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业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产业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产业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产业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1产业服务介绍 (2)

1.1 产业服务的定义 (2)

1.2 产业服务体系的行业分类 (2)

1.3产业服务体系的管理分类 (2)

1.4产业服务的特征 (2)

1.4.1国际性 (3)

1.4.2知识性 (3)

1.4.3创新性 (3)

1.4.4协同性 (3)

1.4.5信用性 (3)

1.5 产业服务的重要性 (3)

1.5.1产业服务极大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 (4)

1.5.2产业服务是工业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 (4)

1.5.3产业服务是加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纽带 (4)

1.5.4产业服务是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4)

2项目简介 (4)

2.1规划结构--两园一心 (5)

2.2周边环境 (5)

2.3交通条件 (6)

2.4建设思路 (6)

3产业服务供给新模式:政社合作 (7)

3.1 项目策划原则 (7)

3.2项目定位 (8)

3.3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8)

3.4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8)

3.5项目功能 (9)

3.5 项目规划 (9)

4项目意义 (9)

5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9)

6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0)

长三角科技园创新中心产业服务项目概念性策划方案

1产业服务介绍

1.1 产业服务的定义

产业服务:又称“生产性服务”Productive Service 、“生产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是指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服务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

产业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是从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分离和独立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产业服务业的覆盖面同生活消费服务业一样广阔,包括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和产品维修、运输、通信、广告、物流、仓储、房地产、人事、行政、保安和物业管理等等。

1.2 产业服务体系的行业分类

产业服务体系只包括为生产者服务的行业类别,不含单纯为消费者服务的行业类别。这些服务行业均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第二层次和第四层次。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来看,产业服务体系包括

?金融业

?租赁服务业

?信息咨询服务业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其他社会服务业

?综合技术服务业

?国家机关七大类别。

在新兴的行业中,风险投资应纳入金融业,孵化器也可列为风险投资的一个类别。

1.3产业服务体系的管理分类

从管理的角度把产业服务体系分为三个子系统:

?政府服务

?专业技术服务

?金融服务。

1.4产业服务的特征

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产业服务业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但近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以及现代通讯、现代交通技术对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使得现代的制造与贸易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展开。这也促进相关的配套

的中间服务业尤其是产业服务业的发展。

产业服务业成为当代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同传统的服务业相比,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具有如下特征:

1.4.1国际性

传统的服务业大都局限于某一地理位置,以国内和地方市场为主要方向。但产业服务业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服务经济的网络化、全球化,使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愈来愈大的份额。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产业服务公司,如EY、KPMG、UPS 等等。

1.4.2知识性

产业服务业具有知识性,是因为它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其服务具有技术化、知识化的特征,它促进高素质人才集聚,提供高智力、高效率的知识技术服务。

1.4.3创新性

产业服务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其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活动。产业服务业对高新技术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服务业是高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

(2)产业服务在其服务过程中成为高新技术的最主要的推广者;

(3)产业服务业是高新技术的主要推动者。

1.4.4协同性

产业服务业的协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提供与客户消费同时进行,互联互动,密不可分;二是产业服务业整个产业链中各种服务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各种服务内容越来越紧密的结合。

1.4.5信用性

产业服务业的信用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用决定服务产品的价格,客户可根据服务者过去的信用情况来判断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在服务过程中,信用体系保证了整个服务过程的正常进行。因此,构建一个法制化的社会诚信体系对于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1.5 产业服务的重要性

从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来看,已经由产品为基础的经济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国际企业的竞争战略也已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生产性服务市场的竞争加剧,服务贸易蓬勃发展。

产业服务业的重要性体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5.1产业服务极大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

科研、教育等服务产业部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总体水平,尤其重要的是,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被实际地应用,大多是通过科研、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来完成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1.5.2产业服务是工业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

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已经不在加工制造,而在产品的研究设计、市场开发等生产性服务链上。产业服务提供了产品增加总值中越来越大的部分。

1.5.3产业服务是加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纽带

现代服务业正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结构提升,服务业的电子信息化使远距离地理空间对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不复存在,这也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因此,高度发达的服务网络系统是扩大国际贸易业务、拓展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条件。

1.5.4产业服务是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从价值链的构成来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价值链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包括产品的物质创造及销售、储运和售后服务等;上部为企业的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组织建设、人事管理、科研和采购等,这些活动使基本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企业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经营、销售和管理等项活动。

2项目简介

张江**科技城是上海与浙江两地政府利用各自优势、打破传统地方行政区划格局、在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的提前下,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理念,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创建的中国第一个跨省市合作、长三角区域联动、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实验区);是上海市与浙江省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区域联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重大战略。

如果说**科技城是长三角中心的“心脏”,那“长三角创新中心”就是长三角中心的“大脑”。通过开发分隔浙江与上海的界河,打造两地共同开发、产城融合、面积6平方公里的“长三角创新中心”,确立园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园区创新创业、产业发展、生态生活新社区,形成浙沪一体、同城发展的局面。

即将启动的长三角创新中心项目将成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融合发展

示范区,浙江与上海创新创业示范区,注重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共生共存的国际一流科技新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的高新产业集聚示范区,吸引国内外明星企业明星科技示范区。这里将成为长三角融合发展的实验之地,成为真正的长三角未来之城、科技之城、中心之城、创新之城……

