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

贸易值:又称为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是衡量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贸易量:是指剔除价格变动因素以后,用不变价格表示贸易发展规模的一个指标。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比例,通常以其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进出口商品结构:指一国对外贸易中各商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体中的地位、性质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或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外贸易依存度:1含义z=(X+M)/GDP(GNP)*100%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是以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 GNP或 GDP 多少比重为标志的。Z为对外贸易依存总贸易:是指进出口以国境为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前者称为总进口,后者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对外贸易额。

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条件:1、社会经济条件

2、自然条件

3、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4、上层建筑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国际分工影响国

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5、国际分工影

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世界市场:是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绝对优势论的内容:1、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2、贸易分析的

基础绝对优势的衡量的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Q/L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L/Q3.用价格表示,用单位产品的劳动报酬来表示(三)基本观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

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4.实行自由贸易

政策比较优势:(一)概念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称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机会成本是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二)基本观点: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国际分工中若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均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在任何产品上均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其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任何产品都一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本国

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

费,世界整体福利提高。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不同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组合。

社会无差异曲线整个社会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得自贸易的利益:来源于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未实行产品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国内价格进行交易。

得自分工的利益:主要来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行的重新配置。

提供曲线:表明一国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的量的商品。

H-O模型的假设条件:1.2 X 2X 2模型2.自由贸易 3.要素流动性假定4.完全竞争5.规模收益不变 H-0模型的分析基础:(一)要素禀赋和要素价格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所拥有的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的总量。依据要素禀赋的多寡(总供给量)可以把国家区分为资源丰富的国家和资源贫乏的国家。2.要素价格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二)要素丰裕度1.物理量定义法即物质定义法,如果A、B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 KA/LA 和 KB/LB,而且有 KB/LB >

KA/L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 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

2.价格定义法在A、B两个国家中资本要素价格为 r,

劳动要素价格为w,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比分别为 rA/wA 和rB/wB,而且有rA/wA> rB/wB,就可以认为相对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三)要素密集度与要素密集型产品 1.要素密集度是指生

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不同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没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H-0定理的主要内容:(一)要素供给比例论(H-0 定理)1.基本命题: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即:各国的比较优势是由要素丰裕度决定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是指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下降。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内容:在均衡的条件下,两

国商品贸易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相等,由于两国具有相同的的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同质,因此,两国商品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相同,两国的国内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价格必然也相同。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1)贸易壁垒(2)国际技术差异(3)各国产品和要素不同质 4)不完全竞争

的市场5)贸易成本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内容:在商品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某一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下降。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指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但生产区位和制造时间不同。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和再出

口贸易活动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 2. 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差异产品:指产品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只能部分

替代。垂直差异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

规模经济1.内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业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外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而非企业的规模扩大。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1. 一国厂商生产首先总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满足以后才会考虑国际贸易。2.两国的消费偏好越相似,其需求结构也越接近,两国间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贸易量也越大。3.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

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一)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1.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技术水平差异或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产业内贸易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2.产业内贸易的模式具有不确定性,是由于某些无法预知的历史因素或偶然事件所决定。3.产业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果要远小于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以下几种情况发生产

业内贸易的可能性或比重较大:1.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较小2.两个国家中的人均收入较高,并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 3.两国间相距较近

4.具有异质产品、先进技术及大量中间产品的产业技术差距论基本内容:创新国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新产品,凭借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持续至模仿国掌握该项技术从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步消失。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至L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创新阶段:新技术垄断、尚未定型,产品为技术密集型。主要由创新国生产并出口,产量小成本高,依靠技术比较优势竞争。成熟阶段:技术扩散,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本下降,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地逐渐转移至其他发达国家,依靠规模比较优势竞争。标准化阶段:术高度标准化,成本明显降低,出口范围扩大,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主要产地,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依靠价格比较优势竞争。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1.技术要素。技术水平能够影响要素生产率、商品成本和价格、产品质量效能的优化、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技术流动难以独立进行且具有专门性.2.人力资本要素。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

3.研究与开发要素。研究开发要素以投入到新产品

中的与研究和开发活动有关的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对一国贸易结构有很大影响。4.信息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的信息是指来源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并作用于生产过程的能带来利益的一切讯号的总称。

