他与女性-交往的平等观,以及对女性的爱护,通过许多细节表现出来。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观念,如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时为晴雯捂手等这些细节都可见到他关爱女性的细腻之处。 贾宝玉周围人士对男人解放倾向的态度。当男人解放作为一种理论提出的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的反对者。贾宝玉的生活中,几乎

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试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以及他在众多女子身边的意义 试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由于封建主义制度和他的生活环境等造成的必然现象。他的性格在那个封建年代无疑是种“典型“。他的主要性格有以下几点: 一、贾宝玉对封建制度的叛逆性 贾宝玉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还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由此可见贾宝玉性格的叛逆乖张。” 二、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书中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对许多少女都很有爱但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他的这种爱包括了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种种情怀。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三、贾宝玉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贾宝玉有与封建主义格格不入的性格,在宝玉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居然还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来。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雏形。贾宝玉的民主主义思想,最明显的表现在他的对封建社会女性的“爱”上,即对于有些寒素和微贱人物的爱慕和亲近,尤其是他对于女孩子的特殊的亲爱和尊重。但是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隘的,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所以说他的这种民主主义思想还是有它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思想者先驱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是曹雪芹对宗法礼教的背叛和对女性主义张扬的代言人。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想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却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他在众多女子身边的意义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身边有着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众多各具特色的女性,对于林黛玉来说贾宝玉是她的知己和喜欢的人,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也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这是他们之间关系的纽带,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然而在封建社会下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或者说贾宝玉带给林黛玉的不是快

贾宝玉人物赏析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把八股文指斥“饵名钓禄之阶”,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贾宝玉厌恶仕途,不喜读书,不但背离传统的理想生活道路,且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自己不想为子弟之表率,以至“背父兄教育之恩”,甚至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士大夫气节骂得分文不值。他说“除‘明明德’外无书”,亦旨在贬斥程、朱理学的陈腐说教。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是贾宝玉这个典型的最突出的特征。《红楼梦》反复写了这个特征,有时还用神话和夸张的笔墨渲染强调这一特征。他还没有出场之前,别人就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后来书中又写他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伯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他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

不能不发生苦恼。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又一次,当晴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么样才好呢?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孩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这就是鲁迅所概括的:“爱博而心劳”。也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这样概括和形容贾宝玉的性格特性,不单因为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所谓“爱博”或云“博大的爱”似应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这种爱是广义的,包括亲近、爱恋、体贴、尊重、同情等;因此其二:这爱所及的对像也就是比较广泛的。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鸳鸯、平儿、香菱和其他一些小丫头,等等。惟其“博爱”,所以“心劳”。设想贾宝玉心目中仅有一黛玉,他哪里至于如此劳碌!为人担忧,代人受过,替丫头充役,这类事在贾宝玉的“行状”中简直多不胜举,俯拾即是。即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劳形”、为其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他想到“贾琏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竞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但因他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香菱因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分析 ——《红楼梦》原著读后感 “开卷不读《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也许是对《红楼梦》最合适、最贴切的定位。暑假,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套《红楼梦》原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几近文言文,我强硬头皮,似懂非懂,历时一个多月才艰难阅读完成!即便是读完整本的小说,对这本包融有诗词歌赋曲文的小说的基本内容,我仅仅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书中个别的错综复杂人物关系,现在仍然是一头雾水,理不出个头绪。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以描写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中心进行展开的。书中人物颇丰,在此,我只想非常肤浅地谈论一下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宝玉的性格,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贾宝玉有点叛逆,不喜欢读书,尤其是厌恶八股文,从内心鄙视和抵触所谓的功名利禄,不追求上进,是既奇又俗的人物。《红楼梦》中一段诗词这样描写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

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是一个“愚顽”的“蠢物”,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在贾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第二,贾宝玉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贾宝玉喜欢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的生活,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喜欢林黛玉,暗慕薛宝钗,欣赏史湘云,尊重袭人、晴雯、紫鹃、麝月,同情平儿、香菱、鸳鸯。 贾宝玉的秉性温柔,对女儿有着由衷的崇拜,他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所以他“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宝玉身上,这不是什么病态的心理。宝玉身上虽然有着一些脂粉气,但他仍是一个可爱的小伙子,是