2.1规划结构--两园一心

(1)两园:

指张江平湖科技园和张江金山科技园两个园区,两个园区实施统一品牌、统一规划、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各自运作,实现交通、产业、通信、生活、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同城一体化。充分体现浙江与上海两地比翼双飞、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愿望和寓意。

(2)一心:(本项目)

两园之间的中央核心区;面积约7平方公里,作为两个园区共同的中心区(核心区),区内将建设一体化同心广场、同城河、同城街、长三角论坛、长三角中心标志物等工程,充分体现浙江与上海两地合作一心一意、齐心协力、从心开始的愿望和寓意,预示张江**科技城合作共建、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2.2周边环境

1)高科技产业园区环布:光谷软件园、汽车电子产业园、大学科技园、佛祖岭产业园、船舶配套产业园、藏龙岛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等。

2)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集聚: 微软、IBM、诺基亚、EDS、NEC、蒂森克虏伯、莱卡、富士康、中芯国际、凯迪电力、中冶连铸、中冶南方等知名企业群聚。

3)各类学校林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影视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院、华师一

附中、武汉枫叶国际学校、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远教育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武汉)基地等学校分布周边。

4)居住人口数量激增:当代国际花园、保利十二橡树山庄、万科城市花园、万科魅力花园、光谷坐标城、光谷锦绣龙城、清江山水等高尚居住社区遍布该地块为中心五公里半径区域内,居住人口已经超过20万。随着富士康的入驻,人口数量将激增至50万。

2.3交通条件

张江**科技城是上海的西南门户,中国大多数省市进入上海的必经之地,扼守进入上海的交通咽喉;城区所在地新埭镇是浙江的北大门,是进入上海的门户。城区与杭州、宁波、苏州、昆山等长三角重要城市均在1小时车程内。因此,交通的便利、区域优势,将为本项目的产业导入、城镇化建设、人才引进带来极大的便利。

2.4建设思路

(1)产业集群化

目前,长三角创新中心所在地以箱包、卫浴为主导产业,以中小型箱包、卫浴、服装企业为主,工业集中度不高,研发设计产业相对匮乏,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型企业。结合区域环境和自身的发展基础,一方面,积极做好与上海地区产业互补,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打造产业孵化加速体系,增强研发设计能力,从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实施政策引导,并进行组团招商和整体招商;另一方面,整合当地现有产业,引导优质企业向园区集聚,促使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提高城镇经济的辐射能力。

(2)功能复合化

目前当地主导产业功能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生产性加工行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较为薄弱。为了避免成为单一的工业区,除了继续发展工业,还要增加研发设计产业,提升产业能级,同时还要增加为工业服务的信息、物流、电子、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发展居住、商业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科技城的城市功能,构建复合型的城市功能区。功能的复合化,能够聚集人气,增强园区活力,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环境,提升园区形象;另一方面,适当的职住平衡,白领公寓、博士公寓、精英社区、高端公寓的建造,可以减少城区的交通负荷,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3)空间多样化

采取适度的功能分区策略,保证各分区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但同时还要考虑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的融合、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

调,形成多样化复合型的空间布局特征。从大尺度、大模数的规划手法到小尺度、社区式的开发模式,营造丰富的公共空间和交往空间,以人为本,增强空间结构的弹性,营造高效、安全、紧凑、有机的功能布局结构,实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

(4)环境生态化

长三角创新中心的楼宇建筑布局规划也要结合自然要素如绿树、河流等,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构建有特色的生态网络结构。限制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人性化的公共环境空间,建设社区邻里中心、小型活动广场,创造丰富多元的环境氛围。

(5)城镇一体化

长三角创新中心作为**科技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以城镇的视角和区域的高度来审视它的发展和变革。它将伴随着张江平湖科技园、张江金山科技园的空间开发、经济要素重组、人口聚集流动、土地利用变化、与城镇的相互作用等过程,对**科技城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都具有强烈的催化、带动作用。因此,应该着力在与**科技城的产业布局、生活配套、生活生态系统等方面好承接和协调,实现与城镇的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

3产业服务供给新模式:政社合作

创新产业服务供给新机制。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形成“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政社互动、政社合作的新模式。

高新园区应:有较完善的科技创业产业服务体系,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创新中心、技术推广转化、检测机构、知识产权、科技创业投融资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浙江网上技术分市场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交易活跃,市场化促进成果产业化成效明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创业基地建设顺利,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业投资融资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12〕94)

3.1 项目策划原则

1)六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配套、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推广”。

2)集约化和节约化原则: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集约化和节约化使用土地是缓解矛盾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产业链整合原则:产业功能配套和商业配套并举,确保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过得好”

3.2项目定位

1)浙沪融合同城发展: 借助地处浙沪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区位位置,通过两地政府的合作,打破地方传统行政区划格局,形成浙沪无缝对接、完美对接。在统一品牌、统一规划、协同发展的提前下,实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经营、市场化运作,打造中国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2)产城融合宜居宜业: 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将社区与园区,产业与城市完美结合。将生活系统、生产系统、生态系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重点解决就业、生活、科教文卫等城市配套问题,创建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3)高新引领集聚发展: 坚持“产业优先、高新引领”的建设方向,营造科技企业、优质企业的发展环境,重点扶持培育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产业组团、特色园中园等形式,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