要素密集性变换与技术进步

要素密集性变换也称要素密集反向,它是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要素密集性特征是不同的。技术进步是其主要原因。中性的技术进步不改变商品的要素密集性特征。偏性的技术进步导致了要素密集性质或量的变化。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要素的流动直接改变了各国要素禀赋状况,从而使各国相同要素的价格和成本差异缩小,两国各自的进口竞争产品的产出增加,而出口产品下降,贸易量萎缩。这就是所谓“反贸易偏向”。要素流动规模越大、国际贸易动机越小,国际贸易量越少。

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替代不可能是完全的。产业集聚: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一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其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外部经济效应(eg.技术、知识外溢) 2.品牌与广告效应3.学习与创新效应 4.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优势产业阶段”理论:1.财富驱动阶段2.要素驱动阶段3.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1.同行业中只有为数不

多的几家厂商。2.在消费者眼里,各家厂商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性。

对外贸易政策:指一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进出口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的有关方针和法规。

总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国别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一)经济发展水

平和经济结构—略(三)各种利

益集团力量的对比(四)本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

关系

重商主义基本观点与政策主张: 1.金银货币是财富

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

4.国家干预经济。

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1.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2.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即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3.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一)生产力理论。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落后国家能够获得短期静态贸易利益,但不利于其长远发展。李斯特主张重视培养创造财富的生产能力,经济落后国家应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抵御外国竞争,促进国内生产力的成长。(二)经济发展阶段论: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贸

易政策,对农工业阶段实施重点贸易保护,但保护

的目的是为了长期的自由贸易。

关税保护的具体措施:1.保护对象具有选择性对尚

处于建立和发展初期,还不具备自由竞争能力的幼

稚工业进行保护;重点保护重要工业部门、经发展

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门以及技术部门。差别关税

对不同的产业征收不同的关税。对于国内幼稚工业

相竞争的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同时以免税或低关税的方式鼓励国内不能自行生产的机械设备的进口。3.适时调整关税关税税率应随引进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本国工业具有竞争力后应逐步降低保护程度,经过一

段时间被保护的工业仍然不能自立,则应放弃保护。

新重商主义:理论内容(一)批判自由贸易理论,

赞成重商主义的思想(二)强调贸易顺差与总需

求的关系 Y = C+I+G+X-M Y-C-G= ld+ If (三)强调一国投资水平与贸易收支的关系(四)提出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五)保护贸易的两个限制条件(六)保护贸易是一定时期的政策进口替代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和满足国内需求,以达到节约外汇,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国外经济依附的目的。

出口导向战略:是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积累发展资金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

战略性贸易政策:一、理论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前提下,政府通过补贴、征税等贸易政策,影响或改变企业的战略行为,最终达到增加本国利益的目的。(一)利润转移理论关税抽取垄断租金论、出口补贴夺取市场份额论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论。

(二)外部经济理论:包括技术性外部经济和收益性外部经济,即厂商通过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中其他厂商的技术外溢获得技术和知识或从集聚中获得市场规模效应,两者都能使厂商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突破:1.将市场力量引入了分析模型2.实现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结合 3. 对政府干预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 4.确立了规模经

济在贸易政策中的重要地位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约束条件1.不确定性过大2.信息不完全引起政府决策失误3.自由进入会导致垄断利润消失 4. 他国报复引致政策失效 5.争夺资源有损于其它部

门发展6.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可能造成利益分配不公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

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按照征收关税的目的分类:(一)财政关税是以增

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又称收入关税,税率一般都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二)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目的而对外国商品课征的关税,保护关税的税率一般都比较高。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分类(一)进口附加税又称特别关税,是指一国海关对本国进口商进■W 品时除征收一般关税外,根据某种目的所加征的一种关税。进口附加税包括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紧急关税、惩罚关税和报复关税等。

反倾销税:是对实行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

反补贴税:又称反津贴税、抵消税或补偿税,它是对直接或间接接受任何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的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二)差价税又称差额税,是当本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的国丽格高于同类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本国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三)特惠税又优惠税是对来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四)普遍优惠制(GSP普惠制发达国家承诺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某些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与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最优关税:最优关税率是指能够使本国(大国)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的关税率,即此时关税变化引起的额外损失等于额外收益,介于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之间。小国的最优关税为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