红楼梦人物赏析——贾宝玉

贾宝玉,小说主要人物之一。贾政之子,与元春及已故的贾珠俱王夫人所出,宝玉最小;他与探春、贾环为同父异母兄妹及兄弟。出世时口内衔一块晶莹之玉,因名宝玉。生长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荣国府中,其父贾政期望他振兴家门,他却“行为偏僻性乖张”,成为“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他与表妹林黛玉由于思想上一致而相互爱恋,这爱情却遭到封建势力的摧残,黛玉死后,他出家为僧。 贾宝玉厌恶仕途,不喜读书。把八股文指斥为“饵名钓禄之阶”,视热衷功名者为“禄蠹”、“国贼”,不愿与士大夫交接。他不但背离传统的理想生活道路,且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自己不想“为子弟之表率”,以至“背父兄教育之恩”,甚至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士大夫气节骂得分文不值。他说“除‘明明德’外无书”,亦旨在贬斥程、朱理学的陈腐说教。宝玉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叛逆倾向。 这种叛逆性格必然与封建主义形成尖锐的冲突。以金钏儿之死为触因,贾政在盛怒之下要打死宝玉,“以绝将来之患”,即是冲突加深的结果,但宝玉毫无悔改之意。即使他的亲近者史湘云等人用“仕途经济”的话劝他,他亦气愤地说这是“混帐话”。宝玉这种叛逆的坚定性被概括成一句话,即“不管世人诽谤”! 另一方面,宝玉喜欢“在内帏厮混”,对大观园里的女孩们却温文尔雅,体贴入微,另是一种性格。他料定“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所一再强调、肯定的“女儿”的“清净洁白”——与他所憎恨的丑恶、污秽、贪婪、势利的“混浊世界”相对立——多半是指未受污染的自然、率真的心灵。而他的“情痴”,不仅是对业经失落的纯真心灵的追寻,还包含着超越尊卑等级的泛爱性质,如他对晴雯等人的感情即如此,这体现了跟传统价值观念相矛盾的新思想的萌芽。 贾宝玉是曹雪芹精心塑造、奇特而光彩的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中具有永久魅力

贾宝玉人物形象研究分析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日期:

通过认真品读石头记,我认为把贾宝玉作以上评价是不客观、不合实际的,是有悖于曹雪芹本意的。在我看来,贾宝玉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敢于向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挑战的革命英雄,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封建主仆等级制的鄙夷、对底层人民的热爱、对刻板的封建教育制度的不屑一步。 贾宝玉是一个大胆置封建等级制度于不理的侠士形象。在《红楼梦》的几乎每个章节无不体现着这种形象。《红楼梦》第十九回写道贾元春省亲回驾以后,袭人的母亲接袭人回家吃年茶,宝玉正和丫头们玩棋,听丫头回来说东府贾珍请过去看戏,过去以后,宝玉却看不上那戏,不料却找到了茗烟(此处情节略过),提议两人去袭人家去看袭人。作者别有心意地大写特写袭人家怎么怎么穷,其实是在暗示、衬托宝玉的同情穷人,试想,一个堂堂名门贵族公子丝毫没有以纨绔子弟的身份自居,不顾家规,偷偷逃出来去看一个穷困潦倒、当年靠卖女儿过活的人家。这且不说,他看的是什么人呢,原来不过是一个丫环罢了,像贾宝玉这样堂堂一个贵族子弟,不用说袭人了,就是比袭人好的多得多的女人也多的是,在乎这么一个穷女子么,刚走一天不到,干嘛还要亲自跑来看,难道是由于他是情痴吗?情痴也没必要通过这种方式啊。这样解释未免有失偏颇。再看看《红楼梦》第二十回写道,袭人病了,宝玉吃完饭后无心去玩,想着袭人,便回至房中,看见袭人已经睡了。天气还早,晴雯、绮霰、秋纹、碧痕都找鸳鸯琥珀玩去了,只有麝月玩抹骨牌的游戏,说着便要给麝月筚头。一个富家公子居然给一个小小的丫环筚头,贾宝玉是不是下贱呢?他痴情到这种地步?说不过去。类似这种情形在《红