4)创业环境创新氛围: 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产业配套条件、服务效率和人居生活环境,留住国内外优质人才和吸引优质项目,打造国内外一流的创新创业乐园。

5)科学管理智慧城市: 注重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开发建设。通过建设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防灾、智能生活、智能管网等智慧网络与平台,提高园区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级,为园内企业和居民带来全方位的智能体验,成为国内外一流的智慧城市。

3.3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服务就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思想,紧紧围绕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公共科技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关键,以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创新科技服务事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3.4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按照产业集群化、功能复合化、空间多样化、环境生态化、城镇一体化和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要走出一条通过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为园内企业提供可转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交流和科技公共服务等四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形成以应用科学研究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社会科技服务体系的三个专业体系为支撑的

科技产业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高效,使我市成为我省城市经济中科技创新服务高地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3.5项目功能

1)产业配套功能。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创意产业和中小企业总部运作的各个环节精细化构建产业配套体系,引进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咨询、商务会展、培训教育、公共服务中心等产业,以企业主产业为中心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形成完整产业链。

2)商业配套功能。产业服务业的国际性和知识性决定其必须有高档商业配套做其支撑,酒店、餐馆、运动中心、商场等配套设施毗邻而设,员工生活的便利性和高品质性激发员工的活力,为公司发展提供源源动力。确保商业配套的国际化和高档化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要引进如国际五星级酒店、奥特莱斯(OUTLETS)、快餐店、书店、洗衣店等高品质业态。

3.5 项目规划

1)办公区:写字楼、研发楼、轻型中试厂房、展示中心等。

2)商业服务区:酒店、餐馆、商场、运动中心等。

4项目意义

1)符合东湖高新区科技新城战略。构建宜居乐业的环境,就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产业服务和商业服务不可或缺,本项目将引进一批生产性服务商和商业服务商。

2)配合东湖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中芯国际和富士康两大重量级制造项目投产,相应配套企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必将剧增,本项目可作为生产性服务商开展业务的平台。

3)提高东湖高新区商业服务水准。由于生产性服务商自身需要高档的商业服务配套,本项目的商业服务配套可以同时满足园区内外的广大消费者。

4)推动创意产业和中小企业中部经济发展。创意产业和中小企业总部经济在东湖高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一个高水准的产业平台可以加快二者发展。

5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修编有利于项目的规划实施。

2)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形成的实施项目的需求。

3)区域人口现状及未来人口规模、特征形成的实施项目的支撑。

4)知识、资本、信息密集型现代服务业的扩张动力。

5)武汉高科集团在科技地产、(大学科技园) 商业地产(光谷广场)投资开发中的经验丰富。

6)武汉高科集团是武汉市创意产业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各种资源。

7)武汉高科集团长期从事高科技产业引导,谙熟产业运行规律和需求,掌握产业整合资源。

8)武汉高科集团作为国资公司背景,易于获得省市政府和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的直接支持。

6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1)建议将本项目列为张江**科技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2)建议尽快理清土地和项目公司关系,明确项目实施的主体和载体。

3)建议浙江省及上海市从规划、用地、资金和政策各方面提供支持。

关于加快昆明市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就如何充分调动我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构建我市以推进知识、技术的生产、转移和应用为主要任务的科技产业服务体系,现思考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1、建设科技产业服务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科学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这一建设进程中,科技产业服务体系是其重要保障和组成,只有围绕科技创新服务市场,构建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社会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才能促进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服务就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思想,紧紧围绕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公共科技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关键,以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创新科技服务事业,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3、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

产业化和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要走出一条通过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为中小企业提供可转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到2010年,建成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交流和科技公共服务等四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形成以应用科学研究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社会科技服务体系的三个专业体系为支撑的科技产业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高效,使我市成为我省城市经济中科技创新服务高地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二、推进我市以三大体系、四大平台为重点的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对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行定期评估,重点支持。逐步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有色金属、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四大技术研发基地,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带动我市中小型企业技术中心和其他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群的形成。

2、推进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应用技术研究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海内外大企业研发机构落户我市,省内外大企业在我市设立的研发机构,经认定后按有关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重点建设市级应用科技研究中心,依托省内高校和科学研究单位,并以企业和社会合作入股等方式组建各种应用科技研发机构,逐步形成产业研发基地为基础,专业研发中心为骨干,各类应用技术研发机构为主要形式的应用技术研究体系。

3、推进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使其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服务社会、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企业内部科技咨询、教育、培训或研发部门,开展社会科技中介服务或独立形成各类科技中介服务企业;积极引入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企业和积极开展市内外科技中介服务企业的合作、参股与交流;重点发展以技术市场为主要形式的技术交易或交流中心,以应用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中心,以技术成果转让为主要目的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使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得到蓬勃发展,以满足科技发展和创新活动的服务需求。

4、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四大平台。一是依托我市现有的基础和条件,配套相关支持政策,大力发展以制度性框架和中介性体系为根本特征的科技孵化器智能服务产业,为创业企业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使创业企业能够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逐步形成科技孵化平台;二是依托我市已形成的产业基础,重点在机