关税的征收依据一一海关税则(关税税则):关税税则又叫海关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商品和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它是海关征税的依据,是一国关税政策的具体体现。包括两部分:海关征收关税的规章、条例和说明;关税税率表。

根据关税税率栏目的多少,海关税则可分为单式税则和复式税则两种。

非关税壁垒:泛指一国政府为了调节、管理和控制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从而影响贸易格局和利益分配而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各种行政性、法规性措施和手段的总和。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种类多,范围广。灵活性隐蔽性歧视性有效性

非关税措施分类:1.内生性非关税措施与外生性非关税措施2.制度性非关税措施与技巧性非关税措施3 .数量限制型与成本价格型非关税壁垒

4 .直接影响性、间接影响性以及溢出或旁及影响性非关税措施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

(如一季度、一年)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

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绝对配额:即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允许进口。

关税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在规定的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附加税甚至罚款。

配额的分配方式:(1)无偿分配(2)政府根据进口商申请颁发进口许可证(3)竞争性拍卖(4)配额由出口国自行掌握

自愿出口配额:“自愿”出口配额是指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出口国“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

2.

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1.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 2. 合格评定程序 3.包装和标签要求 4.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5.信息技术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环境贸易壁垒):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一国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

倾销:是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形式向另一国销售

反倾销的实施条件:(1)存在倾销事实。(2)存在实质损害。(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正常价值”的确定:(1)正常贸易中出口国的国内销售价格(2)同类产品出口第三国的可比价格

(3)结构价格(4)替代国价格(非市场经济国家)“损害"的确定:(1)对进口国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2)对进口国产业产生实质威胁(3)对进口国新建产业产生实质阻碍

反倾销的程序:1.反倾销调查的提起与受理。 2.初步裁决。3.价格保证。4.临时措施。5.征收反倾销税。6.行政复审和司法审查

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任何一个成员方在特定的紧急情况下,避免遭受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所采取的解除有关国际义务的临时性措施。

出口信贷:是国家为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鼓励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外国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一种优惠贷款

外汇倾销:是指一国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措施。

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指一国政府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商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直接补贴现金补贴 2.间接补贴财政上的优惠生产补贴:是政府在生产环节给予企业补贴,以达到促进出口的国内产业政策。

生产补贴是针对生产

环节的补贴,使国内供给

增加,但不改变国内市场的价格;而出口补贴只是针对出口给予补贴,所以供给不受补贴影响,但国内市场价格上升。

经济特区:一国或地区在其管辖的地域内划出一定的非关境的地理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以吸引外商从事贸易和出口加工等活动。分为贸易型、工业型、综合型和科技型

经济特区的类型:1、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2 .保税区3.出口加工区4.自由边境区和过境区 5 .科学工业园区出口管制指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或者经济目的,通过国家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实行管理和控制。出口管制的对象:(1)战略物资、尖端技术、先进产品及有关的技术资料(2)国内紧缺物资(3)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4)需要“自动”限制出口的商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