贾宝玉形象分析

贾宝玉形象分析 摘要贾宝玉的形象分析一直贯穿红学界诸大家的研究之中。笔者从贾宝玉身上的性格特征入手,剖析其内蕴及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所折射出的个人理想。性格叛逆、男人解放和初民主义思想。在贾宝玉这一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 一、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 古今中外人们对男性的一般要求是刚强果敢、事业有成、沉稳干练、不拘小节等。对女性则有温柔贤惠、举止端庄、三从四德等要求。如果符合上述要求,会被视为正常、健康,甚至杰出的人物;如果背道而驰,即为反常、病态乃至打入另类为社会所不容。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这几乎成了今天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共识。而当我们以初民思想和男人解放思想为背景重读《红楼梦》时,便会发现,曹雪芹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毫不夸张地说,曹雪芹是具有初民主主义思想与男人解放思想的作家。让我们试以男人解放的视角,重视审视一下宝玉的形象。 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其家族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贾宝玉颠覆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性别角色要求。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整日与女孩儿厮混。袭人因此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偏对女孩子们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初民主义思想。宝玉具有男人解放主义所要求的对女人的尊重,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 他与女性交往的平等观,以及对女性的爱护,通过许多细节表现出来。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观念,如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时为晴雯捂手等这些细节都可见到他关爱女性的细腻之处。 贾宝玉周围人士对男人解放倾向的态度。当男人解放作为一种理论提出的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的反对者。贾宝玉的生活中,几乎都是这样的反对者。传统男人性别角色的代表人物贾政自不必说,包括贾母、薛宝钗、凤姐、袭人等人在内,亦是这样的反对者。 举凡荣宁二府,真正欣赏贾宝玉男人解放倾向的,也只有林黛玉一人。正是那次史湘云劝宝玉“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宝玉说:“林妹妹从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早和她生分了。”黛玉无意中听到此言,不禁“惊喜交集”,觉得“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已。 关于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以往的红学研究多强调他的阶级叛逆性,而我们这里试图从性别角色叛逆这一视角,特别是男人解放这一最新理念出发,对其进行审视与解读。阶级叛逆与性别叛逆尽管有时交插错位,但在很多情况下又能彼此关联,相互生发,具有统一性。 二、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浅析 贾宝玉的性格特征是复杂多端的,但民主主义却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内容。我们知道,人的性格是生活中的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贾宝玉的这些典型性格也和他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他生活的环境是一个腐朽衰败的“侯门公府”的封建贵族

贾宝玉人物性格特征

贾宝玉形象分析 ------由《林黛玉进贾府》说开来 明光市第三中学王大攀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在中学语文课本《林黛玉进贾府》里,大多数教师对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征的分析多以“叛逆”一词而冠之。诚然,贾宝玉作为曹雪芹满怀理想和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像,往往被世人看成是乖僻、邪妄和不合情理。如宝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个“于事无补”的顽石;如在文中对宝玉的侧面描写中被王夫人骂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等等;这些描写为宝玉的正式出场已经重重的刻画了其“叛逆”的性格特征。 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同行们在对贾宝玉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多以“叛逆”为主线而对文中相关的宝玉形象进行有效的教学,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但是,笔者在潜心研究文中宝玉的形象时发现,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在本节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和探讨。以下笔者将从三个角度对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以及内心的精神世界作出剖析。 第一,大爱。贾宝玉以慈悲之心无条件的爱着众女儿,这一大爱襟怀闪耀着神圣的光芒。脂砚斋曾这样理解“意淫”的含义:“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因此叫宝玉的大爱精神就表现为对女儿的体贴,他能够下意识的直觉到他人的心情和处境,并给予无私的怜爱、关心和照顾。贾宝玉对女儿的大爱情怀,在《红楼梦》中,例子俯拾即是。如第三十回,“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段。在一个赤日当空、满耳蝉声的夏日,宝玉隔着篱笆洞儿,见蔷薇花架那边,有一位女孩,一边哽咽,一边用簪子在地面上痴痴地划着一个“蔷”

字。宝玉心想:“这女孩一定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看他的模样这样单薄,心里哪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忽一阵风过来后,唰唰下起阵雨,宝玉想到:“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不禁大喊,提醒女孩躲雨。那痴女儿猛抬头见繁茂花叶间隐隐一张俊秀面庞,便道:“多谢姐姐提醒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避雨的?”宝玉才发现自己造已湿透,一气跑到怡红院,心里还记挂着那女孩儿无处避雨。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贾宝玉的这一形象和性格特征作为前期的教学准备是需要略作补充的。 第二,平等。早期的红学家大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宝玉一视同仁,不问迎、探、惜之为一脉也,不问薛、史之为串亲也,不问袭人、晴雯之为侍儿也,但是女子,俱当珍重。”这揭示了宝玉在与众女儿相处中的平等态度。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和六十三回,集中铺排了宝玉等人过生日的热闹景象,大观园里没大没小、没上没下,乐不可支的度过了喧腾的一天一夜。宝玉等人的生日,成了大观园裙钗们共同的青春盛会。在这个节日里,宝玉平等待人的性情得到了极致的显露。如:“平儿便福下去,宝玉忙作揖不迭。平儿便跪下去,宝玉也忙跪下去袭人连忙搀起来。又下了一福,宝玉又还了一揖。袭人笑推宝玉:你再作揖。宝玉道:已经完了,怎么又作揖?袭人笑道:这是他来给你拜寿。今儿也是他的生日,你也该给他拜寿。宝玉听了,喜得忙作下揖去,说:原来今儿也是姐姐的芳诞。平儿还万福不迭。”平儿虽是凤姐的丫头,贾琏之妾,身份究竟不高,而宝玉如何尊之,上面的细节描写真是一览无余。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的这种平等思想也是有极大体现的。如宝玉在细细的打量黛玉一番之后,问道:“妹妹可曾读书?”在黛玉回答之后,宝玉又道:“妹妹的尊名是那两个字?”通过这两段问话我们可以推知,在宝玉的眼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