械、医化、建材、物流、食品、花卉、绿色无公害蔬菜、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建立技术、信息、文献、设备、仪器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三是依托我市拟建设的四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技术开发为重点,社会服务为手段,成果转化为目标,形成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四是依托政府科技、统计、计划、财政和相关科研部门,建立以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科技文献、科学研究、科学测试、科学监测、科学普查、科技统计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三、大胆实践,创新我市科技产业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1、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实行市场化。鼓励社会各行业、各类企业出资新办各种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和投资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各种科技创新服务企业要走市场化路子,以开展技术经营和技术服务为主业,以提供可转化的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经营内容,以需求为导向,努力做到以科技咨询服务打市场,科技技术经营指导和科技市场交流服务为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创品牌,实现创新服务市场化运营。

2、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要体现企业化。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要建立产权多元、股权合理、具有市场主体地位的公司制度;在经营机制上,要建立全员合同制度,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的聘任制度,以及管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和推行按绩、质、效分配的制度。形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3、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实现科技要素优化。积极发展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中的技术开发中心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促进“官、产、学、研”之间的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和申请承担各类科技项目;与省内各高校建立技术研发和教育实习基地以及人员培训的长期合作关系等。促进科研与科技开发,将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类科技人才,连同他们的技术成果,实现科技要素优化组合和科技生产力转化。

4、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要突出运行创新和服务一体化。创办《昆明科技创新服务网》,形成稳定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信息网络渠道。组织开展网上查询,尤其要注重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包括保护期已过的专利技术的利用与开发。在用传统方法进行技术交易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发展技术成果“网上交易”。各科技服务组织,可以接受政府和企业的委托,组织开展各项专利的申报、技术成果的评价、评估、各种科技咨询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申报等各项有偿服务的代理业务;在开展技术服务中,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要对自己投资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力争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5、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要体现系统化和专业化。我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呈贡新区三个区域内逐步形成围绕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成果交流、科技成果转让、科技成果应用等相关的、系统的、多层次的和多形式的科技创新服务组织与机构群,从而现实科技产业服务体系的系统化;要以区域内的千家万户中小企业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选择为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和特色服务,分别形成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和工业科技创新服务两大专业化服务,并滚动发展,逐步实现技术成果、资本、经验的原始积累和优秀人才的高度集聚,并与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建立稳定的服务合作关系,实现生产服务转化专业运行。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支持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鼓励企业各类技术研发中心,扩展成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对大中型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在为企业做好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基础上,为更好地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创新服务,可以成立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并提倡并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公益性或商业性的技术服务组织和商会及有关经济社会组织,通过资源组合,领办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同时,实行对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年度奖励政策。

2、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扶持科技创新服务企业。针对科技创新服务企业的特点,金融和担保机构要探索多种信贷和企业担保方式。对现金流量稳定、经营稳健的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账户托管的方式发放贷款;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知识产权可作为质押获得贷款;经科技行政、财政部门批准,商业银行也可以科研机构的事业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或其他收入权作抵押发放贷款;对技术市场和技术成果转让前景良好、还款有保障的个别技术服务项目,可发放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同时,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通过参股等方式,扶持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风险投资机构可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降低风险投资机构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大财团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支持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风险投资业务和融资担保业务。

3、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鼓励高等院校按股份制形式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养我市急需的高层次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要逐步设立针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法制建设,完善和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援助中心,同时,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每年发布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4、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要公开择优选好科技创新服

务人才,鼓励对国内和省内已有成果的科技创新服务人才到我市领办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有序流动的政策环境。鼓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科技研究单位的科技人员对社会和企业兼职,其所在单位待遇不变,并可实行双职双薪制度。建议市政府设立科学技术服务奖,奖励在我市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突出贡献、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科技创新服务人员,将我市打造成为我省的科技创新服务人才高地。

5、发挥政府在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中的引导作用。政府要加大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等科技服务活动的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的科技服务投入。

五、创新科技管理体制,为科技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1、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制订规划,注重宣传。各行政管理部门要把科技创新服务列入工作日程,并明确相应的职能,加强部门之间联系与协调,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提供周到的服务;同时,要制订全区科技创新服务发展规划,使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有规划、有重点地进行;市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及时总结和宣传先进经验。先进典型,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做好指导、落实责任、完善政策、促进发展。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指导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并将工作列入日程,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建立科技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例会制度,经常研究分析新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相应的政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制定工作规范,指导准则和考核检查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我市的科技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在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下健康地向前发展,为我市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教育部、财政部组织认定并给予支持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和领域布局,更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和地方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与组建,经“2011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汇聚优秀创新团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使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引领中心建设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落实和完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是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主线。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落实既是国家需求、问题导向的体现,也是核心协同单位能力和地位的体现,更是组织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和条件。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组织和完成的质量、水平与贡献,是评价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效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依据。 (二)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创新能力提升 围绕重大协同创新任务的凝练、落实和完成,通过不断创新机制,汇聚队伍、整合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能力的根本方式。要以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收入分配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以资源配置方式和科研组织模式的创新推动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中国特色的访问学者制度的建立和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认定与管理方式 坚持把质量作为“2011计划”实施的核心,建立健全评审认定、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按照高起点、高水准、有特色、重实效的认定标准,择优择强,宁缺毋滥,严控认定数量。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必须符合“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