地区达成协议,共同采取减少歧视性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并为此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或过程。1.制度性一体化2.功能性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1、优先贸易安排/特惠关税区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集团的特征:1.成员资格的区域性。2.内部的开放性。3.对外的排斥性。4.利益的放大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潮相伴相生,既矛盾又统一。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并建立共同对外关税所带来的相互贸易代替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1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因成员国之间相互减免关税而带来的同盟内部的贸易规模扩大与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所形成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的效果。2.贸易转移效应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并建立共同对外关税所带来的相互贸易代替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1.增加出口效应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加入关税同盟,可以利用区域内市场扩大出口,增加收入,达到带动经济发展及对抗大国的目的。2.规模经济效应成员方企业可以在扩大了的区域市场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3.促进竞争效应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限制或削减滥用非市场力量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并将刺激公司改组和产业合理化,推动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增进社会利益。4.刺激投资效应(1)由于同行业竞争的加剧,必须增加投资,更新设备,提高装备水平;(2)非成员方为了避免贸易转移的消极影响,绕到成员方内部进行直接投资。 5.资源配置效应要素从边际生产力低的地区流向边际生产力高的地区,提高要素利用率,同时导致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出口补贴与生产补贴的不同: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1)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提出了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这两大学说主要以劳动生产率为出发点,从供给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2)西方经济学家穆勒(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和提供曲线理论。以国际交换比率为出发点,从需求角度分析和探索均衡国际贸易条件的形成。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 (3)两位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代表作《区际与国际贸易》)提出额生产要素禀赋模型。该模型以比较利益为出发点,分析探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形成和条件。(4)里昂惕夫反论(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与要素禀赋理论结论相反,即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绝对利益学说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理论。绝对利益学说的内容:①强调了国际分工的利益,指出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②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商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③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后天的有利条件,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和贸易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2.比较利益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是在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分工,两国总产量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利。 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基础是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不同点:若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占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双方之间能否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绝对利益学说不能回答这一点。 3.比较利益理论的模型 比较理论模型可用转换曲线,或生产可能性曲线加以证明。 机会成本:公式:边际转换率=小麦的变动量/汽车的变动量 (1)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转换曲线呈直线状,斜率不变,机会成本不变。 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供给曲线呈水平线状。 在成本不变条件下,出现完全分工。 (2)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 特点:①成本递增导致转换曲线呈凹向原点的形状。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不同。 ②供给曲线向上,见P34分析。 (3)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与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的不同: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小于成本机会成本不变下的贸易利益。前者是部分分工,后者是完全分工。 4.无差异曲线与国际贸易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各种可能的商品组合提供给消费者的满足度是相等的,或者说是无差异的。 特点:它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无差异曲线的反比关系表明,在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 .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 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各章学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下划线标记为重点中的重点!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品的标准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在一定时期外贸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 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 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 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因素----人口、劳动规模和市 场 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 国际分工的性质取决于----国际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可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 展 2、比较成本说(课本18-21,全部看) 3、要素禀赋理论(课本22-27,全部看) 4、里昂惕夫反论: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 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该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 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 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 行比较。他发现,美国实际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要素禀赋 理论。 第三章 计算:贸易条件 课本44-46,四个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及说明 第四章 重商主义 基本观点: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除了 开采金银,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 润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而国内 贸易,由于买卖得失相抵,对财富无所增益,对外 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只有出超才能使金银进 口,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保证金银进口。 货币差额论 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货币,在对外贸易上应奉行 绝对的少买多卖,以求增加贸易顺差,换回更多的 金银。主张国家要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禁止货币输出 国外,对于商品贸易实行奖出限入政策。 贸易差额论 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认为 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在保证有更多 的金银运回本国的前提下,允许金银出口。在对外 贸易方面,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减少外国 制成品的进口,通过奖出限入的外贸易政策,保证 外贸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简答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 有利的国际分工;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自由贸易 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 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 李斯特的保护理论: 历史背景 贸易保护理论是在与自由贸易理论论战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国家利益, 因而会对落后国家不利。国际自由贸易的有利性 是有条件的,必须以各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 情为出发点,国家对经济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干预以 保持其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 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 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这样五 个阶段。

国际贸易学理论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理论归纳 1.绝对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提出:绝对成本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2)理论: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国外进口。如果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一国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 ○1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破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只是天赋的优势。 ○2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的优势,只是通过训练、教育而获得的优势。2.比较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2)理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是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者是相对低的产品,这样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 (3)比较成本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以葡萄牙和英国的葡萄酒案例为例,葡萄牙应该“两优则其重”,英国应该“两劣取其轻”。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价格上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这为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 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比较成本理论证明了,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可以从国 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利。 ○3两国间贸易的实质是对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分割问题。这就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 局限性: ○1比较成本论虽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2李嘉图为了证明他的理论观点,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或者是静态化,忽略了动态的分析。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方出口大宗商品,按CIF Singapore 成交,运输方式为Voyage Charter,,我方不愿承担卸货费用,则我方应选择的贸易术语的变形是( C )。 A、CIF Liner Terms Singapore B、CIF Landed Singapore C、CIF E x Ship’s Hold Singapore D、CIF Ex Tackle Singapore 2、按照《INCOTERMS2000》的解释,以FOBST成交,则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界限是(B以船舷为界)。 4、在CIF条件下,Bill of Lading对运费的表示应为( A )。 A.Freight Prepaid B.Freight Collect C.Freight Pre-payable D.Freight Unpaid 5、在进出口业务中,能够作为物权凭证的运输单据有( B )。 A.Rail Waybill B.Bill of Lading C.Air Waybill D.Parcel Post Receipt 6、预约保险以( B )代替投保单,说明投保的一方已办理了投保手续。 A、B/L B、Shipping advise from abroad C、Mate,s receipt D、Sales contract 7、我某公司与外商签订一份CIF出口合同,以L/C为支付方式。国外银行开来的信用证中规定:“Latest shipment 31st, May, L/C validity till 10th, June.”我方加紧备货出运,于5 月21日取得大副收据,并换回正本已装船清洁提单,我方应不迟于( C )向银行提交单据。 A.5月21日 B.5月31日 C.6月10日 D.6月11日 8、某批出口货物投保了CIC 的WPA,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雨淋致使货物遭受部分损失,这样的损失保险公司将( C )。 A、负责赔偿整批货物 B、负责赔偿被雨淋湿的部分 C、不给于赔偿 D、在被保险人同意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被雨淋湿的部分 9.在短卸情况下,通常向( B )提出索赔。 A. the seller B. the carrier C. Insurance Company and the carrier D. the seller, insurance Company and the carrier 10. 下列我方出口单价的写法正确的是( C ) A、$35 per yard CIFC Hongkong B、GBP500 per carton CFR net England C、USD2000 per M/T FOB Tianjin D、EUR100 per dozen FOB net less 1% discount 11、在对外贸易业务中,选择货币种类时,应遵循( D )的原则。 A、力争采用硬币收付 B、力争采用软币收付 C、出口采用软币收付,进口采用硬币收付 D、出口采用硬币收付,进口采用软币收付 12、一张有效的信用证,必须规定一个( B )。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 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一、五章): 1.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的货物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 察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国家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3.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额又称为对外贸易值,它是由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总额(货物 与/或服务)与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构成,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 一。 4.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货物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 易量。 5.贸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国家进行对外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总贸易体 系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标准。专门贸易体系则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 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通过办理海关手 续出口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 6.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 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7.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称为直接贸易。 8.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过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的条件下运往 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9.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与进口总额(货物与/或服务)之 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 10.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口(与/或进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 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口(与/或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 表示。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试卷12页

《国际贸易》(第1单元-第13单元)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9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 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 印度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D 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2.假设英国生产每单位酒需要劳动人数比美国少40人,生产每单位呢绒比美国少10人,则下列错误的是()。 A 英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 英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 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 美国在呢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的国际分工是()。 A 替代型国际分工 B 混合型国际分工 C 水平型国际分工 D 垂直型国际分工 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指出,()。 A 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 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 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获利更多 D 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5.晚期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主要政策主张是()。 A 禁止货币出口 B 禁止贵重金属外流 C 奖出限入,包装贸易出超 D 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 6.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指()。 A 世界出口总额 B 世界进口总额 C 一国进出口总额 D 国际贸易量 7.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可以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流量,是因为()。 A 它以商品计量单位表示 B 它以货币金额表示 C 它只计算有形贸易 D 它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8.假定A国生产X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B国同时生产X、Y产品,A国不生产 B A国生产Y产品,B国生产X产品 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 D A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B国不生产 9.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在它的出口商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也越大。 A 初级产品 B 工业制成品 C 工业原料 D 都不是 10.某年世界出口贸易额为3.5万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7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7000亿美元,当年国际贸易总额为()万亿美元。 A 7.9 B 3.5 C 7.2 D 3.7