网上办事大厅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建设依据 (2) 1.3.建设目标 (2) 第二章总体建设 (3) 2.1.建设原则 (3) 2.2.对现有系统升级改造 (3) 2.3.网上办事事项推广 (3) 2.4.与市事项管理平台、市网上办事大厅对接 (4) 2.5.电子证照库证照采集 (4) 第三章平台及应用系统现状 (5) 3.1.应用支撑平台 (5) 3.2.网络行政审批(服务)综合系统(一期)使用现状 (9) 3.3.镇街政务服务系统使用现状(二期) (10) 3.4.网上办事大厅现状 (10) 第四章建设内容 (11) 4.1.在线申报、受理和审批系统 (11) 4.2.事项推广实施及定制开发 (11) 4.3.事项管理模块适应性改造 (12) 4.4.与市事项管理平台对接 (12) 4.5.与市网上办事大厅对接 (13) 4.6.电子证照库证照采集 (13)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2013广州市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穗科信函[2013]619号)的要求“6月20日前,依照全市统一标准规范要求,建设全市区(县级市)网上办事大厅区县分厅,实现与省、市网上办事大厅的连通,并保障与省、市网上办事大厅目录系统数据同步。6月10日前,7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达到一级;7月10日前,6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达到二级;10月10日前,2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达到三级;11月底,60%社会事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建设广州市开发区三级网上办事大厅系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通过与广州市事项管理平台、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的对接,实现萝岗分厅全区相关服务事项办理达到广州市对网办率的考核要求。 1.2.建设依据 1.《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关于征求2013广州市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方案的函》(穗科信函[2013]619号) 2 .《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规范指引(试行稿)》 1.3.建设目标 1、针对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办事过程步骤及状态要求,对网络行政审批(服务)综合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内容包括:申办、网上预受理、受理、审批(处理)、补交告知、补交受理、特别程序申请、特别程序结果、办结、领取登记等10个过程信息等过程进行适应性开发改造 2、本次项目将实现网上办事事项进行调研、梳理、核准、实施培训推广,以满足广州市对萝岗区网办率、网上办事深度的考核要求。 3、与市事项管理平台,根据《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接口规范》对接入事项管理平台进行接口开发,完成萝岗区行政审批系统与市事项管理平台的事项数据同步。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参考

山西省创新创业“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建设(建议)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最近召开的两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战略,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实现我市十三五“激活存量、扩大增量、调优结构、培养龙头、做精产品、延长链条、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的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建设如下方案,请领导审核。 一、建设众创空间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三三”发展战略、“六大发展”发展重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迅速加快,经济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一批企业家主体(包括企业中层管理、营销、科技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等等,设立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的各项要素已经完全具备。但是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用地难、融资难、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为解决创业主体创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措施,建立我市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创新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对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最新)

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根据《中国制造X》《中国制造XX行动计划》《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X-X年)》(工信部联规〔X〕137号)《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X〕273号)、《X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功能和定位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制造X》《中国制造XX行动计划》,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整合配置各行业优质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

体,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建设目标。按照统筹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稳步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通过创新资源的汇聚整合,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力争到X年,培育20家以上覆盖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的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2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方面实现新突破;到X年,创建6家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以上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位居全省第二,力争第一,形成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支撑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是加强统筹,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一个领域布局一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防止重复建设。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我市优势支柱产业,不断巩固领先地位,带动全行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探索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注重创新中心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统一。加大政府的引导、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的氛围和政策环境。三是区域合作,协同创新。利用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和我市产业基础优势,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形成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模式。四是创新机制,示范引领。鼓励创新中心在运行机制、发展模式、人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 一、背景 1.政策支持 国家和党历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尤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把未就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中“。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通过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等措施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早在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创业辅导等方法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招商投资、税收、人才引进、软件服务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光谷地区软件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2.地缘优势 基地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即“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占地规模大,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周边遍布高新技术企业园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具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3.产业集中 基地处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腹地,该地区累计注册企业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7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5家,上市公司3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9个,在孵企业2800家;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基地的校企合作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二、意义 1.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 创新创业基地始终以育人作为根本性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基地通过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习就业一体化等方式,将充分利用校企联合搭建的实践教育环境,打破原有工厂实习缺乏教育性、学校学习缺乏实践性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瓶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具备武软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信用管理)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信用管理)信用信息平台 建设方案

信用信息体系平台 建设方案 2017年x月x日 目录 1.平台概述 (6) 1.1. 建设背景 (6) 1.2. 建设目标 (6) 1.3. 建设原则 (7) 1.4. 建设内容 (8) 1.5. 建设依据 (9) 2.平台需求分析 (9) 2.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10) 2.1.1. 信用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 (10) 2.1.2. 政府部门开展信用联合奖惩的需求 (11) 2.1.3. 社会公众信用信息化需求 (11) 2.1.4. 重点领域诚信建设信息化需求 (12) 2.1.5. 重点人群诚信建设信息化需求 (12) 2.1.6. 其它个性化的信用信息使用需求 (12) 2.2. 信用数据征集范围及来源分析 (13) 2.2.1. 信用数据的征集范围 (13)