4新国际贸易贸易理论

第四章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间贸易 2、产业内贸易 3、规模经济 4、规模报酬递增 5、外部规模经济 6、内部规模经济 7、规模经济理论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产业间贸易,是现代贸易的有效组成部分。它是指属于不同部门的商品的交易。 2、产业内贸易,是现代贸易的有效组成部分。它是指属于同一部门的商品的交易 3、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显著改进或生产成本的大幅节约,它是规模报酬递增结果的货币表现。 4、规模报酬递增,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个企业的产出水平的更大幅度的提高。 5、外部规模经济,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经济概念,它是规模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单个厂商由于相关产业内的生产相同产品的其他企业的规模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节约或生产效率的提高。 6、内部规模经济,也称垄断竞争,是规模经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经济学家张伯伦首先提出的一个经济概念,即指生产差异化产品的单个厂商由于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所获得的生产成本的显著节约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7、规模经济理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部门内贸易替代部门间贸易成为主导性的贸易形式时,贸易理论家为探讨部门内贸易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贸易理论。该理论的研究方式决定与贸易收益判定这类基本贸易问题。 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发表于1966年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提出,试图对如下现象进行解释,即作为技术创新产品的知识密集型产品,均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里创造发明的,而且随着产品标准程度的提高,该产品的生产于出口逐渐由原发明国转向其他国家。 二判断题 1、印度软件生产与出口业集中在班加罗尔的现象可用内部经济来解释。 2、当规模经济发生在行业水平而非单个企业水平时,这种规模经济被称为内部经济。 3、汽车换汽车的贸易被称为产业内贸易。 4、国家间收入的相似性越大,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5、部门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依存于国家间经济结构的相似性。 6、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可以降低出口国消费者可利用的价格。 7、在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中,一国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财富推动阶段。 8、迈耶在比较优势动态模型中指出,“比较优势梯子”最下端是一种创造的比较优势。 9、产业间贸易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 10、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创新产品的技术已扩散到国外,创新国要面临国外的竞争。 11、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的市场结构。 12、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需求滞后的长度主要取决于两国的收入水平差距和市场容量差距,差距越小长度越短。 13、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认为,技术差距也是国家间开展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因,贸易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技术差距的长短。 14、中国的丝苗米与日本的电子宠物之间的交换称之为产业间贸易。 1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首先成功推出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16、内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二.判断题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对 7、对 8、错 9、错10、错 11、对12、对13、错14、对15、错16、对

国际贸易实务测试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贸易实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是____询盘____ 、__发盘______ 、___还盘_____ 和_____接受___ 四个环节;其中___发盘____和____接受___是达成交易、合同成立的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环 节和必经的法律步骤 2._重合同守信用______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时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 3.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商品的作价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____固定价格___、__非固定价格_____和___价格调整条款____三种。 二、单项选择题 1.期货交易( B ) A.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B.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按交易所规定的开市时间交易 C.必须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但没有时间规定 D.必须在交易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但交易不限于交易所内 2、FOB、CIF、CFR与其他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是( A) A.以装运港船舷作为划分风险的界限B.象征性交货 C.卖方办理保险 D.买方负责安排运输工具 3.销售包装的作用是(C) A.防止出现货损货差B.保护商品 C.促销 D.B和C 4、按《公约》的解释,如违约的情况尚未达到根本性违反合同的程度,则受害的一方(C)。 A.只可宣告合同无效,不能要求赔偿损失 B.只能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C.不但有权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而且可宣告合同无效 D.可根据违约情况选择以上答案 5、相对卖方而言,(A )术语的货价高些。 A. CIF B. FCA C. FOB D.EXW 6.独家代理和包销两种贸易方式,( A ) A.前者是委托代理关系,后者是买卖关系 B.前者是买卖关系,后者是委托代理关系 C.都是委托代理关系 D.都是买卖关系 7.汇票根据( A )不同,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A.出票人 B.付款人 C.受款人 D.承兑人 8.L/C与托收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其全套货运单据应(B ) A.随信用证项下的汇票B.随托收项下的汇票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各国在编制贸易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采取的是()。 [A] 专门贸易体系[B] 总贸易体系 [C] 对外贸易体系[D] 国际贸易体系 2、在中国又把贸易顺差称为()。 [A] 出超[B] 正超[C] 入超[D] 反超 3、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自然条件[B] 资本流动[C] 上层建筑[D] 社会生产力 4、绝对成本理论的提出者是()。 [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赫克歇尔[D] 俄林 5、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是()。 [A] 国际生产价格[B] .国际价值 [C] 国别价值[D] 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 6、下列发盘有效的是()。 [A] 请改报装运期10日复到有效 [B] 你15日电接受,但以D/P替代L/C [C] 你15日电每公吨30英镑20日到付 [D] 你15日电可供100件参考价每件8美元 7、我国某出口公司于6月1日以电报形式对美商发盘,限10日复到有效。对方于9日以电报发出接受通知,由于电讯部门的延误,出口公司于11日才收到美商的接受通知,此时()。 [A] 除非我方及时提出异议,否则,该逾期接受有效,合同成立 [B] 不管我方是否及时提出异议,接受无效,合同不成立 [C] 只有我方及时表示接受,该通知才有效,否则,合同不成立 [D] 由电讯部门承担责任 8、开证行仅凭不附单据的汇票付款的信用证,称为()。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和方向,也研究流动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对各国生产、消费、商品价格和社会各集团利益的影响。 与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技术知识的国际转移有关的各种商业、产业和消费政策也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对象。商业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贸易的数量和价格,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则通过对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干预间接地影响贸易。国际贸易研究还包括经济增长、技术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即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的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研究的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论也像其它经济学一样,可以分成实证的(Positive)理论和规范的(Normative)理论。所谓实证分析,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题(开卷)

《国际贸易理论》模拟题(补)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最后一次修订是在(D)。 A.2001年11月 B.2002年1月 C.2003年11月 D.2004年3月 2.保障措施与反倾销性质上的差异表现为(D)。 A.实施保障措施所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要比实施反倾销的前提条件更为严格 B.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只能是4年,反倾销的实施期限一般为5年 C.实施保障措施时出口方成员可获得补偿或行使报复权,而反倾销不允许 D.保障措施是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的产品进口实施的限制措施,反倾销主要是针对当竞争行为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征收反倾销税和价格承诺期限是(C)。 A.3年 B.4年 C.5年 D.10年 4.我国于哪一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 A.1947年 B.1995年 C.2000年 D.2001年 5."保障措施"作为一个正式的法律规则术语,首次出现在(C)。 A.《GATT1947》第19条 B.《GATT1994》第19条 C.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保障措施协定》中 D.美国《1974年对外贸易法》中 6.当前,遭受反倾销诉讼次数最多的国家是(B)。 A.美国 B.中国 C.巴基斯坦D.印度 7.目前与反倾销相比,保障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A)。 A.比较小 B.比较大 C.差不多 D.很难判断 8.受世界贸易组织约束的贸易扭曲行为包括(B)。 A.垄断 B.倾销 C.特别保障措施 D.高额关税 9.实施临时保障措施的方式是(A)。 A.提高进口关税 B.数量限制

C.配额 D.关税、配额并用 10.保障措施的期限一般不超过(C)。 A.100天 B.200天 C.4年D.3年 11.关税按征税的目的分类(B)。 A.进口税和出口税 B.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C.进口附加税和特惠税 D.从量税和从价税 12.一国对外国产品进口施行限制往往会导致该商品在进口国(A)。 A.国内价格上涨 B.国内价格下降 C.国内价格保持不变 D.其他影响 13.《基础电信协议》正式生效于(C)。 A.1995年1月1日 B.1997年2月15日 C.1998年1月1日 D.1997年12月13日 14.商品价格在货币价值(A),商品价值(A)时会提高。 A.不变、提高 B.不变、降低 C.降低、提高 D.提高、不变 15.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第八轮谈判的三大议题是(D)。 A.反倾销、反补贴、服务贸易 B.政府采购、反倾销、农产品贸易 C.服务贸易、政府采购、反补贴 D.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商品形式划分,国际贸易可分为(AB)。 A.有形商品贸易B.无形商品贸易 C.总贸易 D.专门贸易 E.转口贸易 2.有关国际贸易的形成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CE)。 A.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同时产生的 B.国际贸易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C.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D.国际贸易是一国同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实务测试题一(doc 7页)