2.2.2. 信用数据的主要信源单位 (13) 2.3.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分析 (14) 2.3.1. 信用信息资源编录管理流程 (14) 2.3.2. 信用信息共享流程 (15) 2.3.3. 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流程 (16) 2.3.4. 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流程 (18)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18) 2.4.1. 系统性能指标 (18) 2.4.2. 集群和负载均衡 (19) 2.4.3. 可扩展性 (19) 2.4.4. 可靠性 (19) 2.4.5. 安全性 (20) 2.4.6. 可用性 (21) 2.4.7. 帮助文档 (21) 3.总体设计 (22) 3.1. 总体建设思路 (22) 3.2. 系统总体架构 (22) 3.3. 数据架构 (24) 3.4. 技术路线 (25) 3.4.1. J2EE的体系架构 (25) 3.4.2. MVC处理模式 (26) 3.4.3. XML规范 (27)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范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结合河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 第三条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集成,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实行开放服务,承接委托的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业务;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推动技术扩散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等其他类型研发基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第四条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依托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建设,支持产学研联合共建。 第五条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坚持“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增

量提质、科学发展”的原则,实行择优建设、绩效评估、动态管理、有序进出的管理机制。 第六条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全省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布局和宏观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的政策和规章。 (二)制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及工作规则。 (三)编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规划和计划,指导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四)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任务验收和管理与运行绩效评估(以下简称绩效评估)。 (五)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调整和撤销。 第八条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单位)是技术创新中心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技术创新中心的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指导申请单位编制《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和《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建设项目申报推荐。 - 2 -

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

蓝猫动漫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建设方案 兴均祥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3月9日

目录 目录···································- 1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建设的历史背景·····················- 4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4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 5 - (一)服务理念·······························- 5 -(二)市场理念·······························- 5 -(三)企业化理念······························- 5 -(四)虚拟化理念······························- 5 -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组织特点························- 6 - (一)公益性与效益性并重··························- 6 -(二)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并重······················- 6 -(三)服务性与监督性并重··························- 6 -(四)协作性与独立性并重··························- 7 -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定位························- 7 - (一)研发创新·······························- 7 -(二)企业孵化·······························- 7 -(三)创业人才培养·····························- 7 -五、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目标························- 8 - (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助推工程”和孵化器政策体系建设。········- 8 -(二)强化大学生以科技创业促就业工作和创业辅导体系建设。··········- 8 -(三)推动孵化器专业服务平台和品牌建设。··················- 8 -(四)试探索建立孵化基金和持股孵化试点模式。················- 9 -六、创业培训体系································- 9 - 1.项目背景·································- 9 - 2.培训内容································- 10 - 七、创业项目的招商及推广···························- 11 - 1.组建招商团队······························- 11 - 2.区域市场调研······························- 11 - 3.宣传提高口碑······························- 11 - .广告宣传·······························- 12 -.电视媒体宣传·····························- 12 -会场推广·······························- 12 -.网络媒体·······························- 12 -.各系学工科长宣传···························- 12 - 八、公共服务平台与人才交流体系························- 12 - 九、创业辅导体系·······························- 12 - 1、大学生创业辅导体系的框架构成······················- 12 - 2. 大学生创业辅导体系的主要内容······················- 12 - 十、四种创业模式·······························- 13 - 1.参与型创业:······························- 13 - 2.创意型创业:······························- 13 -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天津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天津科委

附件1 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优化全市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依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017〕35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功能定位 技术创新中心以我市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大科技任务,以需求为导向,依托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实施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产业化的一体化推进,打造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创新高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众创平台。 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开展产业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艺试验和各类规范标准制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及

产业化。加强对现有市级工程技术中心评估考核和多渠道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技术创新中心等管理。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主要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满足我市产业创新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2018年启动建设1—2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至2020年,全市布局建设3—5家综合性技术创新中心,150家专业性技术创新中心。 (二)建设原则 ——聚焦产业。围绕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署,突破技术瓶颈制约,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持续供给能力,支撑实体经济质量提升。 ——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牵头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加强创新成果的对外扩散,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强化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改革牵引。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重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

山西省创新创业 “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建设(建议)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最近召开的两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战略,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实现我市十三五“激活存量、扩大增量、调优结构、培养龙头、做精产品、延长链条、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的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建设如下方案,请领导审核。 一、建设众创空间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三三”发展战略、“六大发展”发展重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迅速加快,经济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一批企业家主体(包括企业中层管理、营销、科技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等等,设立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的各项要素已经完全具备。但是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用地难、融资难、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为解决创业主体创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措施,建立我市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创新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对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信息化建设方案

阿里烟草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局(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局(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局(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局(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局(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局(公司)→区总局”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局(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局(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局(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局(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 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 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 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 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 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 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局(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 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 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三、内网的铺设方案不明确。多久铺设、什么时候铺设,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不明确。 四、我局信息中心与上级领导部门缺少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业务指导。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 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骨干人员介绍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 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 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 表1: 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 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 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 8.1科技产出 8.2人才培养

创业孵化中心建设方案

“***”创业孵化中心建设方案 一、前言 孵化器是直接整合社会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培养创业企业、企业家的服务机构,是链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是实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活动及经济活动运行速度的加快,社会分工的细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大量涌现,传统园区中代办工商执照等一般性服务功能已无法吸引优质企业进入。与此同时,孵化器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在这样的局面下,园区只有通过为高端人群服务,以促进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企业成长为目标,建立科技型孵化器,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及手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突破。 二、项目概况 “***”创业孵化中心依托西渡经济园区现有制造业及相关企业的科研团队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为主的创业孵化中心。项目位于南桥镇奉金路469号,拥有近8000平方的办公面积,由上海和兴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园区将与和兴置业达成合作协议,将该物业整体租赁后进行孵化中心的建设、运营,将物业管理等委托和兴置业进行管理。 三、项目SWOT分析 优势 1.现有成熟的物业空间,稍加改造就能利用; 2.周围有强大的制造业为依托,可将产品快速量产化; 3.园区有行业内的龙头、骨干企业,可为入孵企业提供指导; 4.园区拥有一批企业家能为入孵企业传授创业经验; 5.交通便利,临近S4大叶路出口和在建的轨道交通5号线肖塘站。

劣势 1.周边商务配套较差; 2.没有建设、运营孵化器的经验; 3.缺乏专业的孵化服务人员; 4.融资渠道较单一; 5.知名度不高。机遇 1.各地退税政策统一取消,招商引资需要新的平台和模式; 2.简政放权,降低创业门槛,激发了大众创业的激情; 3.传统企业急需转型,需要一个试验新商业模式的平台。 挑战 1.面对与xx创业孵化基地的竞争; 2.建立一支专业化创业服务团队的挑战; 3.为园区的转型和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四、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定位 项目聚焦于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三大领域,为该类型的初创型企业提供一个创业平台,帮助这些企业顺利度过创业初期的困境,并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相关服务。 二)组织机构设置 根据项目的定位,决定设立综合管理部和企业服务部两个部门。 1.综合管理部

智慧政务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政务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 第1章、前言 (4) 1.1、项目背景 (4) 1.4、项目建设目标 (5) 1.4.1、功能定位 (5) 1.4.2、建设目标 (5) 1.5、项目设计原则 (6) 1.5.1、统一建设 (6) 1.5.2、相对独立 (7) 1.5.3、共建共享 (7) 1.5.4、安全可靠 (7) 1.6、建设思路 (7) 1.6.1、需求驱动 (7) 1.6.2、标准先行 (8) 1.6.3、围绕数据 (8) 1.6.4、逐步扩展 (8) 第2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9) 2.1、数据中心项目管理的特性及对策 (9) 9.1.1、对政府数据中心项目的错误概念 (9) 9.1.2、业务过程驱动集成 (10) 9.1.3、软件支撑平台的合适角色 (11) 9.1.4、对外部依赖性的管理 (12) 9.1.5、组织合理的项目资源 (12) 9.1.6、小结 (14) 2.2、项目组织机构 (15) 9.2.1、项目组织架构 (15) 9.2.2、人力资源准备 (17) 2.3、项目管理 (21) 9.3.1、项目计划管理 (21) 9.3.2、项目质量管理 (22) 9.3.2.1、建立项目的表现衡量标准 (22) 9.3.2.2、观察项目的实际表现情况 (22) 9.3.2.3、比较实际表现和衡量标准 (23) 9.3.2.4、采取纠正措施 (23) 9.3.3、项目风险管理 (23) 9.3.3.1、风险分析 (23) 9.3.3.2、风险管理 (25) 9.3.4、项目保密管理 (26) 9.3.5、项目进度偏差控制 (27) 2.4、项目文档管理 (28) 9.4.1、项目管理文档列表 (28)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doc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一、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增长,学院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络,并依托网络平台开发喝使用了一系列MIS系统,如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整个信息化系统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现有信息系统的瓶颈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网络设备的数量和工作性能已经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信息交换的需求; 2)、网络的移动性不强,缺乏便捷的网络接入方式; 3)、面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量,存储备份问题非常突出; 4)现有MIS系统的不够全面,只有部分管理部门在使用,没有覆盖学院的所有主要的业务; 5)、现有MIS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互不沟通,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孤岛问题日益突出以及系统之间信息不一致等问题; 6)没有完善的教学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系统,图书资源的易用性和利用率不高。

二、建设目标 学院作为一个大型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复杂,信息平台建设时间比较长,硬件要升级扩充,软件要整合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追求实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总体目标为: 1、在已有的网络硬件平台上对核心层网络设备进行升级,扩充接入层和会聚层设备,改造网络线路,构建无线网络,使校园网遍及校园的全部网络。提供校园网的随时、随地接入; 2、建立内部网安全子系统,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加密、系统审计与检测、监控以及病毒防护等方面,实现网上信息的安全保密; 3、整合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统一的权限管理、资源管理;实现网上各应用系统的统一授权、数据交换、安全控制; 4、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5、加大图文中心的资源建设和共享范围,提高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系统构架 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体系首先要建设一个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它为整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平台提供统一的网络支撑平台、统一的数据传输格式、统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XX市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方案 申请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目录 XX市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类)建设方案 (2) 一、牵头建设单位现有基础和条件 (3)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 (二)科研队伍情况 (4) (三)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 (11) (四)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11) (五)开展研发活动情况 (12)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市内发展需求 (16) (一)国际技术发展水平 (17) (二)国内发展趋势 (18) (三)市内发展需求 (18) 三、组建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19)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 (20) (二)组建中心的可行性 (22) 四、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25) (一)指导思想 (25) (二)战略定位 (25) (三)建设原则 (25) 五、建设内容 (26) (一)总体目标 (26) (二)主要任务 (26) (三)近三年的目标和任务 (26) 六、管理运行机制 (28) (一)组织架构 (28) (二)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 (29) (三)规章制度建立 (30) 七、中心未来三年的经费预算情况 (32) 八、附件材料 (33) (一)营业执照 (34) (二) XX年审计报告 (34) (三)主要研发人员名单 (52) (四)中高级职称证书 (53) (五)外部专家职称及聘用证书 (58) (六)专利证书 (61) (七) XX年软件著作权证书 (69) (八) XX年重点项目及研发费用 (82) (九)近三年研发设备采购发票 (142) (十)产学研合作协议 (159) (十一)资质荣誉 (165) (十二)其他证明材料 (180)