国际贸易实务测试题一(doc 7页)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测试(一)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20分) 1、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除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外,主要还有和。 2、按CFR条件成交,卖方须特别注意的问题是,货物装船后应及时向买方发出。 3、凡在运输包装内装有爆炸品、易燃、有毒物品等危险货物时,必须在运输包装上打上标志。 4、书面仲裁协议的形式包括和。 5、表示品质的方法可分为以表示和以表示。 6、根据《通则》解释,按CIF术语成交,卖方只须投保,但在买方要求并承担费用的情况下,可加保战争险等。 7、商定合同时,如明确一个或几个装运港和目的港有困难,可采用 的做法。 8、跟单托收方式下,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和。 9、国际贸易中的单价通常有四项内容组成,即、单位价格金额、计价货币和。 10、不可抗力条款的规定方法,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列举式和。 11、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是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其中 和是合同成立必不可少的环节。 12、按术语成交,卖方承担的风险、责任和费用最大。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伦敦保险协会货物保险条款的三种主要险别中,保险人责任最低的险别是()

A、A险 B、B险 C、C险 D、恶意损害险 2、在买卖合同的商检条款中,关于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有几种方法,在我国外贸实际业务中,使用最多的是() A、出口国检验 B、进口国检验 C、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D、第三国检验 3、我某出口公司于2001年4月15日用特快专递向美国ABC公司发盘,限2001年4月29日复到有效。4月25日下午3时同时收到ABC公司表示接受的特快专递和撤回接受的电传。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此项接受,() A、可以撤回 B、不得撤回,合同成立 C、在我方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撤回 D、是否撤回,需双方协商 4、DAF贸易术语() A、只适合于公路运输 B、只适合于铁路运输 C、只适合于公路和铁路运输 D、可适合于各种运输方式 5、如果在合同中未明确规定用何种方法计算重量和价格的,按惯例应以()计。 A、毛重 B、净重 C、理论重量 D、公量 6、下列术语中,卖方承担的风险、责任以及费用都最小的是() A、FOB B、FCA、 C、EXW D、DDU 7、下列价格条件中,装运时间早于交货时间的是() A、CIF B、DEQ C、FOB D、FCA 8、信用证体现了()之间的契约关系。 A、开证申请人与开证银行 B、开证银行与付款银行 C、进口商与出口商 D、开证银行与受益人 9、国际贸易中,一方违约,使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受损方依法解除合同后,()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国际贸易理论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念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1.国际贸易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竞争。P21 2.对外贸易概念: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P22 3.净出口:一国在同类产品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其中出口量大于进口量P23 净进口:出口量小于进口量P23 4.贸易差额: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P23 贸易顺差: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我国称它为出超,通常以正数表示P23 贸易逆差: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我过称它为入超,通常以负数表示P24 贸易平衡: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P24 5.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采用这种体系国家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P24 总进口:凡进入本国国境的商品一律为进口P24 总出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P24 专门贸易体系:国家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P24 6.货物贸易:凡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进出口交易(有形商品贸易)P25 7.服务贸易:除货物贸易外其他的交易。在国际交易商品中,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劳务的提供与接受等的统称P26 特点:多为无形不可储存的;服务提供与消费同时进行;其贸易额在各国国际收支表中只得到部分反映;在各国海关统计中查寻不到 8.直接贸易:P27 间接贸易:P27 转口贸易:P27 9.对外贸易额:以金额(货币)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又称对外贸易值P28 进口贸易总额(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值P28 出口贸易总额(出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P28 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P28 国际(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通常单指世界出口货物总额P29 10.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量P29 11.贸易条件:在特定年份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P30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P31 12.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P32 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P32 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P32 13.国际分工: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表现P34 14.国际分工的形式:水平型、垂直型、混合型,当代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过渡P38 (1)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产业的纵向分工,其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旧的分工形势有所削弱,但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重要的分工形式P38 (2)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新技术日新月异,分工更加细化,形成横向分工进一步发展P38 15.劳动密集型贸易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工资与原材料投入占据较大部分的商品,如纺织品与手工艺品资本密集型贸易商品:在生产过程中,资金和机械设备投入占据较大部分的商品,如钢铁产品等P39 土地密集型贸易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土地投入占据较大比重的贸易商品,如农副产品等P40

相关主题