创业孵化中心建设方案

“***”创业孵化中心建设方案一、前言 孵化器是直接整合社会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培养创业企业、企业家的服务机构,是链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是实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活动及经济活动运行速度的加快,社会分工的细化,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大量涌现,传统园区中代办工商执照等一般性服务功能已无法吸引优质企业进入。与此同时,孵化器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在这样的局面下,园区只有通过为高端人群服务,以促进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企业成长为目标,建立科技型孵化器,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及手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突破。 二、项目概况 “***”创业孵化中心依托西渡经济园区现有制造业及相关企业的科研团队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为主的创业孵化中心。项目位于南桥镇奉金路469号,拥有近8000平方的办公面积,由上海和兴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园区将与和兴置业达成合作协议,将该物业整体租赁后进行孵化中心的建设、运营,将物业管理等委托和兴置业进行管理。 三、项目SWOT分析 优势 1.现有成熟的物业空间,稍加改造就能利用; 2.周围有强大的制造业为依托,可将产品快速量产化; 3.园区有行业内的龙头、骨干企业,可为入孵企业提供指导; 4.园区拥有一批企业家能为入孵企业传授创业经验; 5.交通便利,临近S4大叶路出口和在建的轨道交通5号线肖塘站。 劣势 1.周边商务配套较差; 2.没有建设、运营孵化器的经验; 3.缺乏专业的孵化服务人员;

4.融资渠道较单一; 5.知名度不高。 机遇 1.各地退税政策统一取消,招商引资需要新的平台和模式; 2.简政放权,降低创业门槛,激发了大众创业的激情; 3.传统企业急需转型,需要一个试验新商业模式的平台。 挑战 1.面对与奉浦创业孵化基地的竞争; 2.建立一支专业化创业服务团队的挑战; 3.为园区的转型和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四、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定位 项目聚焦于电子商务、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三大领域,为该类型的初创型企业提供一个创业平台,帮助这些企业顺利度过创业初期的困境,并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相关服务。 二)组织机构设置 根据项目的定位,决定设立综合管理部和企业服务部两个部门。 1.综合管理部? 1)负责孵化器中心日常行政事务,协调配合各部门做好管理工作; 2)负责孵化器的对外接待、会务接待及入孵企业的会务服务工作; 3)负责孵化器和入孵企业的宣传工作; 4)协助入孵企业办理通讯、网络设施的开通接入和系统维护; 5)负责工作规划、总结的编汇,文件指示精神、重要信息的上传下达及重要资料的存档保密工作。 2.企业管理部 1)负责招商和入孵企业的相关资讯服务; 2)负责孵化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办理项目审批、工商、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成立手续?; 3)负责孵化项目的入驻企业的资格认定工作及管理评价和毕业认定;?

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设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 二0 一一年十月

前言 产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加快产业园发展,是我市实施“以产业化带动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加快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是我市实现快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2011 年开始协助新疆阜康产业园建 设信息化平台,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平台由市级平台、产业园级平台和企业级平台三级组成,利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产业园信息、产业园企业信息,并且构建相互的信息交换和工作管理通道,从而形成整体的信息优势和有序工作管理机制。 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资金、技术、网络、运行、管理、服务上的优势,本着服务企业的宗旨和“稳妥、规范、高效”的原则及双赢的合作模式,与新疆阜康产业园管委会强强联手、加深合作、携手加速推进阜康产业园整体信息化进程!

项目名称:新疆阜康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承担单位: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内容:信息楼(500 平方米)、产业园门户网站、综合办公管理系统、通信管理调度系统、产业园视频监控系统、产业园治安巡逻对讲系统、产业园翼机通系统 建设起止年限:2011 年-2012 年 项目总投资:2100 万(其中信息楼建设300 万、设备1300 万、安装费用180 万、流动资金320 万) 申请国家引导资金:210 万 自有资金:1890 万

第一章产业园信息平台建设目的 1、以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手段,借鉴成熟的产业园信息化建设经验和模式,构建高水平复合式产业园信息化基础技术平台和立体式信息服务体系,加快产业园信息化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有效提高产业园及入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全市产业园的整体发展。 2、加强产业园安全管理,促进产业园健康、快速地发展,通过信息平台将产业园形象向全球宣传展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产业园及企业建设、重点项目进度等情况。 3、结合当地政府政策和阜康产业园成熟的网络和丰富的各种资源,同时聚积社会其他先进的软件系统,构建面向产业园和入住企业的信息化共用技术及通用基础管理平台。 4、本着政府指导、产业园管理、市场运作的原则,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将产业园和入住企业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集中打造具有独特影响力和特色功能的国内先进信息平台。 5、充分利用阜康市时代发展有限公司的资源、技术、服务等优势,大幅度降低产业园和入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本和